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最美”精神

合集下载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及解析一(副省级)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及解析一(副省级)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及解析一(副省级)一、“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

(10分)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审清题意】阅读题目,本题要求归纳概括“‘给定资料2’揭示的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

题干已经限定了作答范围,即“给定资料2”,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所以要注意不要遗漏要点,且要将同类项合并后分条表述。

字数不超过150字,一定要语言精炼。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资料2第二段介绍了在职工作人员压力较大,产生职业倦怠,尤其是特定的职业群体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属于轻松感缺失。

第三段则主要介绍了因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的公平感缺失问题。

第四段虽然也描述了焦虑、恐惧、迷茫心理,但是落脚点在信任和诚信危机,安全感缺失。

第五段首先介绍了“白领阶层”的焦虑心理,此处可同第二段在职工作人员的焦虑心理相合并;第五段随后介绍了收入较低人群及心理“无根”人群等的孤独无助感,属幸福感缺失,精神空虚迷茫。

第六段则主要阐述心理健康疾病复发增高,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属于同情感缺失。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对以上要点进行合并、加工,可从轻松感缺失、公平感缺失、安全感缺失、幸福感缺失、同情感缺失五个方面分别组织。

【参考答案】主要表现为:一是轻松感缺失。

大部分职业群体易紧张、焦虑。

二是公平感缺失。

一部分人接受不公平信息产生心理失衡,且不断传递。

三是安全感缺失。

特定人群社会陌生感增加,归属感降低,出现公众信任危机。

四是幸福感缺失。

社会转型期的急剧变化易引发迷茫恐惧心理。

五是同情感缺失,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二、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

(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我们需重点研读“给定资料4”。

里面提到时下人们各种各样的跟风行为,指出这问题是源于“依赖”,恰好凸显“预先失败”。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1中国式休假”缘何遭八成网友吐槽 (2)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2网络大V: (4)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3:慈善新花样 (6)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4:重塑“汉字英雄” (8)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5:拥有城市良心解决内涝问题 (11)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6:撤职不是治理旅游乱象的终点 (1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7:手机实名制 (15)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8:中国道路中国梦 (17)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9:紧握制度反腐的戒尺 (21)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10:房价与人均收入差距何以“天上地下”23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11:上万元的开学行头“伤不起” (25)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范文12:打折高铁 (26)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13:政务微博 (30)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1“中国式休假”缘何遭八成网友吐槽近日,全国假日办发布公告,针对调借双休日的做法征求意见,超八成网友表示不满意现行放假安排。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在做客央视《新闻1+1》中建议,五一和十一可放两个长假,能够让长假达到21天或者15天。

(10月13日《新京报》)盘点民众对“中国式休假”的吐槽缘由,当不乏“挪”与“少”两个关键词。

一是通过调借双休日形成的7天“长假”和3天“小长假”,让人们产生“我的假期你做主”的本能抵触;二是稀缺的“长假”难以满足民众渴望休闲旅游的刚性需求,导致堵在路上、困在景区的“拥堵”乱象。

其实,人们对假期安排的诟病,不只是表达对现行放假制度的不满,更折射出国人对保障休息权利、共享发展成果的利益诉求。

按理说,目前实行“5+2”工作制,既是人们约定俗成、符合劳逸规律的作息制度,更是法律赋予人们的劳动和休息的权利。

2014公务员时政热点:为实现中国梦构建精神坐标

2014公务员时政热点:为实现中国梦构建精神坐标

2014公务员时政热点:为实现中国梦构建精神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构筑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而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了引领奋斗的精神坐标。

“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同时,我们必须对这“三个倡导”进行合理的区分,必须明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必须牢记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层面。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一句平实话语,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正因此,我们首先选择从国家层面标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

只有国家实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才能带来人民的幸福、带来每一个人的幸福。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穿着更时尚大方,饮食更讲究营养健康,住房更明亮宽敞,旅游更司空见惯,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A卷简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A卷简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A卷简析肖飞++肖春禹社会心态问题进入2014年国考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试卷(本文称A卷),引发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叫人们设身处地地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

笔者从研究和辅导申论的角度,对试题变化和答题思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考生参考。

试卷变化特点考试时间增加,申论成熟使然。

国家公务员招录,自考申论以来,连续14年未变的考试时间今年增加了30分钟,由原来的150分钟变为180分钟。

这一变化引发舆论和考生热议。

其实,这种调整是多年来考试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申论科目考试更加科学和成熟的标志。

打开试卷我们就会看到,阅读“给定资料”的参考时限由原来的40分钟变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由原来的110分钟变为130分钟。

在“给定资料”的字数总量和试题数量未变的情况下,就答卷来说,我们自然会看到阅读和理解“给定资料”的重要性。

当然,由于时间延长,考生答题的字数要求也有一定增加,这是合乎情理的。

无疑,申论测试的时间调整,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人文关怀,更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心态问题入卷,关乎发展热点。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矛盾问题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快,随之必然产生社会浮躁与焦虑心态,这种心态的有害聚合,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会导致社会的某种断裂。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将社会心态这个热点问题引入试卷,意义非常重大。

这不仅是让考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是全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要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这就涉及到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即要“慢下来”,“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只有妥善解决心态平衡等社会问题,让公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社会才能科学、和谐、健康发展。

资料则数减少,内容更趋清晰。

试卷中的“给定资料”,一改以往十几则的惯例,只选六则,显得十分精辟、醒目。

2014年申论热点时评范文

2014年申论热点时评范文

2014年申论热点时评范文基层医生流失【背景链接】近几年来,一些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由于医务人才比较匮乏,导致这些地区群众“看病难”的矛盾仍然突出。

据估算,我国每年培养数十万名医学生,只有约10万人穿上白大褂,不少在职医生也在转行,基层医生流失严重。

【标准表述】现在,相当多的病人愿意到大医院看病,这是由于基层医疗卫生的人员缺乏和质量不到位,功能不完善。

现在国家投入主要花在大城市大医院和中小城市的大医院,而基层的医疗机构却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

事实上,老百姓一个普通的感冒,本来完全可以在基层解决,但实际又不能够在基层解决,这是医患双方的问题。

[原因]其一,基层人才短缺。

按照国家计划,到2015年要为城乡基层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目前只有7.8万,且大部分是转岗培养的。

据调查,每千人拥有的乡镇卫生院编制人数或者村卫生院人数在西部地区指数大概是0.91和0.95,全国是1.18,中部地区达到了1.12。

以千人为单位,不论农村人口拥有的乡卫生院的数量、还是每千人农村人口拥有的村医的数量,西部地区卫生人员的短缺情况都非常严重。

其中,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带来的不信任感是很多医科毕业生“弃医”的重要原因。

其二,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结构严重失调。

有不少村医只达到中专学历,其余的都是非医学专业出身,基层卫生机构不仅仅是人才短缺,功能不完善,医疗人员学历低、医疗质量差等,加剧了老百姓看病难。

其三,定向生不愿下基层。

学医学习时间长、学业压力大、培养学生国家投入大,医生的成长成才之路尤其艰辛。

真正成为一名医生之后,工作超负荷,劳动超强度,没时间陪家人、没时间谈恋爱,这是我国医生们的普遍现状。

与医生工作强度形成反差的是其正常收入并不算高,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收入更少。

定向生们最关心的就是将来到了基层能够拿多少钱、有没有编制、将来的晋升能否解决。

这是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但正是因为对编制、待遇、晋升等问题的不确定,导致他们到基层就业的方向十分不放心。

2014年国考申论真题及解析

2014年国考申论真题及解析

2014年国考申论真题及解析给定资料:1、27岁的小邹认真的考虑了几次之后,还是决定不去参加周日约定好的教友福音会,他确实需要倾诉,但肯定不是向神父。

到目前为止,至少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需要求助于某种宗教的地步。

身高1.74米,体重150斤,在北方城市的机关大院内,这几乎是一个标准身材。

当小邹回顾自己进入“体制”的四年,注视着自己不论从体型还是心理,都逐渐被“体制”化,甚至连血压、血脂也与周围的同事趋同时,面对着在外人看来“很顺”的处境,他有了一种莫名的骚动。

对于这份职业,小邹的理解来自于四年间循环往复的工作节奏,作为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他只不过是需要在每个时间段内完成“规定动作”,虽不能消极怠工,但也不需要超额完成任务,四年来的工作天天如是,没有什么波澜。

最近一段话时间,感觉有些困惑的小邹,周末经常到一家心理诊所,就青年社会心理问题进行咨询。

事实上,小邹并不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他只是想印证一下自己的某些想法是否合乎常理。

结果很意外,当需要向心理医生介绍自己的情况时,小邹这位当年大学校园里的校报写手竟然发现自己无从谈起,他心想“或许是事情太多,没办法很完整的表述清楚”。

“说真的,目前这个工作节奏是五十岁以上人的节奏,对我来说这个节奏感觉上有点压抑。

”小邹思考着,一字一顿的说,“有时我在想,我会不会真的习惯这种节奏,换句话说,是不是已经被这种节奏所禁锢,永远失去某些竞争力了呢!”有一段时间,小邹曾经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节奏,对于自己分内应为的工作一丝不苟,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非分内的工作,熟悉业务流程的他也尽量帮着跑,他希望这样能够时刻让自己处于一种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中,“不会有被社会主流抛弃的感觉”。

然而,小邹很快放弃了这种做法。

因为他这样的工作态度,让周围的同事极不适应,经常有人认为他是多管闲事;领导也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稳重一些”。

到了发薪日,小邹的薪水也仍然是那个很少变化的数字。

面对心理医生的时候,小邹把自己这种情况总结为和体制节奏有些不搭调,他梦想能有所改变。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申论真题与答案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申论真题与答案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真题与答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真题答案180分钟 100分【考查话题】社会类(幸福感、心理压力)【总体分析】2014年国考已经过去,在之前的公告中已经有了考试时间增加到三个小时的变化。

对于这个变化,各家众说纷纭。

总体而言,今年考试材料字数为7134字,材料主题为文化和社会,更偏向于考察社会心理方面的信息。

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考试依然是独立的五道试题,和2013年国考没有区别。

在形式上我们发现作文的分数没有沿用去年国考的35分,又变为了以往的40分,而同时作文字数相比以前增加了200字左右。

在申论题目对概括题的考察中,主要有几个重点:全面、流畅、条理、准确。

在五道题中,重点考察的和2013年国考地市级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以概括为主,考察重点有所侧重。

总的来说,今年考试题型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此基础上,题目的问法更加灵活,如果审题不清楚的话,可能会吓到一部分学生,但是只要认真审题,就会发现其题目的本质和之前是没什么变化的。

【作答要求】1.“给定资料3”是F市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工作大事记,请据此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

(15分)【要求】分类合理,内容全面。

不超过200字。

【分数】15【题型】概括题【审题】1、表面看这是一道新题型,但是其实质还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概括题;2、答题范围定位在材料;3、注意分类合理,要求有一定条理性。

【答题思路】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用我们万能维度来答题,宏观上从主体、技术、制度、环境四维度来分类,同时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做法整合完成答案。

【参考答案】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1、政府主导;2、工会、妇联等参与,企业协同。

二、采用技术手段:1、采用汇演等创新工作模式;2、聘请、培养专业心理人才提供支持;3、增加财政投入,稳定资金支持;4、完善咨询室等硬件设施;5、成立心理卫生协会等专门机构。

三、完善工作制度:1、确定各部门工作制度;2、构建领导小组主导、各组织配合工作机制;3、明确部门职责。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部级)真题标准化解析180分钟100分【考查话题】社会类(幸福感、社会心态)【总体分析】先从主题来看,2014年国考省部级考察的是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群普遍存在的各种心态问题,并探讨了这些心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一些解决思路,与我们考生平时认知材料的基本思路接近,但因为考察的是心态方面的问题,如果考生的积累不够,平时对生活疏于体悟,难度还是很大的。

再从材料来看,2014年国考申论(省部级)共6个材料,7300多字;2013年国考省部级的试卷材料共7600字,6个材料。

这两年材料个数相同,字数也差不多。

最后从题型来看,2014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第一题概括题,10分,150字,中规中矩的题目;第二题分析题,10分,200字;第三题写发言稿,属于公文类题目,20分,500字;这里面的重点是作为领导的发言,一定要体现出高度的概括性,也就是要对活动进行总结和提练;第四题写短评,20分,500字,这是个比较新颖的题目,从本质上考察的是考生对跟风的看法,是社会现象的分析题,比较难;第五题作文40分。

共五道题目,要求作答3350--3450字。

2013年国考省部级五道题目,共要求写2000--2300.今年比去年要求多写二三百字。

而这也是今年国考多了半个小时,全程三个小时的要求。

【作答要求】1.“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

(10分)【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

不超过150字。

【分数】10【题型】概括题【审题】这是一道传统的概括题,难度系数不大,严格根据材料进行作答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社会心理方面问题的理解与分析,材料里面的不好的负面的现象即答案要点,按照材料的顺序把关键词找出来分条撰写即可。

【参考答案】1.工作压力大,产生社会心态焦虑和抑郁,幸福指数下降;2.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事实上的不公平,容易引发心理失衡、社会矛盾;3.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担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心理认同不够,出现信任危机;4.社会陌生感,产生孤独自卑感,出现“社会隔离”人群心理失根;5.因存在羞耻感,社会对心理疾病存在偏见和歧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最美”精神
【背景链接】
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标准表述】
中公教育专家分析,“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陈斌强,以他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世间的那种至真至纯理念——爱,这种爱,是一种奉献,一种付出,一种朴实善良,一种至高的道德境界。

其实,在这种最美精神的映照下,还有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守护“炕头课堂”14载的高淑珍;为救孩子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接从10楼坠落的女孩而左臂尺桡骨断成了3截的最美妈妈吴菊萍,这些平凡善良的中国百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最美精神,帮助人们寻找价值多元背景下的主流精神,他们是当代中国的闪亮坐标。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靠精神层面的元素打动人心,就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仰慕。

“最美”现象的出现,体现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良性发展的好态势,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好契机;平凡英雄的善行义举维系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准绳,同时也支撑着老百姓对于正义、良知、道义的信念;发现“最美”英雄,体现了当今时代和社会对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的内在呼唤。

传递真善美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中宣部副部长雒树刚也指出: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为了更好地形成以点带面效应,在整个社会营造正能量,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将“美”的品质根植于内心,外化为行动。

靠制度来保障,用自觉来互相感动。

首先,尽快建立一种“发现英雄、宣传英雄、关爱英雄”、确保“最美”精神常态化的保障措施和长效机制;其次,完善教育培养机制,以孩子为主体,重视从小培育“真善美”品性内核;再次,构建社会信任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提高诚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及相应的严密性。

最后,实行合理的奖惩机制,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一项好的制度关键在于落实,在实行中让百姓、让社会得实效。

这就要求制度的执行应有必要的刚性,对不执行者要有相应的惩戒,使其得不偿失,在政治上身败名裂,在经济上倾家荡产,最终落得个自取其辱的结果。

孟子曾在《公孙丑上》中说道:“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
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孔子也指出,道德的力量是不可预估的,当下,只有不断的完善我们的各种制度,才能更加有效的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依靠这些“草根正能量”助
推中国梦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