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术后疼痛管理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怎么样?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怎么样?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怎么样?神经阻滞主要是把局部麻药通过注射的方式将其注射到神经干或者是神经节周围,阻滞局部冲动传导,麻醉神经所支配位置。

这种麻醉的方式和全身麻醉方式相比较来说,神经阻滞只需要在一处位置进行麻醉药物注射即可。

但在小儿麻醉中应用时,因为儿童的年龄比较小,麻醉时并不会完全配合,所以麻醉的操作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引发一些并发症。

神经阻滞的关键是精准度和准确度,如果在小儿麻醉时,采用盲法定位,准确性不高,效果也会比较差,患儿的疼痛感会更强,会不配合,容易引发并发症,甚至出现药物误入血管和穿刺针损伤神经。

而小儿麻醉和成人麻醉之间的区别是比较大的。

在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神经阻滞下实施小儿麻醉可以有效降低镇痛类药物导致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抑制风险,并且还可以间断或持续输注局部麻药,延长术后镇痛。

超声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床旁技术,在超声技术的辅助之下让众多微小结构的成像成为可能,也为小儿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方向。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组织其自身有着明显的优势。

传统的阻滞方法一般情况下有异感法和借助神经刺激器。

因为儿童的年龄比较小,所以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准确说出异感的,并且很多儿童神经阻滞都是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下实施的,但肌松药的使用让神经刺激器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所以需要寻找一个更加安全的阻滞方法。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有着更加安全、直观和高效的优势。

比如,在操作方面,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是可以通过直视的方式进行操作的,这和传统阻滞方法中的盲探相反的。

通过直视可以看到神经、相邻的血管、骨骼、肌肉、甚至是肌腱等需要识别的神经和结构等等,而在麻醉时可以直接看到所需要实施麻醉的局部位置,直接观察麻药注射和扩散的整个过程,让小儿麻醉的操作更加简单、直观。

其次,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还提升了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小儿上肢手术治疗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

术中均进行腋路臂丛及肌腱沟臂丛阻滞,对照组采取常规解剖定位,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定位。

对比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操作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七氟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提升小儿手术神经阻滞成功率,可减少局麻药物用量,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

【关键词】小儿;上肢手术;麻醉;超声;神经阻滞【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in pediatric upper extremity anesthesia. MethodsThe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November 2020 to October 2022. Seventy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urgery were pided into 35 cases by random drawing method.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and tendon sulcus brachial plexus block were performed during operation. Conventional anatomical local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ultrasound guided localiz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nesthetic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nerve block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osage of sevofluran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can improvethe success rate of pediatric surgical nerve block, reduce the amountof local anesthesia drugs, short operation time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 children;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Anesthesia; Ultrasound; Nerve block神经阻滞是指从神经干、神经节、神经丛周围注入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1】。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在小儿手术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在小儿手术的应用

小结
▪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的优势在于能够对相关解剖结构进行 直接观察与定位,但是这一技术运用于小儿神经阻滞麻醉的领域 毕竟时间较短,当前尚缺乏研究资料,报道也多属于应用报道, 因此仍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以便于指导小儿的临床麻醉。
谢谢观看
躯干神经阻滞
2、髂腹下-髂腹股沟区阻滞
▪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已经在鞘膜积液手术、小儿疝修补术 等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成功应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局麻药 用量更少,降低了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风险。Fredrickson等人发现 与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相比,在小儿腹股沟手术中虽然髂腹股沟神 经阻滞组的超声图像质量较差,皮下针刺时间较长,但髂腹股沟 神经阻滞组比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的镇痛效果更好,术后疼痛发生 率更低,止痛药物的需求更少。
躯干神经阻滞
3、腰丛神经阻滞 ▪ 腰丛神经解剖变异大,位置较深,极难争取患儿配合,穿刺不当
容易造成麻药入血、硬膜外麻醉、血肿等。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 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可以在小儿髋部手术中提供令 人满意的镇痛效果。有研究者报道14个月患儿接受超声引导下连 续腰丛阻滞麻醉,术后镇痛效果理想,无恶心、呕吐及睡眠障碍 等并发症。
下肢神经阻滞
1、坐骨神经阻滞 ▪ 坐骨神经的起点是骶丛,它是最为粗大的外周神经。穿刺入路方
法包括腘窝、前路、臀下以及骶旁等方式。Dillow等人的研究结 果表明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能为下肢手术和术后镇痛提供满 意的镇痛效果。
下肢神经阻滞
2、股神经阻滞
▪ 股神经起源于L2~4的腰丛,是腰丛的最大分支。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 主要用于包括髋部和股骨骨折,髌骨损伤和大腿前部伤口手术的麻醉需 要。Turner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的患儿对镇痛 药和护理措施需求显著减少,阻滞效果确切。但也有研究发现在小儿外 伤性股骨手术中联合股神经与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术后阿片类药物的需 求并未明显减少,这可能与多种股骨复位切口选择有关,且虽然股骨骨 膜的主要神经支配是股神经,但是闭孔和坐骨神经还有额外的神经支配。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能够减轻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期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将讨论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是一种精确、安全、可重复性强的技术,通过超声仪可以实时观察神经位置和扫描神经区域,以准确注射麻醉药物。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用于上臂和前臂,包括桡神经、肱神经和正中神经。

下臂神经阻滞是较为常见的技术。

下臂神经阻滞可用于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疼痛管理。

手术前的神经阻滞可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且恢复更快。

手术后的神经阻滞可以帮助控制疼痛且在影响神经功能的情况下避免麻痹等不良反应。

下臂神经阻滞最常用于两种手术:前臂和手部手术和上臂手术。

前臂和手部手术范围广泛,包括腕管综合征、去除肿瘤、肘关节置换和骨折修复等。

这些手术通常需要在小范围内对神经进行阻滞,由于神经分支较多且位置复杂,因此超声引导下的阻滞技术是更好的选择。

而对于需要进行麻醉的上臂手术,如肩部或肘部的手术,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以延长麻醉的持续时间,且降低对常规麻醉和镇静药物的需求量。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还有其他优势。

首先,它可减少患者镇静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镇静药物的副作用。

其次,与其他神经阻滞技术相比,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减少对周边组织的损伤。

最重要的是,超声技术可以帮助确定深层神经位置,减少误注射的发生,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适用于各种疾病和手术,具有医学价值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实践,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小儿手术后疼痛怎么办

小儿手术后疼痛怎么办
3、认知干预缓解小儿手术后疼痛
3.1良好的儿童诊疗氛围
幼儿与成人不同,本身处于发育期,心智、情绪、思维表达并未完全成熟,利用认知干预亦可起到缓解小儿手术后疼痛的效果。比如为患儿营造宽松、自由的诊疗环境,家长时刻陪伴在旁,尽可能减少患儿各种焦虑、恐惧情绪,通过良好的诊疗氛围,使患儿手术后疼痛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2、小儿手术后疼痛的Leabharlann 药物镇痛方法2.1减低疼痛刺激
针对小儿手术后疼痛的镇痛,具体实践期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最佳镇痛方式。比如通过减低疼痛刺激,来为患儿营构舒适安逸的环境,术后患儿居住区域必须防控强光、噪音等不良因素,时刻保护患儿皮肤完整性;患儿清醒后时刻观察其是否有渐进性疼痛反应,比如肢体受压、输液渗透、肿胀等,第一时间做好相应处理工作,以降低甚至规避小儿手术后发生疼痛的风险。
现阶段对于小儿手术后疼痛的应对,主要是以多方联合镇痛的模式来体现,即对人体疼痛传导通路做针对性药物或其他方法联合缓解,以达到止痛并防范患儿术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目的。该模式常用镇痛药有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比如曲马多、可待因、强效阿片类药物、右美托咪定等;所用镇痛方法有区域阻滞、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安抚镇痛、蔗糖、音乐舒缓等。
2.4配方奶水吮吸镇痛
部分体重低且胎龄小的新生儿,由于本身吮吸能力比较有限,母乳喂养困难度较高,且自身所表现出痛感反应比较明显的,便可采取配方奶水并引导其吮吸饮下的方式,来缓解患儿疼痛。
2.5其他镇痛方法
轻抚安慰患儿,对术后患儿在观察护理期间,任何动作都必须轻柔舒缓,任何可能致痛操作,在正式开始前先要轻抚安慰,以减轻患儿疼痛。针对婴幼儿群体,比如襁褓中患儿可轻轻摇晃、引导其听些轻音乐等都可起到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的效果。
3.2为患儿做正向情绪调节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技术,常用于手术麻醉、疼痛管理和诊断等领域。

通过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减轻手术刺激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主要包括尺神经阻滞和桡神经阻滞。

尺神经阻滞是指通过超声引导下的技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尺神经周围,阻断尺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常用于手部和前臂的手术麻醉和术后疼痛管理。

桡神经阻滞是指通过超声引导下的技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桡神经周围,阻断桡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常用于上臂和肘部手术麻醉和术后疼痛管理。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具有以下优点:超声引导可以清晰地显示神经和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提供了高分辨率的影像,有助于准确定位和定向注射麻醉药物。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手术刺激和损伤,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以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

在临床应用中,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医生需要具备扎针和超声操作的技术和经验,以及对臂神经解剖和神经阻滞的理解。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采用消毒、局麻等步骤,确保安全和有效。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风险。

超声设备的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维护。

患者可能出现局部麻醉药过敏、神经损伤、感染等风险。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也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和经验,医生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阻滞失败或其他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准确定位和定向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断臂神经的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操作中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并注意患者的安全和风险控制。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在小儿手术应用护理课件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在小儿手术应用护理课件

05
案例分享
CHAPTER
案例一:小儿腹股沟斜疝手 术
手术简介
护理重点
案例二:小儿下肢手 术
手术简介
护理重点
案例三:小儿手部手 术
手术简介
手部手术包括手指畸形矫正、肌腱修复等。对于这些手术,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同样是一种有效的麻醉和镇 痛方法。
护理重点
与前两个案例相似,手部手术也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在手术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神经阻 滞的效果。在手术后,需要关注患儿的疼痛控制、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02
提高成功率
03
减少并发症
04
适用于小儿手术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对患儿进行必要的身体 检查,确定手术方案和
麻醉方式。
设备准备
准备好超声引导设备和 麻醉药品。
操作过程
在超声引导下,准确定 位目标神经,注入麻醉 药物,完成神经阻滞。
术后护理
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观察神经阻滞的效果和 并发症情况,及时处理
异常情况。
03
神经阻滞技术在小儿手 术中的应用
CHAPTER
小儿手术的特点
小儿患者的生理特点
手术难度和风险
小儿手术通常具有较高的难度和风险, 对手术技术和护理要求较高,需要采 取适当的麻醉和护理措施。
神经阻滞技术在小儿手术中的适用范围
下肢手术
神经阻滞技术适用于小儿下肢手术, 如膝部以下的手术,可以通过单侧或 双侧下肢神经阻滞实现良好的手术镇 痛效果。
04
护理在小儿手术中的应 用
CHAPTER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术前评估 术前准备
术中护理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100例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T组)和对照组(G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麻醉手术后给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术后镇痛,对照组在常规麻醉手术后则不给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两组患儿术后有无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及术后对患儿镇痛评分判定镇痛效果。

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满意度96%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24%高于观察组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无异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能够提供确切的镇痛疗效,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

关键词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近来一些研究证明,由于小儿神经系统不成熟以及可能发生更剧烈的免疫反应,小儿可能经受了比成人更加痛苦的疼痛。

小儿术后镇痛作为围术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对患儿造成的生理及心理影响。

传统的小儿术后镇痛包括硬膜外麻醉后镇痛及全身麻醉后镇痛,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压)甚至呼吸抑制进而危及患儿的生命[1,2]。

近年来有报道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镇痛,但临床资料较少,本院做了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10月本院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80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20例,年龄1~5岁,体重9~20 kg,近期无呼吸道感染病史,腹部穿刺皮肤无破损和感染,随机分为观察组(T组)和对照组(G组),每组50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引领创新注重人文关怀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术后疼痛管理疼痛作为除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外的第五生命体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生、学者的关注,术后镇痛在成人手术后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长期以来,小儿术后疼痛因为种种原因被严重忽视,患儿术后疼痛没有得到应有的临床关怀,更谈不上疼痛的有效缓解,使其术后康复过程受到影响。

人类新生儿期已有完整的痛觉传导通路,能够感知疼痛,对伤害的刺激有应激反应,对患儿来说术后疼痛可能是他们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不良刺激,这种不愉快的经历会影响到患儿的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

小儿术后疼痛治疗不足广泛存在,主要受以下方面原因的影响:①小儿不能准确描述疼痛,因而造成疼痛评估困难;②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
③担心镇痛药引起呼吸抑制或不良反应;④镇痛效果评价困难;⑤缺乏有关最新的小儿镇痛方式、正确剂量方面的知识;⑥小儿镇痛会花费过多的人力、时间与精力;⑦甚至有医务人员、家长认为术后儿童哭闹是“安全”的体现。

小儿手术疼痛的方法有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椎管内注射、直肠给药、区域神经阻滞等多种方法,但上述多种方法都由于小儿不配合、表述不确切、药物的副作用(镇静过度、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问题,使得小儿术后镇痛难以广泛实施。

区域神经阻滞则是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对手术切口相应部位的神经进行阻滞,临床研究和系统回顾显示区域阻滞可以协助优化术后疼痛管理,例如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改善患儿腹部手术后疼痛以及明显减少麻醉苏醒期烦躁;在小儿骨科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复合区域神经阻滞,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同时也避免了患儿在苏醒期感受到手术创伤带来的疼痛感受,……等等。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全麻或镇静状态的儿童具有更加安全、可视、效果确切等特点。

超声引导的精确定位可以延长局麻药阻滞作用时间,年龄小的患儿获益更明显。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适应症见下表。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常用技术和手术、镇痛适应症
我院麻醉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关注小儿术后疼痛,已成功开展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术后镇痛,深受患儿家长及手术医生的好评,获得良好社会效益。

我科还将扩大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范围,以适应广大患儿及其家长的需求。

疼痛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疼痛等伤害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对机体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栓素、β-内啡肽、白介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明显升高,几天乃至十几天才能恢复正常。

二、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导致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循环灌注下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

可诱发冠心病病人的心绞痛、心肌梗塞。

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可以引起术后肺功能降低。

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导致应急性胃粘膜病变、应急性溃疡、胃肠蠕动的减少,胃肠功能的恢复延迟。

五、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导致尿道,及膀胱肌肉的肌力减弱引起尿潴留。

六、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应激与疼痛,可抑制患者免疫功能,而镇痛则能增强免疫功能,并可减少患者术后感染的机会。

七、疼痛限制机体活动,引发术后高凝状态,并促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是肺栓塞的发生。

八、在心理情绪方面,可以导致焦虑、恐惧,也可造成家属的恐慌。

供稿:麻醉科罗远新、雷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