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高考地理热点问题)《-长江经济带》
【二轮热点题型】专题11中国重点、热点区域(专项训练)(原卷版)

专题11 中国重点、热点区域(专项训练)一、选择题如图示意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论述正确的是()A.通航能力自西向东逐渐增强B.水能资源蕴藏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多C.成渝经济区西部的三峡工程提供了充足的电能D.长江下游与京广、京九铁路交汇,形成水陆联运网2.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江经济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B.制约“上游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质灾害多发C.长三角地区以水能开发为主D.发展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长江经济带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该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共抓大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到2020年,河湖、湿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及部分发展目标(到2020年)统计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3-5小题。
3.长江经济带()①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丰富地区②中西部地区大力开采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③自东向西依次连接重庆、武汉、南京、上海④东部沿海技术水平高,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长江沿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①城市密集,市场广阔②煤、石油等能源丰富③江海联运,交通便利④科技发达,人才集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A.森林覆盖率将超过50% B.水质优良,均达到Ⅱ类C.城镇化率全部高于75% D.湿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读图,完成下面6-8小题。
6.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范围包括广东省中南部和香港、澳门B.南临东海C.此区全部处于热带D.北邻湖南和江西7.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具备的优势有()①能源供应充足②海陆空交通便捷③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强大④有香港、澳门发展经验可借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与澳门毗邻的经济特区是()A.深圳B.珠海C.厦门D.广州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环境与发展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件鲁教版

(3)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是( ) A.加强长江中游水土保持建设 B.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C.大力开发上游矿产资源 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思路分析】
【解析】(1)选B,(2)选A,(3)选C。第(1)题,图中节点城市中,一级节点城市有 的位于长江的支流上,杭州位于钱塘江沿岸,A错;成都与合肥都位于平原上,两 城市的城市形态相同,都是团块状,B对;节点城市都是省级行政中心,但省区面 积不同,服务范围不同,C错;节点城市通过铁路等交通方式连接成网,有的没有 河运,D错。第(2)题,长江经济带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形成的最有利的地理条件 是长江巨大的内河航运,A对;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主要在上游河段,B错;长江流 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土地资源较少,C错;长江流域下游地区铁矿石、煤炭等 矿产资源缺乏,D错。第(3)题,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长江中游地区水土流失 严重,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工作,A符合;河源地区是水源地,应当保护生态环境,B 符合;长江上游地区矿产资源贫乏,且大力开发容易发生环境问题,C不符合;要 充分发掘长江黄金水道的价值,D符合。
综合交通
承载 产业转移
内河
双向开放 生态
生态廊道
【探索应用】 据图推断,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中哪个城市群经济最发达,并从地理位置、自然 条件及人口、产业结构等角度说明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地理背景。
提示: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地理位置优越,海陆 交通便利;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水热充沛;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人 口稠密,高素质人才多;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产值高。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措施有利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是( ) ①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 ②整治航道 ③通关和检验检疫一体化 ④控制和治理沿江水污染 ⑤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有关长江经济带的地理试题及答案

有关长江经济带的地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长江经济带覆盖的省份数量是()。
A. 9个B. 11个C. 12个D. 13个答案:B2. 长江经济带的起点城市是()。
A. 上海B. 重庆C. 南京D. 武汉答案:B3. 长江经济带覆盖的省份中,不包括以下哪个省份?()A. 云南B. 四川C. 贵州D. 广西答案:D4.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目标不包括以下哪项?()A. 生态优先B. 绿色发展C. 经济高速增长D. 区域协调发展答案:C5. 长江经济带中,以下哪个城市不是国家中心城市?()A. 上海B. 重庆C. 南京D. 杭州答案:D二、多选题6.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重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产业升级B. 基础设施建设C. 环境保护D. 文化交流答案:ABC7. 长江经济带中的以下哪些城市拥有自贸区?()A. 上海B. 重庆C. 武汉D. 南京答案:AB8.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水污染防治B. 生态修复C. 湿地保护D. 森林覆盖率提升答案:ABCD三、判断题9.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答案:√10. 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中国所有的沿海省份。
()答案:×四、填空题11. 长江经济带覆盖的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______个省市。
答案:1112.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定位是打造成为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和______。
答案: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五、简答题13. 简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意义。
答案: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意义在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推动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件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中点;长 江入海口;水陆交通便捷。( 地 形 :)地势平坦开 阔;腹地宽广; ( 经 济 : ) 腹地内经济发展水平高 。(劳动力状况:)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素质高;(对外开放)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 高,能吸纳大量国内人口和海外移民。 市 场 、 产 业 基础、经济状况、政策.......
二、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问题情境六:
材料一:上海市地处江海交汇 之处,开埠至今仅170多年历 史,却迅速发展成2400多万人 口的超大城市。下表示意上海 市不同发展阶段主导产业的变 化。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和南 通两地联系日益紧密。生物医药、 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高端制造环节加 快向南通转移。不少项目与上海知 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研发合 作,在南通实现产业化。部分企业 把总部营销窗口设在上海,而金融 后台、呼叫中心、工业设计等配套 产业逐步在南通集聚。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和南 通两地联系日益紧密。生物医药、 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高端制造环节加 快向南通转移。不少项目与上海知 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研发合 作,在南通实现产业化。部分企业 把总部营销窗口设在上海,而金融 后台、呼叫中心、工业设计等配套 产业逐步在南通集聚。
(1)与1990年相比,说出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 周边城市辐射功能强度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因 素。
问题情境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图)位于“一带一 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 道的起点,总面积达18.5万平方千米。该区 域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城镇密布,是 我国西部产业基础最雄厚、市场空间最广阔 的区域之一。但与珠三角经济圈相比,其在 发展和建设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1)说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优势。
长江经济带课件

而且城市化水平约为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城市密度为全国
平均密度的2.16倍。
长江经济带
6
3.3 长江经济带的结构特点
结 构 特
“ 长江经济带的内部发展并不均衡,从上海为中心 的长江三角洲依次向西,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经济发
点 分 析
展出现了明显的落差。 不同于近30年的改革开放,在沿海地区形成的珠
05 20 13 20
4)2014年初李克强总理提出,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 14
发 展 阶 段
带;随后,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
济带发展”;接着,李克强总理在重庆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
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并决定将贵州和浙江两省纳入发展长江规经划济带。
长江经济带
GDP占总从量的41.2% 规 模 到 优 势
3.2 长江经济带的优势
1)区位优势。既连接东、中、西三大地带,又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 柳等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有“九省通衢”之称。
2)资源优势。首先,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拥有类多量大的矿产资 源;最后,还拥有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且开发潜力巨大。
工业业结废构气明及显二趋氧同化,硫成、为工阻业碍烟和尘制污约染沿、江能经
展境问题
源济结带构形不成合和理整、体汽实车力尾提气高污的染突等出。问题。
长江经济带
8
4.0 适宜采用的对策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立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
件国,内是外对促流进策域区开一域发:经经济建验联表设合明长、,整江流体域防优开护势发发林是挥否带和能,流顺域改利协而善调迅长发速展地的实关现键,关 键此在,所合于必在运组 须。输建对因大具流此通有域,道法开应。人发将长地实长江江位行江两的统流流岸和一域城应权的地大生威管区力性理态建开的与成环展机协我植境构调国树,,。运造组建输林织立量,开具最抓发有大紧并法的建协人东调地西管位向理和综。权因威
[高考总复习资料]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30天 专题二 热点问题探究 四 长江经济带预测演练
![[高考总复习资料]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30天 专题二 热点问题探究 四 长江经济带预测演练](https://img.taocdn.com/s3/m/de022f305f0e7cd18425363f.png)
长江经济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时提到,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经济带成为新一轮三大区域经济战略之一。
据此并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长江经济带要依托黄金水道发展,是因为长江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可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
影响长江运能大小的水文、水系特点是( )A.多支流、多峡谷、多湖泊B.落差大、含沙量小、不结冰C.水量大、江阔水深D.汛期长、多宽而浅的“U”形谷[解析]多支流、多湖泊对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有利,但多峡谷不利;含沙量小、不结冰对航运有利,但落差大不利;汛期长说明水量大、水位高的季节有利于航运,但宽而浅的“U”形谷不利于通航;所以水量大、江阔水深的水文、水系特点是影响长江运能大的主要因素。
[答案] C2.近日,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
其三个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A.长江航运中心 B.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C.传统工业基地 D.甘蔗、花卉生产基地[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中心城市是武汉、长沙、南昌,读图可知,只有武汉是长江航运中心和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基地;三个城市附近都不适合种植甘蔗;三个城市都是所在区域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答案] B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经济地带( )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②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③M区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④N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图中Ⅰ轴沿长江分布,Ⅱ轴沿沪杭、浙赣、湘黔等铁路线分布;Ⅱ轴经过江南丘陵,地势有一定起伏;M区为长江三角洲,该区域能源供给较少但需求量大,需要从外区调入;N区传统工业发达,环境质量较差。
[答案] A4.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 )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解析]N区经济发展水平较M区低,在廉价劳动力方面有优势,且该区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可大力承接M区域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转移。
2024-2025学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中图版)第11章发展与环境

第十一章发展与环境一、选择题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节点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级节点城市都位于长江与支流的交汇处B.成都与合肥两城市的城市形态相同C.节点城市都是省级行政中心,服务范围相同D.节点城市通过河流连接成网2.长江经济带形成的最有利地理条件是()A.长江便利的内河航运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2.A1题,成都与合肥都位于平原上,两城市的城市形态相同,都是团块状,故选B项。
第2题,长江2022年7月11日是第十八个“中国航海日”,主题是“引领航海绿色低碳智能新趋势”。
国家设立“航海日”,对于我国开发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实现建设航海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目标,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我国海洋国情的叙述,错误的是()A.海洋水产、滨海旅游等产业长期居世界第一B.海洋污染较严重,海洋生态压力大C.海洋开发利用总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D.海洋资源总量大,人均不足4.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B.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C.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4.B3题,我国海洋水产、滨海旅游等产业长期居世界第一。
我国海洋污染较严重,海洋生态压力,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我国海洋资源总量大,人均不足。
第4题,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给鱼类的繁殖、恢复提供时间,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如今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
从综合指数排名看,“珠三角”位于第一,“长三角”紧随其后,而京津冀城市群虽拥有众多独特优势,综合排名却垫底。
北京、天津人均GDP水平全国领先并逐步向发达国家靠近,河北人均GDP水平不到京津的二分之一。
专题4: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基础梳理:考点一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区位分析
优势条件
自然:
人文:
地理位置:承东启西,接南济北, 通江达海; 气候: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气候资源优越; 水:长江径流量大,水资源充足; 中上游蕴藏了丰富的水力资源; 资源优势: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 资源,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
产业:重要的工业走廊,农业基础地位高; 人才与技术: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 技术与管理先进; 市场:人口密集,收入水平高,具有各种 消费需求,对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 力。 交通:基本形成由水运、公路、铁路等多 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基础梳理:考点二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意义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 的比较优势,统筹人口 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 环境承载能力,发挥长 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 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 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 发内生发展活力,使长 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 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小试牛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东起上海、西至云南,主要由三大城市群构成,涉及上海、重庆、江 苏、湖北、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安徽9个省2个直辖市。面积约占全国21%,人口和GDP 均超过全国40%。图为长江经济带略图。
(2)结合材料说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
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工业(产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较完善; 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任意三点)
基础梳理:考点一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区位分析
地理 背景
资源环境条件
社会经济基础
内部关联互补
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经济带时事热点:2015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这就意味着,这份江北新区的发展蓝图已经国务院原则同意。
这份方案明确了江北新区的战略定位,描绘了它未来10年的发展愿景,还明确了用地、财税等政策红利。
解读:南京江北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会处,东承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西联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对沿江经济、文化、环境、聚落产生重要影响。
长江也是中考地理的常考内容。
涉及长江的水文特征、沿江的省级区划概况及重要城市、水利水电、运输方式等,学生在2016复习备考中应举一反三,全面的、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
(重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不仅包括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以及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和生态用水等,还包括向北方地区跨流域调水。
[合作探究·攻重难]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条件及现状(教师用书独具)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沿北纬30°中国地势剖面。
【思考交流】1.长江流经了哪些省(市、区)?干流南北两侧有哪些重要的支流?提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市、区)。
北侧支流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等,南侧支流主要有乌江、湘江、赣江等。
2.流域内有哪些地形类型?据上图分析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提示: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在上游河段,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经横断山区的高大峡谷,陡然降到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3.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其发展的区位优势是什么?提示: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并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归纳总结]1.长江上游的开发条件与发展现状开发条件发展现状①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②矿产资源丰富;③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平原附近土壤肥沃①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具有发电、航运、防洪等效益,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业中心;③成都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中、下游地区的开发条件与发展现状发展的有利条件发展现状中游地区农业①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②气候温暖湿润;③河湖密布,水源充足;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工业①矿产资源及森林资源丰富;②水源充足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下游地区农业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气候适宜,水热条件好;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基础好鱼M之乡、丝绸之乡工业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科技发达,具有人才优势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评价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性。
读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图,完成(1)~(3)题。
(1)该工业地带的能源优势是( )A.煤炭B.石油C.水能D.太阳能(2)图中的钢铁工业基地②的突出区位优势有( )A.历史悠久,基础雄厚B.资源、能源丰富C.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D.市场巨大(3)水利枢纽③的首要目标是( )A.发电B.防洪C.灌溉D.旅游(1)C(2)B(3)B[第(1)题,长江流域地势起伏大,径流量大,水能蕴藏量大。
第(2)题,②是位于雅砻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攀枝花,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钢铁工业中心。
第(3)题,③是三峡水利枢纽,它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区域经济发展1. 武汉生产的200台重型机械销往上海,最佳的运输方式是()A. 铁路运输B. 公路运输C. 内河运输D. 航空运输C2. “东方之星”游船从江苏南京搭载400多名旅客前往重庆,于2015年6月1日深夜在湖北监利翻沉,船上400多人遇难,获救的只有12人。
事故发生后,李克强总理亲自到湖北监利指挥救援工作。
关于这次救援面临的困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长江是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B.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长江的含沙量较大C. 长江6月份已经进入汛期D. 长江6月份处于枯水期【解析】本题考查长江的水文特征。
长江是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A项正确;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长江的含沙量较大,B项正确;长江流域5、6月份降水多,6月份长江已经进入汛期,不是处于枯水期,C项正确,D项不正确。
3. 长江沿江省份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下列著名旅游地与其所在省的连线正确的是()A. 张家界——湖北省B. 南岳衡山——湖南省C. 神农架——江西省D. 庐山——湖北省【解析】本题考查长江中游三省的旅游资源。
张家界在湖南省,A项不正确;南岳衡山在湖南省,B项正确;神农架在湖北省,C项不正确;庐山在江西省,D项不正确。
4. 长江沿岸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这一农业区内的主要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是()A. 水稻、花生B. 水稻、油菜C. 水稻、甜菜D. 小麦、油菜【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
长江经济带位于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油菜,A项中的花生不正确;B项正确;C项中的甜菜不正确;D项中的小麦不正确。
5. 2014年5月,湘、鄂、赣三省308家旅行社结成中三角旅行社联合体大联盟,共同打造一体化旅游区。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 _____高铁;B. _____铁路。
(2)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中国的“光谷”。
由关东光电子产业园、光谷软件园、武汉软件新城、光谷生物城等园区组成。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科研机构众多,有71个国家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林立,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58所高等院校。
请你分析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大学和科研单位多,高科技人才多。
(3)长江流域水污染严重,南昌的保护长江志愿者为了实地调查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情况,决定从南昌出发,乘船到湖北武汉、湖南长沙等地考察。
从南昌到长沙依次经过了____江、______湖、____江、______湖、_____江。
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教师用书独具)下图为长江流域及其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思考交流】1.资料A反映的问题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草原荒漠化面积扩大,水土流失加剧。
河源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气候变暖,降水减少,草场退化。
2.资料B反映的问题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湖泊面积不断减小,蓄水能力降低,调节功能减弱。
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3.资料C反映的问题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森林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
滥伐森林。
4.A、B、C三种问题产生的主要后果有哪些?提示:水土流失加剧,河湖淤积,湖泊调节作用减弱,洪涝灾害多发。
[归纳总结]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之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关于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整治措施如下表所示:存在问题整治措施上游①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②水能开发程度低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②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③建设三峡工程中游①洪水威胁严重;②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③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搞好荆江分洪工程;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④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工程的拦洪治沙功能下游大气和水体污染严重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读图,完成(1)~(3)题。
(1)a水电站的发电量大于c,由此可知a处比c处( )A.流量大,落差大B.流量大,落差小C.流量小,落差小D.流量小,落差大(2)关于甲、乙两个区域在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A.甲——土地荒漠化B.乙——水土流失C.甲——大气污染D.乙——水体污染(3)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规划沿江产业②减少污水排放,保护长江水质③加强经管、依法治水等④严禁排放工业用水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D(2)B(3)D[第(1)题,发电量与径流量和落差成正比,a水电站位于c水电站上游,因此其径流量小,其发电量大于c,故落差大。
第(2)题,甲位于横断山区,主要问题是生态恶化;乙位于低山丘陵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