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ppt

合集下载

听听那冷雨大学语文 ppt课件

听听那冷雨大学语文 ppt课件
老年听雨, 是一种伤痛。
读第8段,思考: 作者为什么提到王禹偁的竹楼听雨?
王禹偁 ,北宋文学家。是北宋初期首先起来反对 唐末以来浮靡文风的优秀作家之一,诗文风格平 易朴实,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反对艰深 晦涩,雕章琢句,为后来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 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
其代表作为?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写于贬官黄州 时期。文中竭力渲染谪居之乐,把竹楼描绘得幽趣 盎然,含蓄地表现出一种忿懑不平的心情。 王安石称“?竹楼记?胜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中国风景婉约朦胧,这种情调像我国 古代的山水画,具有古中国的情韵,而
米芾父子正是古代山水画的代表。
作者又一次借传统文化表达了对大陆的 眷恋
第二局部(5-6段〕
• 从“看看〞、“嗅嗅〞、 “闻闻〞的角度写“雨〞,通过 “中国风景〞特有意趣与韵味的 描述,以表达自己刻骨铭心的思 乡愁绪。
读第7段,思考: 作者说,大陆上听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 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 上听雨那么多了一层“凄迷〞。该怎样 理解?
邮票〔小〕——母子深情
〔绵长〕 船票〔窄〕——夫妻恩爱
〔厚重〕 坟墓〔矮〕——生死悲哀
〔巨大〕 海峡〔浅〕——思乡哀愁
〔绵绵无尽〕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 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了 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 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 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 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年, 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 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 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 他思念已久的大陆。余光中热 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思考、探究】
(1)“少年听雨〞: “少年听雨〞的画面,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着力渲染的正是 “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而又 枯槁的身心 (2)“壮年听雨〞: “壮年听雨〞的画面,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 心境。 (3)“而今听雨〞: “而今听雨〞的画面,那么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

听听那冷雨PPT(共58张PPT)

听听那冷雨PPT(共58张PPT)
情 感 韵 味 感性与理趣,幽默与庄重,传统与现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气魄宏大、想象富赡、笔力雄健、风格华美的散文路径。
第六段,写了哪些地方的山水? 短句,参差跳跃,简洁干脆,具有珠落玉盘的效果。 第四段作者提到汉字,有何用意? 运用通感委婉含蓄的表 感性与理趣,幽默与庄重,传统与现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气魄宏大、想象富赡、笔力雄健、风格华美的散文路径。 这两个词的不确定性,增强了雨意的迷离和文意解读的多重性。
老年听雨,想到了亡宋之 痛,想到了祖国分裂的 伤痛。
【思考、探究】
余光中为什么要引用蒋捷的这首词 呢?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作者的处境与蒋捷相似,都是“饱经 风霜”,都是面对萧萧秋雨,想到自己 的一生,自然发出“悲欢离合总无情”
的感慨。
第七段结尾处“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
灵魂,窗外在喊谁”如何理解?
作者对古典诗意中国的怀恋和难以 见到回忆中故国的怅惘。
第三段开头,“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 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 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 思聪的跳弓拨弦?……”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的两种思想感情:
• 一是因久离祖国而产生的强烈牵挂; • 二是因文化大革命引起的困惑。
预习检测
孺慕 rú 舔舐 shì 寒濑 lài
氤氲 yīn yūn 滂沱pāng tuó 鞭挞 tà
蓊郁 wěng 岑寂 cén 沁鼻
qìn
羯鼓 jié
苔藓xiǎn
啁啾 zhōu jiū
咬啮 niè
仓颉jié
如椽大笔chuán
走入霏霏
想入非非
汉 字 寄 情
脉络整理
回归现实
故国之痛
伞下听雨

听听那冷雨ppt课件

听听那冷雨ppt课件

• 马思聪,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
与演奏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
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
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
院长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
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音乐创作》主编等职。
12
第4节:观雨
• 前六个字,作者的思维是跳跃的:台湾——江南 • 这一节作者写的不是现实中的雨,而是写了与雨
• ——比喻,通感。“黑白片的 味道”比喻单调乏味。作者写 此文时,正是大陆的文革后期 (1974),安东尼奥尼当时拍 了一部反映当时中国现实的纪 录片,调子很灰暗。可见作者 由此表达了对中国历史和现实 的担忧。
10
第2-3节:雨蕴
• 第2段:“只是杏花春雨不再,牧童遥指不再, 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25
第13-15节:忆雨
• 写诗人对“故乡”的苦思苦恋,成 了半生茫然无望的期待。
26
第1节:雨情 第4节:观雨 第5-12节:听雨
第2-3节:雨蕴 第13-15节:忆雨
27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
“前尘隔海”是因远离祖国而发出的悲叹;“古 屋不再”是因时光不再而发出的叹息。 这是全文 的感情基调。
情的凄凉。根本原因是远
离祖国大陆漂泊在外的游子 产生内心的凄冷,笼罩着淡 淡乡愁。 (情)
8
第1节:雨情

作品开头就用诗的夸张,写道:“惊蛰一过,
春寒加剧。”其实台湾的春天尤其实是在惊蛰之后
,气候总是比和暖的。作者却感到“春寒”而且“
加剧”,这显然是夸大了的诗人的主观感受。“春
寒加剧”的原因是雨季的“雨”,是躲不过的“潇

听听那冷雨ppt课件(23张)

听听那冷雨ppt课件(23张)

现在请同学们浏 览课文全文,看看作 者通过雨主要向我们 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感 情?在此基础上理清 文章思路。 作者通过对台湾春寒 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 腻感受的描写,抒发 了一个远离祖国大陆 多年的游子对久别故 土的深切思念和对祖 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 切眷恋之情。
思路明确: ①由雨季的开始,引发思念。 (春雨引发思念) ②由“雨”展开具体的想像,描写独特 的体验,抒发浓浓的相思。由雨展开联 想) A写在文化、文字方面关于“雨”的联 想。(雨的文字) B从嗅、看角度写“雨”,抒发了思乡 的愁绪。(嗅雨、观雨) C从听的角度写“雨”,尽情抒写他对 大陆生活情景的回忆与思念。(听雨) ③听不到雨声的失落,将对故乡的思 念与回忆埋入心底,沉淀。(将雨的 回忆沉淀)
明确:选择“雨”作意象是为了表现缠绵悠长 的故国之思。
“冷”有两层含义: (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 在的感受。 (2)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凉。
概括主旨
明确:作者通过对雨的细腻感受的描写,委婉地 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思乡之情,表现了 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乡愁四韵(音频)
给下列加红色字注音 薄荷(bò ) 薄(báo) 饼
妄自菲(bó )薄
遣散(qiǎn)
鸟声啁啾(zhōu ) (jiū ) 蓊郁(wěng)
树香沁鼻(qì n)
窥见(kuī)
朗读课文(音频)
1、“听听那冷雨” 中的“那”指的是哪 些地方?
2、作者从哪些角度 描写雨的?各写出了 雨的什么特点?
大陆 台湾岛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听听听那冷雨》课件

《听听听那冷雨》课件

目录页
封面页
目录页
内容页
总结页
结束页
正文页
标题:明 确主题, 吸引观众 注意力
内容:详 细阐述主 题,包括 背景、目 的、方法 等
图片:适 当添加图 片,增强 视觉效果
动画:适 当使用动 画,增加 趣味性和 互动性
总结:总 结主题, 强调重点, 引导观众 思考
互动:设 置问答、 投票等互 动环节, 增加观众 参与度
冷雨PPT课 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PPT
目录
PPT PPT PPT PPT PPT























使





PPT课件介 绍
课件背景
课件内容涵盖了冷雨的形成、 特点、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冷 雨等各个方面
冷雨PPT课件是为了帮助用 户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冷雨这 一主题而设计的
颜色搭配: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颜色搭 配,如标题使用深色,正文使用浅色
图文结合: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图文 结合方式,如文字过多可以使用图表、 图片等辅助表达
动画效果: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动画 效果,如标题使用渐入效果,正文使 用淡入效果
图片选择技巧
确保图片清晰、无水印 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图片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模糊的 图片
冷雨的文学价值
冷雨是余光中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冷雨通过对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冷雨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冷雨通过对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精品PPT课件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精品PPT课件

听听那冷雨
“冷”字用在这里传达 了什么样的情感?
雨的凄冷。表层意义是春
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感 受。 (景)
情的凄凉。根本原因是
远离祖国大陆而产生的内 心的凄冷。 (情)
给人一种凄凉迷蒙的景象,表达作者无限的
思乡之情.听听那冷雨实际上是听听那凄 凄切切的诉说,乡愁难搁的苦楚。
• ——第一部分(1-4) :写雨季引起 “他”对祖国故土浓郁的牵挂和坚 定的信念。
• ——“想整中国个……二十五 年,……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 感觉了。”比喻,拟人,通感。
• ⑶“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 竟在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 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品,正 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喝茶》之于周作 人一样,文章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主张及艺 术风格。本文通篇写雨,写愁,写离怨,通过那 蒙蒙细雨来凸现自己的思国爱国感喟生命之情思。
中国是一个温暖的家 台湾是一个离散的儿
掌握字词
惊蛰zhé 仓颉jié 氤氲yīnyūn 米芾fú 王禹偁chēng 羯鼓jié 寒濑lài 惊悸jì 淅沥xīlī 揪(jiū揪住) 锹(qiāo铁锹) 啾(jiū啁啾) 愀(qiǎo愀然)
• “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 我的汉魂唐魄”;
• “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掉头一去是风吹乌发,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当年离开内地,乃此生最大伤 痛。幸好那时我已21岁,故土的回 忆,文化的濡染已经深长,所以日 后的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唐 魂魄。”
乡愁渐生灯影外, 客愁多在雨声中。
宋人汪元量 《邳州》诗
• ——第二部分(5-9) :写嗅雨,观雨, 听雨,从多方面表达因离开祖国而 引起的人生感悟。

高中语文必修二《听听那冷雨》ppt

高中语文必修二《听听那冷雨》ppt

05
第5节——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
06
乡思、乡愁。故国之恋。
文本研读(2)
文本研读(3)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雨的?
视觉
味觉
嗅觉
听觉
触觉
冷雨潮湿
淋淋漓漓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滂滂沱沱
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淡淡土腥气
舔舔吧那冷雨
文本研读(4)
听 觉

修辞:比喻 排比 拟人 引用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01
体味作者在本文中蕴涵的深挚的感情。
02
品味文中的优美的语言,鉴赏其意境之美。
学 习 目 标
余光中先生简介
01
02
文本研读(1)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哪些时代的雨?作者的喜好如何?
美国(衬托)
台湾
大陆
太初有字
亡宋之痛
公寓时代
横的地域感
纵的历史感
作者喜爱的是: 大陆瓦上的雨。
交错
这些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01
第2节——“ 杏花。春雨。江南。……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02
第9节——“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
03
第6节——“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
04
第4节——“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中国。”
词句:叠词—表形、表态、表声 节奏感很强 短句—珠落玉盘的效果 长句—仿佛一气呵成,感情 一发不可收拾
小结
请挑出你最喜欢的一段进行朗诵。
01
注意: 把握语音的轻重、高低、长短。 带着感情,读出作品中蕴蓄的美感。

《听听那冷雨》1PPT教学课件

《听听那冷雨》1PPT教学课件
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余 光 中
那 冷

• 学习目标: • 1涵咏语言 2体会情感 • 注音: • 料峭 裾边 黔首 仓颉 滂沱 蠕动 • 咬啮 氤氲 岑寂 羯鼓 寒濑 舔舐 • 咀嚼 惊蛰 山隐水迢 如椽大笔 • 鞭挞 晌午 流水潺潺
整 体 感 知
• 黄维梁曾这样称赞余光中的散文:
• 他的笔法力无边,学则博引古今中外, 意则翻空出奇,富有意蕴美;擅于运 用比喻,精于铸造警句,文言口语, 参酌互用,富有音乐美,令人叹为观 止。
的观点。
• 余光中:日思夜梦的土地在方块字里,只 要中文在掌,就故乡在握。
• 龙应台:我的祖国是中国文化
• 乡愁四韵(节选)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结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浅浅 的海峡生成了绵绵的乡愁,而泱泱的 文化连接着永恒的乡愁,我们不能因 50年的政治而抛弃5000年的文化。乡 愁是游子对文化根基的执着守望,对 精神家园永恒的爱恋,凝听这凄冷细 雨,咀嚼亘古乡愁。
作业
• 1、配乐朗诵喜欢的文段,上传个人博客或空间 • 2、将搜集的余光中的诗歌整理素材,背诵记忆 •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仿写余光中的某一首诗
想入非非听雨(语)飞扬
• 小组讨论:
• 找出你认为最美的语句
• 它美在哪里
• 有感情的读出来

• 风采展示:

字字玑珠的语言必定是真正丰富心灵
的自然显露。 ——余光中
冷走
雨入
断霏
肠霏
走入霏霏 冷雨断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听那冷雨
预习检测 孺慕 rú 舔舐 shì 寒濑
lài tà qì n
氤氲 yīn yūn 滂沱 pāng tuó 鞭挞 蓊郁 wěn 岑寂 cén 沁鼻
羯鼓 jié 咬啮 niè
苔藓 xiǎn 仓颉 jié
啁啾 zhōu jiū 如椽大笔 chuán
学习目标
•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思路。 • 2 理解听“冷雨”的感受和作者的“乡愁” 。 • 3 品味作品独具魅力的语言。
(3)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 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 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 咕咕的啼声。 此处作者刻意将文句拉长,造成文字稠密、意 象繁富的效果。透过阅读,雨如回忆的音乐,带 领读者领略了江南与四川不同的雨中即景。
诗化的长句,表现出雨的绵长细密和作者绵绵
走 入 历 史
回 首 人 生
听雨大陆秋
凄凉、凄清、凄楚 回首人生,表思念故园之情
听雨屋瓦上
品柔和情韵
听霏霏梅雨,听台风暴雨 听雨日式古屋听雨 感受凄楚迷离的秋意 浮起对故园的回忆
在公寓时代
雨乐已成绝响
作者为什么要选 “雨”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 为什么要加“冷”字? • “雨”可以表现故国之思的缠绵悠长,雨纠结 了作者对于故国、对于文化、对于生命的太多 感悟。此外,以“雨”抒愁乃古人传统。 • “冷”有三层含义: • (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 在的感受。 • (2)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凉。 • (3)作者为传统文化渐渐消失而感伤。
凝练准确的文字
诗化隽永的语言
我尝试把中国文字压缩、捶扁、拉 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又叠去, 为了试验他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 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 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 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杖。
——余光中

(一)句式
(1)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 闻,那冷雨,舔舔那冷雨。 短句,参差跳跃,简洁干脆,具有珠落玉盘 的效果 。 (2)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 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 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长句,一气呵成,层层递进,表现出雨的连 绵不断,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气势非凡 。
听觉
( 三 ) 修 辞
视觉、触觉、听觉相互交融,造成浑然一体的 心象。这种通感技法,使“雨”的形象更加鲜 明 生动,给人以新颖奇特的美的感受。能够激发
我们丰富的联想和丰富的审美情感。
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 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 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 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听觉 视觉
触觉
视觉
沟通不同的感官,改变描写物的性态,从而 造成感官的矛盾,引起读者的鲜明印象,
更便于引起多种感官的刺激。
“下湿布谷咕 咕的啼声,雨 是潮潮润润的 音乐,下在渴 望的唇上,舐 舐那冷雨。”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 散文、评论、翻译,自 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 空间”。至今驰骋文坛 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 泛,被誉为“艺术上的 多妻主义者”。 梁实秋先生曾这样 评价“右手写诗,左手 写散文,成就之高,一 时无两!”
余光中
• 余光中的诗文中有一个主题是永恒的,那就 是抒写对故乡的浓郁的相思之情。 • 此可以他的《乡愁》为证,《乡愁四韵》亦 是很见其心声的一首诗。 • 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最 美最母亲的国度”,“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 河的支流。”“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欧风美 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唐魂魄”。
思考并讨论:
1、理清全文思路,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各段。 2、你认为哪些语段涉及到了“听雨” 的内容? 3、从雨里,作者倾听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脉络整理
回归现实
走入霏霏 故国之痛 想入非非 嗅雨 观雨 回归现实 伞下听雨 (前后照应) 大陆听雨 古屋听雨 公寓时代 无雨可听
听雨
汉 字 寄 情
情 思 涌 动
不断的思乡之情。
(二)叠词
先是料料峭 峭,而雨季开 始,时而淋淋 漓漓,时而淅 淅沥沥,天潮 潮地湿,…… 雨里风里,走 入霏霏令人更 想入非非。
叠词,表现了雨的 形态、气势、声 音,把雨的质感充 分写出,读来仿佛 有雨声的音韵之美。 叠词: a.音节美,音乐美 b.增强感情、形象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 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 视觉 触觉 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 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 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 潺潺泻下。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 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 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 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 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 头,母亲在里。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听 听 那 冷 雨
雨的凄冷(景)
情的凄凉(情)

雨网斜织 满纸离愁
难遣的家国之思, 难舍的文化恋慕。
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
品 赏 语 言
品味余光中的语言: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余光中《浪子回头》
“当年离开内地,乃此生最大伤痛。幸好那时我已21岁, 故土的回忆,文化的濡染已经深长,所以日后的欧风 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唐魂魄。” (余光中)
余光中
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 家
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 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 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 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 间辗转漂泊。余光中曾经诙 谐地把大陆称为母亲,台湾 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 是外遇。1974年,他到香港 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 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 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 他思念已久的大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