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课程设计-基础护理学教学设计共44页
基础护理学教案

4.排尿异常的护理(25分钟)
5.(1)尿潴留病的护理
(2)尿失禁病人的护理
排便护理(1学时)
1.与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5分钟)
2.排便的评估(15分钟)
3.(1)影响排便因素的评估
(2)排便的评估内容
(3)异常排便的评估
3. 排便异常的护理(25分钟)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教学小结、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1.泌尿系统的解剖与生理、排尿的评估、排尿异常的护理
2.与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排便的评估、排便异常的护理
3.预习与排尿、排便相关的护理技术
教学中的创新点(加强基础与实践知识的联系、外语的运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自学、介绍学科新进展等方面):
根据学生自身的体验启发学生思维,进行主动思考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李小寒.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教研室意 见
教研室主任签章: 年 月 日
教学后记(即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班级
护理 专业(本科√□专科□)15级150421班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实习(践)课□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基础护理学》(第5版),李小寒,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目标与要求:
理解:
1、与排尿、排便相关的概念。
2、影响排尿、排便的因素。
3、排尿、排便异常的评估及护理。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读书指导法□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案例法□其他□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基础护理学教案设计

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任课教师邵晓尧本学期学时数64 专业、班级护理1、2、3、4、5学生用教科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护理学第3版学生用参考书:无教案:教案是教师以章节或每次课为单元,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对授课的知识群和知识点进行思考设计,周密组织编写出的整个教学过程方案。
教案也是具体授课的计划,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演义方案。
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思路、教学经验和自身素质,反映了教师钻研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拓展知识、准确把握教学方式方法和责任心的程度。
要求:1.教案作为教学实施文件,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学目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学时分配及教学方式方法做出具体设计。
2.教案的编写要按章(节)或每次课为单元。
3.关于讲课方式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教学、多媒体电子课件教学,其中某节采用讨论式、现场教学、或是放录像、放录音,听力训练、习题课等。
第一章(次):医院和住院环境本章(次)学时数:1主要内容: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各种铺床法,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重点: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铺床法,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难点:各种铺床法,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讲授方式方法及要求:板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在疑难处给予点拨。
要求同学掌握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各种铺床法,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第二章(次):入院和出院护理本章(次)学时数:1主要内容:入院程序、一般病人入院初步护理、急诊病人入院的初步护理、分级护理、轮椅运送法、平车运送法、分级护理的适应症、不同级别护理内容、急诊病人的初步处理、运送病人方法选择重点:入院程序、一般病人入院初步护理、急诊病人入院的初步护理、分级护理、轮椅运送法、平车运送法难点:分级护理的适应症、不同级别护理内容、急诊病人的初步处理、运送病人方法选择讲授方式方法及要求:板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在疑难处给予点拨。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教案:基础护理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2.了解基础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3.了解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4.了解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2.基础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3.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4.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讲解医院护理部的工作职责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基础护理学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的定义、目的和研究范围等。
3.互动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临床实践,分享基础护理学的具体应用实例。
4.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几个临床案例,要求学生应用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护理方案的制定。
5.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和包扎、急性中毒处理等。
6.小结(10分钟)总结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强调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使学生了解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临床案例,帮助学生应用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研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基础护理学内容的理解。
2.小组讨论记录法: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交流内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能力,包括问题解决和护理方案制定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但在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中,学生的注意力稍有松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互动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基础护理学第七版教学设计

基础护理学第七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基础护理学(第七版)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对基础护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为其今后的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内容和重要性。
2. 掌握针对不同患者的基本护理技能,包括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洗澡、换尿布等操作技能。
3. 了解常见病种的基础护理措施,包括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4. 学习基础护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个体化护理、以人为本的护理、病房卫生管理等。
5. 培养学生的护理观念和职业素养,提高其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基础护理学的定义b. 基础护理学的内容c. 基础护理学在护理实践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基本护理技能:协助患者进行基本生活活动a. 协助翻身b. 更换床单c. 清洁口腔和牙齿d. 洗澡和换衣服e. 更换尿布和排泄护理3. 常见病种的基础护理措施a. 心脏病患者的护理b.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c.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d.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4. 基础护理学的原则和方法a. 个体化护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b. 以人为本的护理的理念和实践c. 病房卫生管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5. 护理观念和职业素养的培养a. 护理的价值和意义b. 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性c. 护士的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
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阐述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2. 示范法: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基础护理技能的演示,以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掌握操作方法。
3. 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基础护理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和问题解决方法。
4. 实践法: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一些基础护理技能的实践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章节一:护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护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了解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报告的质量。
章节二:护理程序教学目标:1. 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
教学内容:1. 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护理程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介绍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
评估方式:1.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质量。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章节三:护理伦理教学目标:1. 理解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学会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伦理。
教学内容:1. 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护理实践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小组讨论如何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伦理。
评估方式:1.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质量。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章节四:护理法律法规教学目标:1. 了解护理法律法规的概念和重要性。
《基础护理学》护理程序课程设计

概述 护理计划
护理评估 护理实施
护理诊断 护理评价
护理计划的目的和意 义; 护理计划种类及过程
实施的过程; 实施护理计划的技能 与方法; 护理实施的动态记录
护理评价的目的和意 义; 护理评价的过程; 护理质量评价
三、教学内容
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 阐述护理程序的结构和功能;描述资料收集的内容和方法; 简述护理评价的意义和过程及护理诊断的类型和排序; 掌握护理计划和记录的书写;
难点 针对特定病例应用护理程序
解决方法: 1、将多种讲课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图文并茂,突出形
象教学。 2、理论联系实际,多结合临床实例讲授课程内容。
三、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合计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评估 第三节 护理诊断 第四节 计划 第五节 实施 第六节 评价
动作技能领域
运用护理程序相关知识进行临床见习,主动与患者沟通,收 集资料。
情感领域 学会如何正确的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站在病人的角度看问 题,理解病人焦虑、恐惧等心理,以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护理。
三、教学内容
护理程序的概念及发 展史; 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
评估的概念,护理 评估的步骤及内容
概念及命名意义、护理诊断的发 展历史、护理诊断的分类;护理 诊断的组成部分及陈述方式;护 理诊断、合作性问题与医疗诊断 的关系;护理诊断书写注意事项
基础护理学
“护理程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 教学过程设计 五 教学方法 六 教学评价
一、课程背景
课程定位
护理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的护理学是集自然科 学、医学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根据培养目 标,将内容分为两部分:包括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基础护理技 能内容。该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临床课程,是学生接触临床 的开始。
护理学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护理学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一、引言本教案旨在为护理学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提供一个优秀的教学范本。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掌握基础护理学的核心概念、基本技能和实践要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基础护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3. 培养学生的护理观念和职业素养;4. 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a. 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b. 基础护理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基础护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a. 护理过程的基本要素;b. 护理模式的理论与应用;c. 健康教育与促进;d. 安全和风险管理;e. 护理伦理与职业道德。
3. 护理观念和职业素养的培养a. 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和责任感;b. 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c. 强化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持续学习意识。
4. 护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a. 洗手和消毒技术的掌握;b. 安全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c. 药物计算和给药技术的学习;d. 常见病情的护理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基础护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和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权威的基础护理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展示课件、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教学安排本教案为15周的教学安排,每周2学时,共计30学时。
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如下:第一周: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学时)a. 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b. 基础护理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础护理学》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金莉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一节标本采集的意义及原则一、标本采集的意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要采集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血液、体液等标本送验,旨在通过实验室的检查方法来鉴定病原,了解疾病的性质及病情的进展情况。
因此,正确的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而正确的检验结果与正确地采集标本关系密切,护士必须了解各种检验的临床意义,掌握采集标本的正确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不受影响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责任。
二、标本采集的原则1.采集任何标本前,都应先填写检验单,选择适当的标本容器,在容器外面贴上标签,标明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检验目的及送验日期等。
2.采集标本前、后及送验前均应仔细遂项核对检验单,以防发生差错,并应向病人说明检验项目的有关事宜。
以消除顾虑,取得配合。
3.凡采集细菌培养标本,须放入无菌容器内,事先检查容器有无裂缝,瓶塞是否干燥,培养基是否足够,有无混浊,变质等。
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可混入防腐剂、消毒剂及其它药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培养标本应在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如已用药,应在检验单上注明。
4.采集各项标本均应按照规定要求做到:及时采集,标本要新鲜,量要准确,按时送验,不应放置过久,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特殊标本要注明采集时间。
5.必须掌握正确的采集方法,如做妊娠试验要留晨尿。
因晨尿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高,容易获得阳性结果。
第二节标本采集法一、血液标本采集法1.血清标本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如非蛋白氮,尿素氮等)。
2.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和肝功能等。
3.血培养标本查找血液中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培养等)。
(一)毛细血管采血法一般常规检验用毛细血管采血法,这种采血法由检验人员执行,血清生化及细菌培养等检验因需要较多量的血液,一般由护理人员协助采血。
不少生化项目检验已采用微量测定法,故也可采用毛细血管采血法采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