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升降机事故案例分析共33页文档
武汉工地升降机事故案例解析

该施工升降机事故原因分析
自由端超出:
施工升降机自由端应为顶端扶墙 以上超出5节标准节(约7.5米),本次为7节 (约10米)。严重超出国家施工升降机安全规 程《GB 10055-2007》导致标准节偏差。
该施工升降机事故原因分析
防坠器失灵:
施工升降机防坠器应一年检 测一次 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防坠器相当于 汽车刹车 对于施工升降机高速运行时电机失 控后 防坠器起制动作用防止发生重大事故。 该施工升降机防坠器未起作用 导到事故的主 要原因之一。
3.安全检查不到位:发生如此大的事故,必然存在重大安全隐 患,但是并未检查出来并采取措施,例如升降机的使用年限已到, 没有重新检查更新。
4.监督不到位:监理单位和上级监理主观部门,没有起到应有 的监督监管职责。
四 事故追责涉及合同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该合同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 即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村村民委员会和湖北祥和建设 集团签订的合同。 2.《建设工程监理合同》:该合同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 即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村村民委员会和武汉博特建设 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同时,上级建设工程监理管理部门即洪 山区建设局也具有监管权力和义务。 3.《劳动合同》:该合同由施工工人和施工单位签订,即发生事 故农民工和湖北祥和建设集团应该签订的合同。 4.《升降机租赁合同》:该合同由买方和卖方签订,即湖北祥和 建设集团和武汉中汇机械公司签订。
1.建设单位要将工程承包给具有相关资质,并且注重在文明 和安全施工方面的考察,同时对施工单位担当安全施工监督。
2.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是应该明确监理单位责任,并且给 监理单位以应有权利,同时监理单位应该在履行权利时,勿忘责 任,注重施工安全。
3.上级监理监管部门应该做好对于建设工地现场的监督,即 使发现错误,并且通知施工现场机械等的检查与更换。
某公寓工程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

某公寓工程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一、事故简介2003年4月20日6时20分,浙江省宁波市某公寓楼工程发生一起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50.15万元。
二、事故发生经过浙江省宁波市某公寓楼工程,由裙体相连的A、B、C三幢32层高层公寓楼组成,总建筑面积为72000m2。
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为宁波华泰股份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宁波市某监理公司,施工总承包单位为宁波某建筑公司。
宁波某建筑公司将该工程的部分装饰工程分包给宁波某建筑装饰公司。
工程开工日期为2001年5月20日,合同竣工日期至2003年10月20日。
事故发生时,工程外墙装修即将结束,内装修进入修补阶段。
A楼的施工升降机拆卸至13层高度。
发生事故的施工升降机位于A楼,由宁波某建筑公司设备租赁公司提供并负责日常维修检查工作,宁波某建筑公司工程项目部使用并配备了电梯司机。
4月20日6时20分左右,宁波某建筑装饰公司员工鲍某等3人在电梯司机尚未上班到岗的情况下,擅自驾乘A楼施工升降机右笼前往7层,在上升过程中,由于超高极限开关未起作用,上行停车操作失控,发生吊笼冒顶,致使吊笼从13层(约40m高度)坠落至地面,造成吊笼内的3名员工中2人当场死亡,另1人经抢救无效于当天14时左右死亡。
三、事故原因分析1.技术方面该楼施工升降机超高极限开关安装不合格,动作杆不稳固,造成超高极限开关动作不灵敏。
在吊笼上升过程中,因超高极限开关动作杆松动,碰到限位块时缩回,致使极限开关失灵。
宁波某设备租赁公司对施工升降机的日常维护不到位。
用电接线不规范,将吊笼内配电箱电线外接,配电箱又未上锁,也没有对进入吊笼和升降机控制按钮采取有效的隔离和封闭措施,造成施工人员可以随意进入吊笼,开启操作升降机。
2.管理方面鲍某等3人非电梯司机,无证且擅自操作施工升降机。
在施工升降机不能正常停止运行时,由于不熟悉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不知如何进行应急操作。
宁波某装饰公司承揽该工程业务后,没有组建分包工程项目管理机构或向现场派驻必要的管理人员,也没有采取措施对分包工程施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对施工作业人员缺少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施工升降机事故案例

施工升降机事故案例施工升降机是在建筑工地上常见的一种施工设备,它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然而,由于施工升降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施工单位和相关施工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施工升降机的安全操作和维护,以防止发生事故。
在某市某建筑工地,一起施工升降机事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据了解,当时工地上正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施工升降机是工人上下楼层的主要工具。
然而,在一个下午,施工升降机突然发生故障,导致升降机突然下坠,造成多名工人受伤,甚至有人不幸身亡。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施工升降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存在疏忽。
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对升降机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机械部件出现故障,从而引发事故。
其次,施工升降机的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紧急措施,导致事故的后果变得更加严重。
最后,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升降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在工地上,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松懈的现象,导致施工升降机的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针对以上事故案例,我们有必要对施工升降机的安全管理和操作进行深刻反思。
首先,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升降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对施工升降机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最后,加强对施工升降机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施工升降机的安全使用。
通过对施工升降机事故案例的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施工升降机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只有加强对施工升降机的安全管理和操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希望所有施工单位和从业人员都能高度重视施工升降机的安全问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施工环境。
施工升降机事故案例深入分析

2008年10月30日福建霞浦事故,死亡12人(施工升降机事故)
2007年11月14日江苏无锡事故,死亡11人(施工升降机事故)
2007年6月21日辽宁本溪事故,死亡10人(钢结构坍塌事故)
施工升降机事故案例--长沙施工升降机事故
据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消息,2008年12月27日7时 30分,湖南长沙市韶山南路643号上海城二期 住宅工程19栋项目部,民工乘坐施工电梯至18 层发生坠落,造成18人死亡、1人重伤。 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由于前一天晚上将施 工电梯擅自升高,未经检测投入使用,导致事 故发生。
施工升降机事故案例—施工升降机和塔吊安全管理主要薄弱环节
1、施工起重机械本身安全性能低,质量品质低
包括新购施工升降机、塔吊质量品质低,旧机 械老化严重,使用过程中更换了不合格配件 等。
2、安装、拆卸、升节未交由起重设备安装专业 单位和队伍完成。
3、司机无证或操作不熟练,以及超载、违反操 作规程。
4、机械日常保养职责未明确,或保养工作不到 位不规范。
施工升降机事故案例--无锡施工升降机事故
(4)传动板结构存在缺陷是事故发生的重要技术 原因
事故吊笼的背轮依靠偏心套调节齿轮-齿条的啮合 间隙,调节后紧固螺栓轴的螺母产生摩擦力紧固, 偏心轮无固定措施、螺母无防松措施。
再者,背轮轴安装在水平长孔内,在水平推力作 用下可能产生横向滑动,使啮合间隙超标时,二 者处于半啮合状态,传动中各轮齿逐个剧烈敲击 齿条各齿,强大的水平冲击反力推动背轮轴在长 孔中滑动,并导致螺母松动,进一步增加了齿轮齿条分离量,形成重大安全隐患。
施工升降机事故案例深入分析
施工升降机事故案例-施工升降机重大事故总 体情况
一起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分析

摘 要: 通过 对某建筑 工地发生 的一起施工升 降机吊笼 坠落造成 4 名工人死亡较 大事 故的现场勘查和 事故原 因分
析, 揭示了造成这 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安 装单位 的安装 质量存在严重缺陷, 使 用单位管理 不到位、 并未履行 维护保
养职 责, 并提出从此次事故 中应汲取 的教训。
侧 吊笼在 正常运 行至该 建筑 物 1 7 层 高度时 连 同六节 轨 未见任 何螺栓 紧固后 留下 的压痕 。
道标 准节 突然 发生了坠落 ,导 致 吊笼 内 4 人 直 接死 亡, 1 人重伤 的恶性 事故 发生 。
在 现场 勘查 过 程 中还 发现 ,最 上 端 附墙 架 与墙 体 固定 之间 的连接耳 板 ,存 在 焊接 高度不够 、明显气孔 、 夹渣等严 重焊接 质量缺 陷 ,并且连 接耳板与底 板只在 一 侧 实施 了焊 接,严重降低 了附墙 架的侧 向抗倾 能力。
已遭破 坏 的最 上 端 附墙架 杆 与连接 夹 扣之 间的焊
2 现场 勘查
该 施 工升 降 机事 发前安 装 高度 为 5 8 . 5 m,施 工楼
层为 2 0 层 ,升 降机 最 上端 附墙 架 以上 自由端安 装高度 接 质 量 也存 在 严重 质 量 缺 陷,从 断 裂 口可 见 明显 的未
仅有一 个 孔 ( 假设 为 A孔 ) 中穿 有一高 强 度 螺 栓,螺 对 此 可 以认 定,上 端 标 准节 第 3节与第 4节 ; 第 6节
栓成约 6 0 ~ 7 0度角弯 曲, 螺栓上 螺帽 、 弹垫、平垫齐 全, 与第 7节连 接 处 ,只在 东 西 两侧 各 安 装 了一 只高 强 度
螺栓 圆形垫 圈压 痕 ; B 、D 两连 接孔端 面却未见任何 使 升 降机 吊笼运 行 到此 处 时免 强 维持在 倾 覆前 的临界 螺 栓紧 固后 留下的压痕 。 状 态 ,两侧 吊笼在 此 运 行 区间 内一直 处 于 高危 事 故 隐
某桥梁工地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

某桥梁工地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一)事故简介某年9月,某大型桥梁工地门式索塔施工现场,发生了一起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的严重后果。
(二)事故发生过程某年9月,某大型桥梁工地门式索塔,塔高约80m,采用卷扬机提升系统。
9月5日晚10时左右,载有4名工人的吊笼离地提升,运行4min左右,听到上方有“咔嚓”的断裂声响,随后听到“砰”的一声巨响,吊笼坠地,造成3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的严重后果。
(三)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以后,有关部门的调查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对卷扬机提升系统进行了全面勘察和实地测量,并对该升降机的设计图纸和有关的技术资料进行了审查,发现存在下列问题。
1、提升钢丝绳为ф16mm,有两处被拉断,一处位于吊笼上方的滑轮架处,钢丝绳断口整齐,另一处位于卷扬机与导向滑轮之间,此段钢丝绳有6-7m长,有挤压、松散的现象,呈现典型的拉伸破断特征。
在卷扬机的卷筒上尚存有180-190m的钢丝绳,排列整齐。
起升钢丝绳总长280m,说明卷筒已放出钢丝绳99-100m左右,塔高约80m,可以说明吊笼已升至塔顶端附近,吊笼是在塔顶端坠落的。
吊笼上部滑轮架和滑轮有挤压损伤痕迹,证明吊笼顶部与支承架的横梁撞击过,吊笼已经冲顶,可是卷场机仍在旋转,造成卷场机与导向滑轮之间钢丝绳被拉断,而顶部的钢丝绳被拉紧挤压直至被剪断。
2、吊笼提升系统的控制,设有2个并联的按纽开关和闸刀开关,未设紧急开关和失压过流等保护装置。
按纽开关未设置在吊笼内部,而是设在上面某个位置,用来控制停止或运行,事故发生以后,按纽开关被打碎散落于地面。
3、在塔顶下方设有限位开关,但已不起作用;塔顶上方没有设置上限位开关和上极限开关。
在塔底没有设置专用缓冲器,只是采用2个轮胎代替。
4、防止吊笼坠落的安全钳已经失效,安全钳上没有防护罩。
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钳上落满了混凝土,联杆机构严重锈蚀,弹簧已经失效,根本起不了安全保护作用。
5、所有滑轮均系自制件,滑轮槽型不符合国家标准。
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

某大酒店工程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事故概况〕某大酒店工程地下1层、地上20层,为现浇框筒结构,建筑面积3.6万m2,事故发生时已完成9层结构施工。
2003年11月20日6时05分,该工程发生1起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死亡3人,这是一起典型的人为责任事故。
〔事故经过〕因施工需要,该大酒店工程项目部向某建筑总公司建筑机械租赁公司租赁了1台SCD200/200A型双笼施工升降机,由具有安装资质的租赁公司(下称安装单位)自行安装。
2003年9月20日,租赁公司、设备生产厂家派出技术人员、安装工人到场安装。
至11月15日,该施工升降机导轨架安装到28.8m(19节标准节)高度,并在建筑结构2层、5层楼板面分别设置两道附着装置,但上行程开关曲臂未固定,上极限限位撞块、天轮架、天轮、对重均未安装,安装单位未对施工升降机进行全面检查,亦未办理验收手续,即于11月16日向工程项目部出具了工作联系单,申明“安装验收完毕,交付贵项目使用,并于即日起开始收取租赁费”。
11月20日6时,由无证上岗操作的女司机开动该施工升降机的一个吊笼载2名工人驶向6楼,吊笼运行超出导轨架顶后从高空倾翻坠落,吊笼内3人当场死亡。
〔专家点评〕l.设备安装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安装机械设备,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使用施工升降机是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的垂直运输设备,可运载施工材料与施工人员。
该设备高度高、机械结构及电气装置较复杂,装备有防坠落安全锁、上下极限开关、上极限限位撞块、重量限制器、进出料门安全联锁装置、底座缓冲装置等多项安全保护装置。
安装单位应按规范要求安装施工升降机,并检查导轨架的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
使用前安装单位应对设备进行试运行、调试,并检验上述各种安全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
确认安装、调试合格后,由具有合法专项资质的起重机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再由安装单位、使用单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验收并办理验收手续后,方可交付使用。
施工升降机事故案例

施工升降机事故案例1 福建霞浦某工程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1.事故概况2008年10月30日上午6点30分左右,福建省霞浦县某工程3#楼一台施工升降机在运行中吊笼坠落,造成吊笼内12名工人当场死亡的生产安全重大事故。
2.现场调查发生事故的施工升降机为SCD200/200型,由某公司制造,2007年3月出厂。
该施工升降机现场已安装高度69.37m,自下而上安装7道附着架,间距为6~9m 不等,上部自由端高度为9m,标准节中心距建筑物边缘3.02m。
该施工升降机第43节(离地面高度64.8米)以上四节标准节朝东侧倾倒在建筑物外脚手架上,标准节结构未见破坏;第42、43标准节间西侧两根连接螺栓留置在第43节标准节上,其螺母已脱落,螺纹未见损伤,其中一根螺栓的螺纹有明显积尘,另一根未见积尘,见图1。
东侧两根连接螺栓未脱开,呈弯曲状,见图2;在倾覆的第44、45节标准节上,有吊笼坠落时留下的明显刮痕,见图3。
图1 第42、43标准节间留置的连接螺栓图2 第42、43标准节间东侧连接螺栓弯曲未断图3 导轮脱离导轨立柱的刮痕位置图4 坠落在裙楼女儿墙上的吊笼吊笼底朝天坠落在裙楼女儿墙上,呈压扁状,见图4。
现场勘验中还发现,在第40、41节标准节及倾覆的第44、45节标准节连接处各有一根螺栓无紧固螺母,见图5、图6;图5 第44、45节间连接螺栓无螺母图5 第40、41节间连接螺栓无螺母顶部滑轮架底座4根连接螺栓缺2根(对角各缺1根),两根顶部滑轮轴的紧固螺母松动;第26、28、30、32、37标准节处共有7根连接螺栓松动;西侧地面防护围栏门机械联锁装置缺失,东侧地面防护围栏门电气联锁装置失效,见图6。
图6 西侧地面防护围栏门电气联锁装置失效3.事故原因调查表明,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对设备管理缺位,施工升降机日常检查、维护、保养严重不到位。
该工程3#楼25层楼面砼10月29日浇注完毕,10月30日上午6点30分左右12名工人(其中木工11人、钢筋工1人,均为男性)乘坐施工升降机东侧吊笼到工作面作业,非操作人员擅自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