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例

合集下载

西溪湿地规划解析

西溪湿地规划解析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

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

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

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

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一)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二)地理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文一西路、文二西路、天目山路、绕城高速、02省道、杭徽高速等主干道所架构起来的密集交通网络,让西溪板块四通八达,驱车5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5公里。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一) 湿地公园三期(西区)
西溪湿地公园(西区)规划面积 3.15 平方公里,投资总额 43.14 亿元人 民币。 作为开发及投资力度最大的区域,三期分为西溪五常民俗文化村、农 耕文化体验村、西溪艺术集合村和湿地大众休憩村四大功能区块。西 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以绕城公路为界,北、南两侧分别为文二西路、 五常大道,东侧衔接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民俗文化区、秋雪庵湿地 文化区等。 三期范围内包括五常街道五常、友谊两个社区,共计 23 个自然村 (组),加上部分配套发展区块和农居安置区块。三期工程涉及农户 1800 多户,常住人口近 7000 人,是拆迁量最大的一期工程。
13
西片节点之二:五常风情
五常风情之民俗村:位于荆源路与绕城辅道交 会处。对本区块的建筑按传统西溪民居样式为 基础进行改造,加强建筑空间的组合。村内以 满足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设民俗馆、戏台、 擂台、五常兵器陈列、武术表演等反映五常民
14
俗文化的特色内容。村口设入口广场、牌坊, 附设停车场,形成西溪湿地公园的西大门。 五常风情之洪园:洪园位于民俗村东北、五常 港西岸,是三期主要的文化内涵。洪园规划以 “洪园十景”的恢复为基础,结合园林建有宗 祠、洪府、书院(藏书楼)、戏台等建筑。 五常风情之龙舟竞渡:位于五常港原浜口桥地 段,其南北两端分别为洪园与观音庵,可利用 河道的长度约 450 米,本段也是五常港河道整 治的重点地段。五常龙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 独特性,每年的龙舟比赛就在浜口桥一带。因 此可将龙舟竞渡作为反映五常风情的重要文化 素材加以体现。
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 资源。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 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 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浅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造景

浅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造景

2018年第3期现代园艺浅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造景姚金星1杨青2毛岸奇3(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00;2浙江绿城佳园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3浙江绿盛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摘要: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杭州市典型的湿地公园,承载着杭州城西区域的人文、休闲与娱乐的功能性公园。

结合西溪湿地的乡土特征、文化底蕴、生态生态风貌,分析了湿地植物的造景美学。

关键词:湿地;植物造景;生态;美学中国通过筑山理水,将精神与自然融会贯通,感受意境的深远与广袤,以小空间筑就大意境,以有限创造无限,形成奇妙而深远的意境。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基于中国传统的园林营造手法,也美在草木繁茂,植物配置因姿态色相,取意而栽,融会于自然与建筑、山水空间,从而园因景色而取胜。

1西溪湿地风貌曾经的当地居民生活在西溪湿地这片物产丰盈的土地上,信步于绿树掩映的庄园中,阡陌纵横,柳暗花明,摇橹船姗姗划过,飞鸟啼鸣,野鸭徘徊游弋水中……呈现给世人一个宜居的世外桃源。

西溪湿地中传统的民居院落、大家庄园、寺庙禅院经历了历代文人雅士的增建修缮,更显清新雅致。

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西溪湿地形成了其特有的品格,处处成诗,风景如画。

2西溪湿地植物概述在几千年前,西溪的地势较低,受天目山春夏洪流的影响,这里被淹没成湖泊,干旱时,湿地就出现了。

此后,湿地随着气候变化随隐随现。

西溪湿地的文化积淀与自然氛围形成了今天风景如画的灵魂,然而,西溪湿地的植物成景也具有特色。

西溪湿地植物科属种类很多,植物群落层次丰富,四季景色怡人。

3西溪湿地植物造景手法西溪湿地以田园景色为大空间立意,颇有旷达古意之风。

植物依地势、水域自然生长,种群之间层次错落、疏密有秩,根据景致需要,应用特有的手法配置植物,力求生态科学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统一。

此外,在表现以植物为主题的景观中,常常突出某一种植物的观赏特性来表达特色的景观主题效果。

园中植物的形、色、香是最直接具有达到效果的艺术表现形式,植物造景注重色彩的表达。

杭州西溪湿地滨水植物景观调研

杭州西溪湿地滨水植物景观调研

2017年第12期现代园艺1杭州西溪湿地的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西部,距离西湖不到5km ,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是目前国内第1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1]。

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6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2]。

2西溪湿地滨水绿化现状调查分析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主要包括色彩美、形态美、嗅觉美及季相美等方面,而这些通过树形、质感、叶、花、果等观赏要素为载体,给人以现实客观的直接感受。

经实际调查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的查阅相结合:水生植物有芦苇、菖蒲、萍、莲等,两岸栽植的植物有柿、柳、樟、竹、桑、李、桃、榆、鹅掌楸、莲香树、枫杨、木槿等。

其中桑、竹、柳、樟、莲等乡土树种在湿地区域内的种植历史较长,尤以芦苇、柿、梅最具种植规模和景观特色。

2.1西溪湿地滨水带观花特性植物应用分析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是植物形态中最具观赏价值的部分。

各种植物的花色和花期并不相同,在配置时,要应用各种不同花色和花期的植物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

2.1.1绿堤滨水带观花类植物分析。

在西溪绿堤的滨水地带,观花树种基本集中在小乔木层和灌木层中,乔木层只有日本晚樱、玉兰,小乔木有紫薇、垂丝海棠、桂花、紫荆、紫叶碧桃等,灌木层有锦带花、棣棠、茶梅、红花继木、金银花、云南黄馨、结香、粉花绣线菊、杜鹃等,而做地被的观花类植物也有很多草本植物,如耧斗菜、黄晶菊、向日葵、一串红、薰衣草、美女樱、虞美人等。

也有一些藤本植物如月季、铁线莲等植物可以攀缘常绿或落叶乔灌木上。

不同植物的花色,都可以为周围的景色增添色彩。

2.1.2西溪寿堤滨水地带的观花植物应用。

在西溪寿堤景点处,种植有多种观花类植物。

蔷薇,花红色,景观效果夺目。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人文主题特色设计简析
• 西溪文化积淀深厚。从东晋至民国,这里建起了众多的寺 庙庵堂和藏书楼,成为赏景、修行、栖居、耕读、唱和、 祭祀的场所,历朝文人雅士歌咏西溪的诗文辞赋、笔墨丹 青不胜枚举,还有数不清的传说故事、典故和轶闻,构成 了西溪宝贵的历史文化,即所谓的西溪“梵、隐、俗、闲 ”文化。设计者通过文化与植物配置的相结合,使得西溪 湿地成为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湿地公园。
2弘扬名人文化
• 在造景中,借鉴“朱门何足荣,未若托 蓬莱”,“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文心雕龙》中所述“辞之待骨,如 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骨”的 立意,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赐予。树 木配置蓊郁苍翠,花卉布局姹紫嫣红, 既体现园林的天然野趣,也增添浓郁的 生活气息。 在处理西溪“三雪”胜景上,即梅花( 意寓香雪)、桃花(意寓绛雪)、芦花 (意寓飞雪),营造“千顷蒹葭十里洲 ,溪居宜月更宜秋。鸥凫栖水高僧舍, 鹳鸠巢云名士楼。瞻葡叶分飞鹭羽,荻 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 青 人间万户侯”的氛围。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我国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研究起步 较晚,尤其是湿地公园出现的时间 并不长。针对我国用地高度紧张, 自然湿地破坏严重的现状,决定了 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理论。在保护 自然湿地原生态格局的情况下,针 对我国建设的需要在城市内部及周 边建设大量的城市湿地公园,在景 观生态设计和城乡绿地系统建设中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4年,《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
青 衣
被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
西溪且留下。(宋高宗) 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竹早,水落草痕深 。(康熙)
秋芦飞雪
蒹葭泛月
莲滩鹭影
龙舟胜会
渔村烟雨 洪园余韵
曲水寻梅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解析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解析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位于花蒋路南段西侧,整合现有农居,大幅降低 建筑密度,恢复西溪湿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如交 芦庵、厉杭二公祠、曲水八景等,恢复种植传统 湿地植物,以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为主题。展示 和研究西溪湿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湿地景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0规划用地面积(西湖区区块):4.89平方公里。 其中: - “三区” 湿地生态保护区:约2.3平方公里; 民俗文化保护区:约1.96平方公里; 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约0.28平方公里(一期已建1.12平方公 里); - “一堤”
规划布局 根据总体规划,西溪湿地公园二期涵盖了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 展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等。规划功能结构形态为“一堤三区”。“一 堤”即花蒋堤特色景观带;“三区”即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展示 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
9
花蒋堤特色景观带:花蒋路位于二期范围的中心地带,是衔接东西两 个湿地生态区的景观带,全长 2.3 公里。景观带内 将建设河渚古街、西溪民俗博物馆、水街水市、 企业会所、俱乐部、休闲度假配套设施等。 生 态 保 护 区: 位于花蒋路东侧,保育现有的池塘、林地、植被、 河汊港湾,拆迁农居,整合水系,在部分农居拆 迁地贯通或开挖水面,创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 境,形成各类生物的栖息地。该区域将成为国际 湿地研究中心、科研科普基地,是展示及研究西 溪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块。不对外开放,仅针 对科考人员及特殊人群。 民俗文化展示区: 位于花蒋路北段两侧,整合现有农居,降低建筑 密度,营造良好的湿地农(渔)耕生态环境,恢复西 溪湿地的历史及民俗文化景点。建立与生态旅游 相适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全面展示西溪湿地独特 的民俗文化风情,开展湿地生态休闲度假活动。
7
二、 规划方案
(一)
湿地公园一期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ppt课件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ppt课件
❖ 对于稍大的庭院空间,须以点种的方法在院内点种几株乔木, 才能与环境协调。
❖ 随着庭院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仅点缀数株乔木依然不能使浓 荫匝地,这时就须点种与丛植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才能 形成枝繁叶茂的气氛。
❖ 群植适用于面积大的空间,如山林等。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三、配植方式
❖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师法自然,讲究入画,主要配置方式 有孤植、点种、丛植或群植等。
❖ 孤植,此种配置方式能充分发挥个体的色香姿特点,所选植 物一般为姿态优美或有独特个性的植株,常作为庭院植物的 主题。
❖ ❖

将采
以芳 遗洲

兮兮 洲
下杜
女若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 ❖
佳奇 花石

香尽 木
动含 樨
万千 山古

秋秀 轩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 作为主景用的树种,要挑选有色香、姿态等方面的观赏特色。至少也要 有其中的一种特性。最好选用原产我国具有传统特色,为人民群众所喜 闻乐见的树木花草为主,以外来树种为辅,这样更能体现出花木的民族 特色。如孤山的梅花,花港观鱼的牡丹,曲院风荷的荷花等。
❖ 除了严格选择植物题材,还要认真研究分析古人对植物题材的题吟,把 植物加以性格化,以及根据植物的形态,作各种象征或比拟,引起人们 对植物产生的移情联想作用。如西泠印社,以松、竹、梅为主题,来比 拟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岳坟内的《精忠报国》影壁前种植血红 色的杜鹃花,寓意“杜鹃啼血”,表达对忠魂的悼念。在墓园中种植树 干低垂的盘槐,象征哀悼。这样选择适应意境要求的树种作为重点点缀, 可增加人们对它寄情寓意的欣赏价值。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调研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调研
可持续发展。
♦环境容量:报裾计算,该湿地的生态坏境年荇错为223Ji人次。 •发
展目标:a.完整保护A然生态和文化底蘊。
b. 具缶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游览设施、 c. 边立4城区订利互依的共生X系。
3.风景游赏规划
*功能分区
«__F ■•彎 L. ftrfc --a.
-J»
;J ”了” V •
puHt i&«iTiwtwii-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目录:
—.公园概况 二.原基地分析 三,总体规划 四. 专项规划 五. 评价总结
一.公园概况
*区位:四溪W家湿地公园 屮落T
杭州市区西部,横跨西 湖区与余 杭区两区,东起紫金 港路丙侧, 而至绕城公路东侧 南起沿山河, 北至文二路延伸 段,是¥见的城 屮次生湿地。
•面积:杭州两溪P4'永湿地公园心地而
化。
*建筑:
a.布局形式:零星散布型。
出于整体协调的考虑,将为数小多的店W类 建筑散布在湿地的纪n区域。呆: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 卞间 形态。
•建筑:
bJi筑形体:架?形式使迚筑产牛漂’;?■于水I:的轻 感
觉,还让人们充分技触邮地。
湖中小筑游客服务中心
临水茶室
•建筑: C.建筑风掊:由于文化积淀较为深厚,眾区内迚筑多选择传 统
点串联起来,同时将生态保护区隔离在游 览IX:外,保 证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善。
四.专项规划
1.景观形态组成: •水面 •驳岸 •植被 *岛屿 *建筑 *游览设施
*动物
2.景观形态组织: *空间层次 ・游线组织 ・色彩组合
1.景观形态组成
・水面:水而而积/两溪而积=70%
U3K妃
*驳岸:在四湿地公园中,硬质驳岸觅常见的一种驳岸类型。 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年第 4 期
现代园艺
绿色植保
沿海地区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徐志国
(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24049)
:根据沿海设施蔬菜的栽培条件,总结了病虫害发生特点,并针对性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确保设施蔬菜生产的安全、高效。 :设施蔬菜;病虫害;特点;绿色;防控;技术
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蔬菜设施栽培为蔬菜生长 提供了特殊的环境条件,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既利 于蔬菜的生长,也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直接影 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确保设施蔬菜生产的安全 高效,通过近年来对沿海设施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进行追踪调查、探索,初步摸清了苏北沿海地区设施蔬 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进行了多项绿色防控技术的 示范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设施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在浙江杭州的西北部。西 溪和西泠、西湖并称“三西”。在西溪湿地坐落的地区, 人文活动和农事活动相当频繁,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 的历史文化遗迹,这些历史遗迹至今在不同方面影响 着西溪的景观文化、人文效应和民俗风情等诸多方面。
西溪湿地自然地形为低洼湿地,人类的频繁活动 导致自然湿地景观变为以鱼塘为主体的景观结构。废 弃的农田开始恢复以后,出现了少量较为典型的湿地 生物群落和湿地环境,比如一些芦苇荡和荻群落,这也 为后来西溪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了良好基 础。
生态绿化
现代园艺
2017 年第 4 期
浅析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
— ——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例 关海莉,成超男,胡凯富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城市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植物景观营造上也有其独到之处。本文阐述了城市湿 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相关概念构成,并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着重说明了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营造的方式及途径。同时,通过 美学、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城市湿地公园在植物规划设计中应从植物群落生态结构 或植物生态演替恢复等角度出发,强调对群落中关键物种的保留,同时注重其游憩、赏景、教育等人性化设计。
设施蔬菜生长具有高温、高湿的环境特点,所以病 虫害发生较露地为重,其中病害重于虫害。盐城市设施 而不是独株生长的,从而形成了自然湿地公园恢宏而 特殊的形象。为此,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氛围营造时, 应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把突出植物的群体美作为植物 景观营造的第一要义,形成可远观,也可近赏的植物搭 配方式。通常人们对成群的植物最为喜爱。运用植物成 片种植的区域,整体性较强,景观效果也较好;而有些 区域,植物种植的数量足够多,但整体造型杂乱,导致 景观效果相当差。在植物景观群体性营造时,如果过分 强调植物种类的丰富而忽略群落整体美观的营造,植 物景观会显得杂乱无章,美感尽失。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觼訊託訛
2.2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植物景观分析 在城市湿地当中,植物景观是其最基本的构成要
素之一。因其具有多样的生态调节作用,在进行设计 时,应重点考虑生态设计,用生态的设计手法,保留湿 地中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兼顾生态学和美学,把握植物 的生态设计原则和优美的造景手法。 2.2.1 植物种类。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植物景观规划 设计中,最大限度地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合理安排设计 了植物种类丰富的植物,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结构层次 丰富的植物景观。在植物的搭配上,湿地公园中的水塘 周围大多延续了原有的植物类型,在特定的地方增加 了一些乡土植物,包括香樟、池杉、河柳、旱柳、枫杨、构 树、苦楝、榔榆、泡桐、柿树、乌柏、悬铃木等;水生、湿生 植物的种植搭配主要选择斑茅、芒、芦苇、芦竹、菖蒲、 黄菖蒲、德国鸢尾、水蓼、睡莲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筑以农家建筑为主,结合 农家风格配合了相应的植物,主要种类包括水杉、柿 树、构树、广玉兰、梧桐、香樟、无患子、河柳、泡桐等上 层乔木。 2.2.2 生态景观营造。在西溪湿地公园中,无论是从生 态还是景观角度而言,尽可能地保留典型的湿地特征, 运用湿地本身存在的植物进行景观打造和搭配,不仅 能形成一种优良的湿地景观,也能为湿地公园中特定 的野生物种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2.2.3 人性化景观营造。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以 自然植物景观为主的专类公园,但并不是任何时间的 景观营造都能吸引游客的兴趣,保持公园的生机,为游 客设计一条景观丰富且人性化的游线,打造串联起公 园内精华的景区(王家门景区、湿地植物观赏区、观鸟 听景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强湿地公园整体植 物景观效果的目的。针对植被立地条件较好的水塘和 河岸,需要注意植被的保留和保护;针对俯瞰景观较好 的场地,应注意河岸植物的梳理。 2.2.4 美学角度的景观营造。在自然的湿地环境里,湿 地中的植物通常是以成片的形式为主要的群落组织,
城市湿地公园具有休闲、游憩、观赏、娱乐、教育等 功能,且拥有城市湿地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公园的位置 一般选择场地本身条件较好,保留着一部分天然的湿 地的地段。在湿地公园范围内,湿地植物是景观的主要 营建部分,同时陆上部分也是植物景观营建的重点。 1.3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在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中,应根据城市湿 地的立地条件,进行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 计。以湿生植物、水生植物、滨水植物及陆生植物的生 态习性为基础,以满足湿地环境的各种功能和审美要 求为前提,把握植物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乔灌草自身形 态、线条、色彩等自然属性。 2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营造
1 城市湿地公园概述 1.1 城市湿地概述
城市湿地主要包括水体,也包括沼泽地和浅滩等 常年或季节性被水淹的低洼地。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 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性功能、生态性功能 和景观美化功能相当突出,与自然湿地不同,城市湿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位于城市中或城市近郊;城市 与湿地之间有较大的相互作用关系;范围较为广泛,甚 至包括除喷泉、人工水池等以外的园林水体。 1.2 城市湿地公园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