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五虎大将比较

合集下载

国共两军五虎大将的比较和对决【酌志飞扬】

国共两军五虎大将的比较和对决【酌志飞扬】

国共两军五虎大将的比较和对决=====================================================================================国共内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在这次将帅的对决中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很多人认为国民党的将领和解放军的将领不在一个层次,实际上战争的胜负有很多军事以外的因素。

可以看到,同样是这些将领指挥的土地革命战争,红军就没有取得这样的大胜,甚至被迫进行了长征。

双方最具有军事才能的五员大将拿出来做个比较和对决,是很有意义的事。

欢迎大家抛开政党的意识形态,从纯军事角度发表意见和展开讨论!第一,粟裕vs傅作义粟大将在国民党方面是找不到对手的。

其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熟练运用大兵团作战的本领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能排在前十名。

粟裕从战士开始干起,一直成长为战略决策的指挥员和总参谋长。

可以说陈毅托了他的福,没有他的话就没有淮海的完胜。

何况他的手下和周围的智囊比起林彪的手下能力要差很多,这更体现出他作为中华第一将的无可争议!可惜的是这样的一位人物建国后没有受重用,也没有能在朝鲜战争展现军事才华。

把傅作义作为国民党第一将很多人有看法,其实这是一个从未战败过的将领,抗日时日军、伪蒙军和华北共军都吃过他的大亏。

日本人在战后写的研究中日战争的书中最推崇的中国将领就是华北的傅作义和中原的汤恩伯。

内战时聂荣臻和贺龙更是被他打得落花流水。

四野入关时国民党在华北战场的形式是最好的。

一个35军就敢在华北平原东突西奔,而其他战区的国民党军要出动的话最少两个军或一个兵团互为掩护。

可看出傅作义经营一个战区的能力。

因次,拿两人相比,傅只是稍逊一筹。

第二,林彪vs陈诚其实在中共方面林彪甚至排不到第二,只是看到四野在整个内战中取到的巨大作用才这样安排的。

首先,东野的兵力多装备好,对东北的国民党军占有很大的优势。

其次,他的部下猛将如云,身边的刘,罗又是足智多谋之士。

北满和南满两个根据地又紧临苏联和朝鲜两个后方,无后顾之忧又不愁结养供应。

国名党五虎上将

国名党五虎上将

国名党五虎上将
国名党五虎上将分别是:
薛岳,胡琏,陈明仁,孙立人,王耀武。

1、薛岳:年幼崇拜岳飞,取名薛岳。

抗日战争期间薛岳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四次长沙会战,消灭日军20多万人,取得抗日战争期间消灭日军的最大战果,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表彰。

2、胡琏:谐称“狐狸”,是蒋介石五大主力之首十八军的骨干:整编第十一师师长。

一九四三年,保住当时国民党陪都重庆。

3、陈明仁:黄埔军校一期毕业,作风勇猛,性格倔强。

蒋介石亲令陈明仁立于城墙之上,接受全军的敬礼。

指挥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每战皆捷,最后攻克日军的重要据点遮放,协助友军攻克了中缅边界重镇畹町。

完成中印两军胜利会师任务。

由此,陈明仁被誉为“能战之将”。

4、孙立:以不满1000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已的敌军,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使孙立人举世闻名。

英皇特授予他帝国英雄勋章,美国政府也为他颁授了丰功勋章。

5、王耀武:湘西雪峰山会战,几乎全歼日军116师团,消灭日军3万左右,荣获两面“飞虎旗”。

美军顾问团曾有过“中国国军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

解放军五大名将

解放军五大名将

解放军五大名将:谁的胜仗打的最多最精彩中国的元帅队伍中,共有十位成员,其中朱德元帅从未直接指挥过作战任务,是象征性的人物;罗荣桓是政治元帅,也没有指挥过大的作战行动;陈毅元帅虽然一直担任中共一个战略方面的军事主官,但他的作战指挥都是依靠粟裕来完成的,而且到最后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时,他已经离开了军事指挥的第一线而被粟裕取代;贺龙元帅虽然也一直是军事干部,而且在抗日战争中长期担任八路军120师师长,但中共领导人也许是知道他指挥作战的能力平平,没有交给他太多指挥作战的任务;聂荣臻元帅也曾长期担任115师政委,在华北时作战上也没大的建树;时剑英元帅一直从事参谋工作,长期担任八路军参谋长,没有直接指挥过大的作战行动。

中共除粟裕以外的其他九位大将,都没有担任一个战略方面的军事主官。

在中国高级将领最优秀的名将之中,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徐向前等五人是最为出类拔萃的,但在这五个人中间,谁最有才干,指挥打胜仗最多,仗打得最精彩呢?我觉得在这五个人中间差别是不太大的。

因为他们各自所处的战区环境不同,领受的命令不同,战区的重要性不同,中央所给予的关注程度也不同,当然,这五个人各自的性格也有所不同,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在指挥作战的方法和各自的战绩方面有些区别,但仅就这些区别是不能确定这几位高级将领的指挥水平高低的。

我认为这几位人物在战争的指挥艺术和作战功劳方面各有千秋。

并不能说哪个能干很多而哪个又差很多。

彭德怀,1898年生,湖南湘潭人,北伐战争期间在湘军当团长,1928年率部与滕代远,黄公略组织平江起义参加革命。

彭德怀元帅在红军时期就是赫赫有名的红三军团总指挥,这个军团是彭德怀平江起义的基本部队。

与林彪指挥的红一军团同时是红军时期是毛泽东手上最有力也是最坚定的基本部队。

中国历史在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战役中,他与林彪的红一军团同时坚守湘江上下游两个阵地,控制了湘江30公里长的江面,为红军首脑机关中央纵队安全过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黄埔四巨头、三杰、四凶、五虎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一百零八将(全收录)

黄埔四巨头、三杰、四凶、五虎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一百零八将(全收录)

李宗仁、毛泽覃、恽代英、肖楚女、白崇禧、
周佛海、缪 斌、张国焘、张申府、陈 毅、
高语罕
七十二弟子:陈 赓、蒋先云、蔡炳炎、蔡申熙、廖运泽、
【十 三 太 保】: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 泽、桂永清、
酆 悌、郑介民、曾扩情、梁干乔、肖赞育、
滕 杰、戴 笠、胡宗南
【 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 三十六官佐: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李济深、周恩来、
【黄 埔 四 巨 头】:蒋介石、周恩来、陈 诚、王柏龄
【黄 埔 三 杰】:蒋先云、贺衷寒、陈 赓
【黄 埔 四 凶】:邓演达、恽代英、张治中、高语罕
【八 大 金 刚】:何应钦、陈 诚、顾祝同、刘 峙、张治中、
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
陈明仁、邓文仪、曾扩情、杜聿明、范汉杰、
酆 悌、桂永清、关麟征、贺衷寒、侯镜如、
胡宗南、黄 维、徐向前、李之龙、李默庵、
郑洞国、许继慎、刘 戡、宋希濂、左 权、
段德昌、郭化若、李云尔、刘志丹、林 彪、
张灵甫、唐生智、吴起舞、曾中生、谢晋元、
彭士量、李运昌、伍中豪、许光达、邱行湘、
赵尚志、郭汝瑰、廖运周、陶 铸、郑庭笈、
宣侠父、唐 澍、王尔涿、周士第、张耀明、
阎揆要、邱清泉、廖 昂、卢德铭、余洒雅、
覃异之、郑介民、周逸群、陈修和、戴安澜、
姜镜堂、康 泽、毛人凤、王耀武、常乾坤、
邵力子、汪精卫、方鼎英、何应钦、王柏龄、
邓演达、陈 诚、包惠僧、顾祝同、聂荣臻、
张治中、叶剑英、陈继承、陈果夫、刘 峙、
严 重、蒋鼎文、钱大昀、鲁 易、熊 雄、
赵一曼、廖耀汀、戴 笠、孙明瑾、罗瑞卿、
王 诤、程子华

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蒋介石的军事集团里战将如云,内有五人能征善战,屡被重用,人称“五虎上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

五人后来都担任过战区司令以上高职:刘峙曾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司令;顾祝同曾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蒋鼎文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陈诚曾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参谋总长;卫立煌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司令。

八大金刚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里,有八位黄埔军校教官出身的重要将领,深得蒋的信任与重用,号称“八大金刚”:何应钦、刘峙、顾祝同、张治中、钱大钧、陈诚、蒋鼎文、陈继承。

此八人均毕业于正规军事学校:何应钦、钱大钧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生;蒋鼎文就读于浙江陆军讲武堂;其余五人则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高材生。

“八大金刚”在黄埔军校时为蒋介石所倚重,组建国民革命军后成为蒋介石军事班底的核心,是中央军中最早的一批军、师长。

十三太保1932年,蒋介石授意其心腹、黄埔毕业生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等人成立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仿照法西斯特务组织意大利黑衫党、德国褐衫党,又称“蓝衣社”),由蒋介石核定干事13人为该组织骨干,被称为“十三太保”。

具体哪13人,说法不一,有说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刘健群、潘佑强、郑介民、葛武綮、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杜心如、胡宗南等13人;也有说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护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等13人。

抗击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共两党阵亡将领从1931年9月18日起,至1945年日本投降时止,国民党团以上高级将领牺牲220人。

而少将以上的将军,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6月,共牺牲115人。

姓名/职衔殉国/时间/地点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 1937、7、28 北京南苑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 1937、7、28 北京南苑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 1937、10、16 山西忻口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 1937、10、16 山西忻口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 1937、11、9 上海松江高志航空军少将,驱逐司令 1937、11、21 河南周家口夏国章中将,172师副师长 1937、11、21 浙江湖州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 1937、11、26 浙江湖州饶国华上将,145师师长 1937、11、30 安徽广德(自杀)肖山令中将,宪兵副司令 1937、12、12 江苏南京姚中英少将,156师参谋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司徒非少将,160师参谋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刘震东中将,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 1938、2、22 山东莒县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 1938、3、17 山东藤县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 1938、3、17 山东藤县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 1938、3、17 山东藤县范庭兰少将,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 1938、3、28 河南修武刘桂五少将,骑兵第六师师长 1938、4、22 内蒙黄油干子周元中将,173师副师长 1938、5、9 山东蒙城李必蕃中将,23师师长 1938、5、14 山东菏泽(自杀)黄启东少将,23师参谋长 1938、5、14 山东菏泽(自杀)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 1938、6 山东冯家场付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 1938、9、23 山东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 1938、11、3 湖北襄阳林英灿少将,152师副师长 1938、1、13 广东清远李国良中将,军训部辎重总监 1939、3、7 陕西西安张谞行中将,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1939、3、7 陕西西安王禹九少将,79军参谋处长 1939、3、26 江西高安陈安保中将,29军军长 1939、5、6 江西龙里张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 1939、5、18 河北平台山韩炳宸少将,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1939、1、9 山东莱阳马玉仁中将,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 1940、1、3 江苏望乡台丁炳权中将,197师师长 1940、1、25 江西武宁郑作民中将,2军副军长 1940、2、3 广西昆仑关钟毅中将,173师师长 1940、5、9 湖北苍台(自杀)张自忠上将(追授),33集团军总司令 1940 、5、16 湖北南瓜店张敬少将,33集团军高参 1940、5、16 湖北南瓜店戴民权中将,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1940、5 河南遂平王竣中将,新27师师长 1941、5、9 山西台寨梁希贤少将,新27师副师长 1941、5、9 山西台寨(自杀)陈文杞少将,新27师参谋长 1941、5、9 山西台寨唐淮源上将,3军军长 1941、5、12 山西县山寸性奇中将,12师师长 1941、5、13 山西毛家湾金崇印少将,17军参谋长 1941、9、16 山西横水镇石作衡中将,70师师长 1941、9、6 山西绛县赖传湘中将,190师副师长 1941、9、24 湖南梁家段朱实夫少将,新3师副师长 1941、9、25 甘肃李翰卿中将,57师步兵指挥官 1941、9、27 江西上高武士敏中将,98军军长 1941、9、29 山西东峪朱士勤中将,暂30师师长 1942、5、4 山东潘庄郭子斌少将,暂30师副师长 1942、5、4 山东潘庄戴安澜中将,200师师长 1942、5、26 缅甸茅邦村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 1942、6、23 山西张翁村胡义宾少将,96师副师长 1942、7 缅甸埋通张庆澍少将,鲁苏战区高参 1942、8 山东唐王山周复中将,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3、2、21 山东城顶山张少舫少将,113师参谋长 1943、2、21 山东城顶山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943、5 山东江春炎少将,114师参谋长 1943、7、4 山东邹县彭士量中将,暂5师师长 1943、11、15 湖北石门许国璋中将,150师师长 1943、11、21 湖北诹市(自杀)孙明瑾中将,预10师师长 1943、12、1 湖南常德卢广伟少将,骑8师副师长 1944、5、5 安徽颖上李家钰上将,36集团军总司令 1944、5、21 河南秦家坡陈绍堂少将,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5、21 河南秦家坡周鼎铭少将,36集团军副官处长 1944、5、21 河南秦家坡王剑岳少将,8师副师长 1944、6、10 河南灵宝王甲本中将,79军军长 1944、9、7 湖南东安阚维雍中将,131师师长 1944、11、10 广西桂林(自杀)陈济恒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1944、11、10 广西桂林(自杀)吕旃蒙少将,31军参谋长 1944、11、10 广西桂林齐学启中将,38师副师长 1945、5、13 缅甸仰光胡旭盱少将,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 1945、6 浙江孝丰国军在抗战中共牺牲约240名将军,其中只有20%是自杀殉国,40多名是在肉搏战中阵亡,为“二战”各战区之最。

黄埔三杰四凶五虎

黄埔三杰四凶五虎

黄埔三杰四凶五虎黄埔三杰、四凶五虎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培养出的优秀军事将领和政治家。

他们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接下来,将会分别介绍黄埔三杰、四凶五虎的详细情况。

黄埔三杰黄埔三杰是指蒋介石、陈诚、白崇禧这三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

蒋介石蒋介石,字中正,江苏常州人。

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担任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也是中华民国政府的领导人。

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创办者之一,他着力于军队的改革和训练,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

在革命时期,蒋介石领导国共合作,共同对抗外敌侵略和封建主义势力。

他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带领国民党军队推翻了北洋政府,实现了国共合作的首要目标。

陈诚陈诚,字君怀,广东饶平人。

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曾在中国国民党政府担任重要职务。

陈诚在黄埔军校毕业后,一直担任重要军事和政治职务。

他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率领部队奋勇抵抗日军的侵略。

陈诚还参与了国共内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白崇禧白崇禧,字曾佑,广东南海人。

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曾担任中国军队的重要职务。

白崇禧在黄埔军校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

他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为国民党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抗日战争期间,白崇禧积极参与对抗日军的战斗,为保卫中国的领土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埔三杰凭借其优秀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凶五虎四凶五虎是指胡宗南、杨森、罗荣桓、单霁翔、廖耀湘这五位杰出的军事将领。

胡宗南胡宗南,字佐绍,湖北黄冈人。

他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曾在中国国民党政府担任重要职务。

胡宗南在黄埔军校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并且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为国民党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日战争期间,胡宗南积极参与对抗日军的战斗,保卫中国的领土。

杨森杨森,字航光,湖北荆州人。

他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曾在中国国民党政府担任重要职务。

历史趣谈:国民党的军界不倒翁 蒋介石五虎将之顾祝同

历史趣谈:国民党的军界不倒翁 蒋介石五虎将之顾祝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国民党的军界不倒翁蒋介石五虎将之顾祝同导语:在蒋介石早年的得力干将"五虎将"和"八大金刚"中,顾祝同是唯一到台湾后晋升一级上将的,足见其在国民党军界的地位。

顾祝同,字墨三,一级陆在蒋介石早年的得力干将"五虎将"和"八大金刚"中,顾祝同是唯一到台湾后晋升一级上将的,足见其在国民党军界的地位。

顾祝同,字墨三,一级陆军上将,是国民党中央军的"八大金刚"之一,也是蒋家王朝的"五虎上将"之一,历任战区司令官、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等要职,去台后曾任"国防"部长,是国民党军界常盛不衰的人物。

(一)顾祝同,1891 年11 月22 日出生在江苏省涟水县城张家巷,生于清末,长于乱世,先在私塾读书,后入县立高小求学,1910 年又考入江苏省陆军小学学习。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他受到革命潮流的鼓动,参加了革命军,任陆军第九师的排长。

不久,南北和议妥协,革命失败,他又返校继续学习,并于1912 年夏毕业,同年加入了国民党。

1913 年,袁世凯督率北洋军队向革命军反扑,刚毕业不久的顾祝同闻讯赶往南京,担任南京卫戍部参谋。

南京失守后,他又逃往上海,从事地下反袁斗争。

袁世凯的"皇帝梦"破产后,顾祝同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1919 年完成学业,先后担任长江上游总部第四旅连长和湖南清乡司令部卫队营营副等职。

1921 年5 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顾祝同由长沙只身南下桂林,投奔孙中山,受任为粤军第二军军事教导队区队长。

当时蒋介石在军部担任参谋长,由此两人结识。

当陈炯明叛变时,该军扩编为东路讨贼军,蒋介石特荐顾祝同为总部副官长,随侍蒋介石左右,形影不离。

这为他以后的升迁埋下了"种子"。

生活常识分享。

五虎上将是哪五个谁最厉害(谁说一山不容二虎)

五虎上将是哪五个谁最厉害(谁说一山不容二虎)

五虎上将是哪五个谁最厉害(谁说一山不容二虎)西晋时期,陈寿作《三国志》时,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并列合为一传,为《关张马黄赵传》。

当时,并没有五虎将这个说法,经过后世的演绎,蜀汉五虎将在民间以及文学作品中广为流传。

五虎将在民间以艺术的形式广为流传,包括戏曲评书等等。

此后受蜀汉五虎将的影响,在很多小说中都有了五虎将的说法。

小说中的十个五虎将1、《三国演义》五虎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各霸一方。

在乱世之中,诸侯兴起又败灭,汉朝后裔刘备几经波折,终于打下了一片基业。

汉中之战后,刘备战胜曹操得汉中之地。

在诸葛亮、张飞等人的推举下,刘备进位为汉中王。

其时,刘备大封功臣,战功最卓越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

《三国演义》中,蜀汉五虎大将不止是蜀汉名将,也是最有名气的猛将。

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诛颜良灭文丑,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张飞长坂桥头一声吼,吓退曹军百万兵;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杀将数量最多;马超在潼关之战追的曹操弃袍割须,声威不下当年之吕布;黄忠老当益壮,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威震曹魏。

在那个铁马金戈的年代,五虎将天下扬名。

2、《水浒传》梁山五虎将梁山集齐一百零八大小头领后,宋江重新安排了排名和职位。

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为马军五虎大将,都是梁山马战的一流好手。

水浒世界中,五虎将都是能征善战,有万夫不当之勇。

无论是前期征伐四方,两嬴童贯、三败高俅,还是后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五虎将都是战绩卓越。

梁山五虎也是重点描述的人物,战绩出众,关胜的青龙偃月刀、林冲的丈八蛇矛、秦明的狼牙棒、呼延灼的双鞭、董平的双枪都是水浒中的标志性武器。

3、《隋唐》瓦岗五虎将秦琼母亲过寿时,天下众多好汉齐聚山东。

因程咬金和尤俊达劫皇纲事情败露,众好汉反出山东上了瓦岗寨。

其后,程咬金三斧定瓦岗,探地穴取宝,建立大魔国,当了个混世魔王。

程咬金当混世魔王后,开始分封众兄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共五虎大将比较国共两军五虎大将的比较和对决国共内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在这次将帅的对决中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很多人认为国民党的将领和共产党的将领不在一个层次,实际上战争的胜负有很多军事以外的因素。

可以看到,同样是这些将领指挥的土地革命战争,红军就没有取得这样的大胜,甚至被迫进行了长征。

双方最具有军事才能的五员大将拿出来做个比较和对决,是很有意义的事。

欢迎大家抛开政党的意识形态,从纯军事角度发表意见和展开讨论!第一,粟裕vs傅作义。

粟大将在国民党方面是找不到对手的。

其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熟练运用大兵团作战的本领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能排在前十名。

粟裕从战士开始干起,一直成长为战略决策的指挥员和总参谋长。

可以说陈毅托了他的福,没有他的话就没有淮海的完胜。

何况他的手下和周围的智囊比起林彪的手下能力要差很多,这更体现出他作为中华第一将的无可争议!可惜的是这样的一位人物建国后没有受重用,也没有能在朝鲜战争展现军事才华。

把傅作义作为国民党第一将很多人有看法,其实这是一个从未战败过的将领,抗日时日军,伪蒙军和华北共军都吃过他的大亏。

日本人在战后写的研究中日战争的书中最推崇的中国将领就是华北的傅作义和中原的汤恩伯。

内战时聂荣臻和贺龙更是被他打得落花流水。

四野入关时国民党在华北战场的形式是最好的。

一个35军就敢在华北平原东突西奔,而其他战区的国民党军要出动的话最少两个军或一个兵团互为掩护。

可看出傅作义经营一个战区的能力。

因次,拿两人相比,傅只是稍逊一筹。

第二,林彪vs陈诚。

其实在中共方面林彪甚至排不到第二,只是看到四野在整个内战中取到的巨大作用才这样安排的。

首先,东野的兵力多装备好,对东北的国民党军占有很大的优势。

其次,他的部下猛将如云,身边的刘,罗又是足智多谋之士。

北满和南满两个根据地又紧临苏联和朝鲜两个后方,无后顾之忧又不愁结养供应。

即便这样他还有四平之败和打锦州的优柔寡断。

围歼廖兵团是他的亮点,但其中也有廖耀湘的失误帮了他的忙。

至于四野入关后的秋风扫落叶那是大势已定。

所以说即便换另一人去东北效果也不会差到哪去,甚至更好。

陈诚在国民党军中是被低估的人物。

此人严于治军,强调“精神教育”,有实干家与战术家之称。

,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和武汉会战中指挥得极其出色,内战初期的东北战场也搞得不错。

另外他的战略大局观在国军中无出其右者。

但他也不是国民党军的二号战将,只是林彪和他一个高估,一个贬低,实为棋逢对手。

第三,刘伯承vs白崇禧.这是在内战中唯一正面对上号的对手,都是智将。

刘伯承的军事素养堪称一流,作战擅用奇招,往往使敌出其不意。

谋略远在其他共军将领之上,抗战时的一二九师的战绩最大,只是名声不如打了平型关的一一五师。

内战初期的陇海战役,定陶战役都是以寡敌众取得大胜。

但他的兵行险着中也也败棋,如巨野、郅城之役和挺进大别山。

关于挺进中原有好多争议,但确实是战略失误,刘邓大军不仅未“成为插入敌人心脏的钢刀”,还差点成为占山为王的穷寇,受到很大损失。

白崇禧在桂军中地位不如李宗仁,但打战要强很多,不是谁都能成为国民革命军的总参谋长的。

桂军在中央军之外成为地方军的老大全靠他。

在他和刘的对决中也占了上风,解放军度江后的硬战的对手基本都是他。

考虑到中原战场他的兵力比刘强,所以两人的实力旗鼓相当。

第四,陈赓vs汤恩伯。

有人要说此二人名不副实,一个没有指挥过大战役,一个是大草包。

其实单凭军事本领来看,两人都是矫矫者。

陈赓不显山露水但很有一套,有关陈赓大将的生动故事,过去便在党内、军内广为流传。

抗日战争期间,以灵活的游击战连挫日寇。

日军恼怒万分,“扫荡”时在装甲车外面贴上“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

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上校到晋东南考察时,称赞“三八六旅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旅”。

连毛的“集中主力各个歼敌的作战方法”也是学习他的。

50年后在越南的指挥极具想象。

要不是他分不了身,去朝鲜的未必是彭德怀,他可以说是被埋没了。

汤恩伯被丑化的严重。

实际上汤部在抗战中极具战斗力,许多大捷的主要因素都归功于他。

日军数次战役的目的都是歼灭汤兵团,倍授人口实的豫湘桂战役惨败的责任加在他身上是不公平的。

(此事改天专文探讨)。

其实汤恩伯在日本和国外都被誉为名将!试想蒋委员长会把国军精锐交给一个草包吗?但现在铁血里都把他当做讥讽嘲笑的对象,令人感叹不已。

真正的交手,陈赓不一定敌得过汤恩伯。

第五,彭德怀vs杜聿明.十大帅和十大将中军事水平和彭老总不相上下有很多,如贺龙,徐向前等。

其作战就是突出一个“勇”字,堪称猛张飞。

军事生涯中有胜有败。

百团大战是其亮点,朝鲜战争难称成功。

最突出的是内战中在西北用少量兵力和胡宗南极双马周旋,并没有吃太大的亏。

但他指挥的战役往往伤亡太大,以至于在朝鲜林彪的部下不卖他的帐。

彭帅的人品使他占踞了第五名将的地位。

杜聿明是国军中被严重高估的人物,蒋对其极为信任。

但看他的战绩,除了昆仑关外,第一次远征缅甸的惨败他的指挥很有问题,东北战场的早期和淮海战场的晚期也是昏招频出。

而另外两个人选胡宗南和卫立湟也有不足,前者抗战没什么表现,后者对辽沈战役的失败负主要责任。

但胡宗南的才能确实是很高的,别忘了他占领了陕甘宁根据地。

而此一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恶劣,而且是共产党经营了十多年的统治中心。

选杜聿明弃胡宗南是习惯思维使然。

但他和彭德怀的较量就要处下风了。

历史没有假设,但如果让他们五对在同等条件下对决,我们一定能看到许多经典的战役。

辩论沙场新六军陆军上士2006-10-6 15:38:49提起打仗,最津津乐道的是国共之争,什么几大战役,什么一场战役歼敌数十万......可打的这些什么大战役,都是内战,自家兄弟相残,实在不值得大书特书-,有谁把自己兄弟打得鼻青脸肿还好意思夸耀,中共抗日战争时打过什么仗?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基本上拼光了,师级以上中将以上将领就牺牲了上百名,中共死了几个师长-?同级别的将领中共不过牺牲了一个副参谋长。

发生在平型关地区的其实是一次大战役、一次大会战,中共部队在此只打了一天,就是后来吹上了天的"平型关大捷",顶-多是个"战斗"。

数一数中共在抗日战争中上千人参加的战斗,够不够一个巴掌?对比国、共两党的抗日战争,民国的抗日战争史从来都是十四年,而不是八年;而中共从来都说是八年抗战,前六年中共从来不敢承认的,因为那时它在搞武装割据,与军-阀无异!在同是中国人的张学良的东北军与苏联军队发生冲突时,中共居然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居然提出了什么要"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对比国、共两党领袖,蒋介石曾有过空中遭遇日本战斗机群、座机都差点让日本军机给打下来的险境;宋美龄一身戎装亲临战场、在战地慰问时乘坐的吉普遭到日本军机追-着炸翻,肋骨都摔断了几根;别以为宋美龄是在作秀,谁不知道子弹不长眼?毛曾让自己的儿子上朝鲜战场,那才真是作秀,与最高长官司令员一起呆在本以为安全的后方-都丢了命呢!反观毛,可以在大后方的窑洞里悠然自得地写几篇文章,至于挂在毛名下的《实践论》、《矛盾论》之类,且不说不是理论素养不高的他写不出来的,写出来也长期未受到-党内的重视,农民党的党员哪个愿意看这种催眠文章啊!单单说他有时间搞什么党内清洗的整风运动,做做样子纺纺线织织布、在自家窑洞前种几颗辣椒什么的,"拥(蓝-)苹窑洞前,悠然见宝塔"的田园生活跃然眼前,何等清闲?!至于当年毛见到日本首相的第一句话就是乐呵呵地感谢当年日本人的帮忙,日本的赔偿也不要了,何故?理不直气不壮也!当年与日本人的私下交易握在日本人手中,曝光-于天下,那才丢脸。

反正国家再穷,少了日本的赔偿,供奉毛一个人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而且毛居然还骂彭德怀搞"百团大战"是帮了蒋介石!难道不帮蒋介石打日本人,反而要花力气帮日本人打蒋介石不成?而事实上中共就是这么做的。

中共的历史书上,抗日战争这一章的篇幅是最短,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除了自己打的几个小仗,其余要么只字不提,要么笼统地用"中国军队"一词含糊过去,中国有军-队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大陆无论在国民党的民国时代,还是后来的共产党时代,军队从来都是党的,军队从来就没有实现国家化。

直到今天,"军队国家化"还是禁语、禁区,中国大陆过去、现在的军队都是党的,从来都不是国家的,由是何来"中国军队"?常言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白崇禧挟三十三个旅,内线作战,占尽优势,都没消灭过刘一个营的编制,如果双方条件对换一下,白崇禧又会是什么结果?小诸葛称“刘伯承为共军第一悍将”并非心血来潮。

白崇禧手下看似兵强马壮,但有多少可用之兵呢?除桂系外,黄维兵团等嫡系处处掣肘,各绥靖区纷纷拆帐.反不如刘伯承上下一心.东风31VS三叉戟陆军上尉2006-10-6 17:35:51“陈诚真能干,火车南站通北站。

”这话是沈阳的老百姓对陈诚“卓越”的军事才能的“赞美之辞”陈诚到东北后,颇有一番重整东北蒋军的雄心,公开宣称“要6个月恢复东北优势,收复东北一切失地”!“要消灭共军,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东北”。

由于陈诚干事干净利落,开始时一些东北人士对他也是抱很大希望的。

辽宁省参议会议长马愚忱曾开玩笑说:“熊式辉是内科大夫,只给点药,治不好病;陈主任是会开刀的外科大夫,对东北的恶瘤开刀,大家可以给亲属签字信任。

”陈诚到东北后开的第一刀是惩治贪污和整饬军纪。

辽宁省主席徐箴被撤职,五十二军军长梁恺、副军长兼十二师师长刘玉章被撤职。

中将田湘藩,以开“兵学研究会”为名,暗中开设赌场,陈诚将之逮捕。

本溪区的一个保安司令李耀慈,弃职潜逃,被捉住后,陈诚命令将其处以极刑。

最有意思的是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6月下旬刚在四平街战役中取胜,获得青天白日勋章,陈诚到东北即以陈明仁盗卖军粮。

贪污为名,将陈明仁撤职查办。

当时有人说:“陈明仁胸前挂勋章,手中拿撤职令,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陈明仁是湖南人,黄埔一期毕业,颇有战功,但因为人桀骛不驯,为蒋介石所不喜,久不提升。

到1947年很多黄埔一期毕业生已为兵团司令或战区司令长官时,他仍为军长。

陈对蒋非常不满,转而和桂系的白崇禧拉得很近。

他打胜四平街战役时,白崇禧以国防部长身份正在沈阳督战,对陈明仁大加赞扬。

蒋介石因而对陈明仁更不放心,就让陈诚借故将他免职了。

陈诚这种作风很快在东北得罪了很多人。

东北的党政人员主要是熊式辉拉来的,军队高级将领主要是杜聿明的老部下。

陈诚“大肆攻击原在东北的国民党高级官员和将领政治腐败无能、军事指挥失当,致使东北‘国军’成了瓮中之鳖,等等。

……他当着众多新闻记者的面,如此刻薄地攻击熊、杜等人,一时舆论哗然,在场的国民党高级官员和将领们,也多有不平之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