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典故
云南的四个历史典故

云南的四个历史典故引言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云南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多令人难忘的典故,这些典故记录了云南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发展与繁荣。
本文将介绍云南的四个历史典故,为读者深入了解这片神奇的地方提供一些参考。
一、昆明龙门石窟:古人力量的见证昆明龙门石窟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郊的龙门峡谷内,是中国唐代的石窟造像艺术瑰宝之一。
这里的石窟雕刻以佛教题材为主,保存了许多精美的佛像和壁画。
通过观赏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工匠的巧思和智慧,也能领略到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富饶。
1.一级标题:龙门石窟的历史背景 - 描述昆明龙门石窟的地理位置和规模 - 介绍龙门石窟的年代和建造背景2.一级标题:石窟的艺术表现形式 - 详细描述龙门石窟的佛像和壁画特点 - 分析这些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意义3.一级标题:龙门石窟的历史价值 - 探讨龙门石窟对研究古代艺术、历史和宗教的重要意义 - 讨论石窟的保存状况和保护措施二、大理古城:纳西文化的见证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理市内,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
这里保存了许多清代的建筑和文物,展示了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大理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1.一级标题:大理古城的历史背景 - 介绍大理古城的建城时期和历史渊源 - 描述古城的地理环境和规模2.一级标题:古城的建筑和文化特点 - 细致描绘古城内的建筑风格和布局 - 探讨古城所代表的纳西文化元素3.一级标题:大理古城的现状和保护 - 分析古城面临的保护和发展问题 - 讨论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古城的文化资源三、元阳梯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境内,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生态旅游的代表之一。
这里的梯田景观具有独特的地质和农业价值,同时也是哈尼族人传统生活方式的见证。
1.一级标题:元阳梯田的地理和人文特点 - 描述梯田的地貌特点和分布情况 -介绍哈尼族人的居住和耕作方式2.一级标题:梯田的农业价值和生态意义 - 分析梯田的水利工程和农作物种植特点 - 探讨梯田对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影响3.一级标题:梯田的文化旅游价值 - 介绍元阳梯田作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 总结梯田景观对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作用四、丽江古城: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内,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云南大理的民间故事

云南大理的民间故事千百年来,那些美丽神奇的民间故事,滋养了一代代大理人的精气神,彰显着白族人和其他各族人民的勇敢、智慧和真善美。
那你知道云南大理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云南大理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云南大理的民间故事篇【1】《山海经》记载,海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仙人及药皆在此焉。
适时,秦始皇一统六国,神州大地多年的征战暂时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后来秦始皇追求千秋功业,听信徐福之言,谴其3千童男童女,两次出海,前往今渤海湾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没想到的是徐福东渡渤海,抵达今日本地区,自己做起来皇帝,再没回来。
但是秦始皇寻觅长生不老药的的心愿一直在继续,于徐福出海4年后,命得他的弟弟徐贵,再次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秦始皇扣押了徐贵的母亲-李氏,其目的不言而喻。
徐贵也统领3千童男童女,与他哥哥不同,他得知道家有修仙一派,常常隐匿于高山峻岭之间,道家修仙术士炼丹,称长生不老药为”太岁“,”千岁“。
于是反其道而行,沿金沙江而上,穿横断山脉,抵苍山之巅。
故事从这里开始。
苍山原名点苍山,因道家修仙术士点苍在此得道成仙而得名。
徐贵是不负众望,觅得点苍成仙前遗留的仙丹4颗,仙丹需冷藏,温度稍高即失效力,这就是为何古代炼丹家都喜欢在高山之巅修筑宫殿炼丹的原因,比较著名的有山东的泰山,湖北的武当山,四川峨眉山。
都修筑有庞大的宫殿群。
徐贵找到仙丹后,立即千里修竹至洛阳通知秦始皇。
秦始皇大喜,连夜差赵高,李斯陪同,前往苍山取药。
没想到,秦始皇还是无福消受,他的马车刚出河南,立即暴毙。
因担心朝中政变,李斯,赵高二人暂时放弃取药计划,带着秦始皇的尸首星夜兼程赶回洛阳。
徐贵在苍山左等右等,不见秦始皇前来,不多久却等来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心中一惊,担心老母亲的安危,遂亲自下山前往咸阳,寻找母亲。
秦始皇驾崩后不多久,各地起义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其中力量最强的当属项羽、刘邦一支,二人约好,先入咸阳者为帝,而刘邦却绕道直取长安,这让项羽异常恼火,摆下鸿门宴准备斩杀刘邦,但是念在二人结拜之情,刘邦终得死里逃生,被逼躲入蜀地。
大理三塔的名人故事

大理三塔的名人故事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理!在我们的旅程中,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大理古城中著名的景点之一——大理三塔。
三塔是大理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塔内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名人故事,我们将一一为大家展开分享。
第一座塔是大理古城内较高的与崇圣寺相邻的宝象塔。
相传宝象塔是为了纪念五代时期大理国首任皇帝段兴智而建。
段兴智是一位有着非凡智慧和勇气的英主,他治理国家时富有远见,推行许多改革措施,使得大理国繁荣昌盛。
然而,令人唏嘘不已的是,他遭到了家族内部的背叛,最终被自己的兄弟所杀。
尽管如此,段兴智的智慧和胆识深深地影响了大理这座古城,宝象塔便是对他的纪念与怀念之地。
第二座塔就是大理古城的地标性建筑——崇圣寺塔,也被称为圆通宝塔。
这座塔高达70余米,是大理最高的塔楼之一,其形状独特,因此被誉为大理的“塔王”。
崇圣寺塔是大理历史上众多文化名人的修行之地,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佛教文化名人纳兰塔。
纳兰塔是宋代大理国时期一位著名的佛教学者,他在崇圣寺塔内修行并著述了许多经典佛教典籍,对佛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智慧和贡献使得崇圣寺塔成为文化交流和佛教教育的重要场所。
最后一座塔是大理古城内最小的温府塔。
温府塔是在元朝时期为纪念儿皇帝温舒而建,温舒是典型的“圣人”形象,他智慧、仁慈、苦行无边,受到众多皇室和民众的崇拜和爱戴。
他在位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福祉的改革措施,使得大理国民众生活得更加幸福和富裕。
温府塔无论在建筑风格还是塔内的文物展示方面,都体现了他的儒家思想和人文关怀。
通过参观这三座塔,我们既能感受到大理的古城之美,同时也能领略到许多名人故事的内涵和深意。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这些名人的智慧和勇气,更展示了大理历史上的风云变幻和文化底蕴。
大理三塔在视觉上给人以独特的震撼感,同时也能引发观者的思考和共鸣。
不仅如此,这些塔楼也成为了大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的举办地,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展览、讲座和庙会等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大理喜洲的典故和历史

大理喜洲的典故和历史在云南大理,有个地方叫喜洲,那可是个有故事的老地方。
喜洲,它坐落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风景美得就像是一幅画。
这里不仅自然风光迷人,而且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走进喜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古色古香的白族民居。
这些建筑,白墙青瓦,飞檐翘角,透着一股子古朴和雅致。
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小巷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老一辈人说,这些房子可有讲究了,它们不仅美观,还能抵御风寒,冬暖夏凉,真是智慧的结晶啊。
喜洲的历史,那可得追溯到几千年前了。
这里曾经是南诏国的故地,南诏国你知道吗?就是那个在唐朝时期非常有名的西南边疆政权。
那时候的喜洲,可是个繁华的商贸中心,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据说,那时候的喜洲,街上人来人往,各种货物琳琅满目,简直就是个古代的“购物天堂”。
不仅如此,喜洲还是个文化宝库。
这里的白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典,你就能看到他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白族的三道茶,那可是远近闻名的。
第一道苦,第二道甜,第三道回味无穷,这不就是人生嘛,先苦后甜,最后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
喜洲还有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它独特的扎染工艺。
扎染,就是用线把布料扎起来,然后染色,解开后就出现美丽的图案。
这手艺,可是白族人民一代代传下来的,每一件扎染作品都独一无二,充满了艺术感。
当然,喜洲的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
这里的酸菜鱼、洱海鱼、乳扇等等,每一样都能让你大饱口福。
尤其是那乳扇,用新鲜牛奶制成,外皮酥脆,里面软绵绵的,吃上一口,满嘴生香。
喜洲,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地方,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文化的传承。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白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可以领略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如果你有机会去云南,别忘了去喜洲走一走,看一看,相信我,你一定会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
大理的苍山神话传说

大理的苍山神话传说大家去过云南大理吗?那里是不是拥有千年难得一遇的美景,让你流连忘返,大理的苍山你又知道吗?听过它的神话故事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大理的苍山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用!大理的苍山神话传说篇1:苍山雪苍山上的积雪为何千年不化,在大理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坝子中横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
有白族两兄妹为拯救受苦人民,在观音的指引下学法归来,将瘟神都撵到了苍山顶上,让大雪冻死。
为了让瘟神永不复生,妹妹还变作雪神,永远镇住苍山上的瘟神,于是苍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
而实际上是因为苍山海拔太高,山顶气温低的缘故。
大理的苍山神话传说篇2:苍山的传说苍山,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檐”,而我则认为它更像腾空而起的一条神龙摆动在大理的尾巴。
干净有力的一甩,便摆出了坝子,扫出了洱海。
这个印象,正与一个古老的传说暗合。
在古神话中,苍山为苍龙所化。
据说,天帝让苍龙主司大理的风雨,它却贪玩无度,人需要雨时天却大旱,种下的庄稼被烈日烧焦;不需要雨的时候又大雨瓢泼,坝子里洪水泛滥,淹没村庄田野。
百姓生计维艰,怨声载道。
玉帝多次对苍龙发出警告,要它改恶从善,但苍龙对玉帝的警告置若罔闻,仍然我行我素,每天四处游荡,不管民间风雨。
玉帝大怒之下,罚苍龙降世,化为点苍山。
苍龙从天空被打入大理,头朝北,尾在南,头为龙首关(上关),尾成龙尾关(下关);肋骨化成了苍山十九峰,肋间变成了苍山十八溪。
这个古老传说虽然情节极其简略,但因为与我对苍山的印象十分契合,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自然是不足为怪的。
我甚至惊异地发现:故事中的苍龙,只能变为苍山,而不能变为其他。
这是这个古老神话的创作思维定势。
这一创作定势,肯定与受到苍山形象的激发有关。
文化生态学认为,一定的文化,是适应其生存环境而呈现出不同的形貌的。
想起这个故事,再去看苍山,更觉像一条见尾不见首的神龙--我居住的城市,正处神龙之尾,古称龙尾关的下关,我自然只看得见它的尾巴而不见其首了。
云南古城传奇他们的故事惊心动魄

云南古城传奇他们的故事惊心动魄云南古城传奇——他们的故事惊心动魄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许多古城承载着无数的传说和故事,其中一些故事令人惊心动魄。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云南古城中那些让人感到震撼的传奇故事。
一、大理古城——飘雪中的宫廷之谜位于滇池畔的大理古城,是云南历史上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在大理古城的故事中,最令人心生敬畏的是传说中的“飘雪宫廷”。
据传,一位古代的大理王为了追求独特的宫廷美感,竟在宫廷内建起一座巨大的玻璃宫殿。
每当雪花飘落时,整个宫廷都被白雪覆盖,美不胜收。
然而,这座神秘的宫殿在一场暴风雪中突然消失了,不留丝毫痕迹。
许多人相信,这座宫殿并非真实存在,而是大理王的一场幻影,以让人们永远怀念那飘逸的美丽瞬间。
无论真相如何,这个故事都流传至今,成为大理古城的传奇。
二、丽江古城——纳西王朝的沧桑遗迹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纳西族的摇篮。
在这座古城中,流传着一个关于纳西王朝沧桑遗迹的故事。
相传,在纳西王朝的诸多宫殿中,隐藏着一座神秘的地下宫殿。
这座宫殿是纳西王朝统治者的秘密场所,里面珍藏着无数历代王朝的宝藏和玉简。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地下宫殿逐渐被人遗忘和遗弃。
直到有一天,一位冒险家意外发现了它的存在,并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但由于宫殿内的机关陷阱和守卫,所有试图入侵的人最终都没有能够进入宫殿。
如今,这座地下宫殿仍然隐藏在丽江古城的地下深处,成为了丽江古城的一部分,让人们无尽遐想。
三、腾冲古城——跨越时空的神秘大门腾冲古城位于云南西部边陲,是一个拥有着神秘色彩的地方。
这座古城中的一个传奇故事是关于一扇跨越时空的神秘大门。
相传,腾冲古城有一扇能够通往异世界的大门。
每逢月圆之夜,大门会自动打开,人们可以穿越大门,探索未知的世界和冒险。
然而,进入异世界也并非易事。
只有那些经历重重考验和修行的人才能够穿越大门。
这样的故事在腾冲古城中广为人知,吸引了许多探险者和旅人的目光。
大理风花雪月的故事

大理风花雪月的故事大理处在苍山洱海之间,是白族人的聚居地,五朵金花的故乡,到处都有风花雪月的故事。
大理风光最突出的是山清水秀,苍山居西,洱海居东,在苍山洱海之间,青山绿水孕育了白族同胞,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五十年代的著名电影《五朵金花》蝴蝶泉边的爱情故事,至今还让人回味。
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又让大理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唐代,大理边上有六个部落,称六诏,南诏部落统一了其余五诏,建立了雄霸一方的南诏国,南征北战,统一了云南。
曾经打败唐朝征讨的十万大军。
宋代,大理国继南诏之后雄起,居有云南全境,并东南亚的一部分。
我第一次游大理是在2003年6月,五年过去了,对大理的印象依然是那样鲜明,今年12月,我又有机会重游大理。
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第一条就是要学会当地人的称呼。
大理白族称男子为“阿鹏”,女子为“金花”。
源于电影《五朵金花》。
实际上,白族小伙称为“赛岛种”,女子称为“赛捏之”,只是读起来拗口,不如“阿鹏”、“金花”来的方便。
大理古城、苍山洱海、蝴蝶泉、崇圣寺三塔,都让人留连忘返。
大理有“风花雪月”四绝,乃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大理的苍山洱海形成了天然屏障,其南口为下关,是一天然风口,常年不断。
北口为上关,人们尚种花,四季花开不断,给人以生活的温馨。
苍山最高三千多米,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山顶积雪不断,苍山十九峰的雪水雨水形成十八条河,注入洱海,最后向西流入澜沧江。
洱海方圆数十公里,黄昏时分,情人幽会湖畔,欣赏月色与倒影,无比温馨。
蝴蝶泉位于点苍山最北峰云弄峰麓神摩山下。
每年到蝴蝶会时,成千上万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在泉边漫天飞舞。
蝶大如巴掌,小如铜钱,无数蝴蝶还钩足连须,首尾相衔,一串串地从大合欢树上垂挂至水面。
五彩斑斓,蔚为奇观。
蝴蝶泉有个动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般的徇情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蝴蝶泉叫无底潭,潭边住着父女二人,女儿叫雯姑,聪明美丽如一朵金花。
雯姑长大后和猎手霞郎定下终身后来雯姑被地主抢走,霞郎打猎回来后拼死将他救出。
关于大理的神话故事

关于大理的神话故事古老而神秘的大理,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城市。
它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坐拥苍山洱海,享有“世外桃源”的美誉。
这座城市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其中蕴含着许多精彩绝伦的神话故事。
大理的名字来源于神话中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个有着神仙居住的美丽地方。
一个名叫阿莫的神仙,因为追寻云中的花香而来到了大理。
他沉醉在这里的美景中,忍不住声称这是“大”而“理”的地方,于是留下了这个名字。
在大理的神话故事中,还有一个与大理海洋相关的传说。
相传,一条海龙随着水汽升腾而来,穿过了云雾,最终降临到洱海中。
这条海龙被尊为神兽,它像是一块活的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七彩光芒。
人们相信它能带来好运和福气,并且保护他们免受灾难的侵害。
大理还有一个与美丽少女有关的神话传说。
相传,这座城市的水源是由上天派来的一位美丽的仙女守护的。
仙女每天都会化身为一个花店的女孩,来大理城卖花。
她一手把着小篮子,篮子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鲜花,色彩绚丽而芬芳扑鼻。
不论是男女老少,只要见到她摆摊卖花,都会忍不住买上一枝。
人们纷纷称她为“花仙子”,并赞叹她带来的花海般的美丽。
另外一个有关大理的神话传说还与月亮有关。
相传,大理的月亮是由一只白兔吞下的。
白兔吞下了月亮后,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玉兔,它散发着银色的光芒,在夜空中洒下了皎洁的月光。
人们相信,与这只巨大的玉兔一起,他们也能感受到月光的温暖和祝福。
大理的神话故事源远流长,无穷无尽。
它们记录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崇敬和想象力。
这些故事不仅让大理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也使这座城市成为了一个心灵的避风港。
然而,神话故事只是大理的一部分魅力。
这座城市还有着独特而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大理是滇池的次要都城,也是南诏王国的首都。
这个王国的繁荣与日本的平安时代相当,甚至有人认为更胜一筹。
大理曾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与丝绸之路相连,成为东南亚和南亚之间的重要贸易枢纽。
除了历史和神话故事,大理还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理古城历史与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
各位团友,刚才我们游览了大理古城,在这里,大理古城的有些历史还有给大家介绍一下:大理城,在南诏国的时候不叫大理城,而是叫“羊苴咩”城,“羊苴咩”,就是“羔羊之城”的意思,说明大理这个地方,气候宜人,水草丰茂,连柔弱的羔羊都能够在这里幸福的生长,所以被称为“羊苴咩”城。
南诏国到了公元902年,南诏国的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灭南诏国建立了大长和国,公元929年,剑川节度使杨干贞发动兵变,灭大长和国,先是拥立赵善政为王建大天兴国,后又废了赵善政自立为王,建立了大义宁国。
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37部贵族部落,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他起先改国号为“大礼”,意为效仿中原,以礼治国的意思,后来,又把“礼貌”的“礼”改为了现在这个“理”,因为经过了刚才所说的几个短暂政权的交替,当时的局面有点混乱,他要把这种混乱的局面大大的治理,调理一下,取意“大治大理”的意思。
所以,大理这个名称,就从那个时候用到了现在,而大理国一直到了公元1253年,又发生了一点变化,什么变化呢,在这里要结合几个历史典故给大家介绍一下。
大家来到云南,在昆明应该知道有孙髯翁写的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大观楼长联,里面提到了四个历史典故,都和大理有关系,哪四个呢?
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第一个典故,汉习楼船,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在
那边看到了我们中原传过去的蜀布,邛竹杖,后来了解了一下,知道了从四川经过大理前往古印度有一条南方丝绸之路,当时被称为“蜀身毒古道”,蜀,就是四川,身毒,是古印度的称谓,经过大理的这一段,被称为博南古道。
汉武帝知道了这条南方丝绸之路后,打算来经营这条古道,派了使臣到这边来探寻,结果被昆明池周围的昆明族部落所阻挡(在这里有个问题要问大家一下,历史上的“昆明池”指的是哪里呢,好多人会回答,说是昆明的滇池。
其实不是,大理的洱海,古称叶榆泽,昆弥川,昆明池)。
回去向汉武帝报告,汉武帝勃然大怒,在都城长安人工挖筑了昆明池,操练水军,要来攻打大理,当然,他的水军是用不上的,因为这里是山城,但是由于当时信息落后,听说有个昆明池,就认为是海滨城市,要用水军来攻打,这个典故就传了下来,叫“汉习楼船”。
唐标铁柱,指的是在南诏国时期,洱海周围有六个诏,(一个诏,就是一个少数民族部落的意思),当时处于六诏之南的南诏,和唐王朝的关系比较好,比较亲近,在唐王朝的帮扶之下,灭了其他的五诏,建立了南诏国。
话说回来,唐王朝为什么要扶持南诏灭其他五诏呢,也应该说有他的政治意图,当时唐王朝对吐蕃实行了两种政策,一方面是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搞好和亲关系,再一方面,南诏处于滇川藏三省交界之处,唐王朝和南诏关系搞好了,这里就作为一个天然屏障,把吐蕃隔在外面了,所以当时唐王朝和南诏的关系非常要好。
但是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了一些年后,情况有了一点变化,有一年南诏王阁罗凤带着他的妻子到通海晋见节度使张虔陀,给
中原的皇帝进贡贡品,张虔陀这个人心术不正,收了贡品后,看到南诏王的妻子非常漂亮,找了个机会调戏了南诏王的妻子,当时南诏王也先还是忍了一口恶气,带着妻子回到南诏来了,想不到张虔陀恶人先告状,把贡品压在手里不往朝廷进贡,反而还向朝廷进言说南诏王有谋反的意图,于是唐朝在唐天宝年间,派出了鲜于仲通率领了十万大军来攻打南诏,南诏的军队以逸待劳,把鲜于仲通的十万大军打败了。
当时杨国忠当道,向朝廷报喜不报忧,明明打了败仗,却说打了胜仗,还有残余匪部进一步剿灭的这种意思,于是同一年,唐朝又派出了李宓大将军率领了十万大军再次攻打南诏。
南诏已经跟鲜于仲通打了一场恶战,现在再去迎战李宓的十万大军,那肯定是打不过了,于是就坚守不攻,在西洱河两畔形成了对峙的局面避而不战,吐蕃看到这种情形,马上派了使臣来找到南诏王,表示愿与南诏结为兄弟国,派出军队和南诏一起对抗唐军,南诏王在这样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就与吐蕃结盟,一同对抗唐军,当时两军对峙长达六个月之久,时间一长,北方的唐军士兵不适应这边的气候,有了瘟疫流行,南诏和吐蕃的军队一股出击,把李宓的10万大军全歼在西洱河畔。
当时南诏和吐蕃算是打了胜仗了,但是南诏王心情非常沉重,感念南诏国是在唐王朝的帮扶之下统一六诏,现在由于奸臣的挑唆和唐王朝打仗,这也是不情愿的事,所以就下令把李宓以及战死阵亡的将士好好安葬,这就是今天依然能看到的“万人塚”。
南诏和吐蕃既然打了胜仗,继而往中原的地盘进发,攻城略地,当时南诏国最强盛的时候,版图相当于现在的2.75个云南这么大,是全世界的第14大城市。
到南诏王
阁罗凤死之前,把他的儿子凤迦异叫道了床前,告诉他当年叛唐是迫不得已,吐蕃是一个异域的民族,不能够长久相好,最终还是要和唐王朝和好。
最终,南诏和唐王朝重修和好,两边的使臣在苍山上见面会盟,当时南诏王就在苍山顶上立了一根铁柱,代表说我南诏对唐朝的忠心有如这根铁柱一样,永不变心。
这就是历史上的“唐标铁柱”。
宋挥玉斧,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兵权后,对南诏国的历史非常了解,当时这边已经叫大理国,再加上宋朝本身也是一个赢弱的朝代,不可能再派出军队把大理国归入自己的版图,所以有一天,宋太祖在书房,拿着小玉斧在地图上划了一道线,对底下的文武大臣说,大渡河以南的这一片,我不打算去管它了,大渡河以南,指的就是大理国,所以宋太祖的这小玉斧一挥,保持了大理国与宋朝三百多年的相安无事。
大理国到了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的蒙古大军绕过了贵州,四川,到了金沙江边上,用羊皮筏子跨革囊渡过了金沙江,丽江的土司老爷木老爷迎降忽必烈,忽必烈带着他的蒙古大军继续来攻打大理国,当时大理国的国王在南北两关的有利地形下防守了七天七夜,最终忽必烈出奇兵,翻越了点苍山,把大理城给攻陷了,但是打下大理以后,他没有乱杀无辜,而是恰恰相反,一改以往的烧杀作风,下了禁杀令,禁止兵士乱烧乱杀,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要以大理为根据地,继而进攻中原,最后的确如他所愿,统一了中原,建立了当时最强盛的蒙古帝国—元朝,忽必烈统一了元朝以后,才建立了云南行省,他当时对云南的政策非常重视,在公元1267年的时候,任命他
的第五个儿子忽哥赤为云南王,当时的云南王府依然是在大理,到了公元1276年,云南的首任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为了方便云南和中原的联系,就把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大理迁到了昆明。
所以,我们可以一点都不夸张地说,在唐宋五百年间,大理一直都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理古城,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2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