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系统概述
采暖系统形式精编版

采暖系统形式精编版采暖系统是指为了改善室内环境温度而采取的一系列热源、传热管路、散热设备和控制系统的整体。
常用的采暖系统形式有以下几种。
1.集中供热系统集中供热系统是指将热源集中供热给所有建筑物或者一个区域内的建筑物,采用集中供热设备(如锅炉、热电厂等)作为热源,通过热力管网将热能传输到不同的建筑物进行供暖。
该系统的优点是热源利用率高、方便管理和维护,但需要一定的投资建设成本。
2.分户供热系统分户供热系统是指将热源分别供热给每个建筑物或每户居民,每户楼房都安装有独立的热源设备(如地源热泵、太阳能等),通过独立的管道将热能传输到每个房间进行供暖。
该系统的优点是运行成本较低、温度调节自由度高,但需要在每个房间内安装设备,增加了建设成本和维护难度。
3.地暖系统地暖系统是将热水或者电热设备通过散热管道铺设在地板下面,通过辐射热向上方发放,使室内得到均匀的供暖。
地暖系统的优点是室内温度分布均匀、舒适度高、不占用室内空间,但需要提前在地板下进行管道铺设,增加了工程成本。
4.温氏系统温氏系统是将热水或者电热设备通过散热器(如散热器、壁挂炉等)将热能释放到室内空气中,通过对流传热实现供暖。
温氏系统的优点是安装简单方便、投资成本低,但由于传热过程主要依靠对流,温度分布不够均匀。
5.辐射供暖系统辐射供暖系统是采用辐射热源(如红外线或者电热设备)将热能以辐射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通过热辐射直接供暖。
辐射供暖系统的优点是温度分布均匀、舒适度高,但需要较高的电能供应和能量消耗。
在选择采暖系统形式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使用要求、经济成本以及地域气候等因素。
不同的采暖系统形式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和设计。
集中供热系统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集中供热系统的概述 集中供热系统的优势 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原理 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场景 集中供热系统的未来发展
添加章节标题
集中供热系统的概述
集中供热系统的定义
集中供热系统 是一种将热源 产生的热量通 过热力管网输 送到用户端的
供热方式。
集中供热系统 包括热源、热 力管网和用户
方便用户使用
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满足 不同用户的需求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提供稳定 的热源保证用户随时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PP等智能 设备远程控制供热系统方便
快捷
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故障及时 通知用户进行维修保证供热
系统的正常运行
降低运营成本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设备维护和维修成本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保成本
商业用热系统
商业建筑:如商场、写字楼、酒店等 工业园区:如工厂、仓库等 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体育馆等 住宅小区:如公寓、别墅等
集中供热系统的未来发展
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为智能 化控制技术提供了支持 智能化控制技术的特点:实时监控、自动调节、故障诊断、远程控制等
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场景
城市供暖系统
应用范围:城市居民区、商业区、 工业区等
供暖效果:提高室内温度改善居住 环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供暖方式:热电厂、区域锅炉房、 地源热泵等
节能环保: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 污染
工业用热系统
化工行业:用于加热反应器 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集中供暖地方标准

集中供暖地方标准摘要:一、集中供暖概述1.集中供暖定义2.集中供暖系统组成3.热源及燃料类型4.集中供暖优点二、我国集中供暖标准1.室内温度标准2.供暖时间3.供暖费用三、地区差异及调整1.地区差异2.标准调整正文:集中供暖是一种通过热源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部分。
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有的国家已广泛利用垃圾作燃料。
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
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
我国集中供暖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室内温度标准:我国冬季集中供暖的室内温度标准一般为18-22 摄氏度,但具体标准会因地区和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
例如,北京市规定室内温度不应低于18 摄氏度,而东北地区可能会有更高的要求。
2.供暖时间:我国冬季集中供暖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1 月15 日至次年的3 月15 日,但不同地区的供暖时间会有所调整。
例如,北方地区供暖时间较长,可能提前至10 月下旬,而南方地区可能延后至4 月初。
3.供暖费用:集中供暖的费用通常按照建筑面积征收,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供暖费用与地区、房屋面积、燃料类型等因素有关。
此外,部分城市还提供优惠政策,如对低收入家庭给予补贴,降低供暖费用。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集中供暖标准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在制定和执行集中供暖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进行适当调整。
例如,在寒冷的东北地区,室内温度标准可以适当提高;在温暖的南方地区,供暖时间可以适当缩短。
集中供热运营方案

集中供热运营方案一、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营概述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供热设备运行管理、供热管网管理、能耗控制、供热服务管理等。
供热设备运行管理主要包括供热锅炉、热交换器、泵等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供热管网管理主要包括供热管道的维护和检修、管道防腐、渗漏检测等工作;能耗控制主要包括设备的节能改造、燃料选择和能耗监测等;供热服务管理主要包括用户抱怨处理、应急维修、节假日供热保障等。
在实际运营中,需要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科学的运营方案,来保障集中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
二、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营管理体系1、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营管理需要一个健全的组织结构和明确的岗位职责。
首先,需要设立一个供热系统运营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运营工作,包括设备管理、能耗管理、供热服务管理等工作。
其次,需要设立设备管理、能耗管理和供热服务管理的岗位,分别负责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能耗的监测和改造、供热服务的管理和维护。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避免东拼西凑,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为了保证集中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运营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
这包括供热设备的例行检修、管道的定期清洗、供热水质的监测等一系列工作。
另外,还需要建立应急预案和维修流程,保证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确保用户的供热需求。
3、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这包括设备维护和能耗控制的绩效考核、供热服务满意度的绩效考核等。
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提高整体运营质量。
三、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营方案1、设备管理在集中供热系统的设备管理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供热设备的正常运行;(2)设备的节能改造,采用先进的供热设备和技术,降低能耗;(3)设备的更新换代,定期对老化设备进行更新,提高供热效果。
集中供暖名词解释

集中供暖名词解释集中供暖,指的是在城市或小区范围内,通过中央热源将热能传输至各个建筑物或家庭,以提供供暖服务的一种方式。
相对于分散供暖,集中供暖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室内温度稳定等优势,因此在很多城市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在集中供暖系统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和设备:1. 热源站(Heat Source Station)热源站是集中供暖系统的核心,通过燃煤、天然气、生物质等能源形式,产生热能供应给整个供热网络。
热源站一般包括锅炉、换热器、水泵等设备,将热水或蒸汽送入供热管网。
2. 供热管网(Heat Supply Network)供热管网是将热能从热源站传输到各个用户的管道系统,一般分为主干管道和支线管道。
主干管道负责将热能传输至不同的分区或楼栋,支线管道负责将热能传输至具体的用户。
3. 换热器(Heat Exchanger)换热器是热源站与用户之间的热能转换设备,用于将热源站产生的热水或蒸汽与用户需要的供热介质(如水)进行换热。
换热器通常由多个管子交叉排列而成,以实现热量的传递。
4. 热计量(Heat Metering)热计量是指通过对供暖系统供热水流量和温度的测量,来计算用户实际消费的热量和热费的系统。
热计量可以采用各种测量仪表,如热量表和热量变送器等,用于确保供热费用的公平合理。
5. 室内散热器(Indoor Radiator)室内散热器是将热能传递至室内空气的设备,通常放置在房间内的墙壁或地板上。
室内散热器的主要作用是散发热量,使室内温度达到用户的需求。
6. 阀门与控制系统(Valves and Control System)阀门与控制系统用于调节供热系统内的热负荷和水流量,以实现室内温度的控制。
通过开启或关闭阀门,调节热水的流向和流量,进而控制室内温度的升降。
综上所述,集中供暖是通过中央热源、供热管网和相关设备,将热能传输至用户并实现室内温度控制的供暖方式。
它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是现代城市供暖的重要形式之一。
集中供暖知识点总结

集中供暖知识点总结一、集中供暖的原理1. 集中供暖系统是通过将热源、热介质、热能输送管线和供热设备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将热能从供热站输送到用户建筑内,进行室内采暖和提供热水的过程。
整个系统由热源、输送系统和终端设备三部分组成。
2. 热源通常采用锅炉、热水锅炉或热力站等设备,将能源转化为热能。
输送系统主要由输送管道、泵站等组成,通过热能输送管线将热能输送到各个用户建筑内。
终端设备包括换热器、暖气片、地暖等设备,将输送到的热能传递给室内,进行采暖和热水供应。
二、集中供暖的优势1. 高效节能:集中供暖可以通过集中采暖、集中调度、供热设备的优化配置等手段提高供暖效率,节约能源消耗。
2. 降低成本:由于集中供暖采用统一供热系统,购买设备、维护管线和管理成本等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
3. 减少环境污染:集中供暖系统通过运用清洁能源、高效燃烧设备等手段可以减少烟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影响小。
4. 提高舒适度:集中供暖系统可以实现室内温度的集中控制,可以根据室内温度的需要进行自动调节,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5. 维护方便:由于供暖系统的设备统一管理,因此维护和管理都相对简便。
三、集中供暖的不足1. 用户无法控制:由于集中供暖系统是由供热站中央调度的,用户无法自行控制供热时间、温度等,造成了一定的供暖不适应。
2. 单点故障影响大:如果供热站、供热管道等设备出现故障,会影响整个区域内的供暖情况。
3. 初始投资大:集中供暖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些小区域和偏远地区来说,初始投资较大。
四、集中供暖的发展趋势1. 采用清洁能源: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集中供暖系统将更多地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
2. 智能化控制:未来的集中供暖系统将更多地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等手段实时监控室内温度,进行远程调节。
3. 多能源融合:未来集中供暖系统将更多地采用多能源融合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提高系统的供暖可靠性和适应性。
集中供热系统的消防要求

消防安全要求,及时发现并纠正安全隐患。
组织专业培训
03
监管部门应组织针对集中供热系统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相关
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评估指标与方法
系统安全性评估
评估集中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包括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安全防护 措施的有效性等。
风险评估
对集中供热系统可能存在的火灾、泄漏等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 险等级和应对措施。
监控与报警系统的消防要求
1
集中供热系统应设置监控和报警系统,对供热管 道、热力站等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
2
监控和报警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 精度等特点,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警报 。
3
监控和报警系统应与消防设施联动,以便在发生 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01
集中供热系统的消 防措施
定义
集中供热系统是一种将热源产生 的热量通过管网输送到热用户, 满足其采暖需求的供热方式。
特点
集中供热系统具有高效、节能、 环保等优点,能够实现规模化、 集中化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和降低环境污染。
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组成
集中供热系统主要由热源、管网、换 热站和用户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
热源产生的热量通过管网输送到换热 站,在换热站中进行热量交换后,将 热水输送到用户家中,通过散热器等 末端设备实现采暖。
集中供热系统的消防 要求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集中供热系统概述 • 集中供热系统的消防重要性 • 集中供热系统的消防要求 • 集中供热系统的消防措施 • 集中供热系统消防安全的监管与评
集中供热基本知

集中供热基本知集中供热基本知识1. 什么是集中供热集中供热是指通过热源集中供应热能,然后通过管网将热能传输给用户,供暖和供热用水。
通常情况下,集中供热采用的是蒸汽、热水或地热等能源。
2. 集中供热的类型集中供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低温供热,另一种是高温供热。
低温供热一般采用热水作为热媒介,供热温度在70℃以下;而高温供热则多采用蒸汽或高温热水,供热温度可以达到100℃以上。
3. 集中供热的优势集中供热相比于分散供热具有以下优势:(1)节约能源:通过集中供热的方式,能源利用率更高,能源消耗更少。
(2)减少污染:由于热源集中排放,相较于分散供热,集中供热对环境污染更小。
(3)平衡供热负荷:集中供热可以实现供热负荷的平衡,确保用户室内的温度稳定和舒适。
(4)方便维护管理:由于集中供热设备集中在一个地方,便于维护和管理,可以减少维修成本和人力成本。
4. 集中供热的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集中供热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热源:热能的来源,可以是锅炉、地热等。
(2)管网:将热能从热源传输到用户处的管道网络。
(3)换热站:位于管网上的中转站点,将热能进行换热。
(4)用户终端:将热能传递给用户使用的设备,如散热器、暖气片等。
5. 集中供热的运行原理集中供热的运行原理包括热源产生热能、热能通过管道传输至换热站、换热站进行换热将热能传递到用户终端。
具体的运行流程如下:(1)热源产生热能:燃烧锅炉或地热设备产生热能,将热媒介升温。
(2)热能传输至换热站:热媒介通过管道将热能传输至换热站。
(3)换热站进行换热:在换热站内,热媒介与用户的供热系统进行换热,将热能传递给用户。
(4)热能传递到用户终端:经过换热后的热媒介再次被送回热源,循环使用。
6. 集中供热的维护和保养为了确保集中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修热源、管网、换热站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集中供热系统概述 二、供热基础知识 三、热源系统流程简介 四、供热系统工艺流程简介
一、集中供热系统概述
集中供热是以集中热源所产生的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通过热网向一个城镇 或较大区域的生产、供暖、通风、空调和生活热水等热用户供热的方式。具有热 负荷多、热源规模大、热效率高、节约燃料和劳动力、占地面积少等优点。
设备名称
序号
设备名称
序号
设备名称
1
锅筒
2
水冷壁
3
尾部受热面
4
空气预热器
5
一次风机
6
鼓风机
7
引风机
8
煤粉仓
9
叶轮给煤机
10
燃烧器系统
11
排渣装置
12
脱硝系统设备
13
脱硫系统设备
14 除尘系统设备 15 水处理系统设备
16
空压机系统
17
控制室
18
附属设备
四、供热系统工艺流程简介
水循环系统简介
锅筒
在锅炉房各工艺设备中,水处理单元主要
基础知识
9、供热半径:热源至最远换热站或热用户的沿程长度。 10、热补偿:管道热胀冷缩是防止其变形或破坏所采取的措施。 11、热伸长:供热管道由于管内供热介质温度或环境温度升高而引起 的管长增加现象。 12、检查井:地下敷设管线上,在需要经常操作、检修的管路附件处 设置的构筑物。 13、检查井人孔:检查井顶部供人员从地面进出井里检查用的孔口。 14、水压试验:为检查管道、设备和系统的强度与密封情况,对其充 水并在压力下保持一定时间所进行的试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
高温 省煤器
省煤器 中温 省煤器
鼓风机
尿素 溶解罐
引风机
脱硫塔
烟 囱
煤粉供应
叶轮给煤机
一次风机
除渣
循环水泵
仓泵
循环水
(灰场)
补水泵
水箱
灰库
软 化 水
换热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一次供水
二次供水 分
水 器
换热器
一次回水
水 箱
循环泵
二次回水
集
水
器
补水泵
软
化
器
热 用 户
热 用 户
回回 水水
锅炉型号:QXS58-1.6/130/70-AⅢ 型热水锅炉
烧产生的热量储存在循环水中,从锅炉锅筒引出锅炉进入一次网循环放热,完成
热量交换。
煤粉燃烧后产生的煤灰落入炉底
刮板除渣机。
煤粉厂 密闭罐车
锅炉房
飞灰
灰库
灰渣场
灰渣
除渣机
烟气净化
煤是由多种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混合组成的复杂的固体碳氢燃料。煤中 有机物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 素组成,无机物质也含有少量的碳、氢、氧、硫等元素,同时还有一定量的 灰分,通常将氮、硫元素称为有害元素。煤粉在炉膛内燃烧后,产生的烟气 中携带有大量的烟尘、有害气体(SOX、 NOX等),如果不进行处理,将污 染环境。
集中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的。 分类: (1)根据热媒不同:热水供热系统和蒸汽供热系统; (2)根据供热管道的不同:单管制、双管制和多管制的供热系统。 (3)根据热源不同:热电厂供热系统,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利用工业余热 的供热系统,以核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作为热源的供热系统。
热水供热优点
锅 炉 正 常 运 行 时 噪 声 不 大 于 85dB (A),锅炉尾气的排放符合当地的环保 要求,即NOx排放浓度低于200mg/Nm3,
尿素搅拌泵
除盐水
M
尿素 溶液 储存罐
再循环 尿素 溶解罐
SO2 的 排 放 浓 度 低 于 200mg/Nm3 , 烟 尘 的 排 放
浓度低于30mg/Nm3 。锅炉SNCR
自来水
三、热源系统流程简介
软水器
除氧器 水箱
补水泵
换热站 热水
除污器 循环泵
煤粉车间 空气
煤粉仓 一次风机
渣场
炉渣
锅炉
鼓风机
空气
烟气 除尘器 引风机
脱硫设备
烟囱
大气
供热车间工艺流程简介
控制
热
单元
水
SNCR和SCR
PLC
小引风机
仓顶 除尘
煤 粉
燃烧器
仓
锅筒
炉
空气
膛
脱硝 预热器 装置 低温
布袋 除尘器
二、供 热 基 础 知 识
1、供热: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造适宜的 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的技术。 2、供热系统的组成:热媒制备(热源)、热媒输送和热媒利用(散热设备) 3、供热分为:集中供热、区域供热、分散供热。 4、供热介质:用以传递热能的中间媒介物质。 5、热电联产:有电厂同时生产电能和可用热能的生产方式。 6、一级管网:由热源至换热站的供热管道系统。 7、二级管网:由换热站至热用户的供热管道系统。 8、供热能力:供热设备或供热系统所能供给的最大热负荷。
热水热力网
热水热力网最佳设计供、回水温度,应结合具体工程条件,考虑热源、管网、 用户内系统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当不具备确定最佳供、回水温度的 技术经济比较条件时,热水供、回水温度可按以下原则确定: 1、以热电厂为热源时,设计供水温度可取用110~150℃,回水温度可取70~80℃ 或更低一些; 2、以区域热水锅炉房为热源,当供热规模较小时,通常采用的供、回水温度为95 /70℃或80/60℃的水温;当供热规模较大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110/ 70℃、130/70℃、150/80℃等高温水作为供热介质。
主要解决措施:
(1)设置炉内、炉外烟气脱硝系统 (2)设置烟气除尘系统 (3)设置烟气脱硫系统
烟气脱硝系统简介
锅炉燃烧后的烟气通过布置炉膛上方的 炉内脱硝(SNCR)和布置在锅炉尾部的炉外 脱销(SCR)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以减少 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将锅炉排放的 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尽可能的降低,达到国 家及地方的环保要求。
提供热量转移所需要的载体,既要将锅炉产生
的热源源源不断的输送至用热单位,同时又要
炉膛
脱硝SCR 脱硝SCR
空气预热器 低温省煤器 中温省煤器
保证减少对设备的损害,延长设备的寿命,进 入锅炉及热网的水应符合相关水质要求。主要 设备有软化水装置、水箱、补水泵、除氧器、 循环水泵、炉水加碱、取样等设备。
高温省煤器
QX S 58
1.6 / 130 / 70
AⅢ
额定功率 58MW 室燃烧 强制循环式
Ⅲ类烟煤 锅炉额定进水温度 70℃ 锅炉额定出水温度 130℃ 额定出水压力 1.6MPa
锅炉采用“π”型布置,框架支吊结构,双层布置,运转层标高7米。锅炉构 架全部为金属结构。炉膛为膜式水冷壁,炉膛出口配置了SNCR脱销喷淋入口位 置,尾部设计四组蛇形管受热面和炉顶包覆管受热面及空气预热器。
二 网 供 水
二网回水
除污器
分水器 集水器
用
பைடு நூலகம்
用
户
户
供
回
水
水
换热器
除污器 温控阀
一网供水 一网回水
循环泵
盐水 加盐泵
补水泵
水箱
排水池
树脂
Q
自来水
换热器结构
支柱
上导杆
板片
后 端 板
前端 板
二 一网 网
换热器介质流向
板式换热器板片知识
角孔 人字形换热板片
人字波纹
密封垫片
密封槽
双层
信
密封
号
孔
常见换热站实物排布图
尿素溶液循环泵
锅炉SCR
尿素溶液泵
尿素
烟气除尘、脱硫系统简介
从锅炉尾部引出的烟气进入布置在下游的布袋除尘、湿石灰石膏法脱硫,进 一步脱除烟气中的污染物,实现锅炉大气污染物的“清洁”排放,在烟气处理系 统中,主要由引风机提供动力,将烟气从各设备中抽出进入烟囱排入大气。
锅炉 烟气
省 SCR反应器 煤
器
进水集箱
循环泵
热网循环水
补水泵
水箱
除
软 自来水
氧
化
器
水
煤粉系统简介
来自煤粉厂的密闭罐车将煤粉注入煤粉仓,由螺旋给料机给料至混合器,与 一次风混合后经管道输送至煤粉燃烧器,与鼓风机来的二次风在锅炉炉膛内混合 燃烧,燃烧器采用旋流稳燃技术,煤粉悬浮燃烧方式,点火采用油点火。
锅炉本体内的介质水与炉膛内燃烧的燃料进行辐射、对流换热,将燃料燃
二级热力网内的水在换热站内被循环水泵加压后,经水水换热器被来自一级 热力网的高温水加热,由分水器分流输送至各个热用户,在热用户散热后流回换 热站,在集水器汇集,然后再次被循环水泵加压、经换热器加热,流向热用户散 热,如此不停地循环,实现了对热用户的连续供热。
换热站机组由水箱、软水器、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分集水器、关断阀 门(球阀、蝶阀、截止阀等)、过滤器(除污器)、软连接、止回阀、安全阀、 仪表等部件组成。
锅炉水循环采用强制循环,水流程布置为串联结构。受热面内的水流都是 从下到上流向,管内水不会发生气塞。锅炉炉顶布置大直径锅筒,使锅炉的水 容量达到51吨,当锅炉在突然停电时,炉水不会汽化。该炉布置的管中水流速 ,当锅炉水流量在额定循环水量80%以上变化时,水冷壁不发生过冷沸腾。
锅炉房主要设备与系统
序号
脱硝
布袋除尘器
引风机
工艺 水箱
脱硫塔
除雾器
M
斗 式 提 升 机 卸 料 斗
振动给料机
石
灰
旋
石
流
仓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