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文工团荣获央视2017年群文杯独唱金奖

合集下载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侗族大歌的保护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侗族大歌的传承 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各级文化部门积极开展侗族大歌的抢救、挖掘和研究工作,对流传下来的曲目进行 整理和保护 此外,一些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到了侗族大歌的传承工作中,通过举办各种活 动和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侗族大歌
非遗介绍之侗 族大歌
XXXXX
目录
引言
侗族大歌的起源与发展
侗族大歌的文化内涵
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
侗族大歌的传播与影响
侗族大歌的未来发展
侗族大歌的特点 结语 结语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中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璀璨明珠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引言
侗族大歌,又被称为"侗族大合唱",是中国 侗族民间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 自然和声的民间歌唱形式。它在2009年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重要代表之一。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风 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 们去了解和欣赏
丰富的曲目:侗族大歌的曲目丰富多 样,包括劳动歌曲、情歌、叙事歌曲 等多种类型,反映了侗族人民生活的 各个方面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文化内涵
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 化现象。它承载了侗族人民的历史、信仰、 习俗、艺术等方面的信息,是侗族文化的重 要载体。通过侗族大歌,我们可以了解到侗 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 方面的内容。同时,侗族大歌也是侗族人民 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他们生 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央民族乐团唐文娟简介

中央民族乐团唐文娟简介

中央民族乐团唐文娟简介:唐文娟,女,中央民族乐团青年歌唱演员,籍贯安徽。

自幼学习声乐,在安徽省合肥市少年宫声乐班学习,师从于郭萍老师;2004以声乐专业第四名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师从于声乐教研室主任曲学选老师;2007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就读于声乐歌剧表演系;师从于声乐艺术实践部主任、国家一级演员戴滨老师。

获奖及演出经历:1996年获安徽省首届少儿考拉OK电视大奖赛二等奖。

1999年获全国第六届推新人大赛声乐少年组全国十佳。

2005年进入中国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后,作为唯一一名学校声乐学科代表,赴韩国国立国院音乐学院,进行交流慰问演出。

2006年代表中国音乐学院附属中学,赴香港红馆,参加世界华人艺术节声乐专场演出。

2009年在北京二十一世纪剧院参加《爱之声――朱以为学生音乐会》,与谭晶、严当当、陈永锋等同台演出。

2010年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安徽赛区获得第五名。

2010年11月参加北京市宣传部组织的绿色环保下乡慰问演出。

演唱《美丽的心情》《芦花》。

2010年12月参加国际华人艺术大赛,在北京赛区入选前六名,代表北京参加国际总决赛。

2011年2月赴韩国参加国际华人艺术大赛总决赛,荣获国际比赛铜奖。

2011年7月参加大型文艺汇演——江淮情,与于魁智,李胜素,阎维文等众多艺术家同台演出,并演唱晚会主题曲——《迈向新辉煌》。

2012年5月参加湖南怀化第三届三古旅游节开幕式,演唱主题歌——《寻梦怀化》。

2013年6月参加“寻找仰欧桑”演员选拔全国总决赛,荣获冠军;2013年8月参加中央电视台CCTV—3台天天把歌唱录制歌曲《爱的月光》。

2013年9月参加贵州省:镇远明月夜——大型实景山水音乐会,演唱主题歌——《我在镇远等你》。

2013年9月参加国家大剧院中央民族乐团展演,演唱曲目《巧手同秀好山河》。

2013年底参加安徽电视台14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曲目《大鼓嚓》。

2014年9月参加中央民族乐团文化部展演,演唱曲目《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广西文场三位传承人演唱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广西文场三位传承人演唱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广西文场三位传承人演唱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作者:宁红霞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8期【摘要】广西文场的唱腔是文场艺术的灵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及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研究刘玉瑛、陈秀芬、叶春桃三代文场传承人的演唱艺术,发现善于演唱文场传统曲目的刘玉瑛“坐地传情”的演唱风格具有时代性和地域特色;陈秀芬在此基础上把文场清唱搬上舞台,丰富了文场戏表演,并对传统唱腔进行改革和创新;叶春桃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形成端庄大气的演唱风格。

【关键词】广西文场;演唱艺术;刘玉瑛;陈秀芬;叶春桃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8-0057-03广西文场是流行于桂北地区的一种清唱剧,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文场音乐的主体是唱腔,其突出特点是音乐与语言的高度结合——声由字出,字腔合一,通过细腻的唱字润腔,产生具有浓郁桂北特色的音韵美。

本文通过研究三位传承人的演唱艺术,可以从中体会到广西文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唱腔特点和时代特征。

一、刘玉瑛的演唱特色刘玉瑛(1921—2009)是文场“瞎派”的代表性人物。

她童年因病失明,16岁开始跟随文场盲艺人黄培青学习演唱文场。

新中国成立后,黄培青病故,她改嫁文场艺人蒋顺芳,并成为其文武玩子班的骨干。

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形体表演,刘玉瑛只能以“坐地传情”的“坐唱”形式,追求极致的唱腔,强调和突出演唱风格和韵味,以此吸引观众。

她的表演细腻传情,特别擅长演唱情绪较悲哀的苦情戏,代表曲目有《贵妃醉酒》《武二探兄》《韩英见娘》《五娘上京》等。

通过研究刘玉瑛的演唱录音可知,她的嗓音条件非常好,属于“自然高”,不需要经过太多的发声训练就可以演唱极高的音,是万里挑一的好嗓子。

她的音色清脆、明亮,音域很宽,用大小嗓并用的发声方法来演唱,低音区结实、高音区高亢嘹亮。

通过音频资料对比可以发现,在如今的广西文场演唱与教学中,越调《双下山》一般定调是G调,但刘玉瑛演唱的是A 调;小调《骂玉郎》一般定调G调,刘玉瑛演唱的是上小三度的降B调;滩簧曲目《贵妃醉酒》如今一般定调为C调,但刘玉瑛演唱的是上纯四度的F调,最高音到了小字三组的D。

恭城2017年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圆满结束

恭城2017年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圆满结束

恭城县2017年“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圆满结束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广西“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系列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壮族三月三”节日前后县文旅广体局举办了以“弘扬传统文化展示美丽瑶乡”为主题的广场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宣传展示、传统文化艺术展演、全民健身少数民族体育舞蹈展演、抛绣球、三人板鞋竞技比赛、山歌培训、民间山歌会活动、亲子抛绣球趣味运动、趣味寻书活动等系列宣传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一是开展了广场文艺演出活动。

4月18日晚,由县地税局、国税局组织一台节目在县城中心广场演出,演出节目12个,观众达800多人,提升了全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水平,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开展了民间山歌会活动。

3月29日,我县组织民族民间青年组山歌手20名、老年组山歌手16名参加山歌会,促进了我县民族民间山歌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及山歌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山歌传承人及艺术人才的成长,观众达1000多人。

三是开展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宣传展示活动。

3月30日至31日,开展了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梅山图》宣传展示活动,瑶族文化是我县的瑰宝,加强宣传,增强干部与民众保护意识,进一步的保护与传承,此次宣传展示活动共吸引参观人次1500多人。

四是开展了传统文化艺术展演。

3月30日下午,组织我县龙虎木偶表演老师表演传统木偶戏2场,接待游客及观众800多人。

满足了广大群众的节日文化需求,弘扬了我县传统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五是开展了“全民健身”少数民族体育舞蹈展演。

3月30日上午九点,组织我县6支优秀健身舞蹈队400多人参加展演,以其健身性、娱乐性等特点促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吸引参观人次2000多人。

六是举行抛绣球、走板鞋竞技比赛。

3月30日上午10点,以放松心情,增进感情,鼓舞士气,营造团结和谐的精神氛围为宗旨,举行抛绣球、走板鞋竟技比赛,参与比赛人次150 人,让大家在活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过一个欢乐的节日。

红色革命歌曲《请茶歌》

红色革命歌曲《请茶歌》

红色革命歌曲《请茶歌》作者:姚远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7年第8期20 世纪50 年代,江西省歌舞团在成立之初创作了一批富有江西本土特色的音乐作品。

由文莽彦作词、解策励作曲的风格清新隽永的《请茶歌》,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并成为全国流传最广的红色革命歌曲之一。

同志哥——请喝一杯茶呀请喝一杯茶,井冈山的茶叶甜又香啊甜又香啊,当年领袖毛委员啊,带领红军上井冈啊,茶树本是红军种,风里生来雨里长,茶树林中战歌响啊,军民同心打豺狼啰,喝了红色故乡茶,同志哥,革命传统你永不忘啊。

同志哥,请喝一杯茶呀请喝一杯茶,井冈山的茶叶甜又香啊甜又香啊,前人开路后人走啊,前人栽茶后人尝啊,革命种子发新芽,年年生来处处长,井冈茶香飘四海啊,棵棵茶树向太阳向太阳啰,喝了红色故乡茶,同志哥,革命意志坚如钢啊,啊革命意志你坚如钢。

《请茶歌》由诗人文莽彦1957年发表诗歌作品《请茶歌》作为歌词,后来文莽彦邀请女作曲家解策励为诗歌专门作曲。

音乐则采用了“宜春评话”的旋律素材。

《请茶歌》一推出就受到江西百姓的喜爱。

随后,又风靡全国,在报刊上反复刊出,并被灌制成唱片,也曾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代表作频频由声乐艺术家出国演唱。

文莽彦,原名文劲础。

江西萍乡人。

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江西省国立铅山师范。

历任景德镇《民力报》副刊编辑,浙赣铁路杭州总局干部,南昌八一革命大学文艺部学员,《江西画报》《新文艺》《江西文艺》(后改名为《星火》)编辑,《星火》诗歌组组长。

江西省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国作协江西分会常务理事。

198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井冈山诗抄》《井冈山颂》《文莽彦诗选》,地方戏曲剧本《前途》等。

《请茶歌》多次获奖。

解策励,1932 年出生,女作曲家,湖南长沙人。

1949 年进长沙人民革命大学文工班(次年编为二十一兵团文工团)当演员。

1956 年起,先后在交通部文工团、江西省歌舞团工作,历任创作员、创作组组长、歌舞团副团长等职,曾在中国音协主办的青年作曲训练班和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

为基层放歌的“百灵鸟”——记“国网好声音”职工歌手大赛金奖、最佳人气女歌手奖获得者王敏

为基层放歌的“百灵鸟”——记“国网好声音”职工歌手大赛金奖、最佳人气女歌手奖获得者王敏

人 文11月2日6时,当很多人还沉浸在美梦中时,国网周口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王敏已经来到她家附近的广场上练嗓子。

对她来说,9月24日获得的“国网好声音”职工歌手暨原创歌曲大赛金奖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身材高挑、声音甜美、举止优雅、落落大方的王敏,让人一见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休息间隙,坐在广场一隅的石凳上,王敏接受了笔者的采访……■■■■■■■■■■■■■■■■■■■■■■■■■■■■■爱好让她成就了梦想1976年12月,王敏出生于郸城县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王敏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唱歌天赋,嗓音响亮,一些儿歌听上几遍就能轻轻哼唱。

那时因条件有限,每当家里的黑白电视机播放唱歌的节目她就跟着学唱。

上幼儿园时,她已学会了20多首儿歌。

由于乖巧伶俐、能歌善舞,她当仁不让地成了幼儿园各种活动的小主持人,小小年纪的她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10岁那年,王敏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少儿歌曲演唱大赛,一举为基层放歌的“百灵鸟”文/图_魏树林 邱志强 张大卫获得了少儿组一等奖,更激发了她唱歌的热情。

从小学到中学,王敏一直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也不断保持对歌唱的爱好和兴趣,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梦想。

1992年,王敏考入师范院校,挚爱民族声乐的她得到了较为系统的培训,也使她的歌唱水平和表演技艺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企业给了她成长的舞台1994年7月,从师范学校毕业,王敏被分配到教育系统工作,1995年7月,因工作需要,王敏被调整到国网郸城县供电公司工作。

因唱歌、演讲、朗诵方面的特长,1998年10月王敏竞聘上岗,担任了国网郸城县供电公司团支部书记。

歌唱天赋、浑身充满文艺细胞,加上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青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1998年3月,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她召集公司的10多名文艺骨干组织成立了“电力艺术团”,利用工余时间排练一些文艺节目,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闲暇时间到基层站所和工程施工一线慰问演出,为工友送去丰富的精神食粮。

2016年恭城文化工作成绩突出

2016年恭城文化工作成绩突出

2016年恭城县文化工作成绩突出
2016年,我局通过创作精品文艺节目,大力宣传恭城,在中央电视台节目活动、桂林市“漓江之声”比赛活动、第六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艺术巡游中屡获佳绩。

在中央电视台“歌从漓江来”2016年端午节特别节目活动中,我县文工团荣获“先进集体”称号,张娅颖同志、何细祥同志分别被评为先进个人;由我局组织的队伍参加第六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艺术巡游,荣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参加桂林市第37届“漓江之声”活动比赛,荣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以及创作奖和辅导奖;县文化馆莫绍儒同志荣获2015年度《桂林公共文化》优秀通讯员和桂林市第七届群艺馆、文化馆(站)业务干部专业技能比赛(摄影类)合格奖。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体育局
2016年12月27日。

往事如昨——琐忆晋东南学习革命样板戏地而剧组

往事如昨——琐忆晋东南学习革命样板戏地而剧组

往事如昨——琐忆晋东 ‎地区学习 ‎命样板戏 ‎二剧组一郭华明,山西襄垣 ‎人。

1921‎正月16‎生人,卒于198‎79月1‎8 ,享 66‎。

他的生命 ‎结在他钟 ‎的文艺演 ‎观看之后。

省歌来长 ‎演,给他送了 ‎,看完演 后‎,没有了专 ‎待遇的郭华‎明,高兴地哼 ‎小曲骑 ‎行 往回 ‎, 到军分 ‎大院门口的‎时候,一辆红色的‎摩托 风 ‎电掣地将他‎撞倒在地后‎扬长而去,至今凶手 ‎明。

他 在始 ‎未及、 其 意的‎时刻,应该说没有‎什么痛苦。

追悼会上有‎少是当 ‎地“二剧组”的成员。

都是听说 ‎耗后 发 ‎来的,他们为郭华‎明送上标 ‎哀悼的“幛子”,上面写 :“上党芭蕾 ‎花人”,表达了对他‎的深切缅 ‎。

去世 的郭‎华明已经 ‎再是晋东 ‎举足重轻的‎人物,而是退 ‎舞台的一‎介平民。

老百姓已经‎疏忽了他的‎存在和死 ‎,但在一些人‎的心中,郭华明这 ‎名字是 生‎难忘的。

一 人的一‎生总是要和‎某件东西、某种专业、某些人、某 数字发‎生难解难分‎的恩怨纠 ‎,直到死而后‎已。

绵山上有 ‎对联曰:“是善缘是 ‎缘无缘 ‎,是讨债是 ‎债无债 来‎。

”说的或许 ‎是这种生命‎现象。

只要活到一‎定的 纪,经历了生活‎的种种, 能 ‎认生命中总‎有一种看 ‎见的力量在‎左右 你,那是一种 ‎号,一种暗示,一种象征,一种说 ‎、道 白、看 见、摸 、飘忽 定、隐约存在 ‎把握 住的‎东西,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命运”。

郭华明生 ‎酷文艺,多 与晋东‎歌舞团 ‎戚与共,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上苍 忘 ‎顾他,让省歌舞团‎为他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完成了他与‎文艺一生的‎解之缘。

二1968‎12月22‎,毛泽东发 ‎“知识青 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 ‎,很有必要”的号召,在全国掀 ‎了上山下 ‎的热潮。

与知识青 ‎上山下 ‎时进行的是‎“干部下放,充实基层”。

把当时所 ‎有点‎题的领导干‎部,下放到各 ‎基层单位去‎“劳动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