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简单51单片机开发板的电路设计

简单51单片机开发板的电路设计

简单51单片机开发板的电路设计51单片机开发板电路设计详细步骤及说明如下:一、准备工作1.定义开发板功能需求:根据具体需求确定开发板所需的功能模块,如AD转换、LCD显示、键盘输入等。

2.确定系统时钟源:选择合适的晶振,并确定时钟源用于驱动单片机。

二、电源设计1.选择适当的电源电压:根据单片机的工作电压范围选择合适的电源电压,并设计电源电路。

2.设计稳压电路:根据电源要求设计合适的稳压电路,保证单片机工作时电压稳定。

三、时钟电路设计1.选择合适的晶振:根据系统时钟需求选择合适的晶振,并设计相应的晶振电路。

2.设计时钟源电路:根据晶振的工作参数设计合适的时钟源电路,确保时钟信号稳定且频率准确。

四、复位电路设计1.根据单片机复位要求设计复位电路,保证单片机正常复位。

2.设计复位延时电路:根据需要设计复位延时电路,保证单片机复位后稳定运行。

五、外部IO电路设计1.根据开发板需求,设计并布局合适的IO接口电路,如LED指示灯、按键输入接口等。

2.设计并连接AD转换电路:根据需求设计和连接AD转换电路,实现模拟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六、通信接口电路设计1.根据需求设计并连接串口接口电路,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2.根据需要设计并连接其他通信接口电路,如SPI、I2C等。

七、存储器电路设计1.根据需求设计并连接存储器电路,如RAM、ROM等。

2.根据需要设计和连接外部存储器接口电路,实现扩展存储器的功能。

八、电路调试与优化1.完成电路设计后,进行电路连线、焊接等工作,并检查和修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2.进行电路测试并优化,确保电路正常工作,并根据需要进行性能优化。

九、布局设计与外壳制作1.进行电路板的布局设计,合理安排各个模块的位置。

2.制作外壳和连接线,并进行电路板的安装。

最后,完成电路设计之后,可以进行软件编程和调试,将单片机与外设模块进行连接和通信,实现开发板的各项功能。

51单片机复位电路有关问题

51单片机复位电路有关问题
图4上电复位电路原理图
上电复位电路原理分析
5V电源通过MC34064的2脚输入,1脚便可输出一个上升沿,触发芯片的复位脚。电解电容C13
是调节复位延时时间的。当电源关断时,电解电容C13上的残留电荷通过D13和MC34064内部电路构成回路, 释放掉电荷。以备下次复位启用。
四、上电复位电路的关键性器件
振荡器稳定后,如果RST引脚 上有一个高电平并维持2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以上,则CPU就可以响应并 将系统复位。单片机系统的复位方式有:手动按钮复位和上电复位
1、手动按钮复位
手动按钮复位需要人为在复位输入端RST上加入高电平(图1)。一般采用的办法是在RST端和正
电源Vcc之间接一个按钮。当人为按下按钮时,则Vcc的+5V电平就会直接加到RST端。手动按钮复位
关键性器件有:MC34064。
的电路如所示。由于人的动作再快也会使按钮保持接通达数十毫秒,
图1图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上电复位
AT89C51的上电复位电路如图2所示,只要在RST复位输入引脚上接一电容至Vcc端,下接一个电阻到 地即可。对于CMOS型单片机,由于在RST端内部有一个下拉电阻,故可将外部电阻去掉,而将 外接电容减至1〃F。上电复位的工作过程是在加电时,复位电路通过电容加给RST端一个短暂的高电平
想问一下单片机复位电路问题
复位过程我明白,RST接高电平复位,接低电平单片机正常工作
但电路连接 不太理解什么意思,
想知道图中电解电容的作用,既然是按键高电平复位 为什么要加电解电容呢不
加可以吗?如果一定要加原因是什么?
另外想知道电容作用是隔直流通交流,是绝对的直流不通过 还是什么充电过程无 电流放电过程有电流,求指教

51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方案

51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方案

51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方案单片机复位电路是一个重要的设计方案,它负责在单片机系统上电或复位时提供稳定且可靠的复位信号。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关于51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方案的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复位电路以及其作用。

复位电路是一种用于将电路或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的电路。

在单片机系统中,复位电路主要用于在上电或复位时将单片机恢复到初始状态,并使其能够正常运行。

设计一个稳定可靠的51单片机复位电路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复位信号的稳定性:复位信号应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以确保单片机能够正确复位。

在电源上电或复位时,电压会有漂移或干扰,因此需要使用适当的电源抗扰动技术来确保复位信号的稳定性。

2.复位电路的响应时间:复位电路应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产生复位信号,以确保单片机能够及时进入复位状态。

通常情况下,复位信号的响应时间应小于单片机的启动时间。

3.复位电路的保护机制:复位电路应具有过压、过流和电源反接保护功能,以防止由于异常情况导致单片机受损。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下面是一种常见的51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方案:1.采用稳压芯片:稳压芯片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电压,从而保证复位信号的稳定性。

常见的稳压芯片有LM7805、LM1117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稳压芯片。

2.使用电源滤波元件:电源滤波元件如电容和电感可以滤除电源中的噪声和干扰,保证复位电路高质量的输出。

可以使用合适的电容和电感组合构建一个有效的电源滤波电路。

3.添加复位延时电路:复位延时电路可以延迟复位信号的产生,在电源上电或复位时给单片机一定的启动时间。

可以使用RC电路或者定时器芯片等构建复位延时电路。

4.引入保护电路:保护电路可以保护复位电路不受异常情况的干扰,常见的保护电路包括过压保护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和反接保护电路等。

可以选择合适的保护元件,如稳压二极管、保险丝等来构建保护电路。

以上是一种基于常见设计要求的51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方案,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c51单片机的复位电路

c51单片机的复位电路

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一、概述影响单片机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因素可大体分为外因和内因两部分:1、外因射频干扰,它是以空间电磁场的形式传递在机器内部的导体<引线或零件引脚)感生出相应的干扰,可通过电磁屏蔽和合理的布线/器件布局衰减该类干扰;电源线或电源内部产生的干扰,它是通过电源线或电源内的部件耦合或直接传导,可通过电源滤波、隔离等措施来衰减该类干扰。

2、内因振荡源的稳定性,主要由起振时间频率稳定度和占空比稳定度决定。

起振时间可由电路参数整定稳定度受振荡器类型温度和电压等参数影响复位电路的可靠性。

二、复位电路的可靠性设计1、基本复位电路复位电路的基本功能是:系统上电时提供复位信号,直至系统电源稳定后,撤销复位信号。

为可靠起见,电源稳定后还要经一定的延时才撤销复位信号,以防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分-合过程中引起的抖动而影响复位。

图1所示的RC复位电路可以实现上述基本功能,图3为其输入-输出特性。

但解决不了电源毛刺<A 点)和电源缓慢下降<电池电压不足)等问题而且调整 RC 常数改变延时会令驱动能力变差。

左边的电路为高电平复位有效右边为低电平 Sm为手动复位开关Ch可避免高频谐波对电路的干扰。

图1 RC复位电路图2所示的复位电路增加了二极管,在电源电压瞬间下降时使电容迅速放电,一定宽度的电源毛刺也可令系统可靠复位。

图3所示复位电路输入输出特性图的下半部分是其特性,可与上半部比较增加放电回路的效果图2 增加放电回路的RC复位电路使用比较电路,不但可以解决电源毛刺造成系统不稳定,而且电源缓慢下降也能可靠复位。

图4 是一个实例当 VCC x (R1/(R1+R2> > = 0.7V时,Q1截止使系统复位。

Q1的放大作用也能改善电路的负载特性,但跳变门槛电压 Vt 受 VCC 影响是该电路的突出缺点,使用稳压二极管可使 Vt 基本不受VCC影响。

见图5,当VCC低于Vt(Vz+0.7V>时电路令系统复位。

MCS—51单片机程序运行失常自动复位电路

MCS—51单片机程序运行失常自动复位电路

MCS—51单片机程序运行失常自动复位电路
王春麟;刘祖林
【期刊名称】《自动化与仪表》
【年(卷),期】1996(011)001
【摘要】MCS-51单片机程序运行失常自动复位电路王春麟,刘祖林AutomaticResetCireuitofMCS-51Single-ChipComputerinRuningPrograme¥WangChunlin;LiuZulin!前言E’I。

多W能化的...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王春麟;刘祖林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68.106
【相关文献】
1.基于MCS-51单片机的立体车库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J], 曾盛华;陈德为
2.基于MCS-51单片机的复位电路抗干扰分析与设计 [J], 王晖;薛永存
3.计算机中用MCS-51单片机实现调幅度的自动控制 [J], 翟微
4.论MCS51单片机在自动系统中的应用 [J], 张林
5.MCS-51单片机典型复位电路原理分析 [J], 吴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C51单片机的声光报警器课程设计

基于C51单片机的声光报警器课程设计

XXXX学校电气工程系电子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声光报警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班级:电力102 班学号:100313203姓名:X X X指导教师:X X X题目:声光报警一、设计目的掌握单片机的通信,会用单片机通信的几种方式,同时学会矩阵键盘的应用,更进一步理解c51单片机的用途。

二、设计要求在Proteus中画出原理图或使用实物,编制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理解报警器工作原理,不同频率声音的实现方案。

2、可设置报警声音的长短。

3、至少2种以上报警方案,每种方案至少由2种不同频率的声音合成。

发光的强弱跟随报警声音的频率高低变化。

三、方案设计与论证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8051是MCS-51系列单片机的典型产品,我们以这一代表性的机型进行系统的讲解。

8051单片机包含中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RAM)、定时/计数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中断系统等几大单元及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三大总线,现在我们分别加以说明:·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是整个单片机的核心部件,是8位数据宽度的处理器,能处理8位二进制数据或代码,CPU负责控制、指挥和调度整个单元系统协调的工作,完成运算和控制输入输出功能等操作。

.数据存储器(RAM)8051内部有128个8位用户数据存储单元和128个专用寄存器单元,它们是统一编址的,专用寄存器只能用于存放控制指令数据,用户只能访问,而不能用于存放用户数据,所以,用户能使用的RAM只有128个,可存放读写的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或用户定义的字型表。

图1·程序存储器(ROM):8051共有4096个8位掩膜ROM,用于存放用户程序,原始数据或表格。

·定时/计数器(ROM):8051有两个16位的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以实现定时或计数产生中断用于控制程序转向。

·并行输入输出(I/O)口:8051共有4组8位I/O口(P0、 P1、P2或P3),用于对外部数据的传输。

51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一)

51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一)

51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一)51单片机复位电路引言在嵌入式系统中,单片机的复位电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复位电路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单片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浅入深,介绍51单片机复位电路的相关原理。

什么是复位电路?复位电路是一种用于将电子设备或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的电路。

在51单片机中,复位电路用于将单片机的内部寄存器及外部电路置为初始状态,使单片机能够正常启动和运行。

复位信号的来源复位信号可以来自多个渠道,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复位信号来源:•手动复位按钮:通过按下手动复位按钮,可以发送一个复位信号给单片机。

•电源上电:当单片机的电源被打开时,会产生一个电源上电复位信号。

•看门狗定时器:当单片机的工作出现故障或死锁情况时,看门狗定时器会产生一个复位信号,将单片机重置。

•外部硬件复位信号:通过外部电路产生的复位信号,可以实现特定的复位功能。

单片机的复位过程单片机的复位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复位激活:当复位信号被触发时,单片机内部的复位电路被激活,开始进行复位操作。

2.执行复位操作:复位电路会清零单片机的内部寄存器、标志位,将CPU的PC指针设置为复位向量地址。

3.初始化阶段:单片机在复位后,会执行初始化程序,完成一些必要的设置和初始化操作。

4.正常运行:完成初始化后,单片机会进入正常的程序执行阶段。

51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设计原则设计一个稳定可靠的51单片机复位电路,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原则:1.复位信号的稳定性:复位信号必须稳定持续一段时间,以确保单片机能够完全复位。

2.复位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复位电路应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过滤噪声干扰信号。

3.复位电路的响应速度:复位电路应能够迅速响应并完成复位操作,以保证系统能够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4.复位电路的可靠性:复位电路应经过充分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可靠性和正常工作。

复位电路设计实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51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实例:•使用一个稳压芯片产生5V电源供给单片机电路。

基于C51单片机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论文

基于C51单片机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论文

赣南师范学院基于C51单片机的简易计算器目录1. 绪论 (3)2.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4)2.1设计目标和实现方法 (4)2.2整体方案论证 (4)3. 系统硬件的设计与介绍 (5)3.1复位电路的设计与运用 (5)3.2时钟振荡器电路的设计与运用 (6)3.3输入电路的设计 (6)3.4输出电路的设计 (8)4. 系统程序的设计与介绍 (11)4.1 LED显示程序流程图设计 (11)4.2读键输入程序流程图设计 (13)4.3主程序流程图设计 (14)4.4仿真与调试 (15)5. 结论.......................................................... (17)元件清单 (18)附录1简易计算器源程序 (19)1.绪论中国古代最早采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叫筹策,又被叫做算筹。

这种算筹多是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充当材料的。

大约二百七十枚一束,放在布袋里可以随身携带。

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珠算盘,是中国古代计算工具领域中的另一项发明,明代时期的珠算盘已经与现代的珠算盘几乎没有差别。

17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计算工具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的"纳皮尔算筹",英国牧师奥却德发明了圆柱型对数计算尺,这种计算尺不仅能做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些计算工具不仅带动了计算器的快速发展,也为实现现代计算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现代社会应用广泛的计算工具。

1642年,年仅19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引用算盘的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在他的计算器中有一些互相联锁的齿轮,一个转过十位的齿轮会使另一个齿轮转过一位,人们可以像拨电话号码盘那样,把数字拨进去,计算结果就会出现在另外一个窗口中,但是只能做加减计算。

1694年,莱布尼兹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

此后,一直要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有了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
单片机在可靠的复位之后,才会从0000H地址开始有序的执行应用程序。

同时,复位电路也是容易受到外部噪声干扰的敏感部分之一。

因此,复位电路应该具有两个主要的功能:
1.必须保证系统可靠的进行复位;
2.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干扰的能力;
复位电路应该具有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的功能。

以MCS-51单片机为例,复位脉冲的高电平宽度必须大于2个机器周期,若系统选用6MHz 晶振,则一个机器周期为2us,那么复位脉冲宽度最小应为4us。

在实际应用系统中,考虑到电源的稳定时间,参数漂移,晶振稳定时间以及复位的可靠性等因素,必须有足够的余量。

图1是利用RC充电
原理实现上电复位的电路设计。

实践证明,上电瞬间RC电路充电,RESET引脚出现正脉冲。

只要RESET端保持10ms以上的高电平,就能使单片机有效的复位。

单片机在可靠的复位之后,才会从0000H地址开始有序的执行应用程
序。

同时,复位电路也是容易受到外部噪声干扰的敏感部分之一。

因此,复位电路应该具有两个主要的功能:
1.必须保证系统可靠的进行复位;
2.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干扰的能力;
一、复位电路的RC选择
复位电路应该具有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的功能。

以MCS-51单片机为例,复位脉冲的高电平宽度必须大于2个机器周期,若系统选用6MHz 晶振,则一个机器周期为2us,那么复位脉冲宽度最小应为4us。

在实际应用系统中,考虑到电源的稳定时间,参数漂移,晶振稳定时间以及复位的可靠性等因素,必须有足够的余量。

图1是利用RC充电
原理实现上电复位的电路设计。

实践证明,上电瞬间RC电路充电,RESET引脚出现正脉冲。

只要RESET端保持10ms以上的高电平,就能使单片机有效的复位。

取曙.d pingon, com
对于图1-a 中的电容C 两端的电压(即复位信号)是一个时间的函 数:
u(t)二VCC*[1-exp(-t/RC)]
对于图1-b 中的电阻R 两端的电压(即复位信号)也是一个时间的 函数:
u(t)=VCC*exp(-t/RC)
其中的VCC 为电源电压,RC 为RC 电路的时间常数=1K*22uF=22ms 有了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更方便的对以上电路进行透彻的分析。

图1-a 中非门的最小输入高电平 UIH=2.0v ,当充电时间t=0.6RC 时
, 3V
4
SW-PE
则充电电压u(t)=0.45VCC=0.45*5V,约等于2V,其中t即为复位时间。

图a中时间常数=22ms则t=22ms*0.6=13ms。

二、复位电路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性分析
单片机复位电路端口的干扰主要来自电源和按钮传输线串入的噪
声。

这些噪声虽然不会完全导致系统复位,但有时会破坏CPU内的程
序状态字的某些位的状态,对控制产生不良影响。

1.电路结构形式与抗干扰性能
以图1为例,电源噪声干扰过程示意图如图2种分别绘出了A点和
B点的电压扰动波形。

有图2可以看出,图2(a)实质上是个低通滤波环节,对于脉冲宽度小于3RC的干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图2(b)实质上是个高通滤波环节,对脉冲干扰没有抑制作用。

由此可见,对于图1所示的两种复位电路,a的抗干扰电源噪声的能力要优于b。

2.复位按钮传输线的影响
复位按钮一般都是安装在操作面板上,有较长的传输线,容易引起电磁感应干扰。

按钮传输线应采用双绞线(具有抑制电磁感应干扰的性能),并远离交流用电设备。

在印刷电路板上,单片机复位端口处并联0.01-0.1uF的高频电容,或配置使密特电路,将提高对串入噪声的抑制能力。

3.供电电源稳定过程对复位的影响
单片机系统复位必须在CPU得到稳定的电源后进行,一次上电复位电路RC参数设计应考虑稳定的过渡时间。

为了克服直流电源稳定过程对上电自动复位的影响,可采用如下措施:
(1)将电源开关安装在直流侧,合上交流电源,待直流电压稳定
后再合供电开关K,如图3所示。

(2)采用带电源检测的复位电路,如图4所示。

合理配置电阻R3
R4的阻值和选择稳压管DW的击穿电压,使VCC未达到额定值之前, 三极管BG截止,VA点电平为低,电容器C不充电;当VCC稳定之后,
DW击穿,三极管BG饱和导通,致使VA点位高电平,对电容C充电,
RESETS高电平,单片机开始复位过程。

当电容C上充电电压达到2V 时,RESETS低电平,复位结束。

vec
植压裤
110VAC=1丄
.L UIII
4.并联放电二极管的必要性
在图1复位电路中,放电二极管D不可缺少。

当电源断电后,电容通过二极管D迅速放电,待电源恢复时便可实现可靠上电自动复位。

若没有二极管D,当电源因某种干扰瞬间断电时,由于C不能迅速将电荷放掉,待电源恢复时,单片机不能上电自动复位,导致程序运行失控。

电源瞬间断电干扰会导致程序停止正常运行,形成程序“乱飞”或进入“死循环”。

若断电干扰脉冲较宽,可以使RC迅速放电, 待电源恢复后通过上电自动复位,使程序进入正常状态;若断电干扰脉冲较窄,断电瞬间RC不能充分放电,则电源恢复后系统不能上电自动复位。

三、I/O接口芯片的延时复位
在单片机系统中,某些I/O接口芯片的复位端口与单片机的复位端口往往连在一起,即统一复位。

接口芯片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复位时间也稍有不同;复位线较长而又较大的分布电容,导致这些接口的复位过程滞后于单片机。

工程实践表明,当单片机复位结束立即对这些I/O芯片进行初始化操作时,往往导致失败。

因此,当单片机进入0000H地址后,首先执行1-10ms的软件延时,然后再对这些I/O芯片进行初始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