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合集下载

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商务局•【公布日期】2021.08.12•【字号】京商规字〔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商务局、经济开发区商务金融局,各有关单位: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北京商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局编制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

请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协调,统筹推进重点任务,做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北京市商务局2021年8月12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目录序言第一章发展现状一、消费持续保持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地位二、京津冀协同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取得明显成效四、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五、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六、流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七、有效保障疫情期间首都市场供应八、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第二章面临的形势一、存在的问题二、面临的机遇第三章规划总则及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第四章重点任务一、推动消费提质扩容二、优化重点设施空间布局三、持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四、推进商务领域城市更新五、加强品牌建设六、推动数字化发展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五章保障措施一、保障行业安全发展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提升商业服务水平四、加强资金政策支持五、发挥协会桥梁作用序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

为推动北京商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等文件编制本规划。

四川省“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四川省“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四川省“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把电子商务作为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之一,紧抓机遇,从省级到市州层面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三大工程,电子商务已与农业、制造、外贸、服务等传统行业逐步融合,各项支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十二五期间,全省电商交易额从3200亿元猛增至1.76万亿元,网络零售额从410元增至1940亿元。

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工作成效显著,农村电子商务成果初步显现。

全省电子商务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经济区的电子商务格局基本形成。

2.知名电子商务企业不断聚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聚美优品等30余家领军企业在蓉设立区域总部,当当全国第二总部项目落户天府新区,唯品会西南区域分拨中心落户简阳,腾讯、京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决定进军四川,四川成为中西部地区知名电子商务企业聚集最多的省份。

本土电子商务逐渐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以中药材天地网、新华文轩、泸州老窖、九正建材、人人快递、天虎云商、1919等为代表的本土化行业平台,正在领军各个电子商务细分领域。

3.各行业与电子商务不断融合2015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超50%,限上商贸流通业应用率提高到80%,四川造实现网络零售额接近200亿元。

主要涉农电子商务企业59家,建成县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110个,镇(乡)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1430个,村级服务驿站3279个,累计帮助2万多人开设网店创业,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链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达13.9万个。

电子商务与旅游业融合应用不断发展,全省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240.70亿元。

4.电子商务支撑服务环境持续优化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电子商务列入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之首,明确财政、融资、税收、人才等全方位支持政策,逐年对电子商务发展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成都市入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省确定5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15个电子商务集聚区、4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29•【字号】常政办发〔2021〕30号•【施行日期】2021.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常德市“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29日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三章拓展双向开放新空间第四章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第五章促进对外贸易新突破第六章形成招商引资新局面第七章推动对外合作新发展第八章实现口岸经济发展新阶段第九章保障措施常德市“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根据《湖南省“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和《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时期。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市商务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通过实施“开放崛起”五大行动以及“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行动”,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所明确的目标任务,各项重要指标稳步提升,综合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为全市“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基础(一)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6年的105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429亿元,年总额位居全省第四,年均增长7.8%,超过全省增速0.1个百分点。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商贸物流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商贸物流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商贸物流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8.02•【字号】毕府办通〔2016〕49号•【施行日期】2016.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商贸物流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毕府办通〔2016〕4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现将《毕节市商贸物流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8月2日毕节市商贸物流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的通知》(黔府办函〔2016〕110号)和《中共毕节市委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毕党发〔2016〕8号)精神,加快培育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推进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型消费,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的方向转变,切实有效地推动商贸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应用为支撑,通过加强监管,规范秩序,完善标准,优化布局,引导和鼓励企业物流服务模式创新,提高商贸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规模化水平,不断完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增强商贸服务企业竞争力,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全社会物流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1.市场导向,政府推动。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

同时,发挥政府在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应用、标准推广、服务创新、主体培育等方面的保障作用,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商贸物流发展环境。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4.26•【字号】兰政办发〔2017〕115号•【施行日期】2017.04.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兰政办发〔2017〕11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管委会:《兰州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已经2017年3月10日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4月26日兰州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商务部《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4〕50号)、《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兰政发〔2016〕31号),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构筑充满竞争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发展基础1.服务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持续增强。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攻坚时期。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做大新区、做强产业、做美城市、做实民生,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张,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为12.36%;2015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达1257.11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9.98%,贡献率达66.03%。

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范文最新推荐------------------------------------------------------ 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服务商贸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为主线,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拓展市场,扩大内需,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努力开创全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实现商务经济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及主要指标完善市场体系、扩大消费、发展现代化流通业和物流业为主线,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为支撑,建设好现代商品市场、现代流通方式、市场运行监测、商业信用四大体系。

到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50亿元,年均递增15%左右。

培育一批龙头商贸流通企业和连锁经营企业,重点发展一批区域性市场和专业市场,培育规模物流企业。

到2020年,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到80户,培育成熟专业市场5家,大型商贸综合体4家,建成规模物流企业3家,形成特色商业街5条。

休闲娱乐取得长足发展,新增大型休闲购物超市3家。

社区服务业网络健全,建设10个标准化商业社区,新增成品油加油站点7家。

着力抓好农贸市场改造工程、“万村千乡市1 / 7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等民生工程,实现零售商业、住宿、餐饮、成品油、再生资源等行业健康发展。

(三)发展重点1、走培育发展商贸专业市场之路当前,我市商贸流通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做大做强,我们要通过以商招商,大力培育赣东北商贸城、XX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再生资源市场,汽车城等商贸专业市场,积极制定和落实商贸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建立商贸发展资金,扶持商贸专业市场,确保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以提升我市商业核心竞争力。

北京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修改稿)北京物资学院2010年12月目录序言 (1)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2)一、北京市“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2)(一)物流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二)物流产业规模增长快速,物流效率不断提升 (3)(三)城市物流体系逐渐完善,城市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5)(四)对外经济数量质量同步发展,国际物流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5)(五)物流企业主体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 (5)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6)(六)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6)二、“十二五”时期北京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7)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物流需求显著提升 (7)(一)国际化进程加快,迫切需要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7)(二)新兴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物流支撑系统 (8)(三)消费型城市特征显现,迫切需要面向高效运行的末端物流保障系统. 9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一、指导思想 (11)二、基本原则 (11)(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11)(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发展 (11)(三)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11)(四)结构调整带动高端发展 (11)三、发展目标 (12)(一)总体目标 (12)(二)预期指标 (12)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13)一、布局依据 (13)二、“立体化、多组团”的布局 (15)第四部分发展任务 (17)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7)二、大力发展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18)三、大力发展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应链物流及物流总部基地 (19)四、大力发展面向商贸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配送物流 (19)五、强化区域物流合作,拓展首都物流圈服务功能 (19)第五部分重点工程 (20)一、共同配送试点工程 (20)二、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20)三、农产品物流配送工程 (20)四、食品冷链物流工程 (20)五、物流科技创新工程 (20)六、大型商贸物流设施功能转型工程 (21)七、逆向物流工程 (21)八、应急物流工程 (21)第六部分保障措施 (22)一、进一步强化物流政策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划方案]县-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计划方案]县-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计划方案]县”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县”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一、总体思路围绕建设”渭北区域性商业中心”的战略目标,舞动电商龙头,聚集创业创新,建设高端商圈,打造现代商业,布局专业市场,配套城市基础,品牌美食引领,发展三产服务。

通过改造升级传统商业,适度扩大增量建设,优化商业布局,调整商业结构,完善市场功能,形成区域特色,逐步建成板块清晰、区位明确、特色显著、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体系,实现商贸流通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发展目标。

二、发展目标2020年底澄城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达到80户;进出口以每年约增20%的速度发展。

到2020年完成320万美元,发展进出口企业2-3家,引进外商投资企业1-2家,投资资金300万美元。

在新增道路及乡镇道路规划加油站10户,商贸流通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年均增长10%以上。

培育、建立核心物流配送基地2个,创建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3家,发展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余家,发展个体电商10000余家,培训电子商务人才20000人以上,从业人员达到50000人以上,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8亿元,年网络交易额达到15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

三、主要任务(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1.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应用。

围绕建设”智慧城镇”的总体要求,推进电子商务网络化进程,鼓励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入驻澄城,包括平台企业和线下企业;优先扶持国内品牌电子商务企业在澄建设发展,如邮政、京东、阿里巴巴等;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快捷、方便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网点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农村青年和返乡大学生网上创业;支持生产资料地优名品、特色产品专业化平台建设,支持区域主要农副产品线下企业的发展壮大;支持以农副产品、果品加工包装为核心的仓储加工冷链企业发展;建设一批围绕生活用品、农副产品为主的网络销售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三产带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战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

不断深化商贸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物流业等新兴产业,努力转变商务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更加注重服务民生,强化商务规范合法经营,促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规范有序流通新格局的形成。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市商贸流通发展要提档升级,提高效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商贸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继续保持前列,消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城乡商业网点布局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逐步形成。

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限上企业达到270家以上,每年增加20家以上;限上企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以上,占比年均递增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以上,占GDP总量的45%以上,年均递增3%。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网点布局。

以中等城市主城区骨架为核心,以城西新区和仙女新区商贸流通发展为重点,以七个乡镇商贸节点为补充,利用各种产业经济发展的不同特色,发展与**实际相吻合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以商务部研究院量身定做**商贸物流规划为契机,在原有中长期商贸物流规划“一主两翼七节点”规划基础上,在市域范围内区分层次、按市场资源配置大型商业网点。

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连锁企业、餐饮酒店入驻**,促进商贸流通“大小个体”成长壮大为支柱企业。

2、调整产业结构。

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稳定提高生活型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用现代营销方式改造传统商贸业,加快建设专业市场,提升市场聚集度,增强辐射能力。

完善和提升商贸服务整体功能和形象,提高商业文化内涵,形成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环境美的核心商业圈。

加快服务业品牌建设,提升特色街同业度,培育一批经营有特色、服务有品位、个性化突出的商业网点。

利用我市国道、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长江黄金水道和三峡国际机场等立体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新兴产业物流业,力争打造国家级物流示范城市。

3、开拓农村市场。

以实现农村市场网络化全覆盖为目标,以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提高配送率。

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市农家店达到400个,乡镇和村级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

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引导建立多渠道投资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农村商贸物流信息网、商品流通物流链和商品市场网络,实现商品集约采购、配送、分销一体化的农村商品流通方式,逐步建立运用现代流通方式,覆盖广大农村的新型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努力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互动的流通格局。

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原则,改造新建一批农贸市场,大力推进农改超,使现有农贸市场达到标准化规范要求,中心城区“马路市场”退路进场。

到2020年农贸市场达到23家:其中主城区改造马半路、五柳树、城南市场、华龙农贸市场、滕家河农贸市场5处,提升城西市场1处,新建仙女、拽车、关堰、沿江、江北路、水府庙、余家溪、火车站农贸市场8处,每个镇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个。

4、推进产业升级。

通过“局部试点,重点示范”,尽快将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到全市流通领域,在市场运行监测、生活必需品储备和肉食品安全追溯等方面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视频化。

鼓励流通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加强基础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建设涵盖购、销、调、存等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和营销网络,优化业务流通和交易方式,提高电子商务运作能力。

积极培育一批以本土行业为重点的商业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示范企
业,增加生产企业产品的网上交易量,促进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相结合,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

加快农村流通产业信息化进程,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抓手,支撑流通企业加强连锁农家店信息化建设。

利用“**家政服务信息中心平台”,继续扩大行业服务范围、进一步促进服务消费。

扶持我市业加入“**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积极推广新的信息化结算工具,大力发展刷卡消费。

协调金融部门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信用消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