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

合集下载

肠内营养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护理措施背景介绍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的重要通道,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营养状况以及整体健康水平。

对于一些无法通过口腔摄入足够营养的病患,肠内营养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方式。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将特定的液体营养物质直接输入到小肠腔内,从而实现对患者营养需求的补充和满足。

在实施肠内营养时,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肠内营养护理措施的目的•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和有效的护理团队支持。

肠内营养护理措施1.评估: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评估的结果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胃肠道状况以及营养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

2.导管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护理人员需要选择适合的肠内导管。

常用的肠内营养导管包括鼻空肠导管、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以及经皮内窥镜下十二指肠造口术等。

导管的选择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预期治疗时间以及操作难易度等因素。

3.导管插入:在导管插入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

插入导管前需要确保导管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并对导管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插入导管时,需要充分沟通和安抚患者,尽量减少不适和疼痛感。

4.营养物质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营养需求,护理人员需要选择适合的营养物质。

常见的肠内营养物质包括乳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碳水化合物等。

选用营养物质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肠道吸收功能、疾病状态以及特殊需求等因素。

5.营养物质输入:在输入营养物质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营养物质的质量和温度进行检查。

在输入过程中需要注意注射速度和流量,防止过快或过慢引起胃肠道反应。

输入完成后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

6.导管护理:在导管使用期间,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导管护理和换药。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哎呀,今天我们聊聊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

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就是给病人提供营养,保证他们的身体能有力气恢复。

咱们先说说,什么是肠内营养支持。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肠道给病人喂营养。

对,就是那种液体食物,可能没什么味道,但对病人可重要了。

想想吧,病人就像一棵小草,缺了水和养分,肯定蔫了。

肠内营养就像是给这小草浇水,慢慢地,它又能活蹦乱跳。

护理措施呢,首先得关注病人的基本情况。

你知道,有些病人可能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些治疗,心里想着,“我才不需要这个呢!”可是,护士姐姐可得耐心哄着,得告诉他们,这样才能帮助身体好起来。

病人就像小孩子,有时需要点鼓励和爱。

护士可以给他们讲讲肠内营养的好处,顺便抛个小笑话,让他们放松点。

然后,得给病人建立一个合理的营养计划。

这可不是随便乱来的,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

比如,有的病人消化功能不好,得给他们选那些易消化的营养液;有的病人可能需要更高的热量,那就得加点料,确保他们能摄取足够的能量。

就像做菜,得根据食材的不同,调整调料和火候,才能做出好吃的饭。

再说了,监测病人的反应也很重要。

有些病人对肠内营养可能会有点不适,这时候就得及时调整。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肚子胀,护士就得在旁边安慰:“别担心,这很正常,过一会儿就好。

”这样,病人才不会紧张,也会慢慢适应。

护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陪伴和理解的过程。

此外,营养液的选择也得讲究。

市场上的营养液种类多得很,护士可得像个挑菜的大妈,挑出最合适的给病人。

每种营养液都有自己的特点,像一些高蛋白的,适合恢复期的病人;而有些则更注重微量元素的补充,适合那些特别虚弱的朋友。

护士还得考虑病人的口味,毕竟“人吃五谷杂粮,总会有点偏好”,谁愿意喝那种难以下咽的东西呢?护理过程中,和病人沟通很重要。

别小看这聊天,偶尔讲个笑话,讲讲天气,甚至分享一些小道消息,都会让病人觉得轻松不少。

慢慢地,他们可能会把护士当成朋友,心情也能好很多。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肠内营养护理是指通过肠内途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

它通过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来提供充足的营养,减少肠外营养的需要。

肠内营养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肠内营养护理的常规措施。

1.全面评估: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营养状况、肠道功能、肠道吸收能力、疾病状态和合并症等。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护理方案至关重要。

2.选择合适的配方: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特殊情况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高营养密度、低渗透压、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配方。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配方,例如低糖配方、低脂配方、高蛋白配方等。

3.导管选择与置入:根据患者的肠道功能和疾病状态选择合适的肠内导管。

常用的肠内导管有鼻饲管、胃饲管和空肠置管等。

护士需要掌握导管的选择原则和正确的置入方法,确保导管的安全和有效。

4.导管护理: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洁肠内导管,检查导管是否有堵塞、移位或感染等情况。

为了保持导管的通畅,护士需要定期冲洗导管,遵循护理操作的各项规范。

5.监测营养状况: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体重、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肠内营养的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肠内营养配方和计量,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6.配合其他治疗:肠内营养护理通常是患者治疗的一部分,护士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密切配合,调整治疗方案。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及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7.宣教与心理支持:肠内营养护理涉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操作的理解和配合。

护士需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宣教,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肠内营养护理。

此外,护士还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8.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肠内营养护理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导管脱落、腹胀、腹泻等。

护士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护士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如适当调整配方、控制液体摄入等。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肠道给予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支持性治疗。

该类治疗可以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等多种方式进行。

但是,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涉及多种护理问题,需要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护理管理和监护。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管理规范和注意事项,旨在为护士提供参考。

2. 护理管理规范2.1 评估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需求在确定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具体包括患者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肠道功能、肠壁完整性等。

2.2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

在选择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肠道功能、营养需求、肠道病变等因素。

2.3 确定营养制剂的营养成分和投放速度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肠道功能,确定营养制剂的营养成分和投放速度。

在营养制剂的制备和投放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制剂的营养成分和投放速度的准确性。

2.4 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反应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反应。

具体包括患者的体重、营养素水平、肠道排空情况等指标。

如果出现营养不良或肠道反应,需要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2.5 预防和处理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胃肠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规范的操作、严密的监测和及时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

3. 注意事项3.1 保持肠内营养支持管的通畅肠内营养支持管的通畅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洗和插拔管道,以确保其通畅性。

另外,在插拔管道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引起感染和损伤。

3.2 饮食和肠内营养支持的协调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口服营养补充。

为了避免饮食和肠内营养支持之间的冲突,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监督。

临床护理:肠内营养支持

临床护理:肠内营养支持

临床护理:肠内营养支持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合作程度。

2.评估管饲通路情况、输注方式,有无误吸风险。

3.观察营养液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二)操作要点。

1.核对患者,准备营养液,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

2.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3.输注前,检查并确认喂养管位置,抽吸并估计胃内残留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4.输注前、后用约30ml温水冲洗喂养管。

5.输注速度均匀。

6.输注完毕包裹、固定喂养管。

7.观察并记录输注量以及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8.病情允许输注后30min保持半卧位,避免搬动患者或可能引起误吸的操作。

(三)指导要点。

1.携带喂养管出院的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喂养管,输注营养液或特殊用药前后,应用温开水冲洗喂养管。

2.告知患者喂养管应定期更换。

(四)注意事项。

1.营养液现配现用,粉剂应搅拌均匀,配制后的营养液放置在冰箱冷藏,24h内用完。

2.长期留置鼻胃管或鼻肠管者,每天用油膏涂拭鼻腔黏膜,轻轻转动鼻胃管或鼻肠管,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定期(或按照说明书)更换喂养管,对胃造口、空肠造口者,保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3.特殊用药前后用约30ml温水冲洗喂养管,药片或药丸经研碎、溶解后注入喂养管。

4.避免空气入胃,引起胀气。

5.注意放置恰当的管路标识。

肠内营养护理范文

肠内营养护理范文

肠内营养护理范文肠内营养护理是指通过肠道途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肠内喂养和肠内喂药。

肠内营养护理的目的是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肠内喂养和肠内喂药的护理要点。

肠内喂养是通过肠道途径给予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肠内喂养的适应症包括消化道功能正常但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如危重病患者、手术后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等。

肠内喂养的护理要点如下:1.评估:护士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检查结果分析,评估患者的肠道功能、营养需求和食物摄入情况。

2.制定方案:根据评估结果,护士需制定合理的肠内喂养方案,包括输注速度、营养成分和输注时间等。

3.管路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预计使用时间,选择合适的肠内喂养管路,常见的有鼻饲管、鼻胃管和经皮肠穿刺管等。

4.操作技巧:护士在给予肠内喂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患者的头部抬高30度以上,以利食物进入肠道而不流入胃内,避免肠内喂养管的移位和堵塞,定期清洗和更换肠内喂养管路,并注意患者的肠内喂养的反应和并发症的观察。

5.监测与护理: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肠内喂养的效果,包括患者的体重、营养指标、血糖、尿量等。

同时,护士还需要观察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腹胀、腹泻等。

肠内喂药是通过肠道途径给予患者药物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患者不能口服药物或需要长期服药的情况。

肠内喂药的护理要点如下:1.评估: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肠道功能、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肠内喂药。

2.药物准备:根据医嘱,护士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包括计量、颗粒状药物的打粉、溶解或稀释等工作。

3.选择合适的肠内给药方法:常用的肠内给药方法有全肠内给药和部分肠内给药。

对于全肠内给药,药物需要完全进入肠道,并通过肠道吸收;而对于部分肠内给药,药物只需要进入肠道的一部分。

4.给药操作:护士需要选择合适的肠内给药位置,如胃、空肠或结肠等,并根据给药方法将药物通过肠内喂药管输注到相应的位置。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的肠内营养护理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应用肠内营养。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和指导原则。

肠内营养的定义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肠道进食或使用肠内营养管道提供营养支持的方法。

它适用于无法通过口饮食充分获得营养的患者,如肠道功能障碍、吸收不良等。

指南原则
1. 患者评估:在开始肠内营养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因、肠道功能、营养需求等方面的调查。

2. 营养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计划,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量。

3. 营养管道选择: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管道,包括胃管、空肠管或结肠管,根据患者的消化功能和营养需求来决定。

4. 营养管道插管:插管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以减少感染风险。

5.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适合患者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标准配
方和特殊配方,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肠道功能来选择。

6. 营养监测:在肠内营养期间,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肠
道功能,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注意事项
1. 肠内营养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建议患者自行实施。

2. 肠内营养过程中可能出现并发症,如肠梗阻、腹胀、腹泻等,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3. 肠内营养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需要注意,应避免不必要的
药物使用。

结论
肠内营养是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适用于无法口服或经静
脉途径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

遵循最新的肠内营养护理指南,能够
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简述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

简述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

肠内营养护理要点一、营养泵输注使用营养泵输注可以控制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量,确保患者能够缓慢而均匀地接受营养。

这有助于减少胃肠道不适和避免一次性大量输注引发的代谢问题。

在输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输注速度是否合适,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二、温度控制肠内营养液的温度应控制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以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

在输注前,可以使用加热垫或热水瓶将营养液加温至适宜温度。

同时,在输注过程中也应密切监测营养液的温度,以确保其在适宜范围内。

三、保持口腔清洁在进行肠内营养期间,保持口腔清洁非常重要。

患者应每天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湿润,以防止口腔感染和口角炎等口腔问题。

同时,还应定期检查口腔黏膜是否完整,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四、管道护理肠内营养需要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输注,因此管道的护理至关重要。

要确保管道的位置正确、固定牢固,避免管道扭曲、折叠或脱落。

同时,要定期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有无堵塞或漏液现象。

在输注过程中,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导致管道移位或脱落。

五、观察胃肠道反应在接受肠内营养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因此,在输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调整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六、营养液配制营养液的配制是肠内营养的关键环节。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治疗方案,按照规定的比例和顺序将营养成分混合在一起。

同时,要注意营养液的保质期和使用方法,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七、输注计划肠内营养的输注应制定合理的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要确定输注的时间、速度和量。

在输注过程中,要逐步增加输注量,并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要与医生密切合作,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八、心理护理肠内营养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不适感。

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解释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J)适用于有误吸
风险、胃动力障碍等需要胃肠减压的重症病人。 优点:除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并发症外;
减少了返流与误吸风险; 在喂养的同时可行胃十二指肠减压; 可长期留置。
13
危重病人EN途径的选择
• 推荐意见: 对不耐受经胃营养或有反流和误吸高风险的重症病人,
宜选择经空肠营养 胃潴留、连续镇静或肌松、肠道麻痹、急性重症胰腺炎
在肠内营养治疗的实施过程中,护士的责任是:
• 对营养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监测 • 对营养治疗输入设备(喂养管及泵)的护理进行监测 • 对病人,家属以及其他护士进行宣教并提供咨询
蒋朱明《肠内营养》
9
危重病人EN治疗的护理管理
• 危重病人EN途径的选择 • 危重病人EN喂养的方式 • 危重病人EN并发症的预防
或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人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营养支持指南2006
14
经空肠肠内营养 理想的途径
• 鼻空肠管途径
- 需要肠内营养6周以内
• 空肠造口途径
- 手术中或内镜造口置管,长期应用>6周
• 内镜引导下经皮胃造口+空肠置管
- 适合十二指肠梗阻、胰腺炎病人
反流、误吸的发生率降低,病人耐受好
15
管饲喂养的方式
了现实。
“如果能够使用肠内营养就尽量使用它” 已经成为营养支持治疗的一个格言
11
危重病人EN途径的选择
肠内营养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途径进行:
1、经鼻胃管途径 适用于短期营养支持的病人。
优点:简单、易操作 缺点:返流、误吸、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的
发生率增加
2、经鼻空肠置管喂养适用于有胃反流或肺误吸
发生天数(d/42d)
40
36
P
15
8
10
5
0
32
P<0.0003
4
P<0.000112 1
输注泵组(n=50) 重力输注组(n=50)
P<0.0002
5 0
P<0.0003
3 0
胃胀
心下痞
反流
呕吐
10
危重病人EN途径的选择
营养途径的改变
• 20世纪70年代:当病人需要营养时首选静脉营养 • 20世纪80年代:当病人需要营养支持时,首选周围静脉营
养 • 20世纪90年代:当肠道有功能,使用它 • 当前:随着EN给予途径的建立、肠内营养制剂和输注技术
的进步,使重症患者在胃肠功能障碍的情况下进行EN成为
5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
“当胃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
ESPEN Guidelines, Clinical Nutrition (2006) 25, 210~223.
进行肠内营养: ------- 目的新认识
• 曾经:主要是“提供人体多少营养物质,多少能量”
• 现在:更主要是“帮助胃肠道功能尽早的恢复”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
营养
营养是生物生长、生存的基础,是病人抵御外来侵害、 维护生理功能、修复组织、恢复健康的底物;
能量是细胞、组织、器官、生理机能运动的能源;蛋白质 与生命的所有形式有关、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蛋白质 的成分、并不断地被消耗与更新。
合理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蛋白分解——继发肌肉组织严重消耗、器官功能降低 过度脂解和再酯化——组织被脂肪浸润 ——康复延迟、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抑制,器官功能
呼吸、心脏、运动功能等 吸收不良:小肠结构改变 死亡率增加 住院期延长
营养摄入 营养消耗 营养需求
医疗费用增高
• 如果可以有效地使用肠内营养
这个重危病人就有救了
Mette m.berger,MD,PH.D,DEAA A 10-year survey of nutritional support In A surgery ICU:1986-1995 Nurtrition 13;1997(10):870-877
障碍和衰竭的发生。 • 脏器功能支持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通过营养底物的提供来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
对代谢的调理,以降低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提高危 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效果,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营养不良的原因和结果
疾病
并发症
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受损 并发症增加 伤口愈合延迟 引起下述功能肌肉萎缩和肌无力:

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帮助危重病人尽快预后”

“最终节省医疗费用”
观念的转变
•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从2006年“营养支持”的概念----“营 养治疗”转变 肠内营养(EN) vs 肠外营养(PN) 哪一个护理工作量大?
8
护士的责任
在肠内营养治疗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周密的监测与护理 十分必要,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观 察营养治疗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适用于鼻饲喂 养的患者
危重病人及空 肠造口的患者
17
目前临床肠内营养泵的专家建议 -两种喂养模式
间歇式持续匀速滴注:适合于进行胃内喂养的患者使用 优势:① 利于胃的排空,减少误吸、反流的发生率; 血糖; ② “顿服”的喂养模式,利于控制危重患者的 胃肠道功能③的“恢顿复服。”的喂养,更接近于生理模式,利于
连续式匀速滴注:适合于进行肠腔喂养的患者使用
优势:① 利于肠腔营养的吸收;

② 利于肠道功能的启动。

管饲喂养的方式
大多数情况下建议使用 : 营养泵持续输注方式进行管饲喂养
• 可以精确控制输注速度和输注量。 • 避免快速灌注引起的胃肠道并发症。
19
输注泵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00位通过经皮内窥镜下胃造口(PEG)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两种方式输注1
风险的病人。 优点:使返流与误吸的发生率降低,
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增加。 缺点:要求在喂养的开始阶段,营养液的渗透压
不宜过高。
12
危重病人EN途径的选择
3、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 适用于昏迷、食道
梗阻等长时间不能进食,但胃排空良好的重症病人。 优点:去除了鼻管;
减少了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并发症; 可长期留置营养管。
• 推注
- 增加护士工作量
• 间歇性重力滴注
- 速度不易控制
• 营养泵持续输注
16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比较
优点
缺点
适应证
一次性输注
间歇性 重力滴注
连续输注
操作简单
胃肠道并发 症多
操作简单 患者有较多的活 动时间
胃肠道并发 症仍较多
胃肠道并发症最少 活动时间少 营养吸收最好
仅适用于插鼻 胃管和胃造口 的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