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
吸血鬼小说发展脉络与作品导读[论文]
![吸血鬼小说发展脉络与作品导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b4fe295901020207409c86.png)
吸血鬼小说的发展脉络与作品导读吸血鬼小说是西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暮光之城”系列,目前更是成为中国学生课外阅读的热点。
对文学史上较为经典的吸血鬼文学小说进行了整理,简要分析了相关主要角色和基本内容,以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了解吸血鬼文学的发展脉络。
吸血鬼课外阅读爱情系列一、《卡米拉》与《德拉库》《圣经》中该隐杀弟的故事通常被看作最早的吸血鬼传说。
自1494年天主教会宣布存在吸血死尸后,吸血鬼就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鬼怪形象之一。
谢里丹·勒·法奴的《卡米拉》在1872年问世。
《卡米拉》开创了一种三段式叙述模式:吸血鬼袭击,发现吸血鬼,消灭吸血鬼。
这种模式一直被后来的吸血鬼文学所继承。
《卡米拉》里的吸血鬼原形是十七世纪初匈牙利的巴托里伯爵夫人,小说中对卡米拉作恶以及消灭吸血鬼的过程均描写得相当细致,几乎囊括了所有人们已知的关于吸血鬼的传说“常识”。
由于小说利用真实历史事件作为背景,综合前人对原传说的积累,开辟了一条既尊重传统又娱乐大众的新路,《卡米拉》也成为吸血鬼文学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
另一位英国作家布兰姆·斯托克的《德拉库》是另一本有重要影响的小说,该书主人公德拉古拉伯爵几个世纪前变成吸血鬼后一直生活至今,居住在中欧山间古堡中,他昼伏夜出,以吸食人血维持生命,永不衰老。
这两部小说中的吸血鬼主角为吸血的生理欲望所驱使,不断寻找受害人。
在吸血过程中通过甜言蜜语诱骗被吸血者上当、迷失,或失血而亡,或变成另一个吸血鬼。
整个小说从头到尾充满了恐怖的气氛。
总地来说,早期的吸血鬼文学作品虽在情节叙述与铺陈方式上有所差异,但吸血鬼形象总体特征类型化,具有诡异、残忍的共同脸谱,为欲望所驱使。
二、安妮·赖斯的吸血鬼系列小说20世纪,吸血鬼文学创作开始对原传说主体的人性化进行解构,吸血鬼文学作品中有良知和道德意识的吸血鬼人物越来越多,吸血鬼转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正义化身,人类与吸血鬼和谐共存。
解析英美小说中吸血鬼形象的演变

解析英美小说中吸血鬼形象的演变陈洁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摘要:以吸血鬼形象为主题的英美小说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电视剧的改编更是风靡全球。
吸血鬼的形象也从令人惊悚、避而不及摇身变为新生代争相模仿、心生艳羡的偶像,其形象更具时代特色和内涵,成为大众消费的翘楚。
关键词:英美小说;吸血鬼形象;演变一、作家笔下的吸血鬼代表作布莱姆•斯托克通常被认为是近代吸血鬼小说的开山鼻祖,其作品《德拉库拉》[1]讲述东欧吸血鬼之乡—特兰西瓦尼亚—迎来了一位名叫乔纳森的英国年轻律师,他因房地产业务前往该地与德拉库拉伯爵会面。
但不久,乔纳森便发现,这个外貌英俊的伯爵其实是个吸血鬼,而且自己已身陷囹圄,成为侵害对象。
不久,德拉库拉开始引诱露西,她因而梦游墓地,撒手人寰,但她死后也成了德拉库拉的同类,到处嗜食儿童鲜血。
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诡异,气氛阴森、恐怖,给读者最大的感触就是震悚、愤懑、恐惧、担心。
人们对吸血鬼各种可怕的想象在德拉库拉身上都有所体现。
被誉为“吸血鬼之母”的安妮•赖斯以《吸血鬼编年史》[2]而闻名,“吸血鬼编年史”依次为《夜访吸血鬼》(1976)、《吸血鬼莱斯特》(1985)、《天谴者的女王》(1988)、《肉体窃贼》(1992)、《恶魔迈诺克》(1995)、《吸血鬼阿芒德》(2000)、《血与金》(2001)、《血颂》(2003)。
她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有恒久的文学价值,靠的并不是打打杀杀、鲜血淋淋。
她的小说以生动描写恐怖情节而又能超越恐怖著称,小说的主题多为历史背景下人的离群索居及对自我的追求,小说中的人物总是现实社会或非现实社会中孤立的群体。
在她书中的吸血鬼不再是只知屠杀的残酷杀手,也不像我国民间传说中青面獠牙的厉鬼形象,他们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也不乏人性。
安妮笔下的吸血鬼出身高贵、外形漂亮、举止优雅、渴求陪伴,这一系列特征更接近于现实世界中那些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鬼的形象逐渐弱化。
《暮光之城》[3]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写的系列小说,包括《暮色》、《新月》、《月食》、《破晓》以及番外《午夜阳光》。
从魔到人——西方文学中吸血鬼形象的转变

文明等神话传说中,都有吸食人类精气的魔鬼。中世 纪宗教文化中有关吸血鬼祖先的记载,最古老的是希 伯来文《死海古卷》,其中记载吸血鬼的祖先是该隐。 该隐杀兄,上帝惩罚该隐终生流浪,只能以吸血为生。 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吸血鬼形象的建立,主要 是来自 18 世纪时人们对东欧地区口头流传的民间传 说的汇总编辑。在这些传说中,吸血鬼指的是死后能 从坟墓里爬出来吸血的尸体。 在医疗不发达的条件下, 没有真正死亡、休克了的人被下葬,当其苏醒过来挣 扎流血,人们打开棺木时发现死者面目狰狞,身上流 血,这些尸体便被误认为是吸血的妖怪。 关于吸血鬼传说起源于某种疾病,其中最普遍 的解释是卟啉病。 这种疾病的患者通常对光很敏感, 光能激活这种毒素。毒素被激活后,皮肤会被侵蚀 糜烂,患者就像尸体一样外表腐烂。另一种解释是 肺结核。 肺结核患者通常会变得面色苍白, 怕光咳血。 还有一个有趣的解释是全身僵硬症。患者通常无法 动弹。让人们误以为病人已死亡。基于以上三种疾 病症状,很容易解释这些疾病为什么会和吸血鬼传说 联系在一起。 而与吸血鬼形象确立最密不可分的三个人物分 别是德·莱斯男爵,弗拉德三世和巴托里伯爵夫人。 德·莱斯男爵是 15 世纪法国贵族,他疯狂地迷恋炼 金术,希望在血里发现点金石,残杀了 300 多名儿童。 第二个是瓦拉几亚公国的督军弗拉德三世,他拜血作 乐的方法更夺取了千万人的生命。另外还有 17 世纪 匈牙利巴托里伯爵夫人,她在塞伊特城堡里虐待杀害
有关吸血生物的传说源头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了 300 多名少女,喝、古罗马 由于与吸血鬼形象产生密不可分的三个人都是
· 185 ·
文艺探究
WEN YI TAN JIU
贵族,因此若干年后吸血鬼文学作品中,吸血鬼的形 象通常美丽优雅、气质高贵、拥有极大的诱惑力,并 且充满浓郁的情欲色彩。 “吸血鬼之父”斯克托的小说《德拉库拉》一 直被誉为“吸血鬼小说开山之作”,作品创作的背景 是一百年前的爱尔兰,那个人们还相信吸血鬼是真实 存在的年代,小说中的吸血鬼德拉库拉从东欧来到英 国,德古拉在伦敦肆无忌惮地捕食美女,这成为人们 的噩梦。范海辛以及约翰,昆西和阿瑟同德库拉展开 激烈的斗争。德拉库拉十分强大但害怕阳光,只能在
吸血鬼:西方文化中的神秘主题——关于《肉体窃贼》_江晓原_新浪博客

吸⾎⿁:西⽅⽂化中的神秘主题——关于《⾁体窃贼》_江晓原_新浪博客载《译林》2005年第4期吸⾎⿁:西⽅⽂化中的神秘主题——关于《⾁体窃贼》江晓原 近年《暮光之城》(TheTwilightSaga)系列⼩说⼤卖,系列电影也跟着次第上映,吸⾎⿁居然能演变成青春恋爱故事。
这让我想起五年前的⼀篇旧作,贴上聊以怀旧——那年其实正是⼩说《暮光之城》第⼀部问世之年。
直到两年之前(按:指到2003年之前),我完全没有接触过“吸⾎⿁”(vampire)这个主题。
事实上,在选书、选影碟时,我还故意回避这个主题。
那时我觉得这样的主题简直太⽆聊、太没有价值了,根本不值得我为之耗费时间和精⼒。
但是后来情形发⽣了变化。
我虽然躲着吸⾎⿁,吸⾎⿁却不时来找我——⽐如说吧,我⼀直在收集幻想影碟,这些电影中就⽼有吸⾎⿁,诸如《⼑锋战⼠》(Blade)系列、《德拉库拉3000》(Dracula3000)、《⿊夜传说》(Underworld)等等。
西⽅以吸⾎⿁为主题的电影更是层出不穷。
所以当我接触到安妮·赖斯的这本《⾁体窃贼》时,我已经变得相当宽容了,我甚⾄已经买过⼀本论述吸⾎⿁历史的书,当然也已经收集并观看了若⼲部以吸⾎⿁为主题的电影。
现在据我看来,吸⾎⿁在西⽅⽂化中,似乎是⼀个类似于亚瑟王、罗宾汉这样的主题,有某个相对固定的起源故事——真假当然不必计较,但也完全可以在这个主题概念的基础上随意发挥,构造新的故事。
下⾯是传说中关于吸⾎⿁的⼀些特征: 吸⾎⿁是⼀种相传可以永⽣的⽣物,它们以吸饮⼈类的鲜⾎为⽣,它们长着獠⽛,有着尖⽽长的指⽖,当然它们经常可以化⾝为俊男美⼥。
吸⾎⿁往往有着超⾃然的能⼒。
它们没有影⼦。
通常⼑剑和枪弹只能使吸⾎⿁受伤,但杀不死它们。
吸⾎⿁怕见阳光,害怕银⼦和⼤蒜。
⽤⽊锥刺破它们的⼼脏可以杀死它们。
吸⾎⿁经常与⼈类为敌,尽管有时也有与⼈类友好的吸⾎⿁。
被吸⾎⿁咬过的⼈,⾃⼰也会变成吸⾎⿁。
吸血鬼布拉姆斯托克的经典恐怖小说

吸血鬼布拉姆斯托克的经典恐怖小说一、引言:布拉姆斯托克的恐怖小说鬼才布拉姆斯托克(Bram Stoker)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位备受推崇的爱尔兰作家。
他以其经典的恐怖小说而闻名于世,尤其是其最著名的作品《吸血鬼》(Dracula)。
本文将探讨布拉姆斯托克的经典恐怖小说以及该作品对恐怖文学的影响。
二、《吸血鬼》:创造恐怖文学经典《吸血鬼》是布拉姆斯托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该小说于1897年首次出版,迅速成为恐怖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充满恐怖氛围的故事情节和惊悚的场景著称,堪称恐怖文学的巅峰之作。
三、小说情节与主要人物1. 故事情节《吸血鬼》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英国,主要讲述了吸血鬼德古拉(Count Dracula)来到伦敦,被一群勇敢的人类与吸血鬼猎人组成的团队追击的故事。
小说采用了多重叙述的方式,通过书信、日记和报告等形式展示了多个人物角度的故事情节,增加了小说的紧张感和悬念。
2. 主要人物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年轻的吉纳尔夫人(Mina Harker)、她的丈夫乔纳森·哈克(Jonathan Harker)、医生约翰·希尔希(Dr. JohnSeward)、吸血鬼猎人亚伯拉罕·范·海尔辛(Abraham Van Helsing)等。
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和重要的角色,他们共同面对吸血鬼德古拉的威胁,为读者展现出无畏和勇气。
四、《吸血鬼》对恐怖文学的影响1. 创造经典怪物形象《吸血鬼》创造了一个永恒的恐怖怪物形象,即吸血鬼德古拉。
他以惊人的力量、无尽的智慧和对人类的不死追求形成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
德古拉也成为了后来恐怖文学中关于吸血鬼的代表形象。
2. 引领吸血鬼文化《吸血鬼》不仅在文学界引起轰动,也对恐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恐怖文学风格,使吸血鬼主题成为恐怖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电影到电视剧,从漫画到游戏,德古拉的形象几乎遍布了所有恐怖文化媒体。
西方艺术作品中吸血鬼形象的文化阐释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西方艺术作品中吸血鬼形象的文化阐释及其在中国的传播西方艺术作品中吸血鬼形象的文化阐释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引言:吸血鬼作为一种具有浓厚神秘氛围的怪物形象,在西方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方式。
这些作品通过强烈的情节、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吸引了无数读者和观众。
本文将通过对西方艺术作品中吸血鬼形象的文化阐释进行探讨,同时考察吸血鬼形象在中国的传播,以期对于吸血鬼文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第一章西方吸血鬼形象的文化阐释一、吸血鬼的起源与发展吸血鬼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民间传说中,随后在中世纪欧洲的文学作品中得到广泛发扬。
在这些古老的故事中,吸血鬼往往被描述为一种恶魔或恶灵,具有吸取生命力或鲜血的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吸血鬼形象逐渐演变,并在19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更加丰富和复杂的呈现。
二、吸血鬼形象的象征意义吸血鬼形象在艺术作品中往往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吸血鬼被认为是永生和死亡的化身,代表着无穷的欲望和追求永恒的欲望。
吸血鬼作为一个反英雄形象,既让人感到恐惧,又让人产生共鸣。
他们有着矛盾的心灵和复杂的情感,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死、光与暗、理性与欲望等哲学主题的思考。
三、吸血鬼形象的文化演变吸血鬼形象在文化上经历了多次演变。
从最早的文学作品到后来的电影、电视剧和漫画,吸血鬼形象在不同媒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种演变既受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与作者个人经验和创作动机密不可分。
吸血鬼形象的文化演变反映了人们对于恶与美、生与死等文化认知的变迁。
第二章吸血鬼形象在中国的传播一、吸血鬼形象在中国文学中的传播吸血鬼形象最早通过翻译进入中国文学,例如布莱姆·斯托克的《德古拉》和安·莱斯特的《吸血鬼生活》等作品。
这些作品受到了中国读者的广泛关注,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中国作家也开始创作具有吸血鬼元素的文学作品,充分展现了吸血鬼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融合与创新。
二、吸血鬼形象在中国电影中的传播吸血鬼形象在中国电影中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吸血鬼》赏析

《吸血鬼》赏析吸血鬼,是具有令人着迷的神秘和诱惑力的存在。
在文学、艺术甚至流行文化中,吸血鬼的形象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通过对吸血鬼形象的解析和赏析,探讨吸血鬼为什么在文化中如此深入人心,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一、吸血鬼的起源与传承吸血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与传说。
在古希腊、古罗马甚至中国等国家的神话传说中,就有各种各样形态的吸血生物。
然而,真正将吸血鬼形象推向高潮的,还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哥特文学中,如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等。
二、吸血鬼形象的诱惑与吸引力吸血鬼形象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其所具有的超自然力量和永生不死的特性,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其具有的诱惑力和吸引力。
吸血鬼往往以一种美轮美奂的形象出现,拥有令人心驰神往的外貌和气质,能够吸引人类倾慕并投入无尽的爱恋之中。
同样,吸血鬼也象征着禁忌和欲望。
他们需要喝取鲜血以维持生命,这种生命力的来源往往是人类。
在吸血鬼与人类之间产生的亲密关系中,既有禁忌的惊悚感受,又有对于禁忌欲望的满足。
三、吸血鬼文学与电影的影响力吸血鬼形象对于文学和电影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从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到现代文学作品《暮光之城》,吸血鬼一直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而在电影界,以《吸血鬼日记》系列、《暮光之城》系列和《白夜行》等为代表的吸血鬼题材电影更是层出不穷。
吸血鬼题材的文学和电影作品,无论是受众的数量还是影响力都非常庞大。
人们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深入了解吸血鬼的神秘世界,感受到恐怖和刺激,并思考人性、生命和死亡等深层次的问题。
四、吸血鬼的象征意义吸血鬼形象背后所承载的象征意义也是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
吸血鬼往往被视为永生的象征,代表着对于死亡的恐惧和追求永恒的渴望。
同时,吸血鬼也象征了欲望与堕落,尤其是对于禁忌欲望的满足,使读者和观众们对吸血鬼情有独钟。
此外,吸血鬼形象还体现了一种边缘性的存在。
他们不属于人类世界,但又与之紧密相连。
《吸血鬼德古拉》:恐惧与魅力的并存

吸血鬼德古拉:恐惧与魅力的并存概述吸血鬼德古拉是文学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角色,他既带来了恐惧,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吸血鬼德古拉这一角色在文学、电影和流行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他作为一个复杂而引人注目的形象所产生的各种情感和观念。
德古拉的起源吸血鬼德古拉最早出现在布莱姆·斯托克的小说《德古拉》(Dracula) 中。
小说中描绘了一个来自东方的强大吸血鬼形象,他有着逆天长寿和操纵能力,从而使他成为恐怖与邪恶的象征。
文学影响斯托克创作出了一个深具影响力的角色,吸血鬼德古拉迅速成为了文学界甚至是流行文化中最经典且广为人知的怪物形象之一。
他通过诱惑我们内心里那些无可名状的恐惧和欲望,揭示人类的黑暗一面。
电影与吸血鬼的化身自从斯托克的小说出版以来,已经有过多个版本的《吸血鬼德古拉》搬上了大银幕。
这些电影透过各种表现手法,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吸血鬼形象的认知。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31年由贝拉·卢戈希饰演的电影《德古拉》和1992年由加里·奥德曼主演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导演版本《布拉姆·斯托克特下德古拉》。
魅力与吸引力吸血鬼德古拉的强大力量、永生不老和神秘性使他成为许多人在文学和流行文化中非常热爱的角色。
他那迷人而阴郁的外表以及能够操纵他人思想并获得永恒生命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让他成为一个令人着迷且具有吸引力的存在。
恐惧与救赎虽然在世俗眼中吸血鬼德古拉是恶意的,但他也有着无法抵挡的吸引力。
正因为如此,一些文学作品将德古拉这个角色赋予了复杂的情感。
在某些故事中,德古拉通过与主角发展出纠葛和个人关系,最终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救赎。
当代吸血鬼形象吸血鬼德古拉这一形象已经渗透到当代文化中,并且在现代流行文化、电影、电视剧等媒体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诸如《吸血鬼日记》、《暮光之城》等系列作品都延续了吸血鬼形象的传统。
结论吸血鬼德古拉既是恐惧源泉,也是一种具有强大影响力和浓烈魅力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4
• 该隐(圣经,创世纪4:1-16),因杀兄 弟而受上帝诅咒。他是亚当和夏娃的大儿 子
• .加略人犹大,出卖耶稣的门徒,后来因为 后悔而自杀(圣经,马太福音27:3-5) 。传说上帝使他不死,永远孤独,用作惩 罚他。所以,现在的吸血鬼,都须保持神 秘,永远孤独。
A
5
吸血鬼的特征
• 所谓吸血鬼,可以理解成为某种程度上的死尸。 他们没有心跳和脉搏,也没有呼吸,没有体温, 而且永生不老。同时,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会思 考,会交谈,也会四处走动,甚至还会受伤和死 亡。
• 诸如此类的故事,阻退了强大的土耳其军队使得诸基督教 国家免於回教国家的侵略。同时德古拉公爵见血发狂之名 不胫而走,因此『吸血鬼』的称号传遍欧洲。
A
14
小说《德古拉》的影响
• 把吸血鬼形象标准化,后世对吸血鬼形象 的描述都来源于此
奉的只是德古拉的灵魂。它守护着罗马尼亚。
A
13
• 弗拉德的暴虐行为,替当时的许多编年史家增加丰富的素 材,把他写成一个传奇人物。现在,他的名字已与吸血鬼 分不开了。
• 真正令土耳其人感到恐惧的是1462年的战役,此战中弗拉 德被盟友背叛退逃至首府,当土耳其大军追抵城下时,赫 然见到开战时被俘虏的两万多名士兵,都被剥光了衣服示 众,并被活活的穿插於长达一公里的木桩上环绕着城池。 从嘴部或臀部刺进的棒子四处林立,乌鸦和秃鹰不断的啄 食这些死尸,使周围弥漫着浓烈的腐臭味,仍然向前直进 的土耳其军队,目睹这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莫不为之心 胆俱裂,了无战斗意志只得撤离。
勒”来自“龙”的意思,表示被纳入龙骑士的尊荣,“德
古拉”则是“龙之子”。後来罗称号传遍欧洲。他最後死
於布加勒斯特近郊战场,1476年冬,以己身微小军力在无 外援之情形下与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大军战至最後一兵一卒
。土耳其军队後来将德古拉的形体四分五裂,首级被远送
至君士坦丁堡。在罗马尼亚境内的斯那可夫修道院中所供
散发邪恶魅力的吸血鬼
——漫谈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
A
1
上帝遗弃我们却又要给 黯淡的月照亮世界 要我们无尽又无情的繁衍 看爱过的人一一告别 做过的梦一一凋谢 只留下我独自残喘的千年
——《夜访吸血鬼》五月 天
A
2
神马是吸血鬼
• 吸血鬼(vampire),意思是嗜血、吸取血 液的怪物的意思,是西方世界里著名的魔 怪,之所以说是魔怪,是因为他处于一种 尴尬的境地:既不是神,也不是魔鬼,更 不是人。 在西方有着大量的关于吸血鬼的 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
A
3
吸血鬼的起源
• 莉莉斯(Lilith)。莉莉斯是巴比伦女妖莉莉图( Lilitu)的前身,莉莉斯是该隐的妻子,是坠天使 ,本来她的翅膀是纯洁的白色,追落后沦为魔道 ,变成了黑翼天使,就变成众妖魔鬼怪的女王( 也是撒旦的情人)。她吸食婴儿的血,会让熟睡 的年轻男子丧失生气。
• 撒旦:他之前是天界的天使叫路易法·安琪儿,后 来因带领众天使叛逆于上帝被打入魔道。
A
10
• 《德古拉之吻》是有史以来 最有影响的恐怖小说。那种 由蝙蝠变成人再变回来的本 领,至今仍吸引着老老少少 ,并使他们感到不寒而栗。 就是这种既让人恐惧又吸引 人的本领,让这部小说成功 的走上了银幕。
A
11
故事梗概
• 德拉库拉原是特兰西瓦尼亚的伯爵,领兵出城与土耳其人作战,将新 婚爱妻留在城堡中。土耳其人为动摇城中军心,向城中谎称伯爵已经 战死,其妻闻之,信以为真,乃自杀殉情。不料伯爵战胜归来,惊闻 爱妻已死,痛不欲生。此时城中教会人士却向伯爵表示:夫人既系自 杀而死,就违背了教义,故她不能得到教会的祝福。伯爵闻之悲愤已 极,怒火上冲于天,他质问道:难道这就是我为之战斗、并用自己的 生命维护着的教会吗?!他发誓从此要与教会为敌,于是他变成了永 生的吸血鬼之王。
A
12
历史上的德古拉
• 德古拉,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他的全名(依罗马尼亚语 发音)是弗拉德.则别斯.塔古拉(Vlad Tepes Dracula) 。1431年生於今罗马尼亚的西基刷剌(Sighisoara)城。其 父弗拉德.塔古勒(Vlad Dracul)当时被纳为“龙骑士” 组织的成员,受罗马尼亚地区希其蒙(Sigisuund)国王任 命为川索凡尼亚的总督军。据罗马尼亚语来分析,“塔古
• 他们的力量远大于常人,而且拥有常人无 法获得的异能。为了维持他们这种生存状 态,他们必须吸食鲜血。
• 害怕阳光,害怕高温。无法在白天出门。
• 长而尖利的犬牙
A
6
吸血鬼之于文学作品
• 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剧本来表达这 种即向往又恐惧的心情,如拜伦的《吸血鬼》 1816年,科勒律支的《克里斯特贝尔》,济慈的 《无情的美人》《拉弥亚》.就连大仲马,狄更斯 这样的大家也写过相关的作品,以及美国当代作 家,被誉为吸血鬼之母的安妮·赖斯所写的《夜访 吸血鬼》,《吸血鬼莱斯特》,《吸血鬼女王》 ,《肉体窃贼》,《恶魔迈诺克》,《潘朵拉》 ,《吸血鬼阿曼德》,《吸血鬼维托利奥》,《 梅瑞克》,《血和黄金》,《布莱克伍德庄园》 ,《血颂》。同时,美国作家乔治·马丁的《热夜 之梦》也被称为吸血鬼题材小说中的里程碑。
•
爱尔兰的小说家及短
篇小说家,吸血鬼文化的
开山鼻祖。
A
9
德库拉
• 又名《德古拉之吻》吸血鬼小说的开山之 作
• 《德古拉之吻》这部小说在世界范围内也 是最畅销的小说之一。布莱姆·斯托克的《 德古拉之吻》也许是发表过的最著名的恐 怖小说。布莱姆·斯托克曾经目睹了一艘俄 罗斯双桅船“迪米特里”号在惠特白港外 沉没。结合这次经历和镇上的氛围,他完 成并在1897年发表了这部充满了性压抑和 中世纪式恐怖的小说,它给人的冲击至今 无与伦比。
A
7
吸血鬼文学的三个人物
• 布莱姆·斯托克 代表作《德古拉》• Biblioteka 妮·赖斯代表作《夜访吸血鬼》
• 斯蒂芬妮·梅尔 代表作《暮光之城》
A
8
布莱姆·斯托克
• 生平:1847年11月8日- 1912年4月20日
• 国籍:爱尔兰出生地:都 柏林
• 简介:斯托克1847年出身 于都柏林郊区克隆塔夫 (Clontarf);大学毕业后, 进入演剧界。1897年出版 了以吸血鬼为题材的小说 《Dracula》(德库拉)并 因此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