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成矿模式

合集下载

成矿模式

成矿模式

5.长江中下游安山岩-闪长质火山-深成岩铁矿系列及成矿模式:综上 所述,本区矽卡岩型铁矿和玢岩铁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产出的地 质构造背景不同,因而具有上述种种差异,但它们之间又有一些基本相 同点: (1)含矿母岩基本上都属于富钠、偏基或偏酸的中性岩(闪长岩、辉石闪 长岩、石英闪长岩等);(2)铁质来源:初步研究认为:铁质主要来自就 近的含矿母岩,部分来自深部岩浆分熔溢来的矿浆及被改造的沉积或火 山-沉积铁矿(源)层。(3)成矿方式有三种:气成高温热液交代充填为主 (钠化占一定位置),其次是矿浆贯入作用,以及原生沉积矿层的接触变 质和热液改造。(4)火山岩下基底层中的膏盐层和含磷层等不仅为内生铁 矿床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也是促使岩浆分异和铁质运移富集的重要 因素。(5)成矿时代基本都属燕山晚期,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开始较早,而 玢岩铁,为了更清晰、完整与便于阶段性的普及应用 起见,既不搞的难以捉摸,也不流于形式,而是实事求是地探索建立起 新的成矿或矿床模式。它可以指导地质找矿工作,并在找矿实践中验证、 修改、探化、完善自己的模式。 综上所述,既要扎根研究基地面上选点、深入解剖,又要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面对世界有关学术领域的发展变化,既要在理论思维上高瞻 远瞩与时俱进,又要时刻不脱离具体的探索实践,两者结合总结出有关 的地质规律与经济规律,坚持推陈出新, 升华为理论。
成矿模式的研究推动了矿床学的发展,。有人甚至认为近二十年来 成矿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提出了四个成矿模式:(1)斑岩铜矿酌热 液蚀变模式;(2)密西西比型矿床古含水层模式;(3)沉积型铜矿的萨布哈 模式;(4)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火山成因模式。 (二) 成矿模式研究的动向 1.野外地质特征与成岩成矿实验结合,使模式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2.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有利于找矿勘探。 3.成矿模式研究应体现联系的观点、总体的观点(即反映成矿系列)。 4.大区域的对比及综合:业已发现,许多矿床都有某些共同特征及系统 演化(如花岗岩的特征、矿床特征、矿物的标型特征等) 要搞清楚这些问 题非进行区域对比不可。 5.定量化的趋势:模式定量地表示矿床特征(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定量地解释矿床成因(与相图结合),十分有利于矿床研究中应用电算技术, 有利于应用数学推理的方法。 总的看来,模式的研究是向着多样性、综合性、严密性和科学性的方向 发展。

化学矿石的矿床演化与成矿模式

化学矿石的矿床演化与成矿模式

生物成矿 规律:与 生物活动 密切相关, 如磷、钾 等
成矿规律的分布特征
成矿规律:化学矿石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密切相关
分布特征:化学矿石在不同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地理环境中的分布特点
成矿类型:根据化学矿石的种类和形成条件,可以分为多种成矿类型 成矿模式:化学矿石的形成过程和演化模式,包括矿床的形成、演化和消亡等阶段
资源管理与政策制定:成矿规律的研究为资源管理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化学矿石的成矿 预测与资源评价
成矿预测的方法与技术
地质统计学方法:利用地质数据的统计分析, 预测矿床的分布和规模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地震、重力、磁力 等方法,探测地下矿床的存在和性质
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分析土壤、水系、气体 等地球化学指标,寻找矿床的线索
矿床演化阶段: 早期、中期、晚 期,每个阶段都 有其特定的矿物 组合和结构特征
矿床演化影响 因素:地质构 造、岩浆活动、 热液活动、气
候条件等
化学矿石的成矿 模式
成矿模式的类型
岩浆成矿模式:由岩浆活动形成的矿床,如铜、铅、锌等 沉积成矿模式: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如铁、锰、铝等 变质成矿模式: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矿床,如金、银、铂等 热液成矿模式:由热液活动形成的矿床,如钨、锡、钼等 风化成矿模式:由风化作用形成的矿床,如稀土元素等 生物成矿模式:由生物活动形成的矿床,如磷、钾等
综合分析:综合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分析、遥感技术和数学模型等多种方法,识别矿 区的成矿规律。
成矿规律的应用前景
预测矿床分布:通过研究成矿规律,可以预测矿床的分布和规模,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优化开采方案:根据成矿规律,可以优化开采方案,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开采效率。

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

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

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预测技术是矿床学与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内容。

了解矿床的成矿模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矿产资源勘查中的难题,提高勘查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

本文将从矿床成矿模式、找矿预测技术以及实例分析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矿床成矿模式是指矿床形成的地质过程和控制因素,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重力沉积、热液作用等。

通过研究与区别不同成矿模式,我们能够推测矿床在某一区域的可能性,从而指导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找矿预测技术则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寻找矿床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找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中,其中包括地球物理勘查、化学勘查、遥感勘查和测井勘查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地下探测仪器和设备来获取矿床的地质信息、地磁场变化、电磁波反射等,以达到发现矿床的目的。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的应用。

我们考虑一种典型的矿床成矿模式——火山喷发型矿床。

火山喷发型矿床是由火山喷发活动中释放的热液所形成的,其中含有丰富的金、银、铜等金属矿物。

在找矿预测技术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来寻找潜在的火山岩体和矿体。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可以通过测量矿床的地磁场、电磁波反射等参数来预测矿床的存在与分布。

此外,火山喷发型矿床常常伴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如矿床附近的火山锥、热液喷泉等。

因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来探测这些特殊地貌,并结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进一步确认矿床的存在。

火山喷发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预测技术仅是众多矿床类型和找矿手段中的一个例子。

在现实勘查中,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预测技术往往是复杂多样的。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和矿床类型,选择合适的找矿方法和技术手段。

总结起来,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是相辅相成的。

了解矿床的成矿模式可以提供找矿预测的思路和方向,而找矿预测技术则是实现成矿模式研究的手段和路径。

通过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的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第二篇 典型矿床成矿模式

第二篇  典型矿床成矿模式

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区带研究第二篇典型矿床成矿模式概述根据浙江省矿产资源的特点和本课题的任务要求,研究涉及的矿种主要有:铁、铜、钼、钨、锡、金、银、铅、锌、锑、汞、稀土等金属矿产,萤石、膨润土、沸石、明矾石、地开石、高岭土(瓷土)、叶蜡石、伊利石、硅藻土、黄铁矿、毒砂等非金属矿产。

研究涉及的矿床,大型26处,中型48处,小型92处,以及一批矿点、矿化点。

其中萤石矿床数量很大,统计上图的仅为实有矿床的一半左右。

各矿床依其成矿作用、控矿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划分为22种矿床成因类型。

依据程裕淇、陈毓川院士创立的成矿系列理论,划分为三个成矿系列组合、八个成矿系列类型、十一个成矿系列。

在其中五个系列之下,又进一步划分为13个亚系列。

建立矿床式42个。

研究过程中对各系列的典型矿床(矿床式)进行了逐一分析研究,阐明其成因类型和系列的成矿作用特点,并按专题设计要求编写了典型矿床描述模型。

研究中收集整理了各典型矿床迄今已获得各种测试数据,整理或编制了矿床平剖面或矿床模式图,力求阐明其成矿机理和成矿条件。

浙江矿产资源现代勘查工作已有近五十年历史,矿床研究的资料水平参差不齐。

前三十年所勘查的矿床,基本以矿床勘探资料为基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开展了部分典型矿床研究,但因各种原因,现代研究技术的运用也相差很大。

现将建立矿床式的五十个典型矿床成矿模式,(或典型矿床实例)大致按成矿系列和亚系列的顺序排列,汇集为第二篇。

个别矿床式因缺乏资料,没有列入。

矿床编号1a-Xq/123,依次表示系列1,a亚系列,Xq典型矿床式西裘的拼音首位字母,分母为上图顺序号。

各成矿系列、亚系列相关的典型矿床是:1.与晋宁早期岛弧火山作用有关的铜、锌、(金、银)硫、明矾石成矿系列1a. 与海相细碧角斑岩有关的铜、锌、(金、银)、硫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西裘(描述顺序号一)(下同)1b. 与陆相钙碱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岩有关的明矾石、铜、金、硫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岩山(二)2.与华力西期活化区海底热泉活动、叠加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的铜、锌、铅、金、硫成矿系列典型矿床:岭后(三)3.与燕山期陆缘火山作用有关的金、银、钼、铅、锌成矿系列3a. 与基底隆起区燕山早期火山作用有关的金、银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治岭头(四)、八宝山(五)3b. 与燕山期火山穹状构造有关的钼、金、银、(铅、锌)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石平川(七)、桉树坳(六)、下龙(八)3c. 与燕山期火山喷发—沉积洼地有关的铅、锌、磁铁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孙坑(九)3d. 与燕山期火山喷发盆地边缘断裂有关的银、铅、锌、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五部(十)、大岭口(十一)、后岸(十二)4.与燕山期陆缘火山作用有关的沸石、膨润土、明矾石、叶蜡石、地开石、伊利石成矿系列4a. 与燕山期火山喷发—沉积盆地内富玻火山岩有关沸石、膨润土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靖岳(十三)、仇山(十五)、平山(十四)4b. 与燕山期破火山—火山构造洼地有关的明矾石、叶蜡石、地开石、伊利石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峰洞岩(十六)、矾山(十七)、仙岩(十八)、龟湖(十九))、渡船头(二十) 5.与燕山期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铁、铜、钨、钼、铅、锌、砷、硫、锑、萤石成矿系列5a. 与燕山早期中酸性岩类有关的铁、铜、钼、铅、锌、金、钴、锑、汞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漓渚(二十一)、闲林埠(二十二)、上台门(二十三)、三宝台(二十四)、木瓜岭(二十五)、溪口(二十六)、金田寺(二十七)5b. 与燕山早期中酸性—酸性岩类有关的钨、锡、铍、铅、锌、砷、萤石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千亩田(二十八)、铜山(二十九)、双溪口(三十)、大溪边(三十一)、外际底(三十二)、岩前(四十七)、夏色岭(四十八)5c. 与燕山期中酸性—酸性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钼、锡、铜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横塘(三十三)、三枝树(三十四)、洋滨(三十五)6.与燕山晚期岩浆地热水作用有关萤石成矿系列6a. 与火山期后地热水作用的萤石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后树(三十六)、湖山(四十六)6b. 与岩浆期后地热水作用的萤石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新桥(三十七)、八都(三十八)7.古—中元古代褶皱带与晋宁—加里东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的铅锌成矿系列典型矿床:乌岙(三十九)、七湾(四十)、葛坪(四十九)8.古陆边缘与多期活动大断裂有关的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系列典型矿床:璜山(四十一)9.加里东期与炭硅质岩、碳酸盐建造有关的钒、镍、钼和硫铁矿成矿系列典型矿床:安仁(四十二)、合富(四十三)、江龙(四十四)10.与喜山期玄武岩喷发期后有关的湖相沉积硅藻土成矿系列典型矿床:浦桥(四十五)11.与第四纪表生作用有关的风化壳型高岭土、离子型稀土成矿系列典型矿床:寺前(五十)一绍兴西裘铜矿一、编号:1a-Xq/123二、名称:绍兴西裘铜矿床三、位置:位于东经120°36′12″,北纬29°53′23″,绍兴市169°12km处。

矿床成矿模式

矿床成矿模式

十七、狮子山矿田成矿模式(图11-15)
与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有成因联系的隐(盲)矿床综合图
Cu.Au.Ag.Pb.Zn.S
Cu..Pb.Zn.A u.Ag.S
狮子山矿田矿床组合成矿界面(自下而上)
1、C2~D3界面,Dw3-五通组为陆相碎碎沉积岩;C2-黄龙组为白
云岩层、粗晶灰岩层和纯灰岩层。层间虚脱,赋存有冬瓜山 铜(铁、硫)矿床 2、C3-P1q界面,C3-船山组属深浅两色灰岩相间的灰岩,具特征 的球状构造(浅水高能沉积环境);P1q-栖霞组,由灰岩、 生物碎屑灰岩,灰质页岩,硅质岩组成,含煤岩系和铁铜硫 金的容矿岩系,与C3假整合,狮子山地区赋存有花树坡似 层状含铜(硫)矽卡岩型矿床 3、P1q-P1g界面,P1q-栖霞组;P1g-孤峰组为台地相的碳酸盐岩 沉积。花树坡(铁)铜硫矿床赋存在栖霞组顶部和孤峰组底 部的两地层层而的交接处。 4、P1q-孤峰组;P2L-龙潭组为海陆互相和海浸沼泽相沉积,以灰 岩和含煤碎屑岩为主。老鸦岭铜硫矿床赋存在P2L层位的下 部的含铜砂岩中。
典型矿床的解剖研究时,通过建立典型矿床 的成矿模式的方式,表达已知区和未知区内 成矿特征,矿床成矿模式建模的内容是: 1.矿床成矿模式内容
(1)区域地质背景(大地构造单元、所在区域特征); (2)成矿环境、赋矿地层(时代和岩性特征)、成矿岩 体(岩石组合、岩性特征及年代)、控矿构造(用 地质图说明); (3)矿体(或矿床)组合分布规律及产状;
矿床埋埋藏在350多米的盖层下
土屋式斑岩铜钼矿找矿模型
据朱裕生,1998
三建立区域成矿模式
1.区域成矿模式的内容:
建立区域成矿模式对象是成亚区、矿田 ,内容是:
(1)区域地质环境(附区域矿产地图)构造单 元、区 域地质概况; (2)成矿期次(时代)和成矿作用及其有关的矿产、 种类 和矿床类型(概括矿床模式或有代表性的矿 床(附有关矿床的综合剖面图及矿床特征表) (3)构造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包括不同的构造层、构 造分 区和构造类型对区域和局部矿化类型的影 响); (4)沉积岩相对矿化类型(层位、岩性、古地理);

矿床成矿模式

矿床成矿模式

典型矿床的解剖研究时,通过建立典型矿床 的成矿模式的方式,表达已知区和未知区内
成矿特征,矿床成矿模式建模的内容是:
1.矿床成矿模式内容
(1)区域地质背景(大地构造单元、所在区域特征); (2)成矿环境、赋矿地层(时代和岩性特征)、成矿岩
体(岩石组合、岩性特征及年代)、控矿构造(用 地质图说明); (3)矿体(或矿床)组合分布规律及产状;
(10)-顺层交代的含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项目面临下马的危险; 建立矿床成矿模式的目的将各种描述性的内容概括成一组相似矿床的共性认识,总结成矿规律,进行类比预测,将已知成矿空间延伸
到未知地区或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充实成矿学理论。 矿带上北西向次级背斜近核部或倾伏端。
矿带上北西向次级背斜近核部或倾伏端。
值矿体,但此区花费已达300万元(使得整个 2.建立成矿模式的方法
在GIS平台上建立矿床成矿模式时,几乎涉及到所有矿产(预测)空间数据库中的各类资料都
需调用
(1)按建模内容调用空间数据库中建模有关的图件、图层、组成建模新文件 ;
元 古 代 铜 矿 项 目 的 花 费 达 到 了 3000 万 元 ) , (2)-似伟晶岩壳及伟晶岩脉Nb、Ta、Sn矿;
4、P1q-孤峰组;P2L-龙潭组为海陆互相和海浸沼泽相沉积,以灰 岩和含煤碎屑岩为主。老鸦岭铜硫矿床赋存在P2L层位的下 部的含铜砂岩中。
5、P2l-P2d P2l-龙潭组;P2d-大隆组,属陆棚 内缘相和开阔台地相的碳酸盐岩沉积。赋 存有铜、钼(铁、金)矿床。老鸦岭铜铁 (金)矿床主矿体赋存在P2d底部,P2d顶 部硅质岩和黑色页岩中属含钼矿层。
(一)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1、分布
世界分布

青海格尔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青海格尔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青海格尔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格尔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属于新生代与古生代的垮塌构造成矿带,是青藏高原腹部富集大型铜多金属矿床之一。

该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如下:一、地质特征1.矿体与矿化类型: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主要矿体类型为脉状、管状和肢状。

矿化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石英闪长岩脉型、斑岩和蚀变岩型等。

2.岩石类型与构造类型:区内主要岩石类型为二叠-三叠系海相沉积岩和新生代火山岩。

其次是二叠纪花岗岩体和三叠纪花岗岩体。

矿区构造类型为多克隆构造和裂隙构造,属于垮塌构造较为活跃的地区。

3.矿体分布特点: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中的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中央与西南部的山脊上,呈带状分布的特点。

4. 成矿物质来源: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区内分布广泛的古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岩和岩浆岩。

不同年代和类型的岩石经过动力学和热液作用后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矿化作用。

二、成矿模式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主要是沉积岩、火山岩和岩浆岩经历多种成因作用,形成围岩矿化,再通过蚀变作用,形成矿体矿化。

成矿过程包括多个阶段:1. 岩浆-热液成矿作用阶段:矿床区内广泛分布着富集钾、硅、钇等元素的花岗岩体和拉斑岩体。

这些岩浆的晚期阶段常常形成高温、高压和高盐度的热液,对周围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进行了充分的蚀变和矿化作用。

2. 较晚阶段的成矿作用:最后一次成矿作用主要以蚀变为主,使得矿床中的石英、斑岩和蚀变岩等围岩充分矿化,矿物种类更加丰富。

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造山带演化,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引发地壳重力坍塌,较为复杂的垮塌构造形成了多道断裂/岩浆通道,大规模热液流体在其中的运移作用下沉积于目的地,形成了具有工业价值的大型矿床。

此外,在成矿过程中,蚀变作用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矿床的品位和规模。

总之,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一座具有高程度元素富集特点的新生代-古生代矿床。

其成矿过程表现为多个阶段的多样性作用控制,综合作用才能成功生成大规模的矿床。

金青顶金矿的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

金青顶金矿的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

金青顶金矿的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金青顶金矿位于中国湖南省涟源市金青乡,是一座中低温多金属热液型金矿床,其成因与成矿模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矿床成因及成矿热液类型、成矿流体来源、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等几个方面对金青顶金矿进行探讨。

一、地质背景金青顶金矿位于东华山-瓦砾岩脉和光头山-断裂带之间,属于华南地区的锡多金属矿床,综合研究表明,该区域经历了太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新生代不同期的构造演化。

二、矿床成因及成矿热液类型根据矿床特征和成矿热液类型,金青顶金矿被归为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热液型、中低温热液型等不同类型热液型金矿床。

经研究发现,金青顶金矿以多金属矿床为主,金的含量较低。

热液经过长时间的流动和混合,成为多阶段多期式的热液活动。

三、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流体的来源是成矿热液型金矿床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研究表明,金青顶金矿成矿流体来自于下地壳深部,在晚古生代由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陆块俯冲引起的高温、高压和强烈蚀变作用,使得下地壳中的岩浆和矿液下渗到上地壳,形成热液活动。

四、成矿作用经研究表明,金青顶金矿的成矿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岩浆热液演化作用:在岩浆热液作用下,矿床的成矿物质得以富集。

2. 流体隔离作用:流体隔离作用是可能形成矿体的一个重要过程,它能使热液流体在空间上聚集并形成矿体。

3. 酸碱性交代作用: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成矿流体与富含硅的岛弧火山岩相互作用,产生静水压力和高温碱性交代作用,促使局部区域的石英脉中富含铜铅锌等金属元素的沉淀。

五、成矿模式金青顶金矿床的成矿模式涉及到了岩石圈和地幔的地球物理学特征,包括岩浆活动、岩浆热液流体、沉积物热液流体和浅成海水的作用。

该矿床形成时期的认识可以从已知时期的构造演化和岩石圈物理动力学分析中推断出来。

六、结论综上所述,金青顶金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方向,不仅涉及到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科学,同时也涉及到成矿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交叉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图说明); (7)微量元素特征; (8)蚀变类型及分带性(用典型剖
面图说明); (9)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
力、Eh、pH、fo2、fs2等)
精品课件
(10)矿床成因机制(成矿物质来 源,成矿物质的时空变化特 征,在矿床成矿模式图上标 出并说明);
(11)矿床类型; (12)控矿条件和找矿标志(即综 合 方法找矿信息标志)。
1.矿床成矿模式内容
(1)区域地质背景(大地构造单元、所在区域特征); (2)成矿环境、赋矿地层(时代和岩性特征)、成矿岩
体(岩石组合、岩性特征及年代)、控矿构造(用 地质图说明); (3)矿体(或矿床)组合分布规律及产状;
精品课件
(4)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 (5)矿石结构构造; (6)矿化阶段及分带性(用典型剖
建立矿床成矿模式的目的将各种描
述性的内容概括成一组相似矿床的
共性认识,总结成矿规律,进行类
比预测,将已知成矿空间延伸到未
知地区或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
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充实成矿学理
论。
精品课件
典型矿床的解剖研究时,通过建立典型矿床 的成矿模式的方式,表达已知区和未知区内 成矿特征,矿床成矿模式建模的内容是:
精品课件
2.建立成矿模式的方法

GIS平台上建立矿床成矿模式时,几乎涉及到所有矿产
(预测)空间数据库中的各类资料都需调用
(1)按建模内容调用空间数据库中建模有关的
图件、图层、组成建模新文件 ;
(2)调用建模对象的典型矿床卡片资料选择建
模有关的材料 ;
(3)根据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
特征,按XYZT置作矿床成矿模式图,可以是
据陈毓川,2008年,天津铁矿会
玉 龙 斑 岩 型 铜 钼 矿 成 矿 模 式
精品课件
斑岩铜矿成因类型环境精品分课件类模式
A 造山期后斑岩 铜(钼)矿体系,顶 部有同源火山锥;
B 造山期后斑岩 铜(钼)矿体系,顶 部无同源火山锥, 斑岩柱刺穿较老 的同源火山锥,侵 位到更高的层位 中;
C 同造山期斑岩 铜(钼)矿体系;
世界分布
精品课件
中国分布
2、矿床特征
▪分布于古老克拉通深变质建造中的沉积变质铁矿; ▪以石英-氧化铁(磁铁矿、赤铁矿)组合为特征; ▪总铁含量20%~40%,SiO2含量43%~56 wt%,
Al2O3含量非常低;
▪条带状构造明显; ▪苏比利尔型:古元古代为主,沉积变质; ▪阿尔果马型:中-新太古代为主,火山-沉积变质 ▪利用价值:国外多利用BIF后期改造富集的富矿,
1,区域成矿模式; 2,矿床成矿模式; 3,找矿模型三种类型。
精品课件
矿床成矿模式是成矿规律具体内容的总概括,
按矿床成矿地质作用和成矿空间应包括
四类模式:
①区域成
矿模式(Ⅰ~Ⅴ级区带 );
②矿床成矿模式 ;
③矿床的立体模式(或模型);
④找矿模型(按技术方法分五个亞类) 。
精品课件
二,建立成矿模式
D 造山期前—造 山期后斑岩铜(钼) 矿体系
(资料来源同上)
精品课件
1-青龙群石灰岩(T1~2),2-黄马青组砂页岩(T2),3-象山群砂岩(J1~2),4~5龙王山、大王山两旋回火山岩(J3-K1),6-辉长闪长玢岩一辉长闪长岩,7-蚀变 分带界线;8-角砾岩化带及角砾状矿石;9-块状矿石,11-镜铁矿或磁铁矿脉, 11-层状铁矿,12-黄铁矿化,13-浸染状磁铁矿化。①龙旗山式,②竹园山式, ③龙虎山式,④梅山式,⑤凹山式,⑥陶村式,⑦向山式(黄铁矿)⑧姑山式、 凤凰山式。I-下部浅色蚀变带,Ⅱ精-品中课部件 深色蚀变带,Ⅲ-上部浅色蚀变带
一,成矿模式的内涵
成矿模式是对矿床赋存的地质环境、
矿化作用、随时间变化显示的各类特 征(地质的、地球物理的、地球化学 的和遥感地质的)和成矿物质来源、 迁移富集机理等矿床成因要素进行的 概括、描述和解释,是某类矿床共性 的表达方式。公认为是典型矿床研究 的最终成果和成矿规律的表达方式。
精品课件
矿床成矿模式按矿产调查工 作可以分为:
中国多利用BIF贫矿
(据天津铁矿会议资料,2008.2.27~29)
精品课件
3、BIF形成条件
▪原始陆核、路块汇聚拼接——陆源碎屑物贫乏(Al
低的条件)
▪早期地球地壳薄、放射性热量大、岩浆活动强烈、
富铁的地幔岩浆沿大洋裂谷大量喷发到海底--提供 成矿物质(铁、硅)
▪大气缺氧,形成层化海洋,上层富氧层,下层巨量
成矿模式的典型案例见下图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必要图件
(1)矿区或矿床地质平面图或矿 床的三维立体图;
(2)矿床典型剖面或一组连续的 剖面(或中段平面图)综合表 达;
(3)矿床成矿模式图。
成矿模式的典型案例见下图
精品课件
二、我国铁矿成矿地质条件
(据天津铁矿会议资料,2008.2.27~29)
(一)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1、分布
5、BIF型赤铁富矿形成机理(资料来源同上)
传统认识:与表生风化淋滤有关 近年来新认识;与深成流体有关
精品课件
6、我国沉积变质型富矿形成机理 (主要为磁铁矿石)
▪主流认识:变质热液(主要为混合岩化热液) 交代及重结晶 ▪其他:火山矿浆-变质、海底喷流富矿-变质
(资料来源同上)
精品课件
宁芜白垩纪火山岩盆地 及其铁矿分布图
水体缺氧——大量溶解二价铁(成矿流体形成)
▪生物缺乏,硅质未被消耗,在水体中饱和(硅质富
集条件)
精品(课件资料来源同上)
BIF
理4 、 形 成 机
a. 上升洋流模式:上升洋流将成矿物质带到富氧/缺氧层界面 附近,二价铁因氧化而沉淀精品,课形件 成BIF。(资料来源同上)
b. 海底对流模式:大洋裂谷迅速闭合变为转换断层,沿转换 断层发育地震泵,启动了海底对流,下渗海水溶解新生基 性-超基性岩的洋壳中的成矿物质形成成矿热液,又沿转 换断层喷出到海底,遇到冷的海水发生沉淀并触发溶解的 二价铁大量沉淀,形成BI精F品. 课(件资料来源同上)
立体的、也可以是平面的或文字及表格;
精品课件
(4)通过空间数据库表达搜索和图形交 互式搜索、实现叠加操作,平面与平 面叠加,剖面与剖面叠加;
(5)在叠加图上选定模式必要的图层或 删除一些图层;
(6)当某些关键性的标志缺少时,可以 用手工添加;
(7)按模式的地质概念和一定类型矿床 的成矿特征构造模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