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养护管理
道路管护工作制度

道路管护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的管理和维护,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和完好,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道路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道路管护工作应当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保障畅通、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市道路的管护工作。
区(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道路的管护工作。
第五条道路管护工作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鼓励和支持道路养护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道路管护水平。
二、管护责任第六条道路管护责任分为一级管护和二级管护。
一级管护道路指城市主要道路、快速路、主干道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以及与城市主要道路相连接的主要桥梁、隧道。
二级管护道路指城市次干道、支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以外的桥梁、隧道。
第七条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一级管护道路的管护工作。
区(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二级管护道路的管护工作。
第八条道路管护责任人对所负责的道路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养护和维修,确保道路的安全、畅通和完好。
第九条道路管护责任人应当建立健全道路管护档案,记录道路的基本情况、检查养护情况、维修施工情况等内容。
第十条道路管护责任人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处理道路突发事件,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三、管护内容第十一条道路管护内容包括:(一)路面清扫、保洁;(二)路面病害处理;(三)排水设施清理、疏通;(四)绿化带修剪、施肥;(五)道路附属设施的维护、更换;(六)桥梁、隧道的检查、养护、维修;(七)其他道路管护相关工作。
第十二条道路管护责任人应当根据道路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养护周期和养护标准,确保道路养护质量。
第十三条道路管护责任人应当采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材料和工艺进行道路养护,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四、监督管理第十四条市、区(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道路管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对道路管护情况进行检查。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越来越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
但是,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标准的不完善问题逐渐显现,给城市绿化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构建美丽乡村和城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制定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标准迫在眉睫。
一、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的意义城市道路绿化养护是指对城市道路以及周围的植被和绿化环境进行维护和管理的过程。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形象,为城市的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其次,城市道路绿化养护还能够减少交通噪音和空气污染,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健康状况。
最后,它还能够促进城市生态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和物种多样性。
二、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标准的内容1、绿化设计标准。
根据不同的地理区位、气候等因素,制定不同的绿化设计标准。
绿化设计标准包括绿化种植植被的选择、种植密度、绿化采用的技术和设施等。
同时,要考虑到水源保护、园林废弃物的处理等环保因素,确保城市道路绿化的可持续性。
2、绿化养护标准。
根据不同的绿化植被和绿化设施,制定不同的绿化养护标准。
绿化养护标准包括绿化植被和绿化设施的养护周期、养护方法和养护标准。
同时,还应制定绿色养护标准,使用对人体无害的养护方法和材料,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3、绿化维护标准。
城市道路绿化需要定期进行维护活动,保证绿化环境的优美。
绿化维护标准包括垃圾清理、杂草清理、灌溉、修剪等,确保绿化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同时,还应该制定河道和湖泊保护标准,避免排污等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的伤害。
三、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标准的实施1、加强绿化设施建设。
作为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的重要手段之一,绿化设施建设需要得到更多的投入和资源支持。
政府要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制定完善的规划和设计标准,引入先进的绿化设施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城市道路绿化的整体水平。
2、加强绿化养护管理。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要实现全面、规范、精细化,采用科学化和信息化手段,增加养护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保证绿化养护活动的有序开展。
城市道路养护概述

城市道路养护概述城市道路养护是建设节约型城市交通行业的必然需要,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保障,道路建设发展得越迅猛,养护管理任务就越繁重。
科学有效的养护管理工作,可使道路路网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道路设施的功能,从而减少对道路的投入,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
1.城市道路养护的特点道路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路养护主要是对正常使用的道路进行维护,对出现问题的道路进行修复,使道路保持良好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因此,道路养护对于道路的正常使用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道路的设计标准、建设质量、运营方式决定了其养护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养护作业的强制性。
城市道路在城市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城市道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二是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城市道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三是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
城市道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要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四是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城市道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
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配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
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2.城市道路养护的分类城市道路的养护工作一般可按以下三种情况分类:一是按地位和功能分类。
城市道路按照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支路包含城市封闭式住宅区外部用于公共服务的街坊路。
二是按道路单元分类。
道路每两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应作为一个单元,交叉口本身宜作为一个单元;当两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大于500 m时,每200 m至500 m作为一个单元,不足200 m的单独作为一个单元。
道路养护 管理制度

道路养护管理制度一、养护管理制度中的基本概念1. 道路养护:道路养护是指对道路设施进行维护、修复和改造的工作。
道路养护包括道路表面的保养、修复、坑洼、龟裂等病害的处理,以及道路设施的检查、维修和改善等内容。
2. 道路养护管理:道路养护管理是指对道路养护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导、监督和评估的过程。
道路养护管理包括养护计划的制定、养护工作的组织、养护资金的管理、养护技术的培训和提升等内容。
3. 道路养护管理制度:道路养护管理制度是指为规范和管理道路养护工作而建立的一套体系化的规章制度。
道路养护管理制度包括养护责任的划分、养护工作的程序、养护人员的资质要求、养护设备的配置等方面的规定。
二、养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道路是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道路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而道路养护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起到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 保障道路安全:道路养护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对道路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道路上的问题,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率,保障行车安全。
2. 提高道路使用寿命:道路养护管理制度可以使道路的损坏得到及时修复,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节约修建成本。
3. 促进有序发展:道路养护管理制度可以保障道路的持续使用,提升道路的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提供支持。
4. 提升养护人员素质:道路养护管理制度规定了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身份认定机制,提升了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5. 优化养护资源配置:道路养护管理制度规定了养护资金使用的程序和标准,合理分配养护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养护管理制度的建立步骤为了建立科学、规范和有效的道路养护管理制度,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制定养护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明确道路养护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为了保障道路的安全和畅通,促进道路持续发展,制定和遵守相关的原则,如科学、公平、透明、便民等。
2. 制定养护管理制度的内容和程序:确定道路养护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程序,包括养护计划的制定、养护工作的组织、养护工作的程序、养护资金的管理、养护技术的培训和提升等方面的规定。
城市道路存在问题及施工养护管理

城市道路存在问题及施工养护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问题也愈发凸显。
城市道路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路面破损、交通拥堵、施工养护管理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加强城市道路施工养护管理势在必行。
一、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1. 路面破损严重城市道路日常车流量大,长时间的使用使得路面出现了各种破损,如裂缝、坑洞、塌陷等,给行车带来了安全隐患。
2. 交通拥堵由于城市道路设计不合理、施工维护不及时等原因,导致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出行的一大难题,不仅影响市民的出行效率,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的增多。
3. 施工养护管理不到位城市道路的施工养护管理不到位常常会出现的问题有:施工进度缓慢、责任划分不清、项目资金不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质量和安全。
二、解决城市道路存在问题的措施1. 加强道路维护加强对城市道路的定期维护,包括修补路面损坏、清理排水设施、修复路灯等,保障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
2. 提升交通管理水平采用科技手段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建设智能交通系统,优化道路交通流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3. 改善道路设计在城市规划中注重道路的设计,合理规划道路宽度、弯道设计、交通信号灯设置等,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通行安全。
4. 加强施工养护管理加强对城市道路施工养护的管理,规范施工流程,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进度,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
5. 加强环境保护在城市道路建设和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三、城市道路施工养护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市民出行安全和舒适度加强城市道路施工养护管理,可以减少路面损坏,提高道路的通行安全性和舒适度。
2. 促进城市交通发展完善城市道路施工养护管理,可以提高城市的出行效率,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
3.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道路是城市的窗口,道路的规划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加强施工养护管理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道路养护和管理制度

道路养护和管理制度一、道路养护的意义道路是城乡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
良好的道路设施不仅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道路养护工作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维护道路设施。
道路设施是公共财产,需要得到良好的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其正常使用,延长使用寿命。
2.保障交通安全。
道路养护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提高交通效率。
道路养护可以保持道路设施的完好,减少维修次数,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缩短行车时间,提高交通效率。
4.促进经济发展。
道路是城乡交通的重要通道,良好的道路设施可以促进商品流通和人员流动,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二、道路养护的目的和原则道路养护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道路设施,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而道路养护工作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及时性。
对道路设施的损坏和问题要及时发现和处理,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2.预防性。
预防胜于治疗,要在道路设施发生问题前就进行预防性维护,避免因为问题的发生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综合性。
道路养护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同时考虑到各种因素,如道路的材料、结构、环境等,综合施策,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4.科学性。
道路养护工作要遵循科学规律,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养护方案,以提高工作效率。
5.经济性。
道路养护工作要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益,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三、道路养护工作内容道路养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路面修复。
路面是道路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路面的损坏和裂缝要及时进行修复,以免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
2.路基维护。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持路基的稳定性,避免塌方和滑坡等安全问题。
3.桥梁和涵洞维护。
桥梁和涵洞是道路的重要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要点总结范本(二篇)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要点总结范本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美化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绿化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养护管理。
以下是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的要点总结:一、规划阶段的养护管理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阶段,需要充分考虑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合理规划道路绿化的布局。
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树种的生长习性,避免因树木过高或根系过大对交通设施、市政设施造成损害。
还应考虑到道路行车安全的问题,避免视线受阻。
此外,还需要考虑道路的排水系统,避免因绿化造成雨水积水。
二、植树养树的养护管理在植树养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树种的选择: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速的树种。
同时要避免选择对空气污染、噪音和尘土不敏感的树种。
2. 栽植技术:树木的栽植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树木的生长和稳定。
对于土质较差的地方,应采取适当的改良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
3. 浇水养护:新栽植的树木需要进行适当的浇水养护。
浇水不宜过多或过少,要根据树木的需水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要注意避免积水,避免树木根部腐烂。
4. 施肥养护:及时施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
施肥量和次数应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合理调整。
5. 防虫害养护:树木容易受到各种虫害的侵袭,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因虫害引起树木的凋落和死亡。
三、修剪和整形的养护管理对于城市道路绿化的树木,需要进行定期的修剪和整形工作,以保持树木的健康和美观。
具体要点包括:1. 移除死枝和病枝:死枝和病枝会对树木的生长和稳定造成影响,需要及时移除,防止其对路面交通和行人的危害。
2. 控制树木高度:根据道路绿化的需要,及时修剪树冠,控制树木的高度,避免枝叶过于茂盛影响行车视线。
3. 整形树冠:对于树冠不均匀或不规则的树木,可以进行整形修剪,使其形状匀称,美观。
道路绿化养护方案范文(6篇)

道路绿化养护方案范文____年度道路绿化养护计划一、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道路绿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道路绿化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还具有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减少汽车尾气等多重效益。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道路绿化养护计划至关重要。
二、养护目标1. 美化城市环境:通过道路绿化,构建宜人的城市居住环境,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2. 改善空气质量:通过大量种植绿植,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城市空气。
3. 降低噪音:利用高大的乔木结合降噪设施,减少交通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4. 减少车辆尾气:通过绿化手段,降低道路中车辆尾气的浓度,改善环境质量。
5. 提升城市形象:通过精心的绿化养护,展示城市的魅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三、养护措施1. 科学规划:依据道路特性与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绿化规划。
选择既美观又适应环境的树种,考虑生长速度、抗逆性、耐污染等因素。
2. 合理布局: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地,确保绿化带与人行道、车道的适当隔离,防止树木根系破坏道路设施。
根据道路宽度和绿地规模,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距。
3. 种植管理:选择健康苗木,适时种植,做好浇水和施肥工作。
定期修剪树木,保持美观树形,及时处理病虫害,保持绿地整洁。
4. 绿化设施:根据绿化需求,设置适当的公共设施,如路灯、垃圾箱、座椅等,以提升道路美观度和便利性。
5. 绿道建设:在主次干道之间构建绿道,连接两侧绿地,形成生态走廊。
绿道可提供休闲和运动空间,增加城市绿色空间。
6. 定期检查:建立长期的养护机制,定期对道路绿化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绿化问题。
四、实施步骤1. 制定绿化规划:参照城市发展规划,制定道路绿化规划,明确绿化重点区域和项目。
2. 选择适宜树种:根据绿化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树种,考虑其生长特性、抗逆性和耐污染能力。
3. 种植与养护:按照规划进行种植工作,同时做好浇水、施肥、修剪等养护措施。
4. 检查与维护:定期对道路绿化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保证绿化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市场
? 养护35万平方米需配置 1个机械化养护班组(铣刨 机、压路机和保温车)和 2个人行道养护班组,每 个班组配备 6-8名专业养护工。
? 前3年养护履约良好延长 1年养护期。 ? 2012年底,完成 200多条道路招标,总费用 1.309
亿,评价单价约 10.6元/平方米。
24
监督考核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
中国·长沙 2013年10月26日
1
? 城市道路现状 ? 城市道路养护 ? 城市道路改造
2
新闻频道
3
中央一套
4
道路设施量
? 主、次干路317条,长593.4公里,面积 1749.3万平方米。
? 支路2043条,长770公里,面积655.5万平 方米。
? 街坊路994条,长326.7公里,面积315.8万 平方米。
监督考核
? 养护量少于合同 85%的按实结算;养护经费按照 考核成绩进行支付,低于 90分按比例扣钱。
? 实行道路养护工程量三级审核制度。养护企业建 立一事一档,每个道路病害都有事前、事中、事 后影像资料。管理部门全面检查、核实,监管机 构随机抽查、监督;主管及财政部门定期审核、 拨付,做到资金的可追溯性。
1.54167
Standard Err 44.16651 3.92974 0.09015
1000
0
-10
0
10
20
30
40
50
T(℃)
图2.1 AC 沥青混合料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及相应的拟合方程
10
常见病害——路面问题
11
常见病害 ——新老接缝问题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见病害——人行道松动问题
13
标准制定
?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36-2006 ) ? 《杭州市城市道路管理养护技术要求 (试行)》杭城
管〔2011〕37号 ? 《城市道路养护规范》 DB-
14
道路分类(背街小巷)
? 浙江省城市道路管理办法(2002) 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建成区、建制镇和独立 工业区范围内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街坊路等道路设施和桥梁设施。
的零星修补,并定义1km的一个单元范围内的 维修点不宜超过40处。
17
中修工程
? 部标——其工程量宜大于400 ㎡ ,且不宜超过 8000 ㎡ 。
? 杭州——维修面积单处在10~100㎡之间,或 一个道路单元内在400~8000㎡之间,或占道 路面积的3%~6%。
? 宁波——一个单元内工程量宜大于400 ㎡ ,且 不宜超过4000 ㎡ 。
18
大修工程
? 部标——其工程量宜大于8000或含基础施工的 工程宜大于5000平方米。
? 杭州——道路破损率小于30%,基础强度临界 或不足率小于20%,其维修面积大于8000㎡或 含基础施工的维修面积宜大于5000㎡。
? 宁波——其工程数量宜大于4000m2,且不超过 一个单元道路总面积的30% 。
19
养护标准
? 依据道路功能及所在区域的运行状况、服务环境 等因素将道路区分为 Ⅰ类和Ⅱ类,并由此确定道 路修复时间。其中 Ⅰ类道路要求在 48小时内修复 完毕,Ⅱ类道路则可在 72小时内修复完毕。
? 规范病害修复工艺,沥青路面维修必须是长方形 的,必须大于上次维修面积,宽度原则按车道修 复,两侧修复距离小于 2米的必须一并修复,窨井 沉降修复必须大于井盖 30厘米等,既要保证质量 又要考虑美观。
? 城市道路设计(CJJ37-90) 支路应为次干路和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 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 城市封闭式住宅区外用于公共服务的道路
15
养护分类《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 保养小修——对路面轻微损坏的零星修补,其工 程量不宜大于 400平方米。
? 中修工程——以恢复道路原有技术状况,其工程 量宜大于400,且不宜超过 8000平方米。
沥青路面162.744,人行道板 152.714元/平方米
21
22
市场化
? 2011年底,298条,573847米,16878301 平方米, 1.87亿,约 11.08 元/平方米。
? 《关于印发杭州市市属市政道路、桥隧设施养护服 务政府分散采购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 《关于印发市属市政道路设施养护招标文件养护合 同范本的通知 》
? 大修工程——以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进行局部改 善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工程,其工程量宜大于 8000或含基础施工的工程宜大于 5000平方米。
16
保养小修
? 部标——其工程量不宜大于400 ㎡ 。 ? 杭州——维修面积为单处小于10㎡,或一个道
路单元内小于400㎡,或占道路面积3%以下。 ? 宁波——对路面轻微损坏的每一点不大于10 ㎡
20
养护定额
? 浙江省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定额( 2003) ? 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估算指标( HGZ120-2011 ) ? 杭州市定额的测算 a) 维修率1-3年2%,4-10年6%,10年以上7.5% b) 最低人工工资按 1310(2012), ,520(2003) c) 材料费按市场信息价 220元(2003),430(2013) d) 夜间施工费按 5%计(0.1%) ? 综合单价
5
道路状况
? 2009年—2012年,170条主、次干路道路检测情况
18.70%
8% 4%
33.30%
36%
≤2%
≤7.5%
≤20%
≤30%
50.50%
>30%
32% 17.50%
不足 临界 足够
6
常见病害——建设质量问题
7
常见病害 ——窨井沉陷问题
8
常见病害 ——横穿沟问题
9
常见病害——公交车道问题
26
? 杭州特点: “管理标准化、标准定额化、定额考核
化、考核日常化”。
27
加固改造道路
沥青路面结构层及主要参数
28
大粒径沥青碎石
6000
5000
4000
Pa E/M 3000
2000
Model Adj. R-Squa
B B B
Polynomi 0.99807
Intercept B1 B2
Value 3417.857 -144.4166
? 《关于杭州市区城市道路设施完好度检查考核试行 办法的批复》(杭政函 [2012]39号)
? 《关于印发杭州市区城市道路设施完好度检查考核 试行办法的函 》(杭城管函 [2012]24号)
? 《关于印发杭州市区城市道路设施完好度检查考核 试行办法实施细则的函 》(杭城管函 [2012]43 号)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