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浒坑钨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矿区。

该矿区矿藏丰富,钨、铜是该矿区的主要矿物资源,同时还含有多种有用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物等多种矿物资源。

由于矿床地质条件优越、资源质量高等因素的存在,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在未来的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据初步勘探测算,该矿区的钨资源储量达4.4万吨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而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更新,钨、铜等金属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对其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加,尤其是在国防军工、航天、电子等高科技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因此,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次,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区的地质环境是非常优越的。

该矿床位于宁都—于都铜锡多金属成矿带内,地处于西南向斜坡区,是一种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

矿床地质状况稳定,为岩石中含有硅、钨的伟晶岩,属于多岩相的伟晶岩。

这种地质环境条件对于矿床开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最后,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区在其开发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该矿区周边交通便利,有京九铁路、长铜高速公路、沪昆铁路和沪瑞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便于物资运输。

同时,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各种矿业工作的开展。

环境条件优越,能够更好地保证开发过程中的环保要求。

总之,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具有优越的地质条件、重要的市场价值和开发优势,为矿业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未来,该矿区在钨、铜等多种有用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开发领域将能够取得较好的发展。

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是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东南部的一处矿区,该区域矿藏丰富,主要以钨和铜为主矿物资源。

以下是该矿区相关数据和分析。

1. 钨资源储量据初步勘探测算,江西于都小东坑钨铜多金属矿的钨资源储量达4.4万吨以上,居全国第一。

该数据表明了该矿区在钨矿资源储备方面优势明显,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江西省崇义县锡坑钨矿地球化学特征及下步找矿方向

江西省崇义县锡坑钨矿地球化学特征及下步找矿方向

Abst r a ct : J i a n g x i Ch o n g y i Co u n t y t i n p i t Ch o n g y i l e a d f a c t o r y t u n g s t e n d e p o s i t i s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No r t h— S o u t h f a u l t
赣南为 江西重 要的黑 钨矿产地 , 崇义县锡 坑钨矿地 处赣 南钨锡矿 集 中区崇 一犹 一余 成矿带 远景 区。 笔 者通过 在已知 矿 区的外 围开 展 1 : 1 万 土壤地 球化学 测量 , 解 决了地表 覆盖 层厚 、 植 被茂 密难 以通过地 质填 图发现 矿脉 的问题 , 能 够快 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 异常 分布 范 围 , 缩 小 了找 矿 靶 区 ; 通 过在 W 、 S n异
t ha n c hong x i he — m e t a l l og e ni c be l t .Thr o ugh t h e de v e l o pm e nt of 1: 1 0 00 s oi l ge oc he mi c a l s ur v e y i n t h e mi ni n g a r e a pe r i ph e r y,q ui c k l y l oc a t e t he a no ma l y ,r e du c e s t he pr o s pe c t i ng t a r g e t s ;i n W ,S n a n om a l y c e nt e r dr i l l i n g ve r i ic f a t i o n,de e p i n
K UAN G We n — i i e , L U ×i n z DE NG Ha o 。 , W ANG 0i

钨矿资源地质特征

钨矿资源地质特征

钨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中国钨矿时空分布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的钨矿床成矿时代[以矿床(点)数量为基础],前寒武纪成矿期占2%,加里东期占4%,海西期占9%,印支期占2%,燕山期占83%。

从空间分布来看,在中国三大成矿域,即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说明空间分布广泛。

康永孚、苗树屏等(1994)将中国钨矿分布划分为5个成矿带,即华北成矿带、华南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

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包括政和-大埔深断裂以西的闽西、赣湘南部、粤桂两省区的一部分和滇东南部分),是我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多彩,拥有世界上主要钨矿类型,如石英脉型(广东锯板坑钨矿、江西大吉山钨矿等)、花岗岩细脉浸染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以夕卡岩为主的层控多因叠加型(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层控型(广西大明山钨矿)等。

如此可见,中国钨矿时空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高度集中。

成矿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矿床分布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钨矿主要集中于南岭成矿区。

其储量占全国钨储量的70%以上。

(二)中国钨矿成矿主要特点和若干规律(1)具有多元成矿特点即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合源等);含矿建造的多层位(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表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

(2)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的特点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钨矿。

如碳酸盐岩建造总是形成夕卡岩或似夕卡岩型钨矿床(以白钨矿为主);而在硅铝建造则往往产生交代岩或角岩,形成岩体浸染型、细脉浸染型、脉型、角砾岩筒型钨矿床。

江西省于都县小东坑钨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

江西省于都县小东坑钨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
Ca mbr i a n s y s t e m i n. The de po s i t c ons i s t s of t hr e e ve i n s ,N E,N N E a nd n e e
Ke y wo r d s : s ma l l Do n g k e n g ; t u n g s t e n d e p o s i t ; me t a l l o g e n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承 性 活 动 明 显 。东 西 向 、 南北 向 、 北 东 ~北 东 东 向 及 北 西 向 等 走 向断层 均有 分布 , 成 矿 前 、中 、后 期 都 有 活 动 , 不 同 方
1 矿区地质概况
小东坑钨矿 地处南岭钨 锡成矿带 的中段 , 大埠 燕山期花
岗岩株 的东缘 , 是赣南重 要的钨锡 矿产地 之一 。 旷 区 近 东 西
6 P

. q
江西省于都县小东坑钨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
邱 凯 ,许 炜
( 汀丙 有 色地 质 勘查 二队 , 江两 鞲 州 3 I 4 1 0 0 0)
摘 要 : 小 东坑钨 矿 处 于华 南褶 皱 系 , 闽赣 地 背 斜 , 于 山钨 多金 属 成 矿 带 中南 部 ,于都一 赣 县 远 景 区 是 南 北 向小 东 坑 ~塘 坑 ~黄 婆地 钨 矿 集 q - 区,是赣 南重 要 的钨 锡 矿 产地之 一 。 矿床 主要 产于 燕 山早期 隐伏花 岗岩的 外接 触 带 , 赋存 于 寒 武 系下统 的 浅 变质 岩 中 矿床 由北 向断层性 质各 异, 活 动方 向及规 模各有 不同 , 但各组断 层都 与成矿有密切 的关系 I 。 断层 : 矿 区主 要发 育 有 四组 断 裂 ,分别 为 近 东 西 、 北 东 向 ~北北 东 、 北 西和 南 北 向。① 近东 西 向断 裂 :以矿 区

江西于都安前滩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江西于都安前滩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江西于都安前滩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李星强,艾薛龙(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中地质大队,江西 南昌 330000)摘 要:通过对安前滩钨矿床地质特征的论述,认为成矿母岩安前滩花岗岩体是燕山早期第三阶段侵入产物,具有良好的分异性;在岩浆侵入、结晶、冷凝过程中,一部分含矿热液沿着构造裂隙充填形成黑钨—石英脉型矿床。

另一部分含矿热液沿F1断裂流动,沿途与含钙岩石发生交代,形成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

通过进一步加深对矿床成因的认识,有利于扩大该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

关键词:钨矿;地质特征;成因探讨;安前滩;于都;江西中图分类号:P618.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0-0078-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ungstate in Qiantan, Yu'an, Jiangxi ProvinceLI Xing-qiang, AI Xue-long(Central Jiangxi Geological Brigade of Jiangx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Nanchang 330000,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qiantan tungsten deposit,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Anqiantan Granite, the parent rock of ore formation, is an intrusion product of the third stage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Yan Mountains, and has good differentiation, a part of ore-bear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 fills along the tectonic fissures to form the tungsten-quartz vein deposit. The other part of ore-bearing hydrothermal fluid flows along the F1 fault and metasomes with the calcareous rocks along the way to form the SICARN type scheelite deposit.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is beneficial to the extension of the deep and peripheral prospecting work in this area.Keywords: Tungsten Deposit; geological features; Genesis Discussion; Anqiantan; Yudu; Jiangxi1 区域地质背景安前滩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与武夷山北北东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

江西省兴国县山棚下钨钼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江西省兴国县山棚下钨钼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江西省兴国县山棚下钨钼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摘要:青塘—银坑盆地及其西侧的华夏系(式)构造带上,形成了青塘—岩前矽卡岩型白钨矿、硫化矿床矿田。

对比分析该区相邻各矽卡岩矿床地质特征,指导山棚下钨钼矿区及相邻矿带找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岩前白石坳石螺丘成矿预测青塘—岩前矿田分布于青塘—银坑盆地及其西侧的华夏系(式)构造带上。

构造带上的矿产形成与分布,不仅受华夏系(式)构造与呈北东方向展布的燕山各期、次花岗岩体的控制,而且还受着围岩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

加之新华夏系构造的复合作用,从而形成了青塘—岩前矽卡岩型白钨矿、硫化矿床矿田。

山棚下矿区就在该矿田的北东部。

本文重点讨论矿田的矿化分布规律,指出具有寻找岩前式矽卡岩型钨钼矿床的区段。

1区域地质特征区内出露震旦系及石炭系地层。

震旦系为一套深海浊流环境沉积,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变质石英杂砂岩为主。

出露石炭系梓山组、大埔组、船山组地层。

梓山组地层岩性为:石英砂岩、石英砾岩、粉砂岩、铁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炭质页岩夹煤层;大埔组地层岩性以白云岩为主;船山组地层主要以灰岩为主。

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向银坑—青塘向斜。

区内主要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断裂具有多期次性,控制了部分岩体、岩脉的展布。

尤其是北西向断裂,控制了矿田的茶山迳岩体。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频繁,主要为中生代燕山早期第一阶段花岗岩侵入为主,并且与钨、钼等多金属矿矿化关系密切。

江背岩体主要呈岩基产出,北东向展布,出露面积大。

茶山迳岩体主要呈岩株产出,出露面积较小,主要与石炭系地层呈侵入关系,对形成矽卡岩矿床及其有利。

图1青塘-岩前矿田构造纲要图青塘—岩前矿田主要矿种为钨、钼、铋多金属矿,其次有金、铅、铁等矿,矿化类型主要为热液充填交代型,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及矽卡岩中,矿化(体)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如岩前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白石坳钨矿、白螺石钨矿等。

2矿田主要矿床地质特征2.1已有矿床地质特征2.1.1岩前白钨矿床岩前白钨矿床为一中型矽卡岩型白钨矿床,区内主要出露有二叠系及石炭系地层。

江西茅坪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江西茅坪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区 内 出露 地层 主 要 为震 旦 系 、 武 系 、 寒 泥盆 系 。 震旦 系分布 于下垄一 红 桃岭一 带及铁 屎坪 南面 。寒
武系 区 内广泛 分布 , 与震 旦系 呈连续沉 积 。 地层走 向
近南 北 , 为一套类 复理式 建造特 征 , 构成本 区近南 北 向褶 皱基 底 ;中泥盆统 跳 马涧组仅 分布于 区域北 西
( ( 犹 ( 余钨 锡矿 化集 中区 。 义) 上) 大)
11 地 . 层
中一 细粒 斑状 黑云母 花 岗岩 、细 粒 石榴 子石 黑云母 花 岗岩为 主 , 分相 较 明显 , 缘相 结构变 细 、 边 白云母 增 加 。次有 花 岗斑 岩 、 闪长岩 , 呈岩瘤 、 岩脉 产 出, 花 岗斑岩 脉主 要分布 于东 岭背一 八仙脑 一带 。据 区域 资料 , 岗岩 分为早 晚两 期 4个 阶段 6次侵 入 , 花 以燕 山早 期第二 阶段第 二次侵 入最 为重要 ,并 与区 内脉 状钨锡 等矿 产成矿 关系最 为密 切 ,区 内各钨 锡矿床 ( 均 产 于该 次侵 入岩 体 内外 接 触带 , 示 该 区特 点) 显 有 的钨锡矿 与花 岗岩侵 入岩 体相关 的成矿 专属 性 。 1 区域矿产 与成矿 特 点 . 4 崇犹余 钨矿 化集 中区是 江西 省南部地 区钨锡矿 床 产 出最 为集 中的地 区 ,也 是我 国黑钨矿 最为 主要 的生产基地 l l 】 内发现 的矿 种主 要有钨 、 、 、 。区 锡 金 银
交叉呈“ 型 , x” 呈共轭形式 出现; 云英岩化花岗岩浸染型钨锡矿床位于石英脉型钨锡矿床下部 , 赋存于燕 山早期 5 2
隐伏 花 岗岩 内接触 带 小突 起 部位 , 似层 状 , 呈 透镜 状 沿花 岗岩项 部 呈面 型 分布 , 成 ‘ 构 上脉 下 体 ’ 矿模 式 。 俄

江西大余崩岗山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江西大余崩岗山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江西大余崩岗山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迟景新1,周美珍2(1.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江西 南昌 330001;2.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六大队,江西 南昌 330001)摘 要:江西大余崩岗山钨矿床处于西华山-杨眉寺以钨为主的钨、锡、钼、铋多金属矿田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本文通过对崩岗山矿区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对该矿区找矿远景进行评价,为矿区进行深边部开展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认为,崩岗山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地质背景良好,该区有形成 “漂塘式”钨矿的条件,具有进一步找矿价值。

关键词:崩岗山;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预测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0-0123-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of dayu benggangshan tungsten deposit in jiangxi provinceCHI Jing-xin1, ZHOU Mei-zhen2(1.Jiangxi nonferrous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Nanchang 330001,China; 2.266 brigade of Jiangxi Nuclear Industry Geology Bureau,Nanchang 330001,China)Abstract: The dayu benggangshan tungsten deposit in jiangx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tungsten, tin, molybdenum and bismuth polymetallic ore field in xihuashan - yangmei temple.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ng area of benggangshan are studied, and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 of the mining area is evaluated.Through the research,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mineralization are superior,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prospecting is good, the condition of forming "drift pond type" tungsten ore in this area is good, and it has the value of further prospecting.Keywords: benggangshan;Tungsten deposit;Geological features;Metallogenic prediction1 区域地质背景崩岗山钨矿区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城北北东方向直距约10km处,地处赣粤两省交界的大庚岭山脉之北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n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 自然科学, 2015, 3(4), 121-126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5 in Hans. /journal/ojns /10.12677/ojns.2015.34016
余驰达
收稿日期:2015年10月23日;录用日期:2015年11月6日;发布日期:2015年11月11日
摘要
浒坑钨矿床是位于江西省中部武功山成矿带的大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分布于青万龙山复式岩体的南部 边缘,侵位于震旦系老虎塘组地层中,出露面积约14 km2。与赣南典型的“五层楼”模式不同,矿脉主 要集中在岩体内接触带。含矿石英脉除了普通的块状构造以外,还普遍存在条带状构造。详细的野外编 录和镜下研究表明条带状石英脉实为韧性剪切带,以出现透入性的新生面理和线理为特征。岩石学研究 表明条带状矿石属于石英质糜棱岩,具有丰富的塑性变形显微构造特征。通过分析矿区矿脉产状、形态、 规模及其与构造、岩体的关系,总结出矿脉赋存规律,论证了深部矿脉随内接触带的南倾而向南平移, 呈现出东疏西密、南繁北简的特征,指明了深部探矿的重点应在西南部。
Keywords
Hukeng Tungsten Deposit, Geological Features, Metallogenic Model
江西浒坑钨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分析
余驰达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南昌
文章引用: 余驰达. 江西浒坑钨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分析[J]. 自然科学, 2015, 3(4): 121-126. /10.12677/ojns.2015.34016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Model of Hukeng Tungsten Deposit in Jiangxi Province
Chida Yu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Table 1. Hukeng tungsten deposit stratum 表 1. 浒坑钨矿区域地层

系 统(群)
新生界 第四系
白垩系 上统 中生界
三叠系 上统
组、段
南雄组 赣州组 安源组
龙潭组上段 上统
龙潭组下段
代号 Q
K2n1 K2g
T3a
P2l2 P2l1
上古 生界
二叠系 石炭系
下统 上统 下统
其中硅化、黑云母褪色化、白云母化、萤石化与矿化密切相关,在北东向矿脉(包括平缓矿脉)中及北 西向矿脉的分枝复合部位与矿脉尾部,局部白云母化、萤石化及黑云母褪色化较强时,钨矿化可达到工 业品位。
2.3. 地层
区内主要出露有新元古界震旦系老虎塘组,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群,上古生界泥盆系上统、 石碳系上下统、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上统安源组、白垩系上统赣州组及南雄组下部。古生界与新元古 界呈断层或不整合接触。新元古界震旦系老虎塘组主要为云母片岩、千枚岩、片岩化凝灰岩、杂砂岩、 含铁硅质岩等;寒武系主要为变火山浊积岩、杂砂岩、千枚岩等;上泥盆统主要出露岩石为石英砂岩和 石英岩。具体如表 1 所示。
上部:钙质页岩、硅质岩夹灰岩;中部:鲕状、豆状赤铁矿层及砂页 47~173
岩;下部:砂页岩
上部: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粉砂岩、页岩; 110~680
下部:紫红色粉砂岩、砂岩。
>2778
上部:灰黑色、黑色含碳粉砂质绢云母千枚岩、含碳绢云母千枚岩, 灰褐色砂质绢云母千枚岩及绢云母千枚岩互层夹褐色变质砂岩及灰 岩透镜体; 中部:灰绿色变质砂岩、砂质绢云母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及千枚状 砂岩相间出现,夹一层黄绿色钙质千枚岩(5 米)及数层含碳绢云母千 枚岩; 下部:乳白色片状石英岩、条带状石英岩夹碳质绢云千枚岩。
2.2. 构造
矿区主要发育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主要断裂有:主要断裂有浒(坑)–西(家垄)断裂、西(家
122
余驰达
垄)–丫(山)断裂及浒(坑)–章(庄)断裂,岩石构造变形总体上表现微弱,分早晚两个阶段的变形:早阶段 为轻微的韧性变形,片岩中云母产生复杂的微型柔皱,石英等刚性矿物碎粒化拉长并有动态重结晶,花 岗岩中表现为不均匀的粒间压溶,产生一些他形的长英质微细粒矿物,并溶蚀和局部交代附近的矿物; 晚阶段变形属纯剪性质的变形,形成碎粒化带。
2612
上部:灰绿色绢云母千枚岩与千枚状砂岩、变质片状砂岩互层,夹含 碳绢云母千枚岩,偶夹片状石英岩。 中部:灰绿色云母片岩、千枚岩、片岩化凝灰岩、杂砂岩、含铁硅质 岩,千枚状砂岩,夹灰白色透镜体灰岩 下部:黄褐色厚层状变质砂岩,夹绢云母片岩及千枚状砂岩,底部偶 夹碳质绢云母千枚岩
123
余驰达
2.4. 围岩蚀变特征
关键词
浒坑钨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
1. 引言
浒坑钨矿区位于江西省安福县城西北 46 Km,行政区划属江西省安福县浒坑镇。地理坐标:东经 114˚17'23"~114˚19'34",北纬 27˚27'54"~27˚29'50"。矿床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北缘的次一级构造武功山 复式背斜东南翼。浒坑花岗岩株属燕山早期白云母花岗岩体。岩体受北东向西(家垅)丫(山)断层与浒(坑) 章(庄)断层和北西向浒(坑)西(家垄)断层控制,并受后期北北东向断层(新华夏系)切割。从加里东期到燕山 期,经历了地槽、地台、块断构造几个主要地质发展阶段,其间元古代及早古生代地层,遭受了多次变 质混合(花岗)岩化,矿区地层主要为元古代变质岩系,为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千枚状石英片岩、板 状石英砂岩、燕山期块断构造导致大量岩浆侵入和钨矿床形成[1]。
矿脉围岩为细粒、中细粒花岗岩,蚀变种类简单且比较统一,主要有硅化、黑云母褪色化、白云母 化、萤石化,此外见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仅是个别矿物如黑云母、斜长石的蚀变 物。气成–高温作用形成的的钾长石化、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现象不典型,仅在花岗岩中局部呈透镜状 发育,与其相关的稀有稀土矿物也极少见。
>100 红色砾岩、粗砂岩。
118 长石石英砂岩,底部为砾岩。 44~662 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夹砾岩,下部含煤层,底部为燧石砾岩,具波
状层理。 25~227 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层,底部为长石石英砂岩
60 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及煤层
厚层灰岩夹钙质页岩及燧石结核,局部地区下部有硅质岩夹火山凝灰 300
Received: Oct. 23rd, 2015; accepted: Nov. 6th, 2015; published: Nov. 11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背景
浒坑钨矿位于武功山穹窿型变质核杂岩体内,武功山位于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碰撞缝合带之南侧, 即华南加里东皱褶带中段北缘。武功山地区经过多次岩浆活动,构造样式复杂。早期普遍认为其为一典 型混合岩田,汤家富等(1991)提出了印支期由水平挤压形成皱褶带,燕山至喜马拉雅期由地壳拉伸和垂直 升降而引起伸展构造及与其相关的构造形式。舒良树等(1998, 2000),楼法生等(2002, 2005)则认为武功山 花岗岩穹窿为典型的变质核杂岩,区内由中低级变质的新元古代神山群、震旦系及古生代地层组成穹隆 构造的基底和盖层。
茅口组中段
茅口组下段 栖霞组 船山组 黄龙组
华山岭组 大塘组测水段 大塘组石磴段
P1m2
P1m1 P1q C3c C2h C1h C1d2 C1d1
锡矿山组
D3x
泥盆系 上统
余田桥组
D3s
下统 下古 生界 寒武系 (牛角
河群)
∈1nj
新元
震旦系 上统 老虎塘组 古界
Z2l
厚度(m)
主要岩性特征
0~20 洪积、冲积层:砂、砾石;冲积层(部分坡积层):亚粘土、砂、砾石。
Abstract
Hukeng tungsten deposit is the large black tungsten quartz-vein-type deposit, which is located in Wugong mountain mineralization belt in the central part of Jiangxi province,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ern edge of Qing Wan Longshan Massif and penetrated in the sinian Tiger Tong group formation. The exposed area is 14 km2. Different from the typical “five stories” mode, the deposite veins were concentrated in contact with rock. Besides general block structure, there is also common banded structure in the Ore-bearing quartz veins. Detailed field catalogs and microscopic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anded quartz vein is the ductile shear zone, characterized by the newborn penetrative foliation and lines. Petrologic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banded ore belongs to quartz mylonite and its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is the rich plastic deformation. By analyzing the mine vein occurrence, shape, siz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onstruct and rock, the vein occurrence is summed up, and it also demonstrates that the deep veins of contacts lean to south and southern translation, characterized by fewer in eastern and northern ,more in western and southern, which indicates the emphasis on prospecting should be in the deep Southwe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