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特 《符号学》原理 读书笔记
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

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篇一:《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对话网-dialognet】 [07年05月09日] 2009/8/17 10:38:59学术首页综合哲学历史文化文学传播艺术教学其他您现在的位置:对话网-dialognet 学术教学读书笔记交流传播学理论正文内容《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点击数: 714 【字体:小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符号学原理(1964年)读书报告人类的交流传播活动是以信息为中介的,“从信息科学的立场出发,传播无非是信息的传递或信息系统的运行”②,而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因此符号在交流传播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闻传播可以说是“符号的艺术”,因为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包括传递信息、宣传观点、表达情感都必须通过符号来实现,同时又在一定的符号中才能获得定型。
因此,符号学的研究对于新闻传播学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符号学原理》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第一次明确界定了的符号学基本概念,同时清晰地梳理了符号学的主要理论,并将符号学原理按照结构语言学分为了四大类:Ⅰ.语言和言语;Ⅱ.所指和能指;Ⅲ.系统和组合段;Ⅳ.直接意指(外延)和含蓄意指(内涵)(二元分类法)。
通读全篇后,我认为有如下几点与我们今天的交流传播学的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
1、关于语言结构的社会规约性与系统性。
巴尔特认为索绪尔的语言学是以语言的“多样性和杂乱性”为出发点的,从而提出了语言系统是“纯社会性对象”③——即人们进行交流所必须的规约系统,它与组成它的记号的质料无关。
“语言结构是语言的社会性部分,个别人决不可能单独地创造它或改变它。
它基本上是一种集体性的契约,只要人们想进行语言交流,就必须完全受其支配。
此外,语言结构是自主性的,因此,人们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掌握它”。
④语言结构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人类的交流传播活动要得以实现,就必须遵守(使用)共同的或相近的语言的法规——即语言结构。
因为语言的社会性部分已经形成了“集体性的契约”,个体的人要在集体中生存并获得发展,就必须利用这套“规约系统”,以实现自身与周围环境和其他个体间的交流互助,这样才能在使个人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整个“集体”的进步。
《符号学原理》经典导读

能指和所指
1.记号 1-1、在索绪尔的属于系统中,能指和所指是记号的组成成分
记号 = 所指 +能指
记号可随一系列接近和类似的词在对比中使用,如:信号、指号、肖像、象征或者符号,譬喻等都是几号的主要替代词。 以上词共同成分:两个关系项之间的一种关系。
1-2、在语言学中记号概念并未在各近义词间造成竞争关系。 记号 = 所指 +能指记号 记号=一个音像+一个概念(结合体)
的,人们不经学习是无法掌握它的。作为值项系统的语言结构是由一定数目的成分组成的,每一成分既是一种对其它成分有
量值的东西,又是一种较大的功能项,在此功能项中程度不等地出现着其他的相关值项。语言结构的法规性与系统性是相互
联系的。
•
经典导读——
语言结构与言语
1.语言学 1-3、与作为制度和系统的语言结构相对,言语在本质上是一种个别性的选择行为和实现行为,它 首先是由组合作用形成的;其次,它是由“心理——物理机制形成的,这类机制使言语能将这些组 合作用表现于外。
1.语言学
1-5、叶尔姆斯列夫并未打乱索绪尔的语言结构与言语的理论,但他以更加形式化的方法重新规定了这两 个概念。
叶尔姆斯列夫就“语言结构”区分了三个层次:
1.
2. 3.
图式层——它是作为纯形式的语言结构,即索绪尔的语言结构;
规范层——作为质料形式的语言结构,它已为某种社会实现作用所规定,但仍独立于其显现的细节之外; 用法层——作为某一社会习惯之集合的语言结构;
从符号学的观点来看,必须承认那些“发声的”,即属于语言结构的组合段和非意指性变体的存在。此外当非意指的变体构 成了一个第二能指系统时,具有强涵指性的语言也属于这一领域。
•
经典导读——
符号学原理 巴尔特

符号学原理巴尔特
符号学原理是一个研究符号的学科,其中符号可以是语言、图像、符号、符号系统等等。
这个领域的创始人是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德·索西尼,他在20世纪初首次提出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
符号学原理涉及到符号的三个方面:符号的产生、符号的使用和符号的意义。
符号的产生是指符号是如何在人类社会中产生的,符号的使用是指符号在人类社会中的使用方式,符号的意义是指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在符号学原理中,符号是被认为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基础。
符号系统是指符号的组合形成的系统,这些系统被用于不同的目的,例如语言、图像、符号、数字等等。
符号系统的结构和语法被认为是符号学原理的重要研究对象。
符号学原理包括的主要概念有:符号、符号系统、语言、象征、符号学、语用学、语义学、符号学方法论等等。
这些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文化、语言、艺术、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
- 1 -。
罗兰8226;巴特符号学理论建构及其意义――《符号学原理》解读

罗兰•巴特符号学理论建构及其意义――《符号学原理》解读摘要:罗兰∙巴特是法国当代著名文学思想家和理论家,结构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符号学理论是在结构主义基础上建构,受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直接影响。
他所建立的二级意指符号系统是他对符号理论的重要贡献,他的符号理论对整个符号学以及人文学科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罗兰∙巴特符号含蓄意指元语言巴特一生研究领域颇广,但对符号学的研究贯穿他的一生。
他曾在第一届国际符号学会上,将他的一生定位是对符号的历险。
本文主要通过对巴特《符号学原理》的解读,对巴特的符号理论进行简单的梳理,以求对巴特的符号学思想有个宏观的把握和理解。
一、巴特符号理论建构理论基础(一)结构主义思潮巴特作为法国结构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符号学理论的提出受到了结构主义思潮的很大影响。
皮亚杰在《结构主义》提出:一个结构包括了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
结构是一个相对封闭与独立自足的整体。
结构主义是对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文论思想的推进。
它与形式主义和新批评一样,依然注重文学作品内部的研究。
尤其注重通过文本各要素与整体结构的关系来探讨作品的意义。
巴特符号学理论的建构显示出了结构主义方法论的特色。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对巴特符号理论的建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概念被巴特加以吸收借鉴。
他在书中严格区分了语言和言语。
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它是由具有音响意义的能指和具有概念意义的所指构成,从而生成意义。
语言学研究是共时性的而非历时性。
索绪尔的“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等概念也成为巴特符号原理的基本概念。
索绪尔以及他的追随者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学思想是巴特符号学思想的启蒙和向导。
二、巴特符号理论建构(一)语言结构和言语语言和言语是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研究的核心思想,巴特符号学理论引入了索绪尔关于言语和语言的概念,并加以推进。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读后感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读后感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符号学”,听着就特别高深莫测,感觉像是那种只有超级学霸才能搞得懂的东西。
不过呢,一翻开书,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充满新奇小玩意儿的魔法盒子。
书里讲的符号学原理,就像是在揭示我们日常生活里隐藏的密码。
比如说,我们平常看到的那些广告啊,这里面就有超级多的符号学奥秘。
那些花花绿绿的海报,上面的图案、文字、颜色,全都是符号呢。
像红色在很多广告里就代表着热情、活力,商家用这个颜色,就是想让我们看到这个颜色就觉得他们的产品充满活力。
这就好像是商家在跟我们玩一个小小的心理游戏,用这些符号来悄悄影响我们的想法。
这可真是太有意思啦,感觉自己以前看广告就是在傻看,完全没发现背后这么多的弯弯绕绕。
再说说这个符号的表意,真是复杂又奇妙。
一个小小的符号,它可能有好几种意思呢。
就像我们平时用的表情符号, 这个笑脸,有时候就是单纯表示开心,可有时候呢,可能是一种有点小得意,或者是在缓和气氛的意思。
这就和书里说的符号的多义性很像啦。
而且呀,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符号的理解可能还不一样呢。
就像我觉得某个表情包特别搞笑,但是我爸妈可能就完全不理解,还觉得莫名其妙。
这就说明符号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根据使用者和接收者的不同而变化。
书里对符号学原理的推演部分,就像是一场超级酷炫的思维大冒险。
它把那些原理应用到各种各样的领域,从文化到艺术,从语言到社会现象。
我就感觉自己像是跟着作者在各个不同的世界里穿梭。
在文化领域里,各个民族的文化符号那是千差万别。
我们中国的龙,那是吉祥、威严的象征,可是在西方的一些文化里,龙可能就代表着邪恶。
这就体现了符号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巨大差异。
这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在跨文化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符号的不同含义,不然可能就会闹大笑话啦。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好多时候是迷迷糊糊的。
那些特别专业的术语,什么能指、所指之类的,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我脑袋里转来转去,让我晕头转向。
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

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符号学原理读书笔记范文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先驱,巴特并未全盘接受他的理论,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巴特认为符号学是语言学的一部分,而非索绪尔所声称的,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
这个观点使得巴特坚信不借助任何实体,而仅仅通过语言就可以建立一门符号学体系,也就是仅仅通过语言,就可以为一切日常事物(比如流行服饰)建立符号学体系(比如流行体系),从而抓住那些日常概念(比如流行)。
《流行体系》就是巴特为此做出的一次尝试。
不妨从《流行体系》选择书写服装作为研究对象切入,来看看巴特是如何实践他的观点的。
要为流行服装构建体系第一步是要明确研究对象,这里可供的选项有三个,真实服装(人们实际穿的服装),意象服装(摄影或绘画的服装),书写服装(时装杂志上的服装描述,当然,放到今天,应该是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的服装宣传文案)。
所以,为什么巴特选择书写服装作为研究对象呢?总结了一下书中最重要的理由:书写服装有一种结构上的纯粹性。
真实服装受制于实际的考虑(形体、遮蔽、装饰),意象服装亦是如此(想想服装广告里的模特是不是都是颜值高身材好),而只有书写服装没有实际的或者审美的功能,可以说,书写服装的存在完全在于其意义。
书写服装和意象服装相比,有一种结构上的纯粹性,两者就像是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言语”是我们实际说出的话,“语言”是言语背后潜藏的规范体系)。
时装描述不像意象服装和真实服装那样,会考虑某件服饰在某个具体的人身上的穿着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书写服装是语言层面的`。
但是另一方面,对时装的一段描述即便调整语序换个说法也能同样表达,这又像是言语层面。
所以,书写服装既是衣服层面的制度语言,又是语言层面的行动言语。
流行的文本描述是暗藏着结构性的。
试想看一张服装图片,我们可以从任意角度,按照任意顺序,带着任意喜恶去看,因此意象的意义不是固定的,而流行描述则不然,一段流行描述的文本必然是按照某种顺序,带着某种权威(比如“古典的”、“现代的”这样的词汇在脑海中引起的意象是不容反驳的),以一种确定性的方式被我们理解。
《符号学原理》经典导读

的,人们不经学习是无法掌握它的。作为值项系统的语言结构是由一定数目的成分组成的,每一成分既是一种对其它成分有
量值的东西,又是一种较大的功能项,在此功能项中程度不等地出现着其他的相关值项。语言结构的法规性与系统性是相互
联系的。
•
经典导读——
语言结构与言语
1.语言学 1-3、与作为制度和系统的语言结构相对,言语在本质上是一种个别性的选择行为和实现行为,它 首先是由组合作用形成的;其次,它是由“心理——物理机制形成的,这类机制使言语能将这些组 合作用表现于外。
2-2、语言结构和言语之间的区分是语言学分析中的重要部分。
语言结构和言语的区分;
对有关形象和行为的对象系统做区分:
从语义学角度加以研究
•
经典导读——
语言结构与言语
2.符号学的观点
2-2、语言结构和言语之间的区分是语言学分析中的重要部分。
举服装现象为例,按照服装在社会交流中所表现的内容,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系统: 1. (被书写的)时装在服装信息交流水平上是语言结构;(抽象) 2. 在语言通讯水平上则是言语;(抽象) 3. 在被摄影的服装现象中,语言结构永远是由时装人士产生的,而不再是抽象的形式表现,因为被摄影的服装永远是附着 在某一个个别的妇女身上;(具象)
能指是包含着两个侧面的实体。所指是记号的一个部分,因此语义学应当是结构语言学的组成部分。 马丁内认为,语言记号中应区别意义单元和区分单元。
意义单元(具有单词或语素的意义)
双层分节
人类语言的机制
区分单元(不具有单词或语素的意义)
•
经典导读——
1、汽车系统——“语言结构”是一套形式和细节构成,而言语受限制(因为在相同档次上选择不同的样式的自由及其有限。
符号学原理读后感

符号学原理读后感篇一符号学原理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叫《符号学原理》的书,哎呀,这可真是让我脑袋转了好几圈!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在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结果一读进去,发现还真有点门道。
这书里讲的符号,可不是咱们平常随便想想的那种简单标志。
它就像一个隐藏在生活背后的神秘密码,控制着我们的认知和行为。
比如说,一个红色的交通信号灯,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停下或走,可能还传递着一种权威的命令感。
这难道不神奇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用啊?不就是些理论嘛!”但我觉得啊,了解符号学原理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
比如说广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和文字,不就是一堆符号在诱惑我们去买东西嘛!我读着读着,突然想到自己平时在网上购物的经历。
那些商品的图片和描述,不就是在利用符号学原理来抓住我们的眼球,让我们心甘情愿地掏钱吗?这让我又好气又好笑,感觉自己像个被符号牵着鼻子走的小傻瓜。
不过,说实话,这书里有些概念真的好难理解,我读得云里雾里的,可能我这脑子还不够灵光吧。
但我又想,也许这就是探索知识的过程,哪能一下子就全明白呢?总之,读《符号学原理》这本书,让我对身边的世界有了新的看法,虽然过程有点纠结,但这一路的思考,真好!篇二符号学原理读后感哎呀妈呀,《符号学原理》这本书可把我折腾得够呛!刚开始,我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翻开它,心想:“这能有多深奥?”结果,没看几页,我就发现自己太天真了!书中那些关于符号的定义和解释,让我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充满谜题的迷宫。
什么能指、所指,什么象征符号、指示符号,搞得我晕头转向。
我不禁在心里问自己:“我是不是在自讨苦吃?”但是,当我耐着性子继续读下去,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原来就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
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承载着特定的意义和信息。
这就好像我们在跟世界对话时,用的是一套独特的密码。
我想起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我说了一句“我累了”,这简单的三个字,对于朋友来说就是一个明确的符号,代表着我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主义与符号学
——读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
○李建楠
罗兰•巴尔特的著作《符号学原理》是用结构主义的方式研究广义的,或者说是本来意义的符号学。
结构主义的中心观念其实不是结构,而是系统,结构是相对零星散乱而言,而系统是相对孤立、片段而言的。
系统强调的是部分(或组成、因素)脱离了系统就不再有意义。
罗兰•巴尔特十分重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并吸收了叶尔姆斯列夫等人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符号学理论。
他在《符号学原理》一书中沿用了与他们相同或类似的理论,并借用索绪尔的二分法对符号学的原理进行讨论,提出了符号学构架的原则。
他深入发展了索绪尔的理论,同时也对其中不完善和不合理的部分加以修改。
巴尔特赞成索绪尔提出的建立符号学的设想,并对他预料的符号学内容做了补充,但与索绪尔的观点不同,他认为符号学只是语言学的一部分,是具体负责话语中大的意义单位的那部分;而不是索绪尔主张
的“语言学是普遍符号学的一部分,哪怕是有特殊地位的一部分。
”这是全书的立论基础。
他认为任何符号学系统都要有言语的介入,例如电影、广告、照片必须配以文字说明证实其含义。
本书以二元对立的形式从言语与语言、能指与所指、系统与组合、外延与内涵四个部分分析了结构符号学。
在言语和语言的关系上,巴尔特一方面袭承了索绪尔的观点,大体承认了语言和言语的二分法,但对于索绪尔重语言轻言语的观点巴尔特又是不赞同的。
所以巴尔特详细论述了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
“语言既是言语的产物又是言语的工具,二者处在真正的辩证关系之中。
”另外,巴尔特把索绪尔的言语 /语言二分法作为符号学的出发点,把这一对概念在超语言或元语言领域获得了丰富发展。
他认为言语/语言的对立可以被理解为信息/信码、实施/模式、或过程/系统的对立,这样就建立了符号学的结构主义模式。
接着巴尔特分析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
语言学中认为,所指并不是一个事物而是该事物的心理再现。
符号学中的所指可以由语言符号承担,而能指是一中介体,能指的实体始终是物质的。
也就是说,实物符号要借助其他符号——语言符号来实现自己。
意义所依赖的不是记号的物质性,而是其符号功能,正因为一种特定的声响或词代表、象征或者表征一个概念,它才能在语言中作为一个符号去起作用并传递意义,也就是结构主义所说的“意指。
”巴尔特认为,“意指”可以被理解为一个过程,它是将能指与所指结成一体的行为,该行为的产物便是符号。
但意指的过程是任意的、专断的。
它不是能指与所指之间单一的互相关系,而更重要的是两个不定形物的,或像索绪尔所说的两个“流动性领域”同时切分行为。
意义并不终结于所指,意义是序列的重新排列,因此是符号学即“分节学”,符号学未来的任务乃是寻觅人类对现实的切分。
巴尔特用较大篇幅讨论了组合和聚合两大关系,他称之为符号系统。
在巴尔特看来,组合根本上就是由“可加以切分的实体”构成的,而系统则是一种聚合关系。
他提到雅各布森的隐喻和换喻,这主要是体现在结构关系上。
他认为,“语言的,也是所有符号学系统的一个特点是,其区别性与构成性往往不可能分开。
”在这一部分他还提出了聚合问题中最具争议的“二元制”问题。
“严格意义的符号学,是可以对各种对应型的普遍分类加以利用的。
但是符号学研究的扩展很可能导致对聚合的序列关系而不仅仅是对应关系的研究。
可以肯定二元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和公认的原则,同时二元制也是一种“元语言”。
在最后一部分巴尔特论述了内涵系统、外延系统与元语言。
语言学实际就是研究符号学的符号学,或者说就是符号学的元语言。
巴尔特说:“符号学就是一种元语言,因为它把作为被研究系统的第一语言(或对象语言)处理成第二系统,这个对象系统通过符号学的元语言被意指,而元语言又通过一个内涵过程被把握。
”巴尔特强调结构语言在文化符号中的作用,而形成了直接意指层和含蓄意指层的构成分析。
直
接意指层涉及意义的第一个层级,是单纯的、基础的层级,能指与所指之间是描述性的。
含蓄意指层是普遍的、综合的、芜蔓的,在这一层级中,所指同文化、知识、历史密切交流,是根据社会意识形态、普遍信仰、结构概念及社会价值体系等更广泛的领域来解释各种完成了的符号,这是代表了“他性”的信息和意义,巴尔特称之为“元信
息”或“神话”。
符号学应该透过文化文本的表面意思,达到其底层及各种隐喻层背后的意思。
巴尔特强调结构语言学在文化符号中的指导作用,但是其基本精神还是符合其语言学中心论的。
巴尔特认为,符号学研究的目的,是语言以外的意指系统重新建立和运作起来,他所依据的是结构主义的构想。
从这个层面讲,符号学的精义可以说是实践性大于理论性的,强调的是如何借取和运用各种理论工具来处理具体的文本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