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解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海绵窦段C4
由后向前行于海绵窦内的一段,被交感 神经包绕,并借纤维束与窦壁相连。 动脉外与动眼、滑车、三叉神经第一支 及展神经为邻。如发生动脉瘤或动静脉瘘 时,可压迫上述神经引起眼外肌麻痹。
三、膝段C3
从海绵窦段向前走行,呈“C”形包绕 前床突的一段。于此穿破硬脑膜进入蛛网 膜下腔。 发出眼动脉(颈内动脉第一个主要分支)
常 规 头 动 脉 显 示
斑块好 发部位
颅内动脉瘤 好发部位
常 规 颈 动 脉 显 示
常 规 颈 动 脉 显 示
样稿

两侧颈内动脉走行连续,管壁光整,未见明显斑块形成,未见明显狭窄闭塞, 未见明显动脉瘤征象(颈内-后交通段动脉瘤最常见,多发生在颈内动脉下 外侧壁与后交通动脉的交接处); 两侧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发育良好,基本对称(一侧发育不良或缺如),前 交通动脉存在(发育不良或缺如),未见明显动脉瘤(前交通动脉是动脉瘤 的好发部位),交通后段未见明显异常。 两侧大脑中动脉走行连续,管壁光整,未见明显斑块形成,未见明显狭窄闭 塞,未见明显动脉瘤征象(水平段与侧裂段交界处的分叉点是大脑中动脉瘤 的好发部位); 椎基底动脉走行连续,管壁光整,未见明显斑块形成,未见明显狭窄闭塞, 未见明显动脉瘤征象,两侧大脑后动脉发自基底动脉,两侧后交通动脉存在, 未见明显狭窄闭塞,未见明显发育变异。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完整,未见明显发育变异。(正常典型的Willis环由成 对的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及不成对的前交通动 脉构成)
分布: 额顶叶上外侧面中下部。
主要及重要分支: 豆纹动脉、外侧眶额动脉、中央前沟动脉、 中央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角回动脉、颞枕动脉、颞后动 脉、颞中动脉、颞前动脉、颞极动脉
豆纹动脉
豆纹动脉,其分为 内侧组、外侧组。分布 到外囊、壳核、苍白球、 内囊后肢前3/5和尾状 核。豆纹动脉在高血压 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极易 破裂出血,故称为“脑 缺血动脉”。出血大多 发生于壳核,血积蓄于 外囊,形成外囊出血。
四、床突上段C2
位于前、后床突连线的稍上方,约在 视神经根附近由前向后走行,约在前穿质 下方延续为终段。
五、终段C1
通常指颈内动脉参与大脑动脉环的一段,前床 突上段向上弯曲形成,此段短,但发出几个重要 分支:
①大脑中动脉——直接延续 ②大脑前动脉 ③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A吻合 ④脉络膜前动脉——经海马旁回钩与脑干之间 进入侧脑室下角的脉络丛。
分布:大脑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的一部分 和额顶叶上外侧面上部。
主要及重要分支: Heubner返动脉(又称前内侧丘纹动 脉)、内侧眶额动脉、额底内侧动脉、额 前内侧动脉、额中间内侧动脉、额后内侧 动脉、胼周动脉、胼缘动脉、旁中央动脉 楔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的干型
单干型:只有一干者。
双干型:于胼胝体膝部附近分为两个等大干 者,下干为胼周动脉,上干为胼缘动脉 (发出额前、额中、额后内侧动脉和旁中 央动脉)。
颅外段 行程直、全程无 分支 颅内段 行程弯曲、分支 多
颈内动脉颅内段
颈内动脉颅内段传统五段分法(逆血流排列) ⑴岩段 C5 ⑵海绵窦段 C4 ⑶膝段 C3 ⑷床突上段 C2 ⑸终段 C1
MCA
ACA
大 脑 前 动 脉
颈内动脉颅内段
一、岩段C5
从颈动脉管外口起到穿过硬脑膜至海 绵窦之前止,全程均行于骨性管内。 C5段与咽鼓管和鼓室借一菲薄骨片相 邻,有时中耳、内耳感染可能引起颈内动 脉周围炎。 C5段居于三叉神经半月节下方,当动 脉瘤或动静脉瘘形成时,可能引起三叉神 经痛。
(三)、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为颈总动脉两终 支之一,约在第四颈椎平面, 甲状软骨上缘由颈总动脉发出, 以颅底颈动脉管为界,分成颅 外段和颅内段。 颈段通常不是笔直的,而 是具有一定的弧度。颈段形态 变异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呈轻度“S”或“C”形弯曲 ②在立体空间上呈螺旋状扭转
③中途扭曲成环形 上述以弯曲为常见,后两种少见, 且以中老年人多见,可能与动脉硬 化有关。
上矢状 窦
横窦
窦汇
下矢状 窦 直窦
岩上窦 乙状窦 岩下窦 枕窦
静脉解剖示意图
1上矢状窦 2下矢状窦 3直窦 4横窦 5乙状窦 6枕窦 7海绵窦 8岩上窦 9岩下窦 10导静脉 11额头皮静脉 12眼上静脉 13眼下静脉 14内眦静脉 15面前静脉 16面深静脉 17翼静脉丛 18咽静脉丛 19面后静脉 20面总静脉 21颈内静脉 22颈外静脉 23椎静脉 24锁骨下静脉




椎动脉(VA)的分支: ①脊髓前A ②脊髓后A ③延髓A ④小脑下后A(PICA) ——椎动脉最大 的分支。 供应延髓、四脑室下部、下蚓、小脑半 球的下面以及扁桃体。 基底动脉完全闭塞时,可代偿逆行充盈 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
基底动脉 BA 由双侧椎动脉在桥脑下缘汇合而成 分支:(从下往上排列) ①小脑下前A ②迷路A ③脑桥A ④小脑上A ⑤大脑后A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头颅CTA扫描方案

常规询问患者状况,有无碘造影剂禁忌症。



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头固定于头架中。选用套管针或钢针 穿刺肘前臂正中静脉并留置。嘱咐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不能移动, 保持每次扫描头颅位置一致。 登录患者信息,选用CTA模式,CTA扫描模式为螺旋扫描,包 括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可选用追踪扫描和定时扫描两种方 案。 追踪扫描定位像长为500mm,包括气管分叉至颅顶平面,平扫、 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范围相同,均包括颈总动脉分叉水平并往 上至颅顶平面。追踪扫描基线置于气管分叉层面。确认无误后 启动扫描模式。先行CT平扫完成后查看图像,确认颅内无出血 后进行下一步动脉期扫描。 追踪扫描基线完成后,手绘ROI,确保追踪点全部在主动脉血 管腔内。
(四)、椎-基底动脉系统
双侧椎动脉从锁 骨下动脉第一段发出, 通过上六个颈椎横突 孔,从寰椎横突孔穿 出,弯向后内,入颅 后汇合成基底动脉。
椎A按其走行可分五段: ①V1段(横突孔段)穿越上六个颈椎横突 孔上行的一段。 ②V2段(横段)出枢椎横突孔向外横行到 寰椎横突孔的一段。 ③V3段(寰椎段)垂直上行穿越寰椎横突 孔的一段。 ④V4段(枕骨大孔段)从V3上端急弯,水 平向后越过寰椎后弓到达枕骨大孔的一 段。 ⑤V5段(颅内段)入枕骨大孔后,斜向上 内到达中线,与对侧同名动脉汇合成基 底动脉的一段,发出小脑下后动脉。
头颅CTA扫描方案


定时扫描定位像长为400mm,包括颈总动脉分叉至颅顶平面, 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范围相同,均包括颈总动脉分叉水 平并往上至颅顶平面。采用经验值20s定时开始扫描,依设定扫 描方案进行。 采用双管高压注射器,造影剂含碘量为350mgI/ml,注射速率 为3.5~4.0ml/s,造影剂总量为单管100ml或造影剂80ml加生理盐 水20ml。
脑血管解剖
原著:沈碧霞 长海医院放射科
freemanpyw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89&id=16651770&sty=3 http://www.radiologyassistant.nl/en/484b8328cb6b2
一、脑的动脉系统
小脑上动脉
脑桥动脉
迷路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于脑桥上缘,由基底动脉发出,在脚 间池内沿大脑脚外行。 分段:
P1段:从起始到与后交通动脉连接处的一段。 P2段:从后交通连接处至大脑脚后缘的一段。 P3段:大脑脚后缘至大脑后A分为距状沟动脉和顶枕动 脉两终支前的一段。 P4段:P3段末端发出的枕支,即距状沟动脉和顶枕动 脉。 分布:大脑的枕叶和颞叶大部分,深支分布于脑干。
(一)、脑动脉特点:
1.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 两者在脑底部吻合成Willis环。 2.大脑的动脉分为皮质支(营养皮质及浅 层髓质)和中央支(供应皮质深部的基底 神经节、丘脑、内囊等)。 3.脑动脉的侧支循环对调节脑组织血供具有 重要意义。
(二)、脑动脉系统的组成
颈内动脉系统:额叶、顶叶等共约3/5的 脑组织 椎-基底动脉系统:枕叶、颞叶、小脑等 共约2/5的脑组织
大脑浅静脉
大脑浅静脉的吻合
上吻合静脉:(Trolard吻合) 为大脑上静脉和大脑中浅静脉之间的吻 合,是连接上矢状窦和颅底静脉窦的通道。
下吻合静脉:(Labbe吻合) 是一条或者一组静脉在大脑中浅静脉和 横窦之间形成的吻合,一般分布于颞叶后 方。
2.深静脉——收集髓质深层、基底节、间脑 和脑室脉络丛的静脉血 左右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直窦


扫描完毕,住院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注意监护观察。门诊患者 在候诊室观察半小时以上可以离开,如有造影剂过敏等不良反 应请立即返回医院就诊。 头颅CTA后处理包括厚层MIP及VR图像,显示内容包括颈内动 脉、两侧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脑底动脉环(Willis环) 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观察有无血管发育变异、管腔狭窄闭塞、 斑块及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病变。
脉络膜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眼动脉
颈内动脉虹吸部:海绵窦段,膝段和床突 上段合称颈内动脉虹吸部。 其形态多为“U”形和“V”形,少数为 “C”形和“S”形。
大脑前动脉ACA
A1(水平段) 颈内动脉末端至前交通A处。 A2(胼胝体下段) 前交通A处至胼胝体膝部 下方的一段。 A3(膝段) 呈“C”形,环绕胼胝体膝部, 凸向前方的一段。 A4(胼周段) 在胼胝体沟从前向后,达胼胝 体压部的一段。 A5(终末段) 胼周段在胼胝体压部向后移 行为楔前动脉。
大脑深静脉
硬脑膜静脉窦: 是位于硬脑膜的骨膜层与脑膜层之间的静 脉通道,将脑内的血液引流颈内静脉的通 道。 特点:坚韧无弹性、无瓣膜、与静脉内皮延 续 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窦汇、 横窦、乙状窦、岩上窦、岩下窦、海绵窦 等
硬脑膜窦内血液流向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Willis环
连接大脑半球前循环及后循环的大吻合
组成:颈内动脉C1、大脑前动脉A1、前交通 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P1。
Willis环在发育上常有部分缺如使环不完整
前交通动脉
连接两侧大脑前动脉。 位于视交叉前方。一般是一条斜行或横行, 亦可有两条以上或缺如。
后交通动脉
连接前后循环的主要通道 后交通动脉口径变异较大,有双侧发达、 一侧缺如、双侧缺如等多种变异。
二、脑的静脉系统
特点:壁薄,无瓣膜,大部不与动脉伴行。 1.浅静脉——引流大脑皮质和髓质浅层血液 大脑中静脉:唯一与大脑动脉(即大脑中 动脉)伴行的静脉,有深浅之分,汇入海绵窦或 蝶顶窦。 大脑上静脉:6~16条,引流半球背外侧面上 部汇入上矢状窦,其中,上吻合动脉较为粗大。 大脑下静脉:1~7条,引流半球上外侧面、 内侧面和下面的血液,分别汇入横窦、海绵窦、 岩上窦和基底静脉。
大脑前动脉A1段
大脑前动脉A1段从颈内动脉发出,至 与前交通动脉连接处,长约10mm,发育不 良或缺如者常见,且以右侧发育不良常见。 大脑前动脉A1段闭塞可不产生临床症 状,可由前交通动脉获得血液。
右侧A1段发育不良
右侧A1段缺如
大脑中动脉MCA
①M1段(水平段)起始处→入外侧沟以前部分,此 段发出豆纹动脉。 ②M2段(环绕段)呈弧形环绕岛叶前端进入外侧沟, 可由上干和下干组成,也可为单干型。 ③M3段(侧裂段) 藏于大脑外侧沟内,紧贴岛叶表 面 ④M4段(分叉段)大脑中动脉主干末端于顶、枕、 颞叶交界处分叉为角回A和颞后A的一段。 ⑤M5段(终末段)即大脑中动脉的终末支——角回 动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