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煤制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煤制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 、产业发展成效初显,成为重要的石油替代产品一是煤制油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煤制油技术路线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当前,这两种技术路线在中国均已建成示范项目,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打通了工艺流程,步入商业化发展阶段。

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煤制油产能达到763万吨/年,其中直接液化产能108万吨/年,间接液化产能555万吨/年。

二是获得不同于石化路线的优质高清洁燃料。

煤制油品具有低硫、低氮、低芳烃含量等特点,属于高清洁燃料,可明显降低颗粒物排放。

煤直接液化油品还有低凝点、大比重、高体积热值等特点,适宜作为军用和航空领域的特种油品,近年来已在飞机、火箭领域和极寒地区开展了燃料试验。

煤间接液化油品具有高十六烷值的特点,适宜作为清洁调和油品,与普通柴油混兑,可提升油品等级,大幅度减少车辆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已取得良好的试用效果。

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油品还存在很好的优势互补关系,可形成独具特色的煤基油品体系。

三是初步形成煤制油化工园区化、基地化格局。

中国煤制油化工项目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陕西、宁夏、新疆、山西等富煤省区,煤制油、煤化工集中建设,初步形成了鄂尔多斯、陕西榆横、宁夏宁东、新疆准东等煤制油化工基地。

2、工业示范成效凸显。

关键技术创新实现整体突破一是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中国煤直接液化项目和数套规模较小的间接液化项目均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2016年底建成的神宁400万吨/年间接液化项目一次打通工艺流程,产出合格油品。

示范项目的长周期平稳运行,验证了煤制油技术工艺,标志着中国已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气化、煤油共炼等工艺技术,整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二是装备国产化水平显著提高。

现代煤制油化工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大型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

2016年建成的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国产化率高达98.5%,尤其是大容量、压力等级高的煤气化炉实现了国产化,大型空分、大型压缩机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不断提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有的甚至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

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

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摘要:随着国家经济长期中高速增长,中国石油需求迅速增长,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总需求50%的警告线”,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安全。

但中国原油产量已达到近几年保持在约1.9亿吨水平的极限,长期增长为零。

中国的能源设备“富煤少油少气”决定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为主。

因此,大力促进煤炭至液体等煤炭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炭燃料在国家电力系统中的份额,将有助于充分发挥供电催化剂和压载石的作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关键词: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产业发展前景;引言众所周知,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油气资源相对稀缺。

中国煤炭储量约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10%,超过50万平方公里。

石油被称为工业生产的血液。

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与石油资源密切相关,因此成为各国竞争的战略资源。

中国的石油储量比较少,但也是一个很大的能源消费国。

石油资源的进口与每个石油出口国的国家政策、战争和运输路线密切相关。

一旦这些因素出错,中国的石油进口就会受到干扰。

因此,为了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迫切需要开发替代石油资源的新能源。

研究表明,煤炭转化为石油的过程导致煤炭资源转化为石化资源,缓解了中国石油短缺的形势,满足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石油资源。

一、煤制油工艺技术概述(一)煤直接液化制油工艺直接液化石油气技术在煤液化石油气技术中占主导地位。

当前,世界石油直接液化技术主要集中在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美国和德国得到广泛应用。

煤直接液化技术是指在高温高压下催化加氢、通过化学反应直接液化成液体烃燃料的技术。

随后,这种液态烃燃料必须经历一系列化学过程,主要是脱硫、脱氮、脱氧等,最终转化为汽油、燃料油、芳烃及碳素化工原料等。

该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法是:第一,通过物理轧制将煤转化为细粉;第二,加热并加压细煤粉,同时注入氢和催化剂使煤反应,使其可以转化为石油产品。

煤炭直接液化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这不仅要求优质煤,而且要求在处理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操作条件。

煤制油产业发展趋势论文

煤制油产业发展趋势论文

煤制油产业发展趋势论文煤制油技术是一种利用煤炭进行液体烃类燃料生产的技术,也被称为煤到液体(CTL)技术。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如中国和南非。

煤制油产业发展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能源需求的增长、能源安全的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技术进步的推动。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分析煤制油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探讨相关的挑战和机遇。

1. 能源需求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增长更为迅猛。

煤炭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煤制油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煤炭资源,满足能源需求的增长。

因此,煤制油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2. 能源安全考虑对于许多国家来说,能源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主要依赖进口,因此存在着供应不稳定和单一依赖的风险。

而煤炭在全球分布较为广泛,可靠性较高,因此,通过煤制油技术生产液体燃料可以增加能源供应的多样性,降低能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提高能源安全。

3. 环境保护需求传统的燃煤发电和工业燃料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而煤制油技术可以通过煤制油过程中的气化和合成反应,将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此外,煤制油技术还可以综合利用煤气、废炭等副产品,减少资源的浪费,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4. 技术进步的推动煤制油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进一步推广,煤制油工艺的能耗和投资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劣质煤的利用率也逐渐提高,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此外,新型催化剂和反应器结构的不断研发和应用,为煤制油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技术创新和改进的机会。

挑战和机遇:1. 煤制油技术的成本尽管煤制油技术在能源供应的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煤制油工艺还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煤制油技术的能耗较大,投资成本较高。

煤制油行业与市场分析

煤制油行业与市场分析

煤制油行业与市场分析煤制油行业是指利用煤炭资源进行化学转化,生产石油产品的一种技术和产业。

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石油资源供应紧张,使得煤制油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煤制油行业的技术发展、市场现状和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煤制油技术发展迅速。

煤制油技术主要包括煤炭气化、合成气的制备、合成气转化为石油产品等多个环节。

近年来,随着煤制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突破,该行业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例如,采用高效催化剂和反应器设计,能够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开发出新型溶剂和催化剂,提高合成气的转化效率和石油产品质量。

此外,煤制油技术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计划,推动煤制油技术的发展。

其次,煤制油行业在市场上具有巨大潜力。

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石油资源越来越紧张,使得煤制油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

煤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化石能源之一,具有广泛的资源储量和可再生性,可以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此外,煤制油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

因此,煤制油产品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煤制油技术有望提供超过2000万桶/天的石油产品。

然而,煤制油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煤制油技术的成本仍然较高,生产石油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难以与传统的石油行业竞争。

其次,煤制油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研发和应用碳捕集和储存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

此外,煤制油行业的发展还面临着技术路线选择和规模扩张等方面的挑战。

综上所述,煤制油行业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替代技术和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随着煤制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突破,该行业有望为全球能源供应提供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

然而,煤制油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相信随着煤制油技术的成熟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该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煤制油产业现状与发展环境分析

中国煤制油产业现状与发展环境分析

( S h e n h u a G r o u p )
Ab s t r a c t :B y t h e e n d o f 2 0 1 6 , C h i n a ’ S c o a l - t o — l i q u i d s ( C T L )i n d u s t r y h a s b e g u n t o t a k e s h a p e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K e y wo r d s :c o a l — t o — l i q u i d s ( C T L ) ; p r o d u c t i o n c a p a c i y; t r e s o u r c e e n v i r o m e n n t ; e c o n o my ; t a x
关键词 :煤制 油 ;产 能 ;资源环境 ;经 济性 ;税 收
St a t u me n t e n vi r o n me n t o f Ch i n a ’ S CTL i n d u s t r y
DI NG Jun y u
r e a c h e d 7 . 6 3 mi l l i o n t o n s p e r y e a r . T h e p a r k s a n d b a s e s d e v e l o p me n t p a  ̄ e m o f CT L a n d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h a s b e e n p r e l i mi n a r i l y
S l 可 持 续 发 展
中国煤 制油产业 现状 与发展环境 分析
丁郡瑜

煤制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煤制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煤制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摘要:本文就煤制油的两种主要工艺进行了介绍,并且对煤制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进行了概述,并对煤制油技术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煤制油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煤制油技术现状发展1 前言我国的自然资源存在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

相对于石油和燃气的储量,我国的煤储量较为丰富,能够占到世界煤储量的百分之十二,在世界排名前三。

可见,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同时也是煤消费大国。

而我国的石油可采资源量才占世界总储量的百分之二,天然气资源仅占百分之一。

但是,石油时非常重要的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国内的石油产量已经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煤制油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全国各地都计划兴建煤制油项目,因此本文就煤制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希望对煤制油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 煤制油技术简介当前,煤制油技术主要工艺有两种路线,一种是间接液化技术,另一种是直接液化技术。

下面就这两种煤制油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对比。

2.1 间接液化煤制油技术间接液化煤制油技术主要是先将煤气化形成合成气,之后再将煤基合成气(CO、H2)为原料,通过加温和加压,将其催化合成烃类燃料油及化工原料和产品。

间接液化煤制油技术工艺过程包括煤炭气化制取合成气、气体净化与交换、催化合成烃类产品以及产品分离和改制加工等工艺流程。

根据合成温度的差异,间接液化煤制油技术还可以划分为高温合成和低温合成两种不同的工艺,二者得到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异。

通常,高温合成工艺得到的主要产品包括石脑油、丙烯、C14-C18烷烃、烯烃等,这些产物能够用作生产石化替代产品的原料,也能够加工成柴油、汽油等燃料。

而低温合成工艺的主要产品则是航空煤油、柴油、LPG、蜡等产品。

目前,研究相对较热的间接液化制油工艺主要有Sasol工艺、SHell 的SMDS工艺、Syntroleum技术、Exxon的AGC-21技术、RentecH技术。

国内煤制油项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内煤制油项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内煤制油项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1. 概述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煤制油项目在国内备受关注。

利用煤炭资源制备液体燃料、石化原料等产品,可以减缓对进口石油资源的依赖,并推动国内能源产业的发展。

因此,国内煤制油项目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有多个示范项目已经建成投产,而且政府也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助推煤制油产业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煤制油项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2. 煤制油项目的现状当前,国内煤制油项目主要集中在核心煤炭产区,如山西、内蒙古等地。

这些项目主要采用直接液化或间接液化技术,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化工原料。

目前,山西阳泉、内蒙古达拉特和大庆等地的煤制油示范项目已经完成建设,并实现了商业化生产。

这些项目的建设规模较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为国内煤制油技术发展树立了榜样。

此外,国内还有一些煤制油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中包括山西晋城、宁夏银川等地。

这些新建项目主要采用煤炭气化技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降低环境污染。

同时,一些大型能源企业也纷纷涉足煤制油领域,通过技术引进和合作,推动了煤制油项目的快速发展。

3. 未来发展趋势尽管目前国内煤制油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技术水平仍需要提升。

国内煤制油技术相对滞后,特别是在高效清洁的气化、合成和精馏等关键环节上有待突破。

因此,技术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另外,环保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煤制油项目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排放,对环境产生一定压力。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此外,未来国内煤制油项目发展还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将煤制油与相关领域如石油化工、新能源等进行深度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二是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海外市场。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煤制油项目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我国煤制油发展现状和前景及面临问题

我国煤制油发展现状和前景及面临问题
s c e sul o onsr ton u t tho e n o e p ob e s i l i g c r n di i e p l i n ae ho tge u c s f d m ta i nis a m a d s m r l m ncud n a bo ox d ol on a d w t r s ra ut wer ic s d ed s us e . Ke y wor : Co llq f ci n; D e e o m e t Pr bl m ds a i ue a to v lp n; o e第4Biblioteka O卷 第 7期 21 0 1年 7月
V ]4 N . o . 0. O 7 Jl u y,2 1 0 1
我 国煤 制 油 发 展 现 状 和前 景及 面 临 问题
洪 二 艳
( 华鄂 尔多 斯煤 制油 分公 司 , 内蒙古 鄂尔 多斯 神 07 0 129)

要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炭为基础的少数国家之一 ,从我国油品缺 口与能源储量来看,煤
日1 4时 4 开始投 煤 ,经过 1 行 ,1 6分 6h运 2月 3 1
日 7时顺利 实 现油渣成 型 ,生产 出了合格 油 品和化
液 化 合 成 油 是 实 现 我 国 油 品 基本 自给 保 障我 国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的最 为 切 实 可 行 的 途 径 。 绍 了煤 液 化 的 两 种 介
方法及国内已经成 功示 范的装置 ,以及诸 如二 氧化碳排放 ,水资源短缺等 问题 。
关 键 词 :煤制 油 ; 发 展 ; 问题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7 — 4 0 ( 0 1 0 — 7 1 0 6106 2 1 ) 705—3 中图 分 类 号 :T 3 Q5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国煤制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为了降低油价对煤制油经济性的影响,发展基于费托合成的精细化学品成为合理选择。

费托合成蜡不在成品油消费税征收范围,进一步提升了盈利能力。

煤制油要成功实现精细化学品方向转型发展,需要注重技术研发、下游应用开发、人才培养、品牌塑造与分销商渠道建设。

中国煤制油从2009年开始商业化运行,至2016年已近8年时间。

亚化咨询研究表明,中国煤制油行业在规划生产柴油和汽油的同时,也在利用费托合成技术特点与产物分布,积极开拓下游向精细化学品方向发展。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国际油价低迷,影响煤制油盈利能力
伊泰B股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伊泰鄂尔多斯16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2015年累计生产各类油品和化工品20.2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11亿元,净利润1087万元。

而此项目2014年累计生产各类产品17.8万吨,销售收入11.4亿元,净利润1.74亿元。

虽然2015年装置运行负荷大幅提升,但由于国际油价持续低迷,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相比2014年却大幅降低。

2、精细化学品附加值高,并且不需要缴纳成品油消费税
在国际油价连跌的背景下,2014-2015年国内连续3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

成品油消费税上调,导致煤制油企业的税务成本大幅增加。

与2013年同期相比,2015年煤制油企业承担的消费税成本增幅高达50%,汽油、石脑油、溶剂油和润滑油每吨消费税成本由1380元上升到2098元;柴油和燃料油消费税成本由每吨950元上升到1425元。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两会上,宁夏代表团提交了一份《关于申请减免神华宁煤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消费税的建议》。

议案指出,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仅成品油消费税一项就占成本29.64%,已成为影响煤制油项目顺利建成运营的关键因素,建议国家适当减免。

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密切关联,为了降低油价对煤制油经济性的影响,发展基于费托合成的精细化学品成为合理选择。

伊泰年报显示,2015年,伊泰煤制油公司新增产品正构液体石蜡和正构稳定轻烃、改进煤基合成蜡质量,大幅增加了销售收入。

2015年10月,由伊泰煤制油公司牵头设立的《煤基费托合成液体蜡》国家标准(GB/T32066-2015)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审批通过,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公开信息显示,从2012年开始,潞安集团先后与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天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利用现有年产16万吨煤基合成油示范厂作为试验基地。

经过4年多努力,探索出高端蜡产业、碳氢环保溶剂、高档润滑油、特种燃料油、专属化学品等下游发展方向。

“十三五”期间,潞安集团将建成总产能近600万吨油品、200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高端精细煤化工产业基地。

煤制油要成功实现精细化学品方向转型发展,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技术研发与下游应用开发:费托合成产品是基础原料,要生产出食品级高熔点精蜡、无芳溶剂油等高端产品,需要进一步开发精制技术,以满足不同下游应用的品质需求。

与汽柴油的燃料应用相比,费托合成精细化学品产品种类众多,需要技术团队和销售团队密切配合,根据产品指标特点,开发有价值的应用方向。

人才培养:与传统的大型煤化工相比,煤基精细化学品需要能够进行准确的产品定位和掌握充分市场信息的管理人才。

人才的发掘和团队的建设都需要时间。

品牌塑造与分销商渠道建设:与石化行业相比,煤基精细化学品的品牌知名度暂时并不高,需要注重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

与此同时,如果能与目标行业现有的分销商体系建立广泛联系,将对煤基精细化学品的产品推广产生巨大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