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三江简介

合集下载

地理高考地理答题经验介绍

地理高考地理答题经验介绍

高考地理答题经验介绍作为一名爱好地理的老腊肉,我想有必要给学弟学妹们传授一下高中地理方面的学习经验。

地理,可以说是文科中的理科,由于地理本身带有的数理属性及其繁杂的空间记忆,使地理成为了提高成绩的障碍,让大多文科生头疼不已。

但是地理除了知识点外,还是有套路的,所以不要怕!嚣张的地理小怪兽!让我来消灭你!先来道简单题试试手。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

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图8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这是2014年全国二卷文综第二道地理大题的第四小问,8分。

首先看分答题,八分至少四个采分点,所以理由应该大于等于四个,可以适当多写,要把握答题速度的同时不怕你按条理的多写。

地理答题,先要确定题中所给的地理位置。

会看图的同学地理从来不会差而地理定位呢,有三种常用方法。

一是经纬网定位法。

通过经纬线大致了解图中区域所在位置,你得把经纬网和对应地区背下来,这是基础,不能偷懒。

我在高中的时候经常沿着经度线和纬度线查看,这一方面在做题的时候省了很多时间。

如图中区域,北纬47度左右,东经132度到134度间,纬度偏高,可以得知是黑龙江或内蒙古,而130东经线穿过的只有黑龙江与吉林,可以确定下来是黑龙江省境内,甚至可以直接得到是中国的最东部——只要你记得够扎实。

第二种是轮廓定位法。

依靠的是根据地图的明显特征来确定位置,当然还是需要对地图的熟练记忆和掌握。

山地、河流、界限等可辨识物的记忆,必须要下苦功夫。

有许多练习册会注重这方面的练习,比如给出一个国家轮廓让你去写出它的国名,或给出相关地势图让你辨认这是哪片区域,这方面不能松懈,一定要坚信劳有所得,这个要是想进一步提升的话可以考虑,如图中地区,可以看到国界,说明是边境省份,而通过黑龙江,乌苏里江等等,一下就可以定位出是中国黑龙江东部,轻松搞定。

建三江历史

建三江历史

曲折前进阶段(1967至1978年)。

此阶段的发展遭受了严重挫折,劳动 生产率大幅度下降,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恶 化,但北大荒人仍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坚韧不拔地把农垦事业推向了前进。

经过一次创业的伟大实践,北大荒已变成名 符其实的北大仓,人们千百年来 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建三江历史
制作组:226舍 主要制作人:王璐飞


1947年,第一批荣复军人,按照党 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 要指示,从烽火弥漫的战场转战到沉睡千 年的北大荒,创建了第一批国营机械化农 场,点燃了北大荒农垦事业的火种,拉开 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

从第一批国营农场创建到1978年底, 北大荒的一次创业经历了三个阶段:艰苦 创业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曲折前进阶段。
艰苦创业阶段(1947至1956年)。
这是北大荒农垦事业由开始创业到初具规模 的10年。 党中央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 要指示,开垦处女地的先锋们创建了宁安、通北 和赵光等第一批国营机械化农场。其中革命残废 军人以惊人的毅力创建了伊拉哈、伏尔基河等一 批荣军农场, 有力地推动了北大荒农垦 事业的发展。

快速发展阶段(1957至1966年)。
这是北大荒农垦事业由初具规模到快速发 展的10年。 在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的同时,一批 大专院校毕业生和有经验的教师、医生、 记者,以及在反右斗争中国家直属机关被 错划的1500名“右派分子”相继来到北大 荒,这些拓荒者为北大荒开发建设做出了 应有的特殊贡献。

建三江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建三江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建三江旅游资源类型分析1. 引言建三江是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宁安市的一个县级市,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纯净之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对建三江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探讨其主要的旅游资源类型。

2. 自然景观资源建三江地处黑龙江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其中包括以下几大类型:2.1 江河湿地建三江地区有众多的江河湿地,如黑龙江、松花江等,这些江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游客可以乘船游览这些湿地,欣赏美丽的水景,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各类水生生物。

2.2 森林资源建三江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针叶林、落叶林等多种类型。

这些森林提供了良好的氧气和负离子,是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此外,森林中还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如东北虎、穿山甲等,给游客带来了更多的观赏价值。

2.3 湿地保护区建三江有多个湿地保护区,这些湿地保护区保护着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

游客可以参观这些湿地保护区,了解湿地的形成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可以观察到许多珍稀的湿地动植物。

3. 文化遗产资源除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建三江还拥有独特的文化遗产资源,这些文化遗产展示了建三江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1 历史建筑建三江有多座历史建筑,如宁安古城、孟家楼等。

这些历史建筑反映了建三江悠久的历史,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文化。

3.2 民俗文化建三江地区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如庙会、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

游客可以参与这些活动,亲身体验建三江的民俗文化,感受当地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3.3 美食文化建三江的美食文化独具特色,如黑龙江烧烤、珍稀野生食材等。

游客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体验建三江的特色饮食文化,丰富自己的味蕾。

4. 推荐旅游线路基于以上分析,根据建三江的旅游资源类型,推荐以下旅游线路:4.1 自然景观线路•第一天:乘船游览黑龙江,欣赏江河湿地的美景;•第二天:参观建三江的森林公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第三天:参观湿地保护区,观察湿地动植物。

2019届新课标Ⅰ专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讲义新人教版

2019届新课标Ⅰ专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讲义新人教版

答案 (1)图甲: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2分)偏低值大致由 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2分) 图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分)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2 分)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分) (2)西部平原地区;(2分)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2分)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2分) 积雪量大;(2分)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2分)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 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2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 作;(2分)不利于作物生长。
4.[2016课标Ⅰ,36(4),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 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 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 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 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 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答案 BD 山上河谷养种鱼,主要是因为山上水质好、环境好,利于种鱼培育,故A项错误。山 腰梯田种水稻,主要是因为该处水源和有机肥有保障,故C项错误。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稻田中的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饵料,故B、D项正确。

推荐学习K122019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7微专题二十四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思维导图学案

推荐学习K122019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7微专题二十四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思维导图学案

微专题二十四: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1、农业知识体系2、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3、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4、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龙果树原生于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火龙果肉多、味美,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在我国属于稀有水果。

火龙果树喜光热、怕霜冻,4~11月为产果期,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最适宜的温度为25℃~35℃,温度低于5℃时易发生冻害现象。

耐旱、怕涝,喜肥耐瘠,在土壤浅薄的山坡地石山地均可种植。

四川米易县城位于安宁河谷地,有铁路与高速公路从谷地中穿过。

河谷地区植被极为稀疏,大多为低矮、多刺的旱生型灌丛,岩石裸露。

近年,米易县安宁河河谷引进火龙果新品种,大力发展火龙果生产,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火龙果生产基地,并大量销往北方市场。

下图示意四川米易局部地区。

(1)分析米易县能够种植优质火龙果的气候条件。

(2)阐述米易县火龙果能够大量销往北方市场的原因。

5、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地形(以河谷为例)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2016·新课标全国Ⅰ,36(1)(2)(4),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

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我的家乡--建三江

我的家乡--建三江

• 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隔黑龙江、乌 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与富锦、同江、抚 远、饶河、友谊等市县相邻,素有“小三 江”之称。拥有勤得利、东安2个码头,毗 邻富锦、同江、饶河、抚远4个国家级一类 陆路口岸,福前铁路、前抚铁路、佳抚公 路横贯,建虎高速公路过境,交通发达, 通讯便捷。有洪河、挠力河等4个国家级和 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400多万亩沼泽湿地。 总控制面积1.23万平方公里,耕地572万亩, 尚有可垦荒地300万亩,林地196万亩,牧 草地70万亩,水面76万亩。年平均无霜期 120天。
• 区域内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 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林、 牧、副、渔、工业及边境贸易的优越条件。 辖区内农场集中,布局合理,土地连片, 区域完整,与周围市县无交叉,铁路贯通, 公路纵横,电力联网,机械配套,程控电 话、计算机、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覆盖全 局,城镇建设日趋完善,是开放型、多功 能、社会化、现代化,既有农垦特色,又 有城镇风貌的新型垦区。
• 建三江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 位于祖国北部边陲的三江平原腹地,与同 江、富锦、抚远、饶河两市两县相邻,系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 带。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占整个黑龙 江省垦区面积的22%。
• 国境线长达230公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区内土地集中连片,三江环绕,七河贯通, 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资源丰富,硬资源 和软资源一样富集发达,水源充足、交通 方便,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工、 商、运、建、服及边境贸易的巨大优势和 独特条件,富有发展现代化企业特别是绿 色产业的优越条件和独特优势。因地处祖 国最东方,又以盛产绿色优质水稻闻名, 故有“东方第一稻”和“中国绿色米都发建设,现 在建三江分局已拥有七星农场、创业农场、 前进农场、洪河农场、前锋农场、二道河 农场、前哨农场、八五九农场、胜利农场、 红卫农场、勤得利农场、大兴农场、浓江 农场、鸭绿河农场、青龙山农场共15个大 中型国有农场,346个农业生产队,11个直 属企业,各类企业261个。总人口20万人, 其中职工7.4万人,科技人员1.2万人。现 有资产总额31.3亿元,所有者权益4.3亿元。 1997年粮食总产量35.5亿斤,实现利润 7387万元,农业总产值29.9亿元,现已形 成稳定的年生产粮豆30亿斤的生产能力。

建三江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

建三江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

建三江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农村人口的重要经济来源。

作为农民的主攻作物,水稻的品种优劣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

因此,水稻品种选育成为了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如何选育出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高产、优质、抗逆、抗病的水稻品种是一个重要任务。

1.收集和筛选优良种质资源为了保持和提高水稻品种的价值,需要选育具有优良经济、生物学、遗传学性状的新品种。

通过收集和筛选广泛的优良种质资源,可以增加选育的基础材料。

建三江是一个水稻生产区,具有自己的特点。

所以,对于选育建三江的水稻品种,需要在该地区收集和筛选适合的优良种质资源,以提高选育效率和产量。

2.进行杂交育种选育水稻的杂交育种选育是一种普遍采用的选育方法。

选取高产、抗性、品质优良等本地优良品种和优良杂交族群作为种质资源,进行杂交育种选育,可以获得具有高产、品质稳定、抗逆性好的新品种。

在进行水稻的选择育种过程中,首先需要谨慎选择亲本,其次进行全面覆盖、重复对比、综合评价,最后对优质、高产的单株进行选择。

在选择育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如进行田间试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水稻株行、肥料施用等因素的设置,以提高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通过诱变育种选育可以改良水稻品种的性状和产量,是一种有效的水稻选育方法。

在选育过程中需要选择天气晴朗、植物在生长期和繁殖期生理代谢活跃的时期,进行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诱变,筛选出具有优异性状的突变体,从而获得新品种。

以上就是建三江水稻品种选育方法的简要介绍,它们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配合,最终使优良的水稻品种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水稻生长的环境、生理、生化和遗传等方面知识,结合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才能更好地推进水稻品种的选育工作。

中学地理(统考)-案例分析题_9

中学地理(统考)-案例分析题_9

中学地理(统考)-案例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教师在讲解时差时,设计了如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某人于早晨8点15分从东八区的北京乘坐飞机起飞,飞行一小时到达东九区的东京,请问到达东京时是几时?反之,早8点15分从东京出发,到达北京时是几时?(2)中国横跨东五区至东九区共五个时区,而全国统一采用的是东八区“北京时间”,若北京人早8点上班,位于东六区的乌鲁木齐人早上几点上班合理?请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三江简介
被誉为“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的建三江分局,位于富锦、同江、抚远、饶河两市两县交界处的三江平原腹地,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

地理座标为东经132°31′26"至134°22′26",北纬46°49′42"至48°13′58"之间。

南北相距约153.1公里,东西相距153.0公里.辖区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占黑龙江垦区的22%。

东部和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土地集中连片,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硬资源富集,软资源发达,具有发展现代化农业特别是绿色产业的优越条件和独特优势。

1992年,建三江分局被国家批准为绿食品生产基地。

分局现有耕地595万亩,可垦荒地406万亩,林地211万亩,牧草地68万亩,水面75万亩,苇塘15万亩。

拥有15个大、中型国营农场、13个处级直属企业,总人口20万人,职工5.2万人。

全局拥有固定资产总值23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60.7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3637台,大中型联合收获机962台,水稻插秧机2350台,挖掘机69台,农用机场13处,各种运输车辆2125台。

旱作农业田间机械化率达到96%,水田田间机械作业机械化率达到75%,综合
机械化率达到84%。

建三江分局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三江平原温和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2℃平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年平均日照
2300—2600小时。

从总体上看,气候特点适宜水稻、大豆、小麦、玉米及各类瓜果蔬菜等的生长,农作物种植为一年一熟。

建三江分局地势大致是西南稍高,东北稍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60—626米,坡降为1/5000—1/12000,地貌类型多样主要由平原、山区和丘岗山坡组成。

山地有66.5万亩,占总面积4%;丘岗山坡地63万亩,占总面积3.4%。

绝大部分均为平原沼泽区。

土壤类型有棕壤、白浆土、草甸土、黑土和河游土五大类,宜农土壤占土地总面积的54%。

建三江物产丰富,地下水总储量6263亿立方米;牧地草原总产草量2.4亿公斤;已探明草炭量达1.1亿吨,居全省首位,全国第二位。

境内主要河流有挠力河、外七星河、浓江河、鸭绿河、青龙河、别拉洪河、莲花河等。

总流域面积为11330平方公里,水资源丰富。

有野生浆果5万亩和丰富的小叶樟、芦苇、蕨菜、黄花菜、木耳、中草药、乌苏里貂、貉、鲟鳇鱼等特色资源。

建三江是垦区开发时间最晚的地区,加上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使建三江至今仍保持着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这里有国家级和省级的四个低湿地自然保护区,百余万亩沼泽地得到很好保护,400多万亩沼泽湿地未被开垦,享有“亚州之肾”的美誉。

这里远离城市,天蓝、地净、水清,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只有15人。

区域内土壤无污染程度,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清洁度,大气的质量及草原森林的天然程度等均属全国少见,符合绿色农业发展的要
求,为绿色产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环境条件。

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视察建三江时,多次提到这里的空气、水、土地和绿色食品,对这里的生态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

建三江自1990年国家实施绿色食品工程时起,各级领导就重视发展绿色食品,开始了水稻、小麦、大豆等主栽作物的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目前已有一批经国家审核批准的绿色食品,获得A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生产的AA级绿色食品开始销往日本、德国等国家。

建三江分局有230公里长的界江,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并拥有勤得利、东安等两个江岸码头,毗邻富锦、饶河、同江、抚远等4个大型口岸。

分局还在国内的京、津、沪、哈及俄罗斯的下列宁斯阔耶、比罗比詹、海参崴等地建立了联系网与商贸办事机构,为进一步实现南联北开,发展与俄罗斯的补偿、现汇、转口贸易及合资、合作、劳务输出、观光旅游等项目,打下良好基础,具有明显的地域地缘优势。

中俄两国政府已签署协议,打开了抚远至哈巴罗夫斯克的大通道,从东方第一哨到哈巴只有33公里,使建三江成为对俄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沿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