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知识点包括: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知识专项突破、阿伏加德罗定律、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要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法、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化学常见的几种计算技巧、书写离子方程式易忽视的几个因素、化学键与晶体结构专题、晶体专项练习、化学键专题、看不到离子符号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的过量计算,多步反应的计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一定和不一定,一般和、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8电子稳定结构专项练习、元素周期表有关问题。以下是相信内容,请点击查看。

高一化学总结: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

高一化学总结:第一章单元知识专项突破

高一化学总结:阿伏加德罗定律

高一化学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要点

高一化学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法

高一化学总结: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常见的几种计算技巧

高一化学总结:书写离子方程式易忽视的几个因素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键与晶体结构专题

高一化学总结:晶体专项练习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键专题

高一化学总结:看不到离子符号的离子方程式

高一化学总结:反应中的过量计算,多步反应的计算

高一化学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高一化学总结: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高一化学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

高一化学总结:《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一定和不一定,一般和

高一化学总结: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高一化学总结:8电子稳定结构专项练习

高一化学总结:元素周期表有关问题

高一化学总结: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

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

一、此类题型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容易引起学生错误的有以下几点:

1.水:常温下是液态;

2.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

3. 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

4. 2:存在与N2O4的平衡;

5.气体的体积:注意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 4 L。

6.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烷,辛烷等。

7.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二、练习

1.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 03广东化学

B 1.8 g的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C 常温常压下,48 g 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

D 2.4 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

2.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53 g碳酸钠中含个

B 0.1 -含个电子

C 1.8 g重水(D2O)中含个中子

D 标准状况下11.2 L臭氧中含个氧原子 03上海化学

3.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述正确的是

A. 80 g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2

B. 1 L 1 / L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 02上海化学

C. 标准状况下,11.2 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

D. 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 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

4.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氯气分子和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

B. 常温常压下1 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个离子 02理综春

C. 121 g 2F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2

D. 62 g 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 离子数为

5.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氯气分子和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

B. 常温常压下1 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个离子 02春

C. 121 g 2F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2

D. 62 g 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 离子数为

6.设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01上海化学

A. 标准状况下的22.4 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

B. 18 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C. 46 g 二氧化氮和46 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

D. 在1 L 2 / 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

7.设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 醋酸的质量与N个醋酸分子的质量相等 00京徽春

B N个氧分子和N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

C 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D 在标准状况下,0 5 N个氯气分子所占体积约是11 2 L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 28 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B 4 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 N

C 1 甲烷的质量与N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 99 8

D 标准状况下,22.4 L甲烷和乙炔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N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 28 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B 4 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 N

C 1 甲烷的质量与N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 99广东化学

D 标准状况下,22.4 L甲烷和乙炔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N

10.设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

m g含有b个分子,则n 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L)体积应是 98

上海化学

A B C D

11.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D2O所含质子数为12 97上海化学

B 10 g氖气所含原子数为

C 0.5 单质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

D 标准状况下,1 L水所含分子数为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0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 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0

B. 在常温常压下,1 含有的原子数为N0

C. 71 g 2所含原子数为2N0 97

D. 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0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 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物22.4 L,所

含有的分子数为N0

B. 标准状况下,1 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

C. 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1 H2,发生转移的电子数

为2N0

D. 常温常压下,1 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0 96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95 )

A. 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氯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

B. 在常温常压下,1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

C. 32 g氧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

D. 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15.设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94)

A. 2.4 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

B. 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

C. 在25℃,压强为1.01×105时,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

D. 17 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

16.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

的体积是(式中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93 )

A. B. C. D.

17.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钠作为还原剂可提供的电子数为

B 标准状况 0℃,101 3 下,22 4 L氯气中所含的氯原子数为

C 16 g氧气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

D 18 g水中所含的电子数为8(92 )

18.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醋酸的摩尔质量与个醋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 个氧分子和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

C 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91)

D 在标准状况下,0 5 个氯气分子所占的体积是11 2 L

19.设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 g金属钠变为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

B. 18 g水所含的电子数为(90)

C 在常温常压下11 2 L氯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

D. 32 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

20.设N0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对0 3 / L硫酸钾溶液的不正确的说法是

A 2 L溶液中含有0 6 N0个硫酸根离子(88.一 B31)

B 1 L溶液中含有0 3 N0个钾离子

C 1 L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数为0 9 N0

D 2 L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1 2 / L

21.设N0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 2 / 3 2溶液的不正确的说法是

A 1 L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是0 6 N0

B 1 L溶液中含有0 2 N0个 (87.二 26)

C 500 溶液中的2+浓度是0 2 / L

D 500 溶液中的浓度是0 2 / L

高一化学总结:第一章单元知识专项突破

第一章单元知识专项突破

1.化学反应的类型

.根据反应物的类别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化合反应…→C?

分解反应A→…?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b.依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c.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

离子反应?

分子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8*2*2〗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及大多数的有机物?

电解质:(1)强电解质强酸、3、H24、、、4…

?强碱、、()2、()2…〖)〗?

大多数盐、3、3、4…

?(2)弱电解质弱酸、2、H23、H2S、3、

?中强酸H23、H34?

弱碱3·H2O、()3、()2…水及个别盐

?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的个数有关,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也有关系,也与电解质溶液的温度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

?4.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1)定义: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2)类型离子交换的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置换反应;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和化学式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意义:表示所有的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离子共存

?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外界提供能量.?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向外界释放能量.

?6.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要有足够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的接触面.

?研究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燃烧产物对大气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

高一化学总结:阿伏加德罗定律

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决定一定量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分子的大小

B.气体分子的质量

C.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的大小

D.气体分子的种类

2.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下列气体,质量最大的是

222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1.2L氢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

B.在常温常压下,12含有的原子数为

C.32g氧气所含有的原子数为2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例1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氧气质量为116g,充满二氧化碳质量为122g,充满A气体质量为114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8

B.60

C.32

D.44

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阿伏加德罗定律揭示了温度(T)压强(P)分子数(N)或物质的量(n)气体体积(V)之间的联系,请推导:

(1)同T,P时,气体分子数与其体积间有何关系?

(2)同T,V时,气体分子数与其压强间有何关系?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1.确定气体的分子式

例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4体积某气态化合物完全分解后产生1体积气体A4和6体积气体B2,由此可以推断该气态化合物化学式为,这是根据定律和定律推断出来的。

练习:10气体A2与30气体B2化合生成20气体C(以上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得),则C的分子式可能为

例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11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44)时,压强为1×104,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充入容器,使容器内压强增至5×104,此时容器内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

A.3.3×1025B.3.3×1024C.7.5×1023D.7.5×1022

2.求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证明:在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其密度之比,即

M12=ρ1/ρ2

我们知道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它是如何求得的?(假设空气氮和氧的体积比为4:1)

与M之间有何关系(提示:通过密度ρ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例4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经测定,锆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91,其氯化物蒸气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H2密度的116~117倍。试判断与氯化物价态相同的氧化锆的化学式为

A.。2。2O3D。2

练习:

1.在相同条件下,下列气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A.氢气B.氧气C.氯气D.氩气

2.质量相等的下列气体中,分别放到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同温下,压强最大的是

A.H2B.O2C.4D.N2

3.同温同压下,的甲气体和的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则x:y的值可表示为

A.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B.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

C.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D.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

4.同温同压下,若甲容器中H2和乙容器中3所含的原子个数相等,则甲容器与乙容器的体积比

A.2:1

B.1:2

C.2:3

D.1:3

5.在给定温度和压强下的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分子的大小

B.气体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气体分子的质量

D.分子数目的多少

6.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气体A和B,已知B的体积大于A,则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A.M(A)>M(B)B.M(A)

7.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相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A.密度之比为16:11B密度之比为11:16C.体积之比为11:16D.物质的量之比为16:11

8.在同温同压下,1和12具有相同的

A.质子数

B.质量

C.原子数

D.体积

9.某种H2和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O2的一半,则氢气的体积分数为

A.40.46.50.54%

10.在标准状况下气体与气体分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

B.25℃时,1气体A与1气体B的分子数之比为

C.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

D.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A与B的体积比为

11.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2和的叙述:①质量相等②密度相等③所含分子数相等④所含碳原子个数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只有③④D.只有③

12.同温同压下,将1体积的2和2体积的进行比较,则2与的

(1)分子数之比为(2)原子数之比为

(3)质量之比为(4)物质的量之比为

(5)密度之比为(6)摩尔质量之比为

13.在250℃,101条件下,将152通入和H2的10L混合气体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若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为15L,则原和H2的混合气体中

V()(H2)=

第一册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要点

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既是特征也是判断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得失(或偏移)。

氧化反应: 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还原反应: 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反应.

氧化剂: 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反应物.

还原剂: 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的生成物。

知识要点

1、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即非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余不是;

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余不是。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不能包含所有的化学反应。

例如:22。该反应不属于四

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但却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表示电子得失的结果

要点:(1)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2)箭号起、止所指为同一种元素;

(3)标出得与失电子及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要点:(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

(2)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

(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3、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一)、常见的氧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被还原的物质。

(1)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F2、O2、2、2、I2、S ……(其氧化性强弱与非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

(2)有变价元素的高价态化合物如:47O Mn K +、35O I K +C 浓462SO +H 、35O N H +、24

O +Mn 、24O N +……。 (3)金属阳离子如:3+、2+、()…(在金属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如反应+44+中,实质上是2+离子氧化原子,2+作氧化剂,是还原剂)。

(二)、常见还原剂

在化学反应是易失电子被氧化的物质。

(1)典型的金属单质如:K 、、、…(其还原性强弱与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

(2)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如:H2、C 、…。

(3)有变价元素的最低价态化合物如:H2S 、、、…。

(4)非金属阴离子如:S2-、I -、-、-…。

【说明】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不取决于得、失电子的多少。如钠、铝在化学反应中分别失去1个和3个电子,但钠比铝容易失电子,因此钠的还原性比铝强。

****判断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是否有氧化性或还原性。

(1)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能得电子 只有氧化性

(2)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能失 电子 只有还原性

(3)元素处于中间价态 既能得电子 既有氧化性

又能失电子 又有还原性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反应物生成物

氧化剂 + 还原剂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强氧化性强还原性弱还原性弱氧化性

强氧化剂 + 强还原剂弱还原剂 + 弱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

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3)根据金属或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还原性:K>>>>>>>>>(H)>>>>>

氧化性:>3+>22+>>``````` 2+ ``````````

基本思想: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得电子容易失电子难,失电子容易得电子难。

(4).根据非金属元素活动顺序表比较

(5)根据反应条件:

氧化或还原同一物质时一般来讲反应条件要求越高,反应就越不容易发生,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就减弱

三、基本规律

1.守恒律: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出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被相等。

2.价态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3.强弱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4.转化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反应,化合价的变化遵循“高价十低价——中间价”(即价态归中);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难易律:

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后就面难失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法

唐荣德

反映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有两种表示法:单线桥和双线桥。

(1) 单线桥(也叫单箭号)

意义: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或:表示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间电子得失情况)。它体现了“谁给谁”。

表示法:箭号一定在等式左边,箭头上只标明电子转移总数。如:

该表示法的特点是:箭头指向的物质为氧化剂。(对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则箭头指向的元素起氧化作用)

(2) 双线桥(也叫双箭号)

意义:表示同一元素原子或离子间电子得失情况(或:表示电子得与失及氧化、还原过程)。它体现了“谁变谁”。

表示法:箭号一定横跨等式两边,且不少于两根箭号。在箭号上要标上“得到”或“失去”,也可以用“+”或“-”来表示,然后写出具体的电子数目。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化学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杂,对于高一的新生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1.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4.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化学方程式汇总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化学方程式汇总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必修1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4Na +O 2=2Na 2O (白色) 2Na + O 2 △ Na 2O 2 (淡黄色) 2Na +Cl 2 点燃 2NaCl 2、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浮、熔、游、响、红) 3、 氧化钠 过氧化钠 Na 2O+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O 2↑ Na 2O+CO 2=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Na 2O+2HCl=2NaCl+H 2O 2Na 2O 2+4HCl=4NaCl+2H 2O+O 2↑ 6、Na 2CO 3和NaHCO 3 ①、与酸的反应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NaHCO 3+HCl=NaCl+H 2O+CO 2↑(反应速率更快) ②、与碱的反应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2NaHCO 3+Ca(OH)2=CaCO 3↓+Na 2CO 3+2H 2O NaHCO 3+NaOH = Na 2CO 3+H 2O ③、与盐的反应 Na 2CO 3+CaCl 2=2NaCl+CaCO 3↓ Na 2CO 3+BaCl 2=2NaCl+BaCO 3↓ ④、相互转化 2NaHCO 3 △ Na 2CO 3+H 2O+CO 2↑ (加热分解) 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向Na 2CO 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 2) 二、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结合Al 2O 3 和Al(OH)3的两性进行记忆!) 1、铝与非金属: 4Al + 3O 2 == 2Al 2O 3 2、铝与弱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2Al+6H + == 2Al 3++3H 2 ↑ 铝与强氧化性酸:钝化(浓H 2SO 4、浓HNO 3) 3、铝与碱:2Al+2NaOH +2H 2O==2NaAlO 2 + 3H 2↑ ; 2Al+2H 2O+2OH -==2AlO 2-+3H 2↑ 4 ①、氧化铝与酸反应:Al 2O 3 + 6HCl == 2AlCl 3 + 3H 2O ②、氧化铝与碱反应:Al 2O 3 +2NaOH == 2NaAlO 2 + 2H 2O 5、氢氧化铝制备:可溶性铝盐和NH 3·H 2O AlCl 3+3NH 3·H 2O==Al(OH)3↓+3NH 4Cl Al 3++3NH 3·H 2O==Al(OH)3↓+3NH 4+ 6、氢氧化铝的不稳定性: 2Al(OH)3 △ Al 2O 3+2H 2O 7、氢氧化铝与酸反应:Al(OH)3 3 + 3H 2O 8、氢氧化铝与碱反应:Al(OH)3 +NaOH == NaAlO 2 + 2H 2O 9、“铝三角”(氢氧化铝的反应在上面已经提到,略): AlCl 3+3NaOH (少量)=Al(OH)3↓+3NaCl Al 3++3OH -=Al(OH)3↓+ AlCl 3+4NaOH (过量)=2NaAlO 2 + 2H 2O +3NaCl Al 3++4OH - = AlO 2- +2H 2O NaAlO 2+HCl (少量)+H 2O=Al(OH)3↓+NaCl AlO 2- +H + +H 2O =Al(OH)3 ↓ NaAlO 2+4HCl (过量)=AlCl 3+3NaCl+2H 2O AlO 2- +4H + =Al 3+ + 2H 2O

2019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2019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 固+液蒸发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 发皿、玻璃 棒①不断搅拌;②最 后用余热加热;③ 液体不超过容积 2/3 NaCl(H2O) 固+固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 分开 NaCl (NaNO3)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 物分开 酒精灯I2(NaCl) 固+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①一角、二低、三 碰;②沉淀要洗 涤;③定量实验要 “无损” NaCl (CaCO3) 液+液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 剂里,溶解度的不同, 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①先查漏;②对萃 取剂的要求;③使 漏斗内外大气相 通;④上层液体从 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 取Br2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液体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 饱和Na2CO3 溶液 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 液 蒸馏烧瓶、 冷凝管、温 度计、牛角 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 位于支管处;②冷 凝水从下口通入; 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 和CCl4 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 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更换蒸馏水淀粉与NaCl

盐析加入某些盐,使溶质 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 液 蛋白质溶液、 硬脂酸钠和 甘油 气+气 洗气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洗气瓶长进短出CO2(HCl) 液化沸点不同气分开U形管常用冰水NO2(N2O4)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 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归纳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与氧气:常温: 点燃: 2.钠与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3.钠与硫酸反应: 4.氧化钠与水反应: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7.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离子方程式: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离子方程式: 8.①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向稀盐酸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②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 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 ④碳酸氢钠与盐酸: ⑤少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 少量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⑥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 ⑦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

⑧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二、铝及其化合物 1.铝与氧气的反应: 2.铝与氧化铁反应(铝热反应): 3.铝和稀盐酸: 离子方程式: 4.铝和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5.氧化铝和稀硫酸: 离子方程式: 6.氧化铝和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7.氢氧化铝和盐酸: 离子方程式: 8.氢氧化铝和NaOH溶液: 离子方程式: 9.氢氧化铝受热分解: 10.硫酸铝与氨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 11.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12.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13.电解氧化铝: 三、铁及其化合物 1.铁与氧气反应: 铁与硫反应: 2.铁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铁与CuSO4溶液: 离子方程式: 3.铁和水蒸气: 4.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5.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6.CO还原氧化铁: 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 离子方程式: 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 离子方程式: 9.氢氧化铁加热分解: 10.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11.除去FeCl2中的FeCl3: 离子方程式: 12.FeCl2和Cl2反应: 离子方程式:

2020高一上学期化学重点知识点精编

2020高一上学期化学重点知识点精编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 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 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 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 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 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 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

上海高中高考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上海高中高考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 ) ≤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 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 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 常温常压( 1 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 ≤ 4 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 )4]亦为气态 3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 ,.沸.点.为.-.2..4..2.℃.).甲.醛.(.H.C.H.O.,.沸.点.为.-.2.1.℃.). (2)液态:一般N(C)在5~16 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 H3(CH2)4CH3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 或17 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 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 ☆乙烯稍有甜味( 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 ☆乙炔无味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 (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 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 例: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8g。分析: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用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要称取2.0g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0mL溶液,再取出450mL溶液即可。 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 例: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分析:偏小。胆矾为CuSO4·5H2O,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12.5g,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 (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 3.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 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分析:偏大。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4.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分析:偏大。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g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 40.0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结果偏大。 (三)由称量不正确引起的误差

5.称量过程中溶质吸收空气中成分。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分析:偏小。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使所称量的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导致其物质的量浓度偏小。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速度要快或放在称量瓶中称量。 6.称量错误操作。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分析:偏小。在纸片上称量氢氧化钠,吸湿后的氢氧化钠会沾在纸片上,使溶质损失,浓度偏小。 7.天平砝码本身不标准。 例:天平砝码有锈蚀。分析:偏大。天平砝码锈蚀是因为少量铁被氧化为铁的氧化物,使砝码的质量增大,导致实际所称溶质的质量也随之偏大。若天平砝码有残缺,则所称溶质的质量就偏小。 8.称量时药品砝码位置互换。 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量溶质4.4g,称量时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分析:偏小。溶质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质量4.0g减去游码质量0.4g,为3.6g。即相差两倍游码所示的质量。若称溶质的质量不需用游码时,物码反放则不影响称量物质的质量。 9.量筒不干燥。 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没有干燥的量筒量取浓硫酸。分析:偏小。相当于稀释了浓硫酸,使所量取的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 10.量筒洗涤。 例: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 分析:偏大。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超全)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1、NaCl 2Cl Na 22??→?+点燃 2、22CuCl Cl Cu ?? →?+点燃 3、32FeCl 2Cl 3Fe 2??→?+点燃 4、HCl 2Cl H 22?? ??→?+点燃(光照) 5、32PCl 2Cl 3P 2??→?+点燃 6、523PCl Cl PCl →+ 7、HClO HCl O H Cl 22+→+ 8、O H 2CaCl ClO Ca Cl 2OH Ca 222222++→+)()( 9、HClO 2CaCO O H CO ClO Ca 3222+↓→++)( 10、O H NaCl NaClO Cl NaOH 222++→+ 11、↑++?→? +? 2222Cl O H 2MnCl MnO HCl 4 12、O H 8Cl 5KCl 2MnCl 2HCl 16KMnO 22224+↑++→+(浓) 13、2O HCl 2HClO 2+?? →?见光 第二节 氯化氢 14、↑+→+HCl NaHSO SO H NaCl 442(浓) 15、↑+?→? +? HCl SO Na NaCl NaHSO 424 16、↑+?→?+? HCl 2SO Na SO H NaCl 2424 2(浓)(14、15结合) 17、33HNO AgCl AgNO HCl +↓→+

18、33NaNO AgCl AgNO NaCl +↓→+ 19、33KNO AgCl AgNO KCl +↓→+ 20、↑++→+2223CO O H CaCl CaCO HCl 2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1、O H Cu H CuO 22+?→? +? 22、O H 2NO 4CO HNO 4C 2223+↑+↑→+ 23、O H 3NO NH NO Zn 4HNO 10Zn 4234233++?→?+? )((极稀) 24、4243324SO H 15PO H 6P Cu 5O H 24CuSO 15P 11++→++ 25、O H 3KCl Cl 3HCl 6KClO 223+↑→+(浓) 26、O H 3NO NH NO Mg 4HNO 10Mg 4234233++?→?+? )((极稀) 27、O H 31SO K SO Fe 9SO Cr SO H 31O Fe 6O Cr K 2423423424243722+++→++)()( 28、↑+↑+→++2223CO 3N S K S C 3KNO 2 第四节 卤族元素 29、HF 2F H 22→+ 30、HBr 2Br H 22→+ 31、HI 2I H 22→+ 32、22Br NaCl 2Cl NaBr 2+→+ 33、22I KCl 2Cl KI 2+→+ 34、22I KBr 2Br KI 2+→+ 35、33NaNO AgBr AgNO NaBr +↓→+ 36、33KNO AgI AgNO KI +↓→+ 37、2Br Ag 2AgBr 2+?? →?光照 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 第一节 摩尔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一、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多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同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等。 ①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 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物质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OH-、Mg2+与CO32-、OH-等之间发生离子反应。 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HSO3-、SO32-等之间发生离子反应。 生成弱电解质:如H+与CH3COO-、C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水也是种弱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 ①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拆: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解于水且能完全电离的物质拆写成阴、阳离子符号;而难溶于水的物质、气态物质和水仍用化学式表示; 删:删去方程式等号两边重复的离子; 查:检查是否满足元素原子守恒、反应前后电荷守恒等。 ②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要正确,其规律是:一般易溶于水的强酸(H2SO4、HNO3、HCl、HBr、HI)、强碱(NaOH、KOH、Ba(OH)2、Ca(OH)2)、大多数可溶性盐均写成离子符号(拆);而单质、氧化物、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极难溶于水的物质均写成化学式(不拆)。 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注意两守恒: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电子数必须守恒。 5. 离子共存题易错点: ⑴在题目中告知是无色溶液,应排除具有颜色的离子 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 ⑵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大量共存HCO3—、HSO3-、 6.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⑴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凡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⑵氧化还原反应特征(判别方法):化合价发生变化。 8.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⑴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实质:化合价升高,该元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化合价降低,该元素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⑵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得失(或偏移)。

上海高中化学合格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总结

上海高中化学合格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总结 基本概念 1.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注意:金属单质只有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没有阴离子。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 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如红磷与白磷,金刚石与石墨等。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式相差n个CH2的有机物。 4.基: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正确使用化学用语 1.四种符号: (1)元素符号:如Na. (2)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电荷数及电性符号,如:Ca2+、SO42ˉ、C1ˉ、Na+ … (3)价标符号:在元素正上方标正负化合价、正负写在价数前,如:1+ H、1-Cl、1+Na、6+S、2-O…(4)核素符号:如2713Al、3216S、168O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2.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 × ‖表示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 (1)用电子式表示阴离子时要用[ ]括起,电荷数写在括号外面的右上角。NH4+等复杂阳离子也应如此写。 (2)书写简单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时可以遵循下面几点: ①简单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即是离子符号。 ②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即是元素符号周围有8个小圆点外加[ ]及电荷数。 ③阴、阳离子交替排列。如: 3.结构式:用短线将分子中的共价键画出的式子。书写规律:一对共用电子对画一短线,没有成键的电子不画出。如: 氢气(H 2)H—H 氮气(N2)N≡N 氨气(NH3) 用结构式表示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更具有实用性,并能明确表达同分异构体,例如: 乙酸(C2H4O2) 甲酸甲酯(C2H4O2) 4.结构简式:它是结构式的简写,即将C-H或C-C单键省略的一种表示方法。例如: 乙烷(C2H4O2)CH3CH3 新戊烷(C5H12) C(CH3)4

最新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化学知识点 第一章 一、重点聚焦 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识网络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1.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创伤急救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如果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5)扑灭化学火灾注意事项 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PCl3、PCl5、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着火。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CS2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③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全)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高一上学期化学知识点总汇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一.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 二.放射性实验 #结论:原子是有结构的。原子可以再分为带正电的粒子与带负电的电子. 三.原子与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构成与结构示意图 1)微粒间的关系 3)四决定 A.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a.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和“位置” B. 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b. 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物性和质量数 C.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c. 价电子-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D.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d. 质量数-决定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 2. 同位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本质 性质 α辐射 氦核流 带正电,穿透性弱 β辐射 电子流 带负电,穿透性强 γ射线 电磁波 呈电中性,穿透性很强

2)性质:a、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质量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b、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率(丰度)不变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对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平均值。 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 4.十字相乘法算丰度 元素A有两种天然同位素X A、Y A,参考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估算X A,Y A的丰度. X B-Y ╲╱ B ╱╲ Y X-B X A的丰度= (B-Y)/(X -Y) ,Y A的丰度= (B-Y)/(X -Y) 四.核外电子 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宏观的运动规律: a. 可确定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精确位置 b. 有运动轨迹,即固定轨道 2)电子的运动规律 a. 无法确定在某一时刻所处准确位置 b. 不能确定其运动轨迹,即没有确定轨道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A.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2 n2 B.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则不超过2个) 当最外层达到8个(K层为2),就达到了稀有气体稳定结构 C. 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如:M层不是最外层最多可排18个电子; 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 总结:电子总是由里向外依次排布(能量低的电子层排满了才依次排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3.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不活泼性: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排满(He 2个),处于8电子,稳定结构,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2)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最外层电子数结构的稳定性得失电子 金属元素原子比较少( < 4 ) 不稳定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原子比较多( > 4 ) 不稳定易得电子 稳定结构一般不参加反应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8个( He 2 个) 4.电子式 1)离子的电子式 a、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它们的离子符号如:Na+、Mg 2+、Al 3+ 复杂阳离子的电子式:

上海全高中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 一、高中语文各年级知识点 一年级现代文:理解和感悟写作:1、作文材料的准备2、文章的立意3、文章的结构4、联想与想象古文:文言实词及其活用文言虚词诗歌鉴赏基本知识名言名句的积累二年级现代文:分析与综合写作:1、叙述的技巧2、写出事物的特征3、说明文的方法4、论证的思路古文:文言文中的固定搭配文言中的特殊句式戏剧知识介绍 三年级现代文:鉴赏与评价写作:1、立论与驳论2、论据的选择与运用3、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4、准确评论典型人物5、内容有意境修辞的方法古文复句 二、高中语文各年级学科问题及失分点 一年级要在初中语文基础上,提高对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高一学生普遍不够重视语文学习,没有主动学习、自主阅读的习惯。 失分点:古文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不扎实,失分较严重现代文阅读理解偏差,学生感悟不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作文无话可说,语言苍白议论文写作训练要加强 二年级古文固定搭配,特殊句式不扎实不会分析现代文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立意作文手法单一,选材上较单薄不会写议论和说明文,论据不够充分有力,说明方法不 够多样 失分点:古文现代文阅读写作 三年级文学作品中的意境论说文的解读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作文没有自己新颖的思想和主题,写不出优美的句子议论文没有说服力,写作过程中没有发散性思维,过于呆 板 失分点:现代文的赏析和理解古文的解析诗歌的鉴析写作深度及广度 三、高中语文各年级学科难点和重点 一年级重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现代文阅读的各种知识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能运用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来理解、赏析、评论阅读内容。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来体验作品,简单分析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文言文阅读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的翻译、作品内容的把握。古诗词的积累。 二年级重在加强文言文的阅读,文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熟练掌握各种文言句式及固定结构。现代文阅读要加强对阅读感受的体会,深入思考问题。重视诗词的背诵和记忆。加强议论文的写作。 三年级系统提高现代文及文言文阅读能力,特别是解题能力。巩固文言诗句的知识点。背诵名句、熟记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化文学常识。写作要确保观点鲜明准确,论据要有力。 四、如何学好高中语文 首先,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还可适当记点日记周记之类,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一些喜欢听歌的同学常常会记些喜欢的歌词,在写作时用一用,还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当然,也可以背一些优美的句子,使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语文的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上,除了个别“感觉”突然变得特别好的之外,平时是怎样的水平,高考就会考得怎样。与其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待着“奇迹”出现,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功夫练到家。考前语文基本上是没什么好复习的,但也不是完全放弃,你可以在复习的间隙看看文学常识,翻翻杂志什么的,或者做一两份模拟试卷,保持对题型的熟悉程度也就足够了。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三篇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三篇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 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