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失血性休克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失血性休克及抢救.pptPPT课件

并以数次少量放血维持这种低血压状况20 分钟,此间,应继续细致观察和详细记录 各项指标的变化。(皮肤粘膜颜色、肛温、 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心率、呼吸及 肠系膜微循环)
• 8. 抗休克:停止放血,快速从静脉输回原 血和失血量等量的生理盐水(150滴/分), 进行紧急抢救。输血输液后,再观察记录 动物的一股情况、生理指标、微循环的变 化。
• 3.在耻骨联合上作下一5cm腹部正中切口
膀胱插管
• 4.将涂有液体石蜡的温度计缓慢插入家兔 肛门约2cm,后读取正常值 。
微循环的观察
• 5. 在右侧腹直肌旁作 6cm纵切口,钝性分离 肌肉,打开腹腔后,推 开大网膜,找出一段游 离度较大的小肠肠袢, 轻轻的从腹腔中拉出, 放置在循环灌流盒中, 显微镜下观察微循环的 变化。
五.注意事项
• 1.麻醉深浅要适度,麻醉过浅,动物疼痛 可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 2.尽量减少因手术而引起的出血。 • 3.拉肠袢要轻,以免引起创伤性休克。
• 4.动脉导管和注射器内应事先加入一定量 的肝素,静脉导管一经插入,即立刻输液 以防止血凝。
• 5.微循环观察最好保持同一视野,便于实 验过程中的比较。
• 6. 放血前观察记录各项生理指标,包括一 般情况,皮肤粘膜颜色、肛温、血压、尿 量、中心静脉压、心率、呼吸及肠系膜微 循环的变化。
• 7. 休克模型复制:打开右侧动脉导管与贮 血瓶(加入少量肝素)连接皮管上的夹子, 边放血边观察血压的变化,一直到血压降至 40mmHg,停止放血(记录失血量)。
• 2.失血性休克时应立即予以快速输血进行 治疗,防止因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或衰!!
24
• 6.由于步骤较多,术前人员分工和操作程 序要安排好,避免术中忙乱。
失血性休克病人观察及护理ppt课件

心功能不全监测与处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01
定期监测病人的心率、心律、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心功能不
全的迹象。
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02
根据病人的心功能状况,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心
脏负担。
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03
一旦发现心功能不全,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使用强心
药物、利尿剂等,以改善心功能。
肾功能不全监测与处理
监测循环功能
持续监测病人心率、血压、中心静 脉压等循环功能指标,及时调整补 液速度和补液量。
疼痛管理与心理支持
疼痛管理
评估病人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 药物,减轻病人痛苦。
心理支持
家属沟通
与病人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告知 病情和治疗进展,取得家属的理解和 支持。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给予安慰和鼓励, 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监测肾功能指标
定期检测病人的尿素氮、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及时发现肾功能不 全的迹象。
控制液体入量
根据病人的尿量、血压和水肿情况,合理控制液体入量,避免加 重肾脏负担。
采取保肾措施
一旦发现肾功能不全,应立即采取相应保肾措施,如使用保肾药 物、进行透析治疗等,以保护肾功能。
05
营养支持与康复指导
营养需求评估与饮食指导
多学科协作
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协作,提高治疗 效果和护理质量
未来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应用
• 远程医疗:利用远程医疗技术,实现远程诊断和治疗,提 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未来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诊断和治疗,提高诊断和 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生物医学工程
利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开发新的治疗手段和护理 设备,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失血性休克ppt课件

药物止血
使用止血药物,如凝血酶、维生素K等,帮助控制出血。
其他治疗手段
心肺复苏
对于心跳骤停的休克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其他支持治疗,如机械通气、肾功能支持等。
05
失血性休克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身体
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或损伤,从而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以
防止窒息。
监测生命体征
03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便及时
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康复指导
合理饮食调整
在康复期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 促进身体的恢复。
适度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抵抗 力。
影像学检查
特殊检查
如血管造影、核磁共振等,对某些特 殊病因所致失血性休克有重要诊断价 值。
超声、X线、CT等检查,了解出血部 位及原因。
04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紧急处理措施
止血
对于开放性伤口,应立即用无菌 纱布压迫止血,并抬高受伤部位 。对于内部出血,应尽快找出出
血部位并采取相应措施止血。
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例二:儿童失血性休克的诊疗经验
总结词
该病例分享了儿童失血性休克的诊疗 体会,强调了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及病情变化的必要性。
详细描述
患儿因意外受伤导致出血不止,出现 休克症状。医生根据患儿生长发育特 点调整治疗方案,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最终使患儿脱离危险。
病例三:特殊原因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处理
使用止血药物,如凝血酶、维生素K等,帮助控制出血。
其他治疗手段
心肺复苏
对于心跳骤停的休克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其他支持治疗,如机械通气、肾功能支持等。
05
失血性休克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身体
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或损伤,从而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以
防止窒息。
监测生命体征
03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便及时
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康复指导
合理饮食调整
在康复期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 促进身体的恢复。
适度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抵抗 力。
影像学检查
特殊检查
如血管造影、核磁共振等,对某些特 殊病因所致失血性休克有重要诊断价 值。
超声、X线、CT等检查,了解出血部 位及原因。
04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紧急处理措施
止血
对于开放性伤口,应立即用无菌 纱布压迫止血,并抬高受伤部位 。对于内部出血,应尽快找出出
血部位并采取相应措施止血。
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例二:儿童失血性休克的诊疗经验
总结词
该病例分享了儿童失血性休克的诊疗 体会,强调了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及病情变化的必要性。
详细描述
患儿因意外受伤导致出血不止,出现 休克症状。医生根据患儿生长发育特 点调整治疗方案,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最终使患儿脱离危险。
病例三:特殊原因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处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ppt课件

压稳定。
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 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
处理异常情况。
观察出血情况
定期评估患者的出血情况,如出 血量、出血速度等,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调整输液 速度、更换止血措施等。
做好记录与交接
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
吸氧
03
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止血方法选择及应用
01
指压止血法
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用手指或手掌在伤口近心端用
力压迫动脉,阻断血流。
02
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用敷料或清洁的毛
巾、绷带等覆盖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适当加压包扎。
未来改进方向探讨
加强培训
完善流程
强化团队协作
针对医护人员开展定期 的急救技能培训,提高 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优化急救流程,缩短响 应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团 队协作训练,提高团队
协作能力。
引入先进技术
引进先进的急救技术和 设备,提高救治成功率
和患者生存率。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上腺素等,以维持血压稳定。
根据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调整药物剂量和速度。
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和副 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1
现场急救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口腔、鼻腔异物
01
迅速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血液、呕吐物等异物,
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 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
处理异常情况。
观察出血情况
定期评估患者的出血情况,如出 血量、出血速度等,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调整输液 速度、更换止血措施等。
做好记录与交接
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
吸氧
03
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止血方法选择及应用
01
指压止血法
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用手指或手掌在伤口近心端用
力压迫动脉,阻断血流。
02
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用敷料或清洁的毛
巾、绷带等覆盖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适当加压包扎。
未来改进方向探讨
加强培训
完善流程
强化团队协作
针对医护人员开展定期 的急救技能培训,提高 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优化急救流程,缩短响 应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团 队协作训练,提高团队
协作能力。
引入先进技术
引进先进的急救技术和 设备,提高救治成功率
和患者生存率。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上腺素等,以维持血压稳定。
根据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调整药物剂量和速度。
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和副 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1
现场急救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口腔、鼻腔异物
01
迅速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血液、呕吐物等异物,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ppt课件

血压
体表血管
尿量
估计失血 量
开始苍白
苍白
显著苍白、肢端青紫
正常,发凉
发冷
厥冷,肢端更明显
小于100次/分,尚有 力 收缩压正常或稍低 <90mmHg,舒张压 增高,脉压缩小 正常
正常(<30ml/h)
100-140次/分
收缩压70-80mmHg,脉 压差小
表浅静脉塌陷 毛细血管充盈迟缓 尿少(<20ml/h)
3
休克的分类
失血与失液
烧伤 按
病
创伤
因 分
过敏
类
感染
强烈神经刺激
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按
休
低血容 克
量性
发
生
的
血管源性 起
始
环
节 心源性 分
类
4
休克的三个始动环节
血容量 休
心泵功能障碍 克
血管容量
5
+ 失血性休克: 影响因素:
失血量
影响因素
失血速度
一般15分钟内失血 <全血量10%——可代偿 >全血量20%——休克 >全血量50%——可能死亡
速而细弱,或摸不清
收缩压小于70mmHg,或 测不到
表浅静脉塌陷 毛细血管充盈非常迟缓 尿少或无尿
小于20%(小于 20%-40%(800-
大于40%(大于
800ml)
1600ml)
1600ml)
9
休克的病情评估
临床观察 血流动力学检测 实验室检查
10
神志 血压
皮肤 呼吸
脉搏
尿量
11
➢ 一看:看意识、肤色甲床、颈静脉、呼吸 ➢ 二摸:摸肢体温度、湿度和脉搏 ➢ 三测:测血压和脉压 ➢ 四量:尿量
体表血管
尿量
估计失血 量
开始苍白
苍白
显著苍白、肢端青紫
正常,发凉
发冷
厥冷,肢端更明显
小于100次/分,尚有 力 收缩压正常或稍低 <90mmHg,舒张压 增高,脉压缩小 正常
正常(<30ml/h)
100-140次/分
收缩压70-80mmHg,脉 压差小
表浅静脉塌陷 毛细血管充盈迟缓 尿少(<20ml/h)
3
休克的分类
失血与失液
烧伤 按
病
创伤
因 分
过敏
类
感染
强烈神经刺激
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按
休
低血容 克
量性
发
生
的
血管源性 起
始
环
节 心源性 分
类
4
休克的三个始动环节
血容量 休
心泵功能障碍 克
血管容量
5
+ 失血性休克: 影响因素:
失血量
影响因素
失血速度
一般15分钟内失血 <全血量10%——可代偿 >全血量20%——休克 >全血量50%——可能死亡
速而细弱,或摸不清
收缩压小于70mmHg,或 测不到
表浅静脉塌陷 毛细血管充盈非常迟缓 尿少或无尿
小于20%(小于 20%-40%(800-
大于40%(大于
800ml)
1600ml)
1600ml)
9
休克的病情评估
临床观察 血流动力学检测 实验室检查
10
神志 血压
皮肤 呼吸
脉搏
尿量
11
➢ 一看:看意识、肤色甲床、颈静脉、呼吸 ➢ 二摸:摸肢体温度、湿度和脉搏 ➢ 三测:测血压和脉压 ➢ 四量:尿量
最新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的台下配合ppt课件

分期 神志 口渴 皮肤粘膜 脉搏 血压
周围 循环 尿量 失血量
休克早期
休克期
清楚 烦躁不安
明显
苍白 发凉
<100次/分 有力
血压正常
脉压缩小
正常
正常 <800ml(<20%)
(二)身心状况
分期
休克早期
休克期
神志 口渴 皮肤粘膜 脉搏 血压
周围 循环 尿量 失血量
清楚 烦躁不安 明显 苍白 发凉 <100次/分 有力 血压正常 脉压缩小 正常
纱布、器械的管理
手术纱布、器械数目有误的原因分析 (1)麻醉动静脉穿刺用纱布与手术纱布混淆。
(2 ) 酒精纱布和术中纱布混淆(麻醉插管喉镜片消毒.使用电线套 前……
(3)术中标本送检带走纱布。 (4)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清点速度过快,清点不够准确,记录有误。记
录不及时。 (5)术中纱布分割他用(鞋带)。 (6)手术复杂,纱布量多,术中添加漏记、误记。 (7)术中交接班频繁,交接不清。 (8)参观人员带进和带出手术纱布、器械。 (9)连台手术间未做到彻底清理而遗留纱布等。 (10)消毒棉球与手术台上棉球混淆。 (11)术中添加器械未及时记录。
疲乏无力等有关。
处理原则:
➢ 尽早去除病因, ➢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 纠正微循环障碍, ➢ 增强心肌功能
处理原则
1、一般紧急措施:
①立即控制创伤所致的大出血 急救:动脉—指压法、止血带止血法 静脉—压迫伤口、抬高受伤部位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采取休克体位——头及躯干抬高20-30°, 下肢抬高15-20°。 ④其他: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搬动。
手术完毕带好病人所有物品让病人安返病房。 如病人需转科在急救病人转科记录本上登 记。
失血性休克PPT课件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灌注
血管收缩剂的应用
01
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可收缩血管,提高血压。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02
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03
如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
。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血气分析
及时了解患者酸碱平衡及 电解质情况。
流产
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导致 的出血。
宫外孕
异位妊娠破裂引起的出血 。
手术并发症
手术中大血管损伤
如主动脉、腔静脉等大血管破 裂。
术后出血
手术创面渗血或止血不彻底导 致的出血。
器官移植术后出血
如肝移植、肾移植等术后血管 吻合口破裂或创面渗血。
介入手术并发症
如心脏介入手术、血管介入手 术等引起的出血。
03
03
肾功能障碍
休克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导
致急性肾衰竭。同时,休克时体内产生的毒性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进一
步加重肾功能损害。
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
胃肠道功能障碍
休克时胃肠道黏膜缺血、缺氧, 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易导致应激 性溃疡和肠源性感染。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休克时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 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导致意 识障碍、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进行鉴别,如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
02
失血性休克的病因及危 险因素
外伤性出血
01
02
交通事故
如车祸、撞击等事故导致的身 体创伤。
失血性休克专业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三 动脉血气分析: PO二正常值八零-一零零 mmHg; PCO二正 常值三六-四四 mmHg. PCO二 >六零 mmHg 吸入纯氧而 无改善提示呼吸窘迫综合征 .
四 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心排出量de正常值为四.五-六 L/min;心脏指数de正常值为二.六-四.零 L/(min.m二).
一零
③体液复苏使脉压增 加,也可机械破坏已形 成de血凝块使出血加
重
④会造成肺水肿、 肺间质水肿,不利于
氧de弥散
⑤血液过度稀释,血 色素降低,不利于氧
de携带和运送等
液体复苏
主张:允许性低血压,延迟复苏
单击编辑标题
在有效循环血容量接近正常de基础上,实施“允许性 低血压”(MAP≥七零mmHg)以维持基本生命灌 注.有活动性出血de休克患者,主张在彻底止血前, 仅 予少量de平衡盐液维持,在出血有效控制后,即以晶体、 胶体、FFP和血液制品按一定比例及时加温输注.在复 苏过程中,注意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和Hb检查,使Hb 维持在≥八零g/L,动脉血乳酸值逐渐下降,凝血指标基 本回复.
③尿量:≥零.五mL/(kg.h).中心静脉(上腔静脉) 氧饱和度分别 ≥七零%或者六五%.
或者混合静脉
各种休克都存在绝对或相对de有效血容量不足, 因此需要尽快补充血容量
液体 复苏
休克
血容量 不足
微循环 障碍
液体复苏
低血容量休克患者 机体迅速出现以 “凝血障碍、低温、 酸中毒”为特征de 三联征,故在早期容 量复苏中注意de环 节是容量制剂de选 择.不要过快输入冷 晶体溶液尤其是乳 酸钠林格液.
对这类患者在 救治起初要立 即申请血液制 品包括悬浮红 细胞、新鲜冷 冻血浆 (FFP)、血 小板和凝血因 子.
四 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心排出量de正常值为四.五-六 L/min;心脏指数de正常值为二.六-四.零 L/(min.m二).
一零
③体液复苏使脉压增 加,也可机械破坏已形 成de血凝块使出血加
重
④会造成肺水肿、 肺间质水肿,不利于
氧de弥散
⑤血液过度稀释,血 色素降低,不利于氧
de携带和运送等
液体复苏
主张:允许性低血压,延迟复苏
单击编辑标题
在有效循环血容量接近正常de基础上,实施“允许性 低血压”(MAP≥七零mmHg)以维持基本生命灌 注.有活动性出血de休克患者,主张在彻底止血前, 仅 予少量de平衡盐液维持,在出血有效控制后,即以晶体、 胶体、FFP和血液制品按一定比例及时加温输注.在复 苏过程中,注意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和Hb检查,使Hb 维持在≥八零g/L,动脉血乳酸值逐渐下降,凝血指标基 本回复.
③尿量:≥零.五mL/(kg.h).中心静脉(上腔静脉) 氧饱和度分别 ≥七零%或者六五%.
或者混合静脉
各种休克都存在绝对或相对de有效血容量不足, 因此需要尽快补充血容量
液体 复苏
休克
血容量 不足
微循环 障碍
液体复苏
低血容量休克患者 机体迅速出现以 “凝血障碍、低温、 酸中毒”为特征de 三联征,故在早期容 量复苏中注意de环 节是容量制剂de选 择.不要过快输入冷 晶体溶液尤其是乳 酸钠林格液.
对这类患者在 救治起初要立 即申请血液制 品包括悬浮红 细胞、新鲜冷 冻血浆 (FFP)、血 小板和凝血因 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期, 即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环收缩期
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 1.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动静脉间短路开放,微循环灌流
量急剧减少,压力降低; 2.微静脉和小静脉对儿茶酚胺敏感性较低,收缩较轻; 3.毛细血管血液灌流不足; 4.微循环内因前括约肌收缩而致“只出不进”组织仍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 皮肤、腹腔内脏和肾的血管,这些部位的小动脉、小静脉、微动脉、毛细血管
(二)休克的原因分类
1. 低血容量性休克 包括 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 克。常见于妇产科疾病,如产后出血、宫外孕破裂 、胎盘早剥等;外科疾病,如外伤、消化性溃疡、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出血所引起。 通常在迅速失 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出现休克。
休克是在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 的。
2.感染性休克 可继发于释放内毒素的革兰氏阴 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 泌尿系感染等亦称为内毒素性休克。
治疗依据。
休克指数参考值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 休克指数:0.5示血容量正常
>1.0~1.5提示有休克 >2.0为严重休克
血压
血压并不是反映休克程度最敏感的指标。通常 认为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是休克 存在的表现,血压回升、脉压增大则是休克好转 的征象。
尿量
反映肾血流灌注的有用指标。对每小时尿量的 观察已被列为危重病人的常规监测手段。尿量 <25mL/h ,提示血容量不足或心缩无力。血压正 常但尿量仍少且比重偏低提示有急性肾衰竭可能 。尿量维持在30 mL/h,以上时,则休克已纠正 。
吸状态时,应考虑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有效的监测可以对失血性休克病人的病情和治疗 反应做出正确、及时的评估和判断,以利于指导和 调整治疗计划,改善休克病人的预后。包括精神状
态、皮肤温度、色泽、血压 、心率和尿量的改变
。这些指标都在一定程上说明病情的进展和休克的
转归,详细的动态变化记录提供着十分重要的
失血性休克
内容提要
1.失血性休克的识别
①.休克概述 ②.休克的原因分类 ③.休克的病理生理 ④.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2.失血性休克的麻醉处理
一、失血性休克的识别
休克(Shock)概述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
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 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 有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四)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根据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和 休克期(休克失代偿期)
休克早期(代偿期):
人体对血容量减少的早期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这 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是兴奋性提高,交感-肾上 腺轴兴奋。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 安、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心跳呼吸加快、脉压 差小、尿量减少等症状。如果在休克早期能够及 时诊断、治疗,休克很快就会好转,否则病情继 续发展进入休克抑制期。
2.特殊监测
• 1.中心静脉压 • 2.肺毛细血管楔压 • 3.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压的变化 ,可反映 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中心静脉压及其意义:
5~10cmH2O 正常值
<5cmH2O时 表示血容量不足
>15cmH2O时 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
休克期(失代偿期):
1.轻时表现为:a. 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意识模糊或昏迷; b.出冷汗、口唇肢端发绀; c.脉搏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
2.严重时: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绀,四肢厥冷,脉搏摸不清,血压测 不出,尿少甚至无尿
3 .皮肤、粘膜出现瘀斑或消化道出血时,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 4.当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脉速、烦躁、发绀,一般吸氧而不能改善呼
3.心源性休克 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 炎、心包填塞等常可导致心源性休克。
4.过敏性休克: 如给某些有过敏体质的人注射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时可引 起过敏性休克。
5.神经源性休克:如剧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 或损伤等可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三)休克的病理生理
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及组织灌注不足,以及产 生炎症介质是各类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各 种休克虽然由于致休克的动因不同,在各自发生 发展过程中各有特点,但微循环障碍(缺血、淤 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致微循环动脉血灌流不 足,重要的生命器官因缺氧而发生功能和代谢障 碍,是它们的共同规律。
3.微循环衰竭期
微循环变化的特点: 此期进入不可逆休克。淤滞在微循环内的粘稠血 液在酸性环境中处于高凝状态,红细胞和血小板 易发生聚集并在血管内形成微血栓,甚至引起弥 散性血管内凝血。
小结
失血性休克的最终结局自始至终与组 织灌注相关,因此,提高其救治成功率 的关键在于尽早去除休克病因的同时, 尽快恢复有效的组织灌注,以改善组织 细胞的氧供,重建氧的供需平衡和恢复 正常的细胞功能。
前括红肌收缩最为强烈,以维持心、脑供血。
2.微循环扩张期
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 微循环因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道大量开放使原有的 组织灌注不足更为加重,细胞因严重缺氧出现能量 不足、乳酸类产物蓄积和舒血管的介质如组胺、缓 激肽等释放,这些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 张,而后括约肌则因对其敏感性低仍处于收缩状态 ,结果处于“只进不出”,血液滞留。
收
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
>20cmH2O时 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
• CVP 血压 原因 •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处理原则 充分补液 适当补液
• 高 低 心功能不全或
•
血容量相对过多
强心药物、 纠酸舒血管
•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 正常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实验
•
补液实验
• 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经静脉 注入。
• 如血压升高而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 不足
• 如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升高3~5cmH2O ,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二、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体位:仰卧头低足高位,下肢抬高15~20°,以利于静脉血 回流和保证脑供血。
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 1.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动静脉间短路开放,微循环灌流
量急剧减少,压力降低; 2.微静脉和小静脉对儿茶酚胺敏感性较低,收缩较轻; 3.毛细血管血液灌流不足; 4.微循环内因前括约肌收缩而致“只出不进”组织仍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 皮肤、腹腔内脏和肾的血管,这些部位的小动脉、小静脉、微动脉、毛细血管
(二)休克的原因分类
1. 低血容量性休克 包括 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 克。常见于妇产科疾病,如产后出血、宫外孕破裂 、胎盘早剥等;外科疾病,如外伤、消化性溃疡、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出血所引起。 通常在迅速失 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出现休克。
休克是在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 的。
2.感染性休克 可继发于释放内毒素的革兰氏阴 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 泌尿系感染等亦称为内毒素性休克。
治疗依据。
休克指数参考值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 休克指数:0.5示血容量正常
>1.0~1.5提示有休克 >2.0为严重休克
血压
血压并不是反映休克程度最敏感的指标。通常 认为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是休克 存在的表现,血压回升、脉压增大则是休克好转 的征象。
尿量
反映肾血流灌注的有用指标。对每小时尿量的 观察已被列为危重病人的常规监测手段。尿量 <25mL/h ,提示血容量不足或心缩无力。血压正 常但尿量仍少且比重偏低提示有急性肾衰竭可能 。尿量维持在30 mL/h,以上时,则休克已纠正 。
吸状态时,应考虑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有效的监测可以对失血性休克病人的病情和治疗 反应做出正确、及时的评估和判断,以利于指导和 调整治疗计划,改善休克病人的预后。包括精神状
态、皮肤温度、色泽、血压 、心率和尿量的改变
。这些指标都在一定程上说明病情的进展和休克的
转归,详细的动态变化记录提供着十分重要的
失血性休克
内容提要
1.失血性休克的识别
①.休克概述 ②.休克的原因分类 ③.休克的病理生理 ④.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2.失血性休克的麻醉处理
一、失血性休克的识别
休克(Shock)概述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
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 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 有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四)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根据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和 休克期(休克失代偿期)
休克早期(代偿期):
人体对血容量减少的早期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这 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是兴奋性提高,交感-肾上 腺轴兴奋。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 安、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心跳呼吸加快、脉压 差小、尿量减少等症状。如果在休克早期能够及 时诊断、治疗,休克很快就会好转,否则病情继 续发展进入休克抑制期。
2.特殊监测
• 1.中心静脉压 • 2.肺毛细血管楔压 • 3.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压的变化 ,可反映 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中心静脉压及其意义:
5~10cmH2O 正常值
<5cmH2O时 表示血容量不足
>15cmH2O时 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
休克期(失代偿期):
1.轻时表现为:a. 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意识模糊或昏迷; b.出冷汗、口唇肢端发绀; c.脉搏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
2.严重时: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绀,四肢厥冷,脉搏摸不清,血压测 不出,尿少甚至无尿
3 .皮肤、粘膜出现瘀斑或消化道出血时,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 4.当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脉速、烦躁、发绀,一般吸氧而不能改善呼
3.心源性休克 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 炎、心包填塞等常可导致心源性休克。
4.过敏性休克: 如给某些有过敏体质的人注射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时可引 起过敏性休克。
5.神经源性休克:如剧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 或损伤等可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三)休克的病理生理
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及组织灌注不足,以及产 生炎症介质是各类休克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各 种休克虽然由于致休克的动因不同,在各自发生 发展过程中各有特点,但微循环障碍(缺血、淤 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致微循环动脉血灌流不 足,重要的生命器官因缺氧而发生功能和代谢障 碍,是它们的共同规律。
3.微循环衰竭期
微循环变化的特点: 此期进入不可逆休克。淤滞在微循环内的粘稠血 液在酸性环境中处于高凝状态,红细胞和血小板 易发生聚集并在血管内形成微血栓,甚至引起弥 散性血管内凝血。
小结
失血性休克的最终结局自始至终与组 织灌注相关,因此,提高其救治成功率 的关键在于尽早去除休克病因的同时, 尽快恢复有效的组织灌注,以改善组织 细胞的氧供,重建氧的供需平衡和恢复 正常的细胞功能。
前括红肌收缩最为强烈,以维持心、脑供血。
2.微循环扩张期
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 微循环因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道大量开放使原有的 组织灌注不足更为加重,细胞因严重缺氧出现能量 不足、乳酸类产物蓄积和舒血管的介质如组胺、缓 激肽等释放,这些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 张,而后括约肌则因对其敏感性低仍处于收缩状态 ,结果处于“只进不出”,血液滞留。
收
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
>20cmH2O时 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
• CVP 血压 原因 •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处理原则 充分补液 适当补液
• 高 低 心功能不全或
•
血容量相对过多
强心药物、 纠酸舒血管
•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 正常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实验
•
补液实验
• 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经静脉 注入。
• 如血压升高而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 不足
• 如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升高3~5cmH2O ,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二、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体位:仰卧头低足高位,下肢抬高15~20°,以利于静脉血 回流和保证脑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