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IS-LM模型分析
IS-LM模型分析我国经济政策效果

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通过 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增加。即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 r从r1下降到r0,收入y从y1上升到y2,均衡点又回到政策 发生效果之前的均衡点E1同一水平线上)。因为该移动幅 度未知,所以利率的升降不一定,但国民收入一定增加
在经济政策实行的前期,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可以使就业得到缓解,国民收 入相对增加,由此可以刺激国内需求,缓解内需不足的 问题。
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危机情 况下,也能完成保八任务,GDP连年增长 ,抑制 了通货膨胀的颓势。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增幅比例 大。开放程度加强,吸取了各国经济保守性强的 教训,进一步对外开放。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失业 问题得到改善,人均收入增加,通货膨胀得到缓 解,保障了人民利益。
宏观经济学期中考查
姓名:李相文
班级:工商2班
学号:P112315763
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前言:08年经济危机已过去4年,但在期间我国的宏观 经济政策的效果及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仍然是值 得我们探讨的。在经济危机后,我国先是采用的是积 极的财政政策和适的宽松的货币政策,然后是积极地 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那么,这样的经济政策 究竟取得怎样的效果?我将结合IS-LM模型来分析经济 政策的效果。
r
IS2 IS1 E2
LM1 LM2 LM3
后期至今 IS-LM模型 分析
r3
E1 r2 r4 E3
r1
E4
0
y0
y1 y2
y3
y
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收入和利率同时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均衡点从E1移到E2,此时收入为 y1,利率为r3.稳健的货币政策使收入上升,利 率下降。LM曲线向右平移,且收入上升到y2,利 率下降到r2,E3为新均衡点。
IS-LM模型分析金融危机时中国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采用的货币政策货币政 策包括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对 商业银行贷款和调整利息率。在金融危机的大 背景下, 为保证中国经济稳定快速的增长, 适度 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为中国经济注入一支强心 剂。在2008 年9 月16 、10月9日、10 月30 日、 11 月27 日、12 月23 日中国人民银行5 次降低 基准利率; 在2008 年9 月15 日,10 月8 日, 11 月 26 日, 12 月22 日中国人民银行4 次降低法定准 备金比率。降低基准利率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 和投资需求, 使得IS 曲线右移, 产值上升; 而降 低法定准备金比率能够刺激商业银行的贷款和 存款, 扩大信贷, 使得企业更容易贷款进行生产 投资, 继而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同时这一措施 能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得LM曲线右移至LM', 如 图2, 当IS 曲线不变时, 均衡的产值由y上升至y'。
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推进税费改革, 减少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例如, 2008年 12月10日, 我国政府提出实行结构性减税 推进税费改革; 2009 年1 月1日起, 宣布 增值税转型, 将减轻企业负担1000 多亿 元, 企业所得税新标准的调整也减轻了企 业负担1000 多亿元。这些政策旨在通过 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 扩大企业投资,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来提高产值。用IS曲 线分析, 减少税收T, 同样会使得IS曲线 右移至IS', 如图2, 在LM曲线不变的条件 下, 均衡产值由y增加至y', 即达到增加产 值的目的。
结论
由于社会主义的市场机制, 使得具有 较强宏观调控能力的中央所提出的经济 政策效用越来越显著。无论是积极的财 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都旨在保 证GDP 的稳定增长。这些政策的实施会 使得IS 和LM 曲线向右移动, 不仅确保 了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实现两均衡状 态时的产值增加, 还在一定的条件下, 保 持了就业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为中国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S_LM模型与中国当前经济政策

政府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 悦收 , 这两 个政策会 对 l 曲 S 线产生形晌 , 具体来肴主要是由于政府购买 的增加导 致 l 曲线向外 移 S 动 , 与曲线形成新的均衡 , 此 时 , 总产 出将 会增 加 , 利率 上升 , 而利率 的
上升导致投资出现下降, 投资的下降使总产出减少, 这种减少是由于政 府 胸买对 市场的挤出效应的 存在 而税 收政策 的变化 表现 为, 悦收 的 增加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 业投资 的减少 , 从 而使总 产出进 一步 减
Y 二C + I + G
其 中 Y 表示社会总产出 ; 表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I 表示投 资; c G 表示政府购买 整个公式反 映 了总产 出为消费 ∀投资和 政府 购买的 和 , 具体 来说 消费者可支 配收入越 高消费越 多 , 利率高低变 化会影晌到
经济剧烈衰退而采取的通过下调利军的方式, 增加货币供给, 刺激投
收入看政府的减悦政策导致政府今年 前 9 个月悦 收总. 同 比下 降了近
央萦改为隔周发行, 并正式宣布取消对银行信贷管制, 中国一年内利率 下调幅度已近3 % 0 假定在价格不变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对 l 一山 模型的影响 s
1∀ 时政政策分析
4 2 % , 从悦收收入结构香有近三成来自于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悦种收
少 .1 曲线会向内移动 , 此时与 LM 曲线形 成新 的均衡 点 , 表 示总产 出 5 的减少 , 但利 率的下降会在此 时引发 投资增长 ,促进总产 出增加 鉴于我国当前实施积极 的财 政政策可 以知 道 , 政府 期望 通过增加 购 买和 投资的方式达 到刺激币 场总瀚 求 , 并 以此拉动 经济增 长 与此 同时 ,利 用减悦 政策增加居 民可支 配收入和企业收益 , 使居民消费和 企
案例1IS—LM模型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案例1 IS—LM模型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人们通常运用IS—LM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并以该模型所体现的经济思想作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理论依据。
但我国宏观经济学的实践表明,以IS—LM模型为依据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IS—LM模型的形状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以我国投资的利率弹性对IS曲线斜率的影响看,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还没有完全确立,政府在企业投资中还起着一定的作用,企业自身还不能自觉地按市场经济原则办事,这必然导致企业投资对利率的反应没有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敏感,从而导致中国的IS曲线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IS曲线陡峭。
从边际消费倾向变化对IS曲线的影响看,储蓄的超常增长表明,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已经远远低于在目前收入水平应具有的水平,收入与消费之间已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这种失衡必然导致我国的IS曲线比在正常情况下陡峭。
那么,中国的LM曲线的斜率如何呢?首先,中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中国居民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急剧膨胀,从而打破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稳定关系,使中国的货币交易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再稳定,导致LM曲线不断趋向平坦。
其次,从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弹性对我国LM曲线斜率的影响看,在目前的中国,由于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尚不十分完善,广大居民缺乏多种投资渠道,利率的变化对人们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影响并不大,投机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小,其对LM 曲线的影响是使LM曲线比较陡峭。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在进行政策选择时,必须考虑政策的有效性和确定性。
在一定的经济形势下,一些政策比另一些政策更加有效,一些政策的影响比另一些政策的影响具有更大的确定性。
在我国目前的状况下,IS曲线陡峭,LM曲线平坦,这时,财政政策效果十分有效,货币政策效果有限。
近几年,利率连续下调对消费和投资的刺激十分有限已经告诉我们,目前条件下,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并不存在,继续下调利率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中国IS-LM宏观经济模型分析

中国IS-LM宏观经济模型分析论文关键词: IS-LM模型宏观经济分析论文摘要: IS曲线是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的点连成的曲线,反映产品市场上的均衡;LM曲线是指货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曲线,反映供给市场上的均衡.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它代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本文通过对中国1978—2007年宏观经济各个构成的分解来了解中国的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货币供求函数以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从而得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整和影响。
一、理论模型及分析定义式Y=C+I+G +NX ・・・・①其中Y: GDP(含G);C:最后消费;I:资本形成;G:政府购买,即为财政支出NX:产品和服务净出口额消费函数:C=a+bY,投资函数:I=e-dr净出口函数:NX=f-mY-nr数据采用1978年到2007年数据,采用eviews5.0软件进行分析.2007 249529.9 4.14 111417.4 35127.4 23380.5 128444.6 403442.2(一)中国的消费函数基本模型C=a+bY,通过对历年消费和GDP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消费C= 3170.97+ 0.51*Y(XF为消费)(3.173)(49.00)决定系数 =0.9884,说明信赖度较高, =0.9880,T检验能够很好的通过.该方程较理想。
(二)中国的投资函数基本模型为I=e-dr・・・・②利用EVIEWS估计得出I = 57790.78- 5424.43r*r(5.61)(-3.47)利息率r的系数为负数,t检验值也能够通过,但是可决定系数R2=0.28太低,所以该式为理论式。
考虑到当前投资还受前期投资的影响,所以加入滞后期I(-1)估计得到I = -2846.64 + 354.23*r + 1.20*I(-1) ・・・・⑴(-2.44)(2.51)(71.7)=0.996虽然可决定系数,R2的值提高了,但是t检验值降低了,并且利率的系数变成了正,与理论不符合。
IS—LM模型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中的适用性研究

IS—LM模型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中的适用性研究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框架,用于解释利率、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这个模型通过对投资储蓄平衡和货币市场均衡进行分析,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中,IS-LM模型的适用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IS-LM模型的适用性研究,探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一些问题。
首先,IS-LM模型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中的适用性取决于对我国经济结构的理解。
我国经济结构特点明显,存在着一些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情况。
例如,我国经济中政府对资金的支配权很大,金融市场不完全开放,货币政策的调整机制比较复杂等。
这些情况导致IS-LM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因此,在运用IS-LM模型进行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时,需要对我国经济结构有深刻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将IS-LM模型直接套用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中。
其次,IS-LM模型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中的适用性还取决于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理解。
IS-LM模型中的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而IS曲线代表实际投资和储蓄的平衡条件。
在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非常强大,因此需要对这两个政策进行深入的分析。
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阶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和协调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IS-LM模型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中的适用性需要立足于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深刻理解和分析。
再次,IS-LM模型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中的适用性还受到了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外部需求的变化等都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运用IS-LM模型进行宏观经济政策选择需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因素,及时调整政策,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IS-LM模型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中的适用性是存在的,但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实际操作中,决策者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充分理解和分析我国的经济结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因素,灵活运用IS-LM模型,制定出更加合理、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学:ISLM模型对当前中国经济现状的分析

课程论文题目IS-LM模型对当前中国经济现状的分析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升本学号_ XXXXXXXXXX ____姓名____ X X X _______2015年_12_月 _20_日IS-LM模型与当前中国经济现状的分析一、关于IS-LM模型的简介IS-LM模型是由英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和美国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汉森,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
(一)IS曲线表示能使投资(I)等于储蓄(S)的所有利率(r)与国民收入(y)的组合点形成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是相等的,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如图,以纵坐标代表利率,以横坐标代表收入,可以总结出,IS曲线是从投资于利率的关系(投资函数)、储蓄与收入的关系(储蓄函数)以及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中推导得来的。
如果投资函数或储蓄函数发生变动,IS曲线就会变动。
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在同样利率水平上投资需求增加了,即投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于是,IS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其向右的移动量等于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
反之,若投资需求下降,即投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于是,IS曲线就会向左下方移动。
这是投资需求的变动引起的IS曲线的移动。
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储蓄愿望增加了,即人们更节俭了,这样储蓄曲线就要向左移动,如果投资需求不变,则同样的投资水平现在要求有的均衡收入水平就会下降,因为同样的这些储蓄,现在只要有较低的收入就可以提供出来了,因此IS曲线就会向左移动,其移动量等于储蓄增量乘以乘数。
这是储蓄函数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不仅这些因素会引起IS曲线移动,一切自发支出量变动,都会使IS曲线发生变动。
(二)LM曲线表示能使货币需求量(L)与货币供给量(M)相等的所有利率(r)与收入(y)的组合点的轨迹。
这条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运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98年扩大内需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题目1:运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98年扩大内需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背景:1997年,刚刚成功实现了“软着陆”的中国经济,却遭遇了至今仍令许多人记忆犹新的亚洲金融危机。
这一发端于东南亚并迅速波及刚刚回归中国的香港的金融风波,使中国经济很快又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
作为一项紧急应对之策,中国政府做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决策,同时采取包括增发国债、降低存贷款利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定义: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币存量,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
IS-LM模型:IS—LM模型是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
分析:从IS-LM图形上看,降低存款利率导致LM曲线下移,表明银行存款减少,市场上用于投资的货币增多;同时,随着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人民币不贬值等措施的进行,对外出口的必然加大,进口必然减少。
通过发行国债,减少市场的货币流通,降低物价,导致商品的需求加大。
因此IS曲线向右边移动,IS曲线和LM 曲线相交于另外一个点。
在新的平衡点上,产出(Y)加大,利率降低,货币需求减少。
1、消费量(C)由于利率的下降,通货膨胀的控制,居民用于储蓄的货币减少,用于购买物品的货币增多,消费量加大。
2、投资量(I)由于政府增发了债券,导致市场上大量的闲散资金用于购买债券,市场上的流通资金减少。
政府将募集到的资金的资金用于重点行业的投资,实现了经济平衡发展。
同时,由于利率的下降,消费的增长,出口的加大,必然导致投资的加大。
3、居民储蓄和货币存量由于利率下降,居民用于储蓄的货币必然增多,导致居民储蓄下降。
同时,由于银行储蓄的减少,货币存量必然增加(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一国银行体系之外由政府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
4、失业率由于消费增加、出口增大导致产出加大,在短期无法改善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劳动人数必然提升,导致失业率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IS-LM模型分析摘要:2006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失,对中国经济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为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我国政府从2008年11月份开始实施了包括4万亿拉动内需的十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连续大幅度“双率”下调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本文在用数理方法构建我国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以IS-LM模型为分析工具,对上述经济政策进行了效果分析。
研究表明,我国经济要实现后危机时代的真正复苏,首先必须考虑能改变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的政策措施,从而为提高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奠定基础;其次,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应加大政府开支和用于失业、养老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和直接投资;另外,货币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为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制度环境上。
关键词:IS-LM模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后危机时代一、引言自从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已经开始衰退,就业压力增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局下,中国也自然受到了一定的损失:首先,我国是世界上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这样一来,不仅使得中国外汇储备量大幅度缩水,而且中资银行和企业的资产和收益也在大幅度减值。
其次,这次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得身为出口型经济的中国损失巨大。
金融危机的“寒流”已经慢慢的渗入到了实体经济。
近年来,由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GDP 的高速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实际出口出现负增长,使得外贸出口受阻,对我国以外贸为主的加工工业产生巨大影响。
再次,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的下降、股市楼市的低迷,外商对华的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度减少。
最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对于股市基金债券和房地产等信贷产品丧失信心,使得货币需求中的投机余额增加,最终导致产值的减少。
让我们再从几组数字的比较来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初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外贸出口额14285亿美元,名义增长17.2%,扣除出口价格上涨因素后,出口数量实际增长7%左右,不仅名义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8.5个百分点,而且实际出口增幅约低12个百分点。
2008年我国现价计算的GDP总量为30067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的增长率为9.0%。
其中,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经济增长速度呈现逐季加速回落之势,年度经济增长速度回落4个百分点;而季度增长率自2007年第二季度的12.6%一路滑落至2008年第四季度的6.8%,共下降5.8个百分点。
在国内经济陷入周期性调整、外需持续减弱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2008年11月份开始实施“双管齐下”的救市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出台了立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4万亿元投资拉动内需的十项财政措施和连续大幅度“双率”下调的货币政策。
此举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些政策的效果到底如何呢?针对这个上至政府下至民间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将以宏观经济学经典的IS-LM模型为工具,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救市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本文的相关文献大体分为两类,一是IS-LM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的研究,二是以IS-LM模型为工具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
(一)IS-LM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要用IS-LM模型为工具对我国的宏观政策做出分析,首先要明确IS-LM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
我国的IS_LM曲线的形状如何,甚至我国究竟存不存在可拟合的IS-LM模型,理论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大体上有以下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IS、LM两条曲线均落入经典理论模型所描述的正常区间内。
曾宪久(2001)通过1985年到1998年的数据估计我国投资的平均利率弹性值(-0.19)和货币需求的平均利率弹性值(-0.06),发现两者均小于零,并且在数值上前者更大,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IS、LM两条曲线均落入经典理论模型所描述的正常区间内,且LM比IS更加陡峭。
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的LM曲线不同于经典理论模型的描述,而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胡海鸥(2001)认为,我国的货币供给主要通过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农产品和外汇的收购来实现,与西方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国债买入来进行不同,这导致我国的投机性货币需求随利率的变动而同向变动,使得我国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的倾斜方向与西方国家相反,而向右上方倾斜的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导致了向右下方倾斜的LM曲线。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投资利率弹性小、储蓄水平高,使得我国的IS曲线较之西方国家的更加陡峭。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的IS曲线非常陡峭,但LM曲线形状不能确定。
任太增(2000)从理论角度分析,认为我国的投资利率弹性小且边际消费倾向小,导致我国的IS曲线极其陡峭。
另一方面,我国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使得LM曲线趋于平坦;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小,使得LM趋于陡峭,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LM曲线的形状不能确定。
第四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尚不存在确定的IS、LM曲线。
司春林(2002)通过精确的计量模拟,发现并不存在确定的IS、LM曲线方程。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IS-LM模型分析关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效果如何,这方面的文献是比较多的,国内学者对此做了详尽的探讨,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张占涛(2009)的观点。
他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宏观调控效果的因素,首先,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乘数作用限制了投资的拉动作用;其次,财政政策很难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的消费不足问题;第三,信贷投放底线的设置使得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很有限;第四,“流动偏好陷阱”使货币政策的反衰退作用十分有限。
以IS-LM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政策调控效果作出评价,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少,主要包括以下三篇文献:马莉媛、王颖(2009)仅以IS和LM两条曲线的向右移动论证了宏观经济政策“保增长”的调控目标,对政策的作用机制并未作出分析。
杨洁(2009)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使IS、LM曲线向右移动做出了解释,并对我国IS、LM曲线的相对位置做了补充说明,认为在我国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较小,并且投资对利率的反应也不敏感,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目前的状况下,IS曲线陡峭,LM曲线平坦,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模型说明,我们国家若采取财政政策,其效果有效性高,而货币政策则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彭晓莲(2009)所做的研究是较为全面的,她先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我国IS、LM曲线的相对位置,得出的结论是IS曲线较陡、LM曲线极陡。
从而一方面陡峭的IS 曲线决定当前我国拉动内需的十项措施将产生积极强烈的效果;但另一方面,陡峭的LM曲线又会制约这种效果。
同理,一方面,陡峭的LM曲线会决定我国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取得较大的效果;但另一方面,陡峭的IS曲线又会制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效果,使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她得出的结论是各种政策的经济效果被弱化,要从整体上促进经济复苏,需要配合使用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另外,单纯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容易陷入流动偏好陷阱,真正的救市需要“标本兼治”。
(三)本文的研究视角一方面,理论界对于IS-LM模型在我国适用性的探讨都是比较早的,在2000年左右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而2000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此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
宏观形势的变化要求对模型的设定做出新的探讨,本文将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个角度对我国IS-LM模型的设定做出自己的分析。
另一方面,目前理论界对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效果所做的分析大多只停留在定性的角度,没有实际经济运行数据的支撑,所得出的结果是较为片面的,如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并非无限大,从而论证了以上文献中所提到的流动偏好陷阱目前在中国并不存在。
综上,本文首先通过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的分析对我国的IS-LM 模型做出较为精确的设定,然后以此为工具分析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对政策调控效果作出评价,最后对后危机时代的政策导向提出建议。
三、我国IS-LM 模型的重新设定: 以1992-2006年的数据为基础以上文献综述概括了关于IS-LM 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的四种观点,下面本文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我国的IS-LM 模型做出自己的分析(一)定性分析1.当前我国IS 曲线的形状。
IS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为y dd e a r β--+=1 其斜率取决于参数β(边际消费倾向)和d (投资的利率弹性)。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其分析如下:(1)边际消费倾向严重偏低由于住房支出、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比重太大,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及传统的勤俭节约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居民当前的边际消费倾向严重偏低。
(2)投资对利率的变化很不敏感由于我国银行利率仍未实现市场化,企业对资金的供求不能影响利率高低,利率的高低也不能直接调整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加之我国现行的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信贷资金的去向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的主导。
这些因素弱化了利率政策的传导作用,导致当前我国投资对利率的变化很不敏感。
具体来说,银行和企业之间仍存在体制性隔膜。
中国的投融资体制在“拨改贷”后基本上是以单一的银行债权性间接融资为主的制度。
资本市场并不发达,创业投资机制几乎不存在,银行处于社会资金的高度集中或垄断地位。
这一方面造成广大企业对银行资金的高度依赖,尽管在企业和银行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健全,金融机构“三性”原则不断增强、预算约束不断硬化的情况下,“不贷白不贷,贷了也白贷”的现象已大为减少,但利率再高,亏损再重仍敢贷款的现象并不鲜见。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都未能成为影响实际投资的重要参照因素,更遑论利率诱导投资从而产生投资的负利率弹性了。
另一方面,社会资金高度集中机制必然伴随内在的风险集中机制,从而银行又不得不“惜贷”。
特别是对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实力弱小的中小企业和担保不足的非国有企业更是如此。
投资与利率的联系必然在这部分企业身上发生梗阻。
(3)IS 曲线较为陡峭偏低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较小的投资利率弹性共同作用,使得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dβ-1偏大,说明我国当前IS 曲线较为陡峭。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健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条曲线将不断趋向平坦。
2.当前我国LM 曲线的形状。
L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为hm h ky r -=其斜率取决于参数k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h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其分析如下:(1)货币需求收入弹性较高在我国的狭义货币需求(M1)中,交易需求占了很大比重,老百姓因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了大量的货币需求,而且这部分需求主要受国民收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