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量分析方案技术建议书

合集下载

网站建议书

网站建议书

网站建议书尊敬的XXX公司领导:我对贵公司网站目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准备了以下网站建议书,希望能够为贵公司的网站改进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分析问题:通过对贵公司现有网站的分析,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 界面设计浮夸:当前网站界面设计过于花哨,颜色搭配不协调,导致整体感觉不够专业和现代化;2. 页面加载速度慢:网站页面加载速度较慢,影响了用户的体验;3. 导航结构不清晰:当前网站的导航结构不够清晰,用户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4. 内容更新不及时:网站上的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用户无法获取到最新的公司动态和产品信息;5. 缺乏互动性:网站缺乏互动性,无法与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几个建议:1. 界面设计简约大气:重新设计网站的界面,采用简约大气的风格,色彩搭配简单明快,增加整体美感和现代感;2. 优化页面加载速度:通过压缩图片、减少HTTP请求、优化代码等手段,提高网站的加载速度,让用户能够更快地浏览网站内容;3. 优化导航结构:重新规划网站的导航结构,将各项信息分类清晰地展示在导航栏中,方便用户的导航和查找;4. 提升内容更新效率:建议引入内容管理系统(CMS),让公司员工能够方便地更新网站内容,及时发布最新的公司动态和产品信息;5. 增加互动功能:加入用户评论和留言板块,提供在线客服服务,以及与社交媒体的连接,增加用户与网站的互动性,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实施计划:为了顺利实施以上建议,我建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制定项目计划:明确网站改进的时间表、责任人和目标;2. 设计新的界面和导航结构:与专业的设计师合作,设计新的网站界面,并根据需求重新规划导航结构;3. 进行网站优化:与开发人员合作,对网站进行优化,提高页面加载速度;4. 引入内容管理系统:选择合适的CMS系统,进行网站内容管理的迁移和培训;5. 增加互动功能:与开发人员合作,添加用户评论和留言板块,接入在线客服系统,并与社交媒体进行连接;6. 进行测试和上线:在进行各项功能添加和优化后,进行测试,确保网站的稳定和正常运行,然后上线运营。

技术建议书_安全解决处理方案技术建议书(边界防护、行为监管)v1.0

技术建议书_安全解决处理方案技术建议书(边界防护、行为监管)v1.0

XXXXXX网络安全建设技术建议书2008年2月目录1.XX网络安全现状 -------------------------------------------------------------------------------------------- 22.H3C安全解决方案理念------------------------------------------------------------------------------------- 42.1.智能安全渗透网络——局部安全 ------------------------------------------------------------- 42.2.智能安全渗透网络——全局安全 ------------------------------------------------------------- 52.3.智能安全渗透网络——智能安全 ------------------------------------------------------------- 53.建设原则及设计思路 ---------------------------------------------------------------------------------------- 63.1.安全平台设计思路 ------------------------------------------------------------------------------- 63.1.1.以安全为核心划分区域 ------------------------------------------------------------------- 63.1.2.用防火墙隔离各安全区域 ---------------------------------------------------------------- 73.1.3.对关键路径进行深入检测防护 ---------------------------------------------------------- 83.1.4.对用户非法上网行为进行识别和控制 ------------------------------------------------- 83.1.5.对全网设备进行统一安全管理并进行用户行为审计 ------------------------------- 93.1.6.根据实际需要部署其他安全系统 ------------------------------------------------------- 94.XXXX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 114.1.1.边界安全防护 ------------------------------------------------------------------------------ 114.1.2.用户行为监管 ------------------------------------------------------------------------------ 124.1.3.统一安全管理中心 ------------------------------------------------------------------------ 145.安全管理建议(供参考)---------------------------------------------------------------------------------- 155.1.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 155.1.1.人员需求与技能要求 --------------------------------------------------------------------- 155.1.2.岗位职责 ------------------------------------------------------------------------------------ 155.2.安全管理制度------------------------------------------------------------------------------------ 165.2.1.业务网服务器上线及日常管理制度 --------------------------------------------------- 165.2.2.安全产品管理制度 ------------------------------------------------------------------------ 175.2.3.应急响应制度 ------------------------------------------------------------------------------ 175.2.4.制度运行监督 ------------------------------------------------------------------------------ 171.XX网络安全现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主题。

无线网络技术建议书

无线网络技术建议书

无线网络技术建议书摘要: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都希望能够拥有可靠、高效的无线网络环境。

本文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些建议,以确保其无线网络技术能够满足其需求,并提升其业务流程的效率。

建议包括网络架构的设计、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网络性能的优化、安全性的加强以及网络管理的规划。

一、网络架构的设计1.1需求分析:对企业的无线网络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包括网络规模、覆盖范围、用户数量和负载要求等。

1.2架构规划: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适合企业的无线网络架构设计方案,并考虑未来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二、设备的选择和安装2.1设备选型:考虑到无线网络的性能、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因素,选择适合企业的无线路由器、交换机和接入点等设备。

2.2设备部署:根据网络架构设计方案,合理安排设备的部署位置,以达到良好的信号覆盖和网络稳定性。

2.3信号优化:通过合理设置无线信道和信号强度等参数,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信号干扰和死角区域的存在。

三、网络性能的优化3.1带宽管理:对网络进行带宽限制和流量调度,以确保关键应用和用户得到足够的网络资源。

3.2QoS配置:为关键应用和用户分配优先级,并进行流量控制和优先传输,以确保业务的高效运行。

3.3无线覆盖优化:通过增加接入点、设置中继器和调整频段等手段,优化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

四、安全性的加强4.1加密机制:采用高强度加密算法,如WPA2-PSK,以确保无线网络传输的数据安全性。

4.2 用户认证:实施有效的用户认证措施,如WEP或WPA2-Enterprise,以提高网络的授权访问。

4.3安全策略:建立网络安全策略,定期更新设备固件和密码,并实施入侵检测系统,以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攻击。

五、网络管理规划5.1远程管理:选择合适的网络管理软件,并将其设置为远程管理模式,以方便管理员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和监控。

5.2故障监测:实施网络设备的故障检测和告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快速解决网络故障。

上网行为审计与流量管理解决方案UAG建设方案建议

上网行为审计与流量管理解决方案UAG建设方案建议

上网行为审计及流量管理解决方案UAG建设方案建议书理念是人们对于不同事物从自身角度出发确定下来的正确看法,并用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实践。

正确的安全建设理念可以指导用户解决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安全问题,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有效的地方。

迪普科技公司提出的智能安全理念,体现了迪普科技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专业和独到的见解,使其成为客户最可信赖的安全建设指导思想。

在应用需求的不断推动下,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而网络技术的进步则又反过来推动应用的发展,应用与网络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而应用自身的多样化、个性化特性,却与网络的IP化、标准化形成了天然难以逾越的矛盾。

特别是随着万兆到核心/千兆到桌面、Web2.0、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P2P等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增多,如何在标准化的网络基础设施上,使模型越来越复杂、流量越来越大的千变万化应用更安全、更快速、更可用,最终使IT战略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是所有IT厂商和用户面临的共同课题。

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全是叠加于基础网络设施上的一层智能网,它通过安全域划分、访问控制、入侵防御等技术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端到端防护体系。

但受制于技术积累的不足,传统的防护方案只能用于部分对性能、功能、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场景,对大型数据中心、骨干网/城域网、大型园区出口等场景则束手无策。

快速:P2P、网络游戏等的无节制使用,使企业网络流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宝贵的网络资源被滥用;病毒等威胁的肆意泛滥,不仅会造成网络流量异常,甚至会导致业务瘫痪。

单纯通过扩容网络带宽的方法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可用:应用服务的不断增多、流量压力的不断增加、访问延迟的不断增大,如何保证在线业务的持续可用?简单的通过扩容网络带宽和增加服务器的方法不仅成本大而且收效甚微。

为解决上述问题,迪普科技从“应用超乎想像”角度出发,提供了一系列保证用户应用更安全、更快速、更可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迪普科技具有一支业界领先的开发团队,基于多年的研究与积累,拥有自主开发的高性能的容识别与加速芯片以及核心软件平台,目前已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防火墙、UTM统一威胁管理、IPS入侵防御系统、防毒墙、UAG审计及流控、异常流量清洗、Scanner 漏洞扫描系统、WebShield防护系统、TAC终端接入控制、DPX深度业务交换网关、ADX应用交付平台、工业交换机及UMC统一管理中心等系列化产品。

H3C iMC数据中心管理方案建议书V1.0(201108)[2]

H3C iMC数据中心管理方案建议书V1.0(201108)[2]

H3C iMC数据中心管理方案建议书(V1.0)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H3C iMC 数据中心管理方案建议书Keywords关键词:iMC,数据中心,网络流量,智能报表,虚拟化,ITIL,应用管理,SLA,零配置Abstract摘要:H3C iMC数据中管理方案提供了一体化、可视化的基础设施管理,虚拟化、自动化的IP资源管理,多维度、新模型的应用和流量管理,规范化、可衡量的IT运维流程管理,实现了管理平台、流量分析、行为审计、安全设备等各种资源之间的智能联动,为实现基于用户、开放式、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中心管理打下了基础,为数据中心资源的动态调配、最优化利用提供了保障。

Abbr. List缩略语:目录1 综述 (6)1.1 建设背景 (6)1.2 现状分析 (6)1.3 建设目标 (7)1.4 建设内容 (7)2 H3C iMC数据中心管理方案介绍 (8)2.1 一体化、可视化的基础设施管理 (9)2.2 虚拟化、自动化的IP资源管理 (9)2.3 多维度、新模型的应用和流量管理 (10)2.4 规范化、可衡量的IT运维流程管理 (11)3 H3C iMC数据中心管理产品介绍 (12)3.1 基础设施管理 (12)3.1.1 全面的基础设施管理 (12)3.1.2 灵活方便的拓扑功能 (14)3.1.3 方便易用的性能管理 (19)3.1.4 设备配置管理 (20)3.1.5 智能的告警管理 (25)3.1.6 Syslog管理 (27)3.2 IP资源管理 (27)3.2.1 零配置自动化部署 (27)3.2.2 ACL管理 (29)3.2.3 VLAN管理 (31)3.2.4 IP/MAC管理 (33)3.3 网络应用流量分析 (38)3.3.1 任务式多角度网络流量分析 (38)3.3.2 结合拓扑、设备管理直观展示网络流量 (38)3.3.3 流量分析widget监控 (38)3.3.4 分布式流量监控能力 (39)3.3.5 总体流量趋势分析 (39)3.3.6 应用流量分析 (40)3.3.7 源主机\目的主机\会话流量分析 (40)3.3.8 智能基线及流量告警 (41)3.3.9 未知应用流量分析 (41)3.3.10 七层应用流量分析 (42)3.3.11 基于用户的流量分析 (42)3.3.12 主机连接数统计分析 (42)3.3.13 业务间流量统计分析 (43)3.3.14 VPN流量统计分析 (43)3.3.15 网络应用自定义 (44)3.4 虚拟化管理 (44)3.4.1 虚拟化网络管理 (44)3.4.2 VMWare虚拟服务器管理 (47)3.4.3 Hyper-V虚拟服务器管理 (50)3.5 应用性能管理 (51)3.5.1 简便灵活的web架构,易于部署和使用 (52)3.5.2 全方位的监视功能,更清晰地展示各种信息 (52)3.5.3 故障根源分析,协助管理人员快速解决问题 (53)3.5.4 丰富的报表功能,便于工作总结和汇报 (54)3.5.5 SLA水平测量,服务质量更有保障 (54)3.5.6 应用与拓扑融合管理,IP与IT的完美结合 (54)3.6 数据中心综合SLA分析 (55)3.6.1 增加KQI指标 (55)3.6.2 数据中心综合SLA分析报表 (56)3.7 智能报表分析 (57)3.7.1 集中的报表管理平台 (58)3.7.2 完备的开放数据源 (58)3.7.3 强大的智能分析能力 (58)3.7.4 丰富的预定义报表模板 (58)3.7.5 灵活而强大的报表设计功能 (58)3.7.6 无缝的设计环境和用户操作环境融合 (59)3.7.7 业界领先的报表展示 (59)3.7.8 快速自定义报表 (60)3.7.9 自动化的周期性报表机制 (61)3.7.10 实时的立即报表 (62)3.7.11 我的报表视图 (62)3.7.12 Email自动发放报表 (62)3.8 运维流程管理 (62)3.8.1 实时、精确的联合CMDB (63)3.8.2 完整的服务运维流程 (63)3.8.3 融合iMC告警模块的网络故障维护流程 (64)3.8.4 融合iMC配置管理的网络变更流程 (65)3.8.5 快捷灵活的流程定制能力 (65)3.8.6 集中的知识库管理 (66)3.8.7 服务台 (66)4 系统功能 (67)4.1 个性化首页定制 (67)4.2 系统安全管理 (68)4.2.1 操作员登陆管理 (68)4.2.2 操作员密码管理 (68)4.2.3 操作日志管理 (68)4.2.4 操作员在线监控和管理 (68)4.3 分权管理 (68)4.4 分级部署 (70)4.4.1 重要告警上报与下级网管状态监控 (71)4.4.2 无缝衔接的分级拓扑 (71)4.4.3 灵活丰富的分级报表 (71)4.5 硬件要求 (72)4.5.1 iMC平台部署硬件要求 (72)4.5.2 NTA组件部署硬件要求 (74)4.5.3 DIG采集器组件配置要求(可选) (75)4.5.4 APM部署方案(仅限Windows操作系统) (75)4.5.5 SOM部署方案 (75)4.5.6 iAR报表组件配置要求 (76)1 综述1.1 建设背景“网络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对于一个拥有一定规模数据中心的用户来说,管理永远是一个大“问题”。

网吧城域网技术建议书

网吧城域网技术建议书

网吧城域网技术建议书尊敬的领导:根据我们网吧目前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我认为我们需要对网吧进行城域网技术升级,并提出以下建议:一、升级网络设备当前网吧中使用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已经使用多年,性能较差,无法满足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的需求。

建议更换高性能、高稳定性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以提供更好的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同时,为保证整个城域网的安全性,应配置防火墙来过滤和监测网络流量,预防网络攻击和非法访问。

二、优化网络布局网吧内各台电脑连接城域网的方式较为杂乱,存在布线不规范、信号干扰等问题。

建议在网吧内进行网络布线优化,采用屏蔽类网线,并按照规范进行布置,避免各设备之间的干扰。

此外,可以进行网络设备的定位和标注,方便后期维护和管理。

三、增设网吧服务器为了提供更好的网络资源共享和安全管理,在城域网内增设一台网吧服务器是必要的。

服务器可以用来存储网吧内各种资源文件,如游戏、电影等,并通过共享功能将其提供给用户。

服务器还可用于网吧管理,包括用户权限管理、网络流量控制、访问限制等。

通过服务器的集中管理,可以提高网吧的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四、加强网络安全作为一个公共场所,网吧需要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首先,建议采用虚拟专用网(VPN)技术,为用户提供加密的网络连接,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其次,要设置严格的上网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使用网吧网络,并限制非法网站和内容的访问。

此外,应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漏洞修补和安全性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威胁。

五、完善监控系统为加强对网吧内活动的监管,建议完善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可以安装摄像头对网吧内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并将视频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上。

监控系统的设置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注意保护用户的隐私。

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网吧内的不当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最后,我建议在升级城域网技术的同时,配备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负责设备的配置和维护、网络安全的监控和处置、用户服务的支持等工作。

机房技术建议书

机房技术建议书

机房技术建议书
尊敬的领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公司的机房技术也需要不断升级和改进,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和数据存储需求。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技术建议:
1. 网络设备升级,建议对公司的网络设备进行升级,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速度。

可以考虑引入更先进的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设备,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网络流量和安全威胁。

2. 服务器更新,建议更新公司的服务器硬件和软件,以提高计算和存储性能。

可以考虑引入虚拟化技术,以节省空间和能源,并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

3. 灾备方案,建议建立完善的灾备方案,以保障公司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可以考虑引入备份服务器、数据镜像和定期的数据备份流程,以应对突发情况。

4. 系统监控,建议引入系统监控工具,以实时监测机房设备的
运行状态和性能。

可以考虑使用监控软件和传感器设备,以及建立报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5. 环境管理,建议加强机房的环境管理,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可以考虑引入空调设备、温湿度监控和防尘措施,以维持良好的机房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对公司的机房技术进行全面升级和改进,以提高稳定性、安全性和效率,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希望领导能够重视这些建议,并给予支持和指导,谢谢!
此致。

敬礼。

华为企业园区网络建设-技术方案-建议书V1.0

华为企业园区网络建设-技术方案-建议书V1.0

华为企业园区网络建设技术方案建议书目录1项目概述 (4)1.1项目背景 (4)1。

2项目目标 (4)2园区总体系统规划设计 (5)2.1需求分析 (5)2.2设计原则 (6)3园区网络架构规划设计 (7)3。

1园区网络总体网络架构规划设计 (7)3。

1。

1典型园区网网络架构 (7)3.1。

2经济型园区网网络架构 (8)3.1.3虚拟交换园区网网络架构 (9)3.2园区网络分层网络规划设计 (10)3.2。

1接入层 (10)3。

2.2汇聚层 (11)3。

2。

3核心层 (11)3。

2.4出口层 (12)4园区网络高可靠性规划设计 (14)4。

1园区网络高可靠性规划设计 (14)4.2园区网络设备高可靠性规划设计 (19)4。

2.1重要部件冗余 (19)4.2.2设备自身安全 (20)4。

3园区网络交换机虚拟化规划设计 (21)4.3.1汇聚交换机的集群CSS(Cluster Switch Switching) (21)4.3。

2接入交换机的堆叠iStack (24)5园区网络安全方案规划设计 (26)5.1园区网安全方案总体规划设计 (26)5.2园区接入安全规划设计 (27)5。

3园区网络监管/监控规划设计 (33)5。

3.1防IP/MAC地址盗用和ARP中间人攻击 (33)5。

3。

2防IP/MAC地址扫描攻击 (34)5。

3.3广播/组播报文抑制 (36)5.4园区网边界防御规划设计 (36)5.4。

1防火墙部署规划设计 (36)5。

4。

2防火墙功能规划设计 (37)5.4。

3防火墙性能选择 (38)5.4.4虚拟防火墙规划设计 (39)5.4。

5NAT规划设计 (40)5。

5园区网出口安全规划设计 (41)6园区网络网管系统方案规划设计 (43)6.1网管系统概述 (43)6。

2系统优势介绍 (44)6。

2.1网络管理优势功能 (45)6。

2。

2网络流量分析器优势功能 (46)6。

2.3认证计费优势功能 (48)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3C iMC 网络流量分析方案技术方案建议书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目录一、网络流量分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4)二、网络流量分析的重要性分析 (5)三、××项目网络流量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6)3.1. ××项目相关背景及需求信息 (6)3.2. ××项目网络拓扑结构及网络流量模型 (6)四、H3C iMC 网络流量分析(NTA)解决方案介绍 (6)4.1. NTA解决方案介绍 (7)4.2. NTA逻辑组成 (7)4.3. NTA报表功能 (8)4.3.1. 预定义报表介绍 (8)4.3.2. 七层应用分析报表(DIG采集方式支持) (11)4.3.3. 智能基线、自动告警 (11)4.4. NTA相关技术规范 (12)五、×××项目NTA解决方案部署 (12)5.1. 广域网流量监控方案 (13)5.1.1. 广域网分支流量监控方案 (13)5.1.1.1. 适用的网络环境: (13)5.1.1.2. 推荐使用的组件: (13)5.1.1.3. 应用组网图: (13)5.1.1.4. 可实现的功能: (14)5.1.2. 广域网分布式流量监控方案 (15)5.1.2.1. 适用的网络环境: (15)5.1.2.2. 推荐使用的组件: (15)5.1.2.3. 应用组网图 (15)5.1.2.4. 可实现的功能: (15)5.2. 局域网流量监控方案 (16)5.2.1. 局域网Internet出口流量监控方案 (16)5.2.1.1. 适用的网络环境: (16)5.2.1.2. 推荐使用组件: (16)5.2.1.3. 应用组网图: (16)5.2.1.4. 可实现的功能: (17)5.2.2. 不支持NetStream设备组网方案 (17)5.2.2.1. 适用的网络环境: (17)5.2.2.2. 推荐使用的组件: (18)5.2.2.3. 应用组网图 (18)5.2.2.4. 可实现的功能: (18)附:NTA特色流量分析功能介绍 (19)准确的主机识别 (19)数据库实时监控 (19)灵活的应用自定义 (19)流量分析任务管理 (20)附:NETSTREAM技术简介 (20)一、网络流量分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随着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规模越来越大,其承载的业务越来越丰富,了解网络承载的业务,掌握网络流量特征,以便使网络带宽配置最优化,是当前网络面临的一大挑战;另一方面,网络蠕虫病毒、DoS/DDoS攻击等在网络中越来越流行,对网络正常业务的负面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检测威胁网络安全的异常行为是当前网络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绝大多数企业的IT管理部门都还没有建设起一套能够完全满足上述管理需求的网络及业务流量和流向分析系统,大部分网管系统还只是采用一些通用型的网络链路使用率监视软件,如MRTG,利用SNMP协议对网络的重点链路和互联点进行简单的端口级流量监视和统计;或采用在网络中部分重点POP点加装RMON探针的方式,利用RMON I/II协议对网络中部分端口进行网络流量和上层业务流量的监视和采集。

但是上述两种被普遍采用的网络流量分析系统都有其显著的技术局限性:1) 利用SNMP协议能够对被监视的各个网络端口进出的数据包数和字节数进行采集,但不会对信息进行过滤,经常是收集上许多无用信息。

不但包括网络层的客户业务流量信息,还包括链路层的数据帧包头,Hello数据包,出错后重新传送的数据包等流量信息。

而且SNMP协议还无法区分网络层数据流量中各种不同类型客户业务在总流量中的分布状况,也无法对进出的流量进行流向分析。

2) 利用RMON协议对运营商网络进行流量和流向管理可以部分弥补SNMP协议的技术局限性,如可以对业务流量进行统计,但同时也暴露出新的技术局限性。

首先,由于RMON协议需要对网络上传送的每个数据帧进行采集和分析,会消耗大量的CPU资源因而不可能由网络设备本身实现,需要额外购买和安装内置式或外置式的RMON探针。

市场上现有的RMON 探针处理能力也有限制,还不能支持监控端口速率超过1Gbps的网络端口。

其次,因为RMON 探针为硬件设备,价格较贵,所以不可能为每台网络设备都配备,且由于RMON探针,特别是内置式RMON探针,探针接入网络后部署变更困难,必然会造成出现异常事件时无法及时对特定的网络链路进行监控。

最后,由于RMON探针采集到的管理数据是由分析每个数据包后得到的,数据量非常大且分散,协议缺乏内建的数据汇总机制,不易对数据进行高层次的流向分析。

这些因素都会阻碍利用RMON协议对大型网络进行流量和流向分析的有效性。

为克服现有网管系统对网络流量和流向分析功能的技术局限性,企业IT管理部门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功能丰富,成熟稳定的新技术对现有管理系统中管理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方式进行改造和升级。

新的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还需要对企业的运行网络影响小,无需对网络拓扑进行改变就能平滑升级。

而且新的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应该即可以对网络中各个链路的带宽使用率进行统计,也可以对每条链路上传输不同类型业务的流量和流向进行分析和统计。

作为IT业界的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H3C不但提供了性能卓越的网络设备,还配套研发了可以满足客户对网络流量和流向分析需求的NetStream技术,NetStream技术是一种基于网络流信息的统计与发布技术,它可以对网络中的通信量和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分类和统计,基于各种业务和应用进行分析。

二、网络流量分析的重要性随着网络规模的日渐增长,网络中承载的业务也越来越丰富。

企业需要及时的了解到网络中承载的业务,及时的掌握网络流量特征,以便使网络带宽配置最优化,及时解决网络性能问题。

目前企业在管理网络当中普遍遭遇到了如下的问题:1) 网络的可视性:网络利用率如何?什么样的程序正在网络中运行?主要用户有哪些?网络中是否产生异常流量?有没有长期的趋势数据作为网络带宽规划的参考?2) 应用的可视性:当前网内有哪些应用?分别产生了多少流量?网络中应用使用的模式是什么?企业内部重要应用执行状况如何?3) 用户使用网络模式的可视性:哪些用户产生的流量最多?哪些服务器接收的流量最多?哪些会话产生了流量?分别使用了哪些应用?三、××项目网络流量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此处对××项目背景进行简单介绍,主要目的是分析网络流量分析的需求,建议内容包括:注:此处请项目人员根据具体的项目信息补充说明。

3.1. ××项目相关背景及需求信息3.2. ××项目网络拓扑结构及网络流量模型四、H3C I MC网络流量分析(NTA)解决方案介绍H3C专注于IP产品与相关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备完善的产品技术、客户服务、渠道、认证培训体系,为您提供客户化、特性丰富、性价比高的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

作为业界领先的网络设备与解决方案供应商,H3C提供包括网络管理、用户管理、业务管理等全面的管理解决方案:H3C智能管理中心(H3C Intelligent Management Center,以下简称H3C iMC)。

H3C智能管理中心解决方案架构如下图所示:H3C iMC解决方案架构由上图可以看出H3C iMC管理系统由智能管理平台以及各个业务组件组成,管理平台提供网络管理的一些基础功能,比如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资源和拓扑管理等,而业务组件提供了相应的业务管理功能;各个业务组件相对独立,并可以无缝的集成在管理平台中,使得整个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4.1. NTA解决方案介绍iMC 网络流量分析(Network Traffic Analyzer, NTA)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网络管理人员了解企业内部网络之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中的性能瓶颈问题、网络异常现象,也能方便用户进行网络优化、网络设备投资、网络带宽优化等的参考,并方便网络管理员及时解决网络异常问题。

4.2. NTA逻辑组成iMC NTA解决方案包括:网络设备、DIG日志采集器(可选)、iMC NTA网络流量分析组件,三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网络设备提供NetStream技术\sFlow技术接口的网络设备,负责对设备各个端口进出的网络报文进行流分类统计,然后生成日志并发送到流量分析服务器。

2)DIG日志采集器适用于配合不支持NetStream技术\sFlow技术的网络设备进行流量分析的组网环境,DIG日志采集器过滤和统计DIG日志报文,形成DIG日志输出。

DIG采集器有以下两种方式对网络设备端口的数据报文进行采集:1、从镜像端口采集对于支持端口镜像功能的交换机、路由器设备,可以将镜像端口直接同DIG日志探针组件的采集网卡相连,实现数据采集。

此类采集方式,需要设置设备镜像端口,保证镜像端口和采集网卡的类型、带宽匹配。

2、分流器采集在设备不支持镜像端口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设备性能,比较专业的采集方案是采用分流器,从设备端口接收网络数据报文。

此方案通常应用于光纤链路。

3、 iMC NTA网络流量分析组件iMC NTA网络流量分析组件是本方案的核心,其根据不同应用对采集来的流量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处理。

采用将分布式数据先集中再分析的方法,实现了精细统计粒度的同时高效的分析样本。

为便于网络管理人员的操作,采用基于Web的直观的、图形化的管理界面。

4.3. NTA报表功能4.3.1. 预定义报表介绍使用iMC NTA可以简化对企业网络中带宽使用的监控。

用户借助NetStream数据了解谁、何时占用了多少带宽,使用多长时间,网络流量来自何地、流向何处。

iMC NTA这些数据进行多角度的统计和分析,并生成各种直观的流量、带宽报表。

以便用户快速诊断网络问题并解决带宽瓶颈,同时作为用户进行网络优化、网络设备投资、网络带宽优化等的参考。

iMC NTA提供了一系列预置的流量、带宽报表,所有报表均可以灵活定制过滤条件(包括应用类别、源IP、目的IP等),在预定义报表中按照定制的过滤条件显示特定应用的流量趋势或特定节点的流量明细信息。

通过预置报表可以简单有效地分析网络流量。

可以了解造成带宽瓶颈的某个特定主机、应用或会话的详细信息。

这将便于快速了解当前哪些链路堵塞,并分析其原因。

另外,不同时间段的使用趋势有助于用户在带宽投资或加强安全策略方面做出重要的决定,促进有效地使用带宽。

4.3.2. 七层应用分析报表(DIG采集方式支持)iMC NTA支持按照特征码识别BT、Kazaa、DC通讯、eDonkey、Gnutella、QQ文字、MSN 文字通讯、迅雷、AIM等十余种目前流行的P2P和即时通信应用,对识别的七层应用提供应用带宽占用趋势等预定义报表,具体可参见报表功能介绍部分,同时用户可以根据特征码自行定义关心的七层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