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血液制品生产监管法律法规历史沿革及发展建议
卫生部关于血液制品定点生产问题的补充通知-卫药发[1991]第42号
![卫生部关于血液制品定点生产问题的补充通知-卫药发[1991]第42号](https://img.taocdn.com/s3/m/8e0da8a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d.png)
卫生部关于血液制品定点生产问题的补充通知正文:---------------------------------------------------------------------------------------------------------------------------------------------------- 卫生部关于血液制品定点生产问题的补充通知(卫药发[1991]第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为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我部自一九八八年开始,用三年多的时间对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进行了整顿验收。
整顿后,根据国办发[1990]31号《通知》精神和全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验收标准,已给30余家合格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颁发了《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
但是,在贯彻国办发[1990]31号《通知》中部分省、市强烈要求除已获《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企业外,再保留一个投资较大,生产历史较长,具有一定生产规模,车间装备及质量管理等方面与已获许可证企业相同(或优于)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鉴于以上原因,现决定:一、批准河北省邯郸市血站等四个单位(名单附后)为国家生产血液制品定点单位。
请所在地的省卫生厅按《药品管理法》的规定,经验收合格后,为该单位核发生产血液制品“许可证”。
二、批准西安市血站为国家生产血液制品定点单位,待我部派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发放生产许可证。
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抽验上述单位生产的制品,合格后核发产品批准文号。
四、以上新批准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积极推行GMP,确保产品质量。
五、今后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办发[1990]31号文件精神,未经卫生部批准,一律不得开办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附件(略)卫生部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四日——结束——。
卫生部关于整顿血液制品生产管理的通知

【法规类别】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
【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1988.04.01
【实施日期】1988.04.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卫பைடு நூலகம்部关于整顿血液制品生产管理的通知
(1988年4月1日)
目前,国内很多单位生产血液制品,管理混乱,制品质量差,按制剂审批的部份血液制品有的流入市场。据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987年抽检冻干人血浆,质量问题较多,特别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漏检率较高。而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除乙型肝炎外,还有目前无特异性检测手段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巨细胞病毒、EB病毒以及艾滋病(AIDS)病毒等,给人民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对血液及血液制品必须严加控制,加强监督管理;为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和临床使用安全,需对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血站、血站等加以整顿。为此,特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要组织技术力量,对本辖区内的血液制品的生产管理进行整顿。
2.把好血源质量关,防止采血污染。我部药政局已组织编写了《血浆单采手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要按此《手册》的要求参照执行。
3.根据国务院批
一、血源管理:
1.整顿献血队伍,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献血员体格检查标准》,对献血员进行健康检查。关于《标准》中HBsAg检查一项,应将灵敏度低的“反相间接血凝法(RPHA)”改为灵敏度高的“固相放射免疫法(RIA)”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HBsAg阴性的献血员,应进行乙型肝炎疫苗(10μg剂量)全程免疫,凡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献血员,方可允许献血。
血液制品相关法规

血液制品相关法规摘要:一、概述血液制品的定义和重要性二、我国血液制品相关法规的演变三、现行血液制品法规的主要内容四、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管五、违反血液制品法规的法律责任六、未来血液制品法规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正文:血液制品是指从人体血液中提取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血小板等。
它们在临床治疗、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至关重要。
我国对血液制品的管理一直遵循严格的法律制度,本文将对我国血液制品相关法规进行梳理。
一、概述血液制品的定义和重要性血液制品是指从人体血液中提取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血小板等。
它们在临床治疗、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至关重要。
二、我国血液制品相关法规的演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血液制品法规体系。
从最早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管理条例》到《生物制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再到《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对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定。
三、现行血液制品法规的主要内容现行血液制品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资质要求、生产质量管理、原料血浆的采集和检测、制品的质量检验、经营企业的管理、临床使用的规定等。
四、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血液制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产品质量。
同时,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确保临床安全。
五、违反血液制品法规的法律责任对于违反血液制品法规的行为,如生产、经营企业未取得许可证擅自生产、经营,生产、经营假冒伪劣血液制品等,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同时,对涉及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未来血液制品法规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需求的提高,血液制品法规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中国血制品发展历程

中国血制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在早期,由于技术手段和生产条件的限制,我国血制品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血制品行业开始逐步发展壮大。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血制品行业经历了从粗放发展、安全事故频发,到逐步加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过程。
为了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对血制品企业经营资质、血浆的来源、产品进出口等方面采取了严格的限制。
例如,1985年起,我国禁止人血白蛋白以外的一切血制品进口;1996年,国务院发布《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对单采血浆站实行统一管理,血液制品行业经历了一段积极探索与严格监管时期;1998年开始,血液制品行业实行GMP准入制度;2001年起,国务院不再批准新的血制品生产企业。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血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监管的加强,我国血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血制品生产国之一,产品种类涵盖了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20多个品种。
总之,中国血制品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放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过程。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我国血制品行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浆站管理政策法规解析

2008年
上世纪90年代,单采血浆曾引发疾病传染事件,促使地方政 府敲响警钟、严格管控,浆站建设逐步遇冷。2002年起,我省
②合理分配质量职能 质量职能分配主要是指以部门为单位对质量体系要素进行具体 展开的活动,是一项基本的质量策划任务。其中,质量体系要素 是血浆采集全过程中质量职能的系统体现。每个体系要素都有一 个或一组相关的质量职能。
③建立质量管理文件化体系 一般可按照典型的层次结构将质量体系文件分四个层次:第
一层次是质量手册(纲领性文件),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总体策
岗位
单采血浆站站 长或副站长
血源管理岗 体检医生岗
学历
大学专科毕业以上
中等专科毕业以上 中等专科毕业以上
职称
中级 以上
初级 以上 医师 初级 以上 护士 初级 以上 初级 以上 初级 以上
要求
经血液安全培训,站长要求从事血液管理1年以 上并经管理、质量、经营培训
经血液安全、血源管理培训 医学专业,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血液安全、 急救培训 具有护士执业资格,经血液安全、急救培训
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
1.
2. 3. 4. 5.
总则
机构与人员 房屋与设施 仪器与设备 物料
6.
7. 8. 9.
卫生
文件与记录 供浆者的管理 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共 118条款
10. 血浆采集与储存管理
血液制品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1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从原料血浆采集、生产、销售到进口等众多环节均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严格监管。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等。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
境内从事药品购销及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药品进口管理
药品进口管理办法
药品的进口备案、报关、口岸检验以及进口,适用本 办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
我国对于单采血浆站的主要管理法规及其主要内容如下:
序号
相关规定
主要内容。
1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年,国务院令第208 号)
血液制品行业主要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类别
名称
主要内容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药品管理法(2015年修订)
境内从事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守本法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对《药品管理法》的细化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以及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 年)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 年)的通知
提出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
将“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产品” 、 “利于提高血浆利用率的血液制品”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之一
批签发管理
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储存期限要求
• 根据血液制品的种类与特性设定储存期限
• 超过储存期限的血液制品需按规定进行处理
血液制品的运输要求与注意事项
运输温度要求
运输设备要求
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常温运输
• 合格的保温容器与运输设备
• 防止血液制品的破损与污染
• 冷藏运输
• 制冷剂与温度监控设备
• 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稳定
监测
• 对使用效果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估
• 对不良反应进行实时监测与记录
06
血液制品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血液制品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遵守行业规范与标准
•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 《血液制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药品管理法》
•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规范》
血液制品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措施
20世纪90年代,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的修订与完善
• 1993年,《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进行修订
• 1996年,《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颁布
21世纪00年代,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的进一步发展
• 2001年,《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再次修订
• 2008年,《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进行修订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的核心内容
02
血液制品的分类与用途
血液制品的分类及其特点
血浆制品
• 特点是含有丰富的人体血浆蛋白
• 主要用于补充血浆蛋白缺陷性疾病患者的血浆蛋白
血细胞制品
• 特点是含有多种血细胞成分
• 主要用于治疗贫血、感染等血液疾病
免疫球蛋白制品
• 特点是含有高效的免疫球蛋白
• 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免疫缺陷性疾病
我国血液制品产业的历史变迁与展望

我国血液制品产业的历史变迁与展望第一节血液制品与输血医学一、血液制品的定义与起源血液制品是国内的习惯叫法,是从人血浆中分离制备的有明确临床应用意义的血浆蛋白制品的总称;国外称之为血浆衍生物。
血液是由血细胞成分和血浆两大部分组成;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3类,而血浆则包括了200多种各具特有生物学功能的血浆蛋白质成分。
因此,把各种血浆蛋白质成分一一分离出来,经纯化加工成适合临床治疗用的血液制品用于临床,是成分输血、血液综合利用的重要内容和替代选择,是现代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血液制品是从输血医学起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和产业,属于生物制品概念范畴,传统的血液制品是从血液中提取血浆蛋白或因子浓缩物,是宝贵的人源性生物类药品,对许多疾病有着不可替代的防治作用,目前尚没有合适的、真正的人工替代品(基因产品不成熟及其他代用品的临床副作用、缺陷而不能真正替代血液制品)。
而近年来生物制品(包含血液制品)的内涵及外延扩大,突破了原来传统的范畴,涉及疫苗、基因工程或转基因药物、工程抗体类药物领域。
血液制品是医药产业的独立板块,与一般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等不同,血液制品隶属高投入、高科技含量、高技术门槛、高风险密集的生物产业,不仅代表着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而且关乎国计民生安全,属于战略性资源。
随着国内医学进步与实践水平的提高,血液制品的临床使用量和适应证不断扩大,其已经与重症抢救、疑难精尖手术、新生儿优育及接种、器官移植及重要传染病防治等密切相关。
二、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医学诞生有数百年历史,而正是其历史长卷中的动物血输注、人类同种血输注、ABO血型的发现、抗凝技术、热原发现、无菌处理、安全检测、血浆分离及冻干、病毒灭活、储存等技术(表1)的诞生成为血液制品产业起源的催化剂和必要条件,成为其发展史上的重要拐点,从而揭开近代安全输血治疗的序幕和西方医学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血液制品也因社会及医学的进步逐渐成为输血治疗的重要演变方向和替代选择,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在现代输血医学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为输血医学在现代医学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起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血液制品生产监管法律法规历史沿革及发展建议王燕波1,2,孙钟毓1,李 杰2,范加金2,臧恒昌1(1. 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 250012 ;2. 山东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摘要:血液制品全过程监管是政府监管血液制品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
在我国,监管的整体框架已基本建立且日趋合理,但法律法规在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专业人士访谈,梳理了血液制品全过程监管的法律法规,概括行业现状,对现阶段政府全过程监管血液制品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究,并对完善我国血液制品监督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血液制品;法律法规;现状;建议中图分类号:R954 R97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2017)06-0457-06收稿日期:2017-05-09作者简介:王燕波(1981-),男,硕士研究生,从事血液制品研究通讯作者:臧恒昌(1964-),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过程控制与优化 E-mail: zanghcw@[27] Kim G S, Park H J, Woo J H, et al. Citrus aurantium flavonoidsinhibit adipogenesis through the Akt signaling pathway in 3T3-L1 cells[J].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2, 12(1): 1-10. [28] Mercader J, Wanecq E, Chen J, et al. Isopropylnorsynephrine is astronger lipolytic agent in human adipocytes than synephrine and other amines present in Citrus aurantium[J]. J Physiol Biochem, 2011, 67(3): 443-452.[29] Xing H, Zhang K, Zhang R, et al.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 of thewater extract of the fixed combination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Citrus aurantium, and Magnolia officinalis, in a rat model of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J]. Phytomedicine, 2015, 22(13): 1178-1185.[30] Pimenta F C, Alves M F, Pimenta M B, et al. Anxiolytic effect ofCitrus aurantium L.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J].Phytother Res, 2016, 30(4): 613-617.[31] Choi E K, Kim K S, Yang H J, et al. Hexane fraction of Citrusaurantium L. stimulates 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 secretion via membrane depolarization in NCI-H716 cells[J]. BioChip J, 2012, 6(1): 41-47.[32] 文亚春. 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冠心病支架后再狭窄30例的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20): 80-81.[33] 刘春晓, 石月萍. 加减枳实薤白桂枝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及Caspase相关蛋白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7, 33(1): 11-14.[34] 万小松, 魏莹, 程训江, 等. 枳实、枳壳用于复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7, 24(4): 30-33. [35] 贾臻, 任小清, 任杰. 枳实薤白桂枝汤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 2017, 37(2): 210-212.[36] Volpato G T, Franciafarje L A, Damasceno D C, et al. Effectof essential oil from Citrus aurantium in maternal reproductive outcome and fetal anomaly frequency in rats[J]. An Acad BrasCienc, 2015, 87(871): 407-415.[37] Liu K, Wang W, Guo B H, et al. Chemical evidence for potent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Citrus aurantium L. Dried immature fruits[J]. Molecules, 2016, 21(3): 302-305.[38] Seol-Wa, Dong-Ryung, Bong-Keun,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apolymethoxy flavonoids-rich Citrus aurantium peel extract on liver fibrosis induced by bile duct ligation in mice[J]. Asian Pac J Trop Med, 2016, 9(12): 1135-1141.[39] 曹渊. 非酒精性脂肪肝使用枳实消痞丸的临床研究[J]. 光明中医, 2016, 31(12): 1747- 1749.[40] 黎阳, 刘素香, 张铁军, 等. 枳实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 中草药, 2009, 40(9): 1469-1474.[41] 曾鸿莲, 刘振丽, 宋志前, 等. 不同品种枳实HPLC指纹图谱及成分含量差异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41(17): 3272-3278.[42] 吴有根, 陈燕军, 魏惠珍. 2D-HPLC测定枳实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及辛弗林的含量[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1): 93-96.[43] Zhao Y, Chang Y S, Chen P. Differentiation of Aurantii FructusImmaturus from Poniciri Trifoliatae Fructus Immaturus using flow-injection mass spectrometric (FIMS) metabolic fingerprint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s[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5, (107): 251-257.[44] 陈建维, 刘圆, 刘晟楠, 等. 一测多评法测定枳实中4种黄酮类成分[J]. 中草药, 2015, 46(9): 1374-1377.[45] 陈彦, 辛然, 贾晓斌, 等. 不同厂家枳实配方颗粒中黄酮类活性成分的含量对比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 25(6): 914-916.[46] Peixoto J S, Comar J F, Moreira C T, et al. Effects of Citrus aurantium(bitter orange) fruit extracts and p-synephrine on metabolic fluxes in the rat liver[J]. Molecules, 2012, 17(5): 5854-5869.《中国药典》2015年版将血液制品定义为源自人类血液或血浆的治疗产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凝血因子、人免疫球蛋白等[1]。
血液制品在医院临床急救、诊断等具有重要作用[2]。
血液制品具有人源性、稀缺性和潜在传染性,是一种国家战略性资源,其所属的生物产业具有特殊性和高风险性,需要高技术和高投入,由此该行业受到了国家重点监管,具有较高的准入壁垒。
目前对于血液制品监管的研究均为早年的文献,而随着血液制品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我国不断出台、修订行业的法规条例,强化行业规范,对血液制品全过程监管日益严苛。
本着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重新审视血液制品全过程监管,对行业健康发展做有益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梳理行业历史发展脉络,了解行业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 我国血液制品生产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梳理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血液制品监管的法律法规[3],用于血液制品行业规范、生产质量规范及用药安全保障等。
至今,已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涉及血浆原料管理,单采血浆站管理及浆站制度,血液制品生产质量规范及血液制品批签发等,见表1。
2 我国血液制品生产监管法律体系历史沿革2.1 20世纪60年代~1996年我国血液制品生产起步晚,起初仅两三家生产企业[4]。
血液制品供应与当时社会需求量相比远远不足,因此临床需要的主要血液制品基本依赖进口。
1984年国内首次发现通过使用美国进口的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的4名血友病患者,血液制品的安全问题第一次引起全社会的警觉,1985年卫生部颁布《关于禁止进口Ⅷ因子制剂等血液制品的通告》,要求以国内自主生产代替。
上世纪60年代,我国使用利凡诺工艺和盐析法工艺开始生产人血白蛋白,并自此产生了第一批血液制品,之后血液制品生产工艺逐步改进为低温乙醇工艺[3]。
八十年代时,该行业成为低投入高产出的行业[5]。
当时出现企业发展迅猛,管理混乱,制品质量差,各产业盲目扩大的现象,且存在着部分劣质血液制品流入市场的问题,引发了一系列药害事件。
为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我国于1985年起实施的药事法律体系的基本法——《药品管理法》中,第一次将血液制品引入药品法制化管理。
此举是血液制品安全问题实现法律化管理的重要体现,标志着我国对血液制品的管理工作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
20世纪80年代,冻干人血浆生产效益大幅度上升,同时血浆蛋白盐析法分离工艺投入使用,血液制品的生产厂家数高达70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