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导论大作业1

合集下载

智能控制导论_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智能控制导论_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智能控制导论_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在燃料电池控制任务中采用了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

参考答案:正确2.燃料电池是通过燃烧氢气从而获得热能。

参考答案:错误3.当模糊推理中存在多条已知关系时,每个子关系计算的结果再进行“交”运算得到最后的推理关系R。

参考答案:错误4.模糊控制器的组成包括参考答案:以上都是5.燃料电池比太阳能和风能更具有发展前途,因为其具有不受环境限制和无污染的特点。

参考答案:正确6.燃料电池的排放物是纯净水。

参考答案:正确7.温度控制燃料电池中最重要的控制任务。

参考答案:正确8.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为参考答案:以上都是9.神经网络和PID控制器结合时输出为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

参考答案:正确10.如果适应度函数有两个变量,则可以把两个变量的二进制编码串接后形成染色体。

参考答案:正确11.常见的解模糊方法有参考答案:以上都是12.关于模糊控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参考答案:模糊控制隶属度的选取可以随意给定13.智能控制最大的优点是无需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参考答案:正确14.神经网络输入层节点个数与训练样本的个数有关。

参考答案:错误15.专家控制的关键技术不包括参考答案: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16.以下关于二维输入的Mamdani推理方法描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二维模糊集合融合的方式可以直接将对应元素计算“交”运算得到向量。

17.两个定义在不同论域上的模糊集合之间可以进行元素的并、交等运算。

参考答案:错误18.模糊集合表示为A=u1/x1+u2/x2+u3/x3+……,其中u代表隶属度,x表示论域元素,式子中的加号和除法和数学中的表示含义相同。

参考答案:错误19.MATLAB中不能设计图形用户界面。

参考答案:错误20.人工神经元数学模型中的阈值是模拟实际神经元中的参考答案:神经元对信号的抑制作用21.以下关于BP神经网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前一层的神经元和后一层的神经元存在部分连接关系22.以下关于神经网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参考答案:神经网络计算过程中不能省略神经元的阈值参数23.BP神经网络中采用的负梯度下降算法,当误差目标函数中存在多个极值点时,仍然能够寻找到全局最优解。

智能控制大作业-神经网络

智能控制大作业-神经网络

智能控制大作业-神经网络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智能控制与应用实验报告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一、实验内容考虑一个单连杆机器人控制系统,其可以描述为:0.5sin()Mq mgl q y qτ+==其中20.5M kgm =为杆的转动惯量,1m kg =为杆的质量,1l m =为杆长,29.8/g m s =,q 为杆的角位置,q 为杆的角速度,q 为杆的角加速度, τ为系统的控制输入。

具体要求:1、设计神经网络控制器,对期望角度进行跟踪。

2、分析神经网络层数和神经元个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3、分析系统在神经网络控制和PID 控制作用下的抗干扰能力(加噪声干扰、加参数不确定)、抗非线性能力(加死区和饱和特性)、抗时滞的能力(对时滞大小加以改变)。

4、为系统设计神经网络PID 控制器(选作)。

二、 对象模型建立根据公式(1),令状态量121=,x q x x =得到系统状态方程为:121210.5**sin()x x mgl x x My x τ=-==(1)由此建立单连杆机器人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单连杆机器人模型三、 系统结构搭建及神经网络训练1.系统PID 结构如图2所示:图2 系统PID 结构图PID 参数设置为Kp=16,Ki=10,Kd=8得到响应曲线如图3所示:0123456789100.20.40.60.811.21.4t/sa n g l e /r a d图3 PID 控制响应曲线采样PID 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进行神经网络训练 p=[a1';a2';a3']; t=b';net=newff([-1 1;-1 1;-1 1],[3 8 16 8 1],{'tansig''tansig''tansig''logsig''purelin'}); net.trainparam.epochs=2500;net.trainparam.goal=0.00001;net=train(net,p,t);gensim(net,-1)产生的神经网络控制器如图4所示:图3 神经网络工具箱训练过程如图4所示:图4 神经网络训练过程图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控制器替换原来的PID 控制器,得到仿真系统结构图如图5所示:图5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结构图运行系统得到神经网络控制下的响应曲线如图6所示:0123456789100.20.40.60.811.21.4t/sa n g l e /r a d图6 神经网络控制响应曲线图四、 神经网络和PID 控制器的性能比较1.抗干扰能力在神经网络控制器和PID控制器中分别加入相同的随机噪声,系统响应如图7所示:1234567891000.20.40.60.811.21.4t/sa n g l e /r a d图7 加入噪声的系统响应曲线从图7中的响应曲线可以看出,神经网络控制和PID 控制的抗干扰效果相差不大。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大作业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大作业

摘要油页岩干馏工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干馏控制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页岩油的产量,而温度控制又是页岩干馏炉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因此页岩炼油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干馏炉温度控制系统具有惯性、滞后和难以获得精确数学模型等特点,本文在串级PID控制的基础上引入模糊控制,作为智能控制算法应用于干馏炉温度控制系统,构成模糊PID控制器来整定温度控制系统主控回路的PID参数,这样既保持了PID控制器的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的优点,又能在线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以适应页岩干馏过程模型参数的变化。

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了模糊PID控制器的动态响应和抗干扰能力,并与传统串级PID控制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超调量较小,调节时间短,抗干扰能力较好,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温度控制;串级控制;模糊PID前言在我国油页岩制取页岩油技术中,主要是利用干馏技术对大块的油页岩进行制取页岩油。

而对于小颗粒的油页岩则作为尾料,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提取其中的页岩油。

因此为了使小颗粒的油页岩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加工制油方法是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干馏是页岩油关键的提炼步骤,在干馏炉干馏过程中,页岩的裂解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并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油页岩热解生成页岩油、页岩半焦和热解气。

在生产过程中,干馏炉的温度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温度太高,油母页岩过度裂解,会减少页岩油的产量;但是温度过低,油母页岩裂解不充分,同样会影响页岩油的产量。

所以,温度的高低在干馏炉控制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控制好干馏炉的温度,进而提高页岩油的产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干馏过程的控制对象模型一般情况下,页岩油的生产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原料部分、干馏部分以及油回收部分。

页岩干馏炉的炼油工艺流程图如图1.1 所示。

图1.1 干馏炉的工艺流程图在实际工程的控制中往往很难得到页岩干馏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

智能控制导论实验报告(3篇)

智能控制导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 熟悉MATLAB编程技术及SIMULINK仿真平台的使用;4. 通过实验验证智能控制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理论的最新研究阶段,它结合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技术,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有效控制。

智能控制的特点是无需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具有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等能力。

三、实验内容1. 智能控制系统组成及结构分析;2. 专家控制系统设计;3. 模糊控制系统设计;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设计;5. 智能控制算法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的实现;6. 实验结果分析。

四、实验步骤1. 熟悉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设计专家控制系统,包括知识库、推理机、解释器等模块;3. 设计模糊控制系统,包括模糊化、模糊推理、解模糊等模块;4. 设计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包括网络结构、学习算法、权值调整等模块;5. 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智能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6.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智能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专家控制系统:通过设计知识库、推理机、解释器等模块,实现了对特定问题的智能决策。

实验结果表明,专家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模糊控制系统:通过模糊化、模糊推理、解模糊等模块,实现了对被控对象的模糊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3.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通过设计网络结构、学习算法、权值调整等模块,实现了对被控对象的神经网络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

4. 智能控制算法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的实现:通过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智能控制系统,验证了智能控制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性能。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与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西电智能控制导论大作业(共14页)

西电智能控制导论大作业(共14页)

智能控制导论(dǎo lùn)大作业摘要(zhāiyào):智能(zhì nénɡ)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是一项基于(jīy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发展成熟的学科。

伴随(bàn suí)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得以将自动控制发展为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的思潮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自动控制专家和人工智能专家们的研究。

在半个世纪的岁月中,智能控制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

1985年IEEE在纽约召开了第一届智能控制学术讨论会,随后成立的IEEE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更是标志着智能控制这一新学科的形成。

近30年,科学界和工程界对智能控制的研究也越发的活跃起来。

智能控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登上了国际科学的舞台,并对各界有者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现在的通常指的智能控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神经网络控制贝叶斯控制模糊(逻辑)控制神经模糊控制专家系统遗传控制智能代理(认知/意识控制)关键词:智能(zhì nénɡ)控制发展(fāzhǎn) 理论(lǐlùn) 方法(fāngfǎ) 应用前景前言:智能控制是一类新的控制技术,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方法如神经网络,贝叶斯概率,模糊逻辑,机器学习,进化计算和遗传算法来实现功能。

智能控制正渐渐取代自动控制并成为人类自动控制科学技术的未来。

智能控制发展简史:早在中古时代,人们就有了对智能机器及对其进行控制的的幻想,比如传说中鲁班制造的机械鸟。

到了启蒙时期,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解放也使人们更加大胆的去幻想各种智能机器。

意大利人达芬奇流传下来的图纸中就有了不少关于智能机械的设想。

到了工业时代,差分机的设想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的起源,奥左斯特. 艾达.洛夫莱斯伯爵夫人(Ada语言即使以她为名)甚至开始研究算法,编写程序,希望差分机能智能地解决数学问题。

智能控制大作业【范本模板】

智能控制大作业【范本模板】

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智能控制技术》大作业课程名称:智能控制技术院(系、部、中心):康尼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 K自动化121 姓名:刘爽学号: 240120902课程论文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字:2015 年 6 月 24 日摘要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论作为它的数学基础,用语言规则表示方法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由模糊推理进行决策的一种高级控制策。

模糊控制作为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它已成为目前实现智能控制的一种重要而又有效的形式尤其是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及混沌理论等新学科的融合,正在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

实质上模糊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从属于智能控制的范畴。

模糊控制的一大特点是既具有系统化的理论,又有着大量实际应用背景.本文简要回顾了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详细介绍了模糊控制理论的原理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分析了模糊控制理论的优缺点以及模糊控制需要完善或继续研究的内容,根据各种模糊控制器的不同特点,对模糊控制的应用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各类模糊控制器的应用效能.最后,展望了模糊控制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关键词:模糊控制;模糊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第一节引言1。

1 模糊控制系统简介模糊控制系统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自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专家L.A.Zadeh教授在1965年提出的《Fuzzy Set》开创了模糊数学的历史,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使其理论和方法日益完善,并且广泛的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和知识工程开发等领域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把模糊逻辑应用于控制领域则始于1973年.1974年英国的E.H.Mamdani成功地将模糊控制应用于锅炉和蒸汽机的控制.此后20年来,模糊控制不断发展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成功应用。

由于模糊逻辑本身提供了由专家构造语言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控制策略的一种体系理论方法,因而能够解决许多复杂而无法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系统的控制问题,所以它是处理推理系统和控制系统中不精确和不确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智能控制导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昆明理工大学

智能控制导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昆明理工大学

智能控制导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昆明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第一章测试1.智能控制最大的优点在于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

A:对 B:错答案:对2.傅京孙提出了智能控制的二元论,包括了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

A:错 B:对答案:对3.智能控制在任何场合下的控制效果都一定比经典控制理论中的要好。

A:错 B:对答案:错4.智能控制主要用于解决传统控制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A:对 B:错答案:对5.智能控制理论的学习属于自动控制任务中解决信号难以检测的问题。

A:对 B:错答案:错6.以下特点不属于智能控制的是()A:优化能力 B:适应能力 C:学习功能 D:实时性高答案:实时性高7.智能控制的重要分支不包括()A:专家控制 B:自适应控制 C:模糊控制 D:神经网络控制答案:自适应控制8.智能控制的任务在于设计一个控制器,使之具有学习、抽象、推理和决策等功能。

A:对 B:错答案:对9.智能控制研究对象的特点不包括()A:快速计算 B:不确定性模型 C:复杂的控制要求 D:高度非线性的模型答案:快速计算10.1987年1月,在美国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智能控制大会,标志着智能控制领域的形成。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专家系统其实就是一段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具备某领域内专家水平的知识和经验,具有解决专门问题的能力。

A:错 B:对答案:对2.专家控制分为直接型专家控制器和间接型专家控制器,专家PID控制器属于间接型。

A:对 B:错答案:错3.以下不属于专家控制的特点的是()A:鲁棒性B:适应性C:灵活性D:网络结构答案:网络结构4.专家系统结构中的关键部分为知识库和推理机。

A:错 B:对答案:对5.常用的知识表达方法为:产生式规则、框架、语义网络、过程。

A:对 B:错答案:对6.推理机中的正向推理是从结果中得到原始数据和已知条件。

A:错 B:对答案:错7.专家控制的规则库一般采用产生式规则表示,IF 控制局势THEN 操作结论。

安徽工程大学智能控制大作业

安徽工程大学智能控制大作业

《智能控制》大作业姓名:王阵伟班级:自动化学号:310210510621011、简答题:1.1.根据目前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智能控制系统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工作可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开展?目前研究方向内容: 1 智控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 2 智控的系统结构研究 3 基于知识系统及专家控制 4 基于模糊系统的智能控制 5 基于学习及适应性的智控 6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控7 基于信息论和进化论的学习控制器研究8 其他,如计算机智能集成制造系统,智能计算系统,智能并行系统,智能容错控制,智能机器人等。

需要探索的方面: 1 开展智控理论与应用的研究2 充分运用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深入研究人类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经验技巧策略,建立切实可行的智控体系结构; 3 把现有的知识工程模糊系统信息论进化论神经网络理论和技术与传统的控制理论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控制理论,研究适合于当前计算机资源条件的智控策略和系统;4 研究人-机交互式的智控系统和学习系统以不断提高智控系统的智能水平; 5 研究适合智控系统的并行处理机信号处理器智能传感器和智能开发工具软件,以解决智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使智控得道更广泛应用。

1.2.画出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图,并简述模糊控制器各组成部分所表示的意模糊控制器主要由模糊化接口、规则库、模糊推理、清晰化接口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概述如下。

1.模糊化接口模糊化是通过在控制器的输入、输出论域上定义语言变量,来将精确的输入、输出值转换为模糊的语言值。

它的作用是将真实的确定量输入转换为一个模糊量。

把物理量的清晰制转换成模糊语言变量的过程叫做清晰量的模糊化2.规则库模糊控制器的规则是基于专家知识活手动操作人员长期积累的经验,他是按人的直觉推理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模糊规则通常有一系列的关键词连接而成,如if-then、else、also、end等,关系词必须经过“翻译”才能将模糊规则数值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控制导论姓名********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班级***************学号*********指导老师********二〇一六年六月十八故障诊断中基于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方法研究摘要:对文章《故障诊断中基于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方法研究》进行总结概括,分析了BP 神经网络的优缺点,针对BP 神经网络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法,即分形维数-免疫克隆选择特征提取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特征提取;BP 神经网络;免疫克隆选择算法1 对附录文章的概括总结1.1基于神经网络的特征评价附录文章是以电路检测与故障诊断为背景,提取重要的特征参数,对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定量描述。

为满足工程需要,附录文章利用神经网络进行特征选择时主要以特征参数的灵敏度作为其评价指标。

学习误差为E=211)(.21∑∑==-p k ni ik ik x y N ,定义E 为评价特征提取的准则函数,则当E 满足要求时, B P 网络第1 隐层的输出值即为提取 得到的新特征。

学习误差公式实现了新特征空间到原始特征空间的反映射, 给出该反映射后产生的误差大小。

1.2基于BP 网络的特征提取1.2.1 特征提取的概念特征提取是利用已有的特征参数构造 1 个较低维数的特征空间, 将原始特征中蕴含的有用信息映射到少数几个特征上, 忽略多数的不相干信息。

从数学意义上讲,就是1 个n 维向量x =[]T n x x x ....,2,1进行降维变换至低维向量Y =[]T m y y y ...,2,1,m < n 。

其中Y 确实含有向量X 的主要特性。

1.2.2 BP 神经网络BP 神经网络是1986年由Rumelhart 和McCelland 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

BP 神经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

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

BP 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

1.2.3 基于BP神经网络特征提取的步骤(1)对原始特征值进行归一化处理;(2)选择B P 网络模型结构参数, 输入和输出单元数等于原始特征参数的维数, 第l 隐层单元数等于新特征参数的维数, 一般选隐层数为1;(3)选择合适的神经网络学习参数, 以保证较高的收敛精度;(4)利用误差反传法训练B P 网络, 通常满足系统特征提取性能下误差所需的精度即可;(5)将原始特征参数的所有样本输入训练好的B P网络, 进行前向计算, 求出B P 网络第1 隐层各单元的输出值,即得到所提取的特征参数。

1.2.4 BP神经网络的优点(1)网络实质上实现了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功能,而数学理论已经证明它具有实现任何复杂非线性映射的功能。

这使得它特别适合于求解内部机制复杂的问题;(2)网络能通过学习带动正确答案的实例集自动提取合理的求解规则,即具有自学习能力;(3)网络具有一定的推广、概况能力。

1.2.5 BP神经网络的缺点(1)由于学习速率是固定的,因此网络的收敛速度慢,需要较长的训练时间。

对于一些复杂问题,BP算法需要的训练时间可能非常长,这主要是由于学习速率太小造成的,可采用变化的学习速率或自适应的学习速率加以改进。

(2)BP算法可以使权值收敛到某个值,但并不保证其为误差平面的全局最小值,这是因为采用梯度下降法可能产生一个局部最小值。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附加动量法来解决。

(3)网络隐含层的层数和单元数的选择尚无理论上的指导,一般是根据经验或者通过反复实验确定。

因此,网络往往存在很大的冗余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网络学习的负担。

(4)网络的学习和记忆具有不稳定性。

也就是说,如果增加了学习样本,训练好的网络就需要从头开始训练,对于以前的权值和阈值是没有记忆的。

但是可以将预测、分类或聚类做的比较好的权值保存。

2对附录文章算法的改进想法2.1 分形维数-免疫克隆选择特征提取算法分形维数(FractalDimension )定义:是一个用以描述分形特征的重要参数,其重要性在于分形维数能够用数据描述,更重要的是分形维数能通过实验手段近似地得出,比如:如果将正方形每条边长放大3倍,那么就得到一个相当于932=个原来的正方形;若将正方体每边长放大3倍,那么就会得到一个相当于2733=个原来的正方体。

依次推广,对于一个d 维几何形态将其每个独立方向都增加为原来度量的c 倍,那么就会得到相当于了N c d =个原来的几何形态。

对于上面的关系取对数后有以下形式:c Nd ln ln =如果按同样方式将一个对象缩小,ε为缩小倍数,则有以下形式:)/1ln(ln εN d = (1) 上式中的d 对于一般分形而言,其结果往往不是整数,则d 被称为分形维数D 。

分形维数的计算一般是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来对曲线数据点进行拟合,求得其斜率,那么就是原始数据集的分形维数。

2.1.2分形维数-免疫克隆选择特征提取算法思想如果设置原始数据集的分形维数为2D ,要对数据集进行特征选择,也就是说要得到原始数据集所有D 个特征中选出的d 个特征组合的最优属性子集,使得它的分形维数与原始数据集的分形维数差值是最小的,如果属性子集包含的属性个数为d ,而该子集的分形维数记为[]2D ,同时引入免疫克隆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则有如下结果: (l)免疫克隆算法搜索的目标为寻找出最优属性子集;(2)在该算法解的构造中,一般随机设置N 个抗体,其中每个抗体i a 是表示一种特征组合,并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它的基因串长为特征向量长度D ,其编码为()vn v v a a a ...,2,1,每个基因位vi a 的取值为:;中相应的特征向量未被选相应的特征向量被选中{ 0 1=vi a (3)算出它的每一个抗体的分形维数)(i a frac ,同时计算适应度评价函数,形式如下: 2)()(D a frac i f i -= (2) 进一步定义第i 个抗体的亲和度为如下形式: ε+-=2)(1)(D a frac a f i i (3) ε为任意小的正数,主要是用它来避免出现第i 个属性子集的分形维数和原始数据集 的分形维数相等。

(4)如果)(i f 值越小,同时第i 个属性子集的分形维数和原始数据集的分形维数的差值越小,那么分类准确率越高,这个解的亲和度)(i a f 也越高。

2.1.3分形维数-免疫克隆选择特征提取算法步骤分形维数一免疫克隆选择特征提取算法流程如图(4) 所示。

具体步骤如下:(l)随机生成N 个抗体作为初始种群A(0),每只抗体i 是表示一种特征组合,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基因串长为特征向量长度D ,编码为()vn v v a a a ...,2,1,其中每个基因位vi a 的取值为0或1。

(2)计算每一个抗体的分形维数,进而计算抗体的亲和度。

将每个抗体解码为对应的特征组合,得到新的数据集,记第i 个抗体的分形维数为)(i a frac ,以公式(2)确定该抗体的适应度评价函数)(i f ,以公式(3)确定第i 个抗体的亲和度)(i a f ,得到种群)0(A 的亲和度集合{J(A(0))};(3)判断是否满足迭代终止条件,这里设置为迭代次数,若满足则终止迭代,确定当前种群中的最佳抗体作为算法最终寻找到的解,否则继续迭代;(4)对当前的第k 代父本种群A(k)进行克隆,得到)}(),...(),(),({)(''2'1k A k A k A k A k A N =对每个抗体进行克隆操作,克隆的规模按照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度大小成正比的原则 分配,单个抗体复制的抗体数目数为nc ,由下式确定1)(+N=i round nc β其中max /3.04.0t t -=β。

)1,0(∈β为克隆系数,i 为抗体排序后的序号,N 为种群规模,round()为取整函数;(5)克隆变异:对)('k A 以变异概率Dp m 1=进行变异操作,得到A'(k); (6)计算亲和度。

将当前种群A'(k)中每个抗体解码为相应的特征组合,从而得到新的数据集,依照公式(2)、(3)确定第i 个抗体的亲和度)(i a f ,得到种群A”(k)的亲和度集合))}(({''k A J ;(7)克隆选择。

在子种群中,若存在变异后抗体},...3,2)(max{1-==i ij i q j a f b使得f(a)<f(b)。

)(k A a i ∈,选择个体乓进入新的父代群体,即以一定的比例原则选择亲和度较大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种群A(k 十l);(8)计算亲和度。

依据种群中个体的编码,获得新的特征组合,依据式(2)计算种群A(k+1)的亲和度{J(A(k+l))};(9)1+=k k ,返回第(3)步。

图(4)2.1.4分形维数-免疫克隆选择特征提取算法优点该算法适用于高维数据集的特征选择,可以降低分类器的计算复杂度,提高分类器的分类精度,在运算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 总结附录文章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特征评价和特征提取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的训练结果对特征参数进行合理的评价。

文章实现了将电路故障模式识别的分类复杂性问题转移到特征提取阶段,对实现电路的在线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但BP神经网络算法的应用缺点在于训练样本不易选取,且容易进入局部最小值,找到全局最优解难度较大。

分形维数-免疫克隆选择特征提取算法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在搜索策略上利用克隆选择算法来优化属性的选择过程,加快了数据处理速度,效果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