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秸秆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
传统的处理方式往往是焚烧,但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与目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
然而,长期以来,秸秆的利用率一直较低,大部分被焚烧或丢弃,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质资源,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同时,秸秆焚烧还可能引发火灾、交通事故等安全隐患。
因此,本方案旨在推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并全面禁止秸秆焚烧,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效益。
二、综合利用策略1. 秸秆还田鼓励农民将秸秆粉碎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秸秆还田还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2. 生物质能源利用利用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压块等,用于家庭取暖、工业锅炉等领域。
这不仅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还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3. 生物质材料开发利用秸秆纤维生产生物质板材、纸张等材料,拓展秸秆的应用领域。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秸秆的附加值,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4. 生物质肥料生产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肥料,用于农业生产。
这种肥料既可以为作物提供养分,又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三、禁烧措施1. 法律法规制定制定严格的秸秆禁烧法律法规,明确禁烧范围、时间和责任主体。
对于违反禁烧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处罚。
2. 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秸秆禁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
3. 技术支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为农民提供秸秆还田、生物质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同时,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更加高效、环保的秸秆处理技术。
4. 经济激励对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农户和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如补贴、税收减免等。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总体方案水稻秸秆高茬深翻还田和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综合利用是民生实事重点任务之一。
为全面做好全省水稻、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严控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促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生态立省战略,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学合理利用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资源,有效治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土培肥,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基本原则(一)多元利用,农用为主。
因地制宜,多元利用,科学确定水稻、玉米秸秆处理技术和利用模式,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
(二)市场运作,政府扶持。
积极培育秸秆收储运和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农户、社会化- 1 -服务组织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扶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打通利益链,形成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
(三)突出重点,机艺融合。
根据各地气候条件,水稻和玉米秸秆数量、综合利用的产业基础等因素,加快构建以机械化还田离田为支撑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三、工作目标通过水稻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深入推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消除水稻、玉米秸秆“站岗”浪费和因焚烧秸秆而造成的空气污染现象,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建立可持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全面实现玉米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全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3%以上。
四、实施省域和作业要求(一)实施区域。
全省水稻种植省域全部纳入秸秆机械灭茬深翻还田作业范围,作业面积XX 万亩;玉米秸秆通过机械捡拾打捆XX万吨,用于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农作物秸秆是绿色能源、环保产业、生态建设、农田环境和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秸秆资源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能源,如热力和电力;秸秆在农业生产中也有重要作用,如改良土壤质量、增加有机物质、保持水分和减少土壤侵蚀。
然而,由于生产技术、设备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大量秸秆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实现农村能源供给、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概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旨在解决秸秆资源的消纳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项目建设范围为农村地区,利用新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将生产、加工和利用秸秆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秸秆产业链,提高农户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
二、项目主要内容1、秸秆收集和运输项目经过对当地秸秆资源的分析和调研,制订科学的秸秆收集和运输方案。
通过建立专业的秸秆收购中心或者家庭收购站,并采取物流管理,实现秸秆的快速收集和运输,减少秸秆露天储存和运输带来的污染和自然损失。
2、秸秆加工项目建立秸秆加工厂,采用先进的制浆、压块或热裂解等技术,将秸秆转化成纸浆、离子液体或燃料等高附加值的产品。
通过科学的加工过程把废弃的秸秆变废为宝,实现秸秆的高效利用,提高秸秆的经济价值和资源利用效益。
3、秸秆利用项目建立秸秆利用站,将加工后的秸秆运往当地发电厂、工业企业或者农户,用于生产能源或者作为饲料、堆肥和覆盖物等农业用途。
秸秆利用站同时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农民科学利用秸秆,将秸秆作为生产资料化,促进集约化、可持续化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
三、项目效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将产生以下效益:1、解决秸秆污染和露天焚烧等环境问题,减少土壤侵蚀和气候变化等自然灾害;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3、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化石能源消耗;4、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农作物秸秆是指在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茎秆、叶子、花穗等废弃物,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实现资源化利用,我们提出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秸秆废弃物。
这些秸秆是有价值的,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如饲料、肥料、燃料等。
因此,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促进资源的再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作物秸秆的全面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促进资源的再利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高质量的饲料、肥料、燃料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减少秸秆露天焚烧和堆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项目内容1. 秸秆饲料制作:通过将秸秆进行加工处理,制成高质量的饲料,供养殖业使用,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2. 秸秆肥料制作:将秸秆与有机肥料进行混合处理,制成有机复合肥,用于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3. 秸秆燃料制作:将秸秆进行压缩处理,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或木屑炭,用于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4. 秸秆综合利用站建设:在农村地区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站,集中处理秸秆废弃物,推广科学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实施1. 确定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情况、秸秆产生量和处理需求,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
2. 确保资金投入:政府和企业可以组成联合体,共同投入资金,实施项目建设。
3. 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站:在农村地区选址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站,购买必要的加工设备,推广科学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
4. 招募和培训技术人员:招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确保生产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运行顺畅。
农村环境整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农村环境整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背景农作物秸秆是农村生产的副产品,但处理不当会造成土地污染和环境污染。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作物秸秆的数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同时,秸秆的综合利用也可以为农村经济增加收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实现农村环境的整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如下:•减少农作物秸秆对土地、空气、水质的污染程度;•推广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经济收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项目内容1. 秸秆收集和储存秸秆收集是项目的第一步,在收集前需要确定以下一些事项:•收集时间:一般在农作物收割之后进行,适时进行收集以防止秸秆腐烂;•收集方法:收割机收集或手工收集。
•收集范围:确定集中收集的区域,避免散乱收集;•收集量:确定收集量,将秸秆存放于指定场地;•储存方式:选用合适的储存方式,可以采用垛存、压块或压捆等方式。
2.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生态堆肥技术:使用秸秆进行自然发酵,加入适当菌种和有机肥料,可以制作成高品质的有机肥料;•生物质燃烧技术:将秸秆烧成燃料,发电或供热;•生物质气化技术:将秸秆加压、加热产生生物质气体,用于发电或供热。
3. 市场营销与财务收支市场营销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找到有需要秸秆的买家,如菌类、菜农、饲养员等;•在乡村旅游中推广秸秆的综合利用,增加秸秆产品的知名度;•培训农村居民秸秆综合利用知识,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
财务收支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收入方面:应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比如将秸秆卖给有需要的买家或自己经营产业;•支出方面:如秸秆的收集、加工、运输等费用,必须算清楚,防止资金出现亏损的情况。
项目进度安排1.确定项目目标及总体方案,成立项目小组(1个月);2.制定秸秆收集、储存、加工、销售流程及安全措施(1个月);3.筹集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1个月);4.实施秸秆收集、储存及加工等工作(3个月);5.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拓展市场销售渠道(6个月);6.项目收尾及总结(1个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一、方案目的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效率和增加秸秆综合利用价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助力资源环境保护。
二、实施主体全市各县(市、区)农业局及有关农业单位和企业。
三、支持政策1. 依法依规对秸秆利用企业给予扶持,加快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设立和发展。
2. 建立秸秆利用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户秸秆资源的收集、综合利用,调动农户参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3. 落实补贴政策,为农户收集、秸秆饲料加工、秸秆制织、生物质能及其它秸秆综合利用等提供投入补贴。
4. 积极发展和完善秸秆运输费、收购价格等政策。
5. 制定相应的技术支持政策,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四、实施内容1. 收集技术支持:制定政策和标准,采取动态技术监督,指导秸秆收集及质量控制。
2. 加工技术支持:支持现有系统的秸秆加工技术改造,推广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加工技术,加快秸秆作为动物饲料的运用。
3. 生物质能技术支持: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秸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标准体系,推进农作物秸秆生物质能可持续利用。
4. 制织技术支持:推进整体农作物秸秆制织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五、实施进展1. 依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组建实施总体负责小组,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方案的实施。
2. 全市各县(市、区)农业局及有关农业单位和企业,落实实施方案,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投入。
3.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转移、推广和示范,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营造有利于秸秆综合利用的良好环境。
六、其他事项围绕实施方案,积极与公众及社会团体密切沟通,通过技术培训、信息发布、发表研究成果与社会交流合作,增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社会认同度。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根据市县相关要求和忠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试点示范为引领,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附加值为目的,以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要方向,逐步形成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有效杜绝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循环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助推农民经济增收。
二、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及不同种植规模,突出主要农作物、突出重点品种、突出农用优先,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等秸秆为主要品种,因地制宜选择秸秆利用方式,逐步形成以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为辅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2.就近就地,经济可行。
结合各村(居)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合理选择秸秆利用方式,以就近就地消纳利用为主,重点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或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探索经济可行的秸秆收运机制,对于种植大户、相对集中的种植基地,以支持企业化、专业化秸秆收运处理模式为主;对于分散种植的区域,以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为主,减少秸秆处理成本,推动秸秆利用市场化发展。
3.政府引导,各方参与。
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市场化主体培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社会联动”的运行机制,促进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发展。
4.示范引导、全域推进。
以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片建设为重点,优先选择在秸秆资源丰富的区域开展试点示范,总结推广典型利用技术,带动秸秆全域全量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目标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6%以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财政部•【公布日期】2011.11.29•【文号】发改环资[2011]2615号•【施行日期】2011.11.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6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经信委(经委、经贸委、工信委)、农业厅(农委)、财政厅(局);新疆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农业厅、财政局: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综合利用,指导各地秸秆规划的实施,力争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在各地报送“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基础上,制定了《“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附件:“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严重,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在相关部门和各地区的共同努力下,秸秆综合利用得到了较快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政府引导、多措并举、依法推动”的原则,按照“农业优先、多元利用”的思路,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形成以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为主要方式,逐步扩大秸秆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等利用比重格局。
二、工作目标xx年xx区预计小麦种植面积33.7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46.3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1.55万亩。
小麦、玉米秸秆以粉碎还田作为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同时积极推进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并加大秸秆打捆离田推广力度,特别是水稻秸秆力争实现全面打捆离田,使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98%。
三、工作重点(一)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
1.按照“就地处理、循环利用、方便快捷”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还田。
小麦秸秆:小麦收获机械在作业时必须加装粉碎还田装置,并及时播种下茬作物。
技术要求:小麦留茬高度≤15cm,秸秆切碎长度≤10cm,抛撒均匀。
玉米秸秆:一是玉米机械化收获(玉米收获机械必须配带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后及时进行下茬播种。
技术要求:割茬高度≤8cm,秸秆切碎长度≤10cm,切碎长度合格率达到85%以上;二是冬小麦播种期结束后,对于滞留在田间的玉米秸秆使用拖拉机带粉碎还田机进行粉碎,然后旋耕覆盖,或使用拖拉机带粉碎还田机粉碎后进行深松作业。
技术要求:粉碎+旋耕作业深度达到15cm以上,粉碎+深松作业深度达到30±2cm,粉碎后的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消除焚烧隐患。
2.积极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
结合本区畜牧养殖业发展,积极鼓励农民转变种植模式,发展玉米全株青饲料种植,推广玉米秸秆青贮、黄贮收获技术,使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达到15%以上。
3.着力推进秸秆原料化利用。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农民经纪人等积极开展秸秆收集、打捆、储运业务。
鼓励秸秆经纪人与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对接,组织本区农作物秸秆就地利用和向外输送,促进秸秆资源化、商品化转化增值。
各镇乡政府要结合自己实际,选择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并积极做好与农机合作社或作业公司对接。
同时对无法使用农机具进行处理的小、散、边地块的秸秆,各镇乡政府自行组织力量妥善处理,彻底消除焚烧隐患。
四、工作进度6月28日前完成小麦秸秆综合利用33.77万亩,其中粉碎还田31.77万亩,打捆离田2万亩;10月30日前完成玉米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利用28.32万亩;11月30日前处理田间滞留玉米秸秆18万亩;12月20日前完成水稻打捆离田1.55万亩;12月30日前自行完成小、散、边地块的秸秆综合利用。
五、项目资金使用按照《市农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津农委计财【xx】119号)的文件精神,我区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按一定标准给予作业补助。
(一)补助对象实施秸秆机械化离田、还田的作业主体或土地经营主体。
(二)补助标准及范围(参照执行)1.冬小麦播种期结束后,对田间滞留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加旋耕覆盖作业,每亩补助35元;粉碎加深松作业,粉碎每亩补助20元。
2.秸秆打捆离田作业,每亩补助20元(或每吨补助100元)。
3.两茬平作玉米秸秆还田(包括青贮、黄贮作业),并及时进行下茬播种的每亩补助5元(此项补助标准为变数,是前两项资金按实际情况使用后,进行平均分配)。
以上标准作为参照,1、2项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0%。
专项资金不得超范围补助;对小、散、边、沟渠秸秆的处理不在补助范围之内;如资金不足,各镇乡自行解决。
(三)拨付办法1.拨付办法。
今年我区申请市级资金780万元。
为鼓励打捆离田作业,调动镇乡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资金作用,市财政资金到位后,一次性拨付到各镇乡。
2.资金的确定。
扣除小麦秸秆打捆离田作业资金后,以xx年各镇乡小麦、玉米和水稻播种面积为依据进行统一折算。
六、操作程序(一)地块落实:各镇乡政府必须制定本镇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明确本镇乡各村农作物种植面积、秸秆综合利用面积、处理方式、工作安排、工作措施等内容。
(二)开展作业:各镇乡政府组织本辖区内村级组织按照本镇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对接作业主体,按照时间节点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作业。
并及时组织各村将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5天。
(三)核实验收。
一是镇乡级自验。
镇乡政府对辖区内村级组织作业情况进行检查核实验收,填报《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验收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汇总表》(见附表),连同自验照片和验收申请一并交到农机中心,申请区级验收。
二是区级验收。
农机中心会同区农委、区财政局和环保局对各镇乡政府上报的验收情况进行抽查验收,每个镇乡抽查3-5个村,同时检查各镇乡实施方案、作业明细、证明材料等相关档案。
如发现验收不合格的村,由当地镇乡政府督促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停发该镇乡项目补助资金。
(四)资金下拨。
镇乡自验和区级验收后,由区农机中心汇总上报区政府,区财政局按区政府批复将补助资金一次性拨付到各镇乡财政所,各镇乡政府要及时把资金拨付到补助对象手中。
(五)公示监督。
资金拨付后,各镇乡政府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5天,并留存影像资料;区农机中心对全区的秸秆综合利用资金使用情况在政务网进行公开。
七、责任分工根据相关部门职能,具体职责分工如下:(一)各镇乡政府履行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主体责任,结合本镇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并指派一名联络员进行秸秆综合利用日常工作。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精心组织推动,强化工作监管,确保秸秆综合利用任务落到实处(镇乡实施方案、联络员名单及其联系电话于6月5日前报区农机中心管理科,联系电话:59126518;29116805)。
(二)区农委和区农机中心负责编制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验收考核细则,严格执行公示等管理制度。
组织开展秸秆项目检查、验收等管理工作。
(三)区农机中心负责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技术推动。
负责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督促指导各镇乡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特别是要抓好秸秆综合利用任务和扶持政策的落实。
同时配合镇乡抓好作业机手的技术培训和作业机械的调度、协调等工作。
(四)区财政局、区农委和区农机中心要加强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和检查。
各镇乡要自觉接受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对补助资金实行“专人负责、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八、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区政府成立以副区长刘海波为组长,农委、财政局、农机中心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机中心管理科。
各镇乡也要成立相应的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检查监督、情况反馈上报、问题发现处理等工作,做到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责任到田,进一步落实秸秆综合利用责任制,实现秸秆全面禁烧。
(二)装备保障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购置秸秆粉碎还田机、捡拾压捆机、搂草机、青饲料收获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给予重点倾斜补贴,促进其保有量快速增长,为完成秸秆综合利用任务提供机具保障。
(三)资金保障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上,我区积极争取市级专项补助资金扶持,并按照各镇乡秸秆综合利用实际作业情况,及时拨付到位,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顺利开展。
(四)其他措施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镇乡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加大秸秆焚烧执法检查力度。
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以及广播电视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有关政策和要求,确保宣传到位、家喻户晓,推进全区生态环境建设,展现美丽xx碧水蓝天。
第二篇:xx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xx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xx〕105号),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消除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安全隐患,xx年,省财政在农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提升工程中安排资金xx万元,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进行扶持。
根据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结合今年全运会在山东召开的实际,在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制定xx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坚持重点扶持,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支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尽快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消除秸秆焚烧现象,提升农作物秸秆价值,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实施范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安排的重点是。
以济南为核心的济青高速公路沿线,辐射带动京福、京沪等高速公路沿线,兼顾其它粮食主产区。
三、主推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主要推广技术包括。
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养殖食用菌、秸秆青贮(微贮)、秸秆收贮、秸秆热解气化、秸秆沼气和秸秆固化(炭化)等7项技术。
四、资金安排五、补助标准1、秸秆生物反应堆每个标准大棚(1亩)补助600元,2、秸秆养殖食用菌每个标准大棚(1亩)补助600元,3、秸秆青贮(微贮)池,新建每立方米补助70元,4、秸秆收贮站6处,每处补助50万元,共300万元。
5、秸秆热解气化8处,每处补助50万元,共400万元。
6、秸秆户用沼气安排每县5000户,每户补助50元,每县补助25万元,7、秸秆固化(炭化)企业每家补助20万元,六、项目申报设区市的农业、财政局要牵头组织,并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按照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和补助标准,筛选提报项目,认真编写项目可行性报告。
七、进度安排为不误农时,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作用,各项工作要加快进度。
6月上旬下达项目申报指南,6月底前各市完成申报工作,7月中旬前省里完成项目的审核工作,下达项目计划,拨付项目资金,xx年第一季度对项目进行验收。
八、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市、县都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细化实施方案,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逐级落实。
(二)搞好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介,在夏收、秋收两个关键时节,广泛宣传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宣传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的科学知识。
定期举办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班。
(三)强化监督管理。
各有关县(市、区)农业、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指导,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项目县(市、区)要设立项目资金专户或专帐,做到专款专用。
违反财务规定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给予严肃处理。
第三篇:铜川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铜川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实行规范化运作为了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范化、规模化和标准化,铜川市农机推广站组织科技人员编写了《铜川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作业技术规范及规程》。
其包含一个规范和五个规程,为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作业技术推广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机推广工作者及农机操作人员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