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频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GMSK跳频通信系统仿真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GMSK跳频通信系统仿真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GMSK跳频通信系统仿真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跳频通信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抗干扰和窃听的通信方式,在军事通信、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用于无线局域网的跳频通信系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GMSK(Gaussian Minimum Shift Keying)调制是一种常用的数字调制方式,其带宽利用率高、抗多径效应强等优点,使得它在跳频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GMSK在通信系统设计中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信号处理和算法设计,因此需要进行系统仿真研究。

本文选取其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探究GMSK跳频通信系统的性能及其对抗多径干扰的性能。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系统仿真和实验研究,探究GMSK调制在跳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性能和抗干扰性能。

主要研究目的如下:1. 建立GMSK跳频通信系统仿真平台,并对系统进行性能分析。

2. 探究GMSK跳频通信系统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性能。

3. 分析GMSK跳频通信系统在多径干扰下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信号设计和算法优化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三、研究内容1. GMSK调制原理及其在跳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2. GMSK跳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设计及其实现3. 不同信道条件下GMSK跳频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4. GMSK跳频通信系统在多径干扰下的性能研究5. 通过信号设计和算法优化提高GMSK跳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四、研究方法1. 采用Matlab 建立GMSK跳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并对系统进行性能分析。

2. 通过软件仿真、电路实验等方法,对GMSK跳频通信系统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3. 分析系统性能不佳的原因,通过信号设计和算法优化等手段,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五、预期成果1. GMSK跳频通信系统性能测试实验数据及分析报告。

2. GMSK跳频通信系统仿真平台源代码。

3. GMSK跳频通信系统在多径干扰下的性能分析报告,并给出改善建议。

基于MATLAB的快跳频通信系统仿真开题报告

基于MATLAB的快跳频通信系统仿真开题报告

在图 2 中的误码率计算部分,上面的输入信号是发送端的原始信息,下
面的输入信号是接收端恢复出的信号,送入误码仪以后完成比较、统计
和图形用户界面的生成功能。从误码率计算的显示模块可以看到该快跳
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为 0.05。
(五)跳频子系统模块 跳频子系统的设计是这次毕业设计的关键。快跳频通信是指频率的
Generator)来产生,该模块的参数设置是产生二进制随机序列信号,采 样时间设为 1,即 1 秒产生一个码元。它产生的是频率为 1HZ 的二进制 随机信号,如图 6 中发送信号部分所示。 (二)发送部分
由信源产生的二进制随机信号先通过频率键控来产生一个 2FSK 信号 (发送“1” 所用的载波频率为 f1=1HZ;发送“0”所用的载波频率为 f2=3HZ),如图 6 中 2FSK 已调信号部分所示。在进行跳频调制时,把跳 频子系统模块产生的信号与产生的 2FSK 信号进行相乘(即跳频调制),
产生的信号如图 6 中跳频调制信号部分所示,然后把跳频调制信号经过 信道发送过去。信道是叠加有加性高斯白噪声的信道。 (三)接收部分
在接收端首先进行解跳,即用跳频子系统模块产生的跳频信号与经 过信道后接收的跳频调制信号进行乘法运算,得到的是跳频解调信号, 如图 6 中 跳频解调信号所示。接着进行 2FSK 的相干解调,仿真结构框 图如图 5 所示。图中的两个带通滤波器分别滤出频率为 f1 及 f2 的信号, 它们的输出分别与相应的相干载波相乘,再分别经过低通滤波器提取出 含有基带数字信息的低频信号。
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毕业设计结果的预测):
系部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系主任:
年月日 注: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导师 的指导下,由学生填写,经导师签署意见及系部审核后生效。

基于FPGA的跳频复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FPGA的跳频复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FPGA的跳频复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对高速、可靠、安全的数据通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跳频复用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通信的频谱利用技术,其克服了频率干扰和窃听的问题,被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雷达、无线电通信等领域。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一种可编程逻辑芯片,具有高速、低功耗、灵活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等领域。

本文拟基于FPGA设计和实现一种跳频复用系统,旨在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满足现代通信的需求。

2. 研究内容本文拟实现一个基于FPGA的跳频复用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跳频技术原理和算法研究:介绍跳频技术的基本原理、跳频序列的生成方法和频率跳变算法。

(2)FPGA系统设计:设计基于FPGA的跳频复用系统的主要模块,包括频率跳变模块、跳频序列生成模块、调制解调模块等。

(3)系统性能测试:对跳频复用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频率跳变的速度、跳频序列的随机性、误码率等指标的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

3. 研究意义FPGA技术的发展为跳频复用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方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本研究的跳频复用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为现代通信提供更为可靠和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

4.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跳频技术原理和算法进行研究、对跳频复用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然后进行FPGA系统的搭建和验证,最后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数据分析。

5. 预期结果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是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FPGA的跳频复用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为现代通信提供更为可靠和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

宽带跳频源设计的开题报告

宽带跳频源设计的开题报告

宽带跳频源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宽带跳频通信技术因具有高速率、强安全性、抗噪性和抗干扰性等优越特性,已经应用广泛,如军事通信、卫星通信、无线宽带接入等方面。

而宽带跳频通信系统中的跳频源是实现跳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通信系统性能起到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和设计高性能的宽带跳频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并实现一种高性能的宽带跳频源。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跳频源的系统架构设计:分析跳频源的基本要求和性能指标,确定跳频源的系统架构,如何设计随机序列,以及如何实现频率和时间同步等问题。

2. 随机序列的设计与实现:跳频源的随机序列决定了跳频信号的频率跳变和时间跳变的规律,因此设计一个高质量的随机序列是关键。

本研究将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并进行比较实验,选取最优的随机序列。

3. 频率和时间同步的实现:宽带跳频通信系统要保证频率和时间同步,因此跳频源需要具备高精度的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能力。

本研究将探索各种方案实现频率和时间同步,并进行比较实验。

4. 跳频源的实现与测试:本研究将设计跳频源的硬件,采用FPGA 实现跳频源的控制和随机序列的产生,并进行性能测试和验证,验证所设计的跳频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实现可以提供一种高效、高品质的跳频源,使得跳频通信系统具有更高的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和方案可以为其他跳频源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推动宽带跳频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分析跳频源的基本要求和性能指标,确定跳频源的系统架构,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并进行比较实验,选取最优的随机序列和方案实现频率和时间同步。

其次,利用FPGA实现跳频源的控制和随机序列的产生。

最后,进行性能测试和验证,验证所设计的跳频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现有的硬件完成无线电传输功能,实现了无线通信标准的软件化,具有高度灵活性、可维护性强、协议可升级扩展等优势。

跳频通信技术是指在通信中不断改变载频频率,以增强信息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技术将两种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为未来通信网络的建设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关键技术,为实现高速、高效、安全的通信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通过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推动软件无线电技术与跳频通信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关键技术,具体内容包括:1、对软件无线电和跳频通信技术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梳理相关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

2、研究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包括跳频序列的生成和选择、频带选择技术、调制解调技术、协议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探索。

3、建立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模拟实验平台,在模拟环境下对应用领域进行实验验证。

4、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估,进一步完善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技术。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验证相结合进行系统分析。

具体方法如下:1、对软件无线电和跳频通信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引入信息论和通信理论的知识。

2、确定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技术的实验方案,开展相应实验研究。

3、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效果评估,对技术进行优化调整,并提出具体的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技术的理论研究报告,包括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和具体解决方案。

2、建立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模拟实验平台。

3、相关实验数据和分析报告,以及效果评估报告。

4、相关专利和论文发表。

五、研究计划和进度本研究计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

短波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的开题报告

短波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的开题报告

短波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通信的需求越来越高。

短波通信是一种高频率无线电通信方式,在地球上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

但由于短波通信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电离层扰动、电磁干扰等,其通信质量易受到影响,通信可靠性较低。

自适应跳频技术是一种在数据传输中能够自动调整信道选择的技术,能够大大提升短波通信的可靠性。

二、选题意义自适应跳频技术在短波通信中能够提高通信信号的质量,减少干扰,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国防、军事、安全等领域的通信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避免频段的被占用,优化频段利用,提高频谱利用率。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自适应跳频技术的短波通信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选择信道,避免干扰,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综合了解短波通信和自适应跳频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式;2. 研究自适应跳频技术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分析其特点和优缺点;3. 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自适应跳频技术的短波通信系统,能够实现自动选择信道、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4. 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验证自适应跳频技术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效果;5.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四、研究内容1. 短波通信和自适应跳频技术的综述:对短波通信和自适应跳频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发展现状进行综合介绍和分析。

2. 短波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的设计: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一种基于自适应跳频技术的短波通信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

3. 系统实现及测试:完成短波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的搭建、各模块调试及性能测试。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短波通信和自适应跳频技术的综述。

(1个月)第二阶段:根据研究目的,进行短波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

(2个月)第三阶段:完成系统实现及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士兵电台软硬件平台和跳频同步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士兵电台软硬件平台和跳频同步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士兵电台软硬件平台和跳频同步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现代战争中,无线通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跳频通信技术则成为现代军队通信的一种趋势。

跳频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被敌方干扰和窃听,提高通信安全性。

同时,士兵电台的发展也为战场上的通信提供了方便和快捷。

因此,设计一个士兵电台软硬件平台和跳频同步的系统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该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士兵通信的效率和安全性,还可以为今后士兵电台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士兵电台软硬件平台和跳频同步的设计与实现。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士兵电台软硬件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设计并制作一款携带方便、易操作、通信范围广的士兵电台实体。

该实体需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方面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低功耗等技术,而软件方面则需具备良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和数据处理能力。

2. 跳频同步的设计和实现。

为实现士兵电台的跳频通信,需要对跳频技术进行研究并应用于实际通信中。

具体来说,需要实现跳频同步技术,确保士兵电台之间的跳频同步,以保证正常的通信。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对士兵电台硬件、软件和跳频技术的理论研究,尝试得出系统设计的初步方案,并在实验中不断验证和完善方案,最终实现设计目标。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课题的预期成果是设计实现一款士兵电台软硬件平台和对应的跳频同步系统。

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良好的通信效率和安全性。

2.具备良好的使用体验,操作简便。

3.系统硬件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低功耗技术,软件采用图形用户界面和数据处理技术。

该系统的意义在于提高士兵通信的效率和安全性,为今后战争中的通信提供方便和快捷,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四、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了解士兵电台的基本原理和现有技术,撰写开题报告。

预计用时:1周2. 第二阶段:对士兵电台的软硬件平台和跳频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初步设计系统技术方案。

短波差分跳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短波差分跳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短波差分跳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题目:短波差分跳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短波通信由于其具有信号传输距离远、信号穿透能力强、覆盖广泛等优点,受到军事、民用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然而,短波通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频段资源稀缺,信号传输受到环境干扰等等。

因此,如何提高短波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当前短波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短波差分跳频技术是一种克服现有通信系统频段资源稀缺、受到环境干扰的技术手段,其通过使用差分编码、跳频技术和信号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提高短波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抗截获能力,保障通信安全和信息可靠性,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1.短波差分编码原理及优化算法:针对现有短波通信编码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短波差分编码原理,设计基于信道特性的优化编码算法,提高编码效率和编码识别能力。

2.短波跳频技术研究:研究短波跳频技术原理,设计高速跳频序列,优化频谱利用效率和抗干扰能力,以提高短波通信系统的实用性。

3.短波信号处理算法研究:研究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短波信号进行识别和提取,包括降噪、滤波、解调和解码等多种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和识别能力。

四、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对短波差分跳频技术的前沿研究进行文献调研。

2.理论分析法:基于短波差分跳频技术的研究现状,对短波差分跳频系统原理进行理论分析。

3.仿真模拟法:使用Matlab等软件,建立短波差分跳频系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并进行实验验证。

五、预期成果与意义:通过研究短波差分跳频技术,得到以下预期成果:1.研究出优化编码算法和高速跳频序列,提高短波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2.研究出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提高短波通信系统的识别和抗干扰能力。

3.建立短波差分跳频系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证明短波差分跳频技术在短波通信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跳频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学 院: 电气与信息学院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2013 年 3 月 15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此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至少应包括1篇外文资料;对于重要的参考文献应附原件复印件,作为附件装订在开题报告的最后。

4.统一用A4纸,并装订单独成册,随《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等资料装入文件袋中。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