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昆虫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昆虫记》

整本书阅读课——《昆虫记》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浏览、跳读等读书方法阅读《昆虫记》选文,走进昆虫王国,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巧猜谜语,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猜。
谜语一:一飞嗡嗡嗡,做事有分工;手提小花篮,整天忙不完。
谜语二: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人。
2.交流对昆虫的了解。
像蜜蜂、萤火虫这些小动物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昆虫。
你们见过哪些昆虫,能说说对它们的了解吗?3.有这么一位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他将昆虫与文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部“昆虫学的史诗”。
——罗斯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部“昆虫学的史诗”——《昆虫记》,去探索书中的奥秘吧。
(板书《昆虫记》法布尔)(二)初步感知,了解《昆虫记》1.出示《昆虫记》,当我们拿到这样一本书,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看封面(就是整本书的封面,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一本书的眼睛)。
(2)看内容提要(是对整本书内容的整体概括)。
(3)看前言(一般介绍作者写书的目的和写书的经过)。
(4)看目录(阅读目录是快速了解整本书内容的有效方法之一)。
(5)看作者简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
……2.了解《昆虫记》。
(1)了解作者。
我们先来认识本书的作者法布尔,说说你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
出示资料: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被誉为“昆虫诗人”,《昆虫记》被誉为“昆虫学的史诗”。
1879年,他通过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终于问世。
同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雅号——荒石园。
年复一年,法布尔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

除了前面的修改符号, 小学阶段我们还会用到下 面两种修改符号哟。
找下自己的 作文 试试吧!
删除号
改正号
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结构梳理
积
语
找出关键语句
累
文
修改符号
与
园 地
古诗:滁州西涧
运 用
拓展延伸
唐朝诗人贾岛有一次出外郊游,写了一首 诗,中间有一句:僧推月下门,他拿不定主 意是否应该把推字换成敲字,正好时任当地 官员的韩愈出行,贾岛想得入神,不知回避, 冲了韩愈的官轿,当韩愈知道事情原故后, 不仅没有怪罪贾岛,反而和他一起探讨,既 是月夜,必定门户已关,用敲字更合情理, 这就是推敲的来历。
实验的意义就是把这个“不寻常”的秘
密揭示出来。
实验结果
写作构思
成竹在胸,确定怎么写。
要有明确的实验,知道写什么。 过程很重要,要细致、生动、有感情。 要有意义,实验结果揭示秘密。
学生写作
列出提纲
开头 点明要写什么,选择自己的实验。
正文 交代清楚这件事的详细过程。
结尾 总结全文,解释“谜底”,表达情感。
喜欢小虾
为它们创造良好 的生活环境。
课文解读
有时葡萄架上 一片落叶掉进缸里, 不一会儿,叶子下
繁殖
小虾越来越多, 带来的欢乐也是 越来越多的。
就会聚起许多小小
的虾。
课堂展示
摘抄文中你喜欢的描写虾的词句。
随堂赏析
齐白石画的虾
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小虾》”, 一起来闯关吧!
谢谢
你喜欢小昆虫吗?每种小昆虫都有自己 独特的生存本领。它们的“特异功能”使得 它们能“独步天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蜜 蜂的世界看一看它有什么特异功能吧!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昆虫记》简介

《昆虫记》(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称《昆虫铁山中心小学何逸春世界》《昆虫物语》《昆前进实验小学史爱东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昆虫记》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
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现在已知的昆虫种类约100万种,占所有已经知晓的动物种类的5/6;并且仍有几百万的未知晓的昆虫仍待人类去发现和认知。
法布尔在19世纪中期,于学校教课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间观察各类昆虫,为之定名,为之讴歌。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
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另外,此书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和生活状况等,尤其是《阿尔玛实验室》《返祖现象》《我的学校》《水塘》《数学忆事:牛顿二项式》《数学忆事:我的小桌》《童年的回忆》《难忘的一课》和《工业化学》这几章。
如果换一种眼光看,不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一部非常奇特的自传,昆虫只不过是他研究经历的证据,传记的旁证材料。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课外阅读推荐】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课外阅读推荐】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推荐推荐书目:法布尔《昆虫记》推荐理由: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导读:《昆虫记》每卷的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了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
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推荐书目:伊索《伊索寓言》推荐理由:《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它们的行为举止都是人的方式,作者借此形象化地说明某种思想、道德意识或生活经验,使读者得到相应的教育。
这些故事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厚,有的教导人们要正直、勤勉;有的劝人不要骄傲,不要说谎;也有的说明办事要按照规律量力而行;还有不少反映了强者虽凶残但却常被弱者战胜以及各种寓意深刻的人生道理。
导读:《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与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不同,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
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寓言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
例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整本书阅读推荐课《昆虫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部编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推荐课《昆虫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生认识并初步了解《昆虫记》这本书。
(二)通过作品片段阅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通过阅读《昆虫记》这本书,引导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作品片段阅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学会读整本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引题。
2.出示书本。
(二)导读书籍1.观察封面。
(1)引导学生学会看封面。
①书的题目②作者③封面插图2.批注。
3.小结。
(三)介绍作者和本书1.介绍作者(法布尔):1823年12月,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
童年时代就爱上祖母家的白鹅和牛羊,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他后来成为一位教师,边教学边观察记录动植物的生长情况。
他立志研究昆虫。
他后来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2.了解本书内容:在《昆虫记》一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在书中,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应社会人生。
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3.小结(四)观察目录1.出示目录,引导学生发现。
2.激发学生对内容的猜测。
3.小结(五)欣赏插图1.出示插图,看一看,初识昆虫。
2.小结(六)走进文本选读片段,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1.出示片段一同时蜘蛛还是一个热忱积极的劳动者。
我曾计算过,角蛛每做一个网需制造大约二十码长的丝,至于那更精巧的丝,光蛛就得造出三十码,在这两个月中,我的角蛛邻居几乎每夜都要修补它的网。
部编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整本书阅读课《昆虫记》教学设计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对讨论内容不熟悉。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贴近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蜜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这些小生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在分析《昆虫记》中蝴蝶的描绘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蝴蝶翩翩起舞”这一拟人修辞,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拟人修辞描绘昆虫。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昆虫记》中的《蜜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蜜蜂采蜜的场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蜜蜂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蜜蜂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化行为的昆虫,它们如何找到花蜜、采蜜的方法以及蜜蜂的分工合作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了解蜜蜂的行为对我们认识自然界的奥妙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蜜蜂在采集花蜜过程中的分工合作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蜜蜂的分工合作和传递信息的方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帮助大家理解。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名著阅读之《昆虫记》《森林报》 人教部编版 含答案

一、名著阅读:《昆虫记》蝉法布尔①蝉是我的邻居。
一到夏天,蝉就占据了我屋子前面的树。
屋里我是主人,屋外却是蝉的天下。
②我喜欢观察蝉脱壳。
幼虫蜕皮是从背上开始的。
外面的一层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蝉来。
先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着的翅膀,只留下腹部还在那旧皮里。
③蝉脱壳的时候,可以说是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向下倒挂着,原来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竭力伸直。
接着,尽力把身体翻上去,用前爪钩住那层旧皮,使它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蜕出来。
那些旧皮就只剩个空壳,成了蝉蜕。
整个过程大约要半个小时。
④刚蜕皮的蝉,用前爪把自己挂在蜕下来的空壳上,在微风里颤动,样子很柔弱,颜色还是绿的,直到变成棕色,就跟平常的蝉一样了。
有⑤雄蝉是天才的乐师。
它的腹部有发声器,能发出声音。
每年夏天,大概..两个月的时间,蝉的乐声总在我耳边。
我常常看见一些蝉停息在树枝上,一动不动地狂饮树皮里的水分。
夕阳西下时,它们才沿着树枝慢慢地走动。
无论饮水的时候,还是走动的时候,它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演奏。
⑥蝉的视觉非常灵敏,它有5只眼睛,左右和上方发生什么事情,它都看得见,只要看见有什么东西来了,蝉就停止演奏,悄悄地飞开了。
⑦蝉的听囊在体内,即使喧哗的声音也不能使它受到惊扰。
站在蝉的背后,你尽管拍手,吹哨子,高声讲话,它都满不在乎,仍旧镇静地演奏它的音乐,好像没有事一样。
⑧有一回,我借来两支土铳,装满火药,安好引线,搁在门外的树底下,还把窗户打开,怕把玻璃震碎。
⑨砰!土铳响了,可是乐师们照常演奏它们的音乐,没有一个表现出受到惊扰的样子,乐声的音调和音量都没有丝毫变化。
第二枪跟头一枪一样,对乐师们同样没有什么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可以说明,蝉虽有听觉,可是它所能接受的声音和人是不一样的。
1.第二、三、四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2分)2.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2分A.蝉是天才的乐师。
三年级下语文名著阅读《昆虫记》阅读精选(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昆虫记一、阅读《昆虫记》片段,回答问题。
蝉的音乐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
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
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
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
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
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证明,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
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1.蝉的“乐器”的生长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画线句子,你有什么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选文,说说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昆虫记》片段,回答问题。
昆虫记(节选)①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
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
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
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
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
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雌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
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②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
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昆虫记》
整本书阅读课
——《昆虫记》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浏览、跳读等读书方法阅读《昆虫记》选文,走进昆虫王国,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巧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猜。
谜语一:一飞嗡嗡嗡,做事有分工;手提小花篮,整天忙不完。
谜语二: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人。
2.交流对昆虫的了解。
像蜜蜂、萤火虫这些小动物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昆虫。
你们见过哪些昆虫,能说说对它们的了解吗?
3.有这么一位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他将昆虫与文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部“昆虫学的史诗”。
——罗斯丹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部“昆虫学的史诗”——《昆虫记》,去探索书中的奥秘吧。
(板书《昆虫记》法布尔)
(二)初步感知,了解《昆虫记》
1.出示《昆虫记》,当我们拿到这样一本书,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看封面(就是整本书的封面,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一本书的眼睛)。
(2)看内容提要(是对整本书内容的整体概括)。
(3)看前言(一般介绍作者写书的目的和写书的经过)。
(4)看目录(阅读目录是快速了解整本书内容的有效方法之一)。
(5)看作者简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
……
2.了解《昆虫记》。
(1)了解作者。
我们先来认识本书的作者法布尔,说说你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
出示资料: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被誉为“昆虫诗人”,《昆虫记》被誉为“昆虫学的史诗”。
1879年,他通过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终于问世。
同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雅号——荒石园。
年复一年,法布尔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
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中。
直到1907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
师小结:法布尔用他智慧的双眼倾尽一生去观察、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他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和有趣。
(2)内容提要。
《昆虫记》这本书会告诉我们一个怎样有趣的昆虫世界呢?谁来读一读内容提要: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将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的。
本书共10大卷,每卷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瓢虫、蝉、螳螂、蚱蜢、蚂蚁、蟋蟀……
(3)目录。
阅读目录也是快速了解整本书内容的有效方法之一。
①看目录。
请大家认真阅读这本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要阅读哪一篇,并说说你的理由。
②生交流,师总结。
过渡:同学们,老师也想知道这些昆虫的秘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一起去探索吧!
(三)美文欣赏,品读《昆虫记》
1. 用勾画细读法阅读《萤火虫》。
(1)出示萤火虫图片。
①它是谁?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萤火虫会发光……)
②你们知道萤火虫吃什么吗?(生大胆猜测)
③萤火虫最喜欢的食物是蜗牛(出示蜗牛图片),这么大的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它到底怎么吃下去呢?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萤火虫》选段,找出萤火虫吃蜗牛的片段,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画下来,并在旁边做做批注。
(3)生交流。
出示片段:萤火虫的外表看上去又弱又小,仿佛与世无争。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它是靠吃植物来生长的,然而它却是昆虫界的捕猎高手,是个不折不扣的肉食主义者。
萤火虫捕食的对象通常是蜗牛,而且是那种个头还没有樱桃大,处于变形状态的蜗牛。
在捕食时,一只萤火虫会像人类进行外科手术一样,先给蜗牛注射一针麻醉剂,使它失去知觉。
然后,萤火虫的客人们陆续赶来,它们用自己嘴里的两个弯钩向蜗牛体内注射一种液汁,将蜗牛的肉变成液体,然后再吸进体内,最后只剩下了空空的蜗牛壳。
(4)多有趣呀,再来读读《萤火虫》选段,了解萤火虫的其他特点。
(外形、生活习性等)
(5)生谈感受。
(围绕萤火虫和法布尔)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勾画细读法了解了有趣的萤火虫世界,再一次感受到了法布尔生动的文笔和敏锐的观察力。
(板书:萤火虫勾画细读法)
2. 用跳读法阅读《被管虫》。
(1)出示被管虫图片,猜猜它是谁。
学生自由猜测。
(被管虫)
(2)生交流想了解关于被管虫的哪些秘密。
①被管虫的外形、捕食有什么特点?
②它和萤火虫有哪些不一样?
……
(3)用跳读法阅读《被管虫》选段。
同学们这次要尝试用跳读的方法阅读。
(课件出示阅读方法)
跳读法:直接选择和问题有关的内容,其他内容跳过不读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由读,读完以后小组内交流。
然后汇报。
(板书:被管虫跳读法)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段话,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一听,一起感受一下。
课件出示:六月底,细小的被管虫还处在蛹的时期,等待着变成蛾,当雌蛾离开它的蛹壳时,会把卵产在里面。
于是,母亲的茅屋(即它的大衣)就留传给它的后代子孙了。
它的卵产得很多,所以这产卵的时间也很长,要经过三十个小时以上。
产完卵后,它将门关闭起来,使其免受外来的一些侵扰,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某种填塞物是必要的。
于是这位溺爱的母亲,在它一贫如洗、穷困潦倒的情况下就只能利用它仅有的衣服了。
也就是说要利用戴在它体端的那顶丝绒帽子,塞住门口,以保母子平安,安然无恙地生活。
最后,它所做的还不限于此,它还要拿自己的身体来做屏障。
经过一次激烈的震动以后,它死在这个新屋的门前,留在那里慢慢地干掉,即在死后,它还依然留守在阵地,为了下一代,死了也甘心。
别看它外表上看起来丑陋不堪,但实际上它的内心、它的精神是很伟大的。
师小结:同学们,被管虫为了产卵,为了照顾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母亲的慈爱和伟大,读了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作者能把平时我们毫不在意的昆虫世界描写得那么温暖感人,形象有趣,离不开他长期仔细地观察。
(四)总结延伸,阅读《昆虫记》
法布尔不仅是一位昆虫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他善于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及优美的语言把昆虫世界描写得和人类世界一样有血有肉,生动有趣,为昆虫们谱写出了一首首有趣的生命诗篇。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够像法布尔一样做
一个爱护小动物、善于观察、勇于探索自然奥秘的有心人。
昆虫的世界有趣而复杂,还有很多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呢,比如:
1.美丽的螳螂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丈夫?
2.屎壳郎是怎样堆粪球的?
3.大孔雀蝶是怎样追求同伴的?
总结:想要探索更多动物的秘密,课下找来《昆虫记》这本书读一读,感受法布尔那充满爱的语言和他所描绘的那个神奇有趣的昆虫世界吧!
三、板书设计
《昆虫记》法布尔
萤火虫勾画细读法拟人
被管虫跳读法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