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下

合集下载

西方音乐发展史

西方音乐发展史

西方音乐发展史1: 1000年至1450年--中世纪六世纪末,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改革了基督教的音乐;格里高利圣咏从希腊和希伯莱音乐而来,它只有单一的旋律线;没有和声与对位;它的自由流动的声乐旋律精妙地配合了拉丁文歌词的抑扬顿挫;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没有规则的重音,它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叫作音乐中的散文节奏,或叫自由体节奏,这不同与我们在二拍子或三拍子有规律的出现重音的音乐中碰到的那种韵律诗节奏; 在罗曼风格时期,西方音乐史上出现了极为重要的发展:复调音乐作为最重要的音乐风格出现了;这个发展与绘画中的透视科学的发展大约是同时出现的,这样,具有深度的听觉和视觉一起进入了欧洲文化,这必然产生出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作品;这一发展形成于哥特时代;2: 1450年至1600年--文艺复兴从十三世纪中后期到十四世纪,哥特风格的艺术在北欧悄然兴起,并明显地表现于建筑方面;在音乐中 ,哥特风格虽然没有形成代表一个时代的形式,但在起始于奥干努姆的复调形式中,却相当明确地表现出哥特风格的特征; 十四世纪下半叶,欧洲的社会意识形态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先进的、具有推动意义的新思想酝酿并逐渐传播开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本,人是社会的主宰而并非是神;颂扬人类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人类的智慧,相信人的力量能战胜一切;提倡人性,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欧洲发生了一场涉及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的变革--"文艺复兴" 运动;继文学、美术等文艺形式之后,音乐也进入了"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世俗音乐越来越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音乐作品中对于人的内心世界以及自然美的描写变得十分突出,以此形成了全新的音乐风格,并产生了众多的器乐体裁和歌剧形式;这一时期中,器乐的独立性越来越强烈;乐器的发展也逐步加快了步伐;当时的古提琴、短号、小号、长号、管风琴和琉特琴等乐器都已活跃在音乐舞台上,而文艺复兴后期小提琴和古钢琴的出现,更使音乐艺术增添了耀眼的光彩;3:1600年至1750年--巴罗克时代巴洛克风格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1750年,对位法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的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之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巴洛克,是由于一时期音乐表达的技术及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点,所以用此名词来标志,并无特殊的意义;是巴洛克末期评论家们在评论此一时期的音乐时所首先使用的,而且一般含有贬意,指粗陋曲、奇异的、夸张的音乐;巴洛克之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们趋于将音乐语言简化和规范化,在他们看来,巴洛克音乐过于夸饰而不够规范;因此巴洛克一词被评论家用来指十七世纪及十八世纪前期的艺术及音乐作品;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的音乐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且促成了后来的洛可可艺术的兴起;这一时期的音乐以德、意、法等几个国家最具代表性;4:1750年至1827年--古典时期音乐中的古典主义时期是以四位维也纳乐派的大师--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和舒柏特--及其同时代音乐家的成就为中心的;他们的艺术是在进行伟大的音乐实验和发现的时代中成熟的;5:1827年至19世纪末--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以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动乱之中,它支配着十九世纪的艺术;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人物有威柏和舒柏特;舒柏特的艺术歌曲广为流传,而肖邦、舒曼和李斯特则把钢琴音乐推向了新的高峰;柏辽兹、李斯特开创了标题音乐,俄国、东欧和北欧作曲家的作品则带来了不同民族的风情;法国的比才、意大利的威尔第和普契尼、德国的瓦格纳推动了歌剧的繁荣;历史学家注意到艺术风格是在古典派和浪漫派这两个极端之间变换的;这两派的艺术家都力求表达特定的感情,并寻求在完美的形式中表现这种感情;但他们的观点不同;古典主义追求条理、平衡和宁静,浪漫主义则要标新立异、渴求如醉如痴的狂喜;古典派的艺术家在对待艺术和生活时有比较客观的倾向,他们力图理智地观察生活,并quot;完整地看到它";而浪漫派的艺术家则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从个人情感的角度去观察世界;6: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象主义潮流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向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力求摆脱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追求和声化学的新发现;大量采用全音阶、教会调式及平行和弦,不和谐的七九各弦、叠置和弦,造成调性的迷离扑朔,旋律也趋向片断零散;在配器上力图精致纤细,调节着音乐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的光色中表现物体的气氛和情调;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印象主义的音乐也把情绪和气氛看得比结构重要,也歌颂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喜悦;印象主义的音乐不久就以它的脆弱、装饰性的美,它的刺激感官的音色,它对弱音响的喜爱,它的典雅、精致和声音之美而独树一帜;它抛弃了华丽、庄重和严肃的德国传统;这一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也是在法国产生;7:20世纪--现代音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的先锋派作曲家们完全抛弃了传统的音乐价值,追求艺术表现的绝对自由,因而他们音乐的那种深奥玄秘的特点使绝大多数音乐爱好者为之瞠目;这是音乐史上的新现象;从来没出现过像现代作曲家与公众之间这样宽的鸿沟;在某种意义上,绘画和雕塑领域里在某种程度上有与此相平行发展起来的现象,但文学和戏剧领域却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不仅形式体系与和声体系被摒弃,连整个旋律的概念都完全改变了,虽然旋律只是音乐的要素之一,但却是直接影响听众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旋律概念的改变,新的音乐作品使听众困惑不解,与听众疏远了;一、现代音乐的特点在每个国家,本世纪的作曲家们都在对音乐的诸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等进行着实验;本世纪杰出的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曾经说过,他赞成这样一种音乐,在其中所有的主题都绝对不出现重复,而且每个小节都应当同前面所有的小节完全不同;许多作曲家都对节奏进行着实验;有的作曲家写出了既没有小节线,也根本没有节奏型的乐曲;其他现代作曲家们正在制造另一种音乐,在这种音乐中,一个管弦乐队或合唱队的两个部分有完全独立的节奏;二、纷繁复杂的现代音乐流派正如二十世纪的其它艺术形式那样,音乐艺术也趋向于多样化,众多的流派各成一体,都完全脱离了古典的美学传统;比较典型的几个音乐流派为:以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原始主义";以欣德密特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以勋伯格、韦伯恩为代表的"十二音主义";以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

西方音乐史完整版

西方音乐史完整版

晚期的古典主义音乐
总结词
晚期的古典主义音乐是西方音乐史上最后一 个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古典主义音乐的逐 渐衰落和浪漫主义的兴起。
详细描述
在晚期的古典主义音乐中,作曲家们开始尝 试突破传统形式的限制,探索更为自由和个 性化的表达方式。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 约翰·施特劳斯、安东·布鲁克纳和理查·瓦格 纳等,他们的作品在音乐史上留下了重要的 印记。
世俗音乐
流浪艺人
中世纪时期的街头艺人,他们表演的世俗音乐对后来的民间 音乐和艺术音乐产生了影响。
法国的香颂和意大利的麦地那
分别代表了法国和意大利的世俗音乐,这些音乐形式在当时 非常流行。
音乐理论
纽姆谱
中世纪早期的记谱法,用横线表示音 的高低,是现代五线谱的前身。
音阶与调式
中世纪的音乐理论家开始对音阶和调 式进行系统化研究,为后来的音乐发 展奠定了基础。
详细描述
法国巴洛克音乐在歌剧、室内乐和键 盘音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吕利 的歌剧《阿尔西斯特》和拉莫的《和 声学》都是法国巴洛克音乐的经典之 作。
英国音乐
总结词
英国巴洛克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丰富的和声而著称,代表作曲家有珀塞尔、普塞尔和塔利斯等。
详细描述
英国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品包括珀塞尔的歌剧《狄多与埃涅阿斯》和普塞尔的《奥菲欧》等。这些作 品在旋律、和声和戏剧表现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03 古典主义音乐
早期古典主义音乐
总结词
早期古典主义音乐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音乐从巴洛克时期的过度,逐渐走向了更为简洁、 清晰和优雅的风格。
详细描述
早期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包括约瑟夫·海顿、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等。这些作曲 家在创作中强调了旋律的优美和和声的和谐,同时也注重了形式的平衡和结构的清晰。

西方音乐史知识点

西方音乐史知识点

西方音乐史知识点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音乐一、古希腊音乐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渊源。

与古希腊的哲学、文学、科学、建筑、美术和戏剧一样,音乐也是古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古希腊流传下来的音乐作品很少,但是丰富的文字记述和雕刻向人们描绘了古希腊音乐文化的风貌。

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历史中,古希腊音乐文化精神不断地影响和启发着后世的人们。

神话是古希腊艺术的丰富土壤,在古希腊神话中音乐是极富魅力的。

阿波罗不仅是太阳神,也主管音乐。

半神半人的底比斯国王安菲翁用琴声的魔力修筑了底比斯城堡。

色雷斯的歌手奥尔菲斯以音乐的魅力拯救出地狱中的妻子尤丽狄茜,后又得而复失。

这个故事体现出古希腊神话的人性特征,它被近百次地谱写成歌剧。

缪斯(Muses)是分别掌管文艺和科学的九位女神的统称,而“音乐”(music)一词还是由缪斯演化来的,足见在古希腊人眼中,音乐是与人类追求真和美的活动密切相关的。

西方最早的弦乐器是里拉琴(Lyre),又称诗琴。

神话中的众神的使者赫耳墨斯在龟壳上蒙上牛皮,支起两只羚羊角,架横木拉起琴弦便发明了里拉琴。

从文艺复兴开始,在西方的文学艺术中,里拉琴一直成为音乐的象征。

里拉琴后来演变成形状较大的基萨拉琴(Kithars)。

古希腊的管乐器是阿夫洛斯管(Aulos),一种芦管制成的单管或双管的竖笛。

里拉琴多用于独唱伴奏,史诗弹唱,它是祭祀阿波罗仪式中的主要乐器。

而在崇拜酒神的仪式中,及后来的酒神合唱和雅典悲剧合唱中,阿夫洛斯都是重要乐器。

在西方现代文化观念中,里拉琴和崇拜阿波罗的音乐与阿夫洛斯和崇拜酒神的音乐,已成为相互对立性格的两大类音乐的象征。

前者平静而节制,后者狂喜、放纵。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音乐的论述,对于西方音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

毕达哥拉斯把音乐的音程与节奏的和谐与宇宙星际的和谐和秩序相联系,因而把音乐纳入他以抽象的数为万物之源的理论中。

然而他对弦长比例与音乐和谐关系的探讨已经带有科学的萌芽。

西方音乐史简介

西方音乐史简介

西方音乐史简介一、古希腊罗马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

这部分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能聆听与欣赏。

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不到10件,但是从残存下来的雕塑等诸多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曾经存在过的辉煌与成就,古希腊的大哲学家都曾对音乐进行过讨论与研究,这被后人视为西方音乐之源。

在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荷马时期的两部史诗反映了古希腊的音乐文化。

史诗本身既是文学作品又是音乐作品,它由职业弹唱艺人“阿埃德”用一种叫基萨拉的乐器伴奏吟唱。

公元前776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举行,在比赛时常伴有音乐,后来产生了音乐比赛。

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斯巴达把音乐作为国事活动与教育的重要手段,使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前146年后,古罗马征服希腊后,它的文化主要受益于希腊,同时又吸收了叙利亚、巴比伦、埃及等国的文明成果。

二、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时期中世纪Medieval(476年至1450年左右)从公元476年,Goth人入侵意大利,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间的长长一千年被称为中世纪.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把这一时期称为歌特(Gothic)时期。

宗教音乐是这一时期的主体,并确定了根据八个调式系统对曲调进行的分类,及从纽姆谱(neumes)逐渐发展为精确的音高记谱法(Pitch notation).另外,从原始的单音音乐过渡到复调音乐的尚松(chanson)大量出现,乐器的发明与制作的进展也是该时期的重要特征。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1430年至1600年),非宗教的人文主义兴起,明确摆脱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枷锁,欧洲音乐文化趋于统一,声乐、器乐表演艺术水平大为进步.复调音乐开始步入黄金期.记谱法已由字母法和符号法转为二线谱、四线谱直至五线谱。

16世纪后期,在意大利诞生了最早的歌剧。

西方音乐史概述

西方音乐史概述

一、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概述:古希腊文化艺术的繁荣期和音乐的成就:我们对古代音乐状况的了解主要是间接地通过文字记载、瓷器等历史遗迹所提供的资料。

公元前8世纪以来,希腊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氏族部落演化为城邦制,雅典、斯巴达等重要城市崛起。

公元前6到4世纪古希腊的文化艺术空前繁荣。

歌唱、抒情诗、器乐演奏和有音乐伴奏的戏剧等发展到很高水平,围绕着它们展开的各种公众比赛,竞技活动丰富多样。

音乐理论成就:古代希腊的音乐哲学,以及关于音律、音阶、调式、记谱等理论主要产生于这一时期。

(一)、古希腊音乐的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类型以及自然音与各种变化音(半音或小于半音)混合的旋律风格,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可以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二)、常用乐器:里拉和阿夫洛斯管(三)、音乐理论:两个方面:1、音乐材料和构成方式的理论,它涉及音程、音阶、调式等方面的内容2、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理论,它涉及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问题。

毕达格拉斯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音乐与宇宙天体存在类似,因此音乐可以最好地说明宇宙现象。

弦长比2:1时发出相隔八度的两个音高;弦长比例分别为3:2和4:3时发出相隔纯五度和纯四度的两个音高。

公元前4世纪希腊著名音乐理论家阿里斯多塞诺斯著有《和谐的要素》,音乐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四音音列,古代关于旋律、音阶、调式的理论都建立在四音音列基础之上。

四音音列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形成三种类型的四音音列,即自然音列、变化音列以及更细微划分的四音音列。

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四音音列以相交和相隔方式混合联结。

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省去了大完整音列体系的最高一组四音列。

调式以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记谱法有两种,以字母和符号分别用于记写歌唱和器乐的演奏。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古希腊人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

西方音乐史下

西方音乐史下

西方音乐史(下)问答题一浪漫主义的主要音乐特征?、(1)浪漫主义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表现。

(2)曲式结构得到更大的扩展,变得更加自由(3)半音化和不协和音的使用增多,更大规模地引入了远关系调性(4)认为器乐是表现语言无法传达的理想手段(5)强调音乐和文学等姐妹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关系在标题音乐中得到重要的体现(6)注重音乐的民族性,促进了民族乐派的发展二19世纪标题交响曲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柏辽兹李斯特(一)柏辽兹1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标志着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诞生2《幻想交响曲》除了标题的使用,还使用了五个乐章。

这是一部有文学标题的浪漫主义的和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它的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3他天生倾向于音乐的描绘性这是一部没有台词的音乐戏剧4作品不仅依靠固定乐思的再现,而且依靠贯穿在五个乐章中戏剧思想的有机发展5他的独创性还表现在配器方面6他是浪漫主义标题交响乐的创始人,其重要性主要在于他前三部交响曲特别是《幻想交响曲》,也推动了交响乐后来的发展(二)李斯特1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中心人物,他发明了交响诗的形式2 1826年他写下了《超级练习曲》的初稿,标志着他作为一名作曲家的开端3 他的标题音乐思想和柏辽兹不同,他企图表现一般概括性的思想而不是用音乐描绘现实。

4音乐结构总是比场景描绘更为重要5《前奏曲》是李斯特最著名的一首交响诗6魏玛时期的其他重要乐队作品还有《浮士德交响曲》和《但丁交响曲》三瓦格纳乐剧的音乐特点1瓦格纳彻底打破了意大利歌剧分曲编号的结构,每一幕音乐都是连续不断的2 他的乐剧以主导动机的运用而著称3 他的音乐是用一种“无穷尽的旋律”加以展开的4 他的半音化和声持续的离调和转调以及对终止式的避免使用,表达了空前炽热的主观情感5 他是一位配器大师,6 《特利斯坦和伊索尔德》这部歌剧是瓦格纳个人风格的一个顶点四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各有哪些主要作品、他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早期到1853年为止,主要作品在《路易斯米勒》《茶花女》《游吟武士》(2)中期从1853到1871 重点作品《假面舞会》《命运的力量》《唐卡洛斯》《阿伊达》(3)晚期从1871到1893 只有最后的两部杰作《奥赛罗》1887《法尔斯塔夫》1893五格里格的音乐风格1 他的旋律带有鲜明的挪威民间音乐风格2 和声也由于挪威民间音乐因素与浪漫派和声语言的结合,而变得非常富而有独创性3 持续五度低音,自然调性风格旋律4 民族主义体现在他的歌曲和钢琴小品的创作上5他还把浪漫派的半音化和声与挪威民间音乐的旋律相结合,声部的半音进行的很自由六强力集团与柴可夫斯基的比较强力集团A是由五位俄国作曲家组成创作小组,也叫五人团,B其中包括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C他们视格林卡为旗帜,致力於发展民族音乐文化而走上专业创造道路。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特点】1、单声音乐织体2、音乐、诗歌、舞蹈紧密结合3、记谱采用字母谱(只有音高,无节奏音乐概念)4、产生了最初的音乐理论5、出现了简单的乐器【古希腊音乐起源】古希腊的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流传下来,但是它的音乐文化精神却深深的影响着西方音乐的历史,音乐与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古希腊音乐体裁】音乐、文字、舞蹈是结合在一起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弹唱诗人在漫游途中吟唱的【古希腊乐器】1、最早的弦乐器:里拉琴2、最早的管乐器:阿芙洛斯管【古希腊理论】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他们的论述涉及音乐的社会道德及审美作用【悲剧】是一种包括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的综合艺术【古希腊记谱】古希腊用希腊字母记谱,单音音乐【各个时期】1、荷马时期:前12世纪~前8世纪2、古典时期(音乐最为盛行):前5世纪~前4世纪3、希腊化时期:前4世纪~前1世纪【古罗马最大的特点】军乐【格里高利圣咏】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在位时期收集并整理的单音音乐,曲调朴素,唱词为拉丁文圣经,采用教会调式,是欧洲音乐史上最早有详细记录的音乐作品【奥尔加农的形式】1、平行奥尔加农2、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3、自由的或反向的奥尔加农4、花唱式奥尔加农5、狄斯康特【经文歌】13世纪后期盛行的一种无伴奏合唱复调音乐,它是在二声部的克劳苏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本二声部克劳苏拉的上方声部没有歌词,后来有人将其填上了歌词。

这种上方声部有歌词的克劳苏拉就是经文歌。

在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声部的,且有“复歌词”的现象出现;即圣咏旋律声部的拉丁歌词与上方两个声部的法语歌词混在一起,通常情况下,两种歌词表达的内容也不一样【游吟诗人的音乐风格】游吟诗人的歌曲大多是单声的,即兴弹唱时常加上伴奏,南方歌词分句不明确,旋律优美细腻,节奏比较复杂自由,而北方歌曲则比较朴实直率,与民歌接近,旋律轮廓分明规整【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区别】1、在表演场所方面:宗教音乐是在教堂和宗教活动中运用的,除此之外运用的音乐则是世俗音乐2、在声乐演唱方面:宗教音乐为复调的圣咏,采用拉丁文歌词,而世俗音乐多是单声音乐,用方言演唱,即形成分居多3、在调式运用方面:宗教音乐采用教会调式,而世俗音乐较多使用伊奥尼亚和爱奥尼亚调式4、在乐器方面:宗教音乐开始只是无伴奏的单纯音乐13世纪后管风琴成为教堂的伴奏乐器,但禁用其他一切乐器;世俗音乐则使用了民间流行的一切乐器,包括了弦乐、弹拨乐和管乐器等【兰迪尼式中止】T—S—D—D7—Ⅵ六级—T【新艺术时期的音乐特点】1、节奏有了新发展,较以前自由2、旋律更加丰富、流畅,并有了一定个性3、复调手法更加复杂、多样化,有了终止式雏形【文艺复兴时期的四个乐派】1、勃良第乐派:代表作曲家杜费、班舒瓦2、弗兰德斯乐派:代表作曲家奥克冈、若斯坎、拉索3、罗马乐派:代表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4、威尼斯乐派:代表作曲家维拉尔特、A·加布里埃利、G·加布里埃利(叔侄俩创作了双重合唱)【双重合唱】由威尼斯乐派的加布里埃利叔侄首创,两组合唱,8到12声部,两架管风琴或乐队,音箱宏大,场面堂皇,富于表现力【牧歌】源于意大利,根据短小诗句改编,无伴奏合唱,多为爱情题材,富有诗意(1530年)【香颂】又称尚颂、歌谣曲,16世纪在法国广泛使用,表现生活场景,手法自由生动,带有一定的造型性【羽管键琴】羽管键琴,拨奏弦鸣乐器。

西方音乐史——精选推荐

西方音乐史——精选推荐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约公元前8世纪-公元4世纪)●希腊音乐是单声织体,没有和声或对位,即兴产生的支声复调,音乐的节奏与诗歌的节奏是一致的。

●音乐的体裁有短小的抒情诗、长大的史诗,以及演出规模宏大的悲剧和喜剧。

在后期出现了一些器乐独奏曲。

●古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

①弦乐的代表是里拉琴,里拉琴最初是在乌龟壳上支两只牛角和一根横木,再缠上4根弦,用手指拨弦发声,声音轻柔,多用于伴奏,后来又有很多变化样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基萨拉琴。

②管乐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阿夫洛斯管是一种双簧乐器,有双管和单管两种类型,V字型的双管阿夫罗斯更为普遍,声音比较坚硬而有穿透力,具有狂放性。

两种乐器在使用上往往与不同神的崇拜相关,里拉琴常和有显赫地位的太阳神阿波罗相联系;阿夫罗斯管常被用作敬奉酒神狄俄尼索斯,是狂欢节常用的乐器。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50年)的“和谐论”。

核心:(1)发音的两音弦长比例越简单,两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则越和谐。

(2)通过计算得出,当弦长比为2:1时,两音的音程关系为八度;当弦长比为4:3时,两音为四度关系;当弦长比为3:2时,两音为五度关系。

(3)只有四、五、八度是和谐的音程,其余的音程都是不和谐音程(包括三、六度,皆是不协和音程)。

●四音音列是指由两个音构成四度框架,另两个音在这个框架内作不固定的灵活变动。

从而形成的三种不同形式的四音音列:自然音列、变化音列和微分音音列。

(多里亚,弗里几亚,利底亚,混合利底亚)中世纪时期(约公元5世纪-14世纪)●格里高利圣咏形成:公元6世纪末,各地教堂的圣咏凌乱不一,为了规范教堂中的圣歌,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派人搜集整理各地的圣咏,还编成两本圣咏集。

这两本圣咏统一了罗马教会的仪式和圣咏。

格里高利圣歌也称为平歌或素歌。

风格特征:单音织体,拉丁文歌词。

节奏自由,有歌词的韵律决定。

音域较窄,旋律以级进为主,多呈拱形。

音乐结构由歌词段落的划分来决定。

音乐具有节制和超脱的表情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韦伯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奠基之作《自由射手》被誉为德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人。

2、舒伯特: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他的歌曲形式分为三类:分节歌《野玫瑰》,通谱歌
《魔王》,变化分节歌《鳟鱼》。

声乐套曲《东之旅》《美丽的磨坊女》。

舒伯特9部交响曲:第八部《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和第九部《C大调第九“伟大”交响曲3、创作特征:漂泊流离的生活使舒伯特的创作经常蒙上忧伤和幻想的色彩,深刻地反映
了封建复辟时代下层市民阶级压抑苦闷的思想感情,在他的艺术歌曲中,伴奏与旋律同等重要。

此时钢琴不在只是伴奏,它往往在序奏,气氛制造上超越歌词的力量,而表现这种情感,于是在和声,调性,音区,速度,力度等方面的色彩变化来表达诗歌的意境,深化人物情绪的戏剧性发展,大大提高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4、门德尔松(莱比锡音乐学院的第一任院长):戏剧配乐《仲夏夜之梦》《序曲》《婚礼进
行曲》。

四大小协:《贝多芬D大调》《勃拉姆斯D大调》《柴可夫斯基D大调》《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主要贡献:1826年,他17岁的时候,他的音乐风格逐渐成熟,完成了他著名的作品戏剧音乐《仲夏夜之梦》并一举成名。

1829年不顾音乐权威的反对,亲自指挥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巴赫音乐作品的真正价值。

1842年,门德尔松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

此时,他已是欧洲有影响的音乐活动家。

他首创了钢琴曲“五词歌”这一浪漫时期特征的新体裁(共八卷48首)。

他是按照歌曲体裁和形式特点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常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配以抒情歌曲常用的伴奏音型。

5、舒曼:他的音乐评论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藏在花中的大炮,管弦乐《bB大调第
一交响曲“春天”》,钢琴协奏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

6、肖邦创作特征:与西方音乐上绝大多数作曲家不同的是,他一生创作活动几乎倾注在
钢琴音乐领域。

他除了写了少部分室内音乐和歌曲之外,几乎全部作品都为钢琴而作。

他的音乐既有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格,又有一种高贵的浪漫诗人气质,被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的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在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对这样一位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感的波兰爱国主义作曲家,谈他的创作,首先离不开波兰这个伟大的民族及其深重的灾难,也离不开肖邦本人对祖国和人民深厚感情,以及他猛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他的创作内容大都和国家的命运以及他作为一个爱国者的忧患意识密切相关。

这是认识和理解肖邦的音乐最根本的关键。

《玛祖卡》《夜曲》《叙事曲》
《bb小调第二谐谑曲》《g小调叙事曲》
7、柏辽兹:合唱作品《萨达纳帕尔》,成名作《幻想交响曲》标题交响曲,交响曲《哈罗
尔德在意大利》,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传奇《浮士德的责罚》,歌剧《本韦努托·切利尼》,合唱曲交响音乐《葬礼与凯旋交响曲》传奇剧《浮士德的沉沦》选曲《拉科奇进行曲》发展了主导动机的手法(他称之为“固定乐思”)
8、李斯特:首创了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体裁—交响诗,也称“音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
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

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是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

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多采用单乐章的曲
式,结构较自由,音诗、音画、交响童话等,这些也是与交响诗类似的音乐体裁。

《匈牙利狂想曲2号》《匈牙利
9、韦伯:完成了德国浪漫主义民族歌剧奠基之作《摩弹射手》,又完成了德国浪漫主义歌
剧奠基之作《自由射手》,是德国民族歌剧奠基人。

10、奥芬巴赫(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是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康
康舞曲》
11、乔治·比才:《阿莱城的姑娘》《卡门》中咏叹调“哈巴捏拉舞曲”斗牛士之歌
戴帽子,这是19世纪,法国,比才,歌剧《卡门》中《爱情是双不羁的鸟》
12、罗西尼: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快给盲人让路》正歌剧《威廉退耳》歌
剧《杜兰朵》运用了中国的《茉莉花》最著名的咏叹调《今夜无人能睡》
13、贝里尼:歌剧《清教徒》,被誉为“意大利的夜莺”
14、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材》,乐剧《尼伯龙指环》
15、多尼采蒂:《爱得甘醇》
16、维尔第:《纳布科》成功作品《奥赛罗》《茶花女》中《饮酒歌》《阿依达》
《弄臣》中《女人善变》
17、普契尼:代表作《蝴蝶夫人》代表作中的咏叹调《图兰多》《艺术家的生涯》又
名《波西米亚人》或《绣花女》中《人们叫我咪咪》《你悲凉的双手》,音乐剧《吉屋出租》《托斯卡》中的《星光灿烂》,《贾尼斯基基》中的《我亲爱的爸爸》
18、瓦格纳(德国):歌剧四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包括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
弗里德、众神的黄昏最后一部歌剧《帕西法尔》浪漫歌剧《罗恩格林》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歌剧改革:瓦格纳认为音乐只是手段,戏剧才是目的,音乐要服从于戏剧。

他认为最伟大的歌剧要选择历史、神话、传说作为题材,神话代表了永恒真理,对于德国人民来说,德国神话很容易理解。

瓦格纳认为古希腊戏剧是面向全民的戏剧,是将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综合为一个整体的艺术,未来的艺术必须以古希腊戏剧为榜样,再次达到诗歌、音乐、表演、舞台等各门艺术的综合。

他这种理想的新型歌剧称作“乐剧”。

瓦格纳认为传统的分曲歌剧破坏了戏剧的连贯性。

他主张音乐要与戏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要被个别的曲子所打断。

因此,他认为应该取消宣叙调、咏叹调、合唱等固定套式的段落,取消了场景与场景,唱段与唱段之间的界线,音乐的发展应该是连续不断的,代之以“无终旋律”。

瓦格纳为了使“综合艺术”的内部更有机地统一起来,他借鉴了韦伯的“主导动机”手法并进一步发展,他称之为“主题元素”。

“主导动机”就是以一段短小的动机或主题来代表特定的人物、时间爱你、物体、地方、甚至气氛、情感,描写的对象第一次出现时,一般管弦乐队奏出代表该对象的动机,以后每当这一对象出现,均重复这一动机,并可根据剧情的需要而变形,可以扩大、缩小或是片段化,不同的动机还可以用对位形式结合。

19、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被誉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的是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

20、格林卡: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歌剧《伊万·苏萨宁》(俄国王小二的故事)
21、强力集团: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科萨科夫、穆索尔斯基。

科萨科夫:歌剧《金鸡》歌剧《撒旦王的故事》中的《野蜂飞舞》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
22、柴可夫斯基:在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中,他是唯一在创作领域中达到古典大师广度的
作曲家,他的作品遍及诗歌,舞剧,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钢琴和声乐等体裁。

他的音乐浓郁抒情,具有典型的俄罗斯性格,他无比丰富的旋律与俄罗斯民歌和城市浪漫曲的音调相联系,十分感人。

重视发挥乐器的音色效果,整个音乐的色调仍是洗练优雅的,他的作品主要通过矛盾的对比冲突,内部力量的积累和发展来表达情感,因而具有较强的交响性。

在他一生的创作中,时而明朗乐观,充满信心,时而苦闷彷徨找不到出路,晚期作品更具悲剧性特点。

歌剧《金鸡》《黑蜂飞舞》《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6部交响曲,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812庄严序曲》、《意大利随想曲》等,另外,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23、斯美塔那:最具代表的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有六首独立的作品组成第一首
《维谢格拉德》,二《沃尔塔瓦河》,三《沙尔卡》四《捷克的田野和森林》五《塔波尔》六《布郎尼克》
24、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25、格里格:《培尔·金特》中苏尔维之歌
26、西贝柳斯:交响诗芬兰颂
27、圣·桑:歌剧《参孙与达利丽拉》c小调第三交响曲管风琴交响诗《骷髅之舞》
《动物狂欢节》→大提琴曲《天鹅》
28、德彪西:创作特征(印象主义):旋律简短,片段、零碎,是非对称性的,和声功
能被减弱到最低限度,增加和弦结构,追求音响效果的变化,不协和和弦不作解决,调性常是模糊的,常用复节拍,节奏不规则的细分减弱了推动力,曲式结构松散自由,段落界限较模糊,常用复节拍,节奏不规则的细分减弱了推动力。

曲式结构松散自由,段落界限较模糊,是用一种模糊的细碎、松散的笔触来暗示和象征,表现的是微妙,朦胧的气象色彩与感觉印象。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曲《大海》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29、莫里斯,拉威尔:此人不是专注印象主义他专注:1,自然《鹅妈妈组曲》2,异
国风味《西班牙狂想曲》3,模仿《孔雀之舞》4,舞蹈《波莱罗舞曲》。

表现主义:是浪漫主义延长线上的一个音乐流派。

其中阿渃德—勋伯格是表现乐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首创“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他的学生贝尔格·韦伯恩被合称为新维也纳体系。

十二音体系: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音任意排成一个音列,然后以原形、逆形、倒影、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

贝尔格·韦伯恩继承此法并有所发展。

《一个华沙的幸存者》歌剧《璐璐》
30、斯特拉文斯基:第一部芭蕾舞剧《火鸟》、《春之祭》、《彼得卢什卡》被人誉为音乐界的“毕加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