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推荐课走进《昆虫记》教学实录
《昆虫记》读书交流课教案

《昆虫记》读书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昆虫记》,了解并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作品中的昆虫世界,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4.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昆虫记》选段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主题。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高阅读感悟。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昆虫记》选段,做好阅读笔记。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主题,讨论作品中的昆虫世界。
4. 小组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作品中的精彩片段。
5. 全班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6.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提升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阅读感悟: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表达清晰度、逻辑性等。
五、教学资源1. 《昆虫记》原著或选段。
2. 相关背景资料。
3. 课堂交流记录表。
4. 评价量表。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昆虫记》主题的写作活动,如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昆虫的作文。
2. 开展《昆虫记》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作品的了解程度。
3. 邀请专家或家长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关于昆虫的知识和经验。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2. 学生填写课堂反馈表,评价教学活动的效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八、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符合学生的需求。
2. 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特长,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整本书阅读推荐课《昆虫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部编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推荐课《昆虫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生认识并初步了解《昆虫记》这本书。
(二)通过作品片段阅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通过阅读《昆虫记》这本书,引导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作品片段阅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学会读整本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引题。
2.出示书本。
(二)导读书籍1.观察封面。
(1)引导学生学会看封面。
①书的题目②作者③封面插图2.批注。
3.小结。
(三)介绍作者和本书1.介绍作者(法布尔):1823年12月,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
童年时代就爱上祖母家的白鹅和牛羊,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他后来成为一位教师,边教学边观察记录动植物的生长情况。
他立志研究昆虫。
他后来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2.了解本书内容:在《昆虫记》一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在书中,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应社会人生。
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3.小结(四)观察目录1.出示目录,引导学生发现。
2.激发学生对内容的猜测。
3.小结(五)欣赏插图1.出示插图,看一看,初识昆虫。
2.小结(六)走进文本选读片段,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1.出示片段一同时蜘蛛还是一个热忱积极的劳动者。
我曾计算过,角蛛每做一个网需制造大约二十码长的丝,至于那更精巧的丝,光蛛就得造出三十码,在这两个月中,我的角蛛邻居几乎每夜都要修补它的网。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推荐课走进《昆虫记》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推荐课走进《昆虫记》教学实录萤火虫介绍萤火虫的时候,先出示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问学生对萤火虫的了解。
接着,老师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猜萤火虫的食物,然后告诉他们正确答案。
接下来,老师出示蜗牛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思考蜗牛是如何被萤火虫吃掉的。
最后,老师鼓励学生去阅读《昆虫记》中的相关章节,寻找答案。
三、感受法XXX精神片段二:XXX的故事1、老师向学生介绍XXX的故事,他是一位热爱昆虫的科学家,为了研究昆虫,他甚至不怕生命危险,曾经在丛林中生活了两年。
2、老师问学生:你们觉得XXX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行为背后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XXX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XXX精神”,并鼓励学生们在研究和生活中也要秉持这种精神。
四、课堂小结1、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学生对昆虫的认识和对XXX精神的理解。
2、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发扬法XXX精神,追求真理,探求真相。
这位漂亮公主就是螳螂啦!2、你们知道吗?螳螂是非常凶猛的捕食者,它们可以一口吞下比自己还大的猎物。
但是,螳螂也是很有礼貌的昆虫呢!3、当两只螳螂相遇时,它们会先互相打招呼,然后开始一场“舞蹈”,这是它们求偶的方式。
在舞蹈的过程中,雄螳螂会将礼物——一只小昆虫——献给雌螳螂,以示诚意。
4、但是,有时候雌螳螂并不是为了接受雄螳螂的礼物而和它舞蹈,而是为了抓住机会将雄螳螂吃掉,这就是著名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5、师总结:螳螂是一个既凶猛又有礼貌的昆虫,它们的求偶方式也非常有趣。
昆虫世界真是充满了各种奇妙的事情!1、师导语:在《昆虫记》中,我们还要了解一个重要人物——XXX,他是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和摄影家,为了研究昆虫,他不惜冒险到世界各地采集昆虫标本,并拍摄了许多珍贵的昆虫照片。
2、课件出示:这是XXX的一张昆虫照片,你们看出来是什么昆虫了吗?(等待学生回答)这是一只蝉,它们是夏季最熟悉的昆虫之一,有着响亮的叫声。
小学语文《昆虫记》阅读推荐课教案

小学语文《昆虫记》阅读推荐课教案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1、亲爱的同学们,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可爱的昆虫,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多媒体出示昆虫照片。
同学们知道的昆虫可真多!这些昆虫在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都有祥细介绍。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吧!2、(出示法布尔的图片)3、师:昆虫记流传到中国后,也得到了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先后被不同的翻译家翻译成了不同的版本,今天王老师要推荐的是你手中的这本。
二、了解《昆虫记》:指导看书的各组成部分:1.瞧,我们拿到书首先会看到什么?通过看封面,能了解到什么?(相机介绍: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译者、图、出版社)。
介绍封底,书脊,折页。
2、介绍版权页。
相机介绍字数与版次。
看,这本书才出版没多久,已经是第十一次印刷了,这充分说明这本书非常——(“受欢迎!”)。
这么受人欢迎的一本书,就更加说明书中的故事非常精彩,非常吸引人。
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一睹这本书的风采了呢?别着急,当我们要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很快知道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写作背景呢?那就是看书中的(前言)。
请你打开前言部分,快速默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4、除了前言,我们还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一本书的方法,那就是读目录。
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通过它,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
板书:读目录点名读目录,谁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5、看,每一章都有一个故事,书中一共有31个故事,都是很有趣的。
四、欣赏书中片段:1.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章节。
王老师最感兴趣的是螳螂这一章。
2.请你仔细观察螳螂的照片,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生描述。
3.课文中的法布尔又是如何描写螳螂的样子的呢?请你打开第20页,找到相关段落读读吧。
(师提示:)全班交流板书:做批注出示片段一谁来说一说,作者笔下的螳螂是什么样子的?对比和你刚刚描述的,有什么不同?体会语言之美,拟人句,比喻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
《昆虫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昆虫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昆虫记》,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法布尔的生平及作品特点。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昆虫记》的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
2. 《昆虫记》的主要内容、特点及价值。
3. 选取《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品读分析。
4.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特点,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简介、作品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品读精彩片段,分析作品主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与讨论。
4.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及作品背景。
2. 讲解《昆虫记》的作品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名著。
3. 选取《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品读分析,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哲理。
4. 组织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与讨论。
5. 布置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熟悉程度和理解深度。
3. 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的丰富性和深度。
4.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欣赏并推荐其他文学作品。
七、教学资源1. 《昆虫记》原著或学生版改编本。
2. 法布尔的生平和作品的资料图片。
3. 阅读指导手册或相关worksheet。
4.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文本内容和图片。
5. 网络资源,用于拓展有关昆虫和生态学的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概述作品特点。
2.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作品选段,讨论作品中的自然观察和哲学思想。
3. 第三课时:学生分享阅读体验,讨论作品中的生命教育和生态观念。
《昆虫记》读书交流课教案

《昆虫记》读书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通过阅读交流,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昆虫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学生阅读感悟和心得分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及作品背景。
2. 阅读分享:学生分享阅读《昆虫记》的感悟和心得。
3. 昆虫知识普及:介绍昆虫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昆虫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5. 总结:引导学生关注昆虫世界,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 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和保护意识的增强。
五、教学资源1. 《昆虫记》原著或简化版。
2. 昆虫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阅读记录表或心得分享模板。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昆虫记》相关章节,了解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背景。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3. 阅读分享: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阅读《昆虫记》的感悟和心得,促进同学间的交流。
4. 昆虫知识普及:教师介绍昆虫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增强学生对昆虫的了解。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昆虫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昆虫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景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营造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
4.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昆虫世界。
《昆虫记》阅读课教案

《昆虫记》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昆虫记》选段,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作品中的昆虫形象,认识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学习作品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教材:《昆虫记》选段。
2. 教学重点:理解选段内容,分析昆虫形象,学习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选段,了解故事情节和昆虫特点。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昆虫形象,分享阅读心得。
3. 讲授法:教师讲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昆虫记》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选段,了解故事情节和昆虫特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昆虫形象,分享阅读心得。
4. 讲授法:教师讲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5. 实践练习:学生仿写选段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练笔。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检验学生对选段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练笔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写作水平和运用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准确性。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昆虫记》选段。
2. 教学课件:展示昆虫图片和生活习性。
3. 参考资料:有关昆虫的纪录片或图文资料。
七、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2. 网络:连接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阅读选段,了解故事情节和昆虫特点。
2. 第2周:分析昆虫形象,分享阅读心得。
3. 第3周:学习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4. 第4周:实践练习,进行练笔。
5. 第5周:评价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昆虫记》阅读推介课教案

《昆虫记》阅读推介课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浏览、跳读等读书方法,初步感知整本书的内容。
2.初步感知概念图,学画概念图。
3.激发学生对《昆虫记》整本书产生兴趣,从而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概念图,学画概念图;激发学生对《昆虫记》整本书产生兴趣,从而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策略描述】教给学生读整本书的读书方法:1.看封面;2.看作者;3.看内容简介;4.看目录;5.看插图;6.上网查阅资料;7.画概念图。
从而引导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会阅读,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精神世界得到丰富,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1、1828年,有一个男孩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
男孩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他常常在野外捕捉各种虫子塞满他的衣袋。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男孩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你们知道这位昆虫学家是谁吗?是的,他就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的生平。
请大家读一段书评:“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2、这是一段书评,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想说的?3、这本书就是响誉世界的《昆虫记》。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鲁迅先生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在法布尔的笔下,每一类昆虫都有自己独特的“音符”:被人大加赞美的“勤劳”蚂蚁原来是它虫利益的损害者;黄蜂会在地下建起自己的“星球”;吵翻整个夏季的蝉原来是个聋子;赤条蜂会像一个神经科医生般巧施麻醉术,让自己的猎物昏而不死,使幼虫可以在自动保鲜的食物上长大;美丽的孔雀蛾生到世上的唯一目的就是找配偶,它仅有两三天时间的寿命,只来得及在世上找一个伴侣……这就是世间最奇妙的秘密——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推荐课走进《昆虫记》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走进昆虫王国,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几种不同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请你来猜一猜,好吗?(出示谜语)❖头上两根毛,身穿彩花炮,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
❖——蝴蝶❖聪明白姑娘,动手盖闺房,造的真灵巧,四面没门窗。
❖——蚕❖谈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称啥都懂,其实全不晓。
❖——知了❖一飞嗡嗡嗡,做事有分工,手提小花篮,整天忙不完。
❖——蜜蜂2、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其实像蜜蜂、蚕、知了、蝴蝶这样的小型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你们身边有哪些熟悉的昆虫?能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吗?生自由说,师评价:知识面真丰富;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读的书真多;你真善于积累。
3、师:同学们知道的昆虫知识可真多。
其实有一部书,里面介绍了好多昆虫,而且记叙了昆虫世界里许多有趣的故事,这部书就是——《昆虫记》。
昆虫记这部著作共有十卷,今天老师想推荐给大家的是适合我们阅读的少儿版《昆虫记》——(课件出示:昆虫记封面)4、师导入:大家想了解这里面的昆虫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探索昆虫世界有趣的奥秘吧!二、了解《昆虫记》里面的科学知识片段一:萤火虫1、出示图片,问:你认识它吗?(萤火虫)你对萤火虫有什么了解?(到了晚上,萤火虫就会发光)2、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萤火虫吃什么吗?(生猜一猜)老师来告诉你们:大家的猜测都错了,他最喜欢的食物是蜗牛。
3、出示蜗牛图片,有些同学满面惊讶,告诉我,你有什么疑问?是呀,这么大的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他到底是怎么吃下去的呢!4、你们想知道答案吗?拿就赶快读读《昆虫记》中的文字吧出示片段:萤火虫的捕食对象多为蜗牛。
在捕食时,一只萤火虫会像人类进行外科手术一样,先给蜗牛注射一针麻醉剂,使它失去知觉。
然后,萤火虫的客人们陆续赶来,它们用自己嘴里的两个弯钩向蜗牛体内注射一种液汁,将蜗牛的肉变成液体,然后再吸进体内,最后只剩下了空空的蜗牛壳。
学生自由地大声读一读你觉得有意思吗?(有)怎么有意思了?(麻醉师)5、师过渡:多有趣呀。
其实《昆虫记》里有意思的昆虫还多着呢!现在我们就去结识一位新朋友。
片段二:红蚂蚁1、师:出示图片:这是什么?(课件出示:红蚂蚁)(生:蚂蚁)(师:不确切,看看它的颜色,再猜猜它的名字。
)2、你瞧,红蚂蚁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干什么去呢?(学生说)老师告诉你们,你们猜错了,他们是去抢劫呢!3、你们猜,他们上哪去抢劫,抢劫什么去了?(学生说)你们又错了,《昆虫记》里告诉了我们这个秘密:出示图片:它们冲到黑蚂蚁家,和黑蚂蚁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搏斗,把那些还未长成的小宝宝抢回家。
4、你们猜猜抢小宝宝干什么呢?(学生说)师:等小宝宝长大后,便沦为红蚂蚁的奴隶,为他们收拾房间、寻找食物,生儿育女!5、师总结:你们觉得昆虫世界里奇妙吗?是呀,没想到,昆虫世界,竟然有抢劫,有剥削。
片段三:蜘蛛1、师过渡:不过昆虫世界里也有很多温情的画面!走进《昆虫记》,看看作者给我们介绍的两种小昆虫!(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条形蜘蛛:条纹蜘蛛的巢是用丝制成的,为了给孩子们建巢,他随心所欲地从体内抽出颜色各异的丝,最后连给自己织张网来捕食的丝都没有剩下,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蟹蛛:更让人敬畏的是,母蟹蛛自从产了卵以后,就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只是静静地待在卵上,一刻不离地守护着它们。
直到生命垂危的时候,怀里仍死死地抱着孵有卵的巢,直到身体缩成僵硬的一团。
)自由读一读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师总结:走进《昆虫记》,你会发现昆虫社会和我们人类一样,有母爱,有感动。
片段四:螳螂1、师过渡:下面我要隆重推出昆虫世界的漂亮公主,猜一猜,她是谁?(课件出示文字:她的外表看上去相当美丽,身体纤细,体态优雅,披着淡绿的外衣,托着轻薄如纱的长翼,它的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
它还有一个精致的面孔。
她就是——师读:(出示螳螂图片)2、师:你看了螳螂的外表,你觉得螳螂的性情怎样?可是在她优美的身体上,却生长着一对极具杀伤力和进攻性的武器。
(出示视频)看了视频你又对螳螂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生自由谈)3、(出示图片)师: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地方,螳螂竟然还吃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于自己的丈夫,而且面不改色心不跳,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4、师总结:蜘蛛为了抚养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可是美丽的螳螂却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丈夫,看来《昆虫记》里的奥秘还真不少哦!片段五:师:《昆虫记》里一共介绍了1000多种昆虫,有:(出示图片),除此以外,还有许多!1、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么多昆虫,你想了解哪一种?想了解它的哪些习性?2、全班交流3、师总结:其实,每一个昆虫身上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走进《昆虫记》,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二)品味语言——孔雀蝶1、师导语: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科普读物,但它的语言却生动优美,现在我们来欣赏一段描写孔雀蝶的语言!2、课件出示:它美丽非凡,全身披着红棕色的天鹅绒外衣,脖子上还系着一个领结。
它的翅膀上点缀着黑色和褐色的小斑点,一条浅白色锯齿形的线横贯中间;翅膀边缘有一圈灰白色;翅膀中央有一个圆圆的斑点,好像一个大眼睛,这个“大眼睛”还有黑得发亮的瞳孔和一些色彩丰富的弧形眼帘,那些弧形线条有白色、栗色和紫色等色彩,在阳光的照耀下真是变化万千。
自由大声读这段文字你觉得这只孔雀蝶怎么样?谁来读读,让我感觉孔雀蝶真美!(指名读)(三)图文对照——读书的方法1、师导语:这本书不但语言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书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插图,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幅。
2、师:认识吗?他叫蜣螂,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屎壳郎,也叫粪金龟。
你知道他在干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怎样推粪球的呢?课件出示:这个圆球是蜣螂储藏的食物,是用野外的垃圾搓成的。
圆球搓完以后,蜣螂就开始用后腿抓紧球,抬高臀部,头朝下,用前腿走路,不过它是倒退着走的。
他还专门拣些坑洼不平的道路走路,甚至选择走非常陡峭的斜坡。
球很重,而它又要倒退着走,所以,这个路途是非常艰难的,往往会出现球滚落到坡下面去的情况。
可是蜣螂从不气馁,它总要经过一二十次的努力,才把大球推到目的地。
3、师:这幅图旁边有一段精彩的描写。
走进《昆虫记》,读读文字,看看图,蜣螂推粪球的情景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了。
三、了解法布尔,总结推荐1、总结: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可爱的昆虫,还知道了这本书如此生动有趣,此刻,你想说什么?2、了解法布尔师:《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它伟大的作者——法布尔(课件出示法布尔的简介)学生自由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3、书的影响力法布尔的《昆虫记》影响极大,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成为世界各国小朋友最喜爱的科普读物,也是中国中小学生必读的课外书。
四、趣味故事留有悬念三、感悟《昆虫记》的趣味性最后,老是想送给大家几个故事1、师导语:这本书不但能让你了解昆虫的许多知识,而且有许多小故事,趣味横生,现在就请同学们听听松毛虫的故事!我的园子里那几棵高大的松树上,住着数不清的松毛虫。
每天,松毛虫出行觅食,总会排成整齐的队伍,第一条毛虫往哪里爬,后面的毛虫就跟着往哪里爬。
它们一条接着一条,首尾相连,中间几乎没有任何空隙。
领头的那条毛虫会吐出一根根很细的丝线,后面的毛虫也会跟着吐出同样的丝线并叠加在第一根上,从而形成一条加厚加宽的丝带。
它们常常在松枝间爬来爬去,一边前行,一边啃食针叶。
等他们吃饱了,该回家了,这条一路铺设的丝带便是它们通往自己家园的平坦大道。
有时离家太远了,松毛虫们不能在天黑前赶回家,就只得在外面风餐露宿。
这时,所有的松毛虫会卷成一团,紧紧地彼此依偎着。
第二天,它们便会沿着那条指引道路的丝带回到自己的家。
有一次,我在松树上取下一段松毛虫的丝带,将它沿着一个很大的花盆铺成一条环形的路。
我把排着长队的松毛虫取下一些正好能够绕花盆一圈,这样它们都是首尾相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领头毛虫了、、、、、、师:松毛虫到底回家了吗?生猜师:到《昆虫记》里面找找答案故事二在靠近河边的泥土上,我惊奇地发现了几段相互缠绕着的“绳子”,它们又粗又松,黑沉沉的,像是沾满了黑色烟灰的细绒线。
我本想把那“绳子”放在手心里,可是这东西竟滑溜溜的,还有点黏,刚捏起来就从我的手指缝里溜了出去、、、、、、师:你知道滑溜溜的小动物是什么吗?生猜师:到《昆虫记》里面找找答案紧接着投放:❖你们想知道知道凶残的螳螂小的时候是哪种昆虫的食物吗?❖你们想知道,母甲虫为了让自己的小宝宝脱离死神的威胁,想出了怎样的妙计吗?❖你们想知道······?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探索昆虫的奥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