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复习资料1

合集下载

超星《文艺美学》期末考试(含答案)(二)2024

超星《文艺美学》期末考试(含答案)(二)2024

超星《文艺美学》期末考试(含答案)(二)引言概述:本文是针对超星《文艺美学》课程期末考试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该考试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对文艺美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进行检测。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分别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正文:一、文艺美学的基本概念1. 文艺美学的定义2. 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3. 文艺美学的发展历程4. 文艺美学的核心问题5. 文艺与美的关系二、文艺审美的基本原则1. 美的特征与属性2. 审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3. 审美经验与审美情趣的培养4. 基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审美判断标准5. 文艺审美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时代价值三、文艺形式与表现手法1. 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的概念2. 文学、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特点3. 各类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分析4. 探讨不同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5. 艺术形式与审美效果的关系四、文艺创作与接受1. 文艺创作的主体与主导因素2. 文艺创作中的创造性与创新性3. 文艺作品的表现风格与审美要求4. 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与社会性5. 文艺作品的分析与解读方法五、文艺美学与美育1. 美育的概念与目标2. 文艺美学在美育中的地位与作用3. 美育与审美教育的区别与联系4. 美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5. 美育对个体和社会的积极影响总结: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了解到了超星《文艺美学》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

五个大点分别从文艺美学的基本概念、文艺审美的基本原则、文艺形式与表现手法、文艺创作与接受以及文艺美学与美育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希望考生能够通过本文的指导,更好地准备考试,取得好成绩。

(0027)文艺美学复习思考题中国传媒

(0027)文艺美学复习思考题中国传媒

(0027)文艺美学复习思考题中国传媒(0027)《文艺美学》复习思考题一、简答题:1、西方文论的四个传统是什么?2、什么是美的非功利性?3、审美想象的特点是什么?4、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是什么?5、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是什么?6、美的特点是什么?7、中国文论的传统是什么?8、读者接受活动的性质是什么?9、模仿说的内涵是什么?10、意境的实质是什么?11、中国读者接受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2、典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3、审美情感的特点是什么?14、如何看待审美活动中特殊的形象思维活动?15艺术作品的“形式”主要包括那些内容?16、什么叫现代主义?17、如何认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二、论述题:1、结合文艺创作的三个阶段,谈谈怎样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来?2、文艺的审美构思到审美创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3、西方审美价值取向的演变是怎样的?(0027)《文艺美学》复习思考题答案本答案只有最简单的要点,学生自己回答时应结合教材,对每一要点进行具体的阐释。

一、简答题1、(1)追求和谐整一的美学风格(2)激情天才的传统(3)模仿反映的传统(4)寓教于乐的传统。

2、美的非功利性: 与科学性、实用性相对的,没有现实的直接功用的特性。

3、审美想象:(1)、饱含情感的想象,物我界限不分的;(2)、非功能性的,形象性的想象;(3)不受时空的界限,把有限的变为无限的,简单的变为丰富的。

4、浪漫主义的特点:(1)按照生活应该有的样子来表现理想(2)、主观情感性、个人性(3)大胆的想象、夸张、曲折的情节、强烈的对比等手段。

5、现实主义的特点:(1、)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如实地反映生活。

(2)、强调写实、白描的真实表现手法。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统一。

(3)、同时强调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统一。

6、美的特点:(1)、形象性(2)、情感性(3)、非功利性7、中国文论的传统:(1)、言志缘情的传统(2)、重气感物的传统(3)、深于取象的传统(4)、知人论世与诗无达诂8、读者接受活动的性质:(1)、读者接受是一种渐进性的活动(2)、读者接受是一种再创造性的活动(3)、读者接受是一种特殊的主体性精神活动9、模仿说的内涵:文艺是对外在世界的真实模仿。

西南大学[0027]《文艺美学》参考资料

西南大学[0027]《文艺美学》参考资料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欢迎您! %E6%BD%98%E9%9D%99 同学 学号:W16206310313002单项选择题1、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 1. 黑格尔 2. 马克思 3. 费尔巴哈 4.尼采2、认为喜剧性心理是“心理能量的节省”的是 1. 荣格 2. 弗洛伊德 3. 达尔文 4.莎乐美3、“眼中之竹”是 1. 审美构思阶段 2. 审美物化阶段 3. 审美感受阶段 4.理性思考阶段4、“精骛八级,心游万仞”,这是指 1. 想象2.情感3. 直觉4.知觉5、中国古代作家中,具有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的是 1.李白 2.杜甫 3.屈原 4.汤显祖6、属于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是 1. 现实主义 2. 浪漫主义 3. 直觉主义 4.古典主义7、提出“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人是 1. 尼采 2. 海德格尔 3. 萨特 4.伽达默尔8、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将美分为“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的是 1. 翁方纲 2. 纪晓岚 3.李士桢4. 姚鼐9、提出“美是生活”的人是 1.别林斯基2.车尔尼雪夫斯基3. 杜勃罗留波夫4.陀思妥耶夫斯基10、认为艺术是人生痛苦的暂时解脱的是 1. 西美尔 2. 雅斯贝尔斯 3. 叔本华 4.尼采11、认为文学艺术要表现人类最深刻的旨趣的人是 1. 陀思妥耶夫斯基 2. 黑格尔 3. 赫尔德 4.拉辛12、认为文学艺术与巫术仪式有关的是 1. 雷纳克 2. 阿德勒 3. 荣格 4.杜威13、强调“立象以尽意”的典籍是 1. 《诗品》 2. 《周易》3.《淮南子》 4.《国语》14、认为诗歌的作用可以“兴、观、群、怨”的是 1. 老子 2. 庄子 3. 孔子 4.孟子15、认为典型人物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同时又是一个单个人的是 1. 温克尔曼 2. 歌德 3. 席勒 4.黑格尔16、明确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人是 1. 王维 2. 王昌龄 3. 王勃 4.王绩17、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文艺美学复习提要

文艺美学复习提要

文艺美学课程复习提要导言:文艺美学学科的名称由来P1;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P3;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为P6;文艺美学的研究方法P11文艺美学的研究应以内部研究为主P14;文艺美学学科产生的历史必然性P1-3(对极“左”美学与文艺学思想的批判,弘扬中国古代特有的美学传统,由“外”到“内”的研究转向,人生美学强势出现,对美学领域局限于本质研究的一种反拨)文艺美学学科的新内涵P3-5;(新视角、新精神、新资源、新方法和新体系)第一章:最基本的审美事实是审美经验,是文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P20;中国古代美学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式的、感悟式的美学P23;从艺术审美经验的外延和内涵概括什么是艺术审美经验。

P23-38(关涉艺术的和审美的经验,包含创作和欣赏两方面的审美经验,具有深厚的哲学、心理、人文等内涵)什么是审美想象?P34+P66-67第二章:优美、壮美、崇高、丑、荒诞的界定;优美的表达机制和审美意义P41-43;喜剧性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基础、高级形式P47-48;悲剧作为文艺的审美范畴有三个方面的特征P52-53;荒诞的审美特征P60-61第三章:通过和生殖活动、技艺活动、宗教活动的简单对比,说明艺术创作需要什么心理基础。

P62-66(需要理性化的情感所推动和凝聚的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P67联想可以分成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P67 ;想象的构成要素:知觉、符号、意象和内觉P68-73;艺术想象的性质、构成和作用P66-73情感和理智在艺术创作中有着深层调控作用P73-80;艺术创作的物化传达过程及其意义P82-86艺术创作的一般过程PP66—86(心理基础,即为理性化的情感所推动和凝聚的想象。

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三个过程:从材料诸备到艺术构思再到物化传达过程。

材料的获取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艺术构思包括丰富的想象(内含知觉、符号呈现、意象生成、内觉组织、灵感爆发等细腻的心理过程),情感与理智的深层适度调控;物化传达则包括寻找符号、运用和处理符号到形象生成及情感同化等过程。

超星《文艺美学》期末考试(含答案)(两篇)2024

超星《文艺美学》期末考试(含答案)(两篇)2024

引言概述:超星《文艺美学》课程是一门专门介绍文学艺术与美学理论的课程,对于文学艺术爱好者和学术研究者来说,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课程。

期末考试是对于学生们在整个学期学习成果的综合考验,同时也是对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针对超星《文艺美学》期末考试(含答案)的题目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正文内容:一、文艺美学的基本概念1.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文艺美学的概念与特点3.文艺美学的学科构成和研究方法4.文艺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文艺美学的应用领域二、文艺创作与审美经验1.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和原则2.文艺作品与创作者的关系3.观众与文艺作品的互动关系4.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与鉴赏方法5.文艺作品的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三、文艺美学的经典理论及其应用1.古希腊美学理论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2.哲学美学理论在文艺美学中的应用3.西方美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4.中国文艺美学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观点5.文艺美学理论在实际文学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四、文学艺术形式与审美特征1.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对比分析2.文学艺术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3.文学艺术的风格与表现手法4.文学艺术的符号系统与意义5.文学艺术的演变与创新五、文学艺术的社会与历史背景1.文学艺术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文学艺术作品的思想意义3.文学艺术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4.文学艺术与个人情感的表达5.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总结:本文对超星《文艺美学》期末考试(含答案)中的题目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围绕五个大点展开了细致的阐述。

通过对美学理论、文艺创作与审美经验、经典理论及其应用、艺术形式与审美特征以及社会与历史背景等方面的深入讨论,读者可以对文艺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本文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些答题技巧和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期末考试。

引言:超星《文艺美学》期末考试是一门旨在考察学生对文艺美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考试。

文艺美学选修考试复习资料

文艺美学选修考试复习资料

A一.名词解释1、“游戏说”——艺术起源于游戏,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

2、“移情说”——在对自然美的欣赏中,主体把自己的生命张力和情感、人格、思想等“注入”、“外射”或“投射”、“倾注”到自然对象上去,使本来没有生命、情感、思想、意志的自然物具有了“人”的色彩,达到了“物我同一”3、话语蕴藉——1文学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2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4、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5、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二、简答题30%1、简要概括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15%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2、简要论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及其表现1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中与意识形态互相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渗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第一,从目的看,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无功利性,但是无功利性本身也隐藏了某种功利意图。

第二,从方式看,文学处处是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

第三,从态度看,文学富于情感性,但也带有某种认识三、论述题40%1、论述王国维的意境体系。

15%首先,王国维比前人更重视“意境”对于诗歌的意义和作用,把意境作为评价诗歌艺术成就的标准。

文艺美学尔雅通识课考试复习资料

文艺美学尔雅通识课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题数:60,共 60.0 分)1《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是()的作品。

1.0分•A、朱光潜••B、宗白华••C、李泽厚••D、刘小枫•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2“艺术是情感符号”理论是()提出的。

1.0分•A、罗兰·巴特••B、科林伍德••C、苏珊·桑塔格••D、苏珊·朗格•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3后现代主义的美学风格属于()。

1.0分•A、精致••B、雅••C、雅俗共进••D、粗俗坦荡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4传统美学研究的三个维度不包括()。

1.0分•A、美的本质••B、审美心理••C、审美生理••D、艺术•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5形式主义从出现到结束时间短暂,基本保持在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年代。

1.0分•A、20•B、30••C、40••D、50•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6在孔子删诗以前,《诗经》原本有约()首。

1.0分•A、500••B、1000••C、1500••D、2000•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7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思想是在()左右提出的。

0.0分•A、1957年••B、1967年••C、1977年••D、1987年•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C8在本体论的演进中,“我思故我在”属于()。

1.0分•A、神性本体论••B、唯理性本体论••C、唯意志本体论••D、唯本能本体论•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9生态美学主要反对的是()。

1.0分•A、人类中心主义••B、自然中心主义••C、相对主义•功利主义•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10当“审丑”开始被肯定时,出现了一系列作品,但不包括()。

1.0分•A、《变形记》••B、《局外人》••C、《巨人传》••D、《爸爸爸》•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1“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体现,理念就是本体”语出()。

1.0分黑格尔••B、康德••C、叔本华••D、胡塞尔•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12罗中立的作品《父亲》,体现了()的主张。

文艺美学参考答案

文艺美学参考答案

文艺美学参考答案《文艺美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特征不属于审美教育的是( D)A:感性 B:愉悦性 C:渐进性 D:抽象性正确答案:D2 提倡“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 )A:王国维 B:宗白华 C:蔡元培 D:胡适3、认为诗歌有三大罪状而驱逐诗人的是( B)A:伊壁鸠鲁 B:柏拉图 C:赫西俄德 D:亚里士多德4、提出“儒以文乱法”的是(D )A:庄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5、苏珊.朗格的艺术理论是(C )A:巫术说 B:痛苦解脱说 C:符号说 D:表现更高实体说6、下列人物中与游戏说有关的是(A )A:席勒 B:泰勒 C:亚里士多德D:托尔斯泰7、提出“立象以尽意”的著作是( C)A:淮南子 B:典论 C:周易 D:史记8、最早明确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人是(B )A:孟浩然 B:王昌龄 C:韩愈 D:李商隐9、康德认为喜剧性的笑产生的原因是(A )A:预期失望 B:心理能量消耗节省 C:生命的机械化 D:对立因素的倒置10、霍布斯的喜剧理论是(C )A:模仿中间人 B:无害的丑 C:突然荣耀说 D:好人遭受厄运说11、《艾尔那尼》是哪位作家的剧本(A )A:雨果 B:巴尔扎克 C:伏尔泰 D:司汤达12 著名的诗句“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遥远吗?”是哪位诗人的诗句(D ) A:拜伦 B:海涅 C:华兹华斯 D:雪莱13、《人间喜剧》的作者是(C )A:普希金 B:司汤达 C:巴尔扎克 D:莫泊桑14、《叶甫盖尼.奥涅金》是谁的作品(A)A:普希金 B:司汤达 C:莫泊桑 D:马克.吐温15、卡尔登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C )A:《罪与罚》 B:《红与黑》 C:《双城记》 D:《悲剧世界》16、于连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B)A:《双城记》 B:《红与黑》 C:《高老头》 D:《简爱》17、于连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B)A:《双城记》 B:《红与黑》 C:《高老头》 D:《简爱》18、马奈特医生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D)A:《巴黎圣母院》 B:《简爱》 C:《死魂灵》 D:《双城记》19、梭巴开维奇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C)A:《巴黎圣母院》 B:《简爱》 C:《死魂灵》 D:《罪与罚》20、罗切斯特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B)A:《巴黎圣母院》 B:《简爱》 C:《死魂灵》 D:《红与黑》二、多项选择题1. 道家美学的主要内容是(ABCD)A. 追求自然美、天然美,反对人工雕琢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审美:使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一个评判的过程。

2、美感人们对美接收的能力。

美感又分为先天的和后天的。

3、审美趣味作为一个人的审美价值标准的体现,它制约着一个人的审美行为,决定着这个人的审美指向,以及审美意象的生成。

个人的家庭出身、阶级地位、文化教养、社会职业、生活方式、人生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

4、审美格调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审美趣味,作为一个整体,就形成一种审美格调,或称为审美品味。

格调或品味是一个人的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

5、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6、关于自然美的几种说法1)“客观说”:赫尔德:“美的对象是被置于一个上升的阶梯之上的:从轮廓、颜色和声调,从光、声音到花朵、水、海洋、鸟、地上的动物到人。

”2)“主观说”:黑格尔:“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美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含在心灵里。

”3)“实践美学”:狭义的“自然的人化”:“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广义的“自然的人化”:“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人的自然化”4)意象说:朱光潜:《谈美》:“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来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

”“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艺术化过,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

”7、是否所有的自然物(自然风景)都是美的?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文化活动。

自然物的美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自然物不能和人形成审美意象时它就不美。

8、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价值是否有等级的分别?美不是自然物的客观物理属性,美是人与自然的沟通和契合而形成的意象世界,因而它必然受历史的、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必然受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活动的具体情境的影响,必然包含审美的价值内涵。

9、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自然美是“胸中之竹”,艺术美就是“手中之竹”。

它们都有赖于人的意识的发现、照亮和创造。

就它们都是意象世界,都离不开人的创造,都显现真实的存在这一点来说,它们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

10、自然美欣赏的三阶段:从致用、比德到畅神1)致用内涵: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的一种审美观。

2)比德内涵: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观。

形成时期:春秋时代(儒家)意义:表明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同功利相脱离。

3)畅神内涵: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的审美观。

盛行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特点:专注于对审美对象本身的欣赏,不要求用自然景物来比附道德情操,而是让自然景物来触动空明的心境,较“比德”更进一步。

11、艺术美与美的社会存在、自然美一样,艺术美也是美的存在系统之一。

但由于艺术美较之美的社会存在、自然美有着更为特殊的地位,更加集中体现了人的生命追求、审美观念和价值理想。

12、艺术作为模仿在古希腊“艺术”和“手工技艺”统称“techne”,艺术家被称作“手工技艺”感到很自豪。

到文艺复兴时期则“艺术”高于“技艺”。

艺术模仿自然。

艺术摩仿生活的理解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艺术摩仿生活应当逼真、惟妙惟肖。

其次:高于生活,包括提炼概括和典型化的过程。

第三:不仅做到形似,还需要神似。

第四:艺术只要成功地摩仿了现实,不管它摩仿的是否正面的生活现象,它都能引起审美享受。

美感在于快感。

13、艺术作为表现与艺术摩仿说直接对峙的是18世纪以后形成的艺术表现说。

摩仿说主张艺术再现客观世界,表现说主张艺术表现主观心灵。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1953年出版的《镜与灯》中用镜子隐喻摩仿说,心灵像镜子一样反映客观世界;用灯隐喻表现说,心灵成为发光体,像灯一样流溢主观感情。

14、艺术的分类三种分类方式从体裁艺术可分为9种:Array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建筑和艺术设计。

15、艺术美的特点(1)艺术美是艺术家的创造性成果(2)艺术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3)艺术美具有非物质实用性(4)艺术美具有永久性16、艺术分为三种结构层次:1)艺术作品必须要有物质材料作为载体2)形式层形式层是材料的形式化,但是形式超越材料而成为一个完整的形式世界。

3)意蕴层、“主题”等,实际上要远远大于此,艺术作品的“意蕴”只能在直接观赏作品时的感受和领悟,很难用逻辑判断和命题的形式把它说出来。

如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7、艺术的功能1)审美功能;王国维首先提出艺术的纯粹性和独立性。

2)认识功能;是另一种科学认识。

3)自我表现功能;满足艺术家表现内在精神世界的需要的能力。

4)暗示功能;艺术对直觉者产生情感感染,唤起他们意识和潜意识中的感情能力,这就是暗示功能。

进入催眠状态。

5)净化作用;艺术舒缓,宣泄直觉者过分强烈的情绪,恢复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从而产生审美快感作用。

6)补偿作用;我们对物质世界和现实世界不满,可以在一书中得到补偿。

7)社会组织功能;艺术像号角,召唤社会共同体一致行动。

8)社会改造功能;艺术改造和变革现实的能力。

18、“波普艺术”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

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19、行为艺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指艺术家把“人”本身(包括其思维、个人背景等)作为概念传达的媒材之一,配合“时间”、“空间”等众多元素来展现人类思想的结晶。

20、大地艺术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它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

21、关于“艺术的终结”的问题(一)黑格尔的命题:1)关于艺术终结的第一个命题:艺术的职能被哲学取代就它的最高的职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了。

因此,它也已丧失了真正的真实和生命,已不复能维持它从前的在现实中的必需和崇高的地位,毋宁说,它已转移到我们的观念世界里去了。

我们尽管可以希望艺术还会蒸蒸日上,日趋于完善,但是艺术的形式已不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

我们尽管觉得希腊神象还很优美,天父、基督和玛利亚在艺术里也表现得很庄严完善,但是这都是徒然的,我们不再屈膝膜拜了。

黑格尔把艺术分成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最终艺术让位于哲学。

但艺术并不也是哲学,艺术满足于人的审美需要。

2)关于艺术终结的第二个命题:现代市民社会不利于艺术的发展。

现时代不是一个诗性的时代,而是一个散文的时代。

诗性时代人与世界万物为一体的的时代,也是生生不息、充满意味和情趣的时代。

散文的时代则是功力和理性统治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不利于艺术发展。

但这个时代人对艺术的需求更加迫切了。

3)19世纪以来的艺术发展实践证明了黑格尔的错误。

(二)丹托的艺术终结命题命题:阿瑟·C·丹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分析哲学家。

他以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为背景,重新提出“艺术终结”命题。

1964年超市里用来包装肥皂盒子也是艺术品,艺术就走向了终结。

也就是艺术与日常生活、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模糊以至消失,追求艺术自律的现代主义叙事已经不起作用。

“杜尚作品在艺术之内提出了艺术的哲学性质这个问题,它暗示着艺术已经是形式生动的哲学,而且现在已通过其中心揭示哲学本质完成了其精神使命。

现在可以把任务交给哲学本身了,哲学准备直接和最终地对付其自身的性质问题。

所以,艺术最终将获得的实现和成果就是艺术哲学。

”(三)关于两种“艺术的终结”的比较两者都主张艺术终结于哲学,但是他们的出发点不同,黑格尔立足于他的观念哲学,即绝对理念发展的逻辑决定了艺术的终结。

丹托立足于后现代主义艺术实践,即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些流派抹掉了艺术品与现成品的界限,艺术转到观念的领域,艺术变成了哲学,导致了艺术的终结。

艺术不可能终结。

从最根本的道理上说,艺术活动属于审美活动,这是人的精神的需求,是人性的需求。

人需要认识活动,因而需要科学;人需要形而上的思考,因而需要哲学;人还需要审美体验活动,因而需要艺术。

人通过审美体验活动,超越自我,超越自我与万物的分离,超越主客二分,回到本原的生活世界,回到人类的精神家园。

审美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变化,但绝不会消亡。

哲学不可能代替艺术。

22、优美古希腊文化中以神庙和人体雕像为代表的审美意象,后来成为普遍的用于各个时代的美学范畴。

23、崇高概括了继承希伯来文化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以哥特式教堂为代表的审美意象。

崇高的源头是希伯来文化和基督教文化。

24、崇高的审美特征和美感特征1)第一个提到“崇高”一词的古罗马的朗吉弩斯,他写有《论崇高》。

2)近代的博克第一个把崇高作为优美相对立的审美范畴进行研究。

3)把崇高上升到哲学高度的是康德4)黑格尔认为崇高是绝对理念大于感性形式美感特征是痛感到快感25、欣赏崇高需要高度的情操和文化修养欣赏崇高与欣赏优美不同,优美在我们的自然感性里进行就可以了,但崇高感却需要高度的情操和文化修养,要有强健的精神力量和直面残酷现实的气概,这也就是为什么崇高这种美感经验类型诞生较晚的原因。

“美是道德的象征。

”26、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尼采在对希腊悲剧的研究中发现,悲剧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精神: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是阿波罗;酒神是狄奥尼索斯。

日神是造型艺术,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日神表现出愉快的性格,是适度的克制与静穆,体现的是个体化原则的壮丽形象,其代表是雕塑、建筑、史诗、悲剧等。

酒神是日神的反面,酒神艺术都具有毁灭个体化原则而回归本原母体的痛苦与。

27、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从狭义上讲,悲剧是戏剧题材的一种;从广义上讲它是美学范畴。

亚里士多德: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绪得到陶冶。

”第一、悲剧是人的行为造成的;第二、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而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主角并不是坏人,他之所以陷入厄运,并不是他做了坏事,而是犯了过失,他的行为产生了他自己意想不到的结果。

他用古希腊大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来证明他的看法。

28、黑格尔的悲剧观黑格尔认为,悲剧所表现的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

他以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为例,说明悲剧的主角代表的理想是合理的,但从整体情境看却又是片面的。

悲剧主角作为个人虽然遭到毁灭,但却显示“永恒正义”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