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医养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总结归纳

医养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总结归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将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以满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双重需求。
本报告对医养结合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一、背景与意义1.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30%。
老龄化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压力,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应对。
2. 传统养老模式存在不足。
传统的养老模式主要依靠家庭养老,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规模减小,子女养老负担加重。
同时,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
3. 医养结合应运而生。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将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
这种模式既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又能满足医疗需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二、可行性分析1. 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医养结合发展。
如《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为医养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市场需求。
随着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他们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根据相关调查,我国约70%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有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3. 资源整合。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以实现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医养结合,可以实现医疗和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降低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4. 技术支持。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智能化设备等在医养结合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这为医养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5. 社会参与。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间资本纷纷投入医养结合领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1. 人才短缺。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以下问题:
1.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医疗和养老资源的分配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导致一些地区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资源严重不足。
2.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标准,导致一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3.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收费不透明。
一些机构存在着收费不规范、不透明的情况,导致老年人的经济负担过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1.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资源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增加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
2.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标准。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得到保障。
3.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收费监管机制。
政府应该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收费的监管机制,规范收费标准和方式,保障老年人的经济权益。
综上所述,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但
只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医疗与养老的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服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老年人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问题,医养结合模式逐渐成为了解决之道。
为了更好地了解医养结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医养结合模式已经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老年医疗保健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
同时,还有一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
调研还表明,医养结合模式有望成为未来养老服务的主流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时也能提供更全面的生活护理服务。
并且,它能够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然而,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医养结合需要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良好合作,但目前医养结合的合作模式还不够成熟。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在政策和法规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模式是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医养结合模式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促进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
作,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国内外医养结合模式研究综述

国家统计局[1]2015年1月20日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劳动力连续三年呈萎缩趋势,人口老龄化情势趋于严峻。
根据全国老龄办[2]公布的数字,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
截至目前,我国大约存在将近4000万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口,预计这一数据在本世纪中叶将持续增长至1亿人。
面对严峻的老年困境,国家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等政策文件,旨在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提供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是我国近年来不断探索的养老新型模式,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双方的资源交流以满足老年人口的养老及医疗需求,这一模式或可对我国当前的养老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1 模式选择国外学术界未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作出明确的定义,因此以“长期照护”这一概念作为研究基础对医养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探索。
长期照护(long-term care),简称LTC,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3]的定义,是指由非正规护理者(家庭、朋友或邻居)和专业人员(卫生和社会服务) 进行的护理照料活动体系,以保证那些不具备完全自我照料能力的人能继续得到其个人喜欢的以及较高的生活质量,获得最大可能的独立程度、自主、参与、个人满足及人格尊严。
①基金项目:中南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福利文化视角下长沙市老年人社区健康照护服务的效果评价研究”(编号:201610533204)。
作者简介:车闰平(1995—),女,云南人,本科,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卫生。
DOI:10.16661/ki.1672-3791.2017.09.196国内外医养结合模式研究综述①车闰平(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6)摘 要: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趋于严重,养老资源匮乏、老年人口基数大等问题使国家及社会不得不对老年人的养老现状越发重视。
为满足我国老年人急切的养老需要、建设更加优越的养老环境,政府提出发展“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策略。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存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1概述与问题提出进入21世纪,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人人富裕、全民奔小康,还有势不可挡的老龄化浪潮,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
老龄化、病残化、失能化问题日益凸显,“未富先老”已成为我国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65岁(含65)上老年人数目达到1.5亿;2019年末,我国65岁(含65)以上老年人数目达到1.76亿,占总人口的12.6%,老龄人口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
据国家发改委最新消息,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社会人口老龄化、病残率升高,给我国传统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
尤其是部分慢性病患者有长期护理的需求,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生活方式改变、单纯的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足以满足需求的矛盾面前,迫切的现实需要促使传统养老服务模式和医药卫生体系进行改革。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2019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大力促进养老产业发展;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度强调加快医养结合发展步伐,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2021年3月两会顺利召开,包括毕胜、欧宗容、高莉在内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表示,要积极发现医养结合中的问题矛盾,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从老年人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出发,真正实现“医”“养”系统化的有机融合。
自医养结合模式推出以来,相关各类政策密集出台,医养结合实践也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医养”内容不断深化、范围不断拓展,部分试点已经拥有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作者简介:葛雪飞(1997-),男,安徽亳州人,硕士,安徽工业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为应急物流管理。
关于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向,为更好推进这种模式养老机构建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医养结合的,供大家参考。
医养结合的调研报告范文(一)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养老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除了日常生活照料外,更关注疾病治疗、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获得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养老机构能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养老护理水平;另一方面医疗资源可实现最大化利用。
老年人不仅得到养老服务,而且还能获得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从而缓解当前“养老难”和“看病难”的问题。
为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促进养老和医疗跨行业发展,近期,省发展改革委深入合肥、六安等地,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省“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刚刚起步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370家。
这些养老机构基本上只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缺乏专业医疗救助能力,不能提供正规的医疗服务。
而当前现实情况是:全国有失能半失能老人3000多万,其中我省有170万左右,这些老年人很多需要入住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随时需要专业化养老和医疗服务。
当前我省医疗机构床位十分紧张,许多老年人大都是慢性病,医院不可能将有限的床位长期给这些老年人使用。
而我省能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占全省总数不足1%,医疗保障问题在养老服务业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由于不能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给老年人及其家属带来许多困难和精神压力。
为了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问题,一种“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契机,部分养老、医疗机构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优势,建设集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如合肥市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院利用三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投资500万元,把三里街养老机构改造成为“医养结合”老年护理院,拥有床位260张,主要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床位使用率超过100%。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与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与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和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
该模式以养老院为基地,结合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综合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本文将对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1.发展不平衡: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还不够平衡,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2.资金短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要大量的投资,目前还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模式发展时间短,融资渠道有限,投资回报周期长等原因导致的。
3.人才匮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要医疗、养老、护理等多方面的人才,但目前人才供给不足。
医疗资源集中于大医院,而养老院缺乏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
4.政策不完善:目前相关政策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支持还不够充分,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措施。
这导致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政策层面的发展受限。
1.完善政策: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政府在资金、人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措施。
同时,加大对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这些地区的发展。
2.创新融资模式:支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融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专门的融资支持。
同时,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PPP模式、社会投资基金等,降低养老院投资的风险和成本。
3.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医疗、养老护理等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
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和养老院之间的人才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4.推动社区医养结合:加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下沉到社区,方便老年人获得医疗和养老服务。
鼓励社区医疗机构和养老院之间的合作,共享资源,提供一体化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文献综述

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健康、医疗和养老服务。
以下是医养结合领域的一些文献综述的关键主题:
1. 政策和制度背景:综述可以深入分析各国或地区医养结合政策和制度的发展历程。
这可能包括政府在医养结合领域所采取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政府支持措施。
2. 医养结合的模式和实践:文献综述可以探讨不同的医养结合模式和实践,包括但不限于医养结合机构的建立、服务模式的创新、团队协作、医疗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实证研究。
3. 老年人的需求和期望:老年人的需求和期望对于医养结合的成功至关重要。
综述可以探讨老年人对医疗养老服务的期望,以及他们对服务质量和可访问性的需求。
4. 专业人才培养:医养结合需要跨学科的专业人才,如医生、护理人员、康复师、社工等。
文献综述可以关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实践和挑战。
5. 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在医养结合中,技术创新和信息化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综述可以总结相关的技术趋势、应用场景以及技术在提高医养服务效益方面的作用。
6. 经济和社会效益:医养结合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是一个关键的研究方向。
综述可以总结医养结合对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效益。
7.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最后,文献综述可以探讨医养结合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为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
这些主题涵盖了医养结合领域的多个方面,可以为研究者、决策者和从业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医养结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探索的领域,因此文献综述应该及时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关 于医养 结 合 的概念 马占山提 出了利用医院医疗条件 的优势 ,以划 出专
门的 区域 、设立 单独的科室 ,开 展社 会养老服 务的工作 思路 ,即医院式 养老的概念 (马 占山 ,2012)[1l。“医养结 合”是对传统养 老服 务概念的延伸和拓 展 ,是在人 口老 龄化加剧和疾病谱改变的新 时期 ,重新审视和思考养老 服 务内容之 间的关系 ,并进行适 时调整 的需要 (佘瑞芳 , 2014)121。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 务体 系它实质 上就是融 入了“健康 ”理念的社会养老服 务体 系 ,是 以医疗服务为 支撑 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即以当前 由“居家养老 、社区 养老 以及机构养老”编织成生活照护服务网为基础 ,通 过发展 家庭病床 、社 区健 康养老服务 网络 、加强养老机 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 、养老机构 内设医院纳入医保结算 以及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增设 老年病床等手段 ,为老年人 提供集 养老服务与健康管理 于一体 的包 括基本 生活照 料 、精神慰藉 、健康预 防 、医疗服 务 、康复护理等 的服务
(责任编辑 :张琼 芳 )
“医养 结合 ”养老
耿 慧 。
(1、云南 中 医学 院 。 2、云南师 范大学 。
摘要 :随着我 国老龄化程度 加剧 ,健 康养老服 务需 求 日益强劲 ,迫切需要 为老年人提供 医疗卫 生与养老相 结合的服务 。笔者通过整理 大量文献 资料 ,对 医养结合 的概 念、需求 ,当前面临的主要 问题和构 建“医养 结合 ” 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进行 了梳理 ,以期为我 国养老产业 的发展提供参 考。
当代经 济
201 8年 1月 刊 第 1期
存在核 心员工缺乏 ,长远发展动力不足的短板 。为此 ,一 是要加强对现有人 员进行培训 ,提高执业能力 ;二是要 加 强准入 ,对新进人 员严格控制 ,鼓励和 引导高素质卫生人 才向社区流动 。
家庭月收入 虽未通过 比分检验 ,也未包含在最 终的 Logistic回归模型 中。但仍可发现 ,对家庭经济贡献一般 者与贡献重要 者相 比 ,选择三级医疗机构的概率仅 为后 者一成左右。同为家庭成 员 ,在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后 ,最 可能的解 释就是 :自己经济收入不高 ,为了不增添家庭经 济负担 ,选择最便宜的就 医方式 。由此可见经 济因素还是 对择医行 为有一定的影响的。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力 ,医疗 选择权应该受到一定的保护 。经济 因素不应成为妨碍个 体获得适宜医疗服 务的障碍 。因此要确实落实基层医疗 机构的转 诊制度 ,保证居民得到应有层级 的医疗服务 。
我国城市二级 医院发展相对停滞是近年来的普遍现 象 。自全民医保政策推行以来 ,全 国医疗服务需求逐年上 升 ,但二级 医院增幅最低 ,而且所 占比重还逐年下降嘲。本 调查 中,二级医疗机构所提供 的门诊服 务只 占 9.32%也 印证了这一窘状 。个 中缘 由主要有 :一是政策缺位 :2006 年原卫生部就提 出建立 两级双 向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思 路 ,主要 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级 医院分工合作[61, 构建服 务提供体 系 ,二级 医院被遗漏在外 ;二是财政补助 不 足 :卫生服 务体 系调整后 ,医疗机构系统 内的财政资金 主要 流向两极 ;三是服 务半径 与其他级别医疗机构存在 严重的重叠 ,这在 医疗资 源较丰 富的武汉尤为突 出;四是 人才 匮乏 ,人员老化。要改变现状必须首先重新 明确其功 能定位 ,寻求特色才可另谋 出路 。近年许多城市二级儿童 医院 、妇幼保健 院因专科服务独特成为一枝独秀就是很 好 的实证 。另外 ,还可 以考虑根据 自身 晴况 ,转型为特色 专科医院 、老年病医 院 、康 复医院 、医养结合医院或 下沉 为社 区医 院。
参 考文 献
【1]陆家发 、朱 忠 良:基 于平 台大数据 分析新 医改成 效田.江 苏 卫生事业管理 。2016,27(3). 【2】陈清梅 、尹爱田、韩志琰等 :山东省农村地 区住院可分 流病 种 患者就 医机构 选择研 究m.中国卫生经济 ,2013,32(7). 【3】李英华 、毛群安 、石琦等 :2012年 中国居 民健康素养监测 结 果Ⅱ]冲 国健康教 育 ,2015,31(2). [4】刘新 民、王涤非 、凌敏 主编 :全科 医生诊 疗手 册[M】.北京 :化 学工业 出版社 ,2016. [5]方鹏骞 、韩秋 霞、谢俏 丽等 :分级诊 疗 背景 下的我 国城 市二 级 医院发展策略分析 Ⅱ】.中华 医院管理杂志 ,2016,32(7). [6】商明敬 、伍 林生 :新 医改背 景下城 市二级 医院发展 困境 的 成 因及 对策研究 Ⅱ].重庆 医学 ,2013,42(8).
关键词 :医养结合 ;养老 ;老龄化 基 金 项 目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 学规划项 目,云南养 老 服 务 产 业 创 新 发 展 路 径 与 对 策 研 究 , 编 号 : QN2017008;云南省教育厅科 学研 究基金 资助性 项 目, 大健康 产业背景 下云南 医养结合的社会 养老服务模 式 与路 径研 究 ,编号 :2016ZZX123;云南 中医学院 中 医药 政策研究课题 ,云南 中医药健康服务在养老服务体 系建 设 中的供给研 究,编号 :2017ZC02,项 目主持人 :耿 慧。
CONTEM PORARY ECONOM ICS
N o.是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李硕 ,2015)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