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模式集锦
成矿模式

5.长江中下游安山岩-闪长质火山-深成岩铁矿系列及成矿模式:综上 所述,本区矽卡岩型铁矿和玢岩铁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产出的地 质构造背景不同,因而具有上述种种差异,但它们之间又有一些基本相 同点: (1)含矿母岩基本上都属于富钠、偏基或偏酸的中性岩(闪长岩、辉石闪 长岩、石英闪长岩等);(2)铁质来源:初步研究认为:铁质主要来自就 近的含矿母岩,部分来自深部岩浆分熔溢来的矿浆及被改造的沉积或火 山-沉积铁矿(源)层。(3)成矿方式有三种:气成高温热液交代充填为主 (钠化占一定位置),其次是矿浆贯入作用,以及原生沉积矿层的接触变 质和热液改造。(4)火山岩下基底层中的膏盐层和含磷层等不仅为内生铁 矿床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也是促使岩浆分异和铁质运移富集的重要 因素。(5)成矿时代基本都属燕山晚期,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开始较早,而 玢岩铁,为了更清晰、完整与便于阶段性的普及应用 起见,既不搞的难以捉摸,也不流于形式,而是实事求是地探索建立起 新的成矿或矿床模式。它可以指导地质找矿工作,并在找矿实践中验证、 修改、探化、完善自己的模式。 综上所述,既要扎根研究基地面上选点、深入解剖,又要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面对世界有关学术领域的发展变化,既要在理论思维上高瞻 远瞩与时俱进,又要时刻不脱离具体的探索实践,两者结合总结出有关 的地质规律与经济规律,坚持推陈出新, 升华为理论。
成矿模式的研究推动了矿床学的发展,。有人甚至认为近二十年来 成矿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提出了四个成矿模式:(1)斑岩铜矿酌热 液蚀变模式;(2)密西西比型矿床古含水层模式;(3)沉积型铜矿的萨布哈 模式;(4)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火山成因模式。 (二) 成矿模式研究的动向 1.野外地质特征与成岩成矿实验结合,使模式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2.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有利于找矿勘探。 3.成矿模式研究应体现联系的观点、总体的观点(即反映成矿系列)。 4.大区域的对比及综合:业已发现,许多矿床都有某些共同特征及系统 演化(如花岗岩的特征、矿床特征、矿物的标型特征等) 要搞清楚这些问 题非进行区域对比不可。 5.定量化的趋势:模式定量地表示矿床特征(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定量地解释矿床成因(与相图结合),十分有利于矿床研究中应用电算技术, 有利于应用数学推理的方法。 总的看来,模式的研究是向着多样性、综合性、严密性和科学性的方向 发展。
钻石

1.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
虽然理论上说,钻石可形成于地球历史的各个时期/阶段,而目前所开采的矿山中,大部分钻石主要形成于33亿年前以及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
如南非的一些钻石年龄为45亿左右,表明这些钻石在地球诞生后不久便已开始在地球深部结晶,钻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宝石。
钻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从钻石主要出产于地球上古老的稳定大陆地区可以证实。
另外,地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产生瞬间的高温、高压,也可形成钻石,如1988年前苏联科学院报道在陨石中发现了钻石,但这种作用形成的钻石并无经济价值。
2.中国钻石分布中国金刚石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产量在20万克拉,主要在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和湖南沅江流域,辽宁瓦房店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金刚石矿山。
中国于1965年先后在贵州和山东找到了金伯利岩和钻石原生矿床。
1971年辽宁瓦房店找到钻石原生矿床。
仍在开采的两个钻石原生矿床分布于辽宁瓦房店和山东蒙阴地区。
钻石砂矿则见于湖南沅江流域、西藏、广西以及跨苏皖两省的郯庐断裂等地。
中国钻石主要产地有三个: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临沭,湖南沅江流域.都是金伯利岩型,但湖南尚未找到原生矿.其中辽宁的质量好,山东的个头较大.中国现存发现的最大钻石为常林钻石,于1977年12月21日发现于山东,由常林大队魏振芳发现,故而得名“常林钻石”,现藏银行国库中。
常林钻石重158.786克拉,呈八面体,质地洁净、透明,淡黄色。
另据传,中国最大的钻石曾是金鸡钻石,也发现于该地区,重281.25克拉,但在二战期间被日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3.钻石的矿床类型钻石的矿床类型分为两类:原生矿和砂矿。
一、原生矿根据赋矿岩石的特征,将钻石原生矿分为金伯利岩型和钾镁煌斑岩型金伯利岩型矿床是世界主要钻石原生矿类型。
在岩简历经数百万年的风化和剥蚀过程中,数十亿克拉的钻石被释放出来来并在地球表面搬运。
石泉县羊坪湾金矿床成矿模式及其找矿模型

床 。它 的 成 矿 作 用 经 历 了 沉 积一 成 岩 、 构造 - 变 质 和 改造 一 就 位 三 个 主 要 阶段 ; 其 找 矿 模 型 为 在 志 留系 梅 子 垭 组 含
Ab s t r a c t :Th e g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g e o c h e m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r e s e a r c h o f Ya n g p i n g wa n g o l d d e p o s i t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i t b e l o n g s t o s e d i me n t a r y - r e f o r me d d e p o s i t d i s c o v e r e d i n b l a c k r o c k s e r i e s o f
P a r t y o f B u r e a u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or f n o n f e r r o u s me ml s i n n o r t h w e s t C h i n a ・Xi a n y a n g 7 1 2 0 0 0 ,C h i n a ;
Me t a l l o g e n i c Mo d e l a n d Ex p l o r a t i o n Pa t t e r n o f Ya n g pi n g wa n
陕西汉阴长沟金矿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

陕西汉阴长沟金矿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汉阴长沟金矿位于陕西石泉—旬阳金矿带的中部地带,研究该金矿床对于该区域找矿实践及金成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综合研究相结合对长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进行了研究。
其成矿模式为海西—印支早期在顺层韧性剪切带构造的作用下Au元素被活化分异,初步富集。
印支晚—燕山期在韧性—脆韧性剪切带和深部含矿岩浆热液的共同作用下,含Au流体运移至岩性过渡界面和构造有利地带最终富集成矿。
采用地物化等综合手段找矿,并总结其找矿模型,尤其是硅化、黄铁矿化、黑云母化等现象成为野外找矿最直观标志。
标签:金矿;成矿模式;找矿模型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汉阴金矿位于石泉—旬阳金矿带,隶属南秦岭边缘海盆舟曲—安康早古生代裂谷带,基底为中基性裂谷型火山岩建造[1-2]。
区域内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一套深-浅海相及潮坪相的硅质岩,细碎屑岩建造。
自古生代以来,区域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拉张伸展,印支期挤压收缩等多期次,多阶段构造演化与变形、变质。
形成北界以银杏坝—吕河滑脱逆冲推覆构造(R1F1),南界以石泉—大河滑脱逆冲推覆构造(R1F2)为界的石泉—神河滑脱逆冲推覆带。
区内发育多条韧性剪切带,在其旁侧发育次级脆韧性断裂控制着众多金矿床(点)的分布。
带内岩浆活动较弱地层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变形变质作用,褶皱强烈,片理发育。
2、矿床地质特征2.1、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为一套以泥质碎屑岩为主的中、浅变质岩系,总体表现为浅变质强变形的岩石系列,片理化、劈理化强烈,揉皱(局部褶皱)发育。
依据岩性组合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经与区域地层进行对比,矿区出露地层为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中上部,划分的三个岩性段分别为第四岩性段(S1-2m4)、第三岩性段(S1-2m3)、第二岩性段(S1-2m2),其中第二岩性段、第四岩性段为区内重要的含金层位。
主要赋矿岩性为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含碳绢云石英片岩夹变砂岩。
河南舞阳铁矿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下曹矿区岩浆岩不发育 , 据钻探资料 , 仅见长英 质 细脉 , 闪长岩细脉 , 脉宽 0 2 ~O 8 对矿体无破坏作 . 5 .m, 用。 铁 山庙中段大理岩及其所夹的磁铁石英岩 、 磁铁石 英 辉石 岩 夹斜 长角 闪 片麻 岩 、 大理 岩 等 。
2 2 地球 物理 特征 .
区域褶皱为一走向北西 , 向西倾伏 , 向南西倾 , 向北 东倒转 的复式背斜 , 在岗庙刘 一陈厂 比较清晰 。轴部主 要 由赵案庄组组成 , 大体分布于赵案庄一余庄一营街一 陈厂一线 , 轴线为 I0~10 , 1。 2 。因受后期的叠加改造 , 致 使 上 述北 西 向复 背斜 轴 线 发 生 大 幅 度 弯 曲 。商翼 主要
常。
22 2 岩矿体异常特征 .. 根据收集以往工作资料情况 , 舞阳地区磁异常特征 为: () 异 常 : 1矿 特点 一 : 强度 较大 , 这是 本 区异常 的 主要特 点 , 虽然 磁性 强弱 不是 决定 磁 性 体大 小 的唯 一 因素 ( 与 埋 深 、 还 形态 、 状等 有关 )但 在 一 般 情 况下 , 源 磁性 强 弱 是 产 , 场 主要 因素 。就本 区异 常 看 来 , 然 埋 深 、 状 等 各有 差 虽 产 异, 但垂直场强极大值 均可达 7 0 0 至数千纳特斯 拉 。只有铁 山庙 、 岗庙刘矿 由于氧化程度较 深 , 磁性 较 弱, 异常强度较低 , 但仍有异常反映, 磁法对这种矿体仍
由铁 山庙 组 和杨树 湾 组组 成 。南 翼 ( 常翼 ) 完 整 , 正 较 隐
伏于房庄 一杨树湾一“ 二铁” 一尹集、 陈厂一带 , 向为 走 北西向 , 向南西倾斜 , 倾角一般 3 。 O; 0~5。北翼 隐伏于桐 树庄 一尚庙一经山寺 一八台一王楼一岗庙刘一带 , 因受 后期断层破坏而不完整, 走向变化 大, 倾角较陡 。该北 西向复式背斜的二级褶皱在北翼和近轴部较为发育 , 主
结合实例分析金矿成矿模式

结合实例分析金矿成矿模式引言该金矿长1.4km, 宽1km, 面积1.4km2, 北西- 南东向面状展布。
地矿局物探队1990年开展1: 20万幅区域化探测量时发现。
之后, 我们数次开展地质勘查, 先后找到两个金矿床, 显示了该区较好的找矿远景。
1矿床地质特征1.1矿体该金矿床由V1、V2 两个矿体组成, 均属残坡积土型金矿。
V1 矿体位于地表及浅部, V2 矿体位于深部, 为隐伏矿体(图1)。
(1) V1 金矿体图1金矿50勘探线剖面图矿体产于泥黄色、灰色含砾粘土中, 南北薄、中间厚, 似层状产出, 产状随地形起伏变化, 总体向南西倾伏, 倾角10°~15°矿体中有工业矿和低品位矿, 低品位矿包围工业矿。
厚度变化系数53%, 属厚度稳定型; 品位变化系数90% , 组分较均匀。
(2) V2 金矿体V2 矿体位于V1 之下, 为近地表隐伏矿体, 形态与V1 矿体类似。
工业矿分布在北边和南边, 中间出现低品位矿。
厚度变化系数55%, 厚度属稳定; 品位变化系数93% , 组分较均匀。
1.2矿石(1) 矿物组份矿石矿物为褐铁矿、赤铁矿、黄铁矿(少量) 及微粒自然金; 脉石矿物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方解石及少量绢云母。
(2) 化学成分对矿石作多元素分析表明, 有益元素除Au 外, 尚伴生Ag2.56×10-6, Pb 0.13% , Zn 0.21ω%,Sb 0.35ω% , 有害元素A s 0.23ω%。
可看出: 矿石伴生有益元素含量低微, 目前尚无综合利用价值。
(3) 金赋存状态电子探针测定, 自然金圆粒状或不规则状, 粒径1μm~ 10μm左右, 以单矿物形态存在, 赋存状态有两种:①包裹状: 自然金被褐铁矿、石英包裹, 应早于或同时与褐铁矿和石英形成。
②裂隙状: 自然金沿石英微细裂隙产出, 该类金的形成应晚于石英。
石英和褐铁矿为金的载体矿物。
其中, 褐铁矿为原生黄铁矿氧化而成, 部分保留有黄铁矿立方体假象, 他形细粒状褐铁矿载金含量相对较高, 而粗粒、具黄铁矿假象的褐铁矿含金较差。
安徽省池州地区区域成矿模式

整合 型 六峰 山、 马头、 跃进 山、 锈水壕
整合 型 前排 山、 水 宕湖
泥盆系顶部层位 、 泥 盆一 石炭系界 面及其 层间 断层
备 注 :表 中4 )为风化淋滤型 ,5 )为沉积 叠改型。
2 构造对成矿 的控制作用 矿带 的分布 , 在其应力集 中的地段 , 有一种或若干种成矿元素包括两个
4) 5)
北东 向剪切断裂 背斜 构造 、 花 岗闪长斑 岩一 石 英 闪长玢岩 、 层 间剥离 面及构造裂 隙带
D — C界面及层 断层
F e — S 一 ( P b 、 z n )
Au — Ag — C u、 Mo
P b — ・ Z n 。 - Cu — — Ag
C u — F e —A u 、 A g ) F e — A u
它 们含 重要构造 , 它们直接决定着成岩成 密切 联 系 的一 组 矿 床 类 型 ,
差异 , 大体沿 高坦 深断裂将本区分 不同方向构造交汇处的控矿作用等。 卡岩型外 尚未 发现其 它类型 , 成矿 时间 1 4 0 —1 6 0 M a 。代 表性 矿 床为 为西北部的块陷区和东南部的块隆
2 . 1 深部构 造 控矿
. 2 盖层 构造 控矿 为主 的成 矿系列 式, 而东南部则相近于皖南式 , 这种 2 产 于 陆 内 隆 起 宽 缓 型 褶 皱 带 基 底 性 质 的差 异控 制 了本 区不 同成 主要有层间构造控矿、 背斜倾伏 因的花岗岩类和不 同矿床的分带格 端控矿 、 接触带一 断裂复合构造控矿、 内, 其成岩系列为深熔钙碱性花 岗 闪长岩一 花岗岩系列 , 矿床类型除矽 局 。由于地幔的隆凹和基底性质的 接触圈闭构造控矿 、 角砾岩筒控矿 、
夏家店金钒矿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58
徐 宗蛟 : 夏 家店 金钒 矿成 矿规 律及 成矿模 式 晶石 . 硅板 岩 。从前 期公 布 的勘 测 资料 来看 , 这 种 岩
2 . 2 . 1 金矿 的成矿 模 式
2 0 1 3年 7月第 7期
层广泛分布在紫阳、 平利、 镇坪等地区。 从 地质 上 来 讲 , 黑 色岩 系是 一种 非 常 重 要 的含 矿建 造 , 这 种 岩系 只形 成 在 寒 武 纪 的 一些 特殊 的地 质环 境 , 在 岩 系 当 中含 有 丰 富 的碳 质 和 有 机 质 。 随 着现 代勘 测技 术 的进 步 , 在黑 色 岩 系 当 中找 到 的矿 产越 来 越 多 , 一 些 研 究 表 明灰 色岩 系 是 C u 、 P h 、 z n 有色 金属 的重 要来 源 , 此 外 一 些 黑 色 岩 系 当 中还 含 有A u 、 P t 等贵金属 , 也包括稀 有 ( V、 W、 H g ) 、 碱- 稀 土元 素及 放射 性元 素 ( U、 H a ) , 可 以说黑 色岩 系是 上 述矿 物质 元素 的成矿 母 岩 … 。当 然 , 黑 色 岩 系 的层
2 . 1 . 2 成 矿物质来 源
夏家店 金钒矿 物 质来源 与黑色岩 系之 间存在 密 切 的关系 , 在勘测 过 程 中发 现 在 岩层 中含有 大 量 的
2 成 矿 规 律 及 成 矿 模 式
2 . 1 成 矿规律
沉 积重 晶石 和硅 质 的存 在 , 这 说 明在 岩 层 的形 成 过 程 中存在 海底 喷流 热水 , 这些 热 水将 地 壳 深层 中 的 矿 物质 带 出来 , 参与 了整个底 层 的沉积 过程 , 最 终形 成 了含 盐量 比较高 的海水沉 积岩 系 。这 种岩 系具有 相 对 比较 封 闭的特征 , 具有 相对滞 留的水动力 条件 , 海 底热 流所 带来 的深层矿 物质在 带到 这里后 就很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中矿建设 ,2009
结 语
定义:矿床成矿模式是矿床的地质 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控矿
因素,找矿标志和成因(指成矿物
质来源、运移和淀积)演化(时间
坐标)的高度概括与综合表达。
宋学信
成矿模式与矿产勘查开发的关系:
成矿模式是绿地勘查(草根勘查)的领路者; 成矿模式是棕地勘查(就矿找矿)的选靶人;
Solfatara=硫喷气 Travertine=钙华
After Corbett, 2002
岩浆弧各类型Cu-Au矿化概念模式
After Corbett, 2002
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Au矿床垂直分带性
After Corbett and Leach, 1998).from W & H,2005
巴新Wau地区由深到浅各类矿化垂直分带
After I.M.Groves
三个著名IOCG 矿床的蚀变类型
据陈华勇,2011
八、金刚石(钻石)矿床成矿模式
南非金伯利岩筒经典模式
From Hawthorne (1975), Clement (1982).
南非金伯利岩 筒经典模式及 其两种词汇 (老的词汇和 修改的词汇) 描述。
Figure Modified after Kjarsgaard (2003, 2007).
Genetic model 成因模式
Grade-Tonnage model 品位-吨位模式
(词汇学续)
Regional model 区域模式
Classic model 经典的模式
Revised model 修改的模式 Composite model 复合(组合)模式 Illustration of origin 成因图解 Diagram 图解,图表,略图,示意图 Schematic 原理图,简图,略图,纲要图
From N.Arndt et al.,《 Metals & Society》Chapter 4
After Steve Scott
四、喷流沉积(Sedex)型矿床成矿模式
Towards a SEDEX model
The Rift Environment
近源与远源Sedex矿床成因图解
N. Arndt et al.,2015(modified from Goodfellow and Lydon 2007)
anH-它形赤铁矿 mpIH- xxx赤铁矿 spcH-xxx赤铁矿
Goe-mar=针铁矿假象赤铁矿针铁矿假象赤铁矿
资料来源:Miner. Deposita (2013) 48:697–728
十、红土型镍(钴)矿床成矿模式
红土型镍矿床理想剖面
Adapted from Samama (1986).
一、斑岩铜(钼)矿床成矿模式
斑岩铜(钼)矿蚀变分带
据Lowell and Guilbert, 1970
蚀变分带
矿石分带
据USGS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Report 2010 (Modified from L & G,1970)
Yerington地区热液体系-斑岩铜矿-其他相关矿床
三个金伯利岩筒现存的部位
Figure modified after Kjarsgaard (2003)
九、条带状铁矿建造(BIF)成矿模式
BIF 形成模式与淀积环境
澳大利亚伊尔干克拉通Windarling W2 铁矿床
---地质演化和成矿阶段
crxH-隐晶质 anM1- 它形磁铁矿1 euM1-自形磁铁矿1
成矿模式是矿床开采(采矿工程)的指挥家。
成矿模式发展趋势
↗ 区域成矿模式
矿床成矿模式 → 成矿演化模式
↘ 矿床找矿模式
矿床找矿模式 → 综合找矿模式
矿床成矿模式的三需要: 成矿模式需要丰富和普及; 成矿模式需要发展和完善; 成矿模式需要突破和创新。
矿床地质学家的责任: 了解与关注
成矿模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From W & H,2005
三、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成矿模式
VMS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
大西洋中脊TAG现代硫化物矿床概念模式
From Hannington et al.(1996)
大西洋中脊TAG硫化物丘形成图解
From N.Arndt et al.,《Metals & Society》(modified from Robb 2007)
----常用十大成矿模式
中矿资源 宋学信
概 念
成矿模式是以简明的图表、文 字或数学公式对矿床组(或某一类
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
及矿化标志进行的高度综合和理 论概括。
分 类
成矿模式从形式上可分为概念模式、
图表模式和数学模式; 成矿模式从性质上可分为三类:矿床
存在模式(产状模式),矿床成因模式,
黑矿(Kuroko)型VMS矿床描述模式
D.A. Singer(Modified from Franklin et al.,1981)
塞浦路斯型VMS矿床概念模式
From N.Arndt et al.,《 Metals & Society》 Chapter 4
加拿大阿比提比太古代VMS矿床概念模式
砂页岩型铜矿床还原相模式
红层铜矿床模式
Hayes提出的砂页岩型铜矿床模式
波兰含铜页岩双卤水模式
热卤水运移与成矿
六、密西西比河谷型(MVT)Pb-Zn矿床成矿模式
From N.Arndt et al.,《 Metals & Society》 Chapter 4(After Evans 1993)
矿床品位—数量(吨位)模式。
关于成矿模式的词汇学
Mineral deposit model 矿床模式 Ore deposit model 矿床模式 Occurrence model 产状模式(存在模式)
Conceptual model 概念模式
Descriptive model 描述模式
Formation model 形成模式
IOCG矿床的构造和岩石圈背景
(前寒武纪克拉通和科迪勒拉弧拉张部分)
From Groves et al.,1987,2007
奥林匹克坝矿床形成模式
澳大利亚 West Musgrave 地区的IOCG矿床
MODEL – IOCG (Fe-OXIDE Cu-Au)
WORLD-CLASS POTENTIAL
常用十大成矿模式
一、斑岩铜(钼)矿床成矿模式 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模式 三、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成矿模式 四、喷流沉积(Sedex)型矿床成矿模式 五、砂页岩型铜矿床成矿模式 六、密西西比河谷型(MVT)Pb-Zn矿床成矿模式 七、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成矿模式 八、金刚石(钻石)矿床成矿模式 九、条带状铁矿建造(BIF)成矿模式 十、红土型镍(钴)矿床成矿模式
MVT 铅 锌矿床的 3 种流体 运移模式
(张长青等 2009修改自 Garven,1995)
加拿大Pine Point Pb-Zn 矿床剖面
X-15,K-57,A-70等为主要矿体
Anderson 等,1982
摩洛哥Toussit-Bou Beker矿区综合剖面
From Bouabdella et al., 1996
Mg
Al
Co
5.55m
4.10m
1.04%
2.30%
2.00%
0.19%
R1 3.11m R2 3.01m
1.22% 1.31%
5.71% 9.45%
1.66% 1.51%
0.13% 0.08%
B
Q=腐殖层;O=红色褐铁矿层;L=黄色褐铁矿层;S=残积层 R1=上含砾残积层 R2=下含砾残积层;B=基岩
给力与加强
成矿模式的推广、应用和升级
谢谢聆听 欢迎指正
SEDEX ore facies evolution
Creating the Environment for SEDEX Deposits
五、砂页岩型铜矿床成矿模式
After Hitzman et al.,2010
通过大气降水下渗使裂谷沉积物渐进红化形成铜矿模式
USGS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Report 2010
智利北部区域地 质、成矿带和矿 床分布
(据J.P. Richards et al,2001)
○ Quebrada ○ Chuquicamata (丘基卡马塔) ○ Escondida ○ El Salvador
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模式
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红土型镍(钴)矿对比
From A.D. Dalvi et al.,2004
危地马拉Mayaniquel红土型镍矿典型剖面
After Anfield Nickel Corp.,2010
巴新拉穆(瑞木)红土型镍矿各层厚度与品位
Ni O L S
2.53m <0.50% 0.82% 0.62% 2.83% 0.14%
西班牙Reocin矿床中部横剖面
From Leach and others, 2005
突尼斯MVT矿床与盐穹窿的关系
据USGS Investigations Report 2010–5070–A
七、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成矿模式
IOCG矿床成因模式简图
From Hart et al.,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