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秸秆资源数量及其区域分布

合集下载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共3篇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共3篇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共3篇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1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秸秆资源是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农村地区是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区域,秸秆的数量庞大,远远超过城市地区。

然而,目前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率还较低,未得到充分利用。

本文将从我国秸秆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秸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我国秸秆资源分布秸秆是农作物垄断的茎、叶、壳等部分,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我国的农作物主要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等,其中秸秆资源的主要来源是粮食作物。

据统计,我国年均秸秆产量达到15亿吨左右,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

我国秸秆资源的分布情况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北方地区的秸秆产量较高,其中以东北地区最为突出,主要由于该地区种植大量粮食作物和玉米。

南方地区的秸秆产量相对较低,主要由于该地区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而水稻的秸秆品质较差。

此外,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农业发展滞后,秸秆产量也相对较低。

二、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状况目前,我国的秸秆资源主要用于畜牧业饲料、农业废物处理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其中,畜牧业饲料是秸秆利用的主要途径,占用了秸秆资源的大部分。

农业废物处理主要是指秸秆的堆肥利用,堆肥除了能够减少秸秆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土地肥力和土壤结构。

另外,秸秆能够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如秸秆能够用于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纸浆和木质板材等,还可以作为蘑菇、食用菌的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然而,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的状况还不够理想。

一方面,我们在利用秸秆时存在某些技术难题,如秸秆的使用效率不高、质量参差不齐、分离难度大等。

另一方面,农民对秸秆资源的利用意识不足、没有秸秆资源利用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给秸秆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带来阻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秸秆资源的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加利用率,既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综 合 利 用 的发 展 战略 。
关键词 :秸秆
综合利用
现状 问题
思路
我 国农 作物秸 秆产量 大 、分 布广 、种类 多 ,一 直是
1 _ 2 秸 秆 资 源 分 布
农 民生 活和农业发 展 的宝 贵资源 。近年 来 ,随着农 村劳
动力 转移 、能 源消 费结构 改善 和各 类替 代 原料 的应 用 , 秸秆 出现 了地 区性 、季节 性 、结 构性过 剩 ,露天 焚烧现
华南地 区占全 国秸秆总产量 的一半 。 1 . 3 秸秆综合 利用情况 2 0 1 0年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到 7 0 . 6 %.利用量约为 5 亿 t 。其 中 ,作为饲 料使 用量 约 2 . 1 8亿 t ,占3 1 . 9 % ;作
t 。可收集资源量为 7亿 t 。秸秆品种 以水稻 、小麦 、玉米 等为主。其 中,稻草 约 2 . 1 1 亿t 、麦秸约 1 . 5 4亿 t ,玉米
科研. 生产
为肥 料使用量 约为 1 . 0 7亿 t( 不含 根茬 还 田.根茬还 田约
成本较高 .加之服 务体 系 尚未建立 ,服务市场难 以形成 , 很难对 秸秆进 行有效 收集 和利 用 .导致很 多相关 产业 不
能快速发展 .制约了秸 秆综合利用的发展。
2 . 6 综 合 利 用 技 术 不 成 熟
1 . 5 8亿 t ) .占 1 5 . 6 %:作 为种植食 用 菌基 料量 约 为 0 . 1 8 亿t , 一 占2 . 6 %;作为人造板 、造纸 等工 业原料量约为 1 . 1 8 亿t ,占2 . 6 %:作为燃料使 用量 ( 含农 业传统 炊事取 暖、 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 )约为 1 . 2 2亿 t ,占 1 7 . 8 %。

我国秸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动因~

我国秸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动因~

我国秸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动因、政策组合、案例分析摘要本文以我国为例,利用相关数据结合我国秸秆资源的产生情况,探讨我国秸秆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现状,进一步研究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的动因及困境和政策组合,并以我国山东省泉州市为例深入研究当地秸秆资源回收利用的现状及其发展。

结果表明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有很多种方法,在很多地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是,在回收利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据此也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对我国生态和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秸秆资源;回收利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困境;科学技术China's Strawwaste ResourceUtilization, Combination of CaseAnalysis, Policy Motivation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China as an example,produced with straw resources in China by using the relevant data,further research of straw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China's motives and Dilemma and policy combination,In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Quanzhou city for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straw resource recovery utilization of local cases.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traw has a lot of kinds of methods,has received good results in many places, and has a good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In many places, has received very good effect,and a good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But,At the same time also have some problems in recycling,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Keywords:Straw resources;Recycling;Ecological benefit;Ecological benefit;Dilemma;Science and technology我国秸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动因、政策组合、案例分析一、选题意义及文献综述(一)选题意义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各国每年将会产生大量的废秸秆,从我国来看,我国是农业大国,因此也是秸秆大国。

中国玉米秸秆草谷比及其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玉米秸秆草谷比及其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第36卷第21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36 No.212020年11月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Nov. 2020 227 中国玉米秸秆草谷比及其资源时空分布特征霍丽丽1,赵立欣1,姚宗路1※,贾吉秀1,赵亚男1,傅国浩1,丛宏斌2(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2.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北京100125)摘要:针对玉米秸秆资源量及时空区域分布不清等问题,该研究分析9个典型省的玉米秸秆草谷比差异性,并基于草谷比实测值,评价近10a中国玉米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变化情况,预测玉米秸秆的资源潜力。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草谷比实测值为(0.84±0.23),不同地区、不同品种草谷比差异显著,随着年份变化,玉米品种和种植方式在不断变化,草谷比逐年变小,从2009年1.2减小到2018年的0.84,估算2018年全国玉米秸秆理论资源量为2.16×108t,比2009年仅增加3.9%。

玉米秸秆东北和华北地区资源量最高,占50%以上,与2009年相比,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资源量有所增加,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略有下降;单位面积玉米秸秆可收集资源量4.51 t/hm2,比2009年增加23%,东北地区最高,其次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然后是华中和西南地区,华南地区最低。

预测2025年玉米秸秆的理论资源量为(2.53±0.58)×108t,可收集资源量为(1.86±0.51)×108t。

研究为全国各个地区的秸秆合理规划利用提供基本参考数据。

关键词:秸秆;资源评价;谷物;草谷比;理论资源量;可收集资源量;时空变化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0.21.027中图分类号:TK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20)-21-0227-08霍丽丽,赵立欣,姚宗路,等. 中国玉米秸秆草谷比及其资源时空分布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21):227-234.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0.21.027 Huo Lili, Zhao Lixin, Yao Zonglu, et al. Difference of the ratio of maize stovers to grain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ze stovers in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20, 36(21): 227-23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0.21.027 0 引 言中国秸秆资源丰富,尤其是玉米秸秆分布范围广,资源量约占总秸秆资源量的1/3[1],2018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为42.1×106hm2,是2006年的1.5倍,而玉米产量为2.57×108 t,是2006年的1.7倍[2],玉米秸秆资源量随着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增加而逐年增加,但秸秆资源量的统计值差异较大[3],难以为秸秆综合利用的区划提供相对准确的数据支撑[4-5]。

秸秆焚烧的调查报告

秸秆焚烧的调查报告

安全隐患
秸秆焚烧容易引起火灾和 交通事故。
资源浪费
秸秆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可以 带来经济效益,而焚烧则 造成了资源浪费。
03 秸秆焚烧的防治 措施分析
政策措施
宣传教育
加强对秸秆焚烧危害的宣 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认识 和意识,从根本上杜绝秸 秆焚烧行为。
制定法规
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惩罚措 施,对违规焚烧秸秆的行 为进行严厉打击,从法律 上保障禁烧令的执行。
建立秸秆焚烧监测与评估体系, 及时掌握秸秆焚烧的情况,并对 防治效果进行评估,不断完善防
治措施。
04 秸秆焚烧防治的 实践案例分析
国内案例
案例一:江苏省秸秆焚烧防治措施
江苏省通过实施严格的禁烧令和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成功地减少了秸秆 焚烧现象。
江苏省政府出台了严格的禁烧令,对违规焚烧秸秆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如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等,有效解 决了秸秆处置难的问题,显著减少了秸秆焚烧现象。
发挥了积极作用。
促进农业发展
秸秆焚烧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 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条件。
减少能源消耗
秸秆焚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 电、供暖等领域,减少对化石
燃料的依赖。
增加农民收入
秸秆焚烧后可以增加土地肥力 ,提高农作物产量,从而增加
农民收入。
研究不足与展望
缺乏全面研究
目前关于秸秆焚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燃烧产物、能量利用 等方面,对环境影响、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全面 。
秸秆还田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鼓励 农民使用秸秆覆盖还田、 碎混还田等模式,增加秸 秆的利用率。
技术措施
培训农民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 们的秸秆利用技能和环保意识,

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

河南农业2017年第1期(上)秸秆资源的浪费,实质上是耕地、水资源和农业投入的浪费。

加大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及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科学高效地利用秸秆资源,禁止焚烧秸秆,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解决秸秆利用先期投入和长期收益的矛盾,将秸秆资源优势转化为可见的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农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

我国每年可生产秸秆7亿t,约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20%~30%。

其中,水稻、小麦、大豆、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秸秆约5.8亿吨,占秸秆总量的89%;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秸秆占秸秆总量的8%;棉花、甘蔗秸秆占秸秆总量的3%。

随着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善,以及秸秆收集、整理和运输成本的增加,秸秆综合利用经济性差,商品化和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多的秸秆未被利用,已经利用的也是粗放的低水平利用。

据粗略估计,目前我国直接用作生活燃料的部分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20%,用作肥料直接还田的部分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15%,用作于饲料的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15%,用作工业原料的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2%,废弃或露天焚烧的部分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33%。

露天焚烧秸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大气环境,还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农作物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农作物秸秆被认为是废弃物,而不是一种资源,因此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不够,设备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在茬口紧的多熟农区,秸秆便捷处理设施配套不足。

因此,各级政府一方面需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综合利用秸秆的意义;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宣传、指导,逐步把秸秆综合利用转变为农村群众的自觉行动。

浅析环境保护与秸秆综合利用

浅析环境保护与秸秆综合利用

浅析环境保护与秸秆综合利用作者:胡迎利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6期摘要:众所周知,我国的农作物秸秆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库,秸秆的综合利用集节能减排和再生能源利用于一身,是利国利民、造福百姓的大事。

关键词:资源秸秆利用问题支持力度技术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 A1 我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1.1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据调查统计, 2010 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 8.4 亿 t ,可收集资源量约为 7 亿 t。

秸秆品种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

其中,稻草约 2.11 亿 t,麦秸约 1.54 亿 t,玉米秸约 2.73 亿t,棉秆约 2 600 万 t,油料作物秸秆约 3 700 万 t,豆类秸秆约 2 800 万 t,薯类秸秆约 2 300 万 t。

1.2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情况2010 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70.6%,利用量约 5亿 t。

其中薯类、花生、豆类等可以直接用做饲料的秸秆在 1 亿 t左右,其它像水稻、玉米、小麦、油菜、棉花等五大作物的秸秆都难以直接利用。

我国秸秆作为饲料使用量约 2.18 亿 t,占31.9% ;作为燃料使用量约1.22 亿 t,占 17.8% ;作为肥料使用量约 1.07 亿 t ,占 15.6%;作为种植食用菌基料量约0.18 亿 t,占 2.6%;作为人造板、造纸等工业原料量约 0.18 亿 t,占 2.6%;秸秆综合利用率比 2009 年提高 1.91% ,取得明显成效。

2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2.1农民收集秸秆的积极性不高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中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造成秸秆收集的劳力相对不足。

我国秸秆资源数量巨大但布局分散,秸秆体积蓬松、秸秆装卸困难、售价低,运输费却较贵,而且会造成交通堵塞和火灾隐患。

秸秆利用机械化率低,手工作业环节多、强度大、效率低。

综合效益较低,农民收集秸秆的驱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山东省秸秆资源储量及其分布特征评价

山东省秸秆资源储量及其分布特征评价

山东省秸秆资源储量及其分布特征评价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的生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如何有效地利用秸秆资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山东省是我国的传统农业大省,秸秆资源储量丰富,但其分布特征却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山东省的秸秆资源储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评价,为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一、山东省秸秆资源储量评价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201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5亿吨,秸秆产生量也相应增加。

根据国家农业部《全国秸秆资源普查报告》数据,山东省秸秆资源储量为5.3亿吨左右,其中,稻秸秆储量为1.1亿吨,小麦秸秆储量为1.5亿吨,玉米秸秆储量为2.6亿吨,其他作物秸秆储量为0.1亿吨。

综合考虑产量、储量等因素,山东省秸秆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

二、山东省秸秆资源分布特征评价1、不同区域秸秆资源产量存在差异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因此农业生产发展得比较充分。

根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数据,山东省秸秆产生量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济南、青岛、淄博、聊城等中部和东部地区。

而在山东西部地区,由于土地质量较差,农业生产相对落后,秸秆产生量较少。

2、稻田秸秆和玉米秸秆储量远高于其他农作物秸秆通过对山东省不同农作物秸秆储量的比较,可以发现稻田秸秆和玉米秸秆储量远高于其他农作物秸秆。

稻田秸秆易于堆肥和利用,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

而玉米秸秆含有较高的碳、氮、磷等养分,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也可以用于生产饲料、生物质能源等方面。

3、秸秆资源利用存在局限性尽管山东省的秸秆资源储量丰富,但其利用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秸秆质地干硬,不易降解,有些地方运输和贮存条件差,因此造成了资源浪费。

其次,由于山东省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着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等问题,使得秸秆的集中利用难度较大。

此外,由于秸秆的利用成本相对较高,在缺乏政策支持下,农民普遍存在抛弃秸秆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主要秸秆资源数量及其区域分布
作者:毕于运, 王亚静, 高春雨, Bi Yuyun, Wang Yajing, Gao Chunyu
作者单位: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刊名:
农机化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年,卷(期):2010,32(3)
1.王丽.李雪铭.许妍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经济损失研究[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2)
2.汪海波.秦元萍.余康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利用与开发策略[期刊论文]-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2)
3.钟华平.岳燕珍.樊江文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3(4)
4.毕于运.王道龙.高春雨中国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 20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 2001
6.中国农科院<中国种植业区划>编写组中国种植业区划 1984
7.刘巽浩.韩湘玲中国耕作制度区划 198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njhyj20100300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