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刀下留人”挽救死囚专家
中共中央特科:让敌人丧胆的红色组织(中)

中共中央特科:让敌人丧胆的红色组织(中)作者:李金明来源:《湘潮》2017年第02期自1927年九十月间,中共中央机关进入上海,隐藏在租界中,面对国民党警察、宪兵、特务和租界巡捕、暗探,非但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还能有效地指挥全国的党组织和红军的战略行动。
这与中共中央特科成员舍生忘死战斗在龙潭虎穴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特科留下了很多传奇。
“打进去”“拿过来”,在敌人内部获取情报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公开与共产党决裂,下令对共产党员进行疯狂的大屠杀,陈赓随同中共中央暂时由汉口转移到武昌,专门负责保卫周恩来的安全。
7月20日左右,他护送周恩来从武昌秘密启程,前往南昌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起义后,部队向广东进军,在江西会昌附近遭到国民党军的阻击。
激战中,陈赓左腿3处中弹,他历尽千辛万苦和警卫员卢冬生辗转乘船到了香港,又从香港乘船到达上海。
1928年初,在陈赓腿伤未彻底痊愈,走起路来还一瘸一拐的时候,周恩来就派人来找他,要他担任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之一,并兼任情报科科长。
当时,周恩来给陈赓明确的工作方针是:“打进去”“拿过来”,在敌人内部获取情报。
1928年初,国民党特务组织——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中统”前身)刚刚建立,就把破坏中共中央机关作为其工作重点。
但在草创阶段,他们既缺乏特务工作经验,更缺乏得力骨干。
为物色上海机关的负责人,党务调查科主任陈立夫与助手张道藩煞费苦心。
这时,调查科总干事杨剑虹想到了他那位同乡杨登瀛,并将他引荐给了陈立夫和张道藩。
杨登瀛生性豪爽、卓有才干,参加过五卅运动,接受了共产党的影响,也帮助共产党地下组织做过一些事情。
当杨剑虹代表国民党特务机关正式提出要杨登瀛入伙时,他犹豫了,一时拿不定主意。
他不情愿当反共的特务。
周恩来得知这一情报后,敏感地发现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他派出陈赓做工作,让杨登瀛参加了国民党特务组织。
陈赓有选择地向杨登瀛提供一些中国共产党的文件,如公开宣言、传单之类,至于公开刊物《红旗》《布尔什维克》等,每一期都优先送杨登瀛10份,让他拿去报功。
陈赓在中央特科的秘密生涯.

陈赓在中央特科的秘密生涯一个斜仰角镜头推上去:手枪指向角落里的叛徒,陈赓身穿黑西装,拉低帽檐,侧面表情冷酷。
电视剧里的场景并不完全出于虚构。
1929年11月11日晚上23点,陈赓亲自指挥中央特科红队击毙出卖彭湃的叛徒白鑫,“子弹由前额洞穿后脑,脑浆迸裂而亡”。
尽管没有资料显示陈赓是否亲手杀死了白鑫,但这场被上海各大报纸写成“霞飞路暗杀案”的行动,显然是陈赓情报生涯中最震动人心的一幕。
历史比戏剧还要精彩。
1928年到1931年,淞沪警备司令部、上海各租界巡捕房、甚至青帮小头目都熟悉的名字“王庸”,从来没有出现在陈赓自己的文字中,更没有留下任何照片。
作为中央特科情报科长,陈赓和他的同志们保守了秘密。
中央特科没有留下大量详实材料的原因也许正在于此:能掌握全局的周恩来、陈赓、潘汉年、康生没有公开任何信息,而普通情报人员当时根本不知道“中央特科”这个名字——他们直属于某位领导,执行某一项任务,对其他情况一无所知。
老记者穆欣作为这段历史的最初研究者,早年曾多次采访过陈赓和一些特科工作者,他提供的材料由此成为了解这段历史的基础。
早期特科1926年9月,陈赓秘密离开黄埔军校,到上海中共中央报到。
陈独秀派遣他和顾顺章一起前往苏联“契卡”受训。
半年里,他们先在伯力学习侦探、审讯;又到海参崴学习暴动、劫狱及爆破、射击、秘密通讯等专门技术。
1927年秋,周恩来向党中央提议成立中央特务科,直接归党中央领导,并借鉴苏联经验,规定“三项任务——打进敌人内部获取情报,筹款,制裁叛徒;一条原则——侦查手段绝不许在党内进行”。
初创的中央特科并没有陈赓领导的情报科(二科),它只有两部分:红队,专门负责镇压叛徒;总务科,为党中央办理杂务,比如采买、布置会场、安置同志。
由顾顺章领导的“打狗队”当时在上海已经有了名气,国民党特务、警宪和租界的包探、巡捕都以为,红队只有4条枪,威力却很大。
它的前身是五卅时期的“上海工人纠察队”。
美国记者罗伯特·帕克曾写道:“红队由一批熟练的枪手组成,为上海全党的高级干部提供警卫,并负责各类会议的安全;紧盯反共的国民党特务;但最主要目标是实施惩罚,处置那些叛变投敌的共产党员——这为它争得了‘打狗队’的名称。
陈赓简介

陈赓简介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
湖南省湘乡县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性格诙谐,两次结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
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救过蒋介石的命。
1926年赴苏联学习,次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
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
1927年5月5日在汉口与上海代表王根英结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
参加了长征。
11月至1932年5月,率部参加鄂豫皖苏区第3次反围剿作战。
6月,率部参加鄂豫皖苏区第4次反围剿作战。
在任干部团团长期间的土城战役,陈赓率领干部团打出了赫赫神威,毛泽东由衷地说:“陈赓能当军长!”抗日战争时期,陈赓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
此期间,他指挥神头岭战斗,利用日军的废弃工事巧妙伪装,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在长乐村战斗,他率部展开运动战,追击日军,一举杀敌2200多日军,自身伤亡800多人。
香城固战斗又歼灭日军200多人,俘获日军8人。
因为他率领的386旅作战勇敢,他本人又指挥灵活,所以他一直是日军的心腹大患。
在香城固战斗,日军装甲兵在坦克上破天荒地写上“专打三八六旅”的字样。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此间陈(赓)谢(富)兵团一直是一个战略区方面军,1948年,陈赓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在南坪集之战故意撤退,诱使黄维兵团钻入解放军布好的口袋阵。
1949年他暂归四野指挥,在与白崇禧集团作战期间,他贯彻了毛泽东“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作战方针,连续率部参加广东战役、广西战役,同时他又和林彪在作战期间的错误进行了争论,每次毛泽东主席均听取了陈赓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参与了抗法援越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参与创办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陈赓生平简介

陈赓生平简介陈赓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的铁路局当办事员,参加爱国运动,得到共产党人何叔衡、郭亮等的帮助,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等战斗。
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
到前线督战的蒋介石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要“杀身成仁”,幸亏陈赓眼明手快下了校长的武器,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将蒋救了出来。
之后,陈赓又不眠不休,长途跋涉找到何应钦和周恩来的第一师,搬来援兵。
因为这次救命之恩,1933年,陈赓在上海被捕后,蒋介石最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凭中共将陈赓营救了去。
1926年秋,被派到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
8月参加南昌起义,到贺龙部队任营长。
失败后,由香港转赴上海。
1928年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
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
1932年因负重伤秘密到上海就医,曾向鲁迅详细介绍鄂豫皖红军的斗争事迹。
1933年3月被捕,由上海解往南昌。
正在南昌指挥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蒋介石亲自用高官厚禄进行劝降。
陈赓大义凛然,严词拒绝。
经中共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后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
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曾率干部团一部强占皎平渡渡口,使第一方面军得以顺利渡过金沙江。
到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斗。
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第一队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率部开赴太行山区,参与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指挥,随后又转战于鲁西北、冀南、豫北。
1940年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次年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参与领导创建晋冀豫根据地。
1943年11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民族英雄陈赓珠穆朗玛峰的征服者

民族英雄陈赓珠穆朗玛峰的征服者陈赓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在珠穆朗玛峰的征服过程中展现了他的勇敢和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您介绍陈赓是谁,他的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故事,以及他的成就对中国人和世界的影响。
陈赓,出生于1907年,是中国的一位登山运动员和探险家。
他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革命烈士陈毅的哥哥。
陈赓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对登山运动的兴趣,并坚持通过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能。
1949年,陈赓组织了中国西藏登山队,旨在征服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这个决定不仅仅是为了挑战高山本身,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他们的毅力和坚韧精神。
陈赓带领着他的队伍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艰苦训练,以适应高海拔环境和极寒的气候条件。
他们需要应对高山疾病的风险,以及攀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危险。
最终,在1952年5月25日,陈赓和他的队伍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山顶,成为了第一支成功登顶的中国登山队。
陈赓凝视着高山峰巅,感受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
这一壮举不仅仅是对珠穆朗玛峰的征服,也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和超越。
陈赓的勇气和毅力激励了整个中国国家,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
陈赓的成功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他的成就为中国登山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启发了更多的中国人去探索和挑战自然界的极限。
此外,陈赓的征服珠穆朗玛峰也激励着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
他的故事传遍世界,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
许多人从陈赓的勇气和坚持中获得了鼓舞和启示,追求自己的梦想,克服困难。
总结起来,陈赓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通过征服珠穆朗玛峰展现了他的勇敢和毅力。
他的成就不仅仅对中国人和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激励着整个世界追求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他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一份永恒的礼赞。
高中素材军事家名人故事:开国大将陈赓的传奇经历

军事家名人故事:开国大将陈赓的传奇经历在我军的高级将领中,陈赓大将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
生性幽默诙谐的陈赓曾这样说自己“显赫的经历”:“我和毛主席是老乡兼校友,和彭德怀元帅在一个团当过兵,救过蒋介石的命,周总理和邓大姐结婚我出过力,指挥林彪打过仗。
”“我虽然是个大将军衔,但是当年却是当元帅般神气,统帅过2位上将和一位大将。
”(陈赓在红四方面军任红12师师长时,下辖3个团:红34团、35团和36团,其中红34团团长为许世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红35团团长为高绍先,1932年在红安作战中牺牲;红36团团长为徐海东,1955年与陈赓一起被授予大将军衔。
另外,在陈赓的战友中还有一位小班长,叫陈锡联,1955年也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这些“显赫的经历”中,鲜为人知是关于陈赓曾指挥林彪打仗的历史。
1927年8月,陈赓参加南昌起义后,担任起义军20军3师6团1营营长,跟随部队一起向广东进发,部队在会昌时,遭到国民党钱大钧部围击,被迫向潮汕撤退,陈赓奉命率所部掩护,此时钱大钧的部队已近在眼前。
穷途末路,惟有决死一战,全营跃出掩体发起反冲锋。
突然陈赓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朝旁边闪,他挥枪招呼:“林排长!”林排长就是林彪,他时任起义军第11军25师73团3营7连1排排长。
他立即跑了过来,刚喊一声:“陈营长!”一颗手榴弹在附近爆炸。
他扯着嗓子喊:“我们连长牺牲了!”陈赓命令:“我叫你代理连长往上冲!”谁知林彪却回答:“陈营长,不行,我们人太少!”“再说我枪毙你!”这声音惊了林彪一跳,转身嘶喊着:“冲啊!”此战,由于敌众我寡,他们最后打得弹尽粮绝,被迫后撤,陈赓则在后撤中左腿3处负伤。
后来,陈赓谈起“指挥林彪打仗”之事,说:“林彪会打仗,但就是怕死,需要你去敲打。
”其实,陈赓的传奇经历远不止他自己说的这些。
他还是唯一和日、美、法等多国侵略军交过手并都将之打败的我国杰出军事家。
无论在情报保卫工作的隐蔽战线,还是在硝烟弥漫的炮火中,他都是英勇无畏又功勋显赫的英雄。
军事家陈赓的相关简介

军事家陈赓的相关简介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军事家陈赓的相关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军事家陈赓的相关简介陈赓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出生于湖南省,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的国防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陈赓的父亲是一名湘军的将领,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父亲的影响,立志报效自己的祖国。
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陈赓简介。
陈赓1922年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他曾经救过蒋介石,在1933年的时候,陈赓在南昌被抓,蒋介石曾经亲自到监狱里看望他,希望他能够跟随着自己,蒋介石见到陈赓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瘦了,企图用温情感动陈赓,没想到陈赓说瘦吾身而肥天下,我看您也瘦了很多,天下就更瘦了,这是为什么呢?蒋介石无话可说只好和陈赓大眼瞪小眼,最终无可奈何地离开了。
1935年的时候陈赓逃出了监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陈赓积极奔赴战场,领导上百场战役,著名的百团大战,陈赓就有参与。
在解放战争中,陈赓就在二野战队。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被封为,1952年毛泽东创办了“哈军工”这一所军事工程学院,点名要陈赓进行组建,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
1961年陈赓因为心肌梗塞在上海医院逝世。
通过陈赓简介,我们知道陈赓是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一生为国为民,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不愧是真正的中国共产党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
探析陈赓是怎么死的陈赓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1903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南,最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就是1961年3月的时候在上海逝世,那么陈赓怎么死的呢?我们都知道陈赓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就开始跟随着毛主席,为国家事业做贡献。
他经历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国共十年对峙,甚至在1933年被抓住过,在监狱待了两年之后才在1935年逃脱,之后更是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不上战场,要说这些战争没有给他留下任何伤害那是不可能的。
陈赓被俘后,哪5位国民党将领联名保他性命?他们自己的结局如何

陈赓被俘后,哪5位国民党将领联名保他性命?他们自己的结局如何1933年3月,在上海治疗腿伤的陈赓不幸被捕,陈赓当时已经是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长,属于我军的高级将领,因此他被捕后前途堪忧。
但是国民党阵营竟然有5位将领联名写信给老蒋,要保住陈赓的性命,这5个人都是谁呢?后来各自的结局又如何?原来陈赓曾是黄埔军校的一期毕业生,而黄埔军校是由国共两党合作开办的,早期有一些学员是跨党身份。
陈赓后来因为信仰不同而退出了国民党,一心一意在我军阵营中战斗。
年轻时的陈赓是出了名的豪爽仗义,因此结交了非常多的朋友。
国军阵营里有大量黄埔系重要将领,陈赓1933年不幸被捕后,这些早期的朋友不忍心看他被加害,于是联名写信保他。
包括胡宗南、宋希濂、黄维、胡琏、熊绶春五人,活动十分积极。
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最终陈赓将军脱离了虎口,回到革命队伍。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5个人的情况。
胡宗南在大陆时期,是五个人当中发展最好的。
抗战时他就成为了西北王,掌握的军队一度超过五十万人,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国民党的一个重要军事集团,彭老总在西北的主要对手就是胡宗南。
胡宗南早期的晋升之路非常顺畅,配中将加上将军衔,在大陆时期的黄埔系学生当中,他是唯一一个达到这种等级的将领。
不过胡宗南的军事指挥能力堪忧,解放战争中被我军打得灰头土脸,损失了大部分的作战部队。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胡宗南在大陆的最后一战西昌之战,正是陈赓指挥的部队消灭了残余国民党军,胡宗南乘飞机逃到台湾后再无建树,1962年郁郁而终。
宋希濂是蒋军阵营当中,一员比较难得的指挥型将领,颇具军事才干。
在解放战争中宋希濂曾官至华中剿总副司令、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
但是解放战争末期国军大势已去,宋希濂率部一路狼狈西逃,最后于1949年12月在大渡河附近被俘,关押改造9年后回到社会。
他也是5位救过陈赓的国民党将军里面,生涯后期唯一有机会和陈赓坐下来喝酒的人,两人的感情始终很好。
1993年宋希濂在美国病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陈赓大将“刀下留人”挽救死囚专家
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我党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军事家陈赓大将戎马一生,充满感天动地的传奇色彩,其中就有一个建国初期的“刀下留人”,敢用“死囚专家”的故事。
1、陈赓求贤若渴
1950 年6 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现代化战争,美帝国主义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当时最先进的战争手段,尽管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浴血奋战,赢得了战争,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陈赓是我军惟一同时具有对法、对美作战经验的高级将领,他对现代化战争的理解尤为深刻,对我军装备和技术的落后状况更是焦灼不安。
当结束“小米加步枪”的历史,刻不容缓地着手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已成为新中国领袖们的共识的时候,历史选择了陈赓。
毛泽东和周恩来慧眼识英才,决定让陈赓筹建一所特殊的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后来简称为“哈军工”),并由陈赓出任该院的院长兼政委。
1952 年6 月中旬,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的陈赓调离战火连天的朝鲜前线,日夜兼程,回到祖国。
6 月23 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在中南海召见陈赓,当面委以重任。
就这样,征尘未洗的陈赓义无反顾,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担起创业重任,在全国人民和全军上下的大力支援下,在前苏联专家的真诚帮助下,陈赓席不暇暖,宵衣旰食,领导哈军工的创业者奋战在北国荒原,边建、边教、边学,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一座亚洲第一、世界罕见的现代化的国防科技学府就在松花江畔拔地而起。
哈军工的筹办阶段,陈赓倾注心血最多的工作就是外聘专家教授,他深知没有名师就不可能办起一所名校。
然而,建国初期专业人才寥若晨星,懂得军事科技的专家更是奇缺。
陈赓多次进中南海面见周恩来总理,请求批准调进知名的专家教授;他又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