中医食疗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一、中医药膳的特点二、中医药膳的作用三、药膳的分类四、药膳的应用原则五、中医药膳发展简史药膳是从食疗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食疗食品,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

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一、中医药膳的特点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

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

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

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简史中医药膳,作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运用中医原理和药食同源的原则,通过烹调技术将食物烹制成为具有药用价值和营养功能的药膳。

以下是中医药膳发展的四个主要时期:1.起源时期中医药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探究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逐渐总结出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谱。

据史书记载,商代时期已有“汤液”的制作,即通过烹制食物来治疗疾病。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将饮食养生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中医药膳的雏形。

2.发展时期从秦汉到唐宋时期,中医药膳逐渐走向发展成熟。

在这个时期,医学家和美食家开始深入研究食材的搭配、烹饪技巧以及药食的性味与功效。

例如,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记载了诸多药膳配方,涉及汤、粥、酒等多种形式。

同时,民间也开始兴起养生和保健的风潮,药膳逐渐普及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3.繁荣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医药膳的繁荣阶段。

此时,中医药膳已经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药膳烹制技术日臻完善,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药膳书籍,如清代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等。

这些书籍详细阐述了药膳的原料、制作方法和功效,为后世中医药膳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4.成熟时期进入现代社会,中医药膳的发展更加成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中医理论和药膳烹制技术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完善。

在实践中,药膳逐渐形成了针对不同疾病的特色疗法,如针对老年病的延年益寿药膳、针对女性疾病的调理药膳等。

同时,许多烹饪专科也相继出现,如药膳餐厅、药膳烹饪班等,使中医药膳更加普及化和实用化。

总之,中医药膳的发展历经了起源、发展、繁荣和成熟四个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原理和药食同源的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烹制技术将食物转化为具有药用价值和营养功能的药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膳将会更加完善和普及化,为人类健康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医食疗的发展简史

中医食疗的发展简史

中医食疗的发展简史《孟子》言:“食、色,性也。

”即指食属人类本能范畴,民以食为天,但人类与动物的食有着本质的差别,其差别的核心在于食的方式和食的目的。

中国饮食在世界饮食文化中堪称一绝,受到了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中国饮食最大的特点为“精湛与美味”,精湛指食物原料的搭配、烹调技术的运用和饮食炊具的选择;美味则包括了色、香、味与饮食者精神内涵的和谐统一,而中医食疗正是依托着这种中国历史文化积淀,结合中医理论自身规律而形成。

早在原始社会,食疗就已成为保健与疗病的方法。

在商代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很多盛酒的酒器。

甲骨文书记载了禾、麦、黍、稷、稻等农作物。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与商汤谈论烹调技术:“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

”又载“阳补之姜,招摇之桂。

”这里不仅阐述了食疗的烹调技术,同时也指出姜、桂既是食物,又是药物,不仅是调味品,而且也是温胃散寒的保健食品。

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许多食物品种,如薏苡仁、大枣、芝麻、葡萄、蜂蜜、山药、核桃、龙眼、百合、菌类等,并记录了这些食物有“轻身延年”的功效。

《黄帝内经》在仅有13方中载食疗处方就有6首之多,对于饮食注重各种食物的搭配。

《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专设“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个专篇。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夫为病者,当需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民命药”,“若是能用食平疴,适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本也”。

孙氏列食疗处方17首,其中茯苓饼、杏仁酥已成为千百年流传下来、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养生食品。

宋代官修大型方书《圣济总录》在2万余方中记载食疗处方有285首,在制法和种类上都有创新,不仅有药粥、药羹、药索、药饼,而且还有散、饮、汁等制作方法,如介绍治疗虚劳补益的薏苡饼方的制法“取薏苡仁,热水淘,捣箩如做米粉法,以枣肉、乳汁拌和,做成蒸饼大,依法蒸熟,随性食之。

中医药膳发展简史

中医药膳发展简史

中医药膳发展简史
中医药膳,即中医食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以发挥出药物和食物的双重作用。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养生,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医药膳发展简史的三个主要阶段:
1. 早期发展阶段
在远古时期,中国人民就已开始利用食物治疗疾病。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著作包括《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等,这些经典中已有许多关于食物疗法的记载。

早期的药膳以天然动植物为主,如红枣、薏米、山药、萝卜等,这些食物都具有药用价值。

2. 食疗理论的确立
随着人们对食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食疗理论也逐渐形成。

宋代开始,食疗理论得到了系统的发展,出现了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专门的食疗著作。

这些著作对食物的性质、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因食致病,因食疗疾”的观点。

同时,还介绍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药膳方剂,如八珍汤、四物汤等。

3. 食疗药谱的丰富
明清时期,中医药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专门的食疗药谱。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该书共收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有很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

同时,《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大量药膳食谱,这些药膳既美味可口,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此外,清代《随园食单》、《调鼎集》等著作中也收录了许多药膳方剂。

总之,中医药膳的发展历史悠久,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应当进一步研究和发掘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食疗全说药膳的发展史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一、中医药膳的特点 二、中医药膳的作用 三、药膳的分类 四、药膳的应用原则 五、中医药膳发展简史 药膳是从食疗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食疗食品,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

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一、中医药膳的特点 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

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

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

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中医药膳是一门古老而有益的疗养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它结合了中医理论和草药疗法,通过食用特定的食材和药材来调理身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增强健康的目的。

中医药膳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综合性食疗方式。

1. 早期的发展阶段(原始时代 -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的原始阶段,人们对食物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发现某些食物能够对身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根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将食物与草药结合使用,以治疗疾病。

这可以被视为中医药膳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2. 食疗理论的确立(隋唐时期 - 宋明清时期)在隋唐时期,因为食物的功效被更多人所认可,中医药膳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食疗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确立,其中包括了食材的性味归经、药食同源的原理,以及不同食材对身体不同部位和器官的调理效果等。

许多专门研究中医食疗的经典著作也相继问世,其中最著名的有《饮膳正要》、《千金方》等。

3. 现代中医药膳的发展(20世纪至今)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中医药膳在20世纪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现代医学证实了许多中医药膳的疗效,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科学解释。

研究发现一些食材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物质,对于提高免疫力、调节血压和降低胆固醇等具有显著作用。

中医药膳在现代被广泛应用于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

总结与回顾:中医药膳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早期的简单运用到理论的确立,再到现代科技的支持和深入研究的阶段。

它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更是一种与西医药物相辅相成的养生方式。

中医药膳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疾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方案,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喜爱。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中医药膳的爱好者,我深信中医药膳的独特价值和长期益处。

通过合理的食疗,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并预防一些慢性病的发生。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作为中医养生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包括对食物的烹饪、草药的研究和营养学等多方面的融合。

以下是中医药膳发展的主要阶段:
1.古代:早在古代,我国就有了一定的食疗传统。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食疗的原理和方法。

在古代,人们通过调理饮食来维持身体的平衡,防治疾病。

2.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草药的使用在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食疗方面的理论也逐渐发展,形成了一些基本的食物分类和食疗原则。

3.中世纪: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食疗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框架。

《本草纲目》是中医药物著作之一,对于食物和草药的性味功效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整理,为中医药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近现代:随着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发展,中医药膳逐渐融入到了现代养生理念中。

人们对食物的研究更加深入,对于不同食材的营养价值和烹饪方法有了更科学的认识。

5.当代:在当代,中医药膳在中医养生和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物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中医药膳因其天然、绿色、健康的特点逐渐受到重视。

在中医药膳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医理论、草药学、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中医药膳强调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和烹饪方法来调理身体,防治疾病,提高免疫力,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中医食疗发展史

中医食疗发展史
建国前: 张拯滋著《食疗治病新书》 杨志一主编了《食物疗病常识》《食物疗病月刊》 程国树 编 《疾病饮食指南》
建国后:《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1976年国家正式批准成立 中医养生康复专业,设立中医饮食营养学 课程。 中医院设立了食疗科,食疗门诊
保健餐馆,药膳餐厅,药膳饭店,国内迅速发展,并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美各国均有开设。
2.独特的食养卫生学说——饮食有节 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食物的性味、宜忌 4.具有民族和地方的特色——土特产,南北的烹调配置特色 5.防治并重,以防为主——“上工治未病”,无病防病,有病防变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时期——远古至周代
“药食同源”——最早的药物都是食物。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中医学从它初起时便与饮食结下了不解之 缘,最早的医疗正式饮食疗法。 “火”的发现与后来食疗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酒”的认识和利用,对医药和食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饮食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药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和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等学科一样,都是中医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尤其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老年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1.历史悠久,文献丰富 自古就有“医食同源”之说 千金要方——食治篇 食疗本草——第一部饮食疗法专著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中收载药物365 种,其中药用食物就达50种 左右,包括有米谷、菜蔬、虫鱼、禽、肉等“食药物”,并记录了 这些药物有“轻身延年”的功效。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禽兽虫鱼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 并治”两篇,专门论述了“食禁”内容,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 于生,食之有妨,仅能为害”。《伤寒杂病论》中有当归生姜羊肉 汤的药膳记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是一部养生学专著。在食养部记有汤类32种、粥类 35种,书中强调食疗养生保健的原则。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清代曹慈山《老老恒言》亦对老年人食粥作了详论,提出“粥能 益人,老年尤宜”,将药粥分为上、中、下三品,并主张“老年有竟 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
建国前: 张拯滋著《食疗治病新书》 杨志一主编了《食物疗病常识》《食物疗病月刊》 程国树 编 《疾病饮食指南》
建国后:《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1976年国家正式批准成立 中医养生康复专业,设立中医饮食营养学 课程。 中医院设立了食疗科,食疗门诊
保健餐馆,药膳餐厅,药膳饭店,国内迅速发展,并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美各国均有开设。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三、发展时期——晋唐时代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用海藻酒治疗瘿病、用猪胰治疗消渴病等, 指出水肿应“忌盐”。
孟诜《食疗本草》中共收载食物药261种(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 是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
孙思邈《千金方》“夫为医者,当须先洞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 食疗不痊,然后命药”,并设“食治”专篇,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 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用羊肝治雀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中收载药物365 种,其中药用食物就达50种 左右,包括有米谷、菜蔬、虫鱼、禽、肉等“食药物”,并记录了 这些药物有“轻身延年”的功效。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禽兽虫鱼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 并治”两篇,专门论述了“食禁”内容,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 于生,食之有妨,仅能为害”。《伤寒杂病论》中有当归生姜羊肉 汤的药膳记载。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饮食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药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和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等学科一样,都是中医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尤其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老年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0/2/22
✓ 中医食疗学的内容
1.历史悠久,文献丰富 自古就有“医食同源”之说 千金要方——食治篇 食疗本草——第一部饮食疗法专著
2.独特的食养卫生学说——饮食有节 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食物的性味、宜忌 4.具有民族和地方的特色——土特产,南北的烹调配置特色 5.防治并重,以防为主——“上工治未病”,无病防病,有病防变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Biblioteka 一、萌芽时期——远古至周代
“药食同源”——最早的药物都是食物。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中医学从它初起时便与饮食结下了不解之 缘,最早的医疗正式饮食疗法。 “火”的发现与后来食疗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酒”的认识和利用,对医药和食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圣济总录》包含有食治方285个,食膳类型又增加了散、饮、汁、煎、 饼、面等。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宋金著名医家李杲《脾胃论》十分强调营养饮食药膳保健的重要。 张子和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补者,以谷肉菜 养品体者也”。 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全书共3卷,几 层了食养医结合的传统,对每一种食品都注重养生和医疗效果。收载 常用 食物203种,并逐一介绍食物的性、味、有毒无毒及效用,至 为实用。在膳食方面很讲究配膳,详尽记载了各种烧饼、馒头、包子 及其他食物的制作方法。 《饮膳正要》将我国食物本草研究从“食 治”推进到“食补”的新阶段,是中医食疗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卢如《食物本草》指出:“五谷乃天生养人之物”,“诸菜皆地 产阴物,所以养阴,故宜食之……蔬有疏通之义焉,食之,则肠胃宜 畅无壅滞之患”。这些思想不仅丰富了食疗学、营养学的思想,也大 大推进了养生学的发展。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六、完善时期——近现代
《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等6个药膳方。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 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对食疗治病有了更广泛的研究,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 之药和食物;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石榴、核桃、苜蓿、西瓜等食物; 后汉马援又从交趾带回薏苡仁种子,促进了食疗的发展。
✓ 《五十二病方》以大量的食物入药,方载247种药品,其中可食者共计61 种,约占全部药品数的1/4。书中谈到了饮食保健的方法,特别强调了酒 和韭的延年益寿和滋补强身作用。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五、成熟时期——明清时代
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该书在食疗学方面突出的表现在:一是收 集的食物资料丰富;二是保存了 不少有关食疗内容的佚文;三是收集大量的食疗 方法。极大地丰富了药膳食疗保健的内容。
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记载了大量饮食保健品的制作方法,如茶、酒、 醋、酱油、菜蔬、蜜饯等的制作法,内容丰富。
食疗将成为未来十年乃至将来人们寻求健康保障的主要途径。
2020/2/22
思考题 1.什么是中医食疗学? 2.中医食疗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时期?
2020/2/22
夜盲。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四、兴盛时期——宋元
宋代《太平圣惠方》为皇家编纂,总结了药膳的作用——“病时治病, 平时养身”。并列举了多种食疗药膳保健食品,如软食之粥、羹,硬食之索 饼,饮料之酒、浆、茶、乳等。该书所载之食疗用方和食膳类型对后代食疗 影响很大。
二、奠基时期——秦汉时代
《黄帝内经》特别强调了药治与食治相结合的重要,“毒药攻邪,五谷为 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益精气”。
提出了用药的同时辅以食疗的重要性,各类食物应调配得当,互相取长补短,才能 对身体发挥有益的作用。此外还论述了脏腑生理特性和食物性味的关系,以及对饮 食性味的选择和配合等,为后世食疗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中医食疗学发展史
2020/2/22
【养生益人也可怕,砖家媒体乱天下。 是非黑白实难辨,去伪存真要明察。】
2020/2/22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健康四大基石
中医食疗学的发展
学 习 内 容
2020/2/22
1 概论 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概论
✓ 中医食疗学的概念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商代宰相伊尹创制汤液,善于烹饪。著有《汤液经》,被后世誉为” 烹调之圣”、“烹饪始祖”和“厨圣”。 西周时期,人们对饮食已相当讲究,开始摸索科学的饮食方法。 医生分为四类: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周礼》规定为:“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2020/2/22
中医食疗学发展简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