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库建设的关键技术
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思路与发展策略

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思路与发展策略
《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思路与发展策略》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品种资源。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中药资源,国家应该建设中药种质资源库,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首先,关于建设思路,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应该选择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进行建设。
同时,库址应该尽量避开自然灾害的影响,保证中药资源的安全。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中药资源的采集、鉴定、保存和管理等环节,确保资源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利用性。
其次,关于发展策略,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发展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和战略。
首先,要加强对中药资源的采集和鉴定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资源的准确记录和分类。
其次,要加强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管理工作,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资源的安全和稳定。
最后,要积极推动中药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促进中药资源的创新和开发。
总之,建设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是保护和利用中药资源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推动中药资源的利用和发展,为中医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种质资源建设实施方案

种质资源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提高农作物品质、增加产量、抵抗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目前种质资源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资源分布不均衡、品种单一、保存手段落后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种质资源建设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确定。
1. 提高种质资源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丰富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内容,保证资源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2. 加强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高资源的保存技术水平,确保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3. 推广优质种质资源,将优质的种质资源推广到全国各地,推动农业生产的提高。
三、实施方案。
1. 建立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整合全国各地的种质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确保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2. 加强对种质资源的采集和鉴定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地的种质资源进行采集和鉴定,确保资源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3. 加强对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研究,开展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研究,提高保存技术水平,确保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4. 推广优质种质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推广优质的种质资源,包括举办种质资源推广会、建立种质资源展示中心等。
四、实施步骤。
1. 确定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地点和规模,确定建设种质资源库的地点和规模,确保资源库的便利性和完整性。
2. 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地的种质资源进行采集和鉴定,确保资源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3. 开展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研究,提高保存技术水平,确保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4. 开展种质资源的推广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推广优质的种质资源,包括举办种质资源推广会、建立种质资源展示中心等。
五、预期效果。
1. 种质资源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得到提高,保证资源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2. 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得到加强,确保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3. 优质种质资源得到推广,推动农业生产的提高。
六、总结。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种质资源建设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作物品质、增加产量、抵抗病虫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质资源库建设标准

种质资源库建设标准
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藏库)的建设标准通常是由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科技、环境等相关部门制定的,目的是确保种质资源的保存、管理、利用等工作符合一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由于标准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以下是一般性的种质资源库建设标准的主要方面:
1.建筑和设施:
•建筑结构:种质资源库建筑需要具备抗震、防火等性能,确保保存环境的稳定性。
•温湿度控制:要求有能够稳定维持温湿度的设备,以满足不同种质资源的保存需求。
•防护设施:包括防护网、防护罩等,防止外部病原体和有害昆虫进入。
2.种质资源管理:
•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种质资源的精确管理、追踪和查询。
•条码标识:对每一份种质资源进行唯一的标识,方便管理和追踪。
•安全措施:制定并执行相关安全措施,防止种质资源的误用或泄漏。
3.种质资源采集和储存:
•采集规范:制定采集种质资源的规范,包括采集时间、地点、方式等。
•储存条件:对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制定不同的储存条件,确保其长期保存。
4.信息共享和交流:
•信息公开:提供途径让相关研究者或公众了解和获取种质资源信息。
•国际合作:鼓励与国际组织、其他种质资源库进行合作与交流。
5.人员培训和管理:
•培训计划:建立培训计划,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的种质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
•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内部审核等。
请注意,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和组织的政策、法规和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种质资源库建设时,建议参考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标准和指南。
江苏泰州水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技术方案

江苏泰州水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技术方案1. 引言江苏泰州作为一个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许多具有药用潜力的水生生物种质资源。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建立一个水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库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出江苏泰州水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的技术方案,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物种收集和保护等方面。
2. 基础设施建设2.1 实验室建设:建立一套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设施,包括无菌室、培养室、冷藏室和冻存室等,以确保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繁殖工作顺利进行。
2.2 样本收集设施:建立采集样本的设施,包括船只和采样工具等,以便于对水生生物样本进行快速、高效的采集工作。
2.3 数据存储设备:购置足够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以容纳大量的种质资源信息和相关数据。
3. 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是水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的关键。
该系统应包含以下功能:3.1 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类、编号和录入,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并记录基本信息、采集地点、保存条件等相关数据。
3.2 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一个网上平台,供研究人员和学习者进行种质资源信息查询和共享,并提供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下载。
3.3 数据分析和挖掘: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种质资源库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药物研发和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4. 物种收集和保护4.1 物种多样性调查:对江苏泰州的水生生物进行系统的调查和采样工作,了解该地区的物种分布和多样性。
4.2 保护区划设立: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保护区划划定方案,划定重点保护区域,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4.3 保护与繁殖:采用技术手段,对濒危和有药用价值的水生生物进行保护与繁殖,并建立相应的保护和繁殖基地。
5. 国际合作与交流5.1 联合研究项目: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展合作项目,共同研究水生药用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5.2 学术交流和培训: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培训班,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分享经验。
种质资源库资料汇总整理-建设方案

种质是指具备遗传物质的载体,能够将遗传信息完整、稳定地传到下一代。
种质拥有不同的形式,可能是一个“芽”、一段“枝条”,甚至是DNA。
虽然不是所有植物都通过种子繁衍生命,但种子仍然是种质保存的主要载体。
而且,种子是最为容易保存的。
普通的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便会发芽,因此在常温下至多能保存一至两年。
种质资源库则利用低温、干燥的方式,使得种子“休眠”,延长其活力,从而延长其保存时间。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
全球保存的植物种质资源有约740万份,其中90%都是以种子形式保存在低温种质库内。
开展种质资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工作,首先要解决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问题,而开展优异种质资源资源普查及建设种质资源库就是为此打好基础。
同时,种质资源库配套的软件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快捷的种质资源信息查询服务,方便用户查询和调取种质资源信息。
托普云农科技提供有种质资源库及种质库管理系统软件,它们的应用有助于推进种质资源规范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管理,促进种质资源的妥善保管。
以下是种质库的详细介绍:什么是种质资源库?为开发利用种质资源专门设立的种质保存场所。
广义讲凡是物种集中的场所,或经过收集、引种繁殖作为保存种质的场所都可以称为种质库。
如植物园是通过引种活植物的种质库,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存的天然活植物的种质库等。
但通常种质库专指为改进品种设立的种质保存场所。
建设内容包含制冷除湿系统、围护结构、控制系统、手机客户端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展示系统、种质资源存贮架。
种质资源库功能特点1、制冷系统:采用进口双制冷机组,故障状态轮值,zui大限度保护种子;机组采用低噪音风机以及风机压力控制系统。
2、除湿系统:除湿机为低温转轮除湿机,确保在零下的环境里可以除湿;独立除湿系统,避免除湿失效。
3、围护结构:六面体双面彩钢/不锈钢聚胺脂高密度B1级环保保温材料;地面采用环保无毒材料,防潮防霉变。
4、中yang控制器:采用PLC编程,具备超温报警、远程报警、监控,手机APP实时查看、复位等。
果树种质资源圃的建设要点

果树种质资源圃的建设要点托普云农果树种质资源圃具有利用价值的果树遗传物质的总体。
携带有果树种质的材料,主要是种子和各种无性繁殖用的器官、组织等。
具体包括:①对果树育种工作有特殊价值的种、变种、、和杂种;②具有特定用途如用作果树砧木、中间砧、病毒病害指示植物的野生种和栽培品种;③能直接用于生产的品种和品系,包括需要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突变体等;④具有潜在用途但目前还不了解的野生种和变种。
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基础,但迄今已为人类利用的果树种质资源还极有限。
因而做好搜集和保存种质资源的工作,对于不断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果树的种类和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果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
以果树中占重要地位的蔷薇科苹果属(Malus)、梨属(Pyrus)、李属 (Prunus)等温带果树而言,中国可称世界首富。
很多柑橘类果树的栽培起源中心在中国。
原产中国的果树有白梨、花红、海棠果、中国樱桃、猕猴桃、等。
此外还有不少尚待驯化的栽培果树的近缘种、野生种和砧木资源。
中国从世界各地引种果树的工作也早已开始。
如和的栽培种引入中国已有2000年以上历史。
引入的种类通过长期的栽培选择,形成了许多适应中国自然条件的生态类型和地方品种。
仅梨的栽培品种估计就有1000个以上。
中国的果树种质资源也为世界果树品种改良作出了贡献。
如桃和甜橙在世界各地、温州蜜柑在日本已普遍栽培;板栗、沙梨、杜梨、秋子梨和山荆子等分别为美国和欧洲的栗、梨和苹果的抗性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种质。
中国丰富的野生果树资源,如山葡萄、越橘和许多果树砧木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在为进一步发展世界果品生产提供更加宽广的领域。
一、种质资源的保存随着现代果树生产的发展,果树优良品种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大量原始品种和地方品种被陆续淘汰。
这一方面改良了果树品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果树种质的贫乏。
特别是19世纪营养繁殖技术广泛推广以后,改良了的新品种的单一无性系在全世界范围内繁衍,使大量原始异质自然体被同质的“标准”品种所取代,品种与品种间亲缘关系过多地接近,对生产构成了危险。
种质资源库建设方案

种质资源库建设方案为了保证核桃种质的纯正,圃地采用先栽实生苗再嫁接和直接引进新种质嫁接苗两种方法。
建立托普云农种质资源库的技术措施如下:一、新种质嫁接苗栽植步骤与方法(一)圃地选择采穗圃应选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的地方;交通比较方便,以便调查和研究。
(二)种质选择目前,我国的核桃品种和种质较多,项目将引进以下主要品种和种质:托普云农为了发掘和收集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科学地加以贮藏,使种质在十几年甚至数十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高的发芽力,对于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并为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贮藏环境(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对种子的寿命影响很大。
根据库内温、湿度环境的不同,种子贮藏建筑可分为3类:①长期贮藏库,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30~40%%左右,贮藏期为30年以上;②中期贮藏库,温度0~5℃,相对湿度40~60%,贮藏期为5-15年左右;③短期贮藏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50~60%,贮藏期为3-5年;核桃种质资源收集圃优良品种和类型名录(三)栽前准备1、土壤的准备核桃具有强大的垂直根和分布较广的水平根,要求土层深厚、肥沃而湿润的土壤。
因此,在核桃建园栽植前,不论山地、坡地、沙地或盐碱地,为满足核桃生长发育的需要,均需提前将士壤准备好。
土壤准备主要包括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及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等。
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定点挖坑、深翻熟化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等各项工作。
栽植穴应于栽植前一年的秋季挖好,使心土有一定熟化的时间。
栽植穴的深度和直径为0.8~1 m。
应将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
沙地栽植,应混合适量粘土以改良土壤结构,或将腐熟秸秆与沙土混合。
如果在粘重土壤或下层为石砾的土壤上栽植,应加大定植穴,并采用客土、掺沙、增施有机肥、填充草皮土或表土的方法来改良土壤质地,为根系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定植穴挖好后,将表土、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后进行回填。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的一般要求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的一般要求托普云农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经成为当前抢救优质种质资源的重要设备,满足了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特殊需求,而随着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已经纳入到了很多地区计划中的一部分,而为了让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满足种植资源长期安全、稳定贮藏的需要,托普云农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以下的基本要求是必须要满足的。
1.邻近农业科研单位,并有适量的耕地,以便进行育种;由于托普云农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多是为了服务于农业育种,培育优质的农业新品种,因此为了方便工作,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地点应该是临近农业科研单位,同时为了更好的实践,还应该有适量的耕地,以便进行育种,验证新品种的生产效果。
2.交通方便,水电供应可靠,位于污染源的上游或上风向;水电供应可靠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关键的,由于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工作是依赖于电力的,因此如果一旦供电不足或者断电,都会对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中的额种质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为了提高种质资源保存的安全性,水电供应必须可靠。
而将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在污染源的上游或上风向,可以有效避免污染物对种质资源的影响,提高保存的效果。
3.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品种资源库,库址要远离强电场、强磁场、强振源,以保障计算机运行安全可靠。
随着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发展,它越来越向着自动化控制的方向靠拢,而计算机作为智能控制的重要中枢,在很多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都会配备,而强电场、强磁场、强振源等是会对计算机的运行造成影响的,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运行安全可靠,提高控制效果,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地应该要远离强电场、强磁场、强振源。
安全性是托普云农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课题,因此对于地质条件也要要求,应该选择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位低,且易排除雨水的地区。
另外一些考虑因素还包括便利性和成本,因此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还应该选择气温稳定、湿度低、绿化条件好的地区,有利于节省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质资源库建设的关键技术我国是一个蔬菜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是公认的世界上许多蔬菜起源中心之一。
在我国,南北蔬菜种类有很大差异,南方蔬菜种类比北方丰富,尤其是广东省蔬菜资源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
据已入国家长期库蔬菜种质统计,广东省的菜心、芥兰、豇豆、节瓜、苦瓜、丝瓜等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
/六五0至/八五0期间,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共收集保存蔬菜种质资源3 000多份,并对广东省的蔬菜种质资源进行了性状鉴定,经整理和繁殖,送交国家种质资源库作长期保存。
/九五0期间,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与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共同对京九铁路沿线粤北段平远、和平、龙川、始兴4个县的蔬菜资源进行了抢救性考察收集,收集到各类蔬菜种质资源502份。
但是,由于种质资源库建设滞后,贮存设备、设施不够完善,原收集保存的部分种质资源包括部分我省传统的名优蔬菜品种已损失。
2002年,广东省科技厅与广州市科技局共同资助立项,建立托普云农蔬菜种质资源库。
至2003年10月,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已建成一座体积55 m3、库容约2.3万份、可调温调湿的现代化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
现将该种质资源库建设的技术关键报道如下。
1 机组的选择制冷机组是种质资源库的核心部分,其制冷除湿性能直接关系到种质贮藏的寿命。
广东蔬菜种质资源库建设对外招标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是冷库温度(-5)e,相对湿度[50%。
制冷机组的选购根据种质库的耗冷量来决定。
1.1 种质库耗冷量计算方法本种质库总耗冷量(Q)由围护结构耗冷量(Qa)、日进货耗冷量(Qb)、操作耗冷量(Qc)3部分组成。
具体计算方法为:Q=(Qa+Qb+Qc)R[3],其中R为管道耗冷系数,取1.07,经计算求得本种质库总耗冷量为2329.7 W。
1.1.1 围护结构耗冷量(Qa) Qa=KFvt。
其中,K:传热系数,150 mm厚聚氨酯K=0.17 W/m2#e;F:围护结构外表面积,为105.3 m2;vt:室内装配库温度为32e,冷库最低设计温度为-10e,计算出vt值为42e。
计得本种质库围护结构耗冷量为751.8W。
1.1.2 日进货耗冷量(Qb) 本种质库为中期库,使用要求是每10天左右进货1次,每次约25 kg,按铝箔袋包装,每天进货1次计算,日进货耗冷量Qb=Qb1+Qb2。
(1)种质耗冷量Qb1= G1@C1@vt@0.28/24=13.4 W,其中G1=25 kg、C1=1.09 kJ/kg#e、vt=42e、0.28为单位换算率(下同);(2)包装耗冷量Qb2=G2@C2@vt@0.28/24=2.1 W,其中G2为铝箔袋包装约10 kg、C2=0.42 kJ/kg#e、vt=42e。
计得本种质库日进货耗冷量为15.5 W。
1.1.3 操作耗冷量(Qc) 包括照明耗冷量(Qc1)、电动机运转耗冷量(Qc2)、开门耗冷量(Qc3)和工作人员耗冷量(Qc4),操作耗冷量Qc=Qc1+Qc2+Qc3+Qc4。
(1)照明耗冷量Qc1=7.5 W/m2@21.73 m2@0.6=97.8 W,其中7.5 W/m2为单位面积照明灯功率、0.6为同期使用系数、21.73 m2为冷库内面积;(2)电动机运转耗冷量Qc2=860 N=137.6 W,其中N为冷风机电机功率,所选设备为0.16 W,860为热功当量;(3)开门耗冷量按每天开门0.5 h、室温32e、库温-10e计算,Qc3=465.2 W;(4)工作人员耗冷量按每天进入冷库4人次、每人每次0.5 h计算,Qc4=709.4 W。
计得本种质库操作耗冷量为1410.1 W。
1.2 设备选型根据上述计算得出的总耗冷量,结合设备招标提供的技术参数,广东蔬菜种质资源库选用了托普云农低温风冷型可调温调湿的农业种子贮藏库专用机组。
该机组制冷及除湿日运转时间合计设计为18 h,选机负荷为3106.3 W。
在夏季室外环境温度为40e、库温为-10e时,主机(5HP)制冷量为6047.6 W,备用机(3HP)制冷量为3605.3 W,完全可以满足库温-10e时制冷量3106.3 W的要求。
2 库体构建种质库的库体包括墙体、顶板、地下保温层和地坪等。
为了减少外界热量传入库内,影响库温的相对稳定,节省能耗,托普云农种质库采用的保温层必须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
根据广东托普云农蔬菜种质资源库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及中期库一般采用的保温层材料及厚度,该种质库的墙板及顶板选用了国内优质的150 mm厚聚氨酯双面喷塑钢板冷库板,现场拼装施工,其优点是比重轻、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自熄性。
库门为150 mm厚聚氨酯冷藏门,配进口闭门器及五金件,根据种质库原门洞大小预先订造。
地下保温板选用导热系数为0.027W/m#k的进口舒泰龙XPS保温材料,厚度为125mm。
所有库板接缝及地坪保温板均进行密封防潮处理。
考虑到移动种子架滑轨承重问题,在地下保温层上铺设了10 cm厚的钢筋混凝土,以减轻滑轨对保温板的局部压力。
为了防冻,混凝土所用水泥为高标号硅酸盐水泥,铺设混凝土时还预留了库内化霜水的地漏。
3 种子架的选用托普云农种质资源库的种子架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类型。
固定式种子架不能移动,种子架之间要留走廊,以便存取种子和人员通过,走廊占用面积较多,因此大大降低了种质库的有效库容。
广东蔬菜种质资源库采用的是移动式密集种子架,由架体、种子筐和传动装置组成。
移动种子架架体大小为宽2.65 m、长4.16 m、高2.00 m,体积22.05 m3。
种子架分12层,层间距15 cm;分8列,每列宽52 cm、长265 cm;每列4节,每节长60 cm。
距地板15 cm高开始放种子筐,一共可摆放规格为59.5 cm@49.0 cm@13.0 cm的种子筐384个。
传动装置由轨道、滚轮、链条、轴承、链轮、轴和摇把等组成,种子架可通过摇把轻便地来回移动。
广东托普云农蔬菜种质资源库的设计贮存量为:大粒蔬菜种质每份120~200 g、小粒蔬菜种质每份30~60 g,每个种子筐可装载大粒种子40~60份、小粒种子100~150份,按2/3的种子筐用于贮存大粒种子、1/3的种子筐用于贮存小粒种子计算,广东蔬菜种质资源库的库容量达2.3万份以上。
4 包装材料的选用为防止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因吸湿而导致活力下降,必须将干燥后的种子装入密封的容器中。
目前使用较多的密封包装容器有玻璃容器、金属容器和铝箔袋,其中铝箔袋在世界上应用最广泛。
我国国家种质库使用的种子包装容器有螺旋式马口铁种子盒、防锈铝一次性密封种子盒和铝箔袋。
广东托普云农蔬菜种质资源库选用铝箔袋作为包装容器,其优点是使用方便、造价低、占用贮藏空间少、质量轻、搬运和管理方便等。
其原料主要是铝箔和聚乙烯,每袋年渗水量小于40 mg。
铝箔袋规格有3种,大袋为26 cm@12 cm,用于包装大粒种子,如菜豆、豇豆、苦瓜、丝瓜、甜玉米等;中袋为18 cm@10 cm,用于包装中粒种子,如黄瓜、白瓜、西瓜等;小袋为12 cm@8cm,用于包装小粒种子,如茄果类、叶菜类等。
因种子袋封口需要,还配备了1台自动热合机。
5 种质资源前处理室建设为了保证入库种子的初始发芽力及在库内能保持较长的贮藏时间,种子入库前必须进行发芽率测定和干燥处理。
本所于2003年12月已建成了蔬菜种质资源前处理室。
该前处理室添置了干燥箱、电子分析天平、快速水分测定仪等仪器设备。
种子发芽率测定所采用的技术主要依据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6(GB/T 3543.4-1995)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作了适当的调整。
种子干燥采用的条件是烘箱温度为(30?2)e、室内温度<18e、相对湿度<40%;干燥时间依种子大小、种壳厚度和和密度的不同而异,一般为3~5天。
入库种子含水量测定采用抽测的方法,经抽测的种子含水量应达到中期库贮藏要求(<9%)。
抽测比例为每批次每种作物送交入库种子份数的15%~20%。
6 广东托普云农蔬菜种质资源库的运行情况托普云农种质库建成后即进入调试和试运行,目的是检查机组的制冷除湿效果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机组运行前需预热,预热时间根据气温而定,一般为2~8 h,气温低则预热时间长。
预热完成后,可根据要求设定库房温度和湿度。
本种质库所用机组运行时先制冷后除湿,即当温度降到设定值、库内湿度上升到一定值后再除湿。
广东蔬菜种质资源库运行一段时间后的监测结果见表1。
从表1看出,在广州市气温较高的6月中旬,甚至日气温较高的白天,主机和备用机的温、湿度均能降到设定值(-5e,45%)。
当库温\-2.9e时开始制冷,这时库内相对湿度增加,而在停机后相对湿度下降;当相对湿度\48.0%时开始除湿,这时库内温度上升。
在运行过程中,机组还会根据蒸发器结霜情况自动除霜,这时库内温度会略为上升,而相对湿度上升幅度较大,但在随后的制冷过程中相对湿度又会降低至一定值。
按冷库设计规范[5],除霜过程中库内温度升高幅度应[7e。
在名义工况下,当库容100 m3时,制冷设备工作时间系数应[0.7。
试验结果表明,两台机组的工作时间系数、除霜过程温度升高值均符合规范要求,说明该种质资源库的各项运行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由于本种质库备用机功率较小,按原设计要求,仅在主机发生故障时及年气温较低的12~2月份使用。
表1 广东托普云农蔬菜种质资源库运行监测结果注:(1)主机检测日期为6月12日,外界环境温度为29.6~33.6e,相对湿度为57%~65%;备用机检测日期为6月13日,外界环境温度为31.8~33.1e,相对湿度为41%~46%。
(2)表中温、湿度为库内环境数值,取平均值;表中/-0表示未能获得相应数据。
(3)工作时间系数=每天工作时间/24。
7 结语广东托普云农蔬菜种质资源库经过9个月的运行,库内温、湿度技术指标达到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设计要求,即库温为(-5?5)e、相对湿度[50%,运行情况正常,可以接纳种质入库保存。
该种质库采用移动式密集种子架,使库内只需留相互垂直的两条通道,大大地提高了种质库的有效库容,库容达到2.3万份以上。
经过干燥、密封包装,原始活力达到国家种质库初始芽率标准的蔬菜种质,在该种质库内保存,其活力预计可维持在10~15年,从而为我省蔬菜种质资源的妥善保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目前制冷机组有风冷和水冷两种类型。
水冷式机组需设置水泵、水箱、散热塔等设备,投资较多,给水系统停水时间较长时就不能正常工作。
风冷式机组无须辅助设备,投资较少,使用方便,容易实现自动控制,但在气温较高时,冷凝温度也较高。
因此,在建设种质资源库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平衡利弊,扬长避短,选择适合的制冷机组。
广东托普云农蔬菜种质资源库为一个独立的库房,因此需配备2台机组:主机1台,备用机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