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

合集下载

《昆虫记》阅读课教案

《昆虫记》阅读课教案

《昆虫记》阅读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激发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兴趣,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昆虫世界的奇妙与独特。

教学活动:1. 播放《昆虫记》的预告片或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特点,如实地观察、生动描绘等。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昆虫的印象和兴趣点。

第二章:章节概述教学目标:1. 掌握《昆虫记》各章节的简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各章节的简要内容。

2.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特点等。

教学活动: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昆虫记》各章节的内容。

2. 学生阅读相关章节,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特点等。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概括各章节的简要内容。

第三章:重点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学习《昆虫记》中的重点词汇。

2. 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挑选《昆虫记》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学生跟读、模仿,加强词汇记忆。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昆虫记》中的重点词汇,讲解词义和用法。

2. 学生跟读、模仿,加强词汇记忆。

3.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所学。

第四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昆虫世界的奇妙与独特。

教学内容:1. 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涵盖章节内容。

2. 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回答问题。

教学活动:1. 教师发放阅读理解题目,学生阅读相关章节。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及时反馈和讲解。

3. 引导学生关注昆虫世界的奇妙与独特,激发阅读兴趣。

第五章:作品欣赏与讨论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

2. 学生讨论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欣赏。

《昆虫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昆虫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昆虫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昆虫记》产生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帮助学生理解《昆虫记》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概述《昆虫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的联系。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解读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2 教学步骤引入《昆虫记》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反馈,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困惑。

3.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深入思考。

针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提供相应的解答和资源。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课堂的互动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延伸与拓展4.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宽阅读视野。

组织学生参观昆虫博物馆或进行户外观察,加深对昆虫的了解。

邀请作者或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作品背后的了解。

4.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昆虫主题的艺术创作,展示对作品的独特理解。

开展昆虫保护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思考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开展相关的社会调查和研究。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推荐5.1 教学资源提供《昆虫记》的文本材料,包括电子书和纸质书。

提供相关的昆虫知识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提供阅读指导和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

5.2 教学推荐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其他昆虫主题的小说或诗歌。

推荐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改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

八年级语文阅读《昆虫记》教学辅导教案

八年级语文阅读《昆虫记》教学辅导教案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以阅读理解为主,以《昆虫记》这篇文学作品为材料,通过阅读并理解文中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材内容紧扣生活实际,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他们的生活经验。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了解昆虫的一些生活习性和特点;(3)学习文学欣赏的方法,培养审美情趣。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掌握准确抓取关键信息的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昆虫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学难点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情景模拟。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1)回忆昆虫的一些特点和生活习性;(2)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昆虫的各种形态和多样性;(3)通过播放一段与昆虫有关的视频,让学生对昆虫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

2.阅读理解(20分钟)让学生阅读《昆虫记》的文章,并回答以下问题:(1)从文章中找出至少两种昆虫的生活习性;(2)文章写了哪些昆虫,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4)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3.讨论和解读(15分钟)4.情景模拟(15分钟)以一个昆虫的视角,学生们模拟昆虫的生活场景,并通过讨论和表演,展示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5.设计活动(15分钟)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昆虫进行研究,并编写一篇文章,介绍选定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通过小组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拓宽他们的视野。

七、达标检测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以下题目:(1)《昆虫记》是以什么视角来描写昆虫的?(2)文章中写了哪几种昆虫?它们的生活习性分别是什么?(3)你觉得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吗?请在纸上写出你的理由。

《昆虫记》导读教案

《昆虫记》导读教案

《昆虫记》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掌握昆虫的分类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了解法布尔及其《昆虫记》教学难点:掌握昆虫的分类和特点2. 第二课时:阅读《昆虫记》选段,分析昆虫的生活习性教学重点:分析昆虫的生活习性教学难点:理解昆虫的生命意义3. 第三课时:讨论《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感受作者的观察与描绘教学重点:欣赏《昆虫记》中的精彩描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能力4. 第四课时:观察身边的昆虫,进行实地考察教学重点: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教学难点:关爱生命,提高环保意识5.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布置阅读拓展任务教学重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昆虫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昆虫记》选段,分组讨论昆虫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 观察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昆虫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4.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5. 布置阅读拓展任务: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其他章节,或者寻找其他关于昆虫的书籍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阅读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分享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昆虫记》原著或简化版教材2. 昆虫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 实地考察场地及相关设施4. 学生阅读记录表及相关评价工具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第六课时:昆虫记艺术价值的探讨教学重点:分析《昆虫记》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活动设计:组织学生探讨《昆虫记》中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教学设计: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设计: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

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昆虫记》的兴趣。

2. 了解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2. 讲解《昆虫记》的写作背景及意义。

教学活动:1. 播放与昆虫相关的趣味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老师分享自己阅读《昆虫记》的感悟,引发学生思考。

3.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昆虫的认识。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表现。

2. 记录学生的发言内容。

第二章:章节概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记》的章节构成。

2. 引导学生关注每章节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1. 讲解《昆虫记》的章节划分及特点。

2. 引导学生阅读每章节的开头和结尾,概括章节内容。

1. 学生自主阅读每章节的开头和结尾。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章节内容的概括。

3. 老师点评并总结每章节的主要内容。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和分享表现。

2. 记录学生的章节内容概括。

第三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记》中的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1. 分析《昆虫记》中的人物形象。

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

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昆虫记》中的人物形象。

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老师点评。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分析表现。

2. 记录学生的分析成果。

第四章:情节梳理1.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记》的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线索。

教学内容:1. 讲解《昆虫记》的故事情节。

2. 学生自主梳理故事线索。

教学活动:1. 老师讲解《昆虫记》的故事情节。

2. 学生自主梳理故事线索,绘制思维导图。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老师点评。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梳理表现。

2. 记录学生的思维导图。

第五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昆虫记》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主题。

《昆虫记》阅读指导 教案

《昆虫记》阅读指导 教案

《昆虫记》阅读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对《昆虫记》作者法布尔作初步的了解,推荐作品《昆虫记》。

2.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指导大家用浏览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封面、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3.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

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1、人手一本《昆虫记》。

2、多媒体课件。

3、学生阅读《昆虫记》,并做好适当的积累摘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孩子们,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它的涓涓细流最终能够汇成一片浩瀚,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我们了解了大千世界的奇妙,也使我们的人生充满灵气、充满智慧。

2、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共同读了一本书——《昆虫记》,这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一部值得传给下一代的书。

这就是《昆虫记》,它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法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影响世界的经典著作。

让我们一起走近法布尔,走进《昆虫记》,去领略昆虫界的神秘吧!这样一本好书,你是怎样去读的呢?二、交流读书方法1、当我们要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对这本书的作者及其背景加以了解。

作者及其背景介绍:一句话说说你眼中的法布尔法布尔,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民家庭。

因家境贫困,法布尔被送到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寄养,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7岁时,法布尔回到父母身边,并到村里读了小学。

后来,法布尔家又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

虽然学业无法继续,但是法布尔抓紧一切时间自学,15岁时,他只身报考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院,结果被正式录取。

毕业后,法布尔获得一中学教员职位。

课堂教学之余,法布尔阅读了一本昆虫学著作,从此萌生了要毕生研究昆虫的伟大志向。

《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利用图片、设置悬念、名家点评等手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2. 让学生初步了解名著《昆虫记》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3.让学生学会运用“速读制名片,精读悟人性”的方法阅读名著。

课前准备:给学生发学案,让学生完成预习部分:根据已有经验,分组试读不同昆虫文段,勾划出昆虫外形、住所、习性等有关信息,选择最有感触的两、三处作批注,并填写“昆虫名片”。

老师课前批阅后,选择优秀作业作为堂上预习反馈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以“虫趣”导入出示蜘蛛织网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昆虫?(蜘蛛),你们知道蜘蛛是怎样织出这么复杂又漂亮的网吗?出示萤火虫图片,问:这是什么昆虫?(萤火虫),可爱迷人的萤火虫竟然是凶残的肉食动物,你相信吗?出示蟋蟀图片,问:这是什么昆虫?(蟋蟀),不起眼的蟋蟀却能建造出排水合理,阳光充分的一流住宅,你听说过吗?同学们,昆虫界还有很多神奇与未知会让你惊叹不已,有一本书就告诉我们常见昆虫的奇妙知识,你知道是哪一本书吗?(《昆虫记》)(二)作品抢读激趣导入1.赛读一:法布尔知多少。

看哪个同学对作者的介绍更详细、更丰富。

2.赛读二:《昆虫记》知多少。

看哪个同学对该名著的内容了解得更多。

(让学生先介绍,教师视情况补充。

)答案示例:1.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

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

1880年他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法布尔被誉为“昆虫之父”、“昆虫诗人”,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法布尔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和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全书共十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介绍几种昆虫。

它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以人性照应虫性,虫性、人性交融,渗透着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情。

《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引言《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沙尔尔·波尔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描写昆虫世界的奇幻童话。

它既带有科学性,又富有想象力,适合作为中学生的阅读材料。

本文将为您设计一堂针对《昆虫记》的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二、课前准备1. 教师提供《昆虫记》原版书籍给每个学生,并要求他们提前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

2. 教师准备PPT,包括相关昆虫知识和故事背景的介绍,以及活动设计等。

三、课堂教学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昆虫记》封面图片以及一些精选段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提出一些关于昆虫的问题。

2. 概述故事情节(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昆虫记》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探讨主题(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昆虫记》表达的主题,如友情、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并提供具体的故事细节作支持。

4. 阅读与分析(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开始阅读《昆虫记》指定的章节,并帮助他们分析小说中的角色性格、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

学生可以借助PPT中提供的相关昆虫知识,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细节。

5. 情感共鸣(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他们对小说中悲伤、温情或其他情感的体会,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学生可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情共鸣。

6. 创作活动(20分钟)教师提供绘画或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昆虫记》中的形象或情节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或场景进行绘画或写作,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创意来展示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喜爱。

7.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并提出他们对于进一步学习的问题或期望。

四、课后延伸1. 观看电影版或戏剧版《昆虫记》。

2. 推荐其他类似题材或作者的作品给学生,扩展他们的阅读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昆虫 大世界
-----《昆虫记》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够学会边阅读边批注的读书方法。

2、能够从小昆虫身上获得某些智慧和启迪。

【活动形式】展示读书卡 合作批注 交流
【活动流程】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 导入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大家通过批注,记录了自己阅读《昆虫记》的所思所想。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优秀作品。

2、展示活动目标
3、被推荐人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读书卡,并辅以解说。

其他小组成员在“《昆虫记》名著阅读指导活动评价表”上进行评分。

4、小组合作批注,围绕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批注。

然后小组交流,推选代表进行展示。

5、教师总结:
从小昆虫身上,我们收获了人生的启发;从小昆虫身上,我们领略了生命的真谛;从小昆虫身上,我们感受到法布尔“大爱、求真、意志”的精神。

附:《昆虫记》名著阅读指导活动评价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