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报告流程
血源性职业暴露预案(处理流程图)

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处理流程图)一、医疗锐器伤的防护(一)医疗锐器刺伤的预防措施1.对临床护理人员加强教育,加深临床护理人员对医疗锐器刺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刺伤的措施。
2.了解与锐器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以在临床工作中避免和减少发生锐器伤。
与锐器刺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主要有: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进行分离、浸泡、清洗;将用过的针帽套回针头;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等过程中不规范操作。
3.掌握医疗锐器处理原则及方法,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及工作人员的第二次污染。
医疗锐器处理原则是用后的锐器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坚硬的容器内;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其他医疗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二)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程序详见流程图处理方法二、职业暴露的防护(一)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手及皮肤表面接触血液、深层体液或可能受污染的器具后应立即彻底清洗。
2.在任何情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须戴手套。
3.工作完成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4.接触每一位患者后应更换手套。
5.脱去手套后,即使手套表面没有破损也应马上清洗双手。
6.在工作中预料会有血液/体液溅出应戴防护眼罩并穿不渗透防护服/围裙。
7.针头使用后切勿套上针帽,应将针头置于固定的容器内。
8.任何地方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用稀释的的含有氯的消毒剂消毒,再脱手套,认真清洗双手。
9.应记录及报告血液/体液暴露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1.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接触患者前后,包括脱手套后,手或身体其他部位被患者血液/体液/人体组织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
2.戴手套:预料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时;手上有伤口时;在进行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处理污染器械、持血标本等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手套破损立即更换。
3.其他防护措施:包括目镜、帽子、隔离衣、鞋套、口罩、面罩等。
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将防护用物脱去,放置在指定位置。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置规范

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置规范一、目的医院的工作环境存在潜在的职业危险,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对病人进行各种处置和抢救,因此医护人员常暴露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职业性损伤潜在危险性大。
为了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的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的锐器损伤,造成血源性职业暴露,制定本规范。
二、预防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
2、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或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感染性物体时应做好职业防护,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
3、医务人员接触病原物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在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应立即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对高危人员给予疫苗等预防接种。
三、发生锐器损伤后的伤口处理流程1、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四、登记报告流程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再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写锐器损伤登记表,经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后报院感管理科审批、备案,进行血源性疾病检查、预防用药指导和随访等。
五、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处置(一)医务人员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处置1、乙肝职业暴露后人员如HbSAb(-)HbSAg(-),未接种过乙肝疫苗,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单位,同时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注射,即6月内完成3次乙肝疫苗注射(0、1、6),如以往接种过乙肝疫苗,无抗体产生,除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单位外,还需强化注射一次乙肝疫苗。
血源性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就诊流程

文件名称血源性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就诊流程序号N-PG-IC-023
适用范围全院员工生效日期 2013.07.02
制订人或机构护理部修订日期
版本号 A-0
血源性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就诊流程
1.概述
当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请按照我院《血源性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流程》进行处置,具体就诊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该表填写完成后交院感组备案╬所有使用的耗材及药品均免费
*暴露源HBsAg或HCV-Ab或HIV-Ab阳性△暴露源HBsAg、HCV-Ab、HIV-Ab均阴性
文件名称血源性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就诊流程序号N-PG-IC-023适用范围全院员工生效日期 2013.07.02 制订人或机构护理部修订日期
版本号 A-0
3.支持文件
[1] QUEEN MARY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Manual[S].July 2012
4.支持文件
N-QR-IC-004《医务人员粘膜或破损皮肤血液体液暴露登记表》
N-QM-IC-006《血源性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预案》。
血源性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护理课件

提高防护意识
加强预防教育,提高医务 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2023
PART 02
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REPORTING
预案的制定
1 2 3
明确应急预案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确保预案能够覆盖可能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事 件,并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分析风险因素和危险源 对可能导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环节进行全面分析, 包括操作过程、医疗设备、患者情况等。
对应急预案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以适应新的风险因素和危险源的出 现,提高预案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2023
PART 03
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流程
REPORTING
立即停止暴露源
立即离开暴露源,防 止继续接触。
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和过度紧张。
确保个人防护用品安 全脱下,避免二次污 染。
清洁与消毒
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暴露部 位,持续至少15分钟,并用清 水冲洗干净。
某护士在处理医疗废物时被针头 扎伤,立即报告相关部门,接受
预防性治疗,未发生感染。
处理流程中的经验教训总结
经验一
及时报告是关键。发生职 业暴露后,应立即向相关 部门报告,以便得到及时 有效的处理。
经验二
迅速采取措施防止感染扩 散。如挤压受伤部位、冲 洗、消毒等,尽量减少感 染源与受伤部位的接触。
经验三
2023
REPORTING
血源性职业暴露应急 预案及处理流程护理 课件
• 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流程 • 暴露后的医学观察与预防措施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2023
PART 01
血源性职业暴露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类型
定义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 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 外接触含病毒或细菌的血液、体 液等。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制定部门:医务部审核部门:主管院长:颁发日期:20XX年10月14日生效日期:20XX年10月14日批准人:Ⅰ目的:为保证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特制定此制度。
Ⅱ执行部门:预防保健科、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科Ⅲ检查部门:主管院长、医院感染管理科Ⅳ制度:1.本制度涉及以下定义1.1血源性病原体:对人体有致病能力、存在于血液或其他可能具有传染性物质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1.2职业性暴露:职工在工作中,其皮肤、眼睛、粘膜等与血液及其他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物质接触。
1.3感染性物质: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滑膜液、心包积液、腹水、羊水、牙科操作时的唾液、其他含血的体液,如唾液或呕吐物以及难以区分种类的体液。
1.4感染源:通过血液或其他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对职工造成职业性暴露的个体。
1.5个体保护装置(PPE):特殊的服装或装置以保护员工避免接触潜在的感染物。
主要包括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眼罩、防护服和防化服等。
2.暴露记录2.1当职工受到职业暴露时,应根据程序进行追踪、记录。
3.评估及治疗3.1对职业性暴露引起感染的职工,职工门诊或急诊应根据有关程序为该职工提供初始的评估、治疗及监测。
3.2为职业性暴露的职工提供评估和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3.2.1评估和治疗要及时;3.2.2提供免费服务;(由医院提供资金)3.2.3保守秘密。
(包括职工及感染源)3.3职工门诊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回顾有关职业暴露的记录,总结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4.教育及培训4.1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处于职业暴露危险的所有职工提供教育及培训,内容包括:4.1.1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的危险;4.1.2暴露的含义;4.1.3预防职业性暴露的方法(包括个人保护装置的使用及安全设备);4.1.4乙肝疫苗预防接种计划;4.1.5发生职业性暴露的报告程序;4.1.6暴露后的评估及治疗程序。
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职业暴露处置流程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时,应该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在工作中,医务人员可能会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到这些物质。
在接触到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后,医务人员应该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对于皮肤受到污染的情况,应该立即用肥皂和清水进行冲洗。
对于眼、口等粘膜受到污染的情况,应该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对于针刺等锐器伤的情况,应该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在进行紧急处理后,医务人员应该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并确定源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及职业接触当事人免疫情况,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进行检测。
针对不同的病原体,还需要进行
不同的暴露级别评估及预防性用药咨询。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接触后4小时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对于未接种疫苗者、以前接种过疫苗但未产生抗体者和正在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者,需要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对于已经接种过疫苗并已知有抗体者,无需处理。
对于丙型肝炎病毒的暴露,需要注射干扰素。
对于梅毒的预防,需要注射长效青霉素。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污染源不明,应该视同阳性处理。
血源性职业暴露

不要将针头重 新戴帽、折断或 进其他人工操作
医务人员保护措施
不得 将食 和物 饮料 存放 在放 置感 染性 材料 的冰 箱内;
禁止在可能存在血液暴露的工作
场所进食及吸烟或其他;
凡与血液或感染性物质接触后的所有 设备、环境物体表面均应消毒
不得将食和物饮料存放在放 置感染性材料的冰箱内
06
07 08 09 10
使用后,应立即丢入 尖锐物收集箱
THANK . YOU
谢谢观看
个人防护设施在离开工作场所时应立即除去, 将所有的污染物放在特的区域进行清洗、去 污和其他处理。
离心或处理血液时如存在溅泼、飞溅或产生 气溶胶危险时,应在有护的区域内进行
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应用重新盖帽装置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 床边、小车顶部
尖锐物收集箱 应放在使用处
禁止用手移 去注射器针头
02
注射 HBIG,并乙肝
疫苗全程0接1种
不需要治疗
不需要治疗
不需要治疗或考虑 全程注射乙肝疫苗
评估流行病学风险, 如果存在风险注射
HBIG,并乙肝疫苗全 程接种
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 HBs-----乙肝表面抗体
HBV职业暴露处理注意事项
1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可以同时注射,但应在不同 部位注射;HBIG和肝疫苗应于暴露后尽快注射(最好是24小时内)。
1
2
3
4
5
洗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黏膜
消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 用75%乙醇溶液或者 0.5%碘液进行消毒, 并包扎伤口
报
立即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 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卡、情况登 记表、报告相关部门、到感染性疾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标准操作规程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标准操作规程一、为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标准操作规程。
二、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非胃肠道接触包括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
本办法所称医务人员是指属于我院在岗的所有医疗、护理、技术人员(包括返聘人员)。
实习生发生职业暴露者按照本办法执行,后勤及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可参照执行。
三、血源性病原体是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
四、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指由血源性病原体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进行传播,进而引起人体感染的疾病。
五、体液包括羊水、胎盘液、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囊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口腔科操作时的唾液等人体物质。
六、被污染的锐器是指被污染、能刺破皮肤的物品。
包括注射针、穿刺针、缝合器等针具、各类医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施、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的金属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
七、医院和各科室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加强本科室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工作,根据标准预防原则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认真落实防护措施,保障医务人员身体健康。
八、医务人员接触血源性病原体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一)应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手套;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喷溅或者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三)手部皮肤有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及护理操作时应戴双层手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报告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
挤压和冲洗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膜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端挤压,再用肥皂水
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消毒。
75酒精或0.5
伏消毒伤口,必要时包扎
报告。
报告科室领(主任或护士长
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报告院感
初步风险评
定期随访预防用药报告院总值同时报表到感科。
院总值班通知院感周末节假一
二
三消
四报正常上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