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3.9历史人物: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简介

合集下载

状元实业家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

张謇创办的事业:
实业: 大生纱厂、垦牧公司、油厂 、铁厂、轮船公司等
Hale Waihona Puke 文化教育:通州师范、纺织、农业和医学院校、图书馆、博 物馆、气象台、 剧场、公园、医院
大生纱厂车间
张謇和大生纱厂
张謇(1853-1926),江苏 南通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教 育家。16岁中秀才,32岁中举 人,41岁中状元。考中状元后, 他没有去当官,而是回到家乡, 创办工厂,兴建学校,还开办 了全国第一家博物院。1899年 建成大生纱厂,后形成大生集 团,主营纺织和面粉,曾担任 民国初年的实业部长和农商总 长等职,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 民族企业家之一。

中国近代著名商人

中国近代著名商人

中国近代著名商人一、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祁县乔家第三代人。

他出身商贾世家,父亲是乔全美,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乔致广抚育长大。

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

他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活了89岁,一生娶有6妻,因乔门中有不许纳妾的家规,都是续弦。

6妻留下6子11孙。

当国家到了国将不国的境地,大批银子流向海外时,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

他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

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光绪十年(1884),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立了汇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

在他的经营下,乔氏商业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业务繁荣,财多势旺,成为商场巨贾。

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

乔致庸本人也被称为“亮财主”。

乔致庸待人随和,讲究诚信为本、“以德经商”。

乔致庸一生做出诸多善行。

光绪三年天遭大旱,乔致庸开粮仓赈济灾民。

光绪三十二年,乔致庸去世,终年89岁。

经商之道“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乔致庸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他执掌家业时,“在中堂”事业突飞猛进,家资千万,起先是“复字号”称雄包头,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

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他成为“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财势跻身全省富户前列。

资本愈见盈厚,但他并不沾沾自喜,反而急流勇退,将商务全权委任长子及长孙,休闲家居,闭门课子。

爱国实业家

爱国实业家

爱国实业家张廷阁张廷阁(1875-1954)字风亭,平里店镇石柱栏村人,著名爱国实业家。

自幼因家贫只念过几年私塾。

青年时闯关东到海参崴一家菜床学生意,很快熟悉了业务,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国话。

后被双合盛杂货店老板郝升堂相中,委以业务副经理。

任职期间,广泛结交俄国军需要员,利用日俄战争,帝俄两次增税的机会,承揽生意大发其财。

后在海参崴租地建房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并在莫斯科、大阪、横滨、香港、新加坡等地派驻专人,进行业务往来联系,生意红火大获红利。

清末民初,中国民族工商业者倡导实业救国,张廷阁积极劝导郝升堂及其他股东抽资回国转商为工,发展中国民族工业。

先后改建了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厂(由郝升堂迁京直接经营),购买俄商经营的面粉厂和“红雄鸡”商标,接建哈尔滨双合盛制油厂。

至此,将双合盛国外资金全部调转回国。

又在哈尔滨建大型机械制造厂并与人合资创建奉天航业公司。

张廷阁经营企业的理念是:重质量,讲信誉,重信息,诚服务。

多种企业在他悉心经营下,双合盛公司成为东北几大著名企业之一。

张廷阁生意兴隆不忘国事,1925年上海发生“五川”惨案,双合盛为上海工人捐助现款和面粉。

1931年日军侵华,为支持马占山抗日捐赠现款和面粉。

1945年日本投降,哈尔滨社会混乱,苏联红军让张廷阁代理市长三个月,在李兆麟将军支持下,为维护哈尔滨的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1946年4月,民主联军解放哈尔滨,他积极出资为人民解放军做军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事业。

抗美援朝期间他代表双合盛捐献飞机一架,还曾支持双合盛公私合营。

1954年2月病逝于哈尔滨,享年79岁。

郑耀春 2011年8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3.10历史人物:中国近代实业家简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3.10历史人物:中国近代实业家简介

中国近代实业家简介张謇张謇(1853—1926年),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

江苏南通人,16岁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他认为从政无望,乃致力于实业和教育。

1899年,经过数年筹办,建成大生纱厂,后相继建成大生二、三、八纱厂以及盐业、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形成大生资本集团。

与此同时,他把经营实业的部分盈利,投入文化教育实业。

他先后在家乡南通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等十余所学校,尤以专科学校为有名,其中纺织、农业、医学三校成绩最好,1920年三校并为南通大学。

在南通以外的其他地方,张謇还倡议和资助建立了一些学校。

在清末立宪运动中,他任江苏咨议局议长。

民国初年,先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后来先后任袁世凯政府农林、工商、农商部总长。

1915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活动辞职回籍,继续从事实业活动,但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压力下,陷于窘境。

1926年病逝。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荣宗敬(1873—1938年)、荣德生(1875—1952年),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兄弟二人从十几岁起,就在上海学徒。

1896年,随其父与人合资开办钱庄,开始了经营生涯。

1902年,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德生任经理,宗敬在上海任批发经理。

1907年在无锡创办振新纱厂。

1912年,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

1915年,荣氏兄弟又投资创办了中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

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其拥有的纱厂,也达4个。

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陈启沅陈启沅(1834-1903),字芷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简村人,生于1834年四月十五日,清宣统二年《南海县志》载:“陈启沅少孤贫而好学,凡诸子百家、星学舆地诸书, 无不涉猎,尤精易理,性复颖悟,目光绝伦,深夜处暗室中能辩五色,曾以一麻子写百余字,一折扇写字汇全部,均楷法遒劲,行气整齐。

高一历史必修2_历史人物:张謇生平

高一历史必修2_历史人物:张謇生平

张謇生平张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海门市长乐镇(即今常乐镇)。

清末状元。

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张謇作品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

1869年考中秀才,1874年(同治十三年),前往南京投奔原通州(今南通)知州孙云锦。

1876年(光绪二年)夏,前往浦口入吴长庆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

1880年(光绪六年)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同前往。

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张謇随庆军移驻登州黄县。

1882年(光绪八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势力扩张。

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强硬政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和等的赏识。

1884年(光绪十年)随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袁世凯留朝鲜接统“庆字营”。

不久吴长庆病故,离开庆军回乡读书,准备应试。

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

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

1910年,发起国会请愿活动。

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

1912年起草退位诏书,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1914年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

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

1926年7月17日病逝,享年73岁。

民间称他为“四先生”张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故海门民间称他为“四先生”。

张家世代务农,到张謇父亲时,已置田二十余亩,并兼营糖坊。

清咸丰六年(1856年)张謇4岁时,由父开始教识《千字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3.9课文注释:洋务运动发起人──曾国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3.9课文注释:洋务运动发起人──曾国藩

课文注释:洋务运动发起人──曾国藩
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湖南湘乡人。

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道光进士。

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升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等部侍郎。

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爆发后,奉命帮办团练,并在基础上扩编为湘军。

第二年正月,发布《讨粤匪檄》,率湘军剿杀太平军。

同年四月在靖港战败,投水自杀,被救。

十一月(西历1855),攻江西九江、湖口,不久,水师败绩,武汉为太平军克复,曾遂困守南昌。

咸丰六年(1856)秋,太平天国发生内讧,曾国藩乘机攻陷武汉。

咸丰八年(1858)四月,占领九江。

咸丰十年(1860)六月,授两江总督,并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所有大江南北水陆各军皆归其节制。

同治三年(1864)六月,督湘军攻破天京(今南京),太平天国失败。

曾国藩旋加太子太保衔,封一等侯爵。

次年五月,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

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回两江总督原任。

次年授大学士。

曾与李鸿章等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

同治七年(1868),调任直隶总督。

同治九年(1870),奉命办理天津教案,屈从法国侵略者,杀害无辜良民,受到社会舆论谴责。

旋调任两江总督。

死后,清廷追赠太傅、谥文正,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家——张謇

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家——张謇

《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家》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叙述了:张謇科举之路,探究影响张謇弃官从商的因素;张謇创业之路,根据材料归纳张謇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体会张謇创业的不易与可贵;张謇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深刻体现张謇作为一个企业家,所具有的战略眼光,博大胸怀,民生情结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张謇的立宪政治和城市建设以及企业危机,探究张謇企业失败的原因;感悟张謇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家—张謇》是对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这一专题的拓展或补充。

课本这一专题主要向我们介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

教材采取的是计量史学的史学理论,注重对整体的结论性的认识,和数据的分析。

而在次过程中,忽略的对个体人的关注。

使本节课缺乏历史的味道,不利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因此,选择一个就有代表性的人物张謇,以他实业救国的具体实践,来了解面对民族危机、国难当头,一群救国实业群体所想、所思、所行。

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会思考、判断和抉择。

二、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后,对张謇的状元身份,以及弃官从商,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2、心理特征:高中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并趋向成熟。

独立自主性强,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3、学习能力: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论;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能进行交流合作讨论。

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张謇人物活动所现的精神。

难点:学生探究张謇企业失败的原因以及学生个人感悟张謇的精神。

五、教学思路设计:1、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知识,在自主归纳中掌握知识,在教师点拨中升华知识,在合作探究中理解知识,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知识。

2、教法策略:(1)课前,印发关于张謇的相关材料,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张謇的相关知识。

中国近代史名人简介

中国近代史名人简介
邹容
中国民主革命者,学者,思想家,出版《革命军》,亟言排满反清,号召人民起来革命,诛杀清帝及满人,建立独立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朱执信
中国近代革命家,理论家。原名大符,字执信。祖籍浙江萧山,出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番禺区)。是孙中山的笔杆子,掌握机要文件,曾撰写《建国方略》。
蒋介石
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1908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兼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西安事变后接受抗日主张。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同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及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去世。
康有为
康有为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同时他也是戊戌变法主要参与者,提倡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反对对清政府的革命。
袁世凯
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时期,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袁世凯出卖民族利益,投靠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了胶济铁路和青岛。袁世凯没有任何反对的表示。1915年,基本上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李鸿章
李鸿章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还有北洋水师最为后世留名
王韬
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著有《韬元文录外编》,《韬元尺牍》、《西学原始考》、《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等四十余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简介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荣宗敬(1873—1938年)、荣德生(1875—1952年),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兄弟二人从十几岁起,就在上海学徒。

1896年,随其父与人合资开办钱庄,开始了经营生涯。

1902年,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德生任经理,宗敬在上海任批发经理。

1907年在无锡创办振新纱厂。

1912年,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

1915年,荣氏兄弟又投资创办了中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

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其拥有的纱厂,也达4个。

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陈启沅
陈启沅(1834-1903),字芷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简村人,生于1834年四月十五日,清宣统二年《南海县志》载:“陈启沅少孤贫而好学,凡诸子百家、星学舆地诸书, 无不涉猎,尤精易理,性复颖悟,目光绝伦,深夜处暗室中能辩五色,曾以一麻子写百余字,一折扇写字汇全部,均楷法遒劲,行气整齐。

工绘事,尤善作蝴蝶,飞跃传神,以显微镜窥之,则蝶之两须,乃两绝句缀成,其裙翅皆韵语也,自刻小章径仅二分,中容百余字,见者咸以多才之士评之。


少时涉猎诸子百家、星象舆地诸书,曾执教于村塾。

1859年赴安南(今越南)佐兄料理商务,经商致富。

1872年回国。

翌年,在南海西樵乡简村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

该厂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设备,雇工人六、七百人,出丝精美光洁,远销欧美,为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1881年该厂因同业竞争,被视为异端,南海知县下令停产。

遂将丝厂迁至澳门,初名和昌,后改名复和隆,历4年多时间。

1885年复将丝厂迁回南海简村,改名世昌纶,继续经营。

他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机器缫丝新理念,自行设计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机器缫丝设备——机汽大偈机汽单车,并致力推广应用,促进了当时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种桑养蚕业(农业)、机器缫丝业(工业)、生丝贸易业(商业)的经济新增长点。

1872年从安南(今越
南)回国,1873年,在家乡广东南海西樵简村堡开办继昌隆缫丝厂,办起了中国第一家蒸汽缫丝厂,成为中国第一位采用机器缫丝新法,并使中国缫丝业从手工作坊式走向企业规模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系统化经营,掀起了纺织业的第一轮工业革命,开创了当时广东、珠江三角洲甚至全中国纺织业的新篇章,因而被作为中国第一位采用机器缫丝的民族资本家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他还是一个敢于与传统抗衡的先驱。

他在安南经商期间,筹集资金建起洁净砖屋,请国际红十字会医护人员,免费为被视为不祥物的临产土人孕妇接生(此前,土人孕妇待产被逼至郊野或河边破旧荒凉的草寮去,分娩完才得回家)。

为革除“鸡米酒”乡俗,他先从自己做起,规定凡“百豫坊人”(即启沅父亲所衍生的后人)不论男婚女嫁,一律不准搞“鸡米酒”,亦不得参加别人的“鸡米酒”,穷人拍手叫好,相继仿效,一改此常令贫穷人家深感头痛的陋习。

这些种种,都足以证明陈启沅是一位极具革新精神的人。

他在中国生丝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日渐低弱之时,怀着“还哺祖国”(陈启沅语)的心愿,率先引进新法,与沿用了几千年的手工缫丝法的乡人势力斗争,使“厂丝”竞争力远远高于“土丝”,为中国丝业继续立于不败之地创下了奇功。

1903年在南海去世。

陈启沅是我国近代的爱国华侨、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和发展,标志着继缫丝工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促进了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缫丝工业的发展,增强了我国丝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业兴,百业旺。

缫丝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各有关行业的兴旺。

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合发展,为我国民族资本的投入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继昌隆缫丝厂由此驰名于世。

但这新生的近代工业却遭到土法缫丝业主的妒忌,封建官府也视此为异端。

即使陈启沅以开办杂货、米店、药店来繁荣简村经济,以办学、兴建水利,对乡民施米赠药来争取乡人的支持,也无法冲破封建势力。

1881年,继昌隆缫丝厂被迫停办,陈启沅只好将厂迁至澳门。

周学熙
周学熙,字缉之,号止庵,安徽至德人,是中国近代实业家。

其父周馥曾任两广、两江总督。

周学熙最初在浙江为官,后为山东候补道员。

19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