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经济增长分析》

合集下载

江苏宏观税负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江苏宏观税负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j 终 济 增 长 日税 收 弹 性 表 现 阶 段 性 特 衙 工苏 勺

着 经济危 机的持续 深化 ,2 0 年¥ 2 1 年 ,税 收弹性 虽然 有 0 9 D 00 所 提高 ,但 未超过 12 .的合 理 限度 。说 明江苏第 二产业 增长 对 税 收推动 作 用 明显 ,且 税收增 长对 第 二产业 增长 的贡 献度 较 大 ,宏 观税负水平较为合理。 通过 比较第二和第三产业我们 可 以发现 ,大部 分年份 的第
过 了2 。可 以说 ,相对而 言 ,随着 第三产 业总量 占 比的逐 年提 高 ,将 资源更多的运用于第三产 业 ,可 以在不增加 税收负担 的 情 况下创造 更多税收收入。
税 收增 速
1. 42 l. 03 2. 33
“ 五” 时期 六 “ 七五 ” 时期 “ 五” 时期 八
年 均 增 速 达 2 .% ,高 出 同期 GDP 速 1 .个 百 分 点 ,且 年 度 22 增 1 O 增 幅 均 超 同 期 GD 增 幅 。 P
在经济 发展的起步阶段 ,税 收显著增 长 ,但到 了一定 阶段
经 济 增 长 对 税 收 的 带 动作 用 逐 渐 下 降 ,甚 至 出 现 经 济 增 长 和 税
“ 五” 时期 九
“ 十五 ” 时期
l. 1 2
1. 29
1. 98
2. 45
16 . 9
19 . 5
三 、 江 苏 税 收 与 经 济 增 长 的 相 关 性 分 析
( ) 一 模 确 立
“ 一五 ” 时期 十
. 2
资料 来源 :2 1年 《 苏统 计年 鉴 》、 《 苏税 收五 十年 》。 00 江 江
回落。

案例分析 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案例分析 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案例分析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标题:案例分析: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一、引言江苏省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大省,其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以来备受。

对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估,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各市的经济现状,也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经济发展策略。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并对其结果进行深入剖析。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1、数据来源我们选取了江苏省各市的GDP、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作为数据来源。

这些数据均来自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年度报告,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

2、方法选择考虑到数据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我们选择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的相似性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在聚类分析中,我们使用了K-means算法,这是一种常见的聚类算法,能够根据设定的类别数,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三、结果与分析1、数据预处理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以及标准化处理等。

经过预处理后的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2、聚类分析结果我们设定类别数为3,对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

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最终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聚类结果。

该结果将江苏省各市划分为三个类别:高发展水平市、中发展水平市和低发展水平市。

3、结果分析(1)高发展水平市:这一类别的城市主要包括南京、苏州和无锡等城市。

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各项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些城市的经济结构较为合理,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较高,显示出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中发展水平市:这一类别的城市主要包括常州、南通、徐州等城市。

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之上,但相较于高发展水平市还存在一定差距。

江苏省劳动供养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江苏省劳动供养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统计与管理二○一五·七问题研究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劳动供养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

长期而言,劳动供养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促使人均生产总值增加1.43个百分点。

提高劳动供养率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维护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为此,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定物价,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关键。

关键词:劳动供养 经济增长 居民收入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江苏省劳动供养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项目编号: 2013SJD790039;金陵科技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jit-n-02;金陵科技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名称: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主持人:徐海虹)DOI:10.3969/j.issn.1674-537X.2015.07.018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49.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9161.8亿元,经济保持年均为12.5%的高速增长,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而江苏省产业工业的劳动供养率在低速徘徊,1978年劳动供养率为0.869,2013年略有增加,为1.31,这说明江苏省一个产业工人的劳动收入可以供养1.31个人,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美国一个产业工人的劳动收入可以供养4.8人,德英法是可以供养6.8人,韩日可以供养3.8人。

关于劳动供养率的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较少,综合现有的研究,发现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

(一)分析影响劳动供养率的因素物价、制度环境、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因素、性别、就业水平等都是劳动供养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Kraay, 2000;文宗瑜,2010) 。

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不但可以提高居民实际购买力,改善家庭生活,还可以提高家庭劳动供养率,家庭的劳动供养率提高,社会为家庭提供的就业岗位就可以相应减少,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劳动供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从劳动抚养负担对居民消费(李魁、钟水映,2009)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老年人供养(马忠东、周国伟,2011)和劳动参与率(郭琳、车士义,201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王金营、顾瑶,2011)角度进行分析。

江苏省电力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江苏省电力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江苏 省 电力能源消费 与经济 增长 关系分析
徐 星迪
(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 摘 要】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经济的高速增长依赖
于能 源的供 给 。 江苏省 作 为率先 要 实现 经济 转 型 升级 的重 要 省份 , 能
2 1 2 0 0 1 )
便捷 的两步检验法 , 这种方法是在 1 9 8 7 年 时由恩格 尔( E a g l e ) 和格
对策 建议 。
兰杰 ( ( k a n g e r ) 提出 , 也 称为 B G检验 。其基 本思想是 , 虽然 x和 Y 这两个 变量都是 非平稳 的, 但它们 的线性组合却 有可能抵 消趋势 项 的影 响 , 使它们 至今存 在 长期 的稳定 关 系 , 即它 们之 间是 协整 的。假设 x与 Y之 间的长 期均 衡 关 系可 由下式 描 述 : =O t 。 + d . ) ( t + 。式 中的 为随机 干扰项 。这个 均衡关 系的含义是 , 给 定 x的一个值 , Y相应 的军 横着也 可 以确定 为 d 。+o t X 。在 t -1 期末 , 存在以下三种情形 : ( 1 ) Y等 于它 的均衡 值 ; ( 2 ) Y小 于它 的 均衡值 ; ( 3 ) Y大于它 的均衡值 。因此 , 一个重要 的假设 是 随机 干 扰项 必 须是平稳 的。如果 有 随机 性趋势 , 将 导致 Y对 其 均 衡 点的任何偏离 都会 被累积而无法消除。在两个 变量都是单整 变 量时, 只有当它们 的单整阶相 同时 , 才有 可能协 整。如果单整 阶不 同, 就不可能协整 。具体检 验时 , 分两 步进行 : S t e p 1 : 用普 通最 小 二乘法 估计 x与 Y的长期均衡 关系方 程 , 并计 算非 均衡误 差 , 得

2020年江苏省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论文

2020年江苏省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论文

江苏省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论文[摘要]加工贸易是江苏省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显著,也是推动江苏省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通过分析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并把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江苏省应提高加工贸易的本土化程度,加速加工贸易的转型与升级,降低省内加工贸易在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市场多元化程度。

[关键词]江苏省;加工贸易;一般贸易;经济增长加工贸易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 __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xx修订)》中规定,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下简称料件),经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

加工贸易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我国的加工贸易从大的方面来说有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分为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

近几年,江苏省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优势,突出的文化底蕴,良好的人文环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工贸易得到空前的发展。

1.进料加工增长快于来料加工根据江苏省外经贸厅数据显示,1980年来料加工进出口额为13.3亿元,占加工贸易总额的70%。

而到80年代末期,进料加工比重增加,1989年进料加工进出口首次超过来料加工总额。

xx年江苏省进料加工进口额为3462.09亿元,出口额为7357.96亿元;来料加工进口额为1357.16亿元,出口额为995.60亿元。

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外商投资企业比内资企业更倾向于进料加工方式,而外商投资企业倾向于进料加工方式的基本原因在于,随着我国国内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外商投资企业日益注重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并且逐渐成为主要力量,加工贸易的整体格局也从以来料加工为主转变为以进料加工为主。

江苏省专转本考试--第十二讲-经济增长

江苏省专转本考试--第十二讲-经济增长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一、鼓励技术进步 ➢许多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鼓励技术进步。例如,专利 制度、进行研究和开发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资助大学 的基础研究等。 二、鼓励资本形成 ➢资本存量的上升会促进经济增长。由于资本是被生产 出来的生产要素,因此,一个社会可以增加它所拥有的 资本量,并生产出更多的各种物品与劳务。另外,资本 存量的增长是储蓄和投资推动的,因此,鼓励资本形成 便主要归结为鼓励储蓄和投资。
人口增长率的水平
t0
t1
时间
人均产出和总产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轨迹
稳态中的产量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从长期 看,随着资本积累,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又回落到 人口增长的水平。即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 长率,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即储蓄率的增 加只有水平效应,绝没有增长效应。
第二,人口增加对稳态的影响 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
• kA左边, • △ k>0 • k上升
kA右边, △ k<0 k下降
y
左边△ k>0
k上升
(n+δ)k y=f(k)
yA
sy
A
右边△ k<0 k下降
0
kA
k
经济增长的稳态
经济增长的稳态分析
• 稳 态 : 指一 种 长 期均 衡 , 人均 资 本达到 并 维持即在k均、y 衡 不 变 ;忽 略 技 术变 化 , 人均 产 量也达 到 均衡不稳变定。 状态。
美国1965年以来的实际产量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的概念
➢经济增长就是产量的增加。 ➢这里,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GDP总量),也可以 表示为人均产量(人均GDP)。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 描述。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 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 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当今江苏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当今江苏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工 业 占工业 增 加值 比重 已经 达到 4 . , 用外 资在 22 利 % 质 量 提高 的 同时 。 然 保持 着较 快 的增 长速 度 。二是 依 体 制 活力得 到 释放 。随着 国有企 业改革 、 事业 单 位改
事 实也 提示 我 们 。 如果 这 种 大 幅 回落 成 为惯 性 , 济 经
高经 济观调控过程 中, 科学地采取了有保有压的调 控 手 段 , 济运 行 得 到很 好 地 控制 和 引 导 , 经 既预 防 了
经 济 过热 风 险 又缓 解 了要 素 紧张 的 矛 盾 ;同 时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薄 弱 环节 得 到 了加 强 ,经 济发 展 的协 调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2期
当今江苏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 江苏省经济形势分析 与预 测” 课题组
内容提 要 :0 6年是 “ 20 十一 五 ” 的开局 年 , 苏经 济继 续保持 了平 稳健 康 发 展 的 良好 势 头 。 长速 度 高住 江 增
农业竞争力有所提高。工业 中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
展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产 值 占规 模 以 上 工 业 比重 达 到 2.%。产 能 过剩 和 高耗 能 行 业增 长 速度 下 降 , 4 5 而科 技 含量 较 高 的集成 电路 、移 动 通信 设 备 产 量大 幅 增
加 快 经济增 长方 式转 变 , 续优化 结构 和提 高发展 质 量 。 继
关 键 词 :宏观 经济 形 势分析 预 测 展 望
中图分 类 号 : 1 7 F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1 0 — 3 2 2 0 )2 0 1 — 5 0 9 2 8 (0 7 0 — 0 6 0

江苏省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是不一样的。

本文选择江苏省1978-2009年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的数据计算了不同时期moore结构变化值,通过衡量产业结构变动的速度来考察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进程。

另外,利用adf单位根检验、e-g协整分析等计量经济理论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关键词:江苏省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系一、相关理论1.moore结构变动指标表征产业结构变动的指标有四种:产业结构变动值k、产业结构熵数指标、moore结构变化值指标和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本文从数据可获得性与研究方法的适用性考虑,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

我们运用空间向量测定法,以空间向量中夹角为基础,将产业共分为n个部门,构成一组n维向量,把两个时期间两组向量间的夹角,作为象征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该指标就是moore结构变化值。

其计算公式为:mt=mi,t/(mi,t2)1/2??mi,t+12)1/2其中: mt表示moore结构变化值; mi,t表示t期第i产业所占比重; mi,t+1表示t+1期第i产业所占比重。

2.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方法(1)序列的平稳性检验通常我们在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来建立经济数学模型时,都是假定这些序列是平稳的。

序列平稳的特征是:其均值与时间趋势无关,且围绕均值波动并向其收敛。

在实际问题中,平稳时间序列只是极少数现象,大多数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不过,通过差分运算或作对数化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可以转化为平稳序列。

若一个非平稳序列 yt经过d 次差分后变成平稳序列,则称yt 是d阶平稳,记为 yt~i(d)。

若 yt~i(d),△ yt~i(0),则称yt 具有单位根特征。

对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一般通过差分运算得到平稳序列,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础,我们通常选取adf(augment dickey-fuller)方法来检验序列平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策略的影响
•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以来,江苏对外经济依存度显著提升,对外贸易 和外商投资迅速成为推动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初期 到20 世纪90 年代,国家及江苏省出台了关于税收减免、银行贷款优 先、土地使用权取得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商投资。1984 ~1994 年,江苏省经国务院批准共建立的国家级投资促进区共11 个 (其中苏南9 个,苏北和苏中各1 个),2002 年经国务院批准又增加 了1 个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样,国家级开发区就成为苏南引进外 资的最佳载体。截止1996 年底,江苏省政府共批准建立省级经济开 发区63 个, 到2006 年, 省级开发区升至113 家,在早期批准建立 的省级开发区中,多数也分布在苏南和苏中。各级政府采取的非均衡、 多层次、有重点的促进投资策略,使苏南和苏中在短期中聚集了大量 的生产要素,形成了基本完整的产业链, 缩短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技术、管理及产业结构的差距,实现了经济腾飞,但却加剧了苏北的 比较劣势,减少了其经济发展机遇,从而进一步加大了苏南与苏北区 域发展的差异。
8553. 9456. 10606 69 84 .85
1048. 1094. 1110. 34 48 44
4435. 4907. 5604. 89 46 49
3069. 3454. 3891. 46 90 92
11765 12882 14396
1244 2.87
1162. 45
6787. 11
4493. 31
苏南苏北生产总值(GDP)的差异
• 一个地区内各区域的GDP 在该地区GDP 总额中所占的份额是反映各 区域综合实力和经济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江苏省“三大区域” 的地区生产总值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以2008 年的数据为例, 苏南的GDP 总额为18506.16亿元, 占全省GDP 的61.86%, 苏中的 GDP 总额为5477.62亿元, 占全省GDP 的18.31%, 苏北的GDP 总 额为5931.61亿元, 占全省GDP 的19.83%。苏南31.75%的人口创造 了61.86%的GDP,而苏北44.91%的人口却只创造了18.31%的GDP。 从表1 还可以看出,2000~2008 年间,在户籍人口和土地面积变化 不大的情况下, 三大区域的GDP 的绝对差距一直在拉大;三大区域 GDP 相对差距在“十五”期间以前呈拉大的趋势,而进入“十五” 期间后,其变化平稳且略微缩小。
苏南苏北城市化率差异
• 城市化率是指一个地区的城镇人口所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重,是反映 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社会结构的重要指标。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2000 ~2008 年间, 苏南的城市化率由45.62%增加到67.70%,已远远超 过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时全省城市化率为 55%的目标;苏中的城市化率由28.53% 增加到50.2% ; 苏北的城市 化率由24.95%增加到43.1%。虽然,苏中和苏北的城市化率均有较大 增幅,但与江苏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苏南苏北差异的原因
• 1.区位因素的影响 • 2.发展基础的影响 • 3.发展策略的影响 • 4.发展速度的影响 • 5.资源流失的影响 • 6.文化底蕴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 7.科技要素投入的影响
区位因素的影响
• 从地理位置来看,苏南、苏中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 紧靠国家级区域中心城市上海, 与上海有着密切的地缘 联系, 江苏沿江是上海的腹地, 上海是沿江的门户, 江苏沿 江地区为上海产业转移、技术和产品扩散的主要地区,接 受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较强;同时,苏南处于长江下 游,沪宁铁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 运输、通讯条件好,运输成本低,便于发展加工贸易和吸 引外资,因此经济实力较强。而苏北苏北位于苏、鲁、豫、 皖四省交界处的较落后地区,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 远,接受经济中心的辐射作用比较弱。另外,尽管苏北地 区的交通运输条件近年有很大改善,但由于长江过江通道 的建设仍然滞后,运输的便利性和低廉性还是不能和长江 以南地区相比。这种投资环境决定了苏北地区的投资效益 明显低于发达地区,因而对外界资金缺乏吸引力。
苏南苏北居民人均收入差异
• 居民人均收入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反映居民消费能力和富裕程度的 重要指标,通常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指 标来反映。从三大区域的情况来看,苏南的城乡人均收入明显高于苏 中, 苏中明显高于苏南。2008 年苏南的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22756 元, 是苏中1.37倍,是苏北的1.82 倍;苏南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为10458元,是苏中1.38 倍,是苏北的1.73 倍。苏中与苏北的收入差 距也较大,2008 年苏中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苏北的1.32 倍,苏中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苏北的1.26 倍。从区域内部来看,无论是苏南、 苏中还是苏北,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都很大,2008 年城市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多。
• 非农产业成为就业主渠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 时,劳动力更多地向第三产业转移。
• 区域竞争进入加剧期。
GDP增长规律
• 规律:江苏经济仍然保持了高位平稳运行 的态势。各项指标显示经济运行状态基本 良好,特别是消费增长在加快,而投资增 幅下降,增长的动力结构有所改善。江苏 经济的总体走势可望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的 态势。
苏南苏北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 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差异
•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 无论是江苏范围还是在全 国范围,苏南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居民人均储 蓄存款都处于领先水平,如苏南的在岗职工平均 工资分别是苏中、苏北和全国的1.34、1.57 和 1.31 倍,苏南的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分别是苏中、 苏北和全国的2.07、4.77 和2.59 倍。而苏北的在 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却远远落后 于苏中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发展速度的影响
• 进入新世纪后, 江苏省政府从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明确将“四 项转移”与“五方挂钩”(“四项转移”,即指产业转移、财政转移、 科技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五方挂钩”,即指南京与淮安、苏州与宿 迁、无锡与徐州、常州与盐城、镇江与连云港建立市级挂钩合作关 系。)作为其扶持苏北发展的重要机制保障。区域要协调发展就意味 着要缩小发展的差距,而要缩小发展差距则要求落后地区要以更快的 速度发展。但2000 ~2008 年间, 苏北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 比苏南低1.5 个百分点, 比苏中低0.96 个百分点。虽然苏北地区生产 总值的环比发展速度与苏南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是仍然低于苏南。 因此,相对较慢的发展速度也是拉大区域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苏南苏北差异

苏南苏北差异
• 江苏省共有13 个省辖市,106 个县(市、区),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江苏省可划分为苏南、苏 北、苏中三个区域。苏南为江南五市: 南京、苏 州、无锡、常州、镇江;苏中为江北沿江三市: 扬州、泰州、南通;苏北为江北其余五市:徐州 、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江苏三大区域在 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1683 0
15003 .60
1367. 58
8437. 99
5198. 03
20223
18598 21742 26018 30981 34457 .69 .05 .48 .98 .30
1461. 1545. 1816. 2100. 2261. 51 05 31 11 86
10524 12282 14471 16993 18566 .96 .89 .26 .34 .37
苏南苏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异
• 从江苏省“三大区域”的人均地区总产值来看,苏南和苏中的人均 GDP 的绝对数量远远高于全国和江苏省人均GDP, 而苏北的人均 GDP 却一直停留在在全国平均水平的80%左右,徘徊江苏省的平均 水平的一半左右。从相对差距来看,“九五”期末到“十五”期间, 苏南与苏中、苏南与苏北人均GDP 的比值在逐年拉大,进入“十一 五”期间后,苏南与苏中相对差距开始减少,而在此期间,苏北与苏 中、苏北与全国的人均GDP 的相对差距却一直加大。在江苏县域经 济发展中,人均GDP 的差异就更大,2000 年,在江苏省各县市中, 人均GDP 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比值为11.93, 2005 年,这一比值为 25.81,到了2008 年,这一比值就快速增长到26.88,即最富裕县市 的人均GDP 是最贫困县市人均GDP 的26.88 倍。
江苏经济增长分析
营销104
目录
江苏省2000至2009GDP GDP增长动力和规律 苏南苏北差异 苏南苏北差异的原因 总结
江苏省2000至2009GDP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GDP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人均 GDP
苏南苏北地方财政收入差异
• 地方财政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可支配财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一个 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其财政收入的状况,所以地方财政收入也 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和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从相关数据可以看 出,2000 年,苏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总额的67.78%, 分 别是苏中和苏北的4.45 和3.99 倍;2005 年, 苏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 收入占全省总额的比重升至72.28%, 分别是苏中和苏北的5.06 和 5.38 倍;进入“十一五”期间后,苏南苏北的相对差距开始逐年缩小, 到2008 年苏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总额降到68.84%,分别 是苏中和苏北的4.63 和4.23 倍。
发展基础的影响
• 相对于苏中和苏北来说,苏南良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便 利的交通条件,形成了对各种生产要素强大的吸引力。经济学理论表 明,区域间的发展差异,必然带来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平衡。诺贝尔经 济学奖得主冈纳·缪尔达尔认为,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会在“循环累 积因果关系”的作用下不断加强,使得较先进的地区进一步发展,而 落后地区更加落后。这是由于发达地区要素生产率高、价格高,不发 达地区的生产要素就流向发达地区,而发达地区对生产要素(特别是 对劳动力)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落后地区 高质量的生产要素不断流失并向发达地区集聚的过程。这种“倒流效 应”,使得贫困地区就更贫困,而越贫困就越“倒流”,如此反复 “循环累积”,就进一步拉大了苏南与苏北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