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生平 开国大将陈赓简历

合集下载

陈赓大将“刀下留人”挽救死囚专家

陈赓大将“刀下留人”挽救死囚专家

[键入文字]陈赓大将“刀下留人”挽救死囚专家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我党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军事家陈赓大将戎马一生,充满感天动地的传奇色彩,其中就有一个建国初期的“刀下留人”,敢用“死囚专家”的故事。

1、陈赓求贤若渴1950 年6 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现代化战争,美帝国主义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当时最先进的战争手段,尽管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浴血奋战,赢得了战争,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陈赓是我军惟一同时具有对法、对美作战经验的高级将领,他对现代化战争的理解尤为深刻,对我军装备和技术的落后状况更是焦灼不安。

当结束“小米加步枪”的历史,刻不容缓地着手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已成为新中国领袖们的共识的时候,历史选择了陈赓。

毛泽东和周恩来慧眼识英才,决定让陈赓筹建一所特殊的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后来简称为“哈军工”),并由陈赓出任该院的院长兼政委。

1952 年6 月中旬,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的陈赓调离战火连天的朝鲜前线,日夜兼程,回到祖国。

6 月23 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在中南海召见陈赓,当面委以重任。

就这样,征尘未洗的陈赓义无反顾,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担起创业重任,在全国人民和全军上下的大力支援下,在前苏联专家的真诚帮助下,陈赓席不暇暖,宵衣旰食,领导哈军工的创业者奋战在北国荒原,边建、边教、边学,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一座亚洲第一、世界罕见的现代化的国防科技学府就在松花江畔拔地而起。

哈军工的筹办阶段,陈赓倾注心血最多的工作就是外聘专家教授,他深知没有名师就不可能办起一所名校。

然而,建国初期专业人才寥若晨星,懂得军事科技的专家更是奇缺。

陈赓多次进中南海面见周恩来总理,请求批准调进知名的专家教授;他又多1。

陈赓个人简历

陈赓个人简历

陈赓个人简历陈赓,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南湘乡。

他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陈赓早年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思潮和行动。

1916年,他投笔从戎,参加湘军。

在军队中,他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也深刻认识到旧军队的腐败和黑暗。

1922年,陈赓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一决定成为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

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

在黄埔军校期间,陈赓表现出色,深受师生们的赞赏。

在北伐战争中,陈赓历任营长、团长等职,他身先士卒,英勇作战,为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南昌起义后,他在贺龙部队任营长。

在战斗中,他多次负伤,但始终坚守革命信念,顽强地与敌人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赓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

他凭借着机智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多项艰巨的任务,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1年,他前往鄂豫皖苏区,历任红四方面军师长等职,参与了多次反“围剿”斗争。

在战斗中,他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战略眼光。

抗日战争时期,陈赓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

他率领部队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

其中,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等战役,成为抗日战争中的经典战例。

他所领导的三八六旅,被誉为“抗日劲旅”,令敌人闻风丧胆。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等职。

他指挥部队参加了上党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致力于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教育事业。

他参与创办了军事工程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

在这个岗位上,他为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

然而,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默默奉献。

陈庚

陈庚



• •
• • •
以球赛为媒,"骗"彭德怀赛场相亲
• 两次婚姻失败后,彭德怀对爱情和婚姻心灰意冷,曾表示终身不娶。到了1938年,已年届四十的八 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仍是孤身一人。彭德怀的境况,让当时担任三八六旅旅长的陈赓很是牵挂。 而怎样才能引起彭德怀对女性的注意呢?这颇让陈赓伤了一番脑筋。后来,他了解到彭德怀喜欢打 球,眉头一皱,一个"骗局"便计上心来。 1938年秋天,彭德怀从抗日前线回延安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闭幕那天,陈赓找到彭德怀, 邀请他去观看球赛。彭德怀因公务繁忙没时间,拒绝了陈赓的邀请。眼看计策要落空,陈赓便故意 使气,说彭德怀不去就是官僚主义,架子大。还说要在生活会上提彭德怀的意见。这一激,使得彭 德怀立即站起身,拉着陈赓便奔向球场。在球场边,陈赓并不看比赛,眼睛总是盯着彭德怀,想及 早发现彭德怀对哪一个女队员感兴趣。无奈,比赛快结束了,彭德怀并无一个固定目标。这可把陈 赓难住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球赛结束后,陈赓特地请彭德怀接见运动员,而自己却在一旁细 心观察。 球赛结束后,彭德怀在和浦安修握手时,特意夸奖浦安修球打得不错。从这握手之间,陈赓终 于发现了一点"情况",便追出门问彭德怀这帮女同志哪个最好?心直口快的彭德怀一下子就露了"馅", 他认为浦安修不错。事前作了精心准备的陈赓,此时抓住机会,向彭德怀介绍了浦安修的情况:北 师大学生,读书期间就入了党,前年投奔延安的,在陕北公学教书。学问,人品,样样都好…… 彭德怀听了,眼一瞪:"我是说她球打得好,谁要你去打听这些。" 陈赓干脆露出"狐狸"尾巴,提出要给彭德怀当介绍人。 彭德怀这才恍然大悟,但很快便皱起了眉头。因为他觉得浦安修是个洋学生,而自己是土包子。 陈赓为他鼓劲,称这才叫"土洋结合"。 在陈赓的精心导演和牵线搭桥下,彭德怀和浦安修见了面。随后,两人交往慢慢多了起来,感 情也越来越深。这一年的10月10日,彭德怀和浦安修便举行了婚礼。从此,他们患难与共,同舟共 济,一起走过了几十年漫长的人生道路

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

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

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作者:李新市来源:《党史纵览》2016年第04期中央特科的一名战士1927年,当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中共中央在上海虽也有保卫组织,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力量不足,导致蒋介石突然发动政变时,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

之后,中共中央决心加强党的保卫工作,11月,中央在上海成立政治保卫机构——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简称中央特科),主要任务是打击敌人,保卫自己。

特科由周恩来直接领导,下设总务、情报、保卫3个科,总务科(一科)负责设立机关,布置会场和营救、安抚等工作,科长洪扬生;情报科(二科)负责收集情报,建立情报网,科长陈赓;保卫科(三科,也称红队、打狗队)负责保卫机关,镇压叛徒、特务等,科长顾顺章(兼)。

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后,中共中央对特科进行了调整,由陈云负总责。

中共中央在特科下设第二科,把搜集情报的重任交给了陈赓,他一方面觉得肩负的责任重大,另一方面也深感缺乏这方面经验。

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开始时,陈赓心里没底。

虽然党派他去苏联学习过,但在那里只停留了4个月时间,还是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对于一个在战场上拼杀的营长,要在党的情报工作这张白纸上写好画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好在陈赓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他认为,要在敌人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开展情报工作,依托家庭做掩护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于是,他冒险和家人住在一起,让外人觉得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

即使如此,在敌人白色恐怖下做情报工作,还是险象丛生,陈赓在两年之内搬了5次家。

由于工作需要,陈赓经常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外表,有时穿一身青缎子褂裤,裤腿上紧扎黑色缎带,俨然上海“小开”(源于上海方言,即指富家子弟)打扮;有时歪戴便帽,很多头发露在外面,张飞式的络腮胡子从下巴延伸到耳边,与头发连接在一起,酷似红帮成员。

在中央特科二科任上,陈赓又给自己取了个名字:“王庸”,他经常和警察、特务、巡捕、包探等混在一起,热情地与他们交“朋友”,时间一长,他与上海三教九流甚至国民党的上层人物都建立了“关系”,见了面,这些人都称呼他“王先生”。

陈赓大将军旅轶事

陈赓大将军旅轶事

《党史博采》│2022第05一、惜失解放南京殊荣1949年3月3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邓小平主持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第二、第三野战军兵分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多方向突击战法,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然后解决浙赣线上之敌,夺取京(南京)、沪(上海)、杭(杭州),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

时任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的陈赓,看出了这份《战役纲要》的奇特之处:在估计敌人或坚守南京、或放弃南京后,要求西突击集团(二野)“主力应沿江东下担任攻占芜湖及准备攻取南京之任务”,“以二野解决南京”,或“以二野一部接替南京警备”,《党史博采》│2022第05期而奉命从芜湖段突破的中集团(三野一部),“渡江成功后,除留足够兵力歼灭沿江当面之敌,并监视芜湖之敌外,主力应迅速东进,……截断京杭公路”,不让南京之敌逃脱。

这就是说,中突击集团受命打进芜湖地区,却只能“监视芜湖”,主力要立即东进,把芜湖、南京这两块“肥肉”让给二野!看到这里,陈赓意味深长地说:三野领导同意把攻占南京的任务赋予二野,这是对二野在解放战争中不惜代价跃进大别山、砸锅卖铁干掉黄维兵团的褒奖。

在解放战争中,哪支部队率先打进南京,其荣耀有如反法西斯战争中谁先打进柏林啊!到底由二野哪支部队执行攻占或警备南京这一光荣任务呢?陈赓没有想到:总前委把这一殊荣赋予了二野第4兵团。

陈赓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曾是“校长”蒋介石欣赏的弟子。

让陈赓率部打进蒋介石老巢南京,将是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绝妙讽刺!4月20日20时,渡江战役正式打响,国民党不堪一击。

22日中午,蒋介石决定放弃南京,守军溜之大吉,南京瞬间成为“空城”,街头枪声稀稀落落,溃兵三五成群,市民人人皆危。

4月23日上午,南京人民联合发起成立治安维持委员会,公推马青苑为主任委员、吴贻芳为副主任委员,维持南京治安。

当天下午6时,该治安维持委员会致电毛泽东主席,殷切欢迎人民解放军入城:恳请毛泽东电示金陵外围野战军,对南京予以和平接收,以慰民望。

盘点近代十位湖南籍名将,三位成为开国元帅,其余也都为开国将领

盘点近代十位湖南籍名将,三位成为开国元帅,其余也都为开国将领

盘点近代十位湖南籍名将,三位成为开国元帅,其余也都为开国将领文|史作咏者编辑|史作咏者盘点近代十大湖南籍名将,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湖南无特产,唯有出将军”,“无湘不成军”,这两句并非虚言。

其中三位成为开国十大元帅,其余众将也都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第一位彭德怀元帅彭德怀,湖南湘潭人,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毫不夸张地说,他的军事成长史就是我军的发展史。

192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与领导了平江起义,组建了红5军。

红军时期,他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红军猛狮”,每每让国军封锁线化为泡影。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身为八路军副总指挥的彭老总精心策划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将他的军事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彻底的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在解放战争时期,彭老总更是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在敌方人数远远多于我军的情况下,创造了陕北三战三捷的战争奇迹,并且接连打得胡宗南部溃不成军,成功解放了大西北。

后在抗美援朝时期,彭老总更是带领志愿军,在装备不如,地形不熟,准备仓促的情况下,直接将装备精良的美军赶回了三八线。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曾为彭老总赋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第二位贺龙元帅贺龙,湖南桑植人,新中国开国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他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并担任起义军总指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随后他又指导了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而后多次粉碎国民党的“围剿”,又成功开辟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

之后率领部队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贺老总担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率部发动了著名的忻口战役,并取得了雁门关伏击战等胜利。

后先后辗转晋西北,冀中等地,不仅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而且还缔造了连复七城,冀中平原四战四捷的壮举。

解放战争时期,贺老总转战后勤,集中边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部队作战,为西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赓为什么不能当元帅

陈赓为什么不能当元帅

陈赓为什么不能当元帅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在十大将中排第四位。

那么,陈赓为什么没能授元帅呢?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陈赓不能当元帅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陈赓不能当元帅的原因陈赓13岁当兵,21岁上黄埔,本来应该一直从事军事工作,就像徐向前林彪那样,但1926年他却被派到苏联学习特工,因为他聪明机警,适合这一行。

这次学习使他的人生之路发生改变,可以认为是影响陈赓获得元帅军衔的最重要原因。

从苏联学习回来后,由于形势变化,陈赓没有马上从事特务工作,而是先到唐生智部当特务营长,南昌起义时跟李立三搞了几天肃反,然后到贺龙20军周逸群师当营长。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上海,经周恩来点将进入中央特科,从此开始了数年的特务生涯。

周和陈自从黄埔相识之后,关系就非常密切,可谓如师如徒,如父如兄,周对陈的聪明能干非常欣赏,陈对周也忠心耿耿。

陈赓在中央特科干的是风生水起,搞情报、除叛徒,结交各种关系,一度成为上海滩的名人,三教九流之中没有不知道“王先生”的(陈赓化名王庸)。

在当时看来,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在中央机关工作,干着精彩刺激的特务工作,跟在穷山沟里打游击的林彪徐向前那些人相比,要风光得多。

但福兮祸所依,陈赓就是在这一阶段耽误前程的。

特务工作在任何政治集团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是领导人非常倚重的,但是,特工从事的是秘密工作,很多内容见不得人,属于偏门,所以,尽管重要但地位却不可能太高。

李克农是中共特工之王,55年也只能授上将军衔。

戴笠是国民党特工之王,抗战胜利后也竭力钻营想离开军统去海军,因为他知道军统发展空间有限,一辈子也出不了大头。

所以,陈赓在特科搞得再好,地位也不可能有多高。

有人可能不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康生陈云都在中央特科干过,聂荣臻也在特科干过,他们后来都身居高位。

确实,这三个人都在中央特科干过,但是,他们和陈赓情况并不相同。

陈云康生干特科属于临时应变性质。

顾顺章叛变后,中央特科遭到严重破坏,原来的人不能再用了,只能调外部人重建特科,当时陈云是中央委员、江苏省委书记,康生是中组部长,陈云调特科后担任特科书记主持工作,而康生的特科三科科长属于兼职行为。

楷模将军——记陈赓大将的辉煌一生

楷模将军——记陈赓大将的辉煌一生

2023年6月上32祖国中国记忆楷模将军——记陈赓大将的辉煌一生陈赓,生于1903年2月27日,湖南省湘乡县人。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教育家,我军功勋卓越的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初创者。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忠义诚正立品德陈赓出身将门,其曾祖父陈翼琼是湘军将领,血脉里注入了忠诚和尚武精神。

德者才之帅,才者德之资。

道德品质是人立于世间的最硬核底牌。

陈赓始终把对祖国的忠诚、对战友的仁义、对自己的从严要求作为行动准则,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得到人们一致认可称赞。

文/王二斌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陈赓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在与军阀战斗中,他将蒋介石救出鬼门关。

长征途中,周恩来在草地上命悬一线,陈赓将周恩来救出病魔之口。

两次国共合作期间一起东征、北伐、抗日的黄埔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又成了敌手。

尤其在解放战争中,陈赓指挥所部在战场与国民党部队较量。

但胜利后,每有同学俘虏,陈赓就会去看望;每有同学被打死,他也会去寻找,给同学起个坟,立个碑!陈赓特别喜欢孩子,经常把烈士子女和父母在外地不便照看的孩子带到家里照看,而且喜欢用胡子扎孩子,因此得了个外号叫“胡子爸爸”。

新中国成立之初,他领衔创办军事工程学院。

由于学院住房紧张,陈赓带头把好房子让给专家教授,自己则住小平房,仅三间小屋,每间8平方米。

彭德怀看望陈赓时,见到住房连称:“你还是老作风。

”后来陈赓到北京工作,他叮嘱说,住房不要大,方便工作就行。

坚持要了一套连中将级别标准也不够的住房。

在那里,陈赓一直住到去世,对此他从不计较。

他常对孩子说:“这已经很不错了。

我的好多战友都牺牲了,我能够活下来已经是很幸运的了。

”陈赓的实际行动对子女产生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文字传世立实言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人的一生能留下什么?留下的是高尚的道德、历史的功绩和文字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赓大将生平开国大将陈赓简历
陈赓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陈赓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的铁路局当办事员,参加爱国运动,得到共产党人何叔衡、郭亮等的帮助,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等战斗。

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

到前线督战的蒋介石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

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将蒋救了出来。

1926年秋,被派到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

8月参加南昌起义,到贺龙部队任营长。

失败后,由香港转赴上海。

1928年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

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

1932年因负重伤秘密到上海就医,曾向鲁迅详细介绍鄂豫皖红军的斗争事迹。

1933年3月被捕,由上海解往南昌。

正在南昌指挥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蒋介石亲自用高官厚禄进行劝降。

陈赓大义凛然,严词拒绝。

经中共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后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

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曾率干部团一部强占皎平渡渡口,使第一方面军得以顺利渡过金沙江。

到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斗。

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第一队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率部开赴太行山区,参与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指挥,随后又转战于鲁西北、冀南、豫北。

1940年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次年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参与领导创建晋冀豫根据地。

1943年11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太岳纵队(后来改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参加上党战役。

1946年初,他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临汾、太原三人小组,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和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议。

1946年7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率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转战晋南,连续进行闻(喜)夏(县)、同蒲、临(汾)浮(山)战役,歼灭国民党军3万人,其中包括号称“天下第一师”的胡宗南的整编第一旅。

随后他率部西进,于1946年11月至次年1月协同兄弟部队发起吕梁、汾(阳)孝(义)战役,歼灭国民党军2万余人。

1947年4月指挥晋南攻势,歼敌15000人。

8月与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部,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开辟豫陕鄂解放区,配合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粟(裕)野战军,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进攻。

在淮海战役中,率第四纵队协同兄弟部队在徐州西南切断津浦铁路,参加围歼黄。

1949年任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横渡长江,解放南昌。

执行远距离、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进军广东追歼逃敌,直插雷州半岛,切断白崇禧部的海上退路,协同兄弟部队进行粤桂边战役,歼敌4万余人。

1950年初,指挥所部经14昼夜强行军,直抵云南边境,歼灭企图逃往国外的国民党军2万余人。

1950年2月进驻昆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云南军区司令员。

1950年7月应邀至越南,帮助越南军民进行抗法战争,取得边界战役的胜利。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委。

1952年6月回国,筹办并任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第一任院长兼政委,培养国防科技人才。

1954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8年9月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59年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

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