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井井下瞬变电磁勘探报告

合集下载

YCS2000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报告模板

YCS2000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报告模板
仪器操作:
审 核:
探测位置及现场情况
数据处理:
图中巷道12米---18米有大型机器,对数据采集范围有一定影响导致所测测点较少,该结果仅供参考.
探测日期:
数据文件:
YCS2000矿用瞬变电磁仪探测报告
**矿**巷道**(位置)
探测方向:****顶板(迎头)
探测位置示意图
成果分析:
根据数据处理分析,迎头退后8米---24米顶板剖面所探测控制范围有处低阻异常区,图中蓝色区域就表示视电阻率低阻异常区.
希望结合本矿井地质资料加强防范,进行打钻验证.
探测区域地质素描图
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验证:

瞬变电磁法巷道侧帮报告

瞬变电磁法巷道侧帮报告

金辛达煤业井下瞬变电磁法勘探试验报告一、地质任务本次探测工作的要紧目的为:1. 轨道下山工作面的赋水性散布情形;二、矿井瞬变电磁(TEM)的原理及特点矿井瞬变电磁和地面瞬变电磁法的大体原理的一样的,理论上也完全能够利用地面电磁法的一切装置及搜集参数,但受井下环境的阻碍,矿井瞬变电磁法与地面的TEM的数据搜集与处置相较又有专门大的区别。

由于矿井轨道、高压环境及小规模线框装置的阻碍,在井下的探测深度很受限制,一样能够有效说明100m 左右。

另外地面瞬变法为半空间瞬变响应,这种瞬变响应来自与地表以下半空间层,而矿井瞬变电磁法为全空间瞬变响应,这种响应来自回线平面上下(或双侧)地层,这对确信异样体的位置带来专门大的困难。

实际资料说明中,必需结合具体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形综合分析。

具体来讲矿井瞬变电磁法具有以下特点:1.受矿井巷道的阻碍矿井瞬变电磁法只能采纳边长的多匝回线装置,这与地面瞬变电磁法相较数据搜集劳动强度小,测量设备轻便,工作效率高,本钱低;2.采纳小规模回线装置系统,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降低体积效应的阻碍、提高勘探分辨率,专门是横向分辨率;3.井下测量装置距离异样体更近,大大的提高测量信号的信噪比,体会说明,井下测量的信号强度比地面一样装置及参数设置的信号强很多;4.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一样只能将线框平置于地面测量,而井下瞬变电磁法能够将线圈放置于巷道底板测量,探测底板必然深度内含水性异样体垂向和横向发育规律,也能够将线圈直立于巷道内,当线框面平行巷道掘进前方,可进行超前探测;当线圈平行于巷道侧面煤层,可探测工作面内和顶底板必然范围内含水低阻异样体的发育规律;5.矿井瞬变电磁法对高阻层的穿透能力强,对低阻层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在高阻地域若是用直流电法勘探要达到较大的探测深度,须有较大的极距,故其体积效应就大,而在高阻地域用较小的回线可达到较大的探测深度,故在一样的条件下TEM较直流电法的体积效应小得多。

中汇富能煤矿瞬变电磁法勘查报告

中汇富能煤矿瞬变电磁法勘查报告

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煤矿瞬变电磁法勘查成果报告西安荣岩地质勘探有限公司二〇二〇年六月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煤矿瞬变电磁法勘查成果报告提交单位: 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编制人员: 张翻芸靳秀伟杨军强刘振海何国强贺光武孙少博康宏基孙菲第五少波审核: 黄亚莉总工程师: 梁玉森经理: 王永岩编制单位: 西安荣岩地质勘探有限公司提交时间: 二○二○年六月目录前言............................................................. - 1 - 第一章概况..................................................... - 1 - 第一节目的任务................................................ - 1 - 第二节位置交通、矿权设置...................................... - 1 -一、位置交通................................................. - 1 -二、矿权设置................................................. - 2 -第三节自然地理................................................ - 4 -一、地形地貌................................................. - 4 -二、水系..................................................... - 4 -三、气象..................................................... - 4 -四、地震..................................................... - 5 -五、自然灾害................................................. - 5 -六、矿区经济................................................. - 5 -第四节勘查区范围.............................................. - 6 - 第五节本次工作完成情况........................................ - 8 - 第二章地质概括与地球物理特征.................................... - 10 - 第一节区域地质............................................... - 10 -一、地层.................................................... - 10 -二、构造................................................... - 12 -三、煤层.................................................. - 13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 18 -一、区域水文地质........................................... - 18 -二、煤矿水文地质............................................ - 19 -第三节地球物理特征........................................... - 22 - 第三章野外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 24 - 第一节技术标准............................................... - 24 - 第二节物探剖面测量工作....................................... - 24 -一、使用仪器及精度指标...................................... - 24 -二、物探剖面测量工作........................................ - 25 -三、GPS放样质量检查及精度.................................. - 25 -第三节瞬变电磁法测量......................................... - 25 -一、工作原理................................................ - 25 -二、选择依据................................................ - 26 -三、仪器设备................................................ - 26 -四、质量评述................................................ - 28 - 第四章资料处理解释.............................................. - 30 - 第一节瞬变电磁法资料处理..................................... - 30 -一、资料整理及处理.......................................... - 30 -二、解释原则................................................ - 31 -第二节解释成果............................................... - 33 -一、L101、L103~L111剖面对比............................... - 34 -二、L181、L185~L197剖面对比............................... - 34 - 第五章综合解释结果.............................................. - 38 - 第一节瞬变电磁法成果解释..................................... - 38 - 第二节推测采空富水区情况..................................... - 39 -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 43 - 第一节结论................................................... - 43 - 第二节问题与建议............................................. - 43 -前言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应的也造成了大面积的煤炭采空区,特别是已形成的煤炭采空区,给地面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破坏。

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报告

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报告

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报告根据使用瞬变电磁法进行的超前探物探测,以下是我们得出的报告:1. 概述:瞬变电磁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用于获取地下介质的电导率和电磁性质。

通过将电磁信号传播到地下并测量其响应,可以识别地下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本次超前探物探使用了瞬变电磁法进行地下探测。

2. 实施过程:在超前探物探中,我们选择了适当的瞬变电磁法仪器,并依据待探区域的需求进行了测量。

仪器通过发送短时间的脉冲电磁信号到地下,然后记录接收到的反射信号。

使用不同的接收器和电磁信号传播路径,我们可以获取地下不同深度的信息。

3. 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测量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地下介质的电导率分布:通过分析接收到的电磁信号强度和延迟时间,我们可以推断出地下介质的电导率分布情况。

具有高电导率的地下介质可能表示存在含水层或含有金属成分的区域,而低电导率则可能表示存在岩石或矿物质。

- 地下构造特征:通过观察接收到的电磁信号的强度和形状变化,我们可以确定地下的构造特征,例如断层、裂隙或洞穴等。

这些特征对于地质和工程勘察都具有重要意义。

- 地下水资源:根据电磁信号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我们可以推断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水资源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测提供了重要的地下信息,有助于了解地下介质的性质、构造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根据我们的测量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然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数据分析来更全面地了解地下情况,并为相关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请注意,以上报告仅根据文本理解和常识假设生成,具体的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测报告需要根据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编写。

XX煤矿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报告

XX煤矿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报告

XX煤矿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报告根据要求,以下是关于XX煤矿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报告,报告内容将包括原理、应用、结果分析等方面。

一、引言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是一种应用于煤矿勘探中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通过测量地下矿藏特征的变化,可以提供煤矿资源及其分布的相关信息。

本报告将详细探讨XX煤矿中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应用效果及结果分析。

二、原理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利用瞬变电磁场的特性,通过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再利用接收线圈接收地下物质对电磁场的响应。

当电流在线圈中瞬时变化时,产生的电磁场会引起地下各种物质中的电流和电磁场的变化。

通过测量接收线圈接收到的信号,可以得到地下物质的电阻率、磁导率等信息,从而判断地下矿藏的存在与性质。

三、应用1.地下矿藏勘探: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可以用于地下矿藏的勘探,通过测量地下不同深度的电磁特征,可以识别出潜在的煤矿分布情况,并提供有关煤矿储量和质量的信息。

2.煤层顶板检测:通过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可以检测煤层顶板的电磁特征,判断煤层顶板是否存在异常现象,如弱面、裂隙等,从而提前预防煤层顶板的塌陷和事故的发生。

3.煤层气勘探: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可以用于煤层气的勘探,通过测量地下煤层气体的电磁特征,可以判断煤层气的存在及储量情况,并提供对煤层气开采的指导。

四、结果分析在XX煤矿的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工作中,我们运用瞬变电磁超前探测仪器,对特定区域进行了勘探。

1.地下煤矿分布情况:通过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我们确定了XX煤矿的分布情况,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煤矿资源,为煤矿的开采提供了重要参考。

2.煤层顶板异常情况:我们发现了煤层顶板的一些异常特征。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预测煤层顶板的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塌陷和事故的发生。

3.煤层气储量预测:通过对煤矿区域进行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我们确定了煤层气的存在,并对其储量进行了初步预测。

这为后续的煤层气勘探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是一种有效的煤矿勘探方法,可以提供地下矿藏的相关信息。

xxxx煤矿物探报告

xxxx煤矿物探报告

贵阳市OOOO煤矿XXXX运输巷瞬变电磁物探报告2014年4月15日贵阳市OOOO煤矿XXXX运输巷瞬变电磁物探报告编制:贵州xxxxx 有限公司2014年4月15日一、前言贵州xxxx有限公司根据贵阳市 xxxx煤矿确定的勘探任务要求,在矿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于2014年4月13日采用YCS160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在OOOO煤矿进行矿井瞬变电磁法水文地质探查。

本次共探测了一处:XXXX运输巷迎头。

于2014年4月15日完成资料处理与解释工作,并提交探查报告,为OOOO煤矿安全生产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资料。

二、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从电性上分析不同地层的电性分布规律为:煤层电阻率值相对较高,砂岩次之,粘土岩类最低。

由于煤系地层的沉积序列比较清晰,在原生地层状态下,其导电性特征在纵向上固定的变化规律,而在横向上相对比较均一。

当存在构造破碎带时,如果构造不含水,则其导电性较差,局部电阻率值增高;如果构造含水,由于其导电性好,相当于存在局部低电阻率值地质体。

综上所述,当断层、裂隙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发育时,无论其含水与否,都将打破地层电性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

这种变化规律的存在,为以岩石导电性差异为物理基础的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三、矿井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矿井瞬变电磁法,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电磁场,在一次脉冲电磁场间歇期间,利用不接地线圈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

其基本工作方法是:于井下设置通以一定波形电流的发射线圈,从而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一次磁场,并在地下导电岩矿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探测时使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平行于掘进工作面,在发射线圈内通以一定的电流,瞬间关断后,在前方任意时刻的涡流在发射线圈所处位置激发新的磁场能够看作是水平环行线电流形成的磁场,等效的电流环貌似像从发射线圈中吹出的烟圈一样,即所谓的“烟圈效应”。

其电磁场等效电流环即“烟圈”将沿47°倾斜锥面向线圈平面上下扩散,因此,一次电磁场向远处传播范围为一个锥体(如图a),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探测方向。

瞬变电磁法报告

瞬变电磁法报告

瞬变电磁法报告引言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是一种非侵入性地下物探方法,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探、地质调查和水资源评价等领域。

该方法通过测量地下介质对电磁场的响应,可以获取地下的电阻率和电导率等信息,从而推测地下的地质结构和水文特征。

本报告将介绍瞬变电磁法的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其在勘探领域的应用情况。

原理瞬变电磁法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场传播理论的。

其核心原理是在地下埋设主发射线圈和用于接收电磁信号的线圈,通过给主发射线圈施加瞬变电流,产生瞬变电磁场。

这个瞬变电磁场会感应地下的电流,进而产生感应电磁场,其中电磁场的传播过程会导致接收线圈中电磁信号的变化。

通过测量接收线圈中的电磁信号变化情况,可以推测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和电导率等物理参数。

仪器设备瞬变电磁法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两部分。

发射线圈通常由一对同心圆线圈组成,中间隔离一段距离,并通过一个高电压电流源施加瞬变电流。

接收线圈通常也是一对同心圆线圈,与发射线圈对应放置。

为了减少噪音干扰,接收线圈一般会使用差分模式进行测量。

此外,为了提高测量精度,仪器还包括数据采集设备、控制器和电缆等。

数据处理方法瞬变电磁法的数据处理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预处理和解释处理。

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校正和数据滤波。

校正过程主要是对接收线圈信号进行校正,去除仪器和噪音引起的偏移。

滤波过程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去除高频噪音和低频漂移等。

解释处理是根据已校正并滤波的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和反演算法对地下电阻率进行推测。

常用的解释处理方法包括二维反演、三维反演和测深等。

应用情况瞬变电磁法在矿产勘探、地质调查和水资源评价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矿产勘探中,可以利用瞬变电磁法探测地下的矿床和矿体分布情况,帮助寻找矿产资源。

在地质调查中,可以利用瞬变电磁法推测地下构造和地质体分布,辅助地质勘探和地质灾害预测。

瞬变电磁实习报告

瞬变电磁实习报告

瞬变电磁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煤矿等地下资源的开采规模逐渐扩大。

然而,在煤矿等地下资源开采过程中,水害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了提高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我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矿井水害的防治工作,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水害预测和防治。

瞬变电磁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煤矿水害预测和防治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次实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瞬变电磁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提高自身在矿井水害防治方面的技能。

二、实习内容1. 瞬变电磁法原理学习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教材,了解了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瞬变电磁法是一种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电磁场,在一次脉冲电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地下介质中引起的二次感应涡流场,从而探测介质电阻率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对低阻体敏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探、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等领域。

2. 瞬变电磁法设备操作在实习过程中,参加了瞬变电磁法设备的操作培训,学习了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安全管理。

实际操作过程中,参与了设备组装、现场布设、数据采集、数据下载等环节,掌握了设备操作的整个流程。

此外,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备参数,以获得更准确的探测结果。

3. 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瞬变电磁法实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相关软件的使用,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去噪、曲线拟合、电阻率计算等。

在实际操作中,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得出了符合实际地质条件的探测结果。

4. 实习成果分析与应用通过对实习成果的分析,发现瞬变电磁法在矿井水害预测和防治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实习成果表明,瞬变电磁法能够有效识别矿井中的积水区、破碎带等地质异常区,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矿井巷道瞬变电磁勘探




项目名称:某矿风巷切眼处掘进头物探
目录
第一章探测目标及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探测目标 (4)
2、探测任务 (4)
第二章施工方案 (5)
1、场地条件 (5)
2、施工方案 (5)
3、完成工作量 (6)
第三章探测成果分析、数据处理结果、结论及建议 (6)
一、探测成果分析及数据处理结果 (6)
瞬变电磁法探测成果分析及数据处理结果 (8)
二、瞬变电磁法结论 (21)
三、建议 (22)
第一章探测目标及任务
某矿为安全生产,委托物探有限责任公司对该矿巷道切眼掘进头位置处100米范围内地层赋水情况进行井下瞬变电磁法探测工作,物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井下现场资料采集工作,经认真处理分析,提交本次井下物探探测报告。

1、探测目标:本次在切眼处对左帮掘进头前方100米范围进行(如图1中红色方框处),即针对迎头位置设计区域(现场施工时线圈法线方向由图中左帮转到迎头与右帮的接点处,近180°的覆盖范围)。

图1巷道切眼处左帮、迎头探测点示意图
2、目的任务:基本查明:
22109风巷切眼处左帮、掘进头前方100米范围内赋水情况;
第二章施工方案
1、场地条件
探测体是位于巷道切眼处掘进头位置。

施工现场巷道高度3.6米左右,宽度5.0米左右,施工空间较为宽阔,但是巷道内有部分干扰瞬变电磁法探测的因素(如中掘机、铁网、铁棍支护,前方有积水现象等)对后续资料的解释和结果也会产生影响。

2、施工方案
根据矿方提出的地质任务及工作场地情况,本次采用瞬变电磁法(如图2)探测以探测体左测为法向方位角0°,以迎头左帮为法向方位角0°,以法向方位角间隔为15°,形成一个观测扇面,并且在每一个探测方位角按照探测法向倾角为顶板45°、30°、15°、顺层0°、底板-45°、-30°、-15°分别探测。

°
图2 瞬变电磁探测布置图
3、完成工作量
瞬变电磁完成工作量
45°倾角探测采集15个物理点;30°倾角探测采集15个物理点;15°倾角探测采集15个物理点,顺层0°倾角探测采集15个物理点,-15°倾角探测采集15个物理点;-30°倾角探测采集15个物理点;-45°倾角探测采集5个物理点,共采集7组105个物理点。

见下表。

序号倾角序号(°)物理点
1 45 15
2 30 15
3 15 15
4 0 15
5 -15 15
6 -30 15
7 -45 15
合计105
第三章探测成果分析、数据处理结果、结论及建议
一、探测成果分析及数据处理结果
瞬变电法探测成果分析及数据处理结果
对现场施工的数据进行分组,可得到顶板45°、30°、15°;顺层0°、底板-45°、-30°、-15°的探测成果。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得到以下瞬变探测视电阻率分布成果图。

在下图中,坐标(0,0)点表示探测体端点位于22109风巷左帮距迎头6米处(探测的第一个点)的位置,图左表示探测体左侧及左前方,右侧表示探测体右侧及右前方。

图中显示了探测体从左帮开始,按照不同方位角和倾角的空间位置的视电阻率分布图。

在每幅图中,依次用红、黄、绿、蓝代表不同的视电阻率值,颜色越接近红色,表示视电阻率越高表示岩层相对含水性越弱,反之,颜色越接近蓝色,表示视电阻率越低,该位置相对含水性越强。

由于瞬变电磁法探测具有低阻屏蔽的特性,真实的低阻区域可能小于图中显示的低阻范围,所以由此得出的低阻范围只能是相对值。

瞬变电磁法只能探测低阻区域的最近距离,而不能确定低阻区域的最远边界,所以实际工作中只能圈定低阻范围的最近距离。

探测成果分析及数据处理结果
坐标(0,0)点表示探测体端点位于22109风巷左帮距迎头6米处(探测的第一个点)的位置
1) 左帮顶板45°倾角探测结果如图3-1示意:由图中可以看到,左帮顶板左前方55-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即图中红线以外)。

图3-1左帮顶板45度视电阻率分布图
2)左帮顶板30°倾角探测结果如图3-2示意:由图中可以看到,左帮顶板左前方距左帮52-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即图中红线以外)。

图3-2左帮顶板30度视电阻率分布图
3)左帮顶板15°倾角探测结果如图3-3示意:由图中可以看到,左帮顶板60-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即图中红线以外)。

图3-3左帮顶板15度视电阻率分布
4)左帮顺层0°探测结果如图3-4示意:由图中可以看到,左帮顺层正前方50-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即图中红线以外)。

图3-4左帮顺层0度视电阻率分布图
5)左帮底板-15°倾角探测结果如图3-5示意:由图中可以看到,左帮底板54-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即图中红线以外)。

图3-5左帮底板-15度视电阻率分布图
6)左帮底板-30°倾角探测结果如图3-6示意:由图中可以看到,左帮底板50-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即图中红线以外)。

图3-6左帮底板-30度视电阻率分布图
7)左帮底板-45°探测结果如图3-7示意:由图中可以看到,左帮底板52-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即图中红线以外)。

图3-7左帮底板-45°度视电阻率分布图
8)迎头顶板45°探测结果如图3-8示意:由图中可以看到,迎头顶板右方方位角95°-180°,距迎头中心18-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即图中红线以外)。

图3-8迎头顶板板45度视电阻率分布图
9)迎头顶板30°探测结果如图3-9示意:由图中可以看到,迎头顶板方位角90°-150°,距迎头中心23-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方位角160°-180°,距迎头中心43-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域(即图中红线以外)。

图3-9迎头顶板板30度视电阻率分布图
10)迎头顶板15°探测结果如图3-10示意:由图中可以看到,迎头顶板方位角91°-180°,距迎头中心点8-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即图中红线以外)。

图3-10迎头顶板板15度视电阻率分布图
11)迎头顺层0°探测结果如图3-9示意:由图中可以看到,迎头顺层左方方位角60°-65°,距迎头中心50-9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方位角91°-130°,距迎头中心31-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右方131°-180°距迎头中心54-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即图中红线以外)。

图3-11迎头顺层0度视电阻率分布图
12)迎头底板-15°探测结果如图3-12示意:由图中可以看到,迎头底板右方方位角90°-150°,距迎头中心50-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即图中红线以外)。

图3-12迎头底板-15度视电阻率分布图
13)迎头底板-30°探测结果如图3-13示意:由图中可以看到,迎头底板右方方位角87°-140°,距迎头中心53-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即图中红线以外)。

图3-13迎头底板-30度视电阻率分布图
14)迎头底板-45°探测结果如图3-14示意:由图中可以看到,迎头底板右方方位角87°-150°,距迎头中心40-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即图中红线以外)。

图3-14迎头底板-45度视电阻率分布图
二、瞬变电磁法结论
1)左帮顶板右前方有相对低阻区域,并且从顶板到顺层,低阻范围有扩大的趋势;
2)左帮顺层50-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
3)左帮顺层到底板低阻范围缩小,左帮底板52-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

4)迎头顶板右方方位角95°-180°,距迎头中心18-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从顶板到迎头低阻范围扩大。

5)迎头顺层0°左方方位角60°-65°,距迎头中心50-90m存
在相对低阻区;右方方位角91°-130°,距迎头中心31-100m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右方131°-180°距迎头中心54-100m存在相对低阻区。

6)迎头底板右方方位角87°-150°,距迎头中心40-100m范围内存在相对低视电阻区。

三、建议:
1、如果有掘进等生产任务,须先进行探放水。

2、建议对相对低阻区进行钻探验证。

3、请矿方将验证结果及时与我公司联系沟通,以便总结本矿区井下物探工作经验和参数,更好的为矿方服务。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