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新派作文发散图
初中作文发散思维和多角度立意PPT (共12张PPT)

︽ 苕 溪 渔 隐 ︾ 曰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传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杨凝崔叔期登江上山有故 不得往因赠之 (朱放)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竟已无。 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用思维发散图架起小学生读与写的桥梁

用思维发散图架起小学生读与写的桥梁作者:韦艳香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7年第09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1—2年级“写话”和3—4年级“习作”中分别明确提出了“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的学习目标。
可见,阅读与写话、习作是正相关关系。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在参加新派作文教改实验以后,笔者接触到了该理论体系的“核爆炸”理论,即利用思维发散图,从不同角度向外拓展,帮助学生突破选材、构思等写作瓶颈。
那么,思维发散图能否将课文阅读理解与写作迁移连接起来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组建了教研团队,对义务教育二至七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60多篇课文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二者的源渊:读与写是一家,它们确实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如图1所示。
我们认为,阅读是主体由外而内的吸收和建构,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与表现,读与写均建立在情感激发这一重要的基础之上。
下面笔者以《金钱的魔力》第二课时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发散图来架构读与写的桥梁。
一、用思维发散图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金钱的魔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选自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课文主要写了“我”到一个裁缝店去买衣服,先遭遇冷遇,后来因为拿出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而先后受到伙计和老板特别关照的故事。
课文语言生动夸张,对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描写非常细腻传神,突出了人物形象,表现了托德和老板那势利、见钱眼开、以貌取人,甚至是狗眼看人低的性格特点。
在第二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对原著的故事背景和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并仔细梳理了课文的字词句段等主要内容,包括分析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关键情节是什么、人物最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
为了从人物描写之内容选材的角度去启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笔者决定抓住托德的“表情”和老板的“话”来架设思维发散图,带领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受小说中两位主要人物——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
作文-初中作文指导:话题作文如何发散思维ppt优秀PPT

规
先
审
后
敲
,
急
打
隆
卖
齐
施
,
敲
打
十
千
就
响
,
十
隆
先
千
后
往
,
无
往
同学们再见! 有
千
无
隆
,
帝
寿
住
人
性
的
什
么
事
情
都
是
相
对
的
,
做
为
销
售
者
,
站
在
销
售
者
的
角
色
,
是
非
常
欣
赏
算
命
的
营
销
技
巧
;
同
时
作
为
管
理
者
,
思
路
决
定
出
路
,
计
划
决
定
目
标
的
价
值
按
照
逻
辑
倒
退
,
现
在
您
收
入
不
够
,
那
是
您
把
自
身
的
价
值
定
位
太
低
,
再
则
您
是
自
己
的
思
维
逻
辑
不
清
学
习
有
五
道
知
道
学
到
用
到
思维发散图在看图写话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发散图在看图写话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麦冬苗梁彩霞来源:《广西教育·A版》2021年第11期【摘要】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学习的难点,阐述运用思维发散图解决难点的方法,以及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注意事项,以提高学生看图写话的兴趣。
【关键词】看图写话小学语文思维发散图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105-0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训练的重要途径。
它根据学生年龄小,对有趣、生动的图画有着浓厚兴趣的实际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画为写话的载体,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要求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画内容后,明白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清楚、完整地写出图画上所要表达的内容。
看图写话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图上的内容转化为文字,做到观察有序、重点突出,并能合理地想象。
写话就是将观察所得,围绕图意,有条理地具体写出来。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一项中把小学低年级的写话目标定为:(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看图写话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在写话过程中,学生存在以下问题:观察图画不够细致,不能理解图画的意思;在多幅图看图写话中,不能把多幅图画连画成篇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意思;想象不合理,发挥想象时随意性太强,跳跃的思维导致偏离了图画所要表达的意思;写话作品缺乏创新,内容千篇一律或者套作。
一、思维发散图教学概述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新教材的特点.再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灵活地指导学生看图,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开学作文写作的创意发散与结构组织思路引导

开学作文写作的创意发散与结构组织思路引导随着新学年的开始,同学们纷纷迎来了新的写作任务。
开学作文往往要求表达自己对新学期的期待、对未来的规划,以及对学习的态度等内容。
但是,在写作时,同学们常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展开写作思路,以及如何组织写作结构。
本文将从创意发散和结构组织两个方面,为同学们探讨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一、创意发散创意发散是写作的重要环节。
在写作时,同学们应该设定一个主题,然后尽可能地联想和发散出与主题相关的各种内容。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创意发散:1. 思维导图:将主题写在中心,然后以中心为起点,向四周画出相关的关键词。
逐渐延伸,形成一个庞大的思维网络。
2. 讲故事:设想自己是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或是一个旁观者,通过描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式,激发出更多的创意。
3. 反向思考:从与主题相反的角度出发,思考与主题相关的对立或互补的内容。
例如,如果主题是“新学期的期待”,可以思考“新学期带来的困扰”或“最不期待的事情”。
4. 自由写作:无压力地写下自己的所有想法,不论是否合理,不断地进行延伸和探索。
通过以上方法,同学们可以激发出丰富的创意,为后续的写作提供素材。
二、结构组织思路引导创意发散之后,同学们需要将创意整理成有机的结构,以保证文章的逻辑和条理。
下面是一些结构组织思路引导的方法:1. 时间顺序: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创意排列,呈现一个时间线。
这个方法适用于叙事写作或事件发展的描述。
2. 空间结构:按照地点或空间的不同,将创意分段展示。
可以将不同地点的观察和感受、不同空间的特点进行比较和对比。
3. 问题解决:将整篇作文构建成一个问题与解答的过程。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在接下来的段落中逐步解答。
这种结构常用于说明文或议论文。
4. 由近及远:从具体的细节开始描述,然后逐渐扩大范围,展示更广阔的背景。
这个方法适用于旅行见闻、个人经历等主题。
5. 分类归纳:将创意按照相似的特点或共同点进行分类归纳,然后逐一展开描述。
作文行文思路导图

作文行文思路导图《作文行文思路导图:我的“混乱”与“清晰”之旅》嘿,一提到作文行文思路导图,我就忍不住想跟你们唠唠我那充满戏剧性的写作经历。
就说上次写作文吧,题目是《我最难忘的一天》。
我当时坐在书桌前,眼睛盯着空白的作文纸,脑子就像一团乱麻。
我满脑子都是各种零散的记忆碎片,一会儿是去年暑假去海边玩的时候看到的超级大螃蟹,一会儿又是小学时和小伙伴在操场疯跑的场景,感觉这些事儿好像都能写,但又不知道从哪儿开始。
这时候啊,我的状态就像是没有地图在迷宫里乱撞的小老鼠,完全没有什么行文思路导图,就是一团糟。
然后我就开始乱写一通。
我先写了去海边看到大螃蟹的事儿,写它那两只大钳子挥舞起来可吓人了,我当时吓得差点掉进海里。
我写得可详细了,连那螃蟹壳上的花纹都描述了一下,说像那种神秘的古老图腾。
可是写着写着,我突然又跳到了小学操场的事儿,说小伙伴们跑得像一群脱缰的野马,我在后面追得气喘吁吁。
这时候我的作文就像一个大杂烩,东一块西一块的,自己读着都觉得乱得不行。
我把这篇乱七八糟的作文拿给我哥看,我哥看了之后直摇头,说:“你这写得啥呀,没有一点条理。
就像你出去旅游,没有路线规划,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跑到那儿,啥风景都没好好看。
”我一听,觉得我哥说得挺有道理的。
于是我就重新思考这篇作文。
我决定先画个简单的行文思路导图。
我在纸上画了个小圆圈,写上“最难忘的一天”,然后从这个圆圈拉出几条线。
一条线我写上“海边之旅”,另一条写上“小学操场趣事”。
在“海边之旅”这条线下,我又列出了“看到大螃蟹”“海边的风景”“在海里玩水”这些小分支。
在“小学操场趣事”这条线下,也列出了“和小伙伴赛跑”“玩游戏”等小分支。
我按照这个导图开始重新写作文。
我先从早上出发去海边写起,描述了一路上的期待心情。
到了海边,看到那湛蓝的大海和金色的沙滩,我写得特别仔细,还提到了沙滩上那些小小的贝壳,五颜六色的,在阳光下闪烁着,就像一颗颗小星星掉落在地上。
然后我才写到看到大螃蟹的事儿,按照之前描述它的样子、我的反应等顺序写。
三年级新派作文

三年级新派作文篇一:学习新派作文的心得体会学习新派作文的心得体会田州中心小学教师:马菁璘20xx年12月,我参加了县里举行的新派作文培训,感觉很幸运,毕竟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那两天,我每天都早早地来布洛陀广场听课,因为课非常的精彩,生怕自己漏了哪一节课。
这次听课,我学到了很多,见过的听过的,没见过的没听过的统统包含在内。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袁刚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知识渊博,在课堂上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学生如沐春风,怡然自得。
这都是袁刚老师自身的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视野开阔,文化境界高远。
一个老师,文化功底如何,看他上一节课就可知道了。
第二个印象最深的就是李老师,他把自己作为教学的工具,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让习作课笑声不断,快乐无限。
李老师举手投足,声音媚眼,都生动形象地将人物特点——“娘”,呈现在孩子们眼前!他让学生明白一个有特点的人,除了性格特点外,还可以从爱好、习惯、兴趣等方面来写。
这就是我此次学习中的又一大收获。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作文教学,可以这么快乐!作文教学,可以这么煽情!我感觉“学到的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多”。
这就不得不要求我自己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把所学的用到工作中。
最后再次感谢这次的学习机会,因为我需要这样的机会,需要这样一个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的机会。
?篇二:新派作文教学个案分析新派作文教学个案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打开思路张培茜如何打开学生思维,一直是我们作文教学中的死结,遇上新派,学习研究了新派理论,这个死结终于打开了,作文教学的空间豁然开朗,收获着很多惊喜。
《新派作文基础理论》说得好:“思维的发散,是打开写作之门的重要途径。
引导学生思维的分级发散,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有效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素材,解决学生有得写的问题。
”学生的脑袋其实就是一座金山,只要我们运用好打开这座金山的钥匙,一颗颗闪闪发光的金子便会闪耀在我们眼前,这把钥匙,便是分级发散。
浅谈新派作文之发散性思维[五篇范文]
![浅谈新派作文之发散性思维[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122a9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4.png)
浅谈新派作文之发散性思维[五篇范文]第一篇:浅谈新派作文之发散性思维浅谈新派作文之发散性思维摘要:近年来,新派作文被引进各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成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新派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形象的图画,醒目的文字,既使学生好奇,又使学生对这一术语有了初步的形象感知。
关键词:发散思维思维导图正文:发散思维非常适用于作文教学,尤其是在启迪习作思路的时候。
教师可以创设话题情境,在一段时间内让学生的大脑毫无拘束地就某一个主题进行密集的想象和思考。
例如《我是小学生》教学片段,儿童围绕着“我是一名小学生”这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快速构思,各种奇特的意念不断涌现,且没有一个孩子是重复的。
教师在一旁不做任何解释和提示,而是面带微笑地看着学生。
这种脑力活动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持续不断的创造意念,鼓励儿童大胆地将个人的意见和想法清楚明确地表述出来。
这种智力激励方法,尤其是在写作思路指导的时候,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奇效。
发散思维实施起来看似很简单,只要提供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但如果不注意适当引导,很容易使得发散思维流于形式或效果打折。
那么创意作文课上,我认为想象没有错。
我们要告诉学生,在新派作文的课堂上,任何人的发言,都是无错的,哪怕觉得很荒谬,也不要轻易评论对错。
而且人在安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更容易产生奇思妙想。
教师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告诉他们不要笑话狂妄的想象,很多时候,最狂妄的想象,往往是最有创意的,最受欢迎的。
出格的想象,是为了引出更妙的想象。
发散思维是鼓励参与者任意想象、自由畅谈,提出的想法越多越好,我们可以重数量不重质量,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先独立进行思考,开始时,在纸片上用尽可能多的词语记下一闪念的灵感,哪怕用一些简单的符号都可以。
不需担心书写潦草,不要担心语法错误。
当许多灵感陆续被激发出来,从而培养其求异思维能力。
借助思维导图,让孩子们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派作文发散图
【篇一:新派作文学习心得】
2014年12月1日至2日,我有幸和本校其他两名
语文教师,到钦州市参加了“2014年作文教学流派展
示会”活动。
本次现场会为期两天,内容丰富多彩。
有专家的专
题报告、新派作文现场课展示、名师点评、交流、研讨
等。
让我印象较深和收获较大的是新派作文现场课展示
和袁刚老师《怎样做一个成功的作文老师》的讲座。
“新派作文”是通过将“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
紧密联系,教授孩子们用情感去发现、体味、运用语言,使学生愿写、会写、有东西可写、写得好,从而在实现
快速作文的同时也能快乐作文。
这一次新派作文课堂主要围绕热、冷、味、神四个方面来组织,强调思维的拓展。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来切入,新派作文展示课,授课分小学、初中两个
学段,其中包含2节“1+1”课堂。
授课老师个个独具
特色,魅力十足,他们以扎实的文学功底,高超的教学
技能,通过新派作文的教学模式,利用画爆破图的形式,借助易记有趣的符号,很好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从而
使学生对作文兴趣盎然,畅所欲言,笔如泉涌。
课堂展
示过程活泼高效,比如童真自然的《我憋不住了》,想象丰富的《童话创作》,欢乐有趣的《一个的人》等,都积极的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建立思维发散图的方式,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学会去表达,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去充实作文的内容。
每一节课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学生乐在其中,醉于其情,言表其兴,不时赢得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男老师的一个怎么样的人。
教师以反串人物的形象走进课堂,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接着老师以“你们为什么会笑,老师怎么了?”这样的疑惑引导学生发现老师的特点,自由发言。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再加上老师的配合表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说出教师的特点,接着教师加以点拨,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精彩的发言此起彼伏,比如说一些闭月羞花,花容月貌,倾国倾城等好词好句不断出现,甚至古代的头牌花魁都
出现了,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不断拓展思维,大胆想象。
最后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画思维发散图,梳理学生在发言时展
示的表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导现场作文。
最后现场点评。
整
堂课衔接自然,风趣幽默,学生参与度极高。
刚老师的讲座,他讲到作为一名成功的作文教师要具备四点,一是
具备“四种心理”,二是具备“四种素养”,三是教师要具备“四情”,
四是教师应具备四种能耐。
其中让我觉得最生动的是第一点作为一
名成功的作文教师要拥有“四种心理”。
第一教师要有明星心理。
要具备“焦点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注目的
焦点,心中的偶像和榜样。
鼓励学生追名师,少追明星。
德高为师,行为示范。
必须让学生眼中有人,心中有你。
凭什么孩子从来没有
见过周杰伦、蔡依林,却如此痴迷他们?为什么我们天天在学生眼前,他们却对你视而不见?!他们认为你不值得他们尊敬与爱戴。
所以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有一技之长,让学生对你感兴趣,同时还有
树立威信。
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就算你虐他千百遍,他们也待
你如初恋的。
第二教师要有“老板”心理。
要剔除“你为别人打工的错误思想。
要明
白“人人都在为你打工”的道理。
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为你打工”!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要有恋人心理,善于走心。
笨学生也认识1000个汉字。
就算不识,不会写,说也是可以的。
他把习作归纳为情—发散—发现—发挥的过程。
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四点,一要隐藏好教学目标,
不要让他们有完成任务的意识去学习写作。
二要投其所好。
他们最
爱什么、最感兴趣什么、至少最不反感什么,从这些方面入手。
三
要挑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争强好胜心理。
四要舍得表扬,夸
张地表扬,独特地表扬,甚至无中生有。
字、词、句,抄袭的也可
以表扬,说不定他们会从你的表扬话语里寻找素材。
第四教师要有“点子大王”的心理。
凡事要多想“点子”。
办法总比困
难多,只要思维不滑坡。
尤其他提到有三点:课前想点子,课上会
点拨、课后会点评。
以上就是我外出学习的一些收获,对我启发很大。
两天的学习,让我沐春风,似饮琼浆,不仅感受到了新派作文
教学的独特魅力,而且解开了作文教学中的一个个症结,对作文教
学有了更深的感悟与认识。
我说的都
是一些理论上的东西,一些比较实用的,比较接地气的让张老师和
唐老师与大家分享。
谢谢!
【篇二:第一届新派作文大赛初赛试卷解析】
第一届新派作文大赛初赛试题解析
(因思维的无限性,所以相关解析非唯一标准答案,仅供实验学校师生参考)
a组《放风筝》发散分析
看图写话,第一步先明确图片中的人物,然手观察人物是在什么场所活动,确定地点;接着观察人物活动场所的环境确定时间;最后观察图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再现活动的过程,其中包括人的活动和风筝的活动。
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可以从侧面烘托气氛,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这是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作要求,一般来说提一两句即可)。
思维拓展(发散图可对角拉大)
b组《新年,我祝福——》发散分析
本组课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步骤审题:
1.明确祝福对象,从人、事、物三个方面进行发散,另外加入不属于人、事、物的,比较抽象的一个方向,发散的内容从孩子身边来寻找。
2.明确祝福的内容,在发散时要说出祝福的内容,也可以发散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祝福以为展望,可以在技巧上面加以提点,比如运用的修辞手法,倾注的感情。
思维拓展(发散图可对角拉大)
c组《和
因为是《和的故事》。
所以在发散的时候是按照记事文的模式来进行发散的。
首先是时间的发散,按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方向来发散,基本上能包含故事发生的时间;接下来对故事发生的地点进行发散,在地点上可以有现实的和虚构的两个方面,现实的发散就是对生活中的故事发生的地方进行发散,虚构的地点可以从童话故事,魔幻故事或神话故事等作品中虚构的地方产生;关于故事的是表达什么情感的,可以从开心,难过等方面来发散;最后是题目中两个空格里的内容进行发散,关于两个空格里的内容,可以从关系上进行发散。
比如有物品与物品的关系、生命与物品的关系、生命与生命的关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物品与自然的关系,然后可以沿用着这些发散方向继续往前推,就可以发散出更多内容。
思维拓展(发散图可对角拉大)
d组《在路上,我
d组的题目,在审题时可以明确,路本身可以是看到的现实的路,
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路,所以对路的发散可以分成两个方向。
关于“我”的发散,且光也不能局限在人类本身,可以把视野放宽,
在物上进行发散,万物有灵,物也可以被赋予思想,在写作方向的
发散上,可以以第一人称写物的经历。
之后的发散,可以从思想和
行动两个方面进行,可以写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
以及如何在行动
上体现思想的变化。
思维拓展(发散图可对角拉大)
【篇三:我说你做新派作文教学设计】
我说你做
波塘镇中心小学覃夏婵一、教学目标
1.通过“我说你做”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倾听、表
达的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我说你做(摸鼻、摸耳朵、狂笑)
2.全班交流“我说你做”的看法,畅所欲言。
(二)创设情境,培养观察力
1.展示游戏规则
2.教师即兴无声自演
3.分组交流观察结果,选择代表,一人叙述一人重演。
4. 师生共评
(三)全方位发散,完成习作(板书:发散思维导图)
(四)学生习作,展示点评
1.同学们刚才认真观察了老师和两位同学的表演,现在就请同学们
动起笔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老师的表演过程。
2.出示写作要求。
(1)写的时候适当地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2)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让事情变得生动有趣。
3.学生动笔写作,展示点评
(五)小结提升
这一节课让我们懂得了生活中要学会观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生活,展现生活中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