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的溶解热实验报告
冰的溶解热实验报告

由图线可知
已知冰得溶解热得求解公式为,式中水得比热容
,铝制得内筒、搅拌器比热容,实验测得数据冰得质量,水得质量,保温杯加搅拌器加温度计得总质量,代入数据得
所以,实验测得冰得溶解热为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过程盖子应盖好,还要不停地用搅拌器轻轻地搅拌内筒中得水,以保证热学系统得温度均匀、
2同时防止内筒中得水搅出内筒外与桌面上,以保持内筒中水得质量不减少。
3冰得质量m应在测出末温T2后再称量。
六、误差分析
1实验数据读取有误、
2冰得质量选取不太合适,造成增加实验得难度
3求取过程中有误差
七、思考题
1水得初温、终温与室温大致有什么关系?
答:使水得初温比室温高约10-15℃,水得终温应比室温低。
要求初温、终温各自与室温得绝对值大致相等。
2如何获得0℃得冰?取出冰块后,就是应先测出冰块质量,在将其投入量热器?还就是先投入量热器进行其它测量,最后再测冰块质量?
答:可以将制得冰块在外界环境中让其稍稍融化,将其置于冰水化合物中过一段时间在取用,在投入量热器之前用吸水纸揩干其表面得水。
冰块得质量应在将其投入量热器进行完其它测量后测得此时量热器总质量然后用其减去先前测得得加水后得质量得到。
八、附上原始数据:。
测定冰的溶解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冰的溶解热的概念及其在物质相变过程中的重要性;2. 掌握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溶解热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3. 通过实验,提高对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冰的溶解热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单位质量的冰在熔点时变成同温度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本实验采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溶解热,该方法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放出的热量。
实验原理公式如下:Q吸 = Q放其中,Q吸为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放为系统向外界散失的热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量热器、天平、温度计、停表、冰块、热水、擦布等;2. 试剂:纯净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量热器、天平、温度计等仪器是否正常;2. 使用天平称量空量热器的质量,记为m0;3. 向量热器内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水的质量,记为m1;4.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记为T1;5. 将冰块置于0℃环境中,待冰块完全融化后,用干布擦干其表面水分;6. 将冰块投入量热器水中,同时轻轻搅拌;7. 每隔半分钟观测一次水温,记录水的温度和相应的时间t;8. 当冰全部融化后,水的温度即将平衡,继续测量4-5分钟;9. 称量内筒及水的总质量,确定出冰的质量M;10. 根据公式计算冰的溶解热:Q = m c ΔT其中,Q为冰的溶解热,m为冰的质量,c为水的比热容,ΔT为水的温度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冰的溶解热;2. 分析实验误差,如测量误差、操作误差等;3. 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冰的溶解热。
实验结果表明,混合量热法是一种有效测定冰溶解热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冰的溶解热在食品保鲜、制冷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量热器内筒的清洁,避免杂质影响实验结果;2. 称量冰块时,避免冰块表面水分过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水温变化,及时记录数据;4.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和保养。
冰的溶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冰的溶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量热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3. 计算冰溶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量热学方法,通过测量冰溶解过程中水温的变化,计算冰溶解所吸收的热量。
实验原理如下:1. 冰溶解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冰的熔解热。
2. 冰的熔解热可表示为:Q = m L,其中Q为吸收的热量,m为冰的质量,L为冰的熔解热。
3. 通过测量冰溶解前后水温的变化,可以计算出系统吸收的热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量热器2. 数字温度计3. 冰块4. 烧杯5. 搅拌棒6. 保温材料(如泡沫塑料)7. 秒表8. 纸笔四、实验步骤1. 将量热器放入保温材料中,确保实验过程中量热器内部温度保持稳定。
2. 用数字温度计测量室温,并记录数据。
3.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用天平称量冰块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4. 将冰块和烧杯放入量热器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冰块与水充分接触。
5. 用数字温度计测量冰块和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数据。
6. 开始计时,每隔一定时间(如1分钟)记录一次冰块和水的温度。
7. 当冰块完全溶解,水温稳定时,记录此时的温度和溶解时间。
8. 计算冰溶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五、数据处理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冰块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2. 根据曲线图,确定冰块完全溶解时的温度。
3. 计算冰块溶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 = m L,其中m为冰块的质量,L为冰的熔解热。
4. 分析影响冰溶解速度和吸收热量的因素。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冰块在室温下溶解过程中,水温逐渐升高,直至冰块完全溶解。
2. 冰块溶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冰块的质量和熔解热有关。
3. 影响冰溶解速度和吸收热量的因素包括:温度、搅拌速度、冰块大小等。
七、结论1. 冰在室温下溶解过程中,水温逐渐升高,直至冰块完全溶解。
2. 冰块溶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冰块的质量和熔解热有关。
3. 影响冰溶解速度和吸收热量的因素包括:温度、搅拌速度、冰块大小等。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doc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篇一: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冰的熔解热的测定摘要:用混合法测定冰的熔解热是把冰和一个容量已知的系统混合起来达到热平衡,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条件下冰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放出的热量可由温度的改变和热容量计算出来,冰的熔解热可根据条件计算出来。
关键词:冰的比熔解热、吸热、放热、散热修正引言:将一定质量的冰和一定质量的水混合,当混合后的系统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冰全部熔解为同温度的水,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冰熔解所吸收的热量与水降温所放出的热量相等.只要测量出系统与外界的换热量、水的质量、冰的质量等,就可以求出冰的熔解热.文中采用混合法测量冰的熔解热,实验中并未考虑系统环境的散热损失.本实验研究方法中采用测量系统中水的质量变化来测量冰的质量。
实验用混合法来测定冰的熔解热,即把待测的系统个已知其热容的系统(和一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或)所放出的热量,全部为(或)所吸收。
因为已知和热容C计算出来的,)。
这样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是可以由其温度的改变即Q??TC。
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由此可见,保持系统为孤立系统,是混合量热法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这要从仪器装置、测量方法及实验操作等各方面去保证。
如果实验过程中与外界的热交换不能忽略,就要做散热或吸热修正。
温度是热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量热实验中必须测量温度。
一个系统的温度,只有在平衡态时才有意义,因此计温时必须使系统温度达到稳定而均匀。
用温度计的指示值代表系统温度,必须使系统与温度计之间达到热平衡。
1.1实验原理:一定压强下的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质量为1g的某种物质的晶体熔解为相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热。
本实验采用混合量热测定冰的熔解热,其基本原理是:把待测系统和一个已知其热容的系统混合起来,并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
冰的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冰的溶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篇一: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定冰的熔解热一、前言物质从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称为熔解。
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
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需要能量,因此,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吸收能量,但其温度却保持不变。
物质的某种晶体熔解成为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能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潜热。
二、实验目的1、学习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2、应用有物态变化时的热交换定律来计算冰的溶解热。
3、了解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抵偿法。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其基本做法如下:把待测系统 A 和一个已知热容的系统 B 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 C(C=A+B).这样 A(或 B)所放出的热量,全部为 B(或 A)所吸收。
因为已知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 Q,是可以由其温度的改变 ?T 和热容C 计算出来,即 Q = C?T ,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实验时,量热器装有热水(约高于室温10?,占内筒容积1/2),然后放入适量冰块,冰溶解后混合系统将达到热平衡。
此过程中,原实验系统放热,设为 Q放,冰吸热溶成水,继续吸热使系统达到热平衡温度,设吸收的总热量为 Q吸。
因为是孤立系统,则有Q放= Q吸(1)设混合前实验系统的温度为T1,其中热水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内筒的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搅拌器的质量为m3(比热容为c3)。
冰的质量为 M(冰的温度和冰的熔点均认为是0?,设为T0),数字温度计浸入水中的部分放出的热量忽略不计。
设混根据(1)式有 ML+M c1(T- T0)=(m1 c1+ m2 c2+ m3 c3)(T1- T)因Tr=0?,所以冰的溶解热为:L?(m1c1?m2c2?m3c3)(T1?T)?Tc1M (2) T1T1' J 综上所述,保持实验系统为孤立系统是混合量热法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冰的熔解热是指单位质量的冰在熔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
它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过程中的一种热效应,是研究物质热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冰的熔解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测定冰的熔解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对实验的总结。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冰的熔解热的概念和测定方法;2. 掌握混合量热法在测定冰的熔解热中的应用;3. 学习补偿法在实验中的散热修正;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验原理1. 熔解热的概念:单位质量的固体物质在熔点时变成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熔解热。
2. 混合量热法:将质量为m的冰与质量为m1的水在量热器内筒中混合搅拌,冰全部熔化为水后,水的平衡温度为T2。
根据能量守恒,高温物体放出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
3. 补偿法:在实验过程中,系统与外界存在温差,系统不能达到完全绝热的要求。
通过补偿法,使系统在实验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散失的热量。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量热器;2. 天平;3. 温度计;4. 停表;5. 冰块;6. 水等。
五、实验步骤1. 称量量热器内筒及搅拌器的质量;2. 装水至内筒2/3处,并称出水的质量,量出水的温度T1;3. 每隔半分钟观测一次水温,要求先观察6-7分钟;4. 将冰块置于0℃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后再取用,用干布擦干其表面水分后投入量热器水中,同时轻轻搅拌;5. 每隔半分钟记一次水的温度和相应的时间t,当冰全部融化后,温度即将平衡;6. 称衡内筒及水的总质量,确定出冰的质量M;7. 作出T-t图,以确定T1、T2;8. 根据公式计算冰的熔解热。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冰的熔解热为Q = 334.8 J/g。
2. 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冰的熔解热与理论值(334.5 J/g)较为接近,说明实验方法可靠。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补偿法修正了散热,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冰融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模块1. 实验名称:冰融实验2. 实验日期:2021年X月X日3. 实验操作者:XXX4. 实验指导者:XXX二、实验目的1. 了解冰融化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物质状态变化规律的理解。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冰融化是指冰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
当冰的温度达到熔点时,冰开始吸收热量,逐渐融化成水。
本实验通过测量冰融化的时间,探究冰融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冰块、量筒、温度计、计时器、实验台等。
2. 将冰块放入量筒中,记录冰块的质量。
3. 将量筒放入实验台中,调整温度计的位置,确保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水中。
4. 打开计时器,记录开始融化的时间。
5. 观察冰块的变化,当冰块完全融化时,关闭计时器,记录融化时间。
6. 计算冰融化的热量,公式为:Q = m × c × ΔT,其中Q为热量,m为冰块质量,c为水的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
7.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环境1. 实验地点:实验室2. 实验器材:冰块、量筒、温度计、计时器、实验台等3. 实验条件:标准大气压,室温六、实验过程1. 实验操作者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2.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冰块质量、融化时间等。
3. 实验过程中,操作者需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注意安全。
4.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七、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冰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为0℃。
2. 实验结果显示,冰融化过程中,冰块吸收了一定的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3.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物质状态变化规律。
4.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物质状态变化规律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后记本次实验,操作者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冰融化的原理和过程,了解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测定冰的溶解热的实验报告

测定冰的溶解热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溶解热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数字式贝克曼温度计测量温度。
3、学会合理处理实验数据和误差分析。
二、实验原理当一定质量的冰在室温的水中溶解时,其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若在绝热容器中进行此过程,体系与外界没有热交换。
根据热平衡原理,冰溶解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和量热器所放出的热量。
设质量为$m_1$的冰在温度为$T_1$的水中溶解,最终达到平衡温度$T_2$。
量热器(包括内筒、搅拌器和温度计等)的热容为$C$,水的质量为$m_2$,冰的溶解热为$L$。
则冰溶解吸收的热量为$Q_1 =m_1L$,水和量热器放出的热量为$Q_2 =(m_1 + m_2)C(T_1 T_2)$。
由于$Q_1 = Q_2$,所以有$m_1L =(m_1 + m_2)C(T_1 T_2)$,则冰的溶解热$L =\frac{(m_1 + m_2)C(T_1 T_2)}{m_1}$。
三、实验仪器1、量热器2、数字式贝克曼温度计3、电子天平4、保温桶5、小量筒6、搅拌器7、冰块四、实验步骤1、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出量热器内筒的质量$m_0$、搅拌器的质量$m_3$。
2、在内筒中加入适量的水,称出内筒、水和搅拌器的总质量$m_4$,从而算出所加水的质量$m_2 = m_4 m_0 m_3$。
3、记录初始水温$T_1$。
4、小心地将冰块放入量热器内,迅速搅拌,同时观察温度变化,直至温度稳定,记录最终平衡温度$T_2$。
5、用电子天平称出剩余冰的质量$m_5$,从而算出溶解的冰的质量$m_1 = m_6 m_5$,其中$m_6$为放入量热器前冰的总质量。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序号|内筒质量$m_0$(g)|搅拌器质量$m_3$(g)|水的质量$m_2$(g)|初始水温$T_1$(℃)|最终水温$T_2$(℃)|冰的总质量$m_6$(g)|剩余冰的质量$m_5$(g)|溶解的冰的质量$m_1$(g)|||||||||||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热器的热容$C$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实验校准得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时间内该系统与周围交换的热量
t
t
为散热系数,只与系统本身的性质有关。
由此可知,用混合量热法测冰的熔解热时,应尽量让室温处在水的初、终温之间,使系统向外界吸、放的热量
对数据进行处理,可得T-t 曲线
由图线可知C T 291= C T 0.52= 已知冰的溶解热的求解公式为()()022********
1
c T T T c m c m c m m L --++=
,式中水的比热容 ()
C kg J C •⨯=/1018.430,铝制的内筒、搅拌器比热容()
C kg J c c •⨯==/109002.0321,实验测
得数据冰的质量g m 695225911=-=,水的质量g m 1983245222=-=,保温杯加搅拌器加温度
计的总质量g m m 32443=+,代入数据得()
()()
C
kg J L •⨯=⨯⨯-
-⨯⨯+⨯⨯=
/1006.21018.45529109002.03241018.419869
1
5333
所以,实验测得冰的溶解热为()C kg J •⨯/1006.25
八、附上原始数据: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