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织物的植物染料染色性能
姜黄植物染料对黄麻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

姜黄植物染料对黄麻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彭文芳;吴锦俏【摘要】为增加黄麻织物的天然黄色系列色彩,使黄麻在纤维文化、艺术领域上得到更大的空间拓展,从天然染料姜黄中提取姜黄素对黄麻织物进行染色,进行工艺优化,并评价染色黄麻织物的上染百分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出姜黄上染黄麻织物的最佳直接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70℃,染色时间90 min、浴比1:80、染液pH值3.5,染液质量浓度2.5 g/L.媒染剂显著影响染色效果,且上染百分率提升了30.02%.染色黄麻织物干、湿摩擦牢度和日晒牢度均达到3~4级,皂洗牢度中除褪色为2~3级外,其他牢度均达到3~5级.【期刊名称】《毛纺科技》【年(卷),期】2019(047)006【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姜黄;黄麻;植物染料;染色性能【作者】彭文芳;吴锦俏【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090;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4.5姜黄是天然黄色药用植物染料之一,色泽鲜艳、上染效果好,其主要成分是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及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从属于酚类衍生物,分子中含有碳基和羟基,能与不同金属盐形成螯合结构,赋予染色织物一定的色牢度[1-2]。
同时,姜黄染料在染色过程中,其药用功能性成分也被染色纤维吸收,能同步赋予纺织品抗皮肤真菌、抗氧化等功效[3]。
目前,姜黄染料用于纺织品染色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桑蚕丝、羊毛、棉、亚麻及天丝等织物上[4],对黄麻织物的天然染色少有报道。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姜黄染料的染色工艺,测试染色后黄麻织物的各项色牢度。
为姜黄染料在黄麻织物染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并能赋予织物温润柔和的色彩属性和富于变化的艺术美感,拓宽黄麻在文化、艺术上的应用领域[5-6]。
1 试验部分1.1 材料与仪器材料:黄麻织物。
试剂:乙醇、柠檬酸、维生素C、硫酸铜(均为分析纯)、中药姜黄片(产地云南)。
棉织物改性增深剂WT

染料与助剂棉织物改性增深剂W T向敏虎(广东省传化富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29)摘 要:采用阳离子改性增深剂W T对棉织物进行前处理,通过改变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时间和NaOH用量,优化改性工艺。
试验表明,改性剂W T用量为1.0%~2.0%(owf)、NaOH2.0~2.5g/L,70℃改性30m in时,可提高活性染料的上染率,使棉织物染色深度和牢度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前处理;增深剂;改性;阳离子;棉织物中图分类号:TS1921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017(2009)12-0042-02Appli ca ti on of ca ti on i c m od i f i er W T to cotton fabr i cX IANG M in2hu(T ransfar Forland Fine Che m icals Co.,L td.,Foshan528329,China)Abstract:The ca ti o n i c m o d i fi e rW T w a s u se d to co tto n fab ri c s p re tre a t m e n t.The m o d i fi ca ti o n p r o ce ss w a s op ti m i zed by chan2 g i ng the do sage o f m o d i fi e r and hyd r o xi de so d i um,a s w e ll a s tem p e ra tu re and ti m e.I t w a s show n tha t the dye up take,K/S va l ue s and co l o r fa s tne s s o f re ac ti ve dyed fab ri c w e re i m p r o ved unde r the co nd iti o n o f m o d i fi e r W T1.0%~2.0%(ow f), N aO H2.0~2.5g/L,and p r o ce s s i ng a t70℃fo r30m i nu te s.Key words:p re trea t m en t;i n ten s i fi e r de ep age n t;m o d i fi ca ti o n;ca ti o n;co tto n fab ri c 活性染料具有色谱齐全、染色工艺简单、匀染性好、色泽鲜艳、价格低等优点,是棉织物染整加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染料之一。
植物染料结构及染色性能概述

阳离子 型等六 种 类 型… 。到 目前 为止 ,尚未 发 现 天
然 的偶 氮染料 、硫 化 染料 和 活 性染 料 。植 物 染料 还
可根据 其化学 组 成进 行分 类 ,这 种 分 类 方法 便 于从
理 论上 了解植 物 染料 的分子 结 构 ,分 析其 染 色 机 理
和染色 特性 ,具 有较 大 应 用 价值 。一 般 地 ,植 物 染 料 可按 结构 分为 以下七类 。
1 1 吲 哚类 .
花 色 素
苏 木 素
1 3 醌类 .
醌类 是 指 分 子 内具 有 共 轭 不 饱 和 环 二 酮 结 构
主要 是 靛 蓝 ,这 是 一 类 典 型 的还 原 型 植 物 染 ( 醌式结构 )或容易转变成 这种结构 的化合物。天
料 ,不溶于水 ,可染得不同色光的蓝色。靛蓝取 自 然 醌类色 素多具 有 酚 羟基 或 羟 基 ,因结 构 中有共 轭
( 汉科技 学 院化 学工程 学院 ,武 汉 4 07 ) 武 303
摘 要 :主要 介 绍 了植 物 染料 的 结 构 类 型 及性 质 ,并对 植 物 染 料 的 染 色机 理 、 染 色工 艺 方 法 以及 媒 染 剂 对 染 色性 能
的影响进行 了阐述,预测 了植物染料的发展 前景。
。
很 多人 对 采 用 绿 色 加 工 技 术 生 产 的纺 织 品 情 有 独 钟 ,乐 此不 疲 。植 物染 料 是 天 然 染 料 的主 要 品种 ,
是 指从 植物 的花 、根 、茎 、叶、果 实 或 芯 材 中提 取 1 2 类 黄酮 类 . 的染料 ,由于这类 染 料来 源 于 自然 ,在 生产 、加 工
关 键 词 :植 物 染料 ; 结构 ;染 色性 能 中 图分 类号 :T 6 1 Q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6 2—17 (0 0 0 — 1 3 19 2 1 ) 1 0 4—
天然植物染料上染改性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机理

20 0 6年 9 月
针 织 - 5 星虽 日, c - 荆
天然植物染料上染 改性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机理
吴 坚1吕丽 华2叶 方 ・ , ,
(. 1大连轻工业 学院 纺 织轻工学院 , 宁 大连 l6 3 ; 辽 0 4 1
天然植物染料黄 连对未改性及 改性纤维素纤维进 行染 色对比 , 一步证 实 了上述 结论 ? 进 关键 词 : 天然植物染料 ; 色机理 ; 染 改性 ; 纤维素纤维
中图分类号 :S 9 . l T 13 + 2 经 改性后 , 纤维素纤维带 有季 铵基一 NR + 改性后 的纤维素 纤维 与天然 植物 染料 之 间的结 合方 式 是单一 的盐式键或共价键 的结合 , 还 是两种 状态 共存 ,尚未得 到证
11 植物染料在溶液 中的状态 .
植物 染料一 般溶于水 , 可制成
染料溶液 : 由于染料分子或离子之
间存在着 氢键和范德华 力 , 使染料
定 程度 上 反映 了染料 亲 水性 的
作者简介 : 吴坚(96 )女 。 15一 , 教授。主要从事纺织材料及纺织 品的后整理研究
・
3 ・ 7
2东 华 大 学 纺 织 学 院 , 海 20 5 ) . 上 00 1
摘要 :选定 两只具有代表性的天然植物染料—— 姜黄和 大黄对改性纤维素纤维进行先染 色后剥 色
的实验 , 通过 实验结果 分析 , 推测 出改性纤维素纤维与姜黄 、 大黄 染料的结合主要为 离子键结合 , 由此 并
推论 出天然植物 染料上 染改性 纤维素 纤维符合 朗格 缪 尔吸 附等 温线: 同时 , 用具有特殊 阳离子结构 的 采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0 4 3 (0 6 0 — 0 7 0 10 — 0 32 0 )9 0 3 — 5 强 弱和 染料 与纤 维之 间吸 引 力的 大小 , 因而与染料 的染色性 能有一
植物染在纺织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分析

| 文化艺术植物染在纺织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分析□田雯雯/文植物染作为传统染色工艺,具有染材资源丰富,纯植物色素提取等优点,推动了当前绿色环保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本文从植物染料种类、染色性能、染色工艺三个方面对植物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植物染工艺在服装产业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如:规范植物染色技术标准,结合现代服装市场的需求打造绿色产业链等,为植物染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0 研究意义植物染又名草木染,是一种利用天然植物为染料,从诸多花果草木的根、茎、皮、叶提取汁液,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手工艺技术。
在染色时,其色素分子由于化学吸附作用,能与织物纤维反应,从而改变织物纤维的色彩[1]。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植物染色工艺体系是在先秦时期发展起来的,由于当时织物染色技术的发展,可供选择的色谱繁多,因此从各方面改变着先民的生活,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色彩构成了区分等级及官位的标志。
春秋时期,染色操作流程高度规范化,植物染成为了当时染色的主流方法,诸如直接染、套染、媒染等草木染工艺方式均已出现,并运用娴熟[2]。
隋唐时期,植物染色的织物通过“丝绸之路”运输到国外,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清代时期,张謇在《雪宦绣谱》中记录了704种颜色,其中包含大量的植物染色[3]。
现代社会,随着化学染料的大量应用,其缺点也逐渐凸显。
如,取自石油和煤炭的化学合成染料消耗较快且不可再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发展以及造成水污染问题[4],甚至这些合成染料通常具有毒性、诱变性和致癌性,导致一些人类健康问题,如皮肤癌和过敏性反应[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植物染染料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天然植物染染料种类丰富、绿色无污染,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功能[6]。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近年来植物染纺织品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和价值,并对目前植物染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 植物染的研究现状1.1 染料种类植物染料来源于自然生长的植物以及中草药,从植物中提取色素,从而使织物着色。
棉织物的栀子黄植物染料染色

漂、 阳离子改性 、 色、 染 拉幅 、 预缩等染整工 序对染 色质 量的影 响 , 出了合适 的工艺 参数 , 给 以提 高织物 得色 量, 保证染色重现性 。染色织物上染率高 、 色泽明亮 、 匀染性好 , 且手感柔软 。
关键词 : 染色 ; 植物染料; 阳离子 改性 ; 织物; 棉 中图分类号 : S 9 . 2 T 1 3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00— 0 7 2 1 ) 5— 0 7一 2 10 4 1 (00 O 02 o
印 染 (00N . ) 2 1 o5
棉织物的栀子黄植物染料染色
刘瑞 宁 高光 东 ,
(. 1 河北宁纺集团, 河北 宁晋 0 55 ;.广 东德关精 细化 工有限公 司, 5502 广东 佛 山 5 80 ) 2 35 摘 要: 先对纯棉织物进行色媒体 阳离子化改性处 理 , 再采用植 物染 料栀子黄后媒染染 色。分析 了烧 毛、 煮
- ( 0 , s 除氧酶 C T A 植物染料无毒 、 害, 无 有的还具有药 物保健作用 , 色剂 B5 8 苏州联胜化学 ) 络合剂 C , ( 亨斯迈 公 司) 。 且可 生物降解 等 特 点 。不 同 的植 物 , 染 料 的颜 色 和 其 设备 M 022 H 1- 0型气体烧毛机( 江苏红旗印染机 结构不 同, 色方法 也不 同 。常用 的直 接 型植 物染 料 , 染 , H 2 . R退煮漂联合机 ( 2 江苏红旗 采用对 棉织物 先 阳离 子 改 性 , 添 加合 适 的助 剂 进 行 械有限公 司) M 0220 再
Co t n d en t au a a d na y l w y to y i g wi n t r l r e i el d e h g o
L U Ru. i g 。 AO Gu n - o g I i n G a gd n n
植物染料荆芥对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的研究

维普资讯
—
—
6 — —
名 访甜技
大 , 示颜 色越深; / 表 K S值 越 小 , 示 颜 色 越 浅 。 表 亮度 : 眼 对 物 体 的 明 暗感 觉 , 值 越 大越 亮 , 人 其
负数 为黑 色 ; 绿轴 n 正 数 表 示颜 色偏 红 色 , 红 : 负
色保 温后 的上 染 率 明显 大 于保 温 前 的上 染 率 , 这
是 由于在加 热 达 到一 个 温 度 时 , 料 分 子 只 是 吸 染
附在织 物表 面 , 而保 温一段 时 间后 , 随着 分子 热 运
动的进 行 , 料 分 子 逐 渐扩 散 进 入 到 织 物 纤 维 分 染
数 表示颜 色偏 绿色 ; 黄蓝 轴 b 正 数 表示颜 色 偏 黄 :
光 源下 由计算 机测 色配 色系统 测定 。 表 面深 度 K S值 : I 表面 深度 是 指不 透 明 固体 物质 的颜色 给予 人们 的直观深 度感 觉 。K S值越 /
作 者 简 介 : 娟 (90一) 女 , 华 大 学 纺 织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李 18 , 东 生 . 要 从事 生 态 纺织 品 的 研究 工作 。 主
式中, 。 E —— 染 前 染 液 吸 光 度 , E —— 染 后 染 液
吸光度 , —— 染前染 液稀 释倍 数 , —— 染后 染 。 液稀 释倍数 。 124 试 样评 定标 准 ..
颜色 特 征值 : 样 的颜 色 特 征 值 在 CE标 准 试 I
收 稿 日期 :0 5 8 l 2 0 —0 —0
合成 染料 对 人 体 有 害 , 有些 偶 氮染 料 甚 至 含 有致癌 物质 芳香胺 , 同时 , 成染 料在 使用 过程 中 合 会排 放大 量污水 引起 环境污 染 。植物 染料 来 自于 可更 新 的 自然 资源 , 对身体 不仅 无害 , 且有 些 植 而 物 染料是 中草 药 , 有药 理作 用 。 具 荆芥 属 于黄 色 系列 的植 物 染 料 , 代 多 用 于 古 染 棉 、 织 物 。国 内对 于 荆 芥 上染 羊 毛织 物 的研 麻 究报道 很少 , 文 对 植 物染 料 荆 芥 上 染 羊 毛织 物 本 的染 色工 艺及 其 影 响 因素 进 行 了研 究 , 以探求 荆 芥 对羊 毛制 品的可染 性 。
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天然植物染色一直是一种受人们欢迎的染色方法。
与化学染料相比,天然植物染料具有极佳的环保性,其中包括减少有害废弃物的产生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对于纺织品制造商来说,天然植物染色也具有很大的经济和市场优势。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劣势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一、植物染料的种类天然植物染料的来源有很多,如茶叶、根、叶、花、果实、树皮等。
在这些植物材料中,含有各种不同颜色的染料物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染料:1. 橙黄色:蓼(Rumex acetosa)、西番莲(Coreopsis tinctoria)、大黄(Rheum officinale);2. 红色:茜草(Rubia tinctorum)、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苦参(Sophora flavescens);3. 蓝色:蓝靛(Indigofera tinctoria)、甘蓝(Isatis tinctoria);4. 绿色:姜黄(Curcuma longa)、绿豆(Phaseolus mungo);5. 黄色:大黄(Rheum officinale)、藏红花(Crocus sativus);6. 紫色:苦木(Morus alba)、藤黄(Rhus succedanea)。
这些植物染料都是由不同成分组成的,包括黄酮类、多酚类、酚酞类、类黄酮类等。
这些化合物的存在决定了染色效果和染色速度等,因此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染料成分进行调整。
二、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上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高端服装和定制品的制造中。
与合成染料相比,天然植物染料具有更好的质感和纹理,因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以下是一些天然植物染色在纺织品上的应用:1. 棉织品棉是最常见的纺织原料之一,也是天然植物染色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棉织品可以使用大多数植物染料进行染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皂洗之后,色差值AE、饱和度值C、b+值减小,明亮度
值L增大。棉织物经化学改性后,天然植物染料姜黄 用于棉织物的染色性能大大提高;未改性棉织物直接
染色时,由于姜黄染料本身所固有的结构特性,直接性 好,所以纤维素纤维直接染色后,获得的色差值△E和
饱和度值c较高,但染料与织物之间的结合力较弱,未
改性棉织物经皂洗之后,色差值AE、饱和度值c及b+ 值较低。皂洗后,改性亚麻和粘胶比未改性亚麻和粘
改性织物的植物染料染色性能
印染f2005 No.2,3
改性织物的植物染料染色性能
吕丽华1,昊坚2,叶方2
(1.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0051;2.太连轻工业学院纺织工程系.辽宁大连116034)
摘要:用天然植物染料大黄、姜黄对未改性及改性纤维素纤维织物进行染色,并测试各项指标。结果表
明,纤维索纤维织物经化学改性后,其对植物染料的染色性能大大提高,匀染性、透染性都较好,染色牢度比
△E 31.25 30.16 12 93 26.49 33 66 32.59 21.06 29 83 32 58 33 37 19.36 29 37
E 71.98 66.90 74.32 67.50 69.03 “.49 70.75 66.56 69.50 65.61 71 6l 67 03
G 3l_09 29.02 12.90 25.37 33.18 30.97 20.63 28.6】 32.17 32.13 19 05 28 26
浴比
1:40
温度/。C
80
时间/min
45
(3)姜黄染色工艺/mL·L“
染液浓度
90
pH值
5
浴比
1:40
温度/'E
70
时间/rain
45
(4)中性皂洗工艺/g·L“
Na2C03
1
中性肥皂
2
浴比 温度/℃ 时间/min
1:30 50 20
3 结果与讨论
3.1大黄染色 3.1.1染色试样对比分析
按照纤维素纤维织物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棉、 亚麻和粘胶进行阳离子改性。然后用萃取制得的大黄 染液对改性及未改性的棉、亚麻和粘胶进行直接染色。 并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见表1。
此外,由于大黄特殊的组分和结构,还具有良好的 抗菌和紫外线吸收或反射功能,为开发新型功能性纺 织品开辟了良好的途径。 1.2姜黄染料
姜黄是一种天然黄色染料,其主要组分是黄色的 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它是存 在于姜黄根茎和根块中的色素,其结构式为:
Rl
归々CH=cH(卜oH l—— CH'--z
2试验部分
2.1试验材料
纯棉漂白织物(28/28 248/220),纯亚麻半漂织物 (24/24 212/192),纯粘胶织物(20/20 272/272)。
2.2药品
碳酸钠、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钠、阳离子改性剂 (3-氯-2一羟基三甲基硫酸铵)、大黄染料、姜黄染料。
2.3仪器
TC—P2型色差计、PHS-3C型酸度计、BS210S型电
6 万方数据
改性织物的植物染料染色性能
印染(2005 No.23 J
表2大黄用于改性棉织物的染色匀染性测试结果
测试点 工值 Y值 z值
20 62 19.31 12.37
2
20.65 19.42 12.37
3
20 72 19.43 12.39
如72 19 32 12.42
5
20.86 19 47 12.38
。批R 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OH O 0H
U
(R)
(s)
大黄素
一CH3
H
欧鼠李皮大黄一CH,
一OH
大黄一甲醛
一CH3
一OCH,
芦荟大黄
一CH20H
H
大黄酸
Hale Waihona Puke 一COOHH它们的化学结构虽然不同,但有某些共同特点:
(1)除少量羧基(大黄酸)外,无可电离的基团,即
收稿日期:2005—02—20 作者简介:HIjii华。女,东华大学纺织学院2005级博士,主要从事纺织材 料及纺纵品的功能整理研究。
L 69.42 42.80 72 70 44 37 64.84 36 81 69 32 38 79 64 59 37 08 68.95 37.71
C 9 4l 16.13 4 12 15.58 10.77 16.05 8 09 15.15 10.19 i8.90 9.15 18.63
—l 58
b‘ 10 81
采用TC—P2色差汁测试大黄染色改性棉织物的 匀染性。在改性棉织物染样(15 till×15 t2r11)上测lO 个点,比较这10点之间的色差、亮度及饱和度之间的 差异,得出匀染性测试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大黄染色改性棉的试样中,10个测 试点的色差值小于0.57,饱和度值小于0.36,亮度值 小于0.46,a值小于0.34,b值小于0.21。用目测评 定染样,染色均匀,无染花的现象。
未改性织物提高1~2级。
关键词:染色;天然植物染料;染色性能;纤维素纤维;化学改性
中圈分类号:TSl93 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017(2005)23—0005—04
D婀雌behaviors of natural vegetable dyestuffs on modified fabrics
0 36 O 15
0.13 0.14
—0.33 0.14 —0 09 0.12
0.34 0 02 0.34 —0.04
0.35 O.19 0.29 0 19
0.14 0 18 —0.14 0.03
0.20 0 38 —0.13 0.15
0.33 0 46 —0 25 0.2l
0.14 —0.20 0 13 一O.05
WWWo c'da^//.co珊.佃
生物,几乎不溶于水或乙醚,微溶于苯,易溶于甲醛、乙 醇、丙酮、乙酸乙酯、冰醋酸及碱溶液。姜黄素受pH 值影响较大,在酸性介质中呈鲜艳的柠檬黄色;在中性 介质中变成暗橙色;在碱性溶液中变成红色”。。这是 因为姜黄素中的酚羟基在碱性条件下电离成酚氧负离 子,供电子性大大增强,促进姜黄素中的供吸电子协同 作用,从而产生深色效应。姜黄具有抗皮肤真菌和病 毒的作用,也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胆结石及皮肤病。 科学家们最近发现,姜黄还具有抗癌作用”1。
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Y571W纺织品摩擦色牢度 仪、BZGY908标准光源箱、XSP.15生物显微镜、Y172
型纤维切片器。
2.4工艺条件
(1)纤维素纤维的改性工艺/g·L。
改性剂浓度
50
NaOH浓度
15
浴比
1:30
温度/℃
70
时间/min
40
(2)大黄染色工艺/rnL·L。
染液浓度
80
pH值
7
它们基本上不能以离子键与纤维分子结合。 (2)与弱酸性染料与直接染料相比,天然植物染
料的分子量较小,疏水性结构不大,所以它们与纤维之 间的范德华力和疏水性作用均较小。
(3)这些组分的分子中带有大量羟基,因此水溶 性较好。同时,大黄染料属于蒽醌类染料,在蒽醌a位 上的羟基可与伯位上的羰基生成螯合环,可以与过渡 金属离子生成配位化台物,通过这些金属离子与纤维 以络合结构的形式结合。
Abstract:Dyeing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on modified cellulose fabrics with natural dyestuffs extracted from Radixet Rhizoma Rhei and Turmeric.dyeing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unmodified fabrics It was found that cellulose fabrics after modification featured better dyeing properties such as levelness,penetration and color fastness
按照纤维素纤维织物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棉、
亚麻和粘胶进行阳离子改性;然后用萃取的姜黄染液 对改性及末改性的棉、亚麻和粘胶进行直接染色。试
样对比测试结果见表3。
表3姜黄直接用于未改性和改性织物试样对比结果
原料 未改性棉织物‘ 改性棉织物 未改性棉錾{物皂洗 政性棉织物皂洗 末政性亚麻织物 改性亚麻织物 束改性业麻织物皂洗 改性哑麻织物皂洗 未殴性粘胶织物 改性牯胶织物 术改怍粘胶织物皂洗 政性粘胶织物皂洗
Lv Li.hual,WU Jian2,YE胁192
r l Textile College。伪哪∽Univerx毋.Shanghcd 200051,China;
\
、2.Textile Engineering Department.Dalian Institute ofLight ltMustry,Dalian 116034,ChinaJ
b’
—9.66 31.54
—5 39 30 18
—6 62 —4.90 —10.33
13 49 26.57 33.34
—6.69 3I 86
—9 62 20 90
一B 14 29 62
—10.05 32.37
~6.86 33 00
—9 09 19 42
—7 6l 29 37
由表3可知,未改性和改性棉织物的色度指标,经
表1大黄直接用于束改性与改性织物试样对比测试结果
试样 未改性棉织物 改性棉织物 术改性棉纵物皂洗 改性棉织物皂洗 未改性亚麻织物 改性亚麻织物 未改性哑麻织物皂洗 改性证麻毫H物皂洗 束嫂性粘胶织物 改性粘胶织物 未改性粘胶织物皂洗 政性粘胶织物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