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总论课件
合集下载
绪论呼吸系统总论课件

经常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封闭 、空气不流通的环境。
健康饮食与锻炼
根据当地政策和医生的建议,接种相 关呼吸系统疾病的疫苗。
加强个人防护
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接触空气中的 污染物和病原体。
接种疫苗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 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提高身体 免疫力。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01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 药物、止咳药等。
吸困难、胸痛和咳血等。
总结词
吸烟是主要诱因
详细描述
肺癌的主要诱因是长期吸烟,长期接触二 手烟和空气污染也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
总结词
综合治疗为主
详细描述
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综合治疗手段,治疗的选择取决于癌症的 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04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入肺部的通道,具有清 除异物、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功能
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的核心功能是 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
并排出二氧化碳。
调节体温
呼吸系统通过蒸发呼吸 过程释放的热量来调节
体温。
免疫功能
呼吸系统中的免疫细胞 和组织能够抵御外来病
原体的入侵。
呼吸系统的生理意义
维持生命
鼻腔
01 02 03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具有过滤 、加湿和调温空气的功能。
鼻腔内有鼻毛,能够阻挡灰尘和细 菌进入呼吸道。
鼻腔内的黏膜富含血管,有助于调 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喉
01
喉是气体进入气管的通道,同时具有发声功能 。
03
喉部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咳嗽反射,帮助清除呼吸 道异物。
健康饮食与锻炼
根据当地政策和医生的建议,接种相 关呼吸系统疾病的疫苗。
加强个人防护
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接触空气中的 污染物和病原体。
接种疫苗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 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提高身体 免疫力。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01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 药物、止咳药等。
吸困难、胸痛和咳血等。
总结词
吸烟是主要诱因
详细描述
肺癌的主要诱因是长期吸烟,长期接触二 手烟和空气污染也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
总结词
综合治疗为主
详细描述
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综合治疗手段,治疗的选择取决于癌症的 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04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入肺部的通道,具有清 除异物、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功能
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的核心功能是 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
并排出二氧化碳。
调节体温
呼吸系统通过蒸发呼吸 过程释放的热量来调节
体温。
免疫功能
呼吸系统中的免疫细胞 和组织能够抵御外来病
原体的入侵。
呼吸系统的生理意义
维持生命
鼻腔
01 02 03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具有过滤 、加湿和调温空气的功能。
鼻腔内有鼻毛,能够阻挡灰尘和细 菌进入呼吸道。
鼻腔内的黏膜富含血管,有助于调 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喉
01
喉是气体进入气管的通道,同时具有发声功能 。
03
喉部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咳嗽反射,帮助清除呼吸 道异物。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呼吸篇总论全文

呼吸疾病的诊断——肺功能
肺通气功能 ➢ 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 呼气峰流速(PEFR) ➢ 支气管扩张试验 ➢ 支气管激发试验
弥散功能 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肌功能和呼吸中枢敏感性
呼吸疾病的诊断——痰液检查
合格痰的留取与判断 ➢ 咳嗽痰,诱导痰
痰液病原学检查 ➢ 涂片染色,病原菌培养 ✓ 细菌 ✓ 分枝杆菌 ✓ 真菌
我国呼吸学科的发展方略
推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科的规范化建设 ➢ 推进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的捆绑式发展 ➢ 推进 PCCM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乃呼吸学科发展的定局之举
构建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 携手基层医生,推动呼吸疾病防治——乃呼吸学科发展的定势之举 探索和建立呼吸康复治疗体系 建立呼吸疾病一、二、三级预防体系
➢ 根据感染病原和药物敏感性选用 肺癌化疗与靶向治疗 止咳祛痰治疗
呼吸疾病的治疗——非药物治疗
氧疗与呼吸支持 ➢ 氧疗 ➢ 呼吸支持治疗 • 无创机械通气 • 有创机械通气
雾化吸入治疗 呼吸介入治疗 肺移植 呼吸康复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
重视呼吸疾病的一、二、三级预防 ➢ 吸烟是肺癌、慢阻肺、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戒烟是预防疾病发生或减慢疾病进展的首要或根本方法 ➢ 职业防护是预防尘肺病发生或减慢疾病进展的首要或根本方法 ➢ 流感疫苗或肺炎疫苗接种,在老年、基础疾病或免疫低下病人尤其重要,可以预防流感、肺炎 的发生,降低慢阻肺的急性加重频率
呼吸疾病的诊断——肺活检
以下肺活检方式,根据病情需要,技术可及性选用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 冷冻支气管肺活检 经皮肺穿刺活检
➢ CT导向 ➢ 超声导向 外科肺活检 ➢ 电视辅助胸腔镜肺活检 ➢ 开胸肺活检
呼吸系统总论PPT课件

⑵ 肺换气功能:
当空气进入肺泡后,与肺毛细血管内血液 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 处弥散,氧从肺泡弥散到肺毛细血管,二 氧化碳从肺毛细血管弥散到肺泡。
弥散速率:二氧化碳比氧大20倍,故 CO2潴留比缺氧发生要晚。
7、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⑴ 粘液—纤毛运动:速度14mm/分,向喉部。 影响因素:吸烟,吸入有害气体,病毒感染。
4.影像学检查
(1)胸透 (2)平片 (3)体层摄影 (4)支气管镜和胸腔镜 (5)CT (6)MRI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5、肺功能检查
⑴ 肺总量TLC:男5000ml,女3500ml ⑵ 用力肺活量FVC:男3500ml,女2500ml ⑶ 残气量RV:男1500ml,女1000ml ⑷ 功能残气量FRC:约2300ml
(6)促进有效排痰 重点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指导病人掌握有效 咳嗽的正确方法 ① 深慢呼吸5~6次,再深吸气后屏气3~ 5s后缩唇缓慢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后屏 气3~5s ,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 次短促有力咳嗽 ② 经常变换体位 ③ 因胸痛不敢咳嗽者,避免加重疼痛
2)湿化和雾化疗法
湿化疗法是要达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的 目的。常用湿化剂有蒸馏水、生理盐水、 低渗盐水。
方法:病人侧卧或坐位,叩击者手指弯曲 并拢,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 由下而上、从外向内、迅速有力的叩击。
注意事项:
听诊明确病变部位; 避免直接叩击; 叩击力适中,餐前30min或餐后2h进行; 操作后口腔护理、病人休息
4)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是通过体位的改变,使病变在上
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作用使肺、 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体外,称体位引流。 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有大量痰液 而排出不畅时。
呼吸系统完整课件pptx

呼吸系统完整课件pptx
目录
• 呼吸系统概述 • 呼吸道结构与功能 • 肺的结构与功能 • 呼吸运动与呼吸调节 •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与防治 • 呼吸系统保健与养生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呼吸道
包括鼻、咽、喉、气管 和各级支气管,是气体
进出的通道。
肺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具 有呼吸功能。
在肺泡内,氧气从肺泡气中通过呼吸 膜弥散到血液中,而血液中的二氧化 碳则从血液中通过呼吸膜弥散到肺泡 气中。
肺动脉将含氧量较低的静脉血输送到 肺部,经过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网进 行气体交换。
经过气体交换后的血液再由肺静脉输 送回心脏,完成一次完整的血液循环 。
04
呼吸运动与呼吸调节
呼吸运动的过程与机制
物理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如肺牵张反射、咳嗽反射等,通过改 变呼吸道阻力和胸廓顺应性来影响呼 吸运动。
神经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大脑皮层等,通 过神经调节来改变呼吸肌的收缩和舒 张。
体液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 通过改变血液pH值和渗透压来影响 呼吸运动。
05
06
呼吸系统保健与养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 新鲜,有助于减少呼吸道疾病
的发生。
适度加湿
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 ,有助于保持呼吸道湿润,减 少干燥引起的刺激和不适。
饮水充足
多喝水可以保持呼吸道湿润, 有助于痰液排出,减少呼吸道 感染的机会。
正确咳嗽和排痰
支气管哮喘与防治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和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过敏性哮喘、感染性哮喘等。
目录
• 呼吸系统概述 • 呼吸道结构与功能 • 肺的结构与功能 • 呼吸运动与呼吸调节 •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与防治 • 呼吸系统保健与养生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呼吸道
包括鼻、咽、喉、气管 和各级支气管,是气体
进出的通道。
肺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具 有呼吸功能。
在肺泡内,氧气从肺泡气中通过呼吸 膜弥散到血液中,而血液中的二氧化 碳则从血液中通过呼吸膜弥散到肺泡 气中。
肺动脉将含氧量较低的静脉血输送到 肺部,经过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网进 行气体交换。
经过气体交换后的血液再由肺静脉输 送回心脏,完成一次完整的血液循环 。
04
呼吸运动与呼吸调节
呼吸运动的过程与机制
物理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如肺牵张反射、咳嗽反射等,通过改 变呼吸道阻力和胸廓顺应性来影响呼 吸运动。
神经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大脑皮层等,通 过神经调节来改变呼吸肌的收缩和舒 张。
体液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 通过改变血液pH值和渗透压来影响 呼吸运动。
05
06
呼吸系统保健与养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 新鲜,有助于减少呼吸道疾病
的发生。
适度加湿
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 ,有助于保持呼吸道湿润,减 少干燥引起的刺激和不适。
饮水充足
多喝水可以保持呼吸道湿润, 有助于痰液排出,减少呼吸道 感染的机会。
正确咳嗽和排痰
支气管哮喘与防治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和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过敏性哮喘、感染性哮喘等。
呼吸系统总论-PPT课件(文库推荐)

3、左心衰竭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4、COPD 慢性进行性气促
5、支气管哮喘 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
(五)胸痛 壁层胸膜病变时,可出现胸痛。 1、肺炎 胸痛伴发热(高热) 2、肺癌 隐痛,持续加剧
胸痛
3、肺血栓栓塞(PTE) 突发胸痛伴咯血和(或)呼吸困难
4、胸膜炎 双侧下胸痛,与咳嗽、深吸气有关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
呼吸系统与体外环境相通,在呼吸过程中, 外界环境中的有机或无机粉尘,包括各种 微生物、蛋白变应原、有害气体等,皆可 进入呼吸道及肺引起各种疾病,因而呼吸 系统的防御功能至关重要。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
一、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包括
1、物理:鼻部加温过滤、喷嚏、咳嗽等 2、化学:溶菌酶、蛋白酶抑制剂、抗氧化 的谷胱甘肽等
3、全身免疫性疾病(结节病、系统性红斑 狼疮等)、肾脏病(尿毒症)及血液病 (如白血病)均可累及肺。
呼吸系统疾病范畴
1、气流受限性疾病 2、通气功能障碍性肺疾病 肺实质疾病 神经肌肉疾病 胸壁/胸膜疾病 3、肺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详细病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处转移进行鉴别诊断
(六)支气管镜和胸腔镜 1、纤维支气管镜 ①直接窥视支气管粘膜水肿、
充血、溃疡、新生物、异物, 做刷检或活检,进行组织学 诊断 ②肺泡灌洗,做病原学、细胞学、 免疫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③治疗:取异物、激光、微波、药物等
一、症状 (一)咳嗽
1、喉、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支气管急性炎症 急性发作的干咳伴发热、声嘶
2、COPD 常年咳嗽,秋冬季加重
咳嗽
3、支气管扩张、肺脓肿 体位改变时咳嗽、咳痰加剧
呼吸系统概述PPT课件

系 统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疾 病
呼 吸 运
化学感受器
概 述
动 的 调
化学感受性 呼吸反射
节 呼吸的反
化学因素对呼吸
射性调节
的调节
肺牵张反射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 呼吸系统具有十分完备的防御机制。 • ①物理防御: • ②咳嗽反射: • ③喷嚏反射: • ④吞噬细胞防御: • ⑤免疫防御:
述
(2)痰的形状
2. 痰的特点
(3)痰的颜色
(4)痰的气味
常见症状与体征--咳嗽与咳痰
学习目标 结构与功能
常见症状与体征 常用诊疗技术 思考题
呼 吸
常见症状与体征--咳嗽与咳痰
系 护理措施
统 1.改善环境
疾 病
2.补充营养与水分
指导有效咳嗽 胸部叩击
概 3.心理支持 述 4.协助排痰
湿化呼吸道
5.遵医嘱用药 6.清洁口腔 7.病情观察
呼 吸
肺的导气部
系
统
疾
病
概
述
呼 吸
肺内各级支气管结构的变化
系 统 疾 上皮 病
小支气管
假复层纤毛 柱状
细支气管
假复层纤毛 柱状
终末细支 气管
单层纤毛 柱状
概 杯状细胞 少量
更少
无
述 软骨
少量碎片 大多已消失 无
腺体 平滑肌
少 有,成束
无 相对增加
无
形成完整 的环形肌 层
呼
肺的换气部与肺泡结构
吸
述 4)肺活量(vital volume, VC) 3500/2500
5)残气量(residual volume, RV)1000-1500
呼吸系统总论ppt课件

肺A,V
细支气管 肺 泡
4
•
气管树: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
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
• • • 小气道:直径<2mm小支气管、细支气管 肺小叶:3~5个终末细支气管+其分支+肺泡 肺腺泡(pulmonary acinus):肺小叶内的Ⅰ级呼吸 性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的肺组织,是肺的基本功能单 位。 • 肺泡毛细血管膜: Ⅰ型肺泡上皮、基底膜、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气血屏障
5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居我国总人口死亡病因的第一位(肺癌 肺结核)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工业理化因子、生物因子 吸入以及人口老年化等因素,使肺部疾病的患病 率明显增加。 疾病谱虽有变化,但仍以感染性疾病为多,如支 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病等,尤以医院内感染和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肺感染更受到广泛关注,严 重、病死率高。肺癌,肺结核,COPD,支气管 哮喘,肺血栓栓塞症,肺部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等 疾病也多见。 2003年还暴发了SARS疫情(中青年多发,传染 性强,死亡率高,无特效药)。
15
呼吸困难
可表现在呼吸节律、深度、频率等方面的变化。可分为吸气 性、呼气性和混合性,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肺炎、气胸、胸腔积液 慢性——COPD 夜间发作——左心衰 反复发作——哮喘 不明原因——肺血栓栓塞症 吸气性——喉头水肿,异物,大气道肿瘤 呼气性——哮喘 混合性——结核
19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展望
⒈保护环境,净化空气。 ⒉鼓励戒烟,分无烟区。 ⒊加强传染病的管理。 ⒋注意体检和早期诊断。 ⒌运用新的检测手法,提高诊断水平。 ⒍运用新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水平。
呼吸系统总论PPT课件

9
二、呼吸系统病人的护理评估 (一)常见症状体征评估 (二)实验室检查
10
(一)呼吸 系统常 见症状 体征
咳嗽 咳痰 最常见
肺源性 呼吸困难
咯血
胸痛
紫绀
11
什么是咳嗽、咳 痰呢?
(1)定义: 咳嗽:是一种呈突然、爆发性的呼气运动,以清
除气道分泌物及异物。是机体的反射性保护 最常见症状
咳痰:是指借助支气管黏膜上皮纤毛运动、支气 管平滑肌的收缩及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分泌 物从口腔排出体外的动作。
气胸、肋骨骨折及有病理骨折史者 方法:每一肺叶叩击1~3min,120~180次/min
24
胸部叩击注意事项:
操作前:解释、明确部位(从影响最大的肺叶开始) 操作中:
Ⅰ宜用单层薄布保护胸廓部位,避免直接叩击,但覆盖物不宜过厚
避开乳房、心脏,纽扣、拉链,勿在骨突起部位进行
Ⅱ叩击力量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 Ⅲ 每次叩击5~15min为宜,安排在餐后2h至餐前30min完成
咳痰 (2)有窒息 与血液或分泌物可能阻塞 呼吸道通畅、
咯血 的危险
大气道、意识障碍、无力 无窒息发生
排痰有关
18
护理措施
1、清理呼吸道无效 (1)一般护理 (2)病情观察 (3)促进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重点) (4)用药护理 (5)心理护理
19
1、清理呼吸道无效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① 环境:18~20℃、50~60%、避免不良刺激 ② 避免诱因:戒烟 ③ 饮食:三高、补水>1500ml/d、禁食辛辣 ④ 体位:坐位或半卧位 ⑤ 活动与休息: ⑥ 口腔护理: ⑦ 皮肤护理:
5
长期炎症:纤毛脱落、融合、倒伏、畸变
电镜下正常气道粘膜表面的纤毛
二、呼吸系统病人的护理评估 (一)常见症状体征评估 (二)实验室检查
10
(一)呼吸 系统常 见症状 体征
咳嗽 咳痰 最常见
肺源性 呼吸困难
咯血
胸痛
紫绀
11
什么是咳嗽、咳 痰呢?
(1)定义: 咳嗽:是一种呈突然、爆发性的呼气运动,以清
除气道分泌物及异物。是机体的反射性保护 最常见症状
咳痰:是指借助支气管黏膜上皮纤毛运动、支气 管平滑肌的收缩及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分泌 物从口腔排出体外的动作。
气胸、肋骨骨折及有病理骨折史者 方法:每一肺叶叩击1~3min,120~180次/min
24
胸部叩击注意事项:
操作前:解释、明确部位(从影响最大的肺叶开始) 操作中:
Ⅰ宜用单层薄布保护胸廓部位,避免直接叩击,但覆盖物不宜过厚
避开乳房、心脏,纽扣、拉链,勿在骨突起部位进行
Ⅱ叩击力量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 Ⅲ 每次叩击5~15min为宜,安排在餐后2h至餐前30min完成
咳痰 (2)有窒息 与血液或分泌物可能阻塞 呼吸道通畅、
咯血 的危险
大气道、意识障碍、无力 无窒息发生
排痰有关
18
护理措施
1、清理呼吸道无效 (1)一般护理 (2)病情观察 (3)促进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重点) (4)用药护理 (5)心理护理
19
1、清理呼吸道无效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① 环境:18~20℃、50~60%、避免不良刺激 ② 避免诱因:戒烟 ③ 饮食:三高、补水>1500ml/d、禁食辛辣 ④ 体位:坐位或半卧位 ⑤ 活动与休息: ⑥ 口腔护理: ⑦ 皮肤护理:
5
长期炎症:纤毛脱落、融合、倒伏、畸变
电镜下正常气道粘膜表面的纤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胸部X线摄影: 是胸部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常用摄影体位包括:正位、
侧位、斜位、前弓位。从传统的X线片、CR、DR、体层摄影、 支气管造影。 (二)胸部透视
可多体位观察病变,并可观察膈肌的活动度及心脏的搏动 状态等。其不易发现细微病变,仅作为胸部摄片的补充检查。 (三)体层摄影 及支气管造影检查 主要评价支气管内病变, 目前很少应用。
PA View
Lateral View
Bronchography
二、 CT检查
(一)平扫 (1)不使用对比剂的常规扫描,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阅片时通常使用肺 窗观察肺、纵隔窗(软组织窗)观察纵隔、骨折评价选择骨窗。 (二)增强扫描 (1)从肘静脉经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后再进行的扫描,通常是在平扫 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用于鉴别肺门周围血管断面与肺内病灶;肺门纵 隔淋巴结与血管断面;胸部大学管受累情况。(2)动态增强扫描:对肺 内孤立结节的定性诊断有一定作用。(3)肺血管的CTA:显示肺动脉及 其大分支。(4)CT灌注成像:主要用于肺结节的鉴别诊断,处于临床研 究阶段。 (三)后处理技术
肺野分区(线图)
肺图表示影
LUNG MARKINGS
LUNG HILAR
LUNG MARKINGS
正常肺血管
肺少血
4. 肺叶与肺段 (1)横裂和斜裂将右肺分为上叶、中叶、下叶;斜裂将左肺分为上叶、下叶,左肺上叶又分为上叶与舌部。 副叶是指额外的胸膜裂伸入肺段之间形成额外的肺叶。最常见的奇叶和下副叶。 (2)肺段:右肺10个肺段、左肺8个肺段,每个肺段有与其名称一致的肺段支气管。肺段呈尖端指向肺门, 底部位于肺周围的圆锥形。肺段之间无清楚的边界。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且种类繁多,包括X线、CT检查、 MR检查、血管造影及介入放射学检查、超声检查、核 素检查、PE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 要检查和诊断方法。恰当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十分重要, 胸部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X线检查和CT检查在胸部的 应用很普遍。MRI检查由于软组织分辨力高且具有流空 效应,常用于纵隔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薄层面重组技术:多平面重组技术;气管支气管树成像;CT仿窥内镜; 肺结节分析技术。
Contrast-enhanced CT
Nonenhanced CT
Pulmonary vessel involved
Differentiation for nodule adjacent to lung hilum
胸椎;肋骨;胸骨;锁骨;肩胛骨
3、胸膜
在胸膜返折处且X线与胸膜走行方向平行时,胸膜可显示为线状致密影。其变异 有奇叶副裂。
锁骨上皮肤皱襞 乳头
乳房
叉状肋
先天性肋骨融合
颈肋与肩胛骨内缘
胸骨角与女性乳头
Horizontal fissure
oblique fissure
Accessory fissure
分)
2.肺门: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支气管、淋巴组织构成,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和肺静脉。
右肺门的上部由右上肺动脉及肺静脉分支构成,下部由右下肺静脉构成。右肺门上下部的夹角称右肺门角。左肺门由 左肺动脉及上肺静脉的分支构成。
3. 肺纹理:由肺动脉(主要)、肺静脉组成,表现为正常充气的肺野,自肺门向周放射分布的树枝状阴影, 立位时下肺野纹理较粗。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分支,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也参与肺纹理的形成。
Lesion constitution
肺动脉栓塞
测测你慧眼的魅力:what ?
CT仿真内镜成像
支气管内镜成像
第二节 正常影像X线与CT表现
(一)胸廓
正常胸部X线影像是胸腔内、外各种组织、器官等相互重叠的综合投影。
1、胸壁软组织
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乳房及乳头;伴随影。
2、骨性胸廓
气管、支气管、食管、胸腺, 胸骨柄下缘至第4胸椎体下缘 此外尚有淋巴组织、神经、 连线与第4前肋端至第8胸椎
脂肪等。
体下缘的连线。
纵隔影像解剖 范围与内容
பைடு நூலகம்
纵隔影像分区 九分法
胸腺
9y 20 y
纵隔器官 胸腺与食管
食管 47 y
纵隔器官 淋巴结
Normal
Normal
Lymphadenopathy
右主支气管异物致右肺阻塞性肺气肿
双肺弥漫性肺气肿
肺大泡
右肺上叶肺气肿,而中下叶不张
肺气肿 小叶中央型
肺气肿 间隔旁型
2、阻塞性肺不张
左肺不张
右肺上叶不张:横“S”征
右肺上叶不张
左肺上叶不张
左肺上叶不张
Interlobar fissure
胸膜
次级肺小叶: 小叶核、小叶间隔与小叶实质
小叶间隔
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隆突
支气管
(三)纵隔与横膈
纵隔为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 侧位胸片分区
有器官结构及结缔组织的总 前纵隔位于胸骨后,气管、
称。
升主动脉、心脏之前,食管
主要结构有心脏、大血管、 前壁是中后纵隔的分界。
5 气管、支气管(正位) 1. 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5/6胸椎水平分左右主支气管,分叉角度60~850(<900)。两侧主支气管逐 级分出叶、肺段、亚肺段、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直至肺泡管和肺泡囊。 2. 隆突:左右主支气管下壁交界处称隆突,隆突角锐利。
肺段的X线解剖(线图)
Lobar and segmental bronchus
纵隔淋巴结肿大(包括腋窝)
纵隔器官 心脏与大血管
纵隔器官 膈肌
CT 膈肌( )与膈脚( )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一、肺部病变
(一)支气管阻塞 (二)肺实变
(一) 支气管阻塞:腔内生长肿物
腔外肿物压迫性气管狭窄
腔内异物造成管腔狭窄
腔内肿瘤造成管腔狭窄
1. 肺气肿 诠释
支气管狭窄后,空气能被 吸入,不能完全呼出,使 该支气管所分布的肺泡过 度充气而逐渐膨胀,形成 阻塞性肺气肿。
水平裂叶间胸膜( )与斜裂叶间胸膜( )
CT显示胸壁软组织与骨性胸廓
CT三维重建:骨性胸廓诸骨清晰可见
(二) 肺
1.肺野分区(正位):正常充气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为了描述病变定 位的需要,分为上、中、下三野,内、中、外带。(肺尖区:第1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锁骨下区:锁骨以下第2肋圈外缘以内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